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宰相的意思_山中宰相是成语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7 0
  1. 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有什么意思啊?
  2. 李鸿章晚年一副对联寓意深刻
  3.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什么意思?具体点
  4. 福齐南山是什么意思
  5.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什么意思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意思简述
  6.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什么意思?

《冷斋夜话》,古代诗论著作,共十卷。北宋僧人惠洪(1071年—1128年)著。该书体例介于笔记与诗话之间,但以论诗为主。论诗多称引元佑诸人,以苏轼、黄庭坚为最。书中多通过引述诗句提出并阐述一些诗歌理论。

夫容,音fū róng,即芙蓉,荷花的别名。《汉书·扬雄传上》:“衿芰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明·高启《次韵周谊秀才对月见寄》:“明宵圆景未便亏,落尽夫容江色净。”但此处的“夫容”却非荷花,而是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断肠草,是原产中国的花卉。花、叶可入药,茎皮含纤维素39%,茎皮纤维柔韧而耐水,可供纺织、制绳、缆索、作麻类代用品和原料,也可造纸等用。古人还用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丝作帐,即为有名的“芙蓉帐”。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南朝士族出身。20岁时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南齐永明六年(488年),在茅山得到杨羲、许谧手书真迹。永明十年(492年),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整理《神农本草经》,编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记载有药物七百余种(原书已佚,现在仅存敦煌残卷)。其著作很多,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药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医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等。

山中宰相的意思_山中宰相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断肠草,指木芙蓉的别名。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李白诗云:‘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陶弘景《仙方注》云:“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宋·惠洪《冷斋夜话·诗出本处》:“李太白诗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因忆古诗云:‘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肠草。’则古人已曾言矣。”

方密之,即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一生正当明清交替之际,使其个人际遇十分坎坷。一生可分三个时期。早期,由于仰仗祖上的余荫,尚能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中期自明朝灭亡后,从北京逃返南京,又经浙江、福建辗转到两广,从三十四岁到四十二岁,艰苦的十几年流亡在他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顺治九年(1652年)北归。康熙十年(1671年),方以智病殁于赣江上万安城外的惶恐滩,时年六十一岁。是明末四公子(复社四公子、金陵四公子)之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所及文、史、哲、地、医药、物理。

郑康成,即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

康成注《毛诗》,指郑玄撰《毛诗传笺》,简称《郑笺》或《毛诗笺》,郑玄以《毛诗》为主,兼***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发挥,以阐扬儒学。“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毛传》只限训诂,过于简略,而此书既释字义,又讲文理,且通惯章指,足以补其阙漏,发明隐微。如见《毛传》不合***,则用三家之说,或出己意,以纠其失,有数百处之多。不过《郑笺》在论《诗》的主旨方面,对于诗人本诸性情,几无发明。拘泥于《诗序》,尤为明显。把《诗》当作圣贤垂教的经典,比附义理,作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解释,与《毛传》大体相同

盻,汉字多音字:xì、pǎn。读xì时,字义仇视、怒视;或看的意思;或勤苦不休之意。读pǎn时,字义美目貌也。

觏止,音gòu zhǐ,意思是相遇,语出《诗·召南·草虫》:“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毛传:“止,辞也。觏,遇。” 清·袁枚《新齐谐·麒麟喊冤》:“夫君外出,妾等心忧。‘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言既见而心安,此人情也。”唐·沈佺期《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诗序:“佺期承恩北归,中途觏止,访及故旧。”按照郑注“觏”即男女交媾之媾,似乎也能够说得通。男女之事已成,欲望之心则降。

“胡然而天,胡然而帝。”此二句实为“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出自《诗经·庸风·君子偕老》。原文:“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后有成语“胡天胡帝”,通常解释: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意思是:1、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七回:“舆门开处,但见一位华装炫饰,胡天胡帝的女娇娃,姗步下舆。”2、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周亮《次石庵冬日感怀韵》:胡天胡帝心如醉,疑雨疑云梦正浓。

“灵威仰,赤熛怒”,音líng wēi yǎng,chì biāo nù。灵威仰,是上古五方上帝之一,为东方之神,亦称春神。《礼记·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汉·郑玄 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拒,黑则汁先纪。” 唐·贾公彦疏《周礼·天官》“祀五帝”,为“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赤熛怒,南方之神,司夏天。亦称“赤帝”。

言从之迈,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后人认为此诗大概为平王东迁,周人思昔日繁盛,悼古伤今之作,通过对昔日京城贵族衣着、容止和言语的描写,表达对旧日京都人物仪容的怀念。全诗五章,每章六句,通篇皆用赋法,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浓烈的感情内容。第四章原文:“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宋·朱熹《诗集传》:“赋也。”(第四章)“盖曰是不可得见也。得见,则我从之迈矣。思之甚也。”

尧,音yáo,传说中上古帝王名。传说中的远古部落“陶唐氏”的领袖,统治地域,位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击壤,音jī rǎng,《辞源》释击壤为“古游戏名”,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是说远古帝尧时代,有“年五十”的老者在路上做击壤游戏。有个“观者”说:“真好哇!如果没有尧的恩德,哪有这般闲情来击壤呢?”对这番议论老者却不以为然,说我太阳出来起床劳动,太阳落山回家休息,打井有水喝,种地有粮吃,闲暇时玩玩击壤,与尧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关于击壤活动的最早记载。从“击壤”的字义分析,“击”是击打、投击之意;“壤”也不是什么特制物品,《辞海》说“壤,泥土的通称”。由此推断,当时的“击壤”是一种投击土块的游戏。至于后世改用木屐、砖块等物,则是击壤游戏用具的发展。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讲到:“击壤,野老之戏”。继东汉王充《论衡·艺增篇》关于击壤的记载之后,晋人皇甫谧《高士传》中也记述了尧时存在的击壤游戏,说尧出游于田间,路见“壤父”一边击壤,一边歌唱。“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夫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击壤所用的“壤”,最早应当是土块,后来才逐渐有了变化。三国·魏·邯郸淳《艺经》中有这样的记载:“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这时的“壤”已发展成一尺四寸长、三寸宽、前宽后窄、形状如屐的木制品,更为耐用。“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三国·魏·邯郸淳《艺经》)”游戏的方法是把一块“壤”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壤”去投击它,击中的就算得胜。说明这时的击壤已经形成有比赛、分争高低上下、力求准确性的投掷活动。

周处,(240—2***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拜新平太守,转广汉太守,治境有方。入为散骑常侍,迁御史中丞,刚正不阿。得罪梁孝王司马肜。元康七年,出任建威将军,前往关中,讨伐氐羌齐万年叛乱,遇害于沙场。追赠平西将军,谥号为孝。周处在史学、文学等方面也有建树,著有《默语》30篇及 《吴书》,惜已散失。另一部《风土记》则是我国最早的介绍地方岁时节令和风土习俗的著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今人查考端午、七夕、重阳等等习俗,所依据的便是这一部《风土记》。

《风土记》,全书名《阳羡风土记》,晋·周处撰。记述晋代地方风土人情的杂记。此书主要记录阳羡(今江苏宜兴)一带的岁时、祭祀、饮食、物产、地理等方面的情况。《隋书·经籍志》说这部书有“三卷”,新、旧《唐书》“艺文志”和“经籍志”说有“十卷”,刘知几《史通·补注篇》称其“文言美词,列于章句;委曲叙事,存于细书者”。然唐以后该书惨遭亡佚。清嘉庆年间王谟于群籍十九种中***获九十七条,编入所辑《汉魏遗书钞》“别史地理书类”,然刊布未广,版已被毁。后来金武祥又搜***它书所引,在王漠辑本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刊行。袁枚当时尚无辑本问世,故不可能读得此书,其所称“亦宋人伪作”之说,后世亦未见有何证据。

皇甫元晏,即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古代“玄”通“元”)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被誉为“针灸鼻祖”。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有关“击壤”,他在《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都作为正史进行了记载,成为太平盛世的一种象征,为统治阶级接受,后世广为流传。

(待)

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有什么意思啊?

第一位详细注解《鬼谷子》的是梁朝的道士陶宏景,当过梁武帝的顾问。他住在山里,人称:“山中宰相”。他注解《鬼谷子》的“命物”两个字为:“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后代的学者们都学陶宏景的说法:给“物”起名字。其实,这个说法很不妥当。试想一个领导者,千辛万苦修养得辩证法的理论知识和开闭的技术方法,却只用来给天下万物起个名字?显然是把“命物”两个字都理解得太过肤浅了。首先,我们必须看《鬼谷子》说的这个“物”是什么?上面《鬼谷子》曾说过:“开闭以化万物”。那么这里的“物”至少应该是万物。陶宏景的注解,在此只说“物”,并没有提到过“万物”。但万物的内涵是什么?譬如,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德经》第42章)就是说:万物都有正、反的两面性。万物不仅是指植物,动物,人类(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同时也指一切事与物。用的是广义的解释。因此,《鬼谷子》这里的“物”“万物”也应该是广义的,包括:人,事,物。“命”的字义,除了解为“命名”之外,还有十几种的意义,从《鬼谷子》这句话上下连贯起来读,如果命与令连用的话,意思就比较相近多了。这个“命”应该是“令行禁止”,正说明:一个管理者应该要做的事,也就是“管理”“处置”“整顿”“统御”“调控”的意思。

这是抄别人的,借鉴一下吧

李鸿章晚年一副对联寓意深刻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自幼聪明异常,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由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满意请***纳!谢谢!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什么意思?具体点

李鸿章晚年一副对联寓意深刻-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作为晚清的重要历史人物,“李鸿章”时而出现在他人撰写的对联中。三秦出版社的《对联》一书,就录入了两副与李鸿章有关的讥讽对联。

一副是“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杨三是指当时昆剧名丑杨鸣玉,李二则是因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所称。对联中,褒贬一目了然,责骂直截了当。“已死”对“先生”也令人叫绝。由此可见,代表清***签定丧权辱国条约的历史,给李鸿章留下的垢耻。

另一副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其所任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下联的“司农”是指户部尚书翁同龢,清代户部尚书亦司钱谷,故称司农,翁是江苏常熟人。此联把他们的官职和籍贯都写在里面,联语双关,反映了清朝末期国穷民贫的境况。

经历过起起落落,人生终有落幕之时。签订《辛丑条约》后不久,李鸿章因忧郁积劳,吐血而亡。在写给李鸿章的众多挽联中,不少堪称佳作。

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俞樾所作的挽联是:“甫四十即封疆,未五旬即宰辅,***纬武,盖代勋名,历数寰中荡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难,相业巍巍千古少;位三公为太傅,食万户为通侯,重地隆天,饰终典礼,惟是边警仍殷,銮舆尚远,殁而犹视,忠心耿耿九原悲。” 可谓对仗工稳,隶事贴切。只是观点较为片面,有歌功颂德之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所作的挽联为:“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何如?”从中可以看出,严复对李鸿章是既有肯定,又有批评。

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历史上的李鸿章,总的来看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围绕他的争议至今不休。而对联中的李鸿章,读来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令人感慨良多。

福齐南山是什么意思

译文:要他人当面赞誉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后毁谤自己。令对方对自己产生初交的欢喜,倒不如相交久了而不会令对方产生厌恶感。

出自: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明朝灭亡,陈继儒归隐后,依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特别是有关地方旱潦转输等事,其往往慷慨上书官府,洋洋千言,委曲条辨,当事者常常为之动容,最后按其意愿付诸实施。陈继儒也由此被冠以“山中宰相”之名。

陈继儒作为一代山人之首,其仕隐生活及心态颇具典型意义。他曾经和陶渊明一样,在破残的家园里喝过闷酒,欣赏过苍凉的秋景。秋景虽然多了一股苍凉,多了一点野性,但他看到了满地金黄。这种金黄是他用自己的艰辛、苦难创作出来的精神财富与文化成果,《小窗幽记》就是他的文化成果之一。

在书稿将成之日,陈继儒想到自己总是从书房中的窗户内窥到外面的风光景色,院中的落英缤纷,就也想让读这部书的人能和自己一样,可以借着这小小的一扇窗看清一些人世***,因此将此书取名为《小窗幽记》。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什么意思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意思简述

福齐南山指的是福气高如南山的意思。

福齐南山成语接龙。山光水色: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山鸡舞镜: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山溜穿石: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山盟海誓: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山长水远:比喻道路遥远艰险。山木自寇: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山高水长:象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象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山栖谷隐:在山中栖身,到谷中喝水。形容隐居生活。山陬海噬:形容遥远偏僻的地方。山水相连:指边界连接在一起。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山颓木坏: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山摇地动: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山肴野蔌: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福齐南山,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出自:《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近义词有:福如东海,反义词有:福浅命薄,福齐南山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祝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是什么意思?

“与”这里指: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出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谢中书书》。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人称“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

著有《真诰》(道家重要典籍之一)、《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与”这里指: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出处: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答谢中书书》。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人称“山中宰相”,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

著有《真诰》(道家重要典籍之一)、《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徵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