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历史典故,七擒七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12 0
  1. 七擒七纵
  2. 七擒七纵的意思是什么?
  3. 写出这历史故事的人物:七擒七纵 才高八斗 封金挂印 望梅止渴 刮目相看 言过其实 一身是胆 单刀赴会
  4. 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
  5. 七纵七擒成语故事
  6.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田忌赛马、七擒七纵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

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的历史典故,七擒七纵是哪位人物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茅庐三顾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三顾草庐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摇鹅毛扇

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以之比喻出谋画策。

阿斗太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指懦弱无能的...

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的意思是:

详细释义: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示例: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近义词:

七擒七纵?[ qī qín qī zòng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七纵七擒?[ qī zòng qī qín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同“七纵七禽”。

七纵七擒的典故/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例句:

1、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

2、你对她七擒七纵,她现在是心服口服了。

3、孔明先生对孟获七擒七纵,孟获纵非黔驴技穷,亦会为之仁德屈服。

七擒七纵的意思是什么?

刘备新死,刘禅刚刚继位,魏国就联合吴国,兴起五路大军伐蜀,诸葛亮设计平息了各路人马。五路大军中,其中有一支正是南蛮王孟获,诸葛亮让魏延使用疑兵之计,吓退了孟获。但诸葛亮深知,吴魏要入侵蜀国,有山川之险作为屏障,且举国征伐,耗费巨大,因此,彼此发生战争不容易。但蜀国南部蛮夷之地,与蜀国地理相连相依,如果人心不归,将是心腹之患。只要蜀国出兵伐魏,南蛮就会起兵响应,攻城略地,成为后顾之忧。所以诸葛亮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剿平南部,真正统一全境,修整内部,再一心北伐。

机会不久就等到了,魏国兴师伐吴,大败而归,从此吴魏失和,同时诸葛亮派能辩之士结好东吴,恢复了因蜀主刘备伐吴而破裂的吴蜀关系。此时的蜀国无外患之忧,内部在诸葛亮的精心治理之下,上下齐心,政治清明,兵精粮足。诸葛亮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准备兴师南征,平定南方蛮夷之地。恰在此时,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联合部分反叛汉军,范境侵掠。诸葛亮对北部防魏和东部防吴都做了周密的部署后,辞别蜀后主刘禅,起兵征讨蛮王孟获。当时的谏议大夫王连劝诸葛亮派一大将去征伐就行,不必亲自劳神远征。诸葛亮认为,蛮人之地,离蜀国较远,不习教化,很难收服,让别的将领带兵去征伐,也许能战胜甚至消灭他们,但很难让他们由衷心服。只要大军一走,他们又要反叛,届时又得派军征讨,大军一动,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得不偿失,诸葛亮希望大军出动,就要一劳永逸,永绝后患。这就是他亲自南征的战略目的。后来他和马谡的探讨南征局势,曾问计于马谡,马谡的观点也是如此,马谡认为,南蛮依仗他们山高路险,对蜀国很是不服,你今天打败他,一转身,他明天又反叛了。大军一到,一定可以平定,但班师回朝后,军队还是要北伐魏国,蛮兵要是知道国内空虚,必然会乘虚而入。所以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最主要的是要收复其心。诸葛亮深以为然,决定不仅要彻底击败蛮兵,还要彻底让孟获心悦诚服,因此才有七擒七纵之事。

然而要让一个骄悍勇猛,不习教化的蛮横之人衷心臣服,谈何容易,诸葛亮对此是有思想准备的,但七擒七纵也还是出乎他的意料,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擒纵,孟获就是不屈服,诸葛亮只好耐着性子,慢慢感化。幸亏诸葛亮战略方针执行坚定,忍耐能力极好,否则换了其他人,孟获早就成了刀下之鬼,蛮人之心也终不可收服。诸葛亮深知,孟获在蛮人之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只要让孟获心服,就能约束和管制好蛮人。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战略方针明确,实施起来却不容易。纵起来容易,擒却不容易。擒一次还好办,擒七次简直天方夜谭。毕竟两军对垒,双方都想求胜。击败对方一次都不容易,何况擒获,还擒获七次。但这一切,对诸葛亮来说,却并非难事。

孟获与诸葛亮首战,是仗其蛮勇,正面冲突,结果是完败。手下三洞元帅,一个被赵云杀了,另外两个被擒。手下蛮兵要么被打散,要么被擒获。诸葛亮只是略施小计,用激将法激起赵云和魏延两军的锐气,先击败三洞元帅,再用诱敌深入的办法,把蛮兵引入埋伏圈,待孟获落荒而逃,进入山谷之中,将其生擒。这种作战谋略,对于诸葛亮来说,再轻松不过,然而孟获仅一莽夫,如何懂用计,一味的蛮冲,岂能不败。诸葛亮擒获蛮兵蛮将后,先是将帐中布置得十分整肃,御林军都排列得十分威严,蛮兵哪里见过这等阵势,心中都有畏服之意。然后诸葛亮对蛮兵蛮将好言劝慰,好酒招待。说你们本都是好百姓,只是受了孟获蛊惑,才反抗天朝。现在被擒获,你们的父母妻子都在倚门而望,牵肠挂肚,我放你们回去和他们团聚,以后不要再反抗闹事了。特别是诸葛亮将两洞元帅董荼那和阿会南也放了。被释放的蛮兵蛮将无不感激涕零,对诸葛亮又敬又畏。经此一役,孟获军队士兵的斗志消减了一大半,被放之人皆无战心。诸葛亮问孟获为何要反,孟获说我世代皆居于此,是你们无礼,侵占我的土地,怎么反而说是我反呢?诸葛亮见他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也不与他争论,只是问他战败之后是否心服。孟获自然表示不服,诸葛亮很痛快地放他回去了,约定再战。

孟获知道诸葛亮计谋繁多,不敢与之斗智,回去收拾残兵,依托泸水,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准备持久战。他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食和军用物资运输困难,消耗不起,而且其时气候炎热,蜀军不习惯当地气候,战斗力定能下降。且天气炎热之时,泸水毒气聚集,蜀军难以度水作战。无法作战,到时自然回撤,再乘胜追击,当可大获全胜。他以为这是万全之策,因此毫无顾虑,天天饮酒取乐,不理军务。没想到,诸葛亮向当地土著了解了情况,破解了泸水的秘密,派马岱引军迅速度过泸水,断绝了孟获的粮道,孟获派人与马岱作战又大败而归,众人本就不想再战,加上很多人都是前次被擒释放,对诸葛亮心怀感激,均无斗心,于是,元帅董荼那发动一些酋长一起,将孟获生擒,献给了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服不服,孟获认为是自己人内部起了内讧,算不得诸葛亮的本事,当然不服。于是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又放孟获回去。放他之前,领他到自己的营寨参观,展示精兵猛将,粮草军器,似乎在向孟获***。孟获将诸葛亮的营寨特点,兵将分布一一记在心里,暗自以为得计,心中大骂诸葛亮愚蠢,将军事秘密轻易告诉别人。

孟获的第三次被擒正是受了诸葛亮的诱惑,诸葛亮将行营扎寨,屯粮驻兵的要点和破绽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孟获,故意让孟获有机可趁。孟获将蜀军虚实利弊记在心里,回去跟他的弟弟孟优商议,让孟优诈降,引一百多个精壮士兵前往诸葛亮军营,夜里就地放火烧营,孟获从外部攻入,里应外合,一举攻破蜀军,孟获认为,三次被擒,又让兄弟带着金银财宝献降,诸葛亮一定会相信,哪知诸葛亮在释放孟获之时,就已经想好了下一步擒获之计,孟优***降,正中诸葛亮下怀,孟获每一步行动都暗合诸葛亮精心策划的局,焉能不再次被擒。而谋在人后,孟获却将过错推在其弟孟优的贪杯误事,只是不服。诸葛亮借机又安抚教育了一番被擒的蛮兵蛮将,收取了人心,如此一来,愿意与蜀军为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孟获三番被擒,恼羞成怒,气愤到了极点,只是凭一己之力,正面作战败北,使计用谋又不如,且手下兵将,多被诸葛亮教化,不愿也不敢再与蜀军为敌。孟获只好借助外力,从八番九十三甸借得兵将十几万人,要与蜀军决一死战。诸葛亮不忧反喜,蛮人大聚,只有战而胜之,正好让所有蛮人见识一下上过天朝军队的威严,人物的谋略,让他们此后心存畏惧,不敢再反。所以,诸葛亮着实认真算计了一番,先是避其锋芒,待其懈怠。然后以一支劲旅袭其身后,断其归路。正面军队不断后撤,弃营而走,废弃的营寨中虚张灯火,粮草车仗满地,看起来似乎撤离匆忙。孟获一看蜀军营寨情形,以为蜀军必是有急事,撤离时来不及作任何安排,于是掩军追赶。又中了诸葛亮之计,蜀军前后夹击,将蛮军击溃,孟获遇到诸葛亮,气怒之下,引军冲杀,掉到了诸葛亮早已挖好的陷阱之中。四次被擒,孟获认为只是误中诡计,还是不服,诸葛亮仍然慷慨释放。

孟获四次被擒,再无斗志,只想找个安全的地方,退避不出,期待蜀军不习暑气,耐不住炎热,自然撤军。于是孟获带着手下,来到多思大王的秃龙洞,秃龙洞地势险要,只有两路可通,正面大道以木石堵住洞口,百万大军也攻不进去。另一条路,山险岭恶,道路狭窄,多***蛇猛兽,烟瘴毒气四起。还有四口毒泉,一是哑泉,喝了口不能言,旬日必死;二是灭泉,沐浴后皮肉皆烂,见肉而死;三是黑泉,水若溅在身上,手足皆黑而死;四是柔泉,饮后身躯软弱,如绵而死。孟获看秃龙洞如此险要,可高枕不虞,于是放心宴饮,静等诸葛亮退兵。不想诸葛亮遇到了孟获之兄,获知了四泉的秘密,带兵迅速来到了秃龙洞前,孟获一看,蜀军犹如神兵天降,惊得目瞪口呆,正拟决战,恰好洞主杨锋带兵前来助阵,孟获大喜过望,不想却被杨锋在宴席上所擒。杨锋正是兄***侄被诸葛亮擒放后而感化,献孟获为报。孟获认为此为蛮人内讧所害,非诸葛亮之能,仍是不服。诸葛亮将孟获训斥一顿,仍放孟获回去。孟获几次三番力拼和用计都输于诸葛亮,知道凭一己之力很难战胜蜀军,于是开始请求外援。孟获的妻弟带来洞主推荐了一个奇人木鹿大王,能呼风唤雨,驱使虎豹豺狼、恶蛇毒蝎。首次交战,蜀军未曾与野兽作战过,打败而归,但诸葛亮之前就曾了解到蛮人中有人懂得驱使野兽之法,事先做好了准备,让工匠制造了一些巨型猛兽,运动起来,口吐火焰,鼻出黑烟,身摇铜铃,张牙舞爪,真猛兽看了,惊吓得转身就逃,反而冲乱了蛮兵自己的队伍。结果孟获又是大败而逃,自己的老巢银坑洞也丢了。孟获一行无处可去,又无计可施,只好用了个***投降的办法,想骗过诸葛亮,结果很快被识破而遭擒。诸葛亮问他服不服,他认为是自己送来的,不算被擒,约好七擒之时,方才拜服。诸葛亮耐着性子,又一次放了孟获。

孟获此时再无抵抗之力,手下基本都被击散,只好央求七百里外的乌戈国主兀突骨为他报仇,乌戈国有几万藤牌军,所穿藤牌经过油侵日晒,刀箭不入。首次对垒,蜀军又吃了大亏。诸葛亮对乌戈国早有耳闻,对藤牌军也早有应对之策。于是他命魏延接战,连输十五阵,以骄蛮人之心。然后将其引入山谷之中,用火攻之,三万藤牌军尽皆被烧死。至此,孟获可借助的外力全部丧失殆尽,蛮人中各种伎俩和奇技都抵挡不住蜀军。孟获彻底失望了,终于率众投降。诸葛亮仍然让孟获做洞主,并把夺得的土地山川还给蛮人。有人劝诸葛亮,在当地配置汉官,监督管理蛮人。诸葛亮认为置留汉官必然引起蛮人的怀疑,而且留官就得留兵,留兵还得费粮,殊为不易,诸多不利。仍然让孟获掌管蛮人事务,孟获及其手下都欢欣鼓舞,无不感激诸葛亮的恩德。

从一擒时的信心十足,到四擒时的恼羞成怒,再到五擒、六擒时的躲避和求助,直到七擒时的敬畏,孟获的心态发生了急剧变化,倾尽所有,尚不是诸葛亮的敌手,除去投降,孟获已别无选择。而此时的归降,孟获是出于心服,出于敬畏,这正是诸葛亮所要的,降服其心,永不再反,为北伐清除后患。即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用尽计谋也是物有所值,以一时之艰辛,获得长治久安。巩固后方,以图中原,此正是诸葛亮七擒七纵的终极目的,也是诸葛亮稳定蜀国,中兴汉业的国策。

写出这历史故事的人物:七擒七纵 才高八斗 封金挂印 望梅止渴 刮目相看 言过其实 一身是胆 单刀赴会

问题一: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典故,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次放掉。

问题二: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 是一个典故,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又七次放掉。

问题三:七擒七纵含义和出处 七擒七纵(拼音:qī qín qī zòng)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问题四:七纵七擒是什么意思 七擒七纵,汉语成语,历史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中,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与蜀汉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归顺自己。

问题五:七纵七禽是什么意思 七纵七禽释义:

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亦作“七纵七擒”。

[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问题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什么 刘备集团分成荆州集团(刘备家底)这是统治集团,东周君集团(刘章旧部)这是拉拢集团,蜀本地势力(被统治阶级)。孟获属于本地势力,刘备夷陵兵败后荆州集团损失大半,本地集团认为时机到了,于是孟获反了。你看最后蜀汉被灭国时,蜀地人民是很开心的,刘备势力在蜀汉是不得人心的。考得是荆州集团和东周集团,等这些人死绝了,蜀汉就完了。想想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指的是蜀汉荆州被占,再没有士族人才来蜀,但蜀汉又不肯重用蜀地人才所造成的局面。所以,蜀地士族的没有希望造就了蜀地的反叛。

七擒孟获的历史典故

七擒七纵( 孟获、诸葛亮) 才高八斗(谢灵运 ) 封金挂印(曹操 ) 望梅止渴( 曹操) 言过其实( 马良) 宝刀不老(黄忠 ) 一身是胆(赵云 ) 单刀赴会( 关羽) 乐不思蜀( 刘禅)

七纵七擒成语故事

典故: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

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

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

扩展资料:

后续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记载:“越巂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只住安定县,去郡八百馀里,其郡徒有名而已”是说: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叟夷多次造反。杀死太守龚禄、焦璜,以后的太守不敢在郡内居住,只能住在离郡八百里的安定县,越巂郡名存实亡。

建兴九年,汶山的羌族反叛,建兴十一年刘胄造反,这些***的发生距诸葛亮平定南方还不到十年光景。以后,延熙十年,汶山平康夷又造反。

可见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并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蜀汉在连年北伐的同时,还要对付南方的叛乱,国力消耗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田忌***、七擒七纵

汉字书写 :七纵七擒

汉语注音 :qī zòng qī qín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间曰:‘比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分句、状语。

七纵七擒的意思 :纵:释放;擒:捉住。用来比喻正确的运用战略策略,使对方对自已口服心服。

七纵七擒的近义词 :七纵七禽;

七纵七擒的反义词 :欲擒故纵;

七纵七擒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在公元二二五年时率领大军向南出征,在打完胜仗搬师回朝时,遇到了彝族孟获集结的散兵来攻击蜀军。诸葛亮深知孟获英勇善战,待人诚恳,在彝族人的心中很有地位,便想把孟获收到自已的帐下来。孟获勇猛但是不会用兵,第一仗被蜀兵的`诈败所骗结果中了埋伏被擒。孟获不仅没有受皮肉之苦还被诸葛亮松了绑,诸葛亮劝他能够归蜀。可是孟获不服拒绝了诸葛亮,但诸葛亮还是把他放了。后来孟获在与蜀军的交战中被捉了七次又被放了七次,最后孟获终于口服心服了。后来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孟获把部族的首领们都带上阵,交战中都中了蜀兵的埋伏被捉。蜀军还是让孟获等人回营,部族首领们让孟获当家。孟获哭着说:“我与蜀军战争中被七擒七纵,这在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啊,军师对我们确实是仁至义尽了,我哪里还有脸再回去呀。”终于,孟获等人归顺了蜀国。

七纵七擒例句

唐.沉亚之《省试策三道·第二问》:“众君子备详前志,多综流略,必有善师善战之术,七纵七擒之方。”

唐.章孝标《诸葛武侯庙》:“七纵七擒何处在,茅花枥叶盖神坛。”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四:“藏拙无三窟,谈禅剧七禽。”史容注:“谈禅问答之间,譬若孔明之於孟获七纵七禽也。”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迨至该兵三战三北之时,本大臣自有七纵七擒之计。”

七纵七擒造句

三国故事中诸葛亮用智七纵七擒孟获的故事在后来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要是真想说七纵七擒的故事,那么猫和老鼠之间就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擒和纵了。

1、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田忌***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田忌***:

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马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赌注。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已经比了三场比赛,田忌一场败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向他请教了兵法,于是把他当成老师。

4、窃符救赵:

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5、七擒七纵: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登上帝位,蜀国兴盛起来。当时南中地区(现在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却作乱造反,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战事节节胜利,最后剩下南中首长孟获还继续反抗。

诸葛亮了解到孟获不但打仗勇敢,而且在各部族中很有名望,便决定攻心为主,把孟获争取过来。诸葛亮善用计谋,第一次交锋就把孟获活捉了。他游说孟获归降,但是孟获不服气,孔明也不勉强他,把他放了,让他再来较量。

就这样,捉了放,放了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到了第七次,孟获终于心服口服,不再反叛。诸葛亮命令孟获和各部族首领照旧管理原来的地区,不派出官吏,也不留军队,使***和各民族长期相安无事。

稳定了蜀国后方,为北伐创造了“无后顾之忧”的条件。“擒”就是捉拿,“纵”就是放。“七擒七纵”比喻对战胜对方稳有把握,在策略上有收有放地控制对方。

编辑于 2020-06-20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满意

一般

反感

查看全部127个回答

2021三国策略大作,兵法三十六计领5星橙将!

根据文学体裁相关内容为您推荐三十六计

兵法三十六计2021三国策略大作,万人同屏混战三国,3D真实地形,四季更替,山河可触,三国古战场再现!

ejoy***广告

孩子教育补充成长营养,再不怕偏食了

值得一看的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孩子教育贝特佳儿童奶粉,富含33种果蔬,补充儿童成长营养,妈妈再不怕我偏食了。孩子教育贝特佳儿童奶粉,富含33种果蔬,补充成长营养,OPO结构脂,钙铁锌,DHA.

ccc-x.jd***广告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查一查相关资料 。每人讲两个事例,分别?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lanqiuwangzi 正在咨询一个法律问题

130条评论

热心网友54

有帮助我,谢谢!? 给你点个赞?

查看全部130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爱奇艺VIP会员」年卡5折活动中,开启你所爱!

限时低价,超值特惠就是现在。更多优惠戳我加入爱奇艺VIP会员吧!登录后查看优惠价哦~

广告2021-05-16

历史上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178赞·1播放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都有哪些?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空城计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做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明修栈道、暗度成仓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韩信派樊哙、周勃率领老弱病残一万余人,去修复褒谷口的褒斜栈道。樊哙接受军令后,不知是韩信的妙计,只是在内心埋怨张良:早知今日重修,何必当初烧毁?沿途艰难险阻太多,他二人信心不足,因此修筑进展缓慢。韩信派樊哙修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雍王章邯知道后,高兴地对部下说:“刘邦手下无能人,竟然任用胯下受辱的韩信做了大将。韩信这小子派人重修五百里栈道,看他何年何月才能修通?”说罢哈哈大笑,对韩信毫不警惕。 章邯哪里知道,当樊哙率领修复栈道的队伍进入褒谷不久,韩信和刘邦却统帅十万大军,悄悄地绕过褒水,然后分为两支进军。一支从今勉县百丈坡入口,经土地梁、火神庙、九台子、铁炉川(今留坝县闸口石),翻箭锋垭到大石崖(今凤县瓦房坝),北出陈仓沟口的连云寺等地,日夜暗行。当韩信的精锐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到了陈仓(今陕西省宝鸡东),进入关中平原的时候,雍王章邯才大吃一惊,知道中了韩信声东击西之计。慌忙准备应战,却已经措手不及了。先在陈仓兵败,退至好(右扶风)、再退到废邱(兴平)。这时刘邦的军队也已赶到,多路进攻,占领了废邱,夺得了雍地。章邯节节败退。汉军再到咸阳,遣诸将略定威阳以东的塞地(今临潼一带),再至上郡(今延安),这时樊哙也率军攻甘肃一带至西县(天水境)一举平定了雍、塞、翟三秦大地,为以后刘邦打败项羽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11赞·7***浏览2020-05-21

用谋略取胜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 巨鹿之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 2 井陉之战 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今河北井陉东南)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余轻敌之心,摆下违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大势已去,故一哄而散。

213赞·22,130浏览2021-05-10

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请你写出三个故事名称五年级下册田忌赛?

14赞·1,630浏览2021-01-07

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

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