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民如伤一语是谁的话_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翻译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3 0
  1. "禹恶旨酒,而拜善言" 意思能解释么?
  2. 什么什么似什么,什么什么若什么,什么什么如什么的成语,必须是运用了比喻的成语。
  3. “()()如()”是什么成语?
  4. 求几个成语和名言.
  5. 张伯行是何许人
  6. 形容关怀的成语

仁为德本

“仁”的金文字体写作“竺”,即“竹子”。竹子中空外实,如果剖开后一一分开就变薄,而全竹为厚,所以仁就是“厚以待人”。“仁”还代表二人彼此把对方当成自己一样,就是“亲”。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说“二”是天和地,“仁”是“天地生出万物,人就是这样产生的”。可见,“仁”是万物之源,是道德之本。

仁者爱人

视民如伤一语是谁的话_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提出仁者能浑然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成就君子人格。《易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行健”与“地势坤”均为天地之道,天地之道的根本精神在于“无私”。古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古人认为上天造就万物并赋予其美好的德性,为其制定了法则,生成万物一片仁慈之心。君子为人之典范,应效法、顺应天地之道。

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出发,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仁爱精神,要求人们替他人着想,帮助他人,珍爱生命,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

子曰:“天生德于予。”“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他认为人处世立身,做任何事情当以仁为依据和前提。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想要的,也要帮助别人实现,出门见到谁都很恭敬,好像迎接贵宾那样,就是说要对社会上所有人都很尊重。孔子这里讲“仁爱”就是指做事要严肃认真,宽以待人,讲诚信,善待而不伤害他人。

孔子主张仁者要尊重人的价值,珍惜人的生命,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一天,孔子刚刚退朝回家,家里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向他报告:“马圈失火了。”孔子当即问道:“伤着人没有?”可见在他的心里,把人放在了第一位。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一位拥有仁爱之心的政治家。当刘备从樊城南撤,途经荆州的时候,曹操大军步步逼近,形势十分危急,因有十万百姓相随,军队行动十分迟缓。有人劝他,抛弃百姓,率领少数将领轻骑而走。刘备却严肃地说:“要成就大事,必以人为本,现在老百姓愿意跟随我,我怎么忍心抛弃他们呢?”由于刘备坚持以仁爱之心待人,终于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戴,建立了西蜀***。

孟子提出德性、良知属于人之天性,做人要保持善性并不断升华道德境界,每个人都有怜悯别人的同情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把道德责任与安身立命连在一起,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认为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主张推行仁政和德化,启迪人们的善性和责任感,使社会形成“仁民而爱物”的风尚。

仁政爱民

古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我国历代圣贤明君无不恪守仁爱为本的思想,以道德教化人民,带来国泰民安。

周文王姬昌仁政兴国,受到万民敬仰,人称“西伯侯(周文王)之仁,泽及枯骨”,其宽容仁爱的胸怀垂范后世。当周文王还是诸侯国君,被封为西伯时,在现今陕西鄠县东三十里的地方建造灵台,台下有灵囿、灵沼。正当挖掘池沼时,发现了许多枯骨,主管官吏立刻向文王报告。文王心生怜悯,于是吩咐主管官吏将这些枯骨埋葬。官吏说:“这些骨骸都是死了很久,没有后代的人,已经没有人管这些枯骨了。”文王说:“拥有天下者,就是天下的主人;拥有一个邦国者,就是这个邦国的主人。这些枯骨在我的邦国内,我就是他们的主人,理应管他们的事情。”说完便命令手下准备衣棺重新埋葬这些骨骸。当时的人听到文王有这样的仁德之心,都说:“文王真是仁德啊!他的仁德都施行到枯骨上了,何况是活着的人呢?”正是由于文王广施仁德,西周才得到越来越多部族的支持。

文王之子武王率众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后,在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相反,如果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武王觉得不妥,又找来周公商量。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予生路、就地安置、区别对待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关押的贵族,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昭雪,不仅得到殷人拥护,也赢得了各部族的广泛赞誉,使新兴的周朝出现了昌盛祥和的局面。

孔子曾说:“治理国家必须经过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克服残暴、免除刑杀了。”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经过四十多年,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文帝受老子思想影响,***取无为而治的方式,但更主要的是文帝为人十分仁德宽厚,这使天下百姓受益无穷,也使西汉王朝逐渐走向强盛。

文帝刘恒,被高祖封在代地称代王。公元前180年,被拥立为天子。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以仁德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废除了连坐法和肉刑。文帝认为,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既然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就不应该株连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而且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当百姓就心服。后来齐国的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应该受刑。太仓令的小女儿缇萦向朝廷上书,说愿意入官府为奴婢,以免除父亲的刑罚。文帝怜悯缇萦的孝心,同时认为是自己的道德不厚、教化不明,就下诏废除了黥、劓、刖等肉刑,改用笞刑代替。因为取消了严苛的刑罚,文帝时许多官吏能够断狱从轻,持政务宽厚,不事苛求,所以狱事简省。

二、在确立继承人的问题上希望寻找到仁德之人,实行禅让。一些大臣劝文帝及早立太子,文帝却说自己的德薄,希望可以找到贤圣有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大臣们认为确立继承人为自己的儿子是定规,如果抛开应当立为太子的人,却从诸侯或宗室中另选他人,是不合适的。于是,文帝才同意立自己的儿子启为太子。但同时赐给全国民众中应当继承父业的人每人一级爵位。

三、文帝能够与民同乐。文帝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并赐给天下无妻、无夫、无父、无子的穷困人,以及年过八十的老人、不满九岁的孤儿每人若干布、帛、米、肉,希望天下这些贫苦之人可以享有一些快乐。此外,文帝还对普天下施以德惠,安抚诸侯和四方边远的部族,加封有功大臣,因此上上下下都融洽欢乐。

四、节省民力、财力。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下令居住在长安的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一方面可以省却百姓供应运输给养的劳苦,节约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列侯可以教导和管理封地的百姓。

五、节省物力。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诏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于是文帝便放弃了。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到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作为装饰,不修高大的坟。

六、废除法令中的诽谤朝廷、妖言惑众以及百姓批评朝政治罪的规定。文帝认为,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善言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可以打通治国的途径,招来进谏的人。设置这条罪状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无从了解自己的过失。群臣中如袁盎等人进言说事,虽然直率尖锐,但是文帝总是宽容***纳。

七、***取“无为”方式。文帝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即位后多次下诏重视农桑,经常给予农民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降低田租和赋税,减轻徭役。

八、在对待匈奴的政策方面,文帝坚持或战或和,完全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虽然匈奴多次背约,侵扰劫掠,但是文帝只命令边塞戒备防守,不发兵深入匈奴境内,不愿给百姓带来烦扰、劳苦和牺牲。

九、在对待各级官吏方面,文帝也十分宽容,认为百官的过错,应当由自己一人承担责任。大臣中如张武等人接受别人贿赂的金钱,事情被发觉,文帝就从皇宫仓库中取出金钱赐给他们,用这种办法使他们内心羞愧,而不下交给执法官吏处理。吴王刘濞谎称有病不来朝见,文帝就趁此机会赐给他木几和手杖,以表示体谅他年纪大,可以免去进京朝觐之礼。

十、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常常自省,甚至征求各级管理层的意见。天灾出现时,文帝自责说:“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我能够事奉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以致发生灾害,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

十一、文帝还节省宫廷开支,以便赈灾济民。遇灾荒之年,文帝诏令诸侯不要向朝廷进贡,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减少宫中各种服饰、车驾和狗马,裁减朝廷官吏的人数,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百姓,允许民间买卖爵位。

文帝一生致力于仁政治国,顺应民意人心,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天下富足,礼义兴盛

中国古代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国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国君推行仁政。

在这种民本思想背景下教育出来的为官之人怀有强烈的济世爱民之志。一方面,积极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利益,仁政爱民;另一方面,努力做到“以德服人”,用自身的道德力量去感化百姓。这也是历来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北宋时的程颢是一个有着强烈的济世安民之志的儒者,无论在哪里做官,他都将“视民如伤”(看待人民如同对伤员,唯恐有所惊扰,形容在上位者对人民爱护之深)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勤政为民。他在扶沟县任职时,帮助百姓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他一到任就听说当地的饮用水发咸,他问幕僚:“难道百姓一直都饮这种水吗?”幕僚说:“您有所不知,附近只有僧舍的井水还稍微甜一点儿,可又不让妇女去汲水。”程颢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幕僚商议论证,令人在同一地脉的地段上凿了一口井,这样百姓吃水就不成问题了。大家都说:“这么多年的问题,程县令一来就给我们解决了。”

巡阅保甲王中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每到地方巡查,地方长官都花很多钱讨好他。当他来扶沟县时,主管的司吏向程颢请示怎样款待王中正,程颢干脆地回答:“我们县穷,怎么能效法别的县花大把的银子去孝敬王某人?再说,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的,依法不该乱花。”

程颢给朋友写信说:“对于百姓,我主张用仁德教化。”有一个人因偷窃被捕,程颢说:“你能痛改前非的话,我愿对你从轻处置。”此人后来再次犯事,县吏来逮捕他时,他自愧无颜再见程县令,于是自刎。

由于他勤政爱民,当他离开扶沟县到别处任职时,百姓都哭着追到县境去挽留他。

程颢曾担任过几任地方官,他为官的原则就是用德行感化百姓。在他代行上元县令时,陂塘大堤决口,必须马上堵塞,否则就会影响稻田的灌溉,但这需要很多人力。如果等待上级审批就来不及了,程颢决定立刻组织民众阻塞决口,随后再向上级禀报。他的助手劝他:“您难道不知道这样做是要被上级怪罪的吗?”程颢回答:“我没有别的选择,如果不这样,干等上级派人来堵决口,庄稼早就枯萎了,来年农民吃什么?再说,我为民***,就算为此获罪,也在所不辞。”

于是,在他的领导监督下,决口不久就被堵住了。这一年收成极好,农民们都说:“多亏我们遇见了程县令这样一个德行宽厚仁爱、体恤百姓疾苦的好官啊!”

舍身成仁

掀开中华民族的史册,可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宁死不屈的人,有许多古人甚至为了信守诺言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屈原、岳飞、文天祥等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浩然正气之歌。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说,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损伤仁德,而是宁肯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仁德与对真理的信仰。“舍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

宋朝的文天祥严词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厚禄利诱,慷慨就义,视死如归,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气节。元世祖忽必烈深爱其才,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坚贞不屈,对忽必烈长揖不跪。忽必烈并未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忽必烈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忽必烈又让被俘的宋恭帝赵显前去劝降,文天祥面壁而跪,痛哭流涕地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他向南方跪拜,表示死后魂归故里,从容就义,年仅四十七岁。忽必烈惋惜地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坚守真理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生命的人是伟大的,他们以丹心赤诚所建立的不灭的威德将光照千秋,在善良的人的心灵深处竖起一盏永恒闪亮的明灯。

古人云:“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通俗地讲,***厚禄不能乱其心,家贫位卑不能改变其志向,威力相逼也不能使其卑躬屈膝,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大丈夫。真正的大丈夫决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向邪恶妥协的。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提出:“唯有仁者才能够无敌于天下,唯有仁政才能使国泰民安。”如果在上的不依照义理度量事物,在下的不用法度约束自己,朝廷不信仰道义,官吏不遵守法度,君子触犯理义,小人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只是由于侥幸罢了。城墙不够厚,军队不够多,不是国家的灾难;土地没有扩大,财富没有积聚,不是国家的祸害。不尊崇道德,才是国家的祸患。

孟子周游列国,在齐国时被拜为客卿。一次,齐宣王问孟子:“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孟子回答:“我不想具体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宣王问:“道德怎么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孟子说:“一切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孟子说:“虽然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但是偏偏不能够施及在百姓身上,百姓感受不到您的恩泽。好比您有能够举起三千斤的力量,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够看到秋天毫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原因是您现在的最大欲望是想征服天下,称霸诸侯,并没有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如果想用武力来满足自己称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招致祸害。您考虑一下,***如真要发动全国军队,将士冒着生命危险,去和别的国家结下仇怨,将会给百姓带来很大的灾难。如果君主能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也会以君主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百姓也会以君主之忧为忧。能跟天下同乐,跟天下同忧,做到这步而不能施行王道仁政的,简直不可能。”

孟子阐述了王道,最终使齐宣王心悦诚服,放弃了用武力征服,选择了仁政,齐国逐渐大治,百姓皆感孟子的恩德。

孟子在与诸侯王公交往中不卑不亢,表现出高度的原则性和气节,这一切源于他有仁者无畏的浩然正气,源于他有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道德理念。中华民族正是因为对真理的坚定信仰才得以延续至今,在今天,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人们只有回归和复苏良知才能明辨是非,才能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大仁为上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的过失,各有不同。观察他所犯的过失情形如何,便知道他心中有没有仁道了”。

子贡问孔子:“管仲不能算是仁者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却当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百姓到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早已经是头发散乱,穿衣服开左边的文化落后民族了。管仲哪里会如百姓一般拘泥着小节小信,上吊***于沟渠,而没有人知道呢!”

在这里孔子是要告诉我们:“君子贞而不谅。”是说君子坚守正道,不会拘泥于小节小信。君子担当大任,要思量许多大事,就不会拘泥于小是小非,其实坚守正道,将大事考虑周到、主次轻重分明,才能临大节而不辱,处危难而不惧,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舍生忘死。

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是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那是得力于管仲的才能,那就是仁德的展现。主张“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能达到齐鲁之地避免被“夷化”的目的,就是管仲的仁德促成的。看一个人,应该从整体来看,不能只从管仲“事其主不忠”的一时过错,就否定了他匡正天下、“尊王攘夷”的大功,从整个过程来看,管仲功大于过甚多,最终也成就了仁德。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或少犯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孔子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礼呢?一个人要是没有仁心,如何能讲乐呢?”阐明了孔子对仁德的重视。如果一个人最基本的仁德之心都没有,遑论爱他人了!

李林甫为唐玄宗时的宰相,善于阿谀逢迎,因而取得玄宗及其亲信的欢心。李林甫平时和人接触时,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好话,实际上他却非常阴险狡诈,常常暗中害人。日子一久,人们便发现他的伪善,在背后都称他“口有蜜、腹有剑”。

无独有偶,唐朝中书侍郎李义府,平常为人忠厚温和,而且不论和谁说话,总是面带着微笑,表现出十分诚恳的样子。其实他心地刻薄、奸诈,常以阴险的计策来陷害好人。日子一久,大家也发现了他的***面具,就说他“笑中有刀”。

“口蜜腹剑”和“笑中有刀”这样的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外表显现得很好,很讨人好感,内心却尽想些坏主意来谋害人、算计人。这样的人是不会具备什么仁德之心的,正如孔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仁矣”,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仁德之心,成就仁德之事,防范和规避损仁害德的行为,是人类自我保护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举措。

推己及人

“人之初,性本善”是孔子对人性的取优定位,对于引导人们向善归仁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人心不古、人情冷漠、自私自利、以邻为壑的心理和行为是一种否定和唾弃。

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行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于劳苦难事,做在人家前面,对于结果收获,得在人家后面,这就可以说是仁了。”

仁者的最起点是从自己向善做起,善待他人,并且宽恕实惠于人。能将心比心,为对方设想。例如,如果我是对方,角色互换一下,我这么对待他合适吗?对方会有什么感受?***如对方不愿意,那么尊重人家的意愿和选择,换个方式善待人家。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人家那样对待我,我也会不愿意,那我以后也不要那样对待人家。反之,如果是好的,是大家愿意的事呢?仁者就是要善待他人,希望别人变好,自己愿意把好事与人分享,乐善好施,成人之美,正是所谓“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七十多岁了,每到天寒时都早早地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里,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接过杨夫人亲自给盛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身心感到很温暖。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了一早晨,心疼地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里干活儿。让他们喝些热粥,胸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儿来才不会伤身体。”

这个故事虽然小,但是体现了一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推己及人。中国传统文化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在待人处事上要推己及人,像爱戴自己的长辈那样爱戴其他的老人,以爱护自己子女之心去爱护别人的子女。这种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爱万物的道德理念,其实这是一种无私的体现、行事的准则。如果只尊敬自己家的老人,只爱护自己家的孩子,看起来是尊老爱幼的表现,但是这其中更多的是私心私利,而不是真正地遵循善性善道。

其实推己及人,这是人之为人的本分。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到自己,人与人的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冷漠,即便是你最大限度地好像保存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你发现你的心越来越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封闭、孤独和恐惧就会日夜与你相伴。相反,如果每个人都在生活中能够想到别人,这样的社会一定充满了关怀和温馨。即便自己好像是损失了一份自己的利益,但是你会发现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更多的回报。人类社会就是在人们的相互关爱、协助与合作中生存和发展的,试想地球只有你一个人或每个人都与外界完全隔绝地生活着,人类社会也就不存在了。

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别人,这才是人类社会的特质。“仁”其实不是遥不可及的境界。在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的前提下,我认为好的、自己愿意要的,我想到要与人共享;我认为不好的、自己不愿意要的,我不推给别人,我想到要让别人也远离不善。凡事为对方着想,善待他人,扬善弃恶,也许这样做真的就“我欲仁,斯仁至矣”。“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所以能与人共享,而不贪得、不妒忌、不恶斗。更简单地说,仁者凡事先为他人着想,善待他人。从身边最平易的事做起,仁心常在,善行感人,他人幸福,自己快乐。

一个人发挥善的本性,在他生活交往的各个接触层面,凡愿意向善的,似乎都感受着善的力量,在朝向善的方向转化,本着善的本性就能深入地沟通交往。久而久之,能将向善的生命连成一片,向上升华,尽善尽美,从而演化为繁荣、美好的世界。

"禹恶旨酒,而拜善言" 意思能解释么?

视民如伤?[ shì mín rú shāng ]?

[ shì mín rú shāng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出 处

《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什么什么似什么,什么什么若什么,什么什么如什么的成语,必须是运用了比喻的成语。

大意是大禹讨厌酒水,但是喜欢对的言语。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yǔ è zhǐ jiǔ ér hǎo shàn yán :这句话是大禹的爱好被孟子拿出来讲道理。意思是大禹尚且如此,我们更要每日反省自己,像有志之士多家学习。

出自: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大意是?: ?

孟子说:“禹厌恶美酒而喜爱有道理的话。汤坚守中庸之道,选拔贤人不照死规矩办。文王对待老百姓就像对待受伤的人,渴望真理就像从未见过一样。武王不轻侮近臣,也不遗忘远方的贤人。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的王,来实践禹、汤、文王、武王所行的勋业,自己的言行有与他们不符合的,就仰头考虑,白天想不好,晚上接着想;侥幸想出了结果,就坐着等待天亮去付诸实施。”

“()()如()”是什么成语?

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大奸似忠内心最奸诈的人,表面最像忠厚的人。

得胜的猫儿欢似虎形容由于取得了胜利而得意忘形,自以为了不起。

呆似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恩深似海恩德情义极为深重。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官清似水指为官清廉,如同白水一样清明。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光阴似箭光阴:时间。时间如箭,迅速流逝。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侯门似海王公贵族的门庭像大海那样深遂。旧时豪门贵族、官府的门禁森严,一般人不能轻易进入。也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

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好语似珠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

皎阳似火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口似悬河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同“口若悬河”。

谋臣似雨,猛将如云形容谋士武将非常多,人才济济。

猛将如云,谋臣似雨形容谋士武将非常多,人才济济。

貌似强大表面好像强大,实际却很虚弱。

面似靴皮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

貌似有理貌:表面。表面上看好像有道理。形容实际上没有道理,表面却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流年似水流年:光阴。形容时间一去不复返。

前程似锦前程象锦绣那样。形容前途十分美好。

情深似海形容情爱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日长似岁一天像一年一样长。形容时间过得太慢。

如痴似醉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如花似朵犹言如花似玉。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如花似玉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如花似月形容女子姿容出众。同“如花似玉”。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如胶似漆象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如狼似虎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柔情似水柔:温柔。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不断。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如山似海人多的象山和海一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即使人心像铁一样坚硬,也抗不过像熔炉一样的法律。

如鱼似水比喻关系融洽、亲密。

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似懂非懂好像懂,又好象不懂。

飘然若仙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天涯若比邻 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若有若无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关系不亲密

举止自若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欢欣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指挥若定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昭然若揭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虚怀若谷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形容非常谦虚。谷:山谷

欣喜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欣喜:欢喜;若:好像;狂:感情失去控制

惘然若失 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谈笑自若 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泰然自若 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

受宠若惊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爽然若失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神色自若 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若明若暗 好像明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若隐若现 好像隐没了;又好像现出了。形容隐隐约约、依稀可见的状态

若即若离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若存若亡 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趋之若鹜 趋:奔赴;旧附快走。鹜:鸭子。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急着赶去

求贤若渴 贤:有才能的人。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爱才如命 见“爱才若渴”。

爱财如命 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白首如新 同“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 谓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

暴跳如雷 跳脚怒吼。形容***脾气或十分着急的样子。

暴躁如雷 犹暴跳如雷。

爆跳如雷 盛怒貌。

笔翰如流 谓文笔快捷无滞。

表里如一 比喻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

宾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入如归 见“宾至如归”。

宾至如归 谓宾客到此如归其家。形容待客亲切、周到。

不断如带 犹不绝如缕。

不绝如带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发 同“不绝如线”。

不绝如缕 见“不绝如线”。

不绝如线 亦作“不绝如缕”。①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 一样。②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③形容声音或思绪微弱。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臣门如市 语出《汉书?郑崇传》。喻车马盈门,谒见奔走者甚多。

臣心如水 ①谓为臣者廉洁奉公,心清如水。②用为清静自如之喻。

称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趁心如意 称心如意。谓符合心意,满足愿望。趁,通“称”。

逞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齿剑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出门如宾 出外做事象接待贵宾那样认真谨慎。

吹气如兰 见“吹气胜兰”。

从恶如崩 亦作“从恶若崩”。谓为恶如山崩那样容易。

从谏如流 谓听从善意的规劝,就象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形容乐意接 受别人意见。多用于帝王。

从令如流 谓服从命令如流水就下。极言有令则行。

从善如登 谓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

从善如流 亦作“从善若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 迅速和顺当。

答问如流 形容对答流畅。

大笔如椽 语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 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笔如椽”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大智如愚 谓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象愚笨。

胆大如斗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 语》:“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后因称胆量极大为“胆大如斗”。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有一个赵子龙胆大如斗。”亦省作“胆如斗”。宋黄庭坚《再答明略》诗之二:“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一说,“如斗”应作“如升”。

胆小如豆 极言胆子小。

胆小如鼠 语本《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后 以“胆小如鼠”或“胆小如鼷”形容胆量极小。

胆小如鼷 见“胆小如鼠”。

倒背如流 把文章倒过来背诵,能象流水一样顺畅。形容书读得极熟。

德輶如毛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德輶如羽 见“德輶如毛”。

度日如年 过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

度日如岁 同“度日如年”。

断决如流 见“断决如流”。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断决如流 处理事务果断,多而快。

堆积如山 积聚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对答如流 答话敏捷顺畅,象流水一样。形容口才好。

恩重如山 恩德像山一样重。谓恩德极大。

防意如城 谓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敌。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 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②比喻***混乱。

风雨如磐 ①形容风雨极大。磐,大石头。②比喻黑暗势力压迫沉重。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赴死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骨瘦如豺 见“骨瘦如柴”。

观者如堵 形容观看人数众多。语出《礼记?射义》:“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盖观者如堵墙。”

观者如垛 见“观者如堵”。

观者如市 形容观看的人多。

观者如云 见“观者云集”。

官法如炉 形容国家和官府法度十分严厉。

光阴如箭 见“光阴似箭”。

归心如箭 见“归心似箭”。

号令如山 谓军令严肃,不容更动。

侯门如海 相传唐崔郊之姑有侍婢,与郊相恋。姑贫,将婢卖与连帅。郊 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出,与郊相遇,郊赠之以诗曰:“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见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一。后以“侯门如海”谓显贵之家门禁森严,外人不能随便出入。

焕然如新 见“焕然一新”。

挥金如土 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

讳莫如深 本谓事情重大,提起来会令人痛心,故而隐瞒不言。深,深重。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后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机变如神 机智权变,神妙莫测。

积甲如山 见“积甲山齐”。

吉祥如意 谓诸事吉利顺遂。

疾恶如仇 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雠 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像狂风猛扫一样。

嫉恶如仇 亦作“嫉恶若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

嫉贪如雠 对***如同对仇敌一样痛恨。

家贫如洗 家里穷得一无所有。形容家贫之极。

谨终如始 谓谨慎小心、始终一致。

决断如流 形容判定案情或料理事情果断迅速。

军令如山 谓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可心如意 称心如意。

空空如也 ①形容一无所知。②多指一无所有。

烂醉如泥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语本《后汉书 ?儒林传下?周泽》“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唐李贤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料事如神 形容预测事情非常准确。

临难如归 犹言视死如归。

令行如流 谓命令的推行象水流向下一样迅速顺利。

履险如夷 亦作“履险若夷”。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 强。

眉目如画 形容容颜美丽。

眉眼如画 见“眉目如画”。

门庭如市 见“门庭若市”

面色如土 见“面如土色”。

谋臣如雨 形容智谋之士极多。

目光如豆 眼光像豆子那样小。比喻眼光窄小,见识短浅。

目光如炬 眼光亮得像火炬。形容发怒时的神色。亦形容眼光明亮有神。 后亦比喻见识高明。

目光如鼠 ①犹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②目光像老鼠般地四处窥测, 形容行为不正。

囊空如洗 口袋空无分文,象洗过一样。形容异常贫困。

囊匣如洗 犹囊空如洗。

其应如响 谓反应迅捷,如回声之相应和。语本《庄子?天下》:“其动 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气涌如山 形容气愤之极。

巧舌如簧 犹巧言如簧。

巧言如簧 谓花言巧语,悦耳动听,有如笙中之簧。

求贤如渴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趋之如鹜 见“趋之若鹜”。

人生如寄 亦作“人生若寄”。谓人生短促,犹如暂时寄寓世间。

日月如流 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日月如梭 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似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 羽之矰,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后以“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

如饥如渴 亦作“如渴如饥”。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如饥如渴 同“如饥如渴”。

如胶如漆 见“如胶似漆”。

如渴如饥 见“如饥如渴”。

如狼如虎 见“如狼似虎”。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如泣如诉 如哭泣又如诉说。比喻声音哀怨凄切。

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讨砥砺。

如兄如弟 ①谓情意深厚,有如兄弟。②旧俗异姓结拜兄弟,年长的称“ 如兄”,年幼的称“如弟”。

如埙如篪 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 两物之响应、应和。

如醉如痴 见“如痴似醉”。

如草 形容多,极轻视人命。

如蒿 见“如麻”。

如麻 形容极多。

如蓺 见“如麻”。

慎终如始 结束时仍然慎重,就同开始时一样。指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

食古如鲠 犹言食古不化。

始终如一 自始至终都一样。

视财如命 爱惜钱财如同爱惜生命。形容极为贪钱吝啬。

视丹如绿 看红色就像绿色。形容忧愁迷乱而致眼睛昏花。

视民如伤 形容帝王、官吏极其顾恤民众疾苦。

视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视人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人如子 见“视民如子”。

视日如年 谓时间虽短,但却感到过得很长。

视死如归 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 牲。

视死如生 见“视死若生”。

视死如饴 谓甘心死去。

视下如伤 见“视民如伤”。

视险如夷 把危险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艰险。

逝者如斯 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谨慎,不轻易出言。后多形容严守秘密。

似漆如胶 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似有如无 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岁月如流 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遂心如意 犹言称心如意。

铁案如山 谓证据确凿的案件或结论,像山一样不可推翻。

铁证如山 形容证据确凿,不可否认。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无可如何 没有什么办法。

无论如何 不管怎样。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同一的结果。

惜墨如金 ①极言不轻易下笔。②指文字极其精炼,不拖沓。

惜字如金 谓极其节省文字,不多费笔墨。

相待如宾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相敬如宾 见“相待如宾”。

相庄如宾 见“相待如宾”。

像心如意 顺心如意。

削铁如泥 形容刀剑锋利。

心急如焚 形容极为焦急。

心焦如焚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心口如一 想的和说的相同。形容为人诚实爽直。

心乱如麻 心情烦乱,像乱麻似的没有头绪。

心细如发 亦作“心细於发”。极言小心谨慎,考虑周密。

心绪如麻 犹心乱如麻。

栩栩如生 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血流如注 形容流血急而多。

眼光如豆 同“目光如豆”。

一败如水 形容大败,犹水泄地不可复收。

一寒如此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使须贾於秦,范雎闻之,为微 行,敝衣闲步之邸,见须贾……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用以表示贫困潦倒至极。

一见如故 见“一见如旧”。

一见如旧 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扞吴公子札呴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一接如旧 犹言一见如故。

一面如旧 同“一见如故”。

一贫如洗 穷得一无所有。形容贫困之极。

一钱如命 形容极端吝啬。

一清如水 ①喻廉洁。②喻空荡荡无人。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依然如故 仍旧和过去一样。

应答如流 对答犹如流水。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应答如响 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

应对如流 同“应答如流”。

应对如响 同“应答如响”。

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语本《诗?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忧心如焚 心里忧愁得像火烧。形容十分焦急。

运斤如风 见“运斤成风”。

执法如山 执行法令坚定如山,毫不容情。

众口如一 同“众口一辞”。

劚玉如泥 形容刀刃极其锋利。

罪恶如山 形容罪恶极多且重,犹如山积。

求几个成语和名言.

“()()如()”是什么成语?

漆黑如墨、人心如面、枫林如火、甘心如芥 、矢下如雨、念你如故、温暖如初、视丹如绿、来往如梭、车马如龙、两鬓如、昏暗如烛。

成语读音释义:

漆黑如墨?[ qī hēi rú mò ]:形容夜晚天色黑暗。

人心如面?[ rén xīn rú miàn ]:心:指思想、感情等。 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出 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枫林如火?[ fēng lín rú huǒ ]:深秋时枫叶会变红。“枫林如火”当是极赞秋枫之壮美,满眼的红色犹如一片火海。

甘心如芥?[ gān xīn rú jiè ]:甘心如芥,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矢下如雨?[ shǐ xià rú yǔ ]:箭密的像雨一样射过来

出 处:《史记·李将军列传》

念你如故?[ niàn nǐ rú gù ] :依然很想念你,这份想念和以前一样不会改变。

温暖如初?[ wēn nuǎn rú chū ] :生活中充满温暖,始终能像人最初对生活的追求一样。

视丹如绿?[ shì dān rú lǜ ]:丹:红。 把红的看成绿的。形容因过分忧愁而目视昏花。

出 处: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叔夜》诗:“心之忧矣,视丹如绿。”

来往如梭?[ lái wǎng rú suō ]:来去不停,形容来往频繁。

出 处:苏轼《满庭芳》

车马如龙?[ chē mǎ rú lóng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出处:唐 王勃 《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蒋光慈 《鸭绿江上·兄弟夜话》:“这里有的是光滑平坦的马路……这里有的是车马如龙,士女如云。”参见“ 车水马龙 ”。

两鬓如霜?[ liǎng bìn rú shuāng ]:鬓:鬓角的头发。 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出 处:宋·刘辰翁《西江月·新秋写兴》词:“不觉新凉似火,相思两鬓如霜。”

举步如飞?[ jǔ bù rú fēi ]:形容走的很快。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十二回:“宗保举步如飞,向马后赶上,踊身一跃,跳上了马,绰枪左挥右刺于殿前,往来一巡。”

昏暗如烛?[ hūn àn rú zhú ]:像蜡烛光线一样的昏黑,阴暗。

造句用法:

“人心如面,各不相同。

妇足之长短攸分,情伪错出,亦有人心如面之异。

俄而敌众渐多,三面攻围,矢下如雨。

虏悉众围之,矢下如雨。

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心之忧矣,视丹如绿。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河水清澈,在阳火照耀下碧波粼粼,河上的轻舟来往如梭。

当时大驾出游,旌旗如云,车马如龙。

《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昔日青春年少,今日两鬓如霜。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潦倒一生只落得两鬓如霜。

对镜自照,两鬓如霜,人已垂垂老矣,美好的时光已经匆匆地消逝了。

举步如飞,前遇一溪,洪水茫茫。

虽举步如飞,不忧磋跌。

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数字成语23456789是什么成语,1256789是什么成语,3.5又是什么成语

缺衣少食 丢三落四 不三不四

“如()似()”是什么成语?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

如狼似虎

如痴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月

如龙似虎

如鱼似水

如花似锦

rú huā sì jǐn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详细释义

解释: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出自: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牌价嫁了周庸祐,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示例:节日的广场被打扮得~,绚丽多彩。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华彩绚丽

如花似玉

[ rú huā sì yù ]

像花和玉那样美好。 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详细释义

解释:像花和玉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出众。

出自:《诗·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

示例:***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的年纪,难道挨得过三年五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语法:联合;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女子姿容秀丽

如饥似渴

[ rú jī sì kě ]

释义

[ rú jī sì kě ]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详细释义

解释: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出自:三国魏·曹植《责躬》计:“迟奉圣颜,如渴如饥。”

示例:我~地把那二十几页的长文,一口气读下去。?

◎郭沫若《革命春秋·学生时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月()如()是什么成语

月明如水,读音为:yuè míng rú shuǐ,汉语词语,是指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月明如水 (yuè míng rú shuǐ)

解释:月光皎洁柔和,如同闪光而缓缓流动的清水。形容月色美好的夜晚。

出处:唐·张祜《峰顶寺》诗:“月明如水山头寺,仰面看天石上行。”

示例:你看~,正好演奏。我和你携了曲谱,先到阁中便了。 清·洪升《长生殿·偷曲》

常用程度:一般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是什么如什么

哀思如潮 爱才如渴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爱如己出 爱如珍宝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如盘石

安如磐石 安如太山 安如泰山 安适如常 按堵如故 白首如新

白头如新 百喙如一 暴跳如雷 暴躁如雷 爆跳如雷 奔走如市

鼻息如雷 笔大如椽 笔翰如流 碧空如洗 变化如神 辨如悬河

表里如一 宾客如云 宾来如归 宾入如归 宾至如归 炳如观火

炳如日星 不断如带 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不绝如缕 不绝如线

不如归去 才大如海 苍髯如戟 操纵自如 臣门如市 臣心如水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澄江如练 逞心如意 齿剑如归 齿如编贝

齿如含贝 齿如齐贝 赤贫如洗 愁绪如麻 出门如宾 触目如故

吹气如兰 春山如笑 春雨如油 从恶如崩 从谏如流 从令如流

从容自如 从善如登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流 措置裕如

大笔如椽 大雨如注 大智如愚 呆如木鸡 丹心如故 胆大如斗

胆小如豆 胆小如鼠 胆小如鼷 倒背如流 得婿如龙 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 簟纹如水 鼎镬如饴 动如参商 动如脱兔 洞如观火

度日如年 度日如岁 断决如流 堆积如山 对答如流 多如牛毛

恩德如山 恩重如山 防意如城 纷乱如麻 粪土不如 风雨如晦

风雨如盘 风雨如磐 奉公如法 奉如神明 肤如凝脂 福如东海

复旧如初 赴险如夷 甘死如饴 甘心如荠 甘之如荠 甘之如饴

狗彘不如 诟如不闻 骨瘦如柴 骨瘦如豺 观者如堵 观者如垛

观者如市 观者如云 观者如织 官场如戏 官法如炉 冠盖如云

光阴如箭 归心如箭 果然如此 鼾声如雷 汗如雨下 好语如珠

号令如山 浩如烟海 和如琴瑟 恨如头醋 侯门如海 涣如冰释

焕然如新 恍如隔世 恍如梦境 恍如梦寐 挥汗如雨 挥金如土

挥洒自如 讳莫如深 机变如神 积甲如山 吉祥如意 急如风火

急如星火 疾恶如仇 疾恶如雠 疾恶如风 疾如雷电 疾如旋踵

嫉恶如仇 嫉贪如雠 家贫如洗 坚如盘石 坚如磐石 健步如飞

谏争如流 江山如故 江山如画 皎如日星 今不如昔 谨终如始

尽如人意 进退裕如 敬如上宾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决断如流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军令如山 开合自如 磕头如捣 可心如意

空空如也 口如悬河 烂如指掌 烂醉如泥 傫如丧狗 泪如泉滴

泪如泉涌 泪如雨下 泪下如雨 累累如珠 两鬓如霜 量如江海

燎如观火 了如指掌 料敌如神 料事如神 凛如霜雪 令行如流

履险如夷 绿草如茵 马如流水 马如游龙 马如游鱼 眉目如画

美如冠玉 门庭如市 面如傅粉 面如冠玉 面如灰土 面如满月

面如凝脂 面如死灰 面如土色 面色如土 邈如旷世 明如指掌

末如之何 谋臣如雨 谋如涌泉 目光如豆 目光如炬 目光如鼠

穆如清风 纳谏如流 难如登天 囊空如洗 囊匣如洗 咆哮如雷

剖决如流 其应如响 气喘如牛 气涌如山 气壮如牛 弃如敝屣

泣涕如雨 泣下如雨 恰如其分 巧舌如簧 巧言如簧 亲如骨肉

亲如手足 轻如鸿毛 倾盖如故 清贫如洗 求贤如渴 人生如寄

人生如梦 人心如面 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如臂使指 如不胜

如操左券 如痴如狂 如痴如梦 如痴如醉 如痴似醉 如持左券

如出一口 如出一辙 如椽大笔 如此而已 如蹈水火 如蹈汤火

如登春台 如堕烟海 如堕烟雾 如法炮制 如法泡制 如法炮制

如风过耳 如鲠在喉 如虎得翼 如虎傅翼 如虎生翼 如虎添翼

如花似朵 如花似锦 如花似玉 如花似月 如火燎原 如火如荼

如获至宝 如获至珍 如饥如渴 如饥似渴 如见肺肝 如箭在弦

如胶如漆 如胶似漆 如胶投漆 如解倒悬 如渴如饥 如狼牧羊

如狼如虎 如狼似虎 如雷贯耳 如雷灌耳 如临大敌 如临深谷

如临深渊 如龙似虎 如履薄冰 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如芒刺背

如芒在背 如梦初觉 如梦初醒 如梦方醒 如梦如醉 如鸟兽散

如牛负重 如弃敝屣 如泣草芥 如泣如诉 如切如磋 如丘而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日方升 如日方中 如日中天 如丧考妣

如山压卵 如石投水 如拾地芥 如是我闻 如释重负 如手如足

如数家珍 如水赴壑 如水投石 如汤灌雪 如汤浇雪 如汤泼雪

如汤沃雪 如天之福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无其事 如兄如弟

如埙如篪 如埙如箎 如蚁附膻 如蚁慕膻 如意算盘 如饮醍醐

如应斯响 如蝇逐臭 如影随形 如有所失 如鱼得水 如鱼似水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如原以偿 如愿以偿 如运诸掌 如振落叶

如之奈何 如指诸掌 如锥画沙 如醉初醒 如醉方醒 如醉如痴

如醉如狂 如醉如梦 如左右手 如坐春风 如坐云雾 如坐针毡

色胆如天 色如死灰 如草 如蒿 如麻 如蓺

韶华如驶 舌锋如火 慎终如始 声如洪钟 胜友如云 食古如鲠

始终如一 势如劈竹 势如破竹 势如水火 视财如命 视丹如绿

视民如伤 视民如子 视人如伤 视人如子 视日如年 视如敝屐

视如敝屣 视如草芥 视如粪土 视如寇仇 视如陌路 视如土芥

视如珍宝 视死如归 视死如生 视死如饴 视下如伤 视险如夷

室如县罄 室如悬磬 室如悬罄 适如其分 逝者如斯 守口如瓶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守身如玉 瘦骨如柴 思如涌泉 思贤如渴

似漆如胶 似水如鱼 似有如无 似醉如痴 岁月如流 遂心如意

谈笑自如 涕零如雨 天保九如 铁案如山 铁证如山 突如其来

退如山移 危如朝露 危如累卵 味如鸡肋 味如嚼蜡 畏敌如虎

文如其人 文思如泉 稳如泰山 我心如秤 屋如七星 无可如何

无论如何 无如奈何 无如之何 无如之奈 吾膝如铁 五内如焚

惜墨如金 惜字如金 下笔如神 相待如宾 相敬如宾 相庄如宾

像心如意 削铁如泥 心急如焚 心急如火 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

心口如一 心乱如麻 心如刀锉 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 心如刀绞

心如刀搅 心如刀锯 心如槁木 心如古井 心如寒灰 心如火焚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死灰 心如铁石 心如悬旌

心如止水 心细如发 心绪如麻 兴如嚼蜡 行步如飞 性烈如火

袖如充耳 须髯如戟 栩栩如生 轩盖如云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如穿井 学如登山 血流如注 言笑自如 艳如桃李 杳如黄鹤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一败如水 一寒如此 一见如故 一见如旧

一接如旧 一廉如水 一面如旧 一贫如洗 一钱如命 一清如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如既往 一文如命 依然如故 亦复如是

易如翻掌 易如反掌 易如破竹 易如拾芥 意气自如 音容如在

应答如流 应答如响 应对如流 应对如响 应付裕如 应付自如

用兵如神 ***自如 忧心如捣 忧心如焚 有眼如盲 原来如此

运掉自如 运斤如风 运用自如 昭如日星 整旧如新 执法如山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终始如一 众口如一 众心如城 诸如此比

诸如此类 诸如此例 ?玉如泥 自愧不如 自愧弗如 作如是观

兵败如山倒 隔行如隔山 急如律令 弃之如敝屣

千闻不如一见 请将不如激将 求人不如求己 人生如朝露

如堕五里雾中 如入无人之境 使功不如使过 闻名不如见面

一代不如一代 一动不如一静 一蟹不如一蟹 远亲不如近邻

百动不如一静 百闻不如一见 百星不如一月 表壮不如里壮

表壮不如理壮 传闻不如亲见 耳闻不如面见 耳闻不如目见

恭敬不如从命 救寒莫如重裘

尽信书不如无书 君子之交淡如水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数字猜成语3456是什么成语1357是什么成语

天下无双

tiān xià wú shuāng

解释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结构偏正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独一无二、天下第一、出类拔萃

反义词数不胜数

例句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鲁迅《古***钩沉·列异传》)

词语:如( )而( )是什么成语?

是 如约而至

()如()发是什么成语!

一如既往 一如往昔 一如从前 一如昨日 一如当初 一如所见 一如所闻 一如所请 一如当初 一如反故 一如囊昔

落如是什么成语

落如成语 :

落纸如飞、

如振落叶

“()()如画”是什么成语? 如诗如画

江山如画

1.如诗如画

读 音

rú shī rú huà

释 义

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

出 处

宋朝 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五》

诗意释义

读音:rú shī rú huà

释义: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

出处:宋朝 叶大庆《考古质疑·卷五》:“大率如诗如画皆以形容逺景为工。”[1]

例句

这个地区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

相关词语

近义词:诗情画意,美轮美奂,风景如画,如梦如幻

反义词:枯燥无味,枯燥乏味,味如鸡肋,味同嚼蜡,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2.江山如画

jiāng shān rú huà

解释山川、河流美如画卷。形容自然风光美丽如图画。

出处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结构主谓式。

用法形容自然风景像画一样美丽。多用于形容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般作谓语。

例句我们的祖国~;让人赞叹不已。

张伯行是何许人

1.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

--富兰克林

时间是个老练的仲裁人.

--莎士比亚

时间是把无声的锉刀.

--乔.赫伯特

甜苦备尝好丢手,世味浑如嚼蜡.生死事大急回头,年光疾如跳丸(喻时光转瞬即逝).

--屠隆

善用每一分钟,作为开启未来快乐之门的钥匙.

--马尔登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钱鹤滩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起。

--文嘉

2.

id="id6">形容关怀的成语

张伯行(1651—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东)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他由县学生中举,再成进士。中进士后又返乡朝夕读书不辍。数年后赴吏部再试,补授内阁中书,历任中书舍人、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仓场侍郎、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居官清正廉明,康熙皇帝称赞他为“天下清官第一”。他的最大特点是勤于供职,造福于百姓,而对金钱毫无染指。他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上司的横征暴敛。他有一句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二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正因为如此,他受到总督噶礼一伙人的嫉恨。在举荐清官时,上司无一人推举他,而康熙皇帝却亲自推荐他。他在离开江苏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并称赞他:任官数年,“止饮江南一杯水”。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称公”。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经考选,授内阁中书,又改任中书科中书。

遇父丧归乡,建立请见书院,并讲解宣传儒学。仪封城北原有堤,康熙三十八年六且因遭大而被冲垮,伯行招募民工用口袋装土来堵塞。河道总督张鹏翮巡视黄河后,上疏推荐张伯行能够治理河务。皇上命他以原来的官衔到河工任职,督修黄河南岸堤二百余里,以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各工程。

四十二年,张伯行被授为山东济宁道。适逢灾荒之年,便从家乡运来钱和粮食,并缝制棉衣,用来解救百姓的饥寒。皇上命令按各道救济灾民,张伯行便拿出仓谷二万二千六百石有余赈济所属汉上、阳谷二县。山东市政使责备他独断专行,准备上疏弹劾,伯行说:“皇上有旨救灾,不能说是独断专行。皇上如此重视民间疾苦,应该以仓谷为重呢?还是以人命为重?”布政使只好停止弹劾事。四十五年,皇上南巡时,赐予张伯行“布泽安流”匾额。不久,张伯行升为江苏按察使。

四十六年,皇上再次南巡。到苏州后,对随从的臣子们说:“我听说张伯行任官特别清廉,这是最难得的。”当时曾命负责管理江苏的总督及巡抚推荐德才兼备的官员,而张伯行并没有被推荐。皇上见到张伯行说:“我很早就了解你,我来推荐你。如果将来做官做得很好,天下都会认为我是知人善任的。”于是,提拔张伯行为福建巡抚,赐予“廉惠宣猷”的匾额。张伯行上疏请求免去台湾、凤山、诸罗三县因灾荒而欠交的赋税。因为福建的米价很贵,张伯行请求动用国库的钱五万购买湖广、江西、广东的米平价出售。建鳌峰书院,置学舍,拿出自己的藏书,搜罗前代文人的文集刊印成《正谊堂丛书》,用来教学生。福建百姓祭祀瘟神,张伯行命令毁掉这些瘟神的偶像,改祠堂为义学,祭祀朱熹。民间多尼姑,有人卖贫苦人家的女子,以致削发为尼者成百上千,张伯行命令这些人家赎回自己的女子,为她们选择配偶。有家境贫穷无法赎回的,由官府出钱赎出。

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救济淮安、扬州、徐州三府的灾荒。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弹劾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布政使职务,建议布政司库所亏空的三十四万,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张伯行便自己上疏,皇上得知后命张鹏翮一并调查。张伯行另外又上疏说明了噶礼的不同意见。皇上对廷臣说:“看了张伯行的这个上疏,知道他与噶礼不和。作为臣子,应该以国事为重。我办理机务将近五十年,未曾让一个人施展他的私欲。这个上疏应当放置不予理睬。”不久,张伯行以身体多病为由提出辞官,皇上没有允许。张鹏翮请求责成张伯行的前任巡抚于准及直思恭赔偿十六万,其余用官员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皇上说:“江南亏空钱粮,并不是因为官吏侵吞。我南巡时,总督、巡抚随意挪用公款而下级官吏不敢议论。如果责成新任官吏来补偿,我实在于心不忍,”于是让查明南巡时用款情况上报。张伯行又上疏,奏明各府州县现无着落的钱粮十万八千,皇上命令一律免于赔偿。

噶礼贪婪横行,张伯行与他相反。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发榜以后,读书人议论喧哗,抬着财神进入学宫。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皇上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贿赂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皇上命二人都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皇上责备张鹏翮等为噶礼掩饰,又命尚书穆和伦、张廷枢重新审查,结果仍旧与前次张鹏翮等人的意见相同。皇上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第二天,召九卿等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五十二年,江苏布政使一职缺员,张伯行上疏推荐福建布政使李发甲、台湾道陈(王宾)、前任国子监祭酒余正健,而皇上已将湖北按察使牟钦元提拔就任。不久,张伯行弹劾钦元将通海盗的罪犯张令涛隐藏官署中,请求逮捕治罪。令涛的哥哥元隆住在上海,造海舱,出入海洋,拥有大量资产,交接豪贵。赶上刑部下檄文搜缉海盗郑尽心余党,崇明水师捕住一条渔船,此船的主人是福建人,却***冒华亭籍,经过查验船照,知是元隆所代领。张伯行准备一追到底,当时令涛在噶礼府内任职,元隆托病逃避逮捕,案子未结却死于家中。噶礼先前弹劾伯行,曾抓住这件事作为七条罪状之一。正巧上海县百姓顾协一***令涛占据他的房屋,另外还有几处水寨窝藏海贼,声称令涛现在居住在钦元官署中。皇上命总督赫寿调查审理,赫寿庇护令涛,以通贼事查无实据而上报。皇上又命张鹏翮及副都御史阿锡鼐调查此案,张鹏翮等奏报元隆、令涛都是良民,请求夺去张伯行的官职。皇上命复查,并让张伯行自己陈述。伯行上疏说:“元隆通贼,虽然上报已死,然而他财产丰厚,党徒也多,***可以冒名,处处可已领到执照。令涛是顾协一首先告发的,如果顾协一举报不实,照例应以诬陷治罪。由于钦元庇护,致使此案久悬未决。我作为地方长官,应该在事情刚刚发和时即加以防止,怎能不追究呢?”张伯行解任之后,张鹏翮等仍以他诬陷良民,挟私报复,要求斩首。刑法部门讨论同意这一建议,而皇上却免了张伯行的罪,调他到京城来。

不久,张伯行到南书房任职,兼代理仓场侍郎,并充当顺天乡试的正考官。后授为户部侍郎,兼管钱法、仓场,又充当会试副考官。雍正元年,提升为礼部尚书,皇上赐他“礼乐名臣”的匾额。二年,皇上命令他到阙里崇圣祠进行祭祀活动。三年,去世,七十五岁。张伯行留下遗疏,请求推崇儒学,奖励直臣。皇上悲痛悼念他,赠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准许附祭于孔子庙。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入圣人的门庭在这里呀!”他曾全力找到宋代理学四大学派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各位大儒的书,一边诵读一边抄录,前后共七年。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又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利。老子贪生,信佛的人怕死,烈士追求名声。这都是属于利。”在官时所招致的,都是学问醇正、志向操行清廉的人,而且开始不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做官的。平时对于意见不合的人,也仍与他们共事,开诚布公同心协力,没有一点怨恨。他说:“已得到皇上的保全,怎敢以私而废公呢?”所著郁困学录入《续录》、《正谊堂文集》、《居济一得》各种书

安老怀少 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关怀备至 关心得无微不至。

出处:刘白羽《海天集·伟大创业者》:“总理对人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解衣推食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视民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出处:《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视人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视下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体贴入微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四》:“至于寻常写景,不必有意惊人,而体贴入微,亦复人不能到。”

体恤入微 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同“体贴入微”。

推食解衣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问寒问暖 形容关怀体贴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