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_谦恭卑下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5 0
  1. 张镐详细资料大全
  2. 张镐的人物评价

译文:

等到禄山倚仗兵权时, 国忠多次就军事和国事询问镐, 镐推举赞善大夫来王真可承担国家的寄托。几个月后, 玄宗幸驾到蜀, 镐从山谷徒步护从。肃宗即位, 玄宗派镐赶赴肃宗所在地。镐到了凤翔, 奏议内容有很多好建议, 升为谏议大夫, 不久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 皇上供奉僧侣在内道场, 早晨夜晚念佛经, 多达数百人,声音传出禁宫之外, 镐上奏说: “臣听说天子修福的时候, 需要心怀生命颐养, ***化, 没听说过区区僧教能够致国家于太平。诚恳地恭请陛下以无为为心, 不要以小乘而阻挠圣上的思虑。”肃宗非常赞同。

此时军事频繁, 皇帝选择将帅, 认为镐具有文武才略, 不久任命兼河南节度使, 持节统领淮南等路各军事务。镐已出发, 适逢张巡围困宋州, 情况紧急, 于是快速奔进, 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出兵营救。晓平时刚愎自用, 驾驭部下却很少抚慰, 喜欢独断专行。等到镐的信件来了, 一点都没有服从的意思,又担心战事失败, 将祸及自己, 于是逗留不进攻。镐到了淮口, 宋州已经沦陷, 镐对晓发怒, 立即将他杖杀。等到收复两京, 加授镐银青光禄大夫, 封为南阳郡公, 诏令以本军镇守汴州, 招抚征伐残敌。此时贼帅史思明奏请以范阳城归顺朝廷, 镐猜测这是***象, 担心朝廷同意, 写密信上奏说: “ 思明凶残,叛逆窃取皇位, 兵势强大则众人依附,兵势弱小则众人离开。内心包藏不测,与禽兽没有什么不同, 可以用计谋取胜, 而难以将他义招。希望不要以威权宽容他。” 又说: “滑州防御史许叔冀,性情狡诈多谋, 临到危急时肯定兵变,希望快速派入宿卫。” 肃宗主意已定,对其奏表不察看。镐为人简朴澹泊, 不从事关键事情。当时有宦官从范阳和滑州出使回来, 都说思明、叔冀的诚意。肃宗认为镐不切时机, 于是罢免其相位, 授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后来思明、叔冀的***象正如镐所说那样。不久召为太子宾客, 改为左散骑常侍。嗣岐王珍被人陷害伏法, 镐由于买珍的房宅受牵连, 贬为辰州司户。代宗即位, 在海内施行恩爱, 升为抚州刺史。升洪州刺史、饶吉等七个州都团练观察等使, 不久正授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广德二年( 764 ) 九月死去。

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_谦恭卑下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镐入仕途大约三年, 官至宰相。处事公正清廉, 不积累资产, 谦恭下士,善于谈论, 多识大体, 因而受天下人所瞩目, 虽然官场经历很浅, 仍可推为品德高尚的人。

张镐详细资料大全

谦恭下士,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翻译如下: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详细续写: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大忠陈***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张镐的人物评价

张镐(?-764年),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

张镐出身于汲郡张氏,早年游学长安,初授左拾遗。安史之乱时随玄宗入蜀,后辅佐肃宗,拜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被授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河南节度使,讨伐安史叛军,后进封南阳郡公。因密奏肃宗,劝其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并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被罢为荆州长史。

此后历任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辰州司户、抚州刺史、洪州观察使、江南西道观察使。广德二年(764年),张镐病逝。

基本介绍 本名 :张镐 字号 :字从周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博州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764年 主要成就 :入仕三年官至宰相 官职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爵位 :南阳郡公→平原郡公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担任宰相,两遭贬谪,病逝任上,轶事典故,人物评价,个人作品,家庭成员,史籍记载,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镐年轻时拜名士吴兢为师,深受吴兢器重,后游历长安,以饮酒、鼓琴自娱,不善与外人交往。若有公卿邀请,他便径直前往,也仅是求醉而已。 担任宰相 天宝末年,杨国忠担任宰相,为提高声名,特意搜罗天下奇杰。张镐得到杨国忠的推荐,以布衣身份被拜为左拾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反唐,杨国忠多次向张镐咨询军国重事。张镐举荐赞善大夫来瑱,称他可独当一面。来瑱后来果然屡破叛军。 至德元年(756年),安史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出逃。张镐步行扈从唐玄宗,直到蜀地。同年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便命张镐去辅佐肃宗。张镐到凤翔后,因奏议多有补益,被拜为谏议大夫。 至德二年(757年),张镐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八月,唐肃宗因张镐文武全才,又让他兼任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当时,叛军围困睢阳,张巡告急。张镐急速赴援,并传令濠州刺史闾丘晓,让他出兵营救。闾丘晓却担心战事失败祸及自己,逗留不肯进军,坐视叛军攻城。 同年十月,叛军攻陷睢阳,张巡遇害。张镐大怒,命杖杀闾丘晓。不久,两京光复,唐肃宗返回长安。张镐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并镇守汴州,对叛军余孽加以招抚、征伐。十一月,张镐统帅鲁炅、来瑱、李祗、李嗣业、李奂五位节度使,收复河南、河东各郡县。 两遭贬谪 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被形势所迫,上表请降。张镐担心朝廷应允,密奏道:“史思明凶残阴险,包藏祸心,与禽兽相同。我们能以计谋击败他,却难以用仁德感化。”同时又劝肃宗提防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的叛乱。但因他从不交结宦官,宦官都在唐肃宗面前极力称赞史思明、许叔冀的忠诚。唐肃宗遂以“不切事机”为由,罢免张镐的相位,改任他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反唐,许叔冀归降叛军。唐肃宗想起此前张镐的进言,征拜他为太子宾客,后改左散骑常侍。上元二年(761年),岐王李珍因谋逆被赐死。张镐因曾购买李珍的宅邸,也受到牵连,被贬为辰州司户。 病逝任上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继位。张镐被起复为抚州刺史,后改任洪州观察使,改封平原郡公。后来,袁晁起义,江淮震动。张镐击破叛军,斩杀舒城贼首杨昭、新安大豪沈千载,被授为江南西道观察使。 广德二年(764年)九月,张镐在江南西道观察使的任上病逝。 轶事典故 唐肃宗曾命数百僧人在内道场念诵佛经,声传宫外。张镐时为宰相,进谏道:“臣听说天子修福,应安养百姓,施行教化,没听说依靠佛教就能使国家太平的。”唐肃宗赞同。 人物评价 萧昕:如镐者,用之则为王者师,不用则幽谷一叟尔。 刘昫:⑴ 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⑵ 镐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营资产,谦恭下士,善谈论,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⑶ 镐直躬居位,重德镇时,其为人也鲜矣。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三篇:《谏招抚史思明奏》、《谏内置道场奏》、《请追谥常王傅吴兢奏》。 家庭成员 曾祖:张善见,官至越州司马。 祖父:张武定,官至荆州户曹参军。 父亲:张知古,官至代州司功参军。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六十一》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 唐纪三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刘昫:⑴ 风仪魁岸,廓落有大志,涉猎经史,好谈王霸大略。⑵ 镐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居身清廉,不营资产,谦恭下士,善谈论,多识大体,故天下具瞻,虽考秩至浅,推为旧德云。⑶ 镐直躬居位,重德镇时,其为人也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