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的定义,引申类型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9 0
  1. 词语造句:用引申义造句(约30个)
  2.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点和重点?
  3. 押解的引申含义
  4. 语言学概论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类型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引申的定义,引申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论证了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

(3)“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的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反驳论点的方法之一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某一论点的错误,用确凿的、不可辩驳的事实来直接反驳,或者从理论上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解剖,直接指出错误所在。?

反驳论点的另一种方法是归谬法。归谬法是以某一个论点为前提,按照逻辑规律进行合理的引申,但是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荒谬的。由于引申出来的结论无法成立,因此,引申出这一结论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写作中对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运用归谬论证揭示其“非”,能收到澄清认识的良好效果。?

反驳论点还可用反证法,即作者并不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谬误所在,而是建立起一个与对方论点针锋相对的新论点,通过充分论证使这一新论点树立起来,于是与之相对的论点便不驳自倒了。?

运用反证法应注意的是,所反驳的论点与自己所证明的论点应是互相对立,不能相容的。这样才符合逻辑学上矛盾律的要求,达到肯定这个否定另一个的目的。?

(2)反驳论据。反驳论据,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反驳对方论点的途径。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乃是论点赖以支撑的支柱,如果论据不能成立,那么论点就失去依托,不攻而自垮。?

(3)反驳论证。反驳论证,这是通过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与论点之间不符合逻辑关系的漏洞来否定对方所提出的论点。进行这样的论证,需要对于对方的言论作冷静的分析,发现其中逻辑推理上自相矛盾之处,然后予以有力的揭露。

(4)分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和 事实论证

词语造句:用引申义造句(约30个)

三段曲式中段的类型是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是乐曲结构形式之一。分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第三部分截然不同。在第一部分之前可以有一个序奏,第三部分之后还可以有一个结尾。三段曲式分单三段曲式和复三段曲式两种。

三部曲式的中部必须是新主题,这样对比才更鲜明,而单三段中段多数是主部主题素材。

三部曲式的音乐含量,内容,篇幅都远远大于三段式,呈示部一定要是单二或单三的乐段。这也是区分的关键。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点和重点?

引申义拼音: yin shen yi

引申义解释: 由词的本义推演、发展出来的意义。如‘标’本义是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如‘治标’。

引申义造句: 1、外国人一般很难掌握中国词语的引申义。

2、本文将之限定在古汉语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上来加以考察,希冀对之能有所补益。

3、爱国主义,按照我在文章中使用的引申义,包括了例如共产主义,政治天主教,犹太复国主义,反犹主义,托洛茨基主义,和反战主义这些运动和倾向。

4、是否使用引申义很多的词汇取决于所写内容。

5、从义位之间的关系看,有本义与引申义,我们从使用情况、词性变化、引申途径、引申类型等方面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6、引申义的形成实际上就是这些义素运动变化的结果。

7、第二种,形声字表达了声符的引申义;

8、当这个节日仍然有宗教引申义…

9、名词词义引申的义素运动模式主要有三种 类属义素遗传,种差义素变化而形成新的引申义位;

10、中古汉语时期,由此基本义产生出许多引申义。

11、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基础义与引申义的极性联系角度作一点探讨,并根据许嘉璐先生提出的同步引申之说写点认识。

12、与碗边脱离,即不沾碗边。引申义 就是要求充分搅匀。

押解的引申含义

认识古代汉语的性质,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介绍基本的学习方法。

一、古代汉语的性质

1.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2.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3.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4. 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 提高运用与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原则。

汉字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汉字的性质,重点熟悉“六书”说,认识分析汉字形体构造对了解词义的意义,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的特点与汉字借用的两种情况。

汉字的形体构造

一、简述汉字的表意性质

汉字具有“因形示义”的特点。

二、传统的“六书”说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造字法,转注、***借属用字法。

三、汉字的形体构造与古书阅读

1. 象形字构造与词义

2. 指事字构造与词义

3. 会意字构造与词义

4. 形声字构造与词义

5. 形符具有标示义类的作用

6. 形符具有判断词义的***作用

古今字、异体字、通***字

一、古今字

1. 什么是古今字,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 古今字的类型

(1) 同音***借而形成的古今字

(2) 同源分化而形成的古今字

3. 古今字的特点

二、异体字

1. 什么是异体字

2. 异体字的类型

(1) 造字异体

(2) 繁简异体

三、通***字

1. 汉字通***的一般情况

(1) 什么是通***

(2) 通***与***借的异同

2. 汉字通***的条件

(1) 必须是音同或音近

词汇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古今词汇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熟悉古汉语词的构成的特点;重点要求能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别,尤其是同中有异;把握词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古义和今义

一、简述古今词汇

二、古今词义的一般情况

(一) 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二) 古今词义有差异的

1. 词义程度上的差异

(1) 词义变化显著的

(2) 词义变化微殊的

2. 词义范围上的差异

(1) 词义扩大

(2) 词义缩小

(3) 词义转移

3. 词义感彩上的差异

(1) 词义褒贬的差异

(2) 词义轻重差异

三、怎样辨析古今词义的差异

1. 要树立词义发展变化的历史主义观点

2. 辨析的重点在异,在同中有异

3. 要积累相关的语言材料,经常进行古今比较

4. 要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古书注解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 词义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词多义,构成了词义系统

2. 在词义系统中有一个义项是本义,其它义项是由本义派生的引申义

二、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2. 怎样推求词的本义

(1) 根据汉字初形

(2) 也可以根据词义发展规律,从多义归纳比较中求得

二者都需要有文献上的参证。

3. 掌握本义的意义

三、词的引申义

1. 引申义的类型

(1)直接引申义(又称近引申义)

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

(2)间接引申义(又称远引申义)

由引申义再引申出来的意义。

2. 词义引申的途径

单音词和复音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

1.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

2. 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

1. 单纯词

(1) 叠音词

(2) 联绵词

(3) 音译外来词

2. 复合词

(1) 同义复词

(2) 偏义复词

3. 判断复合词要防止两种偏向

(1) 防止以今拟古,将貌似现代汉语复合词的词组为复合词

(2) 防止以古拟今,将已经凝结成词的复合词还原为词组

语法(一)

虚词部分

教学要求:

一般了解各类虚词的语法特点,重点掌握常用虚词。

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一) 之、其、者、所、或、莫、焉、诸

(二) 曾、且、乃、非、勿、毋、弗

(三) 于、以、为、与、因

(四) 而、则、虽、然

(五) 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

语法(二)

实词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实词用法的异同,重点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

一、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二、古代汉语常见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

2.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 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三、特殊的动宾关系

(一)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二)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状态

2. 表示行为的处所

3. 表示行为的凭依

4. 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1. 表示行为的处所

2. 表示行为的方向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语法(三)

句法部分

教学要求:

了解古今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重点掌握古代汉语特有句式,并能正确分析一般的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常见格式

1.“……者,……也”

2.“……,……也”

3.“……者,……”

4.“……,……”

这里的“者”字有表示提顿的作用,语气助词“也”字有加强判断的作用。

三、指示代词“是”用作判断句的主语,不要误认为是判断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特点

二、古代汉语被动句常见的几种类型

1. 没有特定结构标志,即意念或概念上的被动

2. 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3. 动词前用“见”字表示被动的

4. 动词前用“见”字,动词后用“于”字引进行为主动者表示被动的。

5. 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或“为”后所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不出现。动词前用“为”字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在动词前又加“所”,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为”后行为主动者有时不出现,成为“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6. 谓语动词前用“被”表示被动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今汉语的词序基本相同,但在特定结构中宾语常常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二、几种常见的宾语前置句式

1. 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谓语动词前。疑问代词用作介词宾语,宾语置于介词前

2. 否定句代词用作宾语时,宾语多置于谓语动词前

3. 用“是”、“之”复指前置宾语

“宾语+是+动词”

“宾语+之+动词”

“唯(惟)宾语+是+动词”

“唯(惟)宾语+之+动词”

三、为了突出兼语而把兼语提到主语前,或提到兼语前的谓语动词前

综合运用

教学要求:

熟悉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及其编纂体例,重点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认识标点古文是一项基本功,掌握标点古文的方法。明确直译和意译,并在实践中能够运用古汉语知识进行较为准确的对译。

工具书和工具书使用

一、工具书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字词类工具书

A.字典类

1. 康熙字典

2.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3. 汉语大字典

B.辞典类

4. 辞源

5. 辞海

6. 现代汉语词典

7. 汉语大词典

(二)虚词类工具书

8. 词诠

9. 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三、使用工具书的方法

(一) 熟悉工具书的编纂体例

(二) 掌握查、定音、选义的要领

(三) 发挥工具书的效能,挖掘工具书的潜力

古文的标点

一、标点古文的意义

二、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

三、古文今译的方法

(一) 直译

(二) 意译

(三) 关于对译、移位、增补、删减和保留

诗词格律

一、诗律

(一) 近体诗与古体诗

(二) 律诗与绝句

(三) 近体诗格律的基本内容

1. 平仄

2. 粘对

3. 押韵

4. 对仗

二、词律

(一) 词调、词牌、词谱

(二) 词的字数分段

(三) 词的用韵、平仄与对仗的特点

语言学概论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有哪些类型

押解的引申含义如下:

1、押解是一个汉语词汇,最常见的含义是指护送、监管、或运送囚犯或重要囚犯的行动。押解通常涉及到警察、监狱人员、或其他法律执法机构的人员,他们会负责确保囚犯在移动过程中不逃脱,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如法庭、监狱等地。

2、然而,押解这个词汇在引申含义上也可以表示其他类型的陪同、保护或监管行动。它可以用来指代护送重要证人、贵宾或被保护人员的行动,以确保他们的安全。押解还可以泛指伴随、陪同、或监督某人或某物的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犯罪嫌疑人或囚犯。

3、押解的引申含义可以包括伴随、监管、护送以及确保某人或某物的安全或有序运输的各种行动。它侧重于监管和保护,不仅仅局限于犯罪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

押解的相关知识

1、押解程序:押解程序通常包括严密的***和程序,以确保被监管的个体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监控和保护。这包括检查安全装备、确定路线、准备所需文件和文件、派遣足够数量的执法人员等。

2、警察和执法人员:押解通常由警察、执法人员、或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的人员执行。这些人员通常接受专门的培训,以确保押解过程的顺利进行,并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应对。

3、监狱押解:押解在监狱系统中常见,它包括将被判刑的罪犯从拘留所或***转移到监狱,以开始其刑期。这可能涉及长途押解,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

4、法庭押解:押解还用于将被告从拘留所或监狱带到法庭,以受审判。这确保了被告的出庭,并为法庭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来进行审判。

5、押解的安全考虑:押解涉及到高度的安全风险,因为被监管的个体可能试图逃脱或进行其他危险行为。因此,押解过程通常***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手铐、安全运输车辆、装警卫等。

隐喻和换喻两种。

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换喻两种方式。

隐喻是用一个或多个概念、意象或象征喻示另一个概念、意象或象征,使其表达更加生动,述意更加复杂,含义更加深广。

比如:“学习”的“习”字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因为它与学习上要按时温习有相似之处,所以派生出了反复练习、学习的意思。

换喻是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外一种事物,但这两种事物实质上并不相似,只是在社会生活中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在人的心目中经常出现且固定化,其内在的思维关系是联想关系。

例如:绿帽子和出轨之间就是换喻。

扩展资料

引申义的特点

1、引申义和本义的****

(1)相近: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的对象相似。

如:“斗”本义酌酒器,由于形状相似而引申为斗星;“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2)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条件、因果关系。

如:“危”本义为陡峭、高峻,引申为不稳定、危急、危险;“虚”本义为大丘,引申为空虚的意思。

(3)相关: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的对象概念彼此牵联。

如:“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冢;“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由此引申为年龄;“年”本义为稻谷成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或一季,引申为时间单位。

2、词义引申的趋势

(1)从具体到抽象

如:“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术”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2)从个别到一般

如:“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江”本来专指长江,后来引申泛指河流。

百度百科--隐喻

百度百科--换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