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井平灶,塞井夷灶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2 0
  1. 左传全集《晋楚鄢陵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2. 于马的成语典故
  3. 祀灶的成语祀灶的成语是什么
  4. 唯马首是瞻 是成语吗?
  5. 唯余马首是瞻的意思 是什么句
  6. 表示提前做准备的俗语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下面我带来的马首是瞻成语故事。供大家阅读。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篇1

公元前五五九年,晋悼公与十二个诸侯国联合起来攻打秦国,晋国大将荀偃领兵指挥。大军到了泾水边过河的时侯,秦景公在上游下了毒,联军士兵很多被毒死,大家有些害怕不敢前进。这时郑国的公子让自已的队伍先行,其他国家的军队才敢跟着前进,大军到了秦地后驻扎下来。荀偃原来觉得十二个国家联合秦军肯定人惊慌失措,但秦景公已经知道联军的士气虚不振,他丝毫没有胆怯,也不想求和。荀偃无奈只好准备开始打仗。荀偃发出命令:“明早鸡打鸣时开始出发,全军填平水井拆掉炉灶,开战时全体将士以我的马首是瞻,我往哪里大家就跟着往哪里。”

荀偃的下军主将听了很反感的说道:“晋国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他的马头往西我偏要向东。”这位下军主将确实这样做着,他带着他的士兵返晋国而去,如此一来全军混乱不堪,荀偃无奈只能命令撤兵。

塞井平灶,塞井夷灶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篇2

成语马首是瞻出处: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马首是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是服从指挥乐于追随的意思。且看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鲁国会同齐、宋、卫、郑、曹、莒、膝、祁、薛、杞、小邾等国,一起攻打秦国。晋国是首脑,晋悼公派出将帅,率领联军,向西进发。、

到了泾水边,各国军队却都停止前进,不肯渡河。晋大夫叔向为此去同鲁卿叔孙豹商量,叔孙豹念了《匏有苦叶》那首诗的一段。那是《诗经·邶风》中的首诗。那首诗的第一段四句是“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此诗大意是:葫芦有苦叶,渡河有深水;水深准备一身湿,水浅撩衣走过去。

叔孙豹念这段诗的意思是表示坚决渡河。叔向_回来就准备船只,先让鲁国和莒国的军队渡过了泾水。接着,其余各国k军队也渡了过去。

秦国见各国联军集中在泾水边上,就在泾水上游暗下毒药,毒死了联军的许多人马。郑国军队很生气,首先向秦军发动进攻,各国军队跟着一齐出击,直冲到了械林一带,可是秦军并没有降服的表示,胜败还不能决定。

这时,晋国的中军统帅荀偃下了一道命令,是这样的三句话:“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胆!”

意思是说,明天淸晨鸡一叫全军就要驾好兵车,准备进击;填井拆灶,只有向前、不留退路;只准以我的马头为目标,我的马走向哪里,你们都得跟向哪里

下军将领栾黡认为荀偃的命令过于专权独断,心怀不服,气愤地说:“晋国还从来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呢,我的马头偏要向东!”于是,他向后转,走了,他所率领的下军便跟着他撤退。荀偃觉得自己下的命令的确不妥,造成了内部的不团结,眼看不能战胜秦国了,只得再下一道命令,叫全军一齐向东撤回。这次战争,就如此结朿。晋国人民讥讽这件事情,称为“迁延之役”,意思是退却的战役。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篇3

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有个将领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登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篇4

成语: 马首是瞻

拼音: 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释: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基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释义: “瞻”是看的意思。这则成语的本意是,作战是士兵看着主 将的马头决定行动的方向。现在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者乐于追随。

故事: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 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篇5

“马首是瞻”这个典故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了个人。常写作“唯……马首是瞻”。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虽有联姻,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却经常相互争斗。

公元前558年夏天,晋悼公派元帅荀偃和栾黡(yǎn演)率鲁、莒、郑、卫等国军队攻打秦国。军队到达泾水,诸侯的部队不愿意过河。晋国大夫叔向朝见鲁卿叔孙豹,并决定由叔向去准备船只。叔孙豹念了《匏有苦叶》这首诗中的一段,进行了动员。后来,鲁国、莒国的军队首先渡河。

郑国的子蟜进见卫国的北宫憝子说:“亲附别人而自己不坚决,没有比这个更令人厌恶了,把国家置于何地?”懿子很高兴,于是两人去见诸侯的军队,劝他们渡河。军队渡过泾水以后,秦国人在泾水上游放了毒物,诸侯的士兵死了很多。郑国司马子蟜率领郑军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来了。联军开到秦国境内的棫(yù玉)林,秦国仍不愿媾和。

左传全集《晋楚鄢陵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马齿徒增: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也用以比喻人的处龄;徒:空空地,白白地。这名成语是比喻自己的年龄增加了,而学问却没有长进或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这是一句表示谦虚的话。 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马工枚速: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的称,指西汉时期两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处》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着我的马头冲向哪边,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后来,人们用"唯……马首是瞻"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一马当先: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景象。 马马齐暗:苏东坡曾在《三马图赞序》中说:"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意思是说,好马振动颈毛一声长啸,其他的马都沉寂无声。清朝龚自珍亦有《已亥杂诗》:"***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依靠像暴风和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恢复中国的生气;人们在当时都不敢讲话,终究是可悲的。现在有时用"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牛溲马勃:年溲,是车前草;马勃,是马屁泡,一种菌类植物。两种极普通而廉价的中草药。比喻东西虽不值钱,却有用处。 马放南山:战争结束了,战马无用了,放开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种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对战争威胁的麻痹松懈思想。 五马分尸:古代有"车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马分别牵引着四肢和颈部,五马一齐朝外拉扯,将人活活撕裂而死。 犬马之劳: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意象犬马那样替主子奔走效劳。现在用"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为别人效劳。 单枪匹马:一俱单身上阵。比喻没有旁人帮助,单独行动。 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撞瞎闯,非常危险。 秣马厉兵:厉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养。把兵器磨好,把马喂好,形容准备战斗。 汗马功劳:汗马,指骑马作战时马跑得大汗淋漓。比喻征战的劳苦。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现在也指在各种工作或事情上作出的贡献。 老马识途:老马能够认识路。比喻富于经验的人在办事时熟悉情况,容易做好。 快马加鞭:骑的马本来就很快,再加上几鞭子来使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声色犬马:声色,指歌声和女色。犬马指养狗和骑马玩。形容一种荒*放浪的生活。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指小孩将竹竿骑在裆下作马。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常与"两小无猜"连用。 招兵买马:指组织或扩充力量。 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形容不沦不类什么也不象的东西。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从,就先来测验一下。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气,有的要巴结赵高就跟着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事后赵高就诬陷以其他罪名把他们了。后来就用"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害群之马:比喻危害集体的。出自《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矣。" 倚马可待: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思敏捷。 骑马找马:比喻一面占着现有的位置,一面另找较好的工作。也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童牛角马:童牛是没有角的马牛,角马是长出角的马。比喻事物失了真相或乱了套 ,是不沦不类的意思。 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方向。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塞翁失马:塞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边界的城关。翁,老头儿。《淮南子·人间到》里说,住在边塞上的一个老头儿,一天丢了马,别人来慰问他,他说:"这怎么就不算是件好事呢?"一个月后这匹马果然回来了,还带回了一匹好马。后来,就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来比喻虽然事暂时吃亏或失利,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金戈铁马:戈,古代的一种武器,金戈就是金属制成的戈。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指战争,也形容战士的骏姿。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因亭怀古》:"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事物两个不相符合,或答非所问。 风马牛不相及:风:牲畜公母相追逐,及:到,碰头。两方距离很远,马、牛***追逐也碰不到一起。后比喻事之部毫不相干。 风墙阵马:风力吹动下的帆,阵上的战马。形容气势雄壮,行进迅速。 骑者善堕: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掉下马来。比喻擅长某一事物的人,往往容易疏忽大意,反而失败。

麻烦***纳,谢谢!

于马的成语典故

晋楚鄢陵之战

(成公十六年)

题解

公元前578年,晋国取得对秦麻隧之战的胜利后,已处于争霸的最有利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时期。这时,秦国被打败,一时无力东顾;齐、晋同盟正处于巩固阶段;中原中小诸侯国都臣服于晋国;南方的吴国和晋国携手,与楚国为敌。晋国只等待有利时机的出现,便可以与楚国一战,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中原地区的霸权。鄢陵之战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

原文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114]。箕之役,先轸不反命[115],邲之师,荀伯不复从[116]。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辟楚[117],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118],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119],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120]?”

注释

[114]不振旅:溃败。

[115]反命:回复命令。不反命,指战死。

[116]不复从:没有原路回兵。指失败。

[117]辟:同“避”。

[118]亟:屡次。

[119]自:如果。

[120]外惧:外部引起警戒者。

译文

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范文子不想作战。郤至说:“韩地这一战,惠公失败归来;箕地这一役,先轸不能回国复命;邲地这一仗,荀伯又失败,这都是晋国的耻辱。您也了解先君时代的情况了。现在我们逃避楚国,这又是增加耻辱。”范文子说:“我们先君的屡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国、狄人、齐国、楚国都很强大,如果我们不尽自己的力量,子孙将会被削弱。现在三强已经顺服,敌人仅楚国而已。只有圣人才能够外部内部都没有祸患。如果不是圣人,外部安定,内部必然还有忧患,何不放掉楚国把它作为外部的戒惧呢?”

原文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121]。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122],陈于军中,而疏行首[123]。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窕[124],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125],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126]。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127]。蛮军而不陈[128]。陈不违晦[129],在陈而嚣[130],合而加嚣[131],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132],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注释

[121]压:迫近。

[122]夷:平。

[123]疏行首:将行列间道路隔宽。

[124]轻窕:同“轻佻”,浮躁。

[125]间:空间,缺点。

[126]相恶:不和。

[127]陈:列阵。

[128]蛮:指随楚而来的各部落。

[129]违晦:避开月底。当时认为月底不宜作战。

[130]嚣:喧闹。

[131]合:与敌交战。

[132]不必:不一定。

译文

二十九日(阴历月终),楚军在清早逼近晋军而摆开阵势。晋国的军吏担心这种情况。范匄快步向前,说:“填井平灶,就在军营摆开阵势,把行列间的距离放宽。晋、楚两国都是上天的赐予,有什么可担心的?”范文子拿起戈来驱逐他,说:“国家的存亡,这是天意,小孩子知道什么?”栾书说:“楚军轻佻,加固营垒而等待他们,三天一定退军。乘他们退走而加以追击,一定可以得胜。”郤至说:“楚国有六个空子,我们不可失掉时机:楚国的两个卿不和;楚共王的亲兵们从旧家中选拔,都已衰老;郑国虽然摆开阵势却不整齐;蛮人虽有军队却没有阵容;楚军摆阵不避讳月底;士兵在阵中就喧闹,各阵式相联合后就更加喧闹,各军彼此观望依赖,没有战斗意志。旧家子弟的士兵不一定是强兵,所以这些都触犯了天意和兵家大忌。我们一定能战胜他们。”

原文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133],子重使大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军中矣!”曰:“合谋也。”“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134]。”“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伯州犁以公卒告王[135]。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皆曰:“国士在[136],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吉。其卦遇《复》三,曰:‘南国蹴[137],射其元王中厥目[138]。’国戚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于淖。步毅御晋厉公,栾针为右。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石首御郑成公,唐苟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139]。栾书将载晋侯,针曰:“书退!国有大任[140],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141],奸也[142]。有三不罪焉,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143]。

注释

[133]巢车:上有瞭望台的战车。

[134]听誓:听取军令。

[135]以公卒告王:把晋军亲兵的情况告诉楚共王。

[136]国士:指伯州梨。

[137]蹴:局迫。可引申为削弱。

[138]元王:元首,指国王。

[139]陷于淖:晋厉公的车陷入泥沼。

[140]大任:大事。

[141]离局:离开岗位。

[142]奸:不忠。

[143]掀:抬。

译文

楚共王登上楼车瞭望晋军。子重让大宰伯州犁侍立在楚共王身后。楚共王说:“车子向左右驰骋,干什么?”伯州犁说:“这是召集军官们。”楚共王说:“那些人都***在中军了。”伯州犁说:“这是一起谋议。”楚共王说:“帐幕张开了。”伯州犁说:“这是在先君的神主前占卜。”楚共王说:“帐幕撤除了。”伯州犁说:“这是将要发布命令了。”楚共王说:“喧闹得厉害。而且尘土飞扬起来了。”伯州犁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楚共王说:“都登上战车了,将帅和车右都拿着武器下车了。”伯州犁说:“这是宣布号令。”楚共王说:“他们要作战吗?”伯州犁说:“还不能知道。”楚共王说:“晋军上了战车,将帅和车右又下来了。”伯州犁说:“这是战前的祈祷。”伯州犁把晋厉公亲兵的情况向楚共王报告。苗贲皇在晋厉公的旁边,也把楚共王亲兵的情况向晋厉公报告。晋厉公左右的将士们都说:“国家中杰出的人物在那里,而且军阵厚实,不能抵挡。”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楚国的精兵在于他们中军的王族而已。请求把我们的精兵分开去攻击他们的左右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可以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厉公让太史占筮。太史说:“吉利。得到《复》三,卦辞说:‘南方的国家局促,射它的国王,箭头中目。’国家局促,国王受伤,不失败,还等待什么?”晋厉公听从了。晋军营前头有泥沼,于是晋军都或左或右地避开泥沼而行。步毅驾御晋厉公的战车,栾针作为车右。彭名驾御楚共王的战车,潘党作为车右。石首驾御郑成公的战车,唐苟作为车右。栾、范领着他们私族部队左右护卫着晋厉公前进。战车陷在泥沼里。栾书打算将晋厉公装载在自己车上。他儿子栾针说:“书退下去!国家有大事,你哪能一人揽了?而且侵犯别人的职权,这是冒犯;丢弃自己的职责,这是怠慢;离开自己的部下,这是扰乱。有三件罪名,不能违犯啊。”于是就掀起晋厉公的战车离开泥沼。

原文

癸巳[144],潘尪之党与养由基蹲甲而射之[145],彻七札焉[146]。以示王,曰:“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大辱国。诘朝,尔射,死艺[147]。”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148]。以一矢复命。

注释

[144]癸巳:为甲午前一天。

[145]蹲甲:叠起披甲。

[146]彻:贯穿。七札:七层甲。

[147]死艺:死在卖弄技艺上。指他有勇无谋,夸口轻敌。

[148]伏:倒伏。弢:弓套。

译文

六月二十八日,潘尪的儿子党和养由基把皮甲重叠而射它,穿透了七层。拿去给楚共王看,说:“君王有这样两个臣下在这里,还有什么可怕的?”楚共王发怒说:“真丢人!明早作战,你们射箭,将会死在这武艺上。”吕锜梦见自己射月亮,射中,自己却退进了泥塘里。占卜,说:“姬姓,是太阳;异姓,是月亮,这一定是楚共王了。射中了他,自己又退进泥里,就一定会战死。”等到作战时,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楚王召唤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吕锜。结果射中吕锜的脖子,伏在弓套上死了。养由基拿了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复命。

原文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149]。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150],曰:“方事之殷也[151],有韎韦之跗注[152],君子也。识见不谷而趋[153],无乃伤乎?”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154],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155]。”三肃使者而退。

注释

[149]趋风:向前快走。以表示尊敬。

[150]问:问候。古代问候必送礼,所以此用弓作礼物。

[151]方事之殷:正当战斗激烈的时候。

[152]韎(mèi)韦:赤色柔皮,古用以制军服。跗注:衣裤相连的军服。

[153]识:适,刚才。

[154]间:参加。蒙甲胄:披甲的行列。

[155]肃:肃拜,即站立,身俯折,两手合拢当心下移。

译文

郤至三次碰到楚共王的士兵,见到楚共王时,一定下车,脱下头盔,快步向前而走。楚共王派工尹襄送上一张弓去问候,说:“正当战事激烈的时候,有一位身穿浅红色牛皮军服的人,是君了啊!刚才见到我而快走,恐怕是受伤了吧!”郤至见到客人,脱下头盔接受命令,说:“贵国君王的外臣郤至跟随寡君作战,托君王的福,参与了披甲的行列,不敢拜谢命令。谨向君王报告没有受伤,感谢君王惠赐给我的命令。由于战事的缘故,谨向使者敬礼。”于是,三次向使者肃拜以后才退走。

原文

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速从之!其御屡顾,不在马[156],可及也。”韩厥曰:“不可以再辱国君[157]。”乃止。郤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谍辂之[158],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郤至曰:“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乃旌于弢中。唐苟谓石首曰:“子在君侧,败者壹大[159]。我不如子,子以君免,我请止[160]。”乃死。

注释

[156]不在马:不专心驾车。

[157]再辱国君:成公二年(前589)韩厥曾追及齐顷公。

[158]谍辂之:派轻车绕道追击。

[159]败者壹大:战败了更应该一心保护君主。

[160]止:止而抵御晋军。谓死战。

译文

晋国的韩厥追赶郑成公,他的车夫杜溷罗说:“是否赶快追上去?他们的御者屡屡回头看,注意力不在马上,可以赶上。”韩厥说:“不能再次羞辱国君。”于是就停止追赶。郤至追赶郑成公,他的车右茀翰胡说:“另外派轻车从小道迎击,我追上他的战车而把他俘虏下来。”郤至说:“伤害国君要受到刑罚。”也停止了追赶。石首说:“从前卫懿公由于不去掉他的旗子,所以才在荧地战败。”于是就把旗子放进弓袋里。唐苟对石首说:“您在国君旁边,战败者应该一心保护国君。我不如您,您带着国君逃走,我请求留下。”于是唐苟就战死了。

原文

楚师薄于险[161],叔山冉谓养由基曰:“虽君有命[162],为国故,子必射!”乃射。再发,尽殪。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伐。

注释

[161]薄:迫。

[162]虽君有命:楚共王前叱责养由基,当同时禁止他射箭。

译文

楚军被逼在险阻的地带,叔山冉对养由基说:“虽然国君有命令,为了国家的缘故,您一定要射箭。”养由基就射晋军,再射,被射的人都被射死。叔山冉举起晋国人投掷过去,掷中战车,折断了车前的横木。晋军于是停下来。囚禁了楚国的公子茷。

原文

栾针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163],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164]。’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165]。’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不可谓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请摄饮焉[166]。”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167],造于子重[168],曰:“寡君乏使,使针御持矛[169]。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170]!”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171]。

注释

[163]日:往日。

[164]好:喜欢。众整:人多而有纪律。

[165]暇:从容不迫。

[166]摄饮:送酒去。

[167]榼:酒器。

[168]造:到。

[169]持矛:为车右。古车战,车左善射,车右持矛戟善战。

[170]识:记。谓栾针记性很好。

[171]免使者:让使者回去。

译文

栾针见到子重的旌旗,请求说:“楚国人说那面旌旗是子重的旗号,他恐怕就是子重吧。当初下臣出使到楚国,子重问起晋国的勇武表现在哪里,下臣回答说:‘喜好整齐,按部就班。’子重说:‘还有什么?’下臣回答说:‘喜好从容不迫。’现在两国兴兵,不派遣使者,不能说是按部就班;临到事情而不讲信用,不能说是从容不迫。请君王派人替我给子重进酒。”晋厉公答应了,派遣使者拿着酒器奉酒,到了子重那里,说:“寡君缺乏使者,让栾针执矛侍立在他左右,因此不能犒赏您的从者,派我前来代他送酒。”子重说:“他老人家曾经跟我在楚国说过一番话,送酒来一定是这个原因。他的记忆力不也是很强吗?”受酒而饮,不留难使者而重新击鼓。

原文

旦而战,见星未已。子反命军吏察夷伤[172],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173],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174]:“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175],明日复战。”乃逸楚囚[176]。王闻之,召子反谋。谷阳竖献饮于子反,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天败楚也夫!余不可以待。”乃宵遁。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177],曰:“君幼,诸臣不佞[178],何以及此?君其戒之!《周书》曰‘唯命不于常[179]’,有德之谓[180]。”

注释

[172]夷伤:创伤。

[173]展:陈列。

[174]徇:宣令。

[175]蓐食:犹饱餐。申:再次。

[176]逸楚囚:故意让楚国俘虏逃跑。

[177]戎马:晋厉公的车马。

[178]不佞:没有才能。

[179]唯命不于常:意谓天命不会常在不变。

[180]有德之谓:是说上天只保佑有德行的人。

译文

早晨开始作战,直到黄昏还没有结束战争。子反命令军官视察伤情,补充步兵车兵,修理盔甲武器,陈列战车马匹,鸡叫的时候吃饭,唯主帅的命令是听。晋国因此担心。苗贲皇通告全军说:“检阅战车、补充士卒,喂好马匹,磨快武器,整顿军阵、巩固行列,饱吃一顿、再次祷告,明天再战!”就故意放松楚国的俘虏让他们逃走。楚共王听到这些情况,召子反一起商量。谷阳竖献酒给子反,子反喝醉了不能进见。楚共王说:“这是上天要让楚国失败啊!我不能等待了。”于是就夜里逃走了。晋军进入楚国军营,吃了三天楚军留下的粮食。范文子站在兵马前面,说:“君王年幼,下臣们不才,怎么能到这个地步?君王还是要警惕啊!《周书》说,‘天命不能常在不变’,说的是有德的人才可以享有天命。”

原文

楚师还,及瑕[181],王使谓子反曰:“先大夫之覆师徒者,君不在[182]。子无以为过,不谷之罪也。”子反再拜稽首曰:“君赐臣死,死且不朽。臣之卒实奔,臣之罪也。”子重复谓子反曰:“初陨师徒者[183],而亦闻之矣[184]!盍图之?”对曰:“虽微先大夫有之,大夫命侧[185],侧敢不义?侧亡君师,敢忘其死。”王使止之,弗及而卒。

注释

[181]瑕:在今安徽蒙城县县北。

[182]君不在:国君不在军中。

[183]初陨师徒者:指子玉。

[184]而:同“尔”。

[185]侧:子反名侧。

译文

楚军回去,到达瑕地,楚共王派人对子反说:“先大夫让军队覆没,当时国君不在军中。现在您没有过错,这是我的罪过。”子反再拜叩头说:“君王赐下臣去死,死而不朽。下臣的士兵的确败逃了,这是下臣的罪过。”子重也派人对子反说:“当初让军队覆没的人,他的结果你也听到过了。何不自己打算一下!”子反回答说:“即使没有先大夫***谢罪的事,大夫命令侧死去,侧岂敢贪生而陷于不义?侧使国君的军队败亡,岂敢忘记一死?”楚共王派人阻止他,没来得及,子反就***了。

评析

公元前577年,郑国兴兵攻打许国,攻入许都外城,许国被迫割地求和。许国是楚国的附庸国,郑国的行动自然要引起楚国的干涉。于是,第二年楚国便起兵攻打郑国,迫使它臣服于自己。郑国叛离晋国后,仰仗有楚国做后盾,兴兵攻打宋国。郑国的所作所为,直接违反了诸侯的盟约,并且为楚国势力的北上提供了便利条件。对此晋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便下决心讨伐郑国。于是公元前575年,晋国以栾书为中军帅,并联合齐、鲁、卫等国一道出兵郑国。

楚共王听说晋国出兵,也不甘示弱,亲自统率楚军及郑军、夷兵,以司马子反为中军帅,迅速北上援救郑国,两国军队在郑国的鄢陵遭遇。

鄢陵之战,是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两国军队的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楚国对中原的争夺从此走向颓势;晋国方面虽然借此得以重整霸业,即所谓的晋悼公复霸,但其对中原诸侯的控制力也逐渐减弱了。

祀灶的成语祀灶的成语是什么

导语:有关马的成语有许多,那么你了解这些成语的典故吗,为了普及关于马的成语典故这些知识,应届毕业生我特此整理了本篇有关于马的成语典故,仅供参考!

1、马齿徒增:马齿:马的牙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看马齿就可以知道马的年龄。后来也用以比喻人的处龄;徒:空空地,白白地。这个成语是比喻自己的年龄增加了,而学问却没有长进或没有成就,白白地度过了日子。这是一句表示谦虚的话。

2、马翻人仰:又作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3、马工枚速:这个成语中的马其实是司马相如的称,指西汉时期两著名的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和枚皋二人写文章,一个写得工稳而标准,一个写得快速。用以称赞各有所长。

4、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处》有: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鸡一叫就把战车驾好,把井堵了,灶平了就看着我的马头冲向哪边,以决定你们行动的方向。后来,人们用:唯……马首是瞻,比喻服从某一个人的指挥或乐于追随某一个人。

5、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而开阔。

6、一马当先:比喻走在前列,带动别的人或事情,起带头作用。

7、人困马乏:人马都困乏了,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8、人欢马叫:形容农村中热气腾腾、繁荣兴旺的景象。

9、马马齐暗:苏东坡曾在《三马图赞序》中说: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意思是说,好马振动颈毛一声长啸,其他的'马都沉寂无声。清朝龚自珍亦有《已亥杂诗》:***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依靠像暴风和雷霆那样的巨大变革,恢复中国的生气;人们在当时都不敢讲话,终究是可悲的。现在有时用:万马齐喑,比喻人们都沉默不说话,不发表意见。

10、万马奔腾: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

11、心猿意马:形容心事不定,就象猿猴跳跃、快马奔驰一样。

12、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13、车殆马烦:形容旅途劳顿。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14、牛头马面:出自佛教经典,原指地狱里的鬼卒,常形容那些面目狰狞,恐怖可憎之人。

15、牛溲马勃:年溲,是车前草;马勃,是马屁泡,一种菌类植物。两种极普通而廉价的中草药。比喻东西虽不值钱,却有用处。

16、马放南山:战争结束了,战马无用了,放开它自由奔往山野。形容一种在和平环境里人们对战争威胁的麻痹松懈思想。

17、五马分尸:古时候有车裂的酷刑,受刑人被五匹马分别牵引着四肢和颈部,五马一齐朝外拉扯,将人活活撕裂而死。

18、犬马之劳: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犬马,表示愿意象犬马那样替主子奔走效劳。现在用犬马之劳表示心甘情愿为别人效劳。

19、单枪匹马:一俱单身上阵。比喻没有旁人帮助,单独行动。

20、盲人瞎马:瞎子骑着瞎马,比喻乱撞瞎闯,非常危险。

21、秣马厉兵:厉是磨的意思,兵是兵器;秣是喂养。把兵器磨好,把马喂好,形容准备战斗。

唯马首是瞻 是成语吗?

祀灶的成语有:清灰冷灶,清锅冷灶,塞井夷灶。

祀灶的成语有:沈灶生_,臼灶生蛙,清灰冷灶。2:拼音是、sìzào。3:结构是、祀(左右结构)灶(左右结构)。4:注音是、ㄙ_ㄗㄠ_。

祀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二、引证解释

⒈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参见“祀灶日”。引《礼记·月令》:“_孟夏之月_其祀灶,祭先肺。”郑玄注:“灶在庙门外之东。祀灶之礼,先席於门之奥,东面设主于灶_。”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夏求雨,令县邑以水日家人祀灶。”宋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诗序:“腊月二十四夜祀灶,其_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事,故前期祷之。”

三、国语词典

五祀之一。祭祀灶神古于夏祭,汉改腊祭。民间则习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贿赂灶神在天帝面前多加美言,以求来年好运。

四、网络解释

祀灶祀灶又称祭灶、送灶。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一种习俗。本为古代“五祀”之一。汉代祀灶日在夏初,至晋代乃定于腊月二十四日,此后则普遍于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

关于祀灶的诗词

《雪梅香·己巳祀灶日大雪》《祀灶·水火资生活》《祀灶日立春

关于祀灶的诗句

猛记明宵当祀灶百郡迎年祀灶书阴方祀灶

关于祀灶的词语

添兵减灶臼灶生蛙沉灶生蛙覆宗灭祀绳床瓦灶塞井夷灶沈灶生_清锅冷灶执粗井灶沉灶产蛙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祀灶的详细信息

唯余马首是瞻的意思 是什么句

唯马首是瞻 是成语。

唯马首是瞻?

拼音: wéi 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释: 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后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拼音代码: wmsz

表示提前做准备的俗语

唯余马首是瞻的意思是:唯独看着我马头的方向(来决定进退)。是一个宾语前置句。

马首是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mǎ shǒu shì zhān,意思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出处:战国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译文:明天早晨,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

近义词:唯命是从、如影随形、亦步亦趋

反义词:众叛亲离、分崩离析、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例句:做工作不能马首是瞻,草率行事。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中军帅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天亮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下军帅栾黶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它诸侯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顿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不打无准备之仗,成功是留给有准备人,许多人成功就是因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表示提前做准备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表示提前做准备的俗语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防患于未然

 枕戈待旦

 患至呼天

 厚积薄发

形容提前做准备的 成语

 1)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2) 历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3) 膏车秣马: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

 4) 清宫除道:清、除:洒水扫除;宫:古代房屋的通称。打扫房屋和道路。指准备迎接贵宾到来。

 5) 谋为不轨: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6) 枕戈剚刃:指准备杀敌复仇。剚刃,用刀剑插入物体。

 7) 坚甲厉兵: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8) 历兵秣马: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9) 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10) 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11) 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2)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13) 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14) 严陈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同?严阵以待?。

 1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6) 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17) 执锐披坚:执:拿着;锐:锐利,锋利,指兵器;坚:指铠甲,古代军人护身的战衣。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18) 不忘沟壑: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19) 弓调马服: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20)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比喻提前做准备的成语

 1) 励兵秣马:指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2) 居安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

 3) 居安虑危:指随时有应付意外***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4) 引而不发:引:拉弓;发: 射箭 。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5)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6) 十年生聚: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7) 全民皆兵:指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8) 文修武备: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规,已符合标准。备:准备完毕。谓文治和军备都已达到了理想的要求。

 9) 备而不用: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10) 常备不懈:时刻准备着,毫不忪懈。

 11) 鸠工庀材: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12) 一哄而起: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13) 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14) 卷席而居:极言生活之不安定,随时准备逃难。

 15) 有备无患: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6) 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

 17) 临渴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18) 渴而掘井: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19) 大寒 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20) 先下手为强: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取得主动地位。

 21)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22)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 。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23) 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24) 揎拳捰袖: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25) 被坚执锐: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26) 窥间伺隙:窥:暗中观察。伺:守候,等待机会。暗中观察,准备伺机***取行动。

 27) 醴酒不设: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28) 觥饭不及壶飧:丰盛的酒肴没有准备好,不如一壶水泡饭可以解除饥饿。比喻事情很急,不能等待。

 29) 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 方法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