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辞害意的意思解释是什么_以辞害意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17 0
  1. 人们经常说写诗的时候“以辞害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种问题经常看到:写诗词时遇到平仄和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

前言

以辞害意的意思解释是什么_以辞害意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词害意的意思有两个: 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1、以词害意有时写作以辞害意,来自于成语“以辞害志”,《文心雕龙·夸饰》引用了《孟子·万章上》的一段话:

孟轲所云,“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2、网友常常说的“以词害意”是指为了符合平仄格律而影响到诗词的质量。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类似争论,在老街自己的文章评论里也常常看到类似的争论。表面上是表达了一种不想“以词害意”的追求,但是实际上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大多是因为“写诗词时遇到平仄韵脚不符合格律”却没有什么办法。

老街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当然我是一家之言,自然有些偏颇。欢迎朋友们以批评的态度看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这是两个问题,第一平仄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第二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一、 平仄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学诗的朋友都知道,诗分格律诗(近体诗)和非格律诗(古体诗)。

1、古体诗

非格律诗(古体诗)本来就不讲究平仄,没有平仄的束缚,怎么会有“以辞害意”说法呢?

2、近体诗

格律诗(近体诗)当然讲究平仄,如果平仄不对,就不是格律诗了,如果对仗、黏连也不严谨,也不能算是标准的格律诗。今天的人在写出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都不能算是严格的七律。

这些失对、失黏、平仄不合的诗只能说是古体诗,既然是古体诗,自然跟“以词害意”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第一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如果有人问“平仄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那么答案是,您想多了。

二、 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

第二个问题,韵脚不符合格律,该不该以词害意?其实也不存在。首先格律诗包括对于押韵的严格要求,这里把韵脚和格律分开讲,更加清楚一些。

1、近体诗(格律诗)的押韵

格律诗首句可以押邻韵,其他的韵脚必须是一个韵部。另外格律诗必须是平声。***如您写的新韵格律诗,难度就小多了,但是也要求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否则,就不是格律诗,也同样不存在“以词害意”的问题。

古人作格律诗,无论多少句,也严格遵守一韵到底的规则。例如白居易这首长达100韵、1000字的排律《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通篇押韵上平四支: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有月多同赏,无杯不共持。秋风拂琴匣,夜雪卷书帷。

........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2、古体诗的押韵

上面讲了,不按照格律诗来押韵,就当作古体诗好了。

古体诗可以押邻韵,和押新韵一样没有什么难度,但是韵脚要注意平仄相同,否则也达不到古体诗根本要求。如果押邻韵也觉得有难度,那么押新韵也可以,新韵几乎就是普通话。现在推广的《中华通韵》只有十八的韵部,小学生学了拼音就可以熟练使用了。

所以古体诗的押韵根本没有障碍,当然也不存在什么“以词害意”。

3、不押韵的情况

如果您作诗无论新韵、古韵都不押韵,或者平仄韵混押,那就不是旧诗了,那是新诗。新诗更加自由,什么梨花体、白云体、羊羔体........

三、为什么有人会提出“以词害意”?

刚才说了,在诗词创作中,“以词害意”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那为什么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我以为有两种人:

1、初学作诗的人

刚开始学诗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对于格律诗和古体诗认识不清楚,以为古诗一定是格律诗,不讲究格律平仄的就不是旧诗,所以会有这种误解。

2、要改变格律诗的人

常常有喜欢创新的人,要改变格律诗的规则。这些人学习诗词时,刚刚入门不久,对于近体诗的格律认为太禁锢,所以会提出不应该“以词害意”的说法。

结语

上面说了,无论是平仄还是对仗、押韵等严苛的规则,都不会让创作者“以词害意”。唯一的理解是,您明明写的不是格律诗,还非要说自己写的是格律诗,那是不讲理,不要拿“以词害意”来当作挡箭牌。

所以再重复一遍,题主的两个问题其实都不存在,平仄和韵脚出现问题,就不是格律诗了。既然不是格律诗,就是古体诗,也就不讲究什么格律。如果连押韵都做不到,那就是新的自由诗。大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诗,随心所欲,怎么还会“以词害意”呢?

如果一定要作一首律诗或者填一首词,当然要学会适应带着镣铐跳舞,跳不好就不要用“以词害意”来推脱。说到底还是功力不够,和老街一样继续学习吧。通过多读多学多练,掌握各种诗体随意选用,自然不会有“以词害意”这种感叹了。

@老街味道

10分钟说清楚最基础的诗词入门知识 绝句要这样押韵才是正确的

什么是近体诗,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格律诗,什么是新格律派?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什么叫平水韵?作诗一定要用平水韵吗?

人们经常说写诗的时候“以辞害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此语出自《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句话的理解在史上也存在不同理解,钱钟书先生在他的〈管锥编〉中有过专门的论述。他的理解是读诗要分清楚文词的虚实,不能被诗句表面的意思所误导,而要理解诗意的真正内含。人们常说的“不要‘以文害意’”指不要断章取意,不要被文词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中国的诗文化,传承至今,已有三千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的付出。才使得中国诗,能屹立在世界文化的巅峰。

但有些国人,不肯学,也不愿付出时间、精力,沉下心来继承诗文化的精华。却要装文化,装懂诗。只好挑出各种所谓的"毛病",甚至断章取义名家的言论。来给自己的无知找理由,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更有甚者,某天心血来潮。凭一点小聪明,写出四句二十八字,貌似有点押韵的东西。往社交媒体上一放,美其名曰"七绝"一首。引来亲朋好友,各种点赞、才子之声不绝于耳。立马自豪感油然而生,然后天天没事就憋"诗",找存在感。哈哈!是不是被我说中了?你,我说的就是你。

那么,他们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聊。

陶渊明、李白不写格律诗

陶公确实不写格律诗,但李白写,李太白的诗作确实以古风居多。李白存诗九百多首,只得一百首不到的律诗,加上一些绝句,李白的格律诗也就诗一百多首

来劲了吧。别急听我讲完。陶公、李白之所以不写格律诗。那是因为,陶公根本不知格律诗为何物。李白少写格律诗,那时因为,格律诗是宋之问等人定型的。有格律诗概念的时候,李白作诗风格已成。格律诗发展、定型在盛唐时期。

拿杜甫来举例会更加清晰,宋之问定型了格律诗,杜甫把格律诗发扬光大。杜甫比李白小11岁,李杜二人第一次见面在公元744年。那时候杜甫33岁,李白44岁。公元744年的时候,杜甫也不怎么写格律诗,因为那时候格律诗的概念刚刚成型,还没被推广。李白卒于762年。也就是说,其实在李白50多岁格律诗才流行。你觉得那时候,李白还能写得了几首格律诗?

有的人还会说,自古以来,一共才得那么几位算得上伟大诗人的。陶李就位列其中,他们不写格律诗,一样能称伟大,那我为何要学格律诗,我写古风也一样。

首先,唐人以格律诗取代古风,是诗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在进步。格律诗从韵律上超过古风不知多少。唯一不足就是更难了。

其次,三千年诗文化,也只得一个陶公、一个李白。我相信,如果他们出生在格律诗的年代,他们不写古风,写格律,一样能成为伟大诗人。真正的伟大,不会因为几个平仄而改变。杜甫不是吗?退一万步讲,你能比陶李?魏晋南北朝加隋,又有几个写古风的,能与杜甫,东坡的格律相比呢?这根本不是格律与古风的问题,而是写诗人的问。所以,陶公、李白说,你们不写格律诗,别让我们躺枪,我们不背锅。求放过。

以词害意

这句话是我最烦听到的。你摸着你的胸口,问问自己你会格律吗?如果你不会,你凭什么这么说。如果你会,那么好吧,不要平仄,不写格律,你写古风能做出什么样的大作呢?如果是否定的,没有别的原因,你自己学艺不精

如果你真会格律,你能写出超高意境的诗,没有人会因为你一两处出律,来指责你。其实,大多数凡夫俗子,写那四行二十八字,或是八行五十六字。能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就不错了,还提什么多高的意境。你真会格律,作诗之时碰到一点问题,通过琢磨炼字也是可以解决的。

大部分人说以词害意,都是《红楼梦》里香菱学诗那回看来的。但是我想说,你们都是断章取义。先看原文: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们认为,黛玉教香菱学诗,是教她写古风吗?她教的是格律诗。黛玉想表达的意思,不是叫香菱别学格律,去学古风。她表达的是:"你学好格律,到你作诗时,真想到奇的,可以不去在乎那一句两句的平仄。"再看原文: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你们所谓的"以词害意",与黛玉说的可是一样?再看后面给香菱推荐的诗,都是些什么,仔细看。所以,黛玉也不背这锅。

好诗已被唐人作完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说的,但是我不太赞同这样的观点。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国人什么最在行?考试。万人闯独木桥,高考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机会。所以全国人民对高考的热情,自是不用说。

为了高考,从个人到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都全力以赴,国人考试的能力真的是最强的。我为什么要说高考呢?

因为唐朝高考就要考格律诗,而且格律诗是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唐人比我们作诗有天赋,而是比我们更用心学习作诗。试想如果从幼儿园开始学诗,高考格律诗写作占个100分。我认为最多50年,我们的下一代,写诗能力就可以跟唐人一较高下了。又有谁敢说,不出他几个"李白、杜甫"呢?

当然我这么说,不是要把格律诗说的有那么重要。而是从侧面来说明不是唐人把诗写完了,而是他们把诗,放到了学习的第一位。

学习格律诗难吗?

学习格律诗一点都不难。如果你有一定的文学底子,你已经会古风了,学习格律诗入门最多半个月。然后你练习写三、五十首格律诗,基本你就会了。

如果你一点基础都没有,光学诗词格律,也不用多久一个月也格律入门了。但是立意,炼字,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个没有捷径可走。

结束语

"人无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不会没人笑话你。写得不好也没人笑话你。不会又不肯学就不太好。多看,多问,多思考。格律诗不是供水猛兽,反而其乐无穷,只要你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我相信很快你就能体会到格律诗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