孔融青州,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2 0
  1. 李清照 庆清朝慢
  2. 李清照感怀受冷落 李清照趣事分享
  3.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4. 一代词宗李清照
  5. 比如说李清照的词,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可以用她写的《宋词》因为她的诗后期很伤感值得一写
  6.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如何 李清照情诗有何特点

乌江(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咏史诗,雄浑壮阔,气贯长虹,与其词风殊不相同,由是可知作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不宜以“婉约”二字简单概括之。女流之中,宋初花蕊夫人之诗:“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岂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或可与之相比。

孔融青州,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诗中抚今忆昔,表现了诗人对亡夫的思悼之情和对人生的伤逝之感。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瘁死,对李清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她不仅由此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更主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这首七绝,从首句所提到的“十五年前”来分析,当为李清照晚年所作。诗的前两句首先倒叙昔时,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来抒情。今景与旧景的极其相似,今情与旧情的极端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正是通过揭示这一反差,来让人们体察其今日的“情怀”。诗人今日情怀究竟如何?诗中没有直接道出,但了解诗人晚年生活状况的人都知道:自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对一位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来说,是实在难以承受的。这一切,诗中皆未道出,也许正是诗人不忍道出的缘故吧?活着本已困苦,又何必徒增苦闷呢!

三、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头的栖燕终日无休止地互相倾诉着心曲,帘外的蔷薇被细风送进一缕缕清香。这些本应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苦涩的情思?是欣慰,还是愁上加愁?诗人没有直言道出,留与读者去想象了。

四、

钓台(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墓言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李清照诗即化用此诗意。其实, 名与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何愧之有?我不主张隐逸,但也并不刻意追求名利,我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自会有我应得的名利。

今·黄墨谷曰:“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的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 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怼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人民地***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黄的这段话,“孔子云”后面的话倒还凑合,但前面所谓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实有大上“纲线”之嫌。其实诗人不过是走到哪写到哪,即景作诗而已,哪有那么深的寓托?抛开“知人论世”,单看文本,似乎不太能牵涉到“朝野人士”吧。

五、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诗人刚从青州到丈夫工作的莱州,人生地不熟,丈夫忙于公事无暇陪伴,使得李清照感到十分寂寞无聊,乃作诗排遣之。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船如藕,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攻,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此乃记梦诗也,写得颇好,好一个晓梦,好一段仙缘,但愿不要梦醒才好呢?

《李清照全集评注》的评注者云:“这是一首记梦诗……全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这真是痴人说梦!明明是“记梦诗”,却又道“想象丰富”,应该说李清照的梦境瑰奇,而文笔亦工致才对。

今·王延梯曰:“这诗飘然有仙骨,具有豪迈洒脱的特色……表现了诗人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没有桎梏、没有羁绊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和对封建束缚的反抗。”(《李清照评传》)这段话说得颇好,然在束缚前加上“封建”二字,则又上“纲线”矣。追求精神解脱,及不得解脱的苦闷,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皆有之,乃普遍之人性也。倘若小生也能做一首类似的诗,岂不是要被说为表现了“对社会主义束缚的反抗”不成?

《感怀》与《晓梦》,一个直接的,一个曲折的,都反映了李清照无聊赖的人生。这寂寞、无聊、苦闷,灵秀如李清照、深邃如鲁迅,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他们是敏感、忧患的灵魂。与二位大家相比,小子何德何能,岂可摆脱。总之是,“书,已读得厌倦了,但还得读下去;生活,已过得无聊了,但还得过下去”,就让它们纠缠一生好了。

李清照 庆清朝慢

诗 李清照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夏为殷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如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抱五瓮峰,峰头凿出***字。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感怀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生平何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虚室生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分得知字韵 学诗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骑士,相逢说项斯。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昔时。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待***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其二 胡公清德人所难,谋同德协心志安。脱衣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皇天久阴后土湿,雨势未回风势急。车声辚辚马萧萧,壮士懦夫俱感泣。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夷虏从来狼,不虞预备庸何伤。衷甲昔时闻楚幕,乘城前日记平凉。葵丘践土非荒城,勿轻谈士弃儒生。露布词成马犹倚,崤函关出鸡未鸣。巧匠何曾弃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不乞隋珠与和壁,只乞乡关新信息。灵光虽在应萧萧,残虏如闻保城郭。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子孙南渡今几年,漂流逐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 其三 想见皇华过二京,壶浆夹道万人迎。连昌宫里桃应

李清照感怀受冷落 李清照趣事分享

《庆清朝慢》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

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

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

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注释:

1、禁幄:保护花的帷幕。

2、彤:朱红色。

3、容华:容颜。

4、绰约:形容女子姿态婉美。

5、天真:天然纯真。

6、妖娆:妩媚动人。

7、艳:《历代诗余》清王奕清等编《词谱》脱此字。

8、殢:纠缠。

9、香轮:飘着香味的车子。轮,指车子。

10、绮筵:华贵的筵席。

11、明光宫殿:明光宫,汉宫名。

12、近:《历代诗余》作向。

13、日边:指皇帝身边。

14、匀:匀称。

15、尊:酒杯。

16、管:《词谱》***。

赏析:

此词是咏牡丹的。上阕写牡丹的绰约妖娆及人们对其格外珍惜爱护;下阕写人们日夜竞赏牡丹的盛况及人们兴高***烈的情致。咏牡丹,不露牡丹,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李清照 声声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最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养息适应。

5、怎敌他:对付,抵挡。

6、损:表示程度极高。

7、堪摘:可摘。

8、着:亦写作着。

9、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10、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11、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12、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翻译: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此词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发家国身世愁之作。首用七对叠字发端,寻寻觅觅写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细腻深微地描摹词人心情的悲苦凄戚。薄酒难御风寒,过雁触动乡思,菊花萎谢无人怜惜,独守寒窗时间难熬,黄昏冷雨敲击梧桐,种种场景,无不益发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独、柔弱、痛苦的灵魂。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全词用白描铺叙,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

李清照 感怀

《感怀》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注释:

1、宣各辛丑:即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2、莱:莱州,今山东莱州市(原名掖县)。

3、礼韵:宋代官颁韵书《礼部韵略》,共五卷。宋时考试以此为据,不依《广韵》、《集韵》。

4、公路:汉末袁术,安字公路。《三国志袁术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遂死。李清照诗中用以喻室中空无所有。

5、青州从事:指好酒。

6、孔方兄:指钱。古钱外廓圆,内方孔。

7、喜生事:喜,喜好。生事,引起事端。

8、燕寝凝香:燕寝,古代多指帝王寝息之所。后亦指地方官员之公馆。赵明诚为莱州知事,故云。香凝,香气凝结。

9、乌有先生:乌通无。即无有先生。

赏析: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三(1121年)八月。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十年后,赵出守莱州。李清照于莱州作此诗。诗的开头两句首先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寒窗败几、空无所有,从写生活环境中反映出诗人心境。然后转入议论,对酒与钱这类世人皆为之吸引的东西,表示了轻蔑。此诗虽为因闲而作,却绝非赋闲之篇,诗人的理想、情操、吕品格、皆融于诗中,是一首较好的述怀诗。

李清照 乌江

《乌江》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杰出者。

2、鬼雄:鬼之雄杰者。

3、项羽:即楚霸王,秦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

4、不肯过江东:《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赏析:

这是一首雄浑宏阔的咏史诗,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

此诗另有题作夏日绝句,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该诗可能作于此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楚霸汉之争中最后以失败而结束了自己生涯的楚霸王项羽,表示了钦佩和推崇。这首五绝,通过歌颂一位失败了的英雄项羽,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对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也是一个有力的讽刺。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感怀

李清照的诗作《感怀》,别名《感怀?并序》,本诗开头附有一篇序文,在序文中明确提到了本诗创作的年代和日期为宋徽宗宣和三年八月十日,体裁为律诗,收录于《诗女史》。在序文中又提到了本诗的创作背景,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莱州当知州,李清照来到莱州探望他,不想赵明诚整天忙于应酬,而冷落了李清照,从而造成她心里的不满。

李清照画像

八月十日这一天,赵明诚又出去应酬了,李清照一个人坐在家里,闲来无事,想去翻书看看,但不想他所在的房间里没有她喜欢的史典,只有在桌上放着一本《礼韵》,她随便翻看着,恰好翻到“子”这个字,就用“子”为韵,写下了这首《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本诗第一句用袁术的典故,描写了作者所处的房间里连书史都没有的境况,讽刺了赵明诚在精神上的缺失。第二句说明了原因,“孔方”即是钱的意思,说赵明诚整天为了钱奔忙,在李清照的眼里看来,就是一个俗人,他每天应酬,就是在惹事生非。第三句作者又写道了自己的境界,称作诗应该关上门来,不受外界打扰,这样才能写得出上好的佳句来。而她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分别叫子虚和乌有。

李清照趣事

李清照的姨母在清明前给李清照做了一件衣服,让她在清明可以穿着去踏青。那天李清照穿上这件衣服来到街上,看到一个老者正在卖一本《古金石考》的古书,这可是李清照渴望了好久也没有得到的古书啊。她马上询问老者这本书的价格,老者称这本书好歹也要卖个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浑身上下找了个遍,也才找到十来两银子。

李清照画像

情急之下,李清照转身跑到当店,把她姨母做给她的那件新衣服脱下就当了,当了二十多两银子,凑上她自己随身带来的十两银子,全部给了买书的老者,买下了那本书。而此时,李清照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单衣了。

有一年重阳节的时候,赵明诚在外地做官,李清照写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丈夫。赵明诚收到之后,对妻子作词的技术十分赞赏。但他却又不甘屈居在妻子之下,于是关上门,经过三天三夜的闭门苦读,终于写出了五十阙词,并把他妻子的其中几句词也掺入进去。他把这些词拿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说:这些词中,有三句写得最好。赵明诚连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词,正是赵明诚加入他词作的李清照的三句话。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是文化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常常玩一种小游戏,叫做赌书。就是一方出一段典故,另一方要说出折断典故出自哪里。赢的一方可以喝一杯茶,输的那一方不仅没茶喝,还要接受另一方的嘲笑。而事实上,赢的那个人通常是李清照,她赢了之后十分得意,导致把茶水都洒在了自己的衣服上。这就是清朝著名的诗人纳兰性德的诗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典故。

李清照的丈夫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后人对她的评述相当之多,但提起李清照,自然而然不能忘了她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生于1081年,比李清照大两岁。父亲是当朝宰相赵挺之。赵明诚年少时和李清照很相像,都是因为父亲为官,跟着父母亲一同生活在汴京。

赵明诚画像

赵明诚和李清照是很罕有的门当户对,婚后二人琴瑟和谐,志趣相投,以收集金石字画为乐趣。二年之后赵明诚入朝为官,但是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甚至受到了党争的影响。后来更因党争,赵明诚同李清照不得已回到青州,过起了田间乡野的生活。从显贵跌落至平民百姓,其中落差可想而知。但是二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青州的这段时间,是夫妻二人最为幸福和谐的时间,二人经常研习学问。这段时间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赵明诚在任江宁知府的时候,因为叛乱临阵脱逃被罢官,这件事让李清照感到异常的羞辱。夫妻二人之后的生活虽无争吵,但是李清照却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1129年,因为叛乱,他们不得已开始了逃亡生活,途经过乌江,李清照情不自禁吟出《夏日绝句》来抒发内心的愤懑感受。但是赵明诚听后心中却是别样感受,他感到万分羞愧,在那之后更是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因病去世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正气凛然的诗却成为了,赵明诚死的诱因。他死于1129年,享年48岁。赵明诚死后,李清照便开始了孤苦无依的生活。赵明诚和李清照二人没有后代,这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赵明诚死后给李清照留下了十五箱藏品和书籍。在他临终前,一一交代李清照该如何安置他的藏品。赵明诚能够给他的藏品一个归宿,却未曾考虑他所谓深爱的妻子的归宿,就是说,“人不如物”。

李清照作品风格

李清照是历史上少有的女公卿,被称为易安居士。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有着极高的追求。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思考别人思考不到的东西,就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一个有着现代女性人格的封建社会女子,她超越了所在的时空,所以注定被人误解,背负着沉重的国仇家恨,人生的磨难让她的理想国越走越远。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爱国,对时局的评判,追求男女平等。她开创了中国女性作家爱国主义的先河,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除了感情生活的另外一面。宋朝的朱说她是当朝妇女之首。现代文学家胡适评价李清照最妙的地方是用白描的手法写词,所以他能影响很多人。因此后世也应该推行白话文。北宋时期的文坛主要以小令为主,李清照之后便开启了慢词。她不会随波逐流的用当时的文字风格,而是自创了一番体系。李清照擅长用比喻的手法以写物明志。喜欢用人们熟知的一些典故,用通俗的语言让人们理解文意。李清照擅于用语言表现音乐的优美,词本身就是歌词的一种,她能从口语中提炼出生动的文学语言,这才最显示个人功力。用文字和音律把控情感,李清照站在女性的角度,用抒情的手法展现少女的天真和 *** 、寡妇的不同状态,离别相思各有风格。继承了婉约派的写作手法又有了自己的创新。

李清照晚年

李清照晚年悲惨,赵明诚的死,书画的遗失,张汝舟的欺骗,国家的懦弱,都让她的生活陷入无尽的苦海,但是最悲惨的,还是她老无所依。

李清照古画像

李清照觉得世道就像洪水一样动荡,她便是飘摇在其中的一叶孤舟。感情生活的不顺和国家危难都让她心力交瘁。可是最让她感到寒冷的,是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的价值都没法实现。年迈的李清照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就只有一个小小的院落,她没有亲人了,国事也没有能力去操心了。

一年年的秋天扫着落叶,除了平时偶尔有一两个朋友来探望,她门庭冷落。有一天,一个老朋友带着小女儿来看看她,李清照看着这个小姑娘甚是伶俐可爱,极其聪慧,像小时候的自己。她想自己没有儿女徒弟,拉着小姑娘说:“你现在是学习的年纪,我已经老了,你来跟我学习吧,我愿意把毕生所学交给你。”但是没想到小姑娘张口就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童言无忌,但是李清照心突然冷了,原来外面人是这么看自己,亏她一直觉得自己关心国事,著书传业是一件受人尊敬的事情,原来世间对她这样的人充满了不理解。这种可怕的感觉让她呼吸急促,它如同坠入深渊,周围人看她的眼光就像看一个怪人。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作为知识分子处在社会的高点,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又处在一个社会的底端,很多想法她永远也没有实现的机会。

对李清照的评价

历史上不乏伟大的女性,但是文学史上却是寥寥无几。李清照便是其中的凤毛麟角。我国宋朝诗词,发展到巅峰,李清照的贡献值举足轻重的。她的词作用词华丽,缱绻绵远,因此在文学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李清照剧照

李清照的词清新自然,不拘一格。而且因为她是女性,所以视角更加独特,因此人们对李清照的评价非常之高。她所有的证明评价都是来自于文学方面的。有人评价她艳绝华夏,有人评价她词傲神州。

不过对于李清照私人生活的评价就没这么正面了。李清照本来婚姻生活十分幸福,与丈夫情投意合,共同话题也非常多,但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李清照的丈夫就死去了。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十分不幸,婚后三个月便离婚,为了顺利离婚还差点经历两年的牢狱生活。在那个年代闪婚闪离,无疑是会遭人非议的,更何况是改嫁之后的闪离。从此,李清照便开始了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生活,直至去世。这段改嫁在如今看来再正常不过,可是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大逆不道,不守妇道之举,于是人们对李清照的评价开始一落千丈,认为她不是贞烈女子等等。

李清照一生是坎坷的,第一次婚姻虽是父母安排,但是婚后也过了几年幸福的生活。第二段是自己所选,后果却差强人意。不过所幸她一直活的很自我,从不在乎世人的评价。

一代词宗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书香门第,家世显赫,我们先来看一张他的朋友圈图

? 可以说,她所交往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生活在上流社会,当时的名人志士都跟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李清照早期生活是非常优裕的,他的父亲李格非藏书非常的丰富,李格非擅长文学,著作颇丰,又是苏轼的门生。李清照从小聪慧从小表现出文学才能,加之父亲常常带清照参加文人墨客的聚会,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为他打好了良好的文学基础。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 、 张耒深受李清照敬重,亦师亦友,对李清照的诗词也产生很大影响。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大他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赵明诚是位翩翩公子,读书极博,酷好书画,其擅长金石鉴赏。他的父亲官至宰相,也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二人门当户对,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共同研究金石书画,有着说不尽的喜悦。

因为党派之争,1107年那一年24岁的李清照同赵明诚回到了故里青州,在这里远离了政治争斗,他们一起收集金石,研究金石,开始了金石录的编纂。闲暇之时,他们赏花赋诗,倾心而谈,有时还会玩上些智力游戏。他们斟上香茶,随意说出某个典故,猜它出自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猜中者饮茶,不中者不得饮。每次比赛,李清照总是赢。当赵明诚抽书查证时,李清照已满怀自信地举杯在手,开怀大笑,直笑得茶水溅出了怀子。

赵明诚偶尔出京远游,李清照倍觉思念与伤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醉花阴》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纳兰性德曾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来描写他们当时的生活。明代吴宽盛也曾对他们的婚姻评以“金石缘分翰墨芬,文萧夫妇尽能文”一语道破了二人曾经的伉俪情深。

北宋末年金人占领汴京,河北、山东相继沦陷,积***与兵弱的北宋朝廷南迁江南,安居一方。赵明诚与李清照也去江南逃难,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赵明诚也在流亡中病逝。此时,李清照饱经战乱之苦、生离死别之伤、生活贫困之忧,但她依旧将《金石录》带在身边,“病中把玩,搬在卧内”。 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和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日子,一时百感交集,遂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五代,下迄隋唐五代,共计二千种,三十卷,为研究金石刻必资之书,古今有关学者极为推重,但不知其中凝结了李清照多少心血!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赵明诚由任所淄州独自返金陵(今南京)奔母丧,四月,金人虏徼宗、钦宗,北宋亡。五月,赵构于建康(今南京)建南宋,号建炎;七月,明诚起复江宁府(府址建康)。清照于四、五月间由淄州返青州整理文物,精选十五车,并于是年十二月独自押运,“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所余书册文物十余屋,在清照离开仅几日,便尽焚毁于兵变。

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赵明诚复任湖州,清照乘舟相送,临别,明诚嘱清照“危急时当自负宗庙礼乐之器,与身俱存亡”,清照流着泪答应了他。明诚于赴任途中中暑染疾,清照闻病,“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病危在膏肓矣”。八月,明诚病逝于建康。葬毕,清照大病,“唯喘息而已”,急遣人将所存文物送时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的明诚妹夫处,十一月金人破洪州,清照所托文物尽委竎。  就在明诚病重的时候,他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叫张飞卿,提了把玉壸请赵明诚鉴赏,谈了一阵,就又提着走了。不料,亊后竟有好事之徒放出谣言,说他们商量要把玉壸送给金人。丧事办完,李淸照闻此十分惶恐,决定把家中所有的铜器进献朝廷,以眧示赵明诚的清白。就尾随高宗逃跑的路线,由建康从海上往稫州去,一路上水天相接,云海茫茫,斗转星移,千帆竞发,激起了李清照前所未有的豪棈,囯破家亡并没有把她击垮,枂反,激起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决心保护好尙存肑金石文物,完成明诚的未竟之业,还他一世清名。此情此景被她写入了她的词作中少见昀颇具豪放风格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浯,殷勤向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山,以往注家多释为蓬莱、方丈、灜洲三座神山,其实,三山是福州的别称。此时的李清照绝无遁入神山之想,她要直面现实,有许多事情还等她去做。首先她要尽快地见到高宗,献上重器,然后,说不定还有机会为挽救国家危亡,做出点什么亊或说出几句惊人之语来呢,。见到皇上,“闻天浯”.,是完全可能的,何况她的弟弟李远此时也作为赦局删定官跟髙宗在一起。可惜,这次她没有赶上高宗,,自然就没有机会面陈国是,但她对高宗企图偏安一隅是有看法的。她在绍兴五年(1135年)写的《题八咏楼》中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好一个“江山留与后人愁”!江山怎么就会留给后人去愁呢?莫不是说高宗不求收复北方失地,只求偏安东南一隅,而最终将也保不住,沦落敌手,给后人留下绵绵长愁?真是见人所未能见,言人所未敢言,意味深长,振聋发聩。这也可算是她“学诗漫有惊人句”之一例,高宗赵构若看到此句,不知会有何感想!

进献文物不成,准备退居越州,赴越途中,择居钟氏宅,夜里,五簏文物被穴璧盗去,窃贼就是房主钟复皓。几百年之后,明朝万历贤相张居正犹对此恨恨不已,竟无端辞逐会稽籍钟性部吏。

至此,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尽其一生的财力精力收藏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焚毁、散失殆尽。剩下的就只有关于这些文物的文字记载了,这就是赵明诚所著《金石录》。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岁前,我把她称作豆蔻年华。此时的李清照朝气蓬勃,阳光开朗,比如早期作品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风格非常的明快清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二阶段 为结婚后到34岁间,从京城到青州,他和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志趣相投,写得诗爱情为主,生活悠闲,感情纯洁,比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第三阶段 在赵明诚出去做官之后,小别相思,写下了

蝶恋花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 感怀 》

宣各辛丑八月十日到莱,

独坐一室,平生所见,

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

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

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第四阶段 ,在经历国破家亡后,南渡经过乌江,写下了千古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随后因受到多重打击,独自飘零,加上自己清高的气节,后期作品多悲叹身世,情调多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金石录后序》 风格清新、词***俊逸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李清照的风格变化以南渡为分水岭,由早期的清新明快到后期压抑沉闷。

几段文字永远不能表述李清照的一生。通过这些图,我们却能看到那样的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战乱中,为保护文物辗转奔波的坚韧,面对这宋朝***面对金不战而败的讽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在被奸人张汝舟所骗,就算连坐也要揭发的勇敢,在后期虽然生活困苦,也不愿同自己的亲戚秦桧等为伍的气节,为完成明诚遗愿视《金石录》为生命的坚守。李清照被称为古今第一才女,是一个漫长的改造和***的过程。

历史从来是公正的,他的才华他的气节,让我们后辈折服,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前半生情字深深、烟雨蒙蒙。后半生――冷冷清清、落花飘零。半生烟雨半世落花!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比如说李清照的词,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可以用她写的《宋词》因为她的诗后期很伤感值得一写

一直以来都很崇拜李清照,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我心中的李清照,秀面芙蓉,俊眼修眉,端庄大气,眉宇间透着淡淡忧愁。罗衣锦服,水袖飘飘,细步盈盈,倚门回首,掩袖轻摇扇。才自清明志自高,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俨然一个古代仕女的形象。

浅浅地拜读过她的词,笔墨细腻、清雅、美好,读来让我啧啧称赞,赞叹其人美词美。

她是个大家闺秀:后花园,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又有少女的调皮可爱,“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爱游山玩水,偶尔还会迷失在风光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她很多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豪气洒脱,诗酒趁年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也有人生失意的苦恼,会悲伤得无法自己:“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楚霸王似的霸气。她的词妙笔生花,尽显她的真性情。

一直很好奇这个被称为宋代婉约派词宗的书香才女有着怎样的人生,能写出这么多旷世之作,近日跟随康震老师,透过李清照的人生境遇,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入手,走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文学世界,我心中的李清照立体了,生动了。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生于北宋末年。是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她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她是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

李清照的一生百转千回,跌宕起伏。“斜倚宝鸭衬香腮”的闲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相思,“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的豪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愁怅。才华横溢、浪漫诗意的李清照的人生绝对精彩。

她出生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学士,他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精通文章,他们一家三口均载入《宋史》的人物传记,实属难得。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造就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宋史》中提及李清照,则曰:“诗文尤有称于时”。

李清照的名字取意于唐代诗人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人动佳色,物含清照。若合璧之无瑕,比重轮而有耀。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了快乐和生机,更富有色彩。她一首著名的《如梦令》,写尽了少女的纯真和浪漫: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寥寥数语,似随意而出,却字字清美,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跃然纸上:船桨劲摇,水花四溅,鸥鹭纷飞,欢快的笑声、渐落的黄昏和夏夜的风。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如此欢快地流淌着。

她的另一首《如梦令》则道出了她少女的绵绵情思。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更有《点绛唇》中蹴罢秋千,见客人入来,倚门回首,和羞嗅青梅的娇羞态。

才华出众的李清照,得到了高门***赵明诚的青睐。盛传这么一个故事:赵明诚做了个梦,梦中有:“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告知其父,其父解字得:词女之夫。于是李清照有了浪漫的爱情和门当户对的婚姻。一首浪漫温馨的《浣溪沙》,传达着自己对未来爱情生活的无限憧憬:

秀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李清照带着闺中少女的天真烂漫步入爱河,新婚时插于鬓边的一枝嫣红尽显新娘子的娇媚,嫣然一笑、轻轻一问,幸福甜美。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爱好收藏的赵明诚与喜好作词的李清照有着满屋子的书、画,俩人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之中, “猜书拨茶香”的故事告诉我们,李清照拥有一份相知相惜、相投相契的爱情,生活非常幸福。

然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党异之争把李赵两家推向不同的阵营,李清照的父亲被罢官,身居***的公公没能伸出援助之手,李清照直言不讳的讥讽:“炙手可热心可寒”。后来她的公公也因新党内的争斗辞官,不久离世。她跟着赵明诚回到遥远的青州老家。

家道的中落,世事的变故,让一个不关世事,活泼、可爱,拥有甜美爱情的李清照一点一点地走向成熟,对世态人情的认识,一点一点地深入,她不再是那个倚门嗅青梅,争渡惊鸥鹭的无忧少女。

回到青州,远离政治中心、***厚禄,李清照并没有抱怨,一如既往的爱恋身处逆境的丈夫,他们相爱、相知、相敬,青州十余年是李清照生活最安逸、也是最愉快的十年。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

十年后,丈夫重归仕途,去外地赴任,没有同行的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中道尽相思之苦: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很多表达离情别绪的词,都是那时所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节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节选)

几年后,李清照去了丈夫任上,可深爱的丈夫与她已非一双人,因而开始有了抱怨:

《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

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

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

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至交,

乌有先生子虚子。

但由于两个人志气相投,爱好相当,使得俩人感情的裂痕慢慢地弥合了,可战争又扰乱了李清照的生活,他们最担心心爱的收藏:“闻金人犯京师,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金石录后序》。青州老家的文物终于在战争中化为灰烬,。李清照历经磨难,辗转来到了丈夫赵明诚担任知府的江宁城,家变国仇的焦灼与痛苦让李清照在诗词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敏感而又多才的女词人已不再踏雪寻梅,《临江仙》道: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丈夫作为一地方官弃城携收藏的文物出走,丢官丢人,李清照则在《夏日绝句》豪气充云霄: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过不多时,赵明诚东山再起,由于上任路上受了风寒不久病逝。这对相知相伴的知音夫妻,就此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一首《孤雁儿》充分地表达出赵明诚去逝后李清照孤寂的内心世界: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李清照失去心爱的文物又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

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可结婚没几天就发现自己眼瞎嫁了个坏蛋,张汝舟跟她结婚的目的是她的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她冒着做两年牢的危险果断离婚,再次回到孤身一人的世界。

经历了很多的经历和磨难,曾经的绚烂往事早已封存,只留下一缕浅愁。

一首《武陵春》写道: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晚年的李清照继续着赵明诚未完成的文物的收藏和整理事业。

通过她晚年时期一首著名的词《永遇乐》抒发出来: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有一种渴望欢乐,渴望加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但又没有办法走出的沉重的心情。

春来花烂漫,秋至月如霜,她写于晚年的词,更像一位洗尽铅华的愁容女子,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格,被后人称为“易安体”,她的词:韵律谐和,品质高雅,意境浑厚,布局有方,情感细腻,含蓄稳重,情调雅致。

《醉花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被她的丈夫夹在他所写的五十首词中让好友评析,结果好友说五十首中只有三句写的好的,这三句就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很善于通过那种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

 四叠阳关,

 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

 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

 忘了临行,

 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

 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首《声声慢》,写尽了她的内心的痛,那是一呼一吸都会牵扯到的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词,优雅娴静,那些绝美的言辞与意象,词中的每一点笔墨,每一个文字,都来自她的心灵深处,潺缓流淌。她的一笑一颦,她的情怀都鲜活在了诗词里,留给了近千年后的我们。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如何 李清照情诗有何特点

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朵深夜独自绽放的小花,静静地释放出冰清玉洁的忧伤。是她,以其细腻执着的清思,轻灵疏淡的意象,密丽婉曲的意境,委婉清雅的风致,在宋朝词坛上独树一帜。在那只有男人吟风弄月的舞台上,是她,将女性脉脉似水柔情点染到极至;是她,奏响“九万里风鹏正举”向命运抗争的强音;更是她,“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其浩然正气让须眉黯然失色。她是一篇凄美的故事,是一种空灵的意境,更是一种铮铮的风骨。她的光芒让众星黯然失色,她是一个奇女子,一个伟丈夫。透过历史长河,她正微笑着向我走来……

她,就是李清照,又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但让我敬仰她的却是她光彩照人的人格魅力,她真率地面对自已的生活,书写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泼洒着自己的清幽与孤洁,抒发着自己的爱国情结。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女性,李清照能够冲破封建社会的重重枷锁,投奔自然,直面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气味浓郁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有文名。其母王氏,状元王拱辰之孙女,“亦善文”。李清照出生成长于这样的文学家庭,耳濡目染,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活泼开朗的性格。她热爱生活,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情于山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一个大家闺秀,外出游玩到天色昏黑,而且喝得酩酊大醉,以致不辩“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迷路后,反而兴致勃勃地发现了“鸥鹭”惊起后的另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自由自在的少女宛如一只快乐的小鸟,没有忧愁也没有烦恼,在天真浪漫中又略带几分顽皮羞涩。“倚门回首”再次显示了李清照的大胆、顽皮,好可爱的女孩!

婚后的李清照尽情地品尝爱情的甜蜜,与心爱的丈夫相处,李清照时时表现得娇羞可人: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她执著地追求爱情,爱得专一,爱得炽热。无奈丈夫常常外出游学,做官,这不免为清照添一分惆怅,于是,她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诉诸笔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这种相思是难以排遣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正是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之情,让李清照愁思萦绕,她不希望丈夫轻易离别,不希望丈夫为了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将自已独自留在家中,正是这种相思之情,使李清照“人比黄花瘦”(《醉花阴》),也正是这一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使李清照的内心更为柔婉;离别的怨愤,相思的缠绵,使她情感更为丰富,更为细腻。她的冰清玉洁,她的柔情似水,她的淡淡幽怨,让多少人为之动容。她是一个柔美的女人!

作为女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渴望自由的女人,李清照仍然无法摆脱那个窒息女子才华的社会给她带来的无形压力,但她从来都是以强烈的自信与之作不屈的抗争。其《渔家傲》最能说明这方面的心态,词云: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通过写梦游太虚、谒见天帝来抒写现实中的内心苦惑,并表露自我的倔强追求。现实人生路途漫漫,暮色沉沉,李清照在庞大的阴影下奋力挣扎,但缺乏知音,“学诗漫有惊人句”其孤独寂寞感油然而生,但李清照不是在这种寂苦中沉默,而是依恃“天帝”的鼓励,欲乘风高飞远举,奔向理想中的仙境。这梦境中的“天帝”,其实就是李清照自强不息的个性,支撑着她永不向命运之神低头。作为女子世界中的豪俊,她有着豁达的胸襟、爽朗的个性、开阔的视野,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对于这暮秋时节,枯萎憔悴的花草,萧条冷落的景色,人生不如意之事就会涌上心头,而她却不为“秋已暮、红稀香少”、“莲子已成荷叶老”而惋惜感伤,而是兴趣盎然地与“水光山色”相亲,品尝大自然的“无穷”美妙。连她在闺中经常玩的一种“打马”游戏,也被她比作两军作战, 甚至是尧舜的治国之术,曲折地反映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和聪明智慧。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小重山》)”“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红梅》)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后亭梅开有感》)以及“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多丽.咏?白菊》)……无不深隐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她对自已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斗志,她确实心高志壮,不让须眉。只有她敢嘲讽满朝文武“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九成”;也只有她才敢批评文坛泰斗: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不协音律”、“句读不葺之诗”;张子野、宋子京兄弟等“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却“不可读也”;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而贺铸“苦少典重”、秦观“少故实”(摘自《词论》);这在当时社会上普遍崇拜这些朝廷要员兼文坛领袖的时代,李清照能不随众,而是冷静地分析词坛名家的创作,指出他们的疵病之所在,这在当时常人的眼里简直不可思议,没有极强的自信心与叛逆精神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难怪清人裴畅评论说:“易安自持其才,藐视一切,语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虽然封建卫道士裴畅不欣赏李清照的“狂”,但正是这种“狂”才使李清照面无愧色地登上词坛高峰,造就了她激昂的文字。“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这难道不是李清照卓然独立、自强不息的写照吗?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女人,李清照是高洁、孤傲的,她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夷利禄,厌恶追名逐利。在《夜发严滩》的七言绝句中,她写道: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明志,那些为名利奔波的人,人格是低下的、渺小的,不配与正人君子为伍。她认为,社会上的许多纷争,皆因为争名夺利“青州从事(美酒)孔方兄(金钱),终日纷纷喜生事”(《感怀》)。在当时“为儿妇者,要当一意承顺,则尊长而自悟”(袁***《袁氏世范》)的封建社会里,李清照竟然完全无视上下尊卑的家庭等级观念,竟化用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作诗讥讽其公公赵挺之“炙手可热心可寒” (《逸句》),以杨国忠比拟赵挺之,其勇气,令人惊讶。后赵挺之在一波三折的政治斗争中死去,赵家父死家败,心寒已极,赵明诚与李清照离开汴京,回到赵明诚的故乡青州。赵明诚性情淡泊,屏居乡里,更是潜心于金石书画的搜求和研究。李清照深深的理解丈夫的志趣,她千方百计缩减衣食的支出,“食去重肉”,“衣去重彩”,以荆钗布裙代替了明珠翠羽。为了心爱的金石书画,不惜以重金购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给,衣食有余。连守两郡,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共同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赵明诚非常敬重李清照,赞她为“亦师、亦友、亦妻房”。夫妇两人常“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引自《金石录后序》)。她清高孤洁,旨趣高尚,确实不同凡俗,真是一个奇女子!

生在北宋、南宋之交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李清照,看到山河破碎,朝廷不思收复中原,她忧心如焚。早在年轻时候,在和张文潜的《读中兴颂碑》的两首诗中,李清照就借古讽今,指责宋朝皇帝的荒*奢侈,抨击了权臣们的***误国。南度后,在她的诗歌中,经常讽刺和鞭挞投降派卖国求荣,她痛恨异族侵略者,提醒当局应时刻加以提防:“夷虏从来狼,不虞预备庸何伤” (引自《上枢密韩肖谓诗》)。赵构称帝后,把几百万绽的黄金、几千万绽的白银、几千万的匹的布帛和大片大片的土地送给金人,以求苟安江南,对此李清照愤慨不已,她巧妙地模仿赵构的口吻加以揭露:“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引自《上枢密韩肖谓诗》)。她渴望能保家卫国,在其《打马赋》中,以棋局喻政局,借棋艺中的“马”喻抗金的兵马,歌咏赞扬战马在历史上奋勇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国难,应时刻关心祖国命运,加强抗金观念;要注意秣马厉兵,做好反攻的战斗准备,把侵略者赶走,收复失地,振兴中华。在此赋中,李清照寄寓了自己深沉的忧国之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为了收复沦丧的国土,她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土” (引自《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在“如敢妄议,当置重典”(赵构语)的白色恐怖下,她就把那炽热的爱国情怀、无边的乡思乡愁寓于词中: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绝美的景致并未在李清照的心头燃起元宵节日之夜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反而触动了她内心深深的伤痛,国亡家破、久居异乡欲归不能,故土情深、国仇家恨悲从中来。想到赵构自建炎元年,建立了南宋小朝廷,便顽固地推行妥协、投降路线,婢膝奴颜,***地向灭绝其宗庙,掳掠其父兄的金寇屈膝求和,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中不顾,只图偏安一隅,维持其腐朽的统治与享乐。想到抗金名将岳飞被奸相所害,韩世忠等主战派被贬斥,已成燎原之势的爱国军民抗金斗争被压制,投降派肆虐于朝堂之上。想到故国山河恢复无望,不禁痛彻心肺。无边的乡思乡愁、炽热的爱国情怀,尽蕴于“人在何处”中。故国之思,让她“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添字***桑子》);她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蝶恋花》);她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菩萨蛮》);她的“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诉衷情》);无不深含着对北方国土的怀念。她的“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临江仙》);她的“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她的“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永遇 乐》)无不深含着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担心。她追忆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是她的爱国宣言。正是这宣言,让多少七尺男儿感奋不已,也让多少卑劣小人闻之丧胆,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试问,这份英雄豪气,这份铮铮铁骨,世间须眉几人能敌?她不愧是个伟丈夫!

总之,李清照确实是个不平凡的女人,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的温柔娇媚;有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的敏锐细腻;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的倜傥豪放。她不平凡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包容了太多的情感。她的一生,坎坷离奇、大喜大悲,但她始终以她那超凡绝世的才华、深婉丰厚的情致、坚韧不拔的志行、忧国忧民的情结为女性树起了一座丰碑。她是一个奇女子,一个伟丈夫,是一个不同凡俗、气节高尚的婉约女人!

如今,李清照已淡然远去,可我仍看到一颗高贵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那么耀眼……

李清照的婚姻

后来人们评价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婚姻时,认为俩人琴瑟 *** ,是一对天造地设的佳人。1101年,李清照正好18岁,这一年她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为妻。李清照的父亲和赵明诚的父亲都是北宋朝廷的高等官员,俩人也是门当户对的一双佳人。

李清照与赵明诚画像

李清照嫁给赵明诚后,俩人十分恩爱。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每个月初一和十五都会回家和李清照团聚。俩人一同到市集买书籍和古玩,回家之后共同探讨。李清照嫁给赵明诚的第二年,朝廷党派斗争将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牵连了进去。随后,李清照的父亲只能携带家属离开京城。

不久之后,党派之争愈演愈烈,李清照也被牵连其中。李清照和赵明诚不得已要分开生活,随后,李清照回到了娘家生活。大约半年后,宰相蔡京罢免,李清照得以回到汴京,和赵明诚团聚生活。北宋政治风云变幻莫测,不久后,政治灾难降临在了赵明诚父亲身上,家人和亲属都被抓入监狱。

几日后,赵明诚的父亲在狱中病逝,赵明诚的官位也被罢免。李清照和赵明诚便回到了故乡青州,开始了恬静的市民生活。俩人过着平凡快乐的生活,期间,俩人收集了很多经典书籍。闲暇之余,共同研究文学字画,体味了诸多乐趣。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开始著作《金石录》。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赶赴湖州为官途中,不幸身染重病去世,这一年李清照46岁。她和赵明诚28年的夫妻生活戛然而止。

李清照情诗

根据不完全记载,李清照一生共著有45篇词作。李清照前期所写的词,大多抒发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李清照后期所写的词,用大量的词藻表现孤独寂寥之情。说起李清照的情诗作品,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三首词作。

《一剪梅》欣赏

其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被后人填曲,改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的爱情歌曲。词曲的内容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莲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所写的这首词曲,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词中,李清照将多种意象组合成为了一首含蓄爱情诗。全词言辞清丽,并且蕴含多种情感色彩。词人借代四周意象,烘托出词人此刻内心独白。在词人看来,花谢花开,本是一种自然想象,但是也象征了一对璧人的离愁之苦。词的下阕中,词人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生动描绘出了自己对爱情的娇羞之态。此时,李清照正想着身在太学中的丈夫赵明诚,内心便有了几分羞涩之情,但一想着赵明诚同样在想念自己之时,李清照豁然开朗,以此高歌了自己和丈夫坚贞不移的爱情宣言,并表达出词人对爱情的渴望之情。

李清照漂亮吗

李清照有个外号是为“李三瘦”。从李清照的画像来看,她是位典型的瘦美人,感觉一阵风就能将她吹倒。大多后人认为,李清照是位才貌双全的女性。《宋史》评价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俊警异甚”。顾名思义,李清照的父亲是一位长相英俊的大帅哥,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女儿的容貌大多遗传父亲的基因

李清照画像

所以,李清照无疑是一位美女。李清照很小时候被人称作“才女”,李格非身在官场,交际应酬比较多,而他经常带女儿参加宴会。正因为李清照才貌俱佳,父亲才会带她走动交际。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她曾作有《减字木兰花》一词,全词内容为:“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既然,李清照敢于和簪花媲美,足以见之李清照对自己的外貌还是比较满意和自信。李清照的美迎合了宋代人审美的标准,那就是“瘦”。纵观李清照的画像,她的五官端正,长相清丽,属于典型的小家碧玉。只是,后人只记得她的“哀愁”,而淡忘了她的“活泼”。后人们根据李清照的词藻描绘,大致画出了她的样貌。图中的李清照婉约秀丽,但是隐隐之中,透露出几丝哀愁。如图所示,李清照的美有一种特立独行地气质美,颇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

李清照感怀

李清照的诗作《感怀》,别名《感怀?并序》,本诗开头附有一篇序文,在序文中明确提到了本诗创作的年代和日期为宋徽宗宣和三年八月十日,体裁为律诗,收录于《诗女史》。在序文中又提到了本诗的创作背景,当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在莱州当知州,李清照来到莱州探望他,不想赵明诚整天忙于应酬,而冷落了李清照,从而造成她心里的不满。

李清照画像

八月十日这一天,赵明诚又出去应酬了,李清照一个人坐在家里,闲来无事,想去翻书看看,但不想他所在的房间里没有她喜欢的史典,只有在桌上放着一本《礼韵》,她随便翻看着,恰好翻到“子”这个字,就用“子”为韵,写下了这首《感怀》。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本诗第一句用袁术的典故,描写了作者所处的房间里连书史都没有的境况,讽刺了赵明诚在精神上的缺失。第二句说明了原因,“孔方”即是钱的意思,说赵明诚整天为了钱奔忙,在李清照的眼里看来,就是一个俗人,他每天应酬,就是在惹事生非。第三句作者又写道了自己的境界,称作诗应该关上门来,不受外界打扰,这样才能写得出上好的佳句来。而她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分别叫子虚和乌有。

李清照三瘦

李清照留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词佳作。其中,“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词作,分别出自于《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和《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有句内容为“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如梦令》中有一句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中写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这三首词中都有一个“瘦”字,所以后人将三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称为“三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就从曲调来说,《凤凰台上忆吹箫》和《醉花阴》偏沉闷、哀愁,而《如梦令》的词风比较清丽明快,体现了词人悠闲舒适的生活。《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创作于青州,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在青州,期间,赵明诚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别的地方任职。李清照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和丈夫见面。词中用“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诉说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梦令》中词人用“红肥绿瘦”四字,歌颂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曲风明快,体现了早期李清照悠闲舒适的生活写照。《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词曲经典作品,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去世之后。通过“人比黄花瘦”来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态,将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