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衬托了什么_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词类活用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17 0
  1. 急急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词类活用一定要写清楚哦!求大神
  2. 高中文言文为动用法
  3. 跪求!把阿房宫赋,赤壁赋修辞全列出来。谢谢了
  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5. 文言文实词白
  6. 侣鱼虾而友麋鹿 翻译 哪个字词类活用

1.原文 篇一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乌鹊衬托了什么_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词类活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酌(zhuó)。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译文 篇二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乘船在赤壁下面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月出》中有“舒窈纠兮”的句子,“窈纠”同“窈窕”)。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缓慢地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面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我们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呀,像是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呀,我们好像独立长空,遗弃尘世,飞天成仙了。

 这时候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道:“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轻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贤人(宋神宗)啊,他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与苏轼同游的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XX应和。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渊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我忧愁凄怆的样子,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友人说:“(曲调)为什么会这样(悲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江面斟酒,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羡慕它们什么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景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共同享用。”

 友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天空已经亮了。

3.通***字 篇三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4.古今异义 篇四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5.一词多义 篇五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6.词类活用 篇六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急急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词类活用一定要写清楚哦!求大神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直接释义: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2、在曹操《短歌行》中:用来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曹操以乌鹊南飞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高中文言文为动用法

请***纳!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知识总结检测 字音部分

一、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沁(qìn)园春 百舸(gě)争流 怅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 吝啬(lìn)(sè) 嬉(xī)游澄(chéng)清 召(zhào)唤 不驯(xùn) 明澈(chè)

灰烬(jìn) 不屈不挠(náo) 摇曳(yè) 睫(jié)毛

瞳(tóng)孔 给(jǐ)予 迂(yū)回 惆怅(chóu)(chàng)

眺(tiào)望 撩(liāo)起 喧(xuān)响 坐标轴(zhóu)

迷惘(wǎng) 炫(xuàn)耀 晨曦(xī) 沉湎(miǎn)抹煞(shā)

面面相觑(qù) 溺(nì)爱 槁暴(pù) 木直中(zhòng)绳

粘(zhān)贴 怪癖(pǐ) 摭(zhí)拾 祈祷(qí)(dǎo)

磕(kē)绊(bàn) 颤(chàn)抖 冰雹(báo) 夭(yāo)折

碾(niǎn)成 引吭(háng)试啼 自艾(yì)自怜 干瘪(biě)

藐(miǎo)视 刻薄(bó) 啮噬(niè)(shì) 吮(shǔn)吸

恪(kè)守 钦(qīn)佩 犄(jī)角 擂(léi)鼓

纤(xiān)巧 瞠(chēng)目结舌 商榷(què)忐忑(tǎn)(tè)

雏(chú)形 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 思忖(cǔn)

妥帖(tiē) 跋涉(bá shè) 斑斓(lán) 狭隘(ài)

慰藉(jiè) 麻痹(bì) 戕害(qiāng) 恢(huī)宏

参省(xǐng) 骐骥(qí jì)须臾(yú)跬(kuǐ)步

舟楫(jí) 锲(qiè)而不舍 契(qì)约 强弩(nǔ)

君子生(xìng)非异也 镂(lòu)句读(dòu)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蟠(pán)以贻(yí)之

苌弘(cháng hóng) 炽(chì)热 疑窦(dòu) 谄(chǎn)媚

焚膏继晷(guǐ) 熟稔(rěn) 心无旁骛(wù) 城垣(yuá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喧嚣(xiāo) 寰宇(huán)

肴馔(yáo)(zhuàn) 神裔(yì) 饿殍(piǎo) 艾蒿(hāo)

宅邸(dǐ) 绮窗(qǐ) 魂牵梦萦(yíng) 酒阑灯灺(lán)(xiè)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一饮一啜(chuò) 田塍(ché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zā) 侘傺(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恬淡(tián) 缔造(dì) 谪居(zhé)

低徊(huí) 欷歔(xī)(xū) 发轫(rèn) 方兴未艾(ài)

含辛茹苦(rú) 翘首(qiáo) 桑梓(zǐ) 蕞尔(zuì)

翰苑(hàn) 别墅(shù) 静谧(mì) 悲怆(chuàng)

矫饰(jiǎo) 游泊(bó) 迁徙(xǐ) 戈壁(gē)

按捺(nà) 颠簸(bǒ) 惶惑(huáng) 丰子恺(kǎi)

崔颢(hào) 廿七(niàn) 粘合(nián) 什刹海(chà)

烟垢(gòu) 打夯(hāng) 煮茗(míng) 蛰(zhé)居

闽粤(mǐn)(yuè) 丰腴(yú)赭(zhě)色 乌桕(jiù)

远阜(fù) 诳语(kuáng) 惊骇(hài) 雾霭(ǎi) 喷薄(bó)

阴霾(mái) 攫来(jué) 混沌(dùn)瘴气(zhàng) 剔(tī)透

粗犷(guǎng) 奔放不羁(jī)千峰万壑(hè) 咆哮(páo)(xiào)

壬(rén)戌 举酒属(zhǔ)客 窈窕(yǎo)(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酾(shī)酒 横槊(shuò)

匏(páo)尊 相与枕藉(jiè) 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óu)

箕踞而遨(jī)(jù) 施施(yí)(yí)而行 无尽藏(zàng)

涟漪(lián)(yī) 蓊郁(wěng) 忧悒(yì) 追溯(sù)

嗥叫(háo) 驯服(xùn)迸发(bèng) 湍急(tuān)

毛骨悚然(sǒng) 蜿蜒(wān)(yán)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从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

4、或师焉,或不焉 师,从师学习 名词作动词

5、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渔樵,打鱼砍柴 名词作动词

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7、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8、顺流而东。(东进)

9、卧而梦。(做梦)

10、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11、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7、群聚而笑之。 群,成群地 名词作状语

8、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箕,像箕一样 名词作状语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小的方面 形容词作名词

大,大的方面 形容词作名词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圣人 愚,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

2、泣孤舟之嫠妇。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2、而耻学于师。

3、孔子师郯子。

4、侣鱼虾而友糜鹿。

5、始指异之。

6、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7、今之众人

8、小学而大遗

9、徘徊于斗牛之间

10、白露横江

11、凌万顷之茫然

12、于是饮酒乐甚

1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14、颓然就醉

15、游于是乎始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每句话各属哪种句式)

(一)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是岁,元和四年也。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省略句

1、輮以为轮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从而师之

5、始指异之

6、故为之文以志。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学于余。

3、而耻学于师

4、师不必贤于***

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8、相与枕藉乎舟中

9、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客有吹洞箫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凌万顷之茫然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而今安在哉?

3、何为其然也

4、而又何羡乎

(六)谓语前置

1、渺渺兮予怀

2、甚矣,汝之不惠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固定句式

1、无以至千里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4、吾师道也。(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横渡)

2、不绝如缕。(断)

(五)梦

1、卧而梦。(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

2、始指异之。(才)

3、游于是乎始。(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向东) 2、顺流而东也。(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2、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介词,表目的)

3、輮以为轮。(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传统)

六、 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跪求!把阿房宫赋,赤壁赋修辞全列出来。谢谢了

1. 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全部使动用法

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必修一第4课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越国以鄙远 (鄙,名作动,把……当边邑夜缒而出 (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既东封郑(封,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肆其西封 (肆,形容词作动词,扩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作动,损害第5课 《荆轲刺秦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迟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使……听闻箕踞以骂曰( 箕,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名次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头发上指 (上,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左右既前(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断其坐股( 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砍断第6课 《鸿门宴》①名词的活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作状语,连夜吾得兄事之(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作状语,像鸟翅那样间至军中 (间,作状语,从小路沛公军霸上(军,作动词,驻军沛公欲王关中 (王,作动词,称王籍吏民 (籍,作动词,登记范增数目项王 (目,作动词,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 ( 刑,作动词,处罚道芷阳间行 (道,作动词,取道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动,让…为王②动词的活用项伯,臣活之(活,作使动,使……活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使……止拔剑撞而破之 (破,作使动,使……破③形容词的活用沛公今事有急 (急,作名词,紧急情况君安与项伯有故 ( 故,作名词,老交情素善留侯张良 (善,作动词,与……交好必修二第4课 《诗经》两首①名词的活用其黄而陨 (黄,作动词,变黄雨雪霏霏 ( 雨,作动词,下夙兴夜寐 ( 夙、夜,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岂不日戒 (日,作状语,天天②形容词的活用三岁食贫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乏③数词的活用士贰其行 (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二三其德 (二、三,使动,使…三心二意第5课 《离骚》①名词的活用鸷鸟之不群兮 群,名词作动词,合群謇朝谇而夕替 朝、夕,名作状,在早晨,在晚间②动词的活用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使动,使受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漫步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转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③形容词的活用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形容词作名词,榫头、圆凿谣诼谓余以善* *,形作名, *** 之事故前圣之所厚 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哀民生之多艰 哀,意动用法,为……悲伤第6课 《孔雀东南飞》①名词的活用孔雀东南飞(东,名词作状语,向东槌床便大怒(槌,名词作动词,敲自名秦罗敷( 名,名词作动词,名叫谢家事夫婿(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交广市鲑珍(市,名词作动词,***办何敢助妇语(语,名词作动词,说话勤心养公姥( 心,名词作状语,用心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作状,从白天到晚上中道还兄门(中道,名词作状语,半中②动词的活用逆以煎我怀(煎,使动,使……煎熬③形容词的活用千万不复全( 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足以荣汝身 (荣,使动用法,使……荣华便利此月内 (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吉利第7课 诗三首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遮蔽乌鹊南飞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天下归心 (归,使……归顺第8课 《兰亭集序》映带左右 ( 带,名词作动词,环绕一觞一咏 (觞,名词作动词,喝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少长,形作名,贤士、年长的人、年少的人)死生亦大矣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作动,把…看作相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副词作动词,穷尽第9课 《赤壁赋》①名词的活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名作动,攻占歌窈窕之章 (歌,名词作动词,朗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名作状,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以……为伴,以……为友②动词的活用舞幽壑之潜蛟(舞,使动用法,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动用法,使……哭泣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③形容词的活用 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第10课 《游褒禅山记》①名词的活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作动,筑舍定居以故其后名之曰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名词作动词,向上走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②动词的活用往往有得 。

2. 为动 高中古文

为动用法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而发生的,宾语表示主语的目的、原因、受益者等。

就是说,动词对宾语含有“为谁怎样”的意思,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主语为宾语而动”。

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起义》)—同样是死,为国家大事(起义)而死,可以吗?2.如姬资·之三年。(《信陵君窃符救赵》)—如姬为这事出钱已三年了。

“资之”,就是“为这事出钱”,其代词宾语“之”不是动词“资”的支配对象,而是主语“如姬”为了“这件事”(报父仇)的目的而“资”的。

3. 高中文言文里的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满意的话请及时点下***纳哟。:)~谢谢哈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时候,也能作使动用法,但是在古汉语中不多见。 例9: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此句中的“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是不及物动词作使动,意思是“使死者复生”;“肉骨”也是动宾结构,“肉”是名词的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 名词的使动用法的前提是:名词要活用为动词,而且要带宾语。其意义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 例10: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司马迁《鸿门宴》) 加下划线的名词都表示的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义关系。

4. 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

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

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

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

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

《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

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赤壁赋知识点

(一)通***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文言文实词白

?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1:C骤:屡次

小题2:A都是形容词词尾B表并列/表转折C表陈述/表判断D主谓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小题3:C作比喻

译文: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侣鱼虾而友麋鹿 翻译 哪个字词类活用

1. 文言文实词解释"拔,白,保,倍"

◎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 吸出:~毒。~火罐儿。

◎ 选取,提升:提~。~擢。

◎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

◎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

◎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báiㄅㄞˊ

◎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

◎ 明亮:~昼。~日做梦。

◎ 清楚:明~。不~之冤。

◎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

◎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

◎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

◎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

◎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

◎ 与文言相对:~话文。

◎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

◎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

◎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

◎ 政治上的:~匪。~军。

bǎoㄅㄠˇ

◎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管。~健。~障。~密。明哲~身。朝不~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持。~洁。~质。~墒。

◎ 负责:~证。~荐。~修。~险。确~。担~。

◎ 旧时户口的一种编制,若干甲为一保。

◎ 旧称佣工:酒~(酒店服务人员)。佣~。

● 倍

bèiㄅㄟˋ

◎ 等于原数的两个:加~。事~功半。~道而行(兼程而行)。

◎ 某数的几倍等于用几乘某数:二的五~是十。

◎ 更加,非常:“每逢佳节~思亲”。~加。~儿精神。

◎ 增益:“焉用亡郑以~邻?”

◎ 古同“背”,背弃,背叛。

◎ 古同“背”,背诵。

2. 高中文言实词120个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1.爱本义是悲哀、伤心。

用作动词: (1)爱护,体贴。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 (2)珍惜,爱惜。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安本义是安静。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动词,意为“安身”“养生”。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附虚词用法: (1)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 A.沛公安在?(《鸿门宴》) 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 3.被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 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屈原列传》) 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C.如被冰雪。(《促织》) (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 A.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B.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 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用作动词,通“背”,意为“背弃”“违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意为“加倍”“更加”“愈加”。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本义为树的干、根,与“末”相对。

(1)用作名词,意为“根本(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根源”“来源”。如: A.本末倒置。

(成语,原意为“树根”,这里引申为“根本的”“主要的”。) B.今背本而趋末。

(《论积储疏》,“本”在这里引申为“农业”,“末”在这里引申为“工商业”。) C.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根源。) (2)用作量词,或相当于现代汉语作量词的“本”,或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册”“份”等。

如: A.别具本章。(《狱中杂记》,本、份。)

B.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活板》,册。)

附虚词用法: 副词,意为“原本”“本来”。如: A.用芽者自从本说……(《***草药》,原本。

“本说”指“原来的说法”)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本来。)

6.鄙本义是边疆、边陲、边远的地方,名词。如: A.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鄙”在此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边境”,“以鄙远”意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东部的边境”。)

(1)用作形容词,意为“庸俗”“浅陋”“地位低下”。如:人贱物亦鄙。

(《孔雀东南飞》) (2)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起”“轻视”。如“鄙视”,“鄙薄”。

7.兵本义是双手拿着武器。用作名词: (1)兵器,武器。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2)士兵,军队。如: A.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士兵。) B.秦发兵击之。

(《屈原列传》,军队。) (3)战争,军事。

如: A.兵旱相乘……(《论积储疏》,战争。) B.纸上谈兵。

(成语,军事。) 8.病本义是重病。

(1)用作名词。意为“疾病”“病残”。

如: A.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B.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梅馆记》) (2)用作动词: ①怕,担心,忧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卫灵公》)——君子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②疲劳,困苦不堪。

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③名词活用为使动词,意为“使……成为病态”。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9.察本义为仔细看、观察。

(1)用作动词 ①仔细看、观察。如: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②考察、调查。如: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③看清楚、了解明白。

如成语“明察秋毫”的“察”,又如: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察今》) ④推荐、选拔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2)双音词“察察”,原意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为洁白,形容词。

如: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10.朝本义为早晨,与“暮(夕)”相对。 (1)读zhāo,名词,意为“早晨”。

如成语“朝三暮四”“朝气蓬勃”,又如: A.朝闻道,夕可死矣。(《论语?里仁》) B.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读cháo,主要有两个用法: ①动词。意为“朝见”“朝拜”(专指臣见君),“拜见”“拜访”(泛指下对上或平级之间)。

如: A.弱国入朝。(《过秦论》,朝见。)

B.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朝”在这里活用为使动词,“使(让)……朝见(朝拜)”之意。)

C.临邛县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司。

3. 120个文言实词都哪些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固 顾 坐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戎 或 疾 及 即 既 ***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贻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4. 文言文180个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3-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 4-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动词) 9-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10-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1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 顶 4 2007-2-15 05:14 回复 因特耐特E 2楼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 12-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数词) 13-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 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1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1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

5. 文言文实词比的词性和意思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归纳《赤壁赋》 一、文言实词 1.通***字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 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 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 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憨发封菏莩孤凤酞脯喀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4)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 于是饮酒乐甚 (2)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 / 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 / 渔樵于江渚之上 / 寄蜉蝣于天地 / 托遗响于悲风 / 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 / 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 杯盘狼藉 如泣如诉 遗世独立。

6. 文言文实词虚词

赤壁赋(一)通***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始得西山宴游记》通***字僇 自余为僇人 戮 (受)刑辱趣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趋 往、赴颢 悠悠乎与颢气俱 浩 浩大古今异义漫漫 漫漫而游 没有目的,随意 今指(时间、地方等)长而无边的样子。

披 到则披草而坐 拨开 盖或搭在肩背上凡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两个词,凡是这个 所有的然后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这样以后 表承接,接着颓然 颓然就醉 摇摇晃晃的样子 精神萎靡不正于是 游于是乎始 从此 连词,表承接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先前 介词,朝着土壤 则凡数州之土壤 疆土 泥土天际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两个词,天空,交会 天边虚词多义其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连词,表***设 如果日与其徒上高山 代词 自己的,我的其高下之势 代词 那些之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结构助词 的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结构助词, 的始指异之 代词 它,指西山穷山之高而止 结构助词 的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 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而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连词,表修饰 ……地觉而起,起而归 连词,表承接 就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连词,表承接 然后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连词,表转折 却穷山之高而止 连词,表承接 才为 不与培塿为类 动词 是故为之文以志 介词,表目的 为了以 醉则更相枕以卧 连词,表修饰 相当于“而”,……着故为之文以志 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而”,来词类活用N—V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 做梦故为之文以志 文 写作文章N—状 箕踞而遨 箕 像簸箕一样Adj—V 入深林,穷回溪 穷 走到……的尽头Adj—N 无远不到 远 远方的山水萦青缭白 青,白 青山、白水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远 远处Adj—意V 始指异之 异 以……为异,认为……奇特Adj—使V 倾壶而醉 倾 使……倾尽,全部倒出特殊。

“侣鱼虾而友麋鹿”的意思是与鱼和虾为伴侣,与麋鹿结交朋友,写出了一种生活态度

“侣”和“友”这两个名字活用,伴侣和朋友的意思。

“侣鱼虾而友麋鹿”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原文为: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