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灭虞亡成语故事,灭虢取虞在现实中有什么用途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6 0
  1. 四字成语什么取灭什么意思
  2.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解释
  3. 求姜维在剑阁的屯田历史,急用!!!
  4. 虢念什么?
  5. 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6. 与取有关的四字成语

开头的词语

灭绝 灭火 灭顶之灾 灭亡 灭菌 灭火器 灭口 灭顶 灭门 灭迹 灭种 灭虢取虞 灭门绝户 灭绝人性 灭国 灭族 灭此朝食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灭殒 灭抑 灭夷 灭学 灭性 灭相 灭熄 灭息 灭威 灭贴 灭祀 灭澌 灭私奉公 灭鼠 灭收 灭失 灭身 灭杀 灭却 灭青 灭亲 灭弃 灭磨 灭名 灭泯 灭门之祸 灭没 灭伦 灭裂 灭绝 灭景追风 灭景 灭劫 灭火机 灭化 灭户 灭覆 灭拂 灭弗得 灭度 灭德立违 灭刺 灭除 灭沉 灭茬 灭不过 灭不个 灭宝

居中的词语

虢灭虞亡成语故事,灭虢取虞在现实中有什么用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取灭亡 歼灭战 大义灭亲 灭口 秉公灭私 ***途灭虢 卤莽灭裂 星灭光离 鲁莽灭裂 以公灭私 一灭行 徇公灭私 兴无灭资 兴灭举废 兴灭继绝 兴灭继绝 消声灭迹 瞎灯灭火 物质不灭定律 亡国灭种 韬形灭影 韬光灭迹 澌灭无闻 神灭形消 溺心灭质 磨踵灭顶 明灭可见 苦集灭道 ***道灭虢 火灭烟消 毁形灭性 毁不灭性 灰身灭智 灰灭无余 高压蒸汽灭菌器 覆宗灭祀 反风灭火 断灭空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抄家灭门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柴毁灭性

结尾的词语

破灭 消灭 熄灭 毁灭 扑灭 自生自灭 泯灭 磨灭 歼灭 覆灭 幻灭 剿灭 不可磨灭 湮灭 明灭 绝灭 不生不灭 烟消火灭 永不磨灭 灰飞烟灭 天诛地灭 诛灭 死灭 全军覆灭 殒灭 陨灭 有例不兴﹐无例不灭 隐灭 堙灭 翳灭 夷灭 掩灭 淹灭 烟销灰灭 眩灭 旋生旋灭 朽灭 薪尽火灭 歇灭 销灭 削灭 枭灭 陷灭 稀灭 晞灭 息灭 雾灭 芜灭 诬灭 污灭 违灭 微灭 亡灭 吞灭 屠灭 殄灭 天地诛灭 剃灭 讨灭 澌灭 逝灭 示灭 识灭 声销迹灭 生灭 升灭 身名俱灭 埽灭 扫灭 丧灭 散灭 入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阒灭 清净寂灭 清净寂灭 倾灭 轻灭 寝灭 禽灭 侵灭 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前功尽灭 迁灭 起灭 欺灭 仆灭 平灭 烹灭 劘灭 摩灭 冥灭 麋灭 糜灭 蒙灭 漫灭 埋灭 沦灭 裂灭 泐灭 溃灭 枯灭 克灭 刊灭 绝灭 决灭 镌灭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救灭 烬灭 浸微浸灭 焦灭 践灭 剪灭 熸灭 寄灭 寂灭 击灭 晦灭 灰灭 漶灭 涣灭 坏灭 怀刺漫灭 国亡种灭 规灭 攻灭 亘古不灭 革灭 甘露灭 腐灭 焚灭 废灭 防灭 燔灭 遏灭 断灭 雕灭 凋零磨灭 电灭 荡灭 打灭 摧灭 促死促灭 促灭 除灭 乘灭 朝荣夕灭 长生不灭 铲灭 刬灭 残灭 拨灭 兵强则灭 宾灭 变灭 暴灭 埃灭

四字成语什么取灭什么意思

虎字旁里面一个“吴”字是“虞”,读音是(yú)。

“虞”的意思: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含“虞”的成语:

不虞之誉 (bù yú zhī yù)

典故:《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尔虞我诈 (ěr yú wǒ zhà)

典故:《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即鹿无虞 (jí lù wú yú)

典故:《周易·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出其不虞 (chū qí bù yú)

典故:《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

灭虢取虞 (miè guó qǔ yú)

典故:虢、虞:周朝国名,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解释

1. 有灭的四字成语

①1 灭此朝食

2 灭德立违

3 灭顶之灾

4 灭虢取虞

5 灭景追风

6 灭绝人性

7 灭门绝户

8 灭门之祸

9 灭私奉公

10 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

②1 灰灭无余

2 火灭烟消

3 明灭可见

4 神灭形消

5 澌灭无闻

6 兴灭继绝

7 兴灭举废

8 星灭光离

③1 秉公灭私

2 柴毁灭性

3 大义灭亲

4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

5 反风灭火

6 覆宗灭祀

7 灰身灭智

8 毁不灭性

9 毁形灭性

10 ***道灭虢

11 ***途灭虢

12 卤莽灭裂

13 鲁莽灭裂

14 磨踵灭顶

15 溺心灭质

16 灭口

17 韬光灭迹

18 韬形灭影

19 亡国灭种

20 消声灭迹

21 徇公灭私

22 以公灭私

23 自取灭亡

④1 兵强则灭

2 不可磨灭

3 不生不灭

4 长生不灭

5 朝荣夕灭

6 促死促灭

7 凋零磨灭

8 亘古不灭

9 国亡种灭

10 怀刺漫灭

11 灰飞烟灭

12 浸微浸灭

13 前功尽灭

14 清净寂灭

15 全军覆灭

16 身名俱灭

17 声销迹灭

18 天地诛灭

19 天诛地灭

20 旋生旋灭

21 烟消火灭

22 烟销灰灭

23 永不磨灭

24 云飞烟灭

25 自生自灭

⑦1 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2 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3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4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⑨1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2. 四字成语()()()取

最后一个字是取的成语 :

咎由自取、

分文不取、

一无可取、

俛拾仰取、

不思进取、

人弃我取、

豪干暴取、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一毫莫取、

明弃暗取、

尺寸可取、

一介不取、

分毫不取、

余事勿取、

操券而取、

战胜攻取、

拱手而取、

指掌可取、

战必胜,攻必取、

予求予取

3. 第三个字是灭的四字成语

秉公灭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柴毁灭性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覆宗灭祀宗:祖庙;祀:祭祀;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后。毁坏宗庙,断绝后代。

复宗灭祀宗:祖庙;祀:祭祀;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后。毁坏宗庙,断绝后代。

毁不灭性毁:旧指居丧过于哀痛。指不能过分悲伤而失去本性。

灰身灭智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毁形灭性损坏形体,消灭本性。

***道灭虢***: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途灭虢***: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磨踵灭顶踵:脚后跟。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鲁莽灭裂鲁莽:粗鲁莽撞;灭裂:轻率。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卤莽灭裂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溺心灭质指淹没天然的心性,掩盖纯朴的本质。

灭口证人以毁灭口供。

韬光灭迹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韬形灭影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亡国灭种国家灭亡,种族灭绝。指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瞎灯灭火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夜十分漆黑。

徇公灭私指尽忠于国家民众之事而弃置个人私利。

消声灭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以公灭私指出以公心而去掉个人的私情或恩怨。

以义灭身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

自取灭亡所作所为把自己引上绝路。

4. 与取有关的四字成语

暴取豪夺 彼弃我取 尺寸可取 出奇取胜 成仁取义

谄谀取容 导以取保 短中取长 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阿世取容 阿谀取容 阿意取容 分毫不取 丰取刻与

俯拾仰取 俛拾仰取 分文不取 分文未取 苟合取容

各取所长 各取所需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豪夺巧取 豪干暴取

豪取智笼 哗世取宠 哗世取名 哗众取宠 火中取栗

就地取材 金貂取酒 将取固予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咎由自取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开科取士 灭虢取虞 能近取譬

逆取顺守 取长补短 取长弃短 去粗取精 取而代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敲骨取髓 取精用弘 取精用宏 取乱存亡

取乱侮亡 取青妃白 巧取豪夺 取青媲白 搴旗取将

取巧图便 弃瑕取用 取辖投井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取义成仁 取予有节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诸宫中 强自取折

强自取柱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舍短取长 杀鸡取蛋

杀鸡取卵 舍生取义 释生取义 偷合取容 投机取巧

偷媚取容 探囊取物 唾手可取 淘沙取金 无理取闹

义不取容 以辞取人 因敌取资 依阿取容 猿猴取月

一介不取 鱼烂取亡 以貌取人 仰取俯拾 欲取姑予

予取予夺 予取予求 予取予携 以容取人 仰拾俯取

一无可取 一无所取 以言取人 钻冰取火 追欢取乐

5. 与取有关的四字成语词典

自取其咎 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予取予求 原指从我这里取,从我这里求(财物)。后指任意索取。

无理取闹 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

猿猴取月 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因敌取资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投机取巧 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

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自取灭亡 自己找死。

欲取姑予 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仰取俯拾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一无可取 没有一点儿可以肯定的地方。 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一介不取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探囊取物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舍生取义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

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舍短取长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 能近取譬 能就自身打比方。

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逆取顺守 逆:背叛;顺:合理。

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人取我与 取:拿;与:给。

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取精用弘 精:精华;用:享受,占有;弘:大。从丰富的材料里提取精华。

取而代之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搴旗取将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去粗取精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

形容非常丰富。 取信于民 取得人民的信任。

取辖投井 比喻挽留客人极坚决。 取巧图便 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取精用宏 用:享受。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哗众取宠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杀鸡取卵 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人弃我取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

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 就地取材 在本地找需要的材料。比喻不依靠外力,充分发挥本单位的潜力。

咎由自取 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巧取豪夺 巧取:软骗;豪夺:强抢。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

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

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苟合取容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丰取刻与 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各取所需 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谄谀取容 谄:谄媚;谀:阿谀;容:脸色。谄谀巴结有权势的人,以求得他们的欢喜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

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

比喻不计报酬。 尺寸可取 比喻有些许长处。

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 暴取豪夺 豪:强横。

用暴力劫夺。 俯拾仰取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抬头拿上面的东西。

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 成仁取义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阿谀取容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阿意取容 阿意:迎合他人的心意;取容:博取别人的欢心。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阿世取容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

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6. 以灭开头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1,灭虢取虞[miè guó qǔ yú]

解释: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出自:虢、虞:周朝国名。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道虞国,出师伐虢国。灭虢后,又回师灭掉虞。

2,灭此朝食[miè cǐ zhāo shí]

解释:朝食:吃早饭。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3,灭绝人性[miè jué rén xìng]

解释: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示例: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我死难同胞达三十余万。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求姜维在剑阁的屯田历史,急用!!!

1、抱恨终天

拼音是bào hèn zhōng tiān,意思是怀着极大的遗憾,一直到死。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

译文:如今父母已经去世,会一辈子感到悲痛。

2、谋事在人

拼音是móu shì zài rén,意思是***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回:“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译文:孔明(诸葛亮)感叹道:“谋划事情在于人,但能不能还要看时运啊,不可强求!”

3、等闲之辈

拼音是děng xián zhī bèi,意思是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译文:魏国有邓艾,他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

4、初出茅庐

读音是chū chū máo lú,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译文:两军对战的时候选择了火攻,谈笑风声中指挥着战争,说其指挥若定,吓破了曹操的胆,这是出山的第一次胜战。

5、宝刀未老

读音是bǎo dāo wèi lǎo,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出马,见了黄忠,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阵耶?’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译文:两军对峙,张郃便笑黄忠这么老了还出来打。黄忠怒道:“小子欺负我年老,但我手中的宝刀可不老。”

虢念什么?

当时姜维屯田避祸,在沓中屯田,也就是陇西一带,靠蜀国西北边,而魏国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两路兵马灭蜀,邓艾和姜维在沓中僵住了,钟会就夺取了汉中,汉中是蜀国东北部军事重镇。于是姜维死守剑阁,剑阁是易守难攻的,也是入蜀的通道,于是钟会就攻不破剑阁,一点办法没有。邓艾就想出了偷渡阴平的险招,阴平小道山路狭窄,地广人稀,故无人把守。过了阴平其实就等于入蜀了。于是成都平原无险可守,很快就陷落了。

姜维避祸屯田计

于是,郤正见姜维欲杀黄皓,急止之曰:“大将军位居极品,承继候之职,何故造次?若天子万一不容,必为反臣耳。”维谢曰:“先生训诲是也。”遂同回。次日,后主与黄皓在后园饮宴,维引数人径入。早有人报知黄皓,皓急避于湖山之侧。维至亭下,拜了后主,泣泪而奏曰:“臣困邓艾于祁山,陛下连诏三次,召臣回朝,未审圣意如何?”后主默然无语。维又奏曰:“黄皓奸巧专权,乃灵帝时十常侍也,陛下远则鉴于赵高,近则审于张让。陛下早将此人杀之,天下自然清平,中原方可恢复矣。”后主笑曰:“黄皓乃趋走小臣耳,纵使专权,亦足如何?昔者董允常切齿恨皓,朕常怪之。卿何足介意?”维叩头奏曰:“陛下今日不杀黄皓,祸不远也。”后主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后主遂令近侍于湖山之侧,唤出黄皓至亭下,命拜姜维伏罪。皓哭拜维曰:“某早晚趋侍圣上而已,并不敢犯国政。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乞明公怜之!”于是黄皓叩头流涕。

维羞惭而出,来见郤正,备言此事。正日:“将军祸不远矣。将军若危,国家随灭!”维曰:“先生以何策、可保国安身也?”正曰:“将近陇西有一去处,名为沓中,此地极其肥壮。足下何不效武侯屯田之计也?可奏知天子,前去沓中屯田,一者,得麦熟以助军食;二者,可以尽图陇右诸郡;三者,魏国不敢正视汉中;四者,将军在外掌握兵权,人不能图之;五者,足以避其祸乱也。此乃保国安身之法,可早行之。”维大喜,遂出席拜谢曰:“先生金玉之言也。”次日,姜维奏后主,求沓中屯田,效武侯之事。后主从之。

维遂还汉中,聚诸将曰:“吾累出师因粮不足,未能成功。今吾提兵八万,往沓中种麦,以为屯田,后图进取。因汝等久战劳苦,把关生受,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中二城。魏兵千里运粮,经涉山岭,自然疲乏,疲乏必自退矣。吾却引兵自后击之,无有不胜。”遂命胡济屯汉寿城,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蒋舒、傅佥同守关隘。维分拨已毕,自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以为久计。

却说邓艾听知姜维在皆中屯田,于路下四十余营,连络不绝,如长蛇之势。艾遂令细作相了地形,画成图本,写表一道,入洛阳奏知魏主曹奂。晋公司马昭见之,大怒曰:“姜维九犯中原,不能剿除,是吾心腹之患也!”贾充曰:“姜维深得孔明传授,急难退之。须得一智勇之将,以刺此人,可免动兵之劳也。”昭曰:‘然。吾亦欲如此,奈无其人也,故使恣意。”从事中郎荀勖应言曰:“明公为天下之主宰,宜仗义以伐无道。今蜀主刘禅溺于酒色,惟用黄皓专政,大臣皆有惑乱之意。今姜维在沓中屯田者,乃为此也。若令大将伐之,无有不胜,何故求刺客而除害?非所以行于四海也。”昭大喜曰:“此言最善。吾欲伐蜀,谁可为将?”荀勖荐曰:“邓艾乃世之良才,更得钟会为副将,大事无不成矣。”昭大喜曰:“此言正合吾意。”乃召锺会入,而言曰:“吾欲令汝为大将,去伐东吴,可乎?”会答曰:“主公之意本不伐吴,而实欲伐蜀也。”昭笑曰:“子诚然识我心也。既然如此高明,肯效力乎?”会曰:“某料主公欲去伐蜀,已画图本在此。”昭展开视之,但见伐蜀之法,于路安营下寨之处,屯粮积草之乡,自何而进,从何而退,一一皆有法度。昭看了大喜曰:“真良将也!可与邓艾收川,若何?”会曰:“愿竭忠诚以报主公。奈蜀川道广,非一路可进,当与邓艾分兵各进可也。”昭遂拜钟会为镇西将军,***节,都督关中人马,调遣青、徐、兖、豫、荆、扬等处。昭即时差人持节,令邓艾为征西将军,都督关外陇上,使约期伐蜀。

次日,司马昭于朝中计议此事,文武官僚皆面面相觑,***变色,俱不肯伐蜀。忽一人出曰:“姜维九犯中原,折伤多少魏兵,只今守御尚自未保,何况深入山川险危之地,自取祸乱也?切不可行之!”昭视之,乃前军邓敦也。昭勃然大怒曰:“吾与国家除害,正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耶!”叱武士牵出斩之。须臾,呈邓敦首级于阶下。众官失色。昭曰:‘汝诸文武,勿生惊疑。吾自征东定夺以来,息歇六年,治兵缮甲皆已完备,欲伐吴、蜀久矣。今日论之,吴地广阔,况兼下湿,攻之稍难。不如先定其蜀,三年之后,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此‘灭虢取虞’之道也。吾料西蜀将士,守成都者八九万,守边境者不过四五万,姜维屯田者不过六七万。今吾已令邓艾引关外陇石之兵十条万,绊姜维于沓中,使姜维不能东顾;遣钟会引关中精兵二三十万,直抵骆谷三路空虚之地,以袭汉中。今蜀主刘禅昏暗,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众曰:“然!”

却说钟会受了镇西将军,起兵伐蜀。会恐有泄机谋,却以伐吴为名,乃今青、兖、豫、荆、扬五处各造大船;又遣唐咨于登莱等州傍海之处,拘集海船。司马昭不知其意,遂召钟会问之曰:“子从旱路收川,何用造船耶?”会曰:“蜀若闻我兵大进,必求救于东吴也。故先布声势,作伐吴之状,吴必不敢妄动矣。一年之内,蜀已破,船已成,而伐吴岂不顺乎?”昭大喜,选日出师。此时景元四年秋七月初三日,钟会出师。司马昭送之于城外十里方回。有西曹操邵悌曰:“乞退左右,敢伸一言。”昭乃屏退左右。悌曰:“今主公遣钟会领十万兵伐蜀,愚料会志大心高,若专独权,恐有不然。何不使人同领其职?”昭大笑曰:“吾岂不知耶?”悌曰:“主公既知,何使其独权无疑也?”司马昭言无数句,以释其疑心。未知其言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成语

问题一:“虢”读什么? 虢guo

guó

(1)

(形声。从虎,(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2)

同本义 [clawed print]

虢,虎所攫画明文也。DD《说文》

(3)

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 state]

问题二:虢怎么读音是什么 虢拼音:

[guó]

[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2.姓。

问题三:虢念什么? 虢[guó]

[guó]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

问题四:虢字怎么读?哪里用到过 读 guo 第二声

姓氏 [Guo surname]

虢姓的由来。出自姬姓,周成王叔父虢叔,封于西虢,虢仲封于东虢,子孙以国为氏。按,虢,周时的国名;分东虢、西虢、北虢,在今日的河南、陕西、山西境内。

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在河南荥阳县东北)。周平王东迁时,郑武公护驾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了他。这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楚王正想向中原扩张势力,就以周平王无辜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为恐惧,只好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号称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后来北虢被晋国攻灭,子孙便称为郭氏。源于姬姓。

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长沙虢氏族谱》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後裔。迨以郭更虢之後,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长沙虢氏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系明成代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长沙虢氏堂号为“新平堂”,至明末清初分为邦、爵、庆、锦、颜、曾、思、唐、隆九大房。除庆、锦二房早年徙常德丹洲外,其余七房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共建宗祠,谱则各修,各房在清代均数修支谱,于民国七年纠族共修过族谱,谱名《长沙虢氏族谱》,凡虢氏自明至民国丁口繁衍、迁徒等情况详载备至,共二十二册,计二千四百多页。民国三十七年续修过族谱,因社会变更未梓,现稿本散失。

说道虢就得说一下 虢季子白盘

西周宣王时,虢季子白曾率“天师”伐“太原之戎”,得胜以后,在周庙受到周夷王的嘉奖。为了纪念这一盛事,特为铸造了此盘。据传,此盘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为西周著名重器。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经过辗转流传,解放后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虢季子白盘》器形宏大,纹饰精致,铭文很长,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军事的重要史料。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铭文字形较大,结构严谨,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已开《石鼓文》、《秦公簋》的先路,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

问题五:虢 这个字念什么 什么意思 guó ㄍㄨㄛ@

(形声。从虎,(lǚ)声。本义:虎所抓画之迹)

同本义 [clawed print]

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孚声。DD《说文解字》,”对于“孚”,《说文解字》又说:“五指持也。”②清代文人段玉裁对此解释为:“攫者,叉所执也,画者叉所画,故有明文也

“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一书中说:甲骨文中的“虢”字,其象形文字是:右边一 只虎,左边为一兵器“戈”。并进一步解释说:“综合分析其初文,从手从戈,从虎,概原象以戈猎虎之状。戈亦声。后渐讹做双手之形,有徒手搏虎之意。

猛烈;暴烈 [violent]

设以虢猛绝伦之将,而遇快枪精炮,不能不殒于飞铅之下。DD清?薛福成《枪炮说》

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 [Guo state]

东虢。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公元前767年为郑所灭

西虢,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东,公元前687年为秦所灭

南虢,周平王东迁,西虢徙于上阳,称南虢,春秋时公元前655年灭于晋

北虢。虢仲后代的封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春秋时公元前658年灭于晋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DD《左传?僖公五年》

唐代州名 [Guo prefecture]。地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问题六:这个虢字怎么读 拼 音 guó

部 首 虍

笔 画 15

五 行 水

五 笔 EFHM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2.姓。

相关组词

秦虢 起虢 东虢 三虢 西虢 南虢 两虢 小虢 ***途灭虢 暮虢朝虞虢国夫人 灭虢取虞 ***道灭虢 更多

百科释义

虢国,中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前后有四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别被加以东西南北相区别,其国君均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西虢(今陕西宝鸡市东),虢叔封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西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陕西宝鸡附近,后因周平王东迁,迁河南三门峡,地跨黄河两岸,称为南虢(有别于虢叔后裔虢序夏阳之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奔东周京师洛邑,部分贵族、士兵和平民被强行迁至今山西汾阳,前541年置瓜衍县,南虢后裔世居之。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后裔不见记载。东虢国,西周初年所封诸侯国,位于现河南荥阳,公元前...

问题七:虢,这个字怎么读? 虢 拼音: guó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2.姓。

虢,虎所攫画明文也,从虎孚声。DD《说文解字》,”对于“孚”,《说文解字》又说:“五指持也。”②清代文人段玉裁对此解释为:“攫者,叉所执也,画者叉所画,故有明文也

“虢”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康殷在《文字源流浅说》一书中说:甲骨文中的“虢”字,其象形文字是:右边一 只虎,左边为一兵器“戈”。并进一步解释说:“综合分析其初文,从手从戈,从虎,概原象以戈猎虎之状。戈亦声。后渐讹做双手之形,有徒手搏虎之意。

与取有关的四字成语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出自《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超群绝伦: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七步之才:指的是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才占八斗: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髀肉复生: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气量宏大,很值得交往。也说后遂以“饮醇”指受到宽厚对待而心悦诚服。《三国志 ·吴书十 ·程普传》。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出自《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至二十七会记载,关羽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营中,"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恩礼非常;但关羽却系念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特指历史上三国时期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后来也用刮骨疗毒比喻意志坚强的人。

击鼓骂曹: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来羞辱他。弥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后经百官相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

蒋干盗书: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桃园结义: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水淹七军: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涨,困住于禁、庞德。关羽趁机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胜利。

辕门射戢: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所使的计谋。

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出自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怨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

曹操献刀: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

单骑救主: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初出茅庐: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连过曹操五个关卡,斩了六员大将才摆脱曹操投奔刘备,后比喻英勇无比或下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含褒义。

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出兵攻打曹操,孙权乘虚而袭荆州,导致荆州失陷。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有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火烧连营: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大规模作战,也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三顾茅庐: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廊庙之器:能肩负朝廷重任者。出自《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术甚奇之,以坚部曲还策”裴松之注引《吴历》:“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形容时间短,危险就在眼前。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暴取豪夺 彼弃我取 尺寸可取 出奇取胜 成仁取义

谄谀取容 导以取保 短中取长 断章取义 断章取意

阿世取容 阿谀取容 阿意取容 分毫不取 丰取刻与

俯拾仰取 俛拾仰取 分文不取 分文未取 苟合取容

各取所长 各取所需 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豪夺巧取 豪干暴取

豪取智笼 哗世取宠 哗世取名 哗众取宠 火中取栗

就地取材 金貂取酒 将取固予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咎由自取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开科取士 灭虢取虞 能近取譬

逆取顺守 取长补短 取长弃短 去粗取精 取而代之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敲骨取髓 取精用弘 取精用宏 取乱存亡

取乱侮亡 取青妃白 巧取豪夺 取青媲白 搴旗取将

取巧图便 弃瑕取用 取辖投井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取义成仁 取予有节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诸宫中 强自取折

强自取柱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舍短取长 杀鸡取蛋

杀鸡取卵 舍生取义 释生取义 偷合取容 投机取巧

偷媚取容 探囊取物 唾手可取 淘沙取金 无理取闹

义不取容 以辞取人 因敌取资 依阿取容 猿猴取月

一介不取 鱼烂取亡 以貌取人 仰取俯拾 欲取姑予

予取予夺 予取予求 予取予携 以容取人 仰拾俯取

一无可取 一无所取 以言取人 钻冰取火 追欢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