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 释义_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19 0
  1. 求一篇5000字的《红楼梦》读书笔记。
  2. 死灰槁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3. 求一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4. 形容树木枯黄的成语?
  5. 一个香肠加一个心被禁猜成语
  6. 三国演义,红楼梦的读书笔记共15篇,每篇150字

典源

《庄子》内篇·卷一下《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动若运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尘。动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无心而自得,吾所不能二也。」

释义

槁木死灰 释义_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於砌下霜。”

宋 苏轼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老去心灰不复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吴玉章 《辛亥革命》三:“同盟会的著名活动家 赵声 在 广州 起义失败后生起病来,不久就在 香港 死了; 黄兴 因事败而心灰,束手无策。

(2).佛教语。心上的尘埃。指心中的世俗杂念。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求一篇5000字的《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一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

摘: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槁木死灰——这里喻情望已归寂灭。《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取其寂寞无情耳。”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二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摘: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三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正是这意思。

秦氏叮嘱凤姐趁早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这便是万全之策了。秦氏托梦说的非常喜事,应是元春省亲一事吧?

宝玉听说秦氏死讯,“奔出一口血”,他也知道这是“血不归经”?他还会推荐凤姐帮料理丧事呢,看来此时的宝玉,长大些了。

贾珍听了宝玉的推荐才想起请凤姐,过到这边,又说“想了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一个两个都是会说话的。凤姐领了任务,即刻理出宁府的头绪来,工作能力确实强。

摘: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四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五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为替宝钗过生日一事,王熙凤考了贾琏半天,原来就一句话:“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

湘云打破原***,在贾家多住两日,便遣人将针线活取来,真是勤快。有针线活在手,若是闲坐着,心里是很可惜。

贾母笑凤姐:“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之猴儿?”,深有同感。

贾母问宝钗过生日时喜欢什么酒戏,宝钗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方面黛玉就做不到,她总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黛玉来了几年,贾母从没为她做过生日,现宝钗刚来不久,就替宝钗专设生日酒,黛玉心中有了不自在,所以一天都不开心,加上凤姐又拿戏子来取笑,心情遭透了。宝玉后又进来,真是撞在枪口上。

宝玉有心事,也喜欢东写西写(写博客?)。

通过大家猜谜语,显得迎春、贾环二人笨些。元春省亲之后,元宵节的灯谜开始有“悲戚之状”了。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闷闷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六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七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八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黛玉伴嘴闹了几日,老太太要凤姐说合,凤姐对这两个“冤家”也很了解,最好的交差就是将二人带到老太太跟前,于是“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必须要拉,宝玉自然会“在后面跟着”。

宝钗是何等老谋深算,宝玉、黛玉说话想讨便宜,哪里是宝钗的对手。“凤姐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说什么只是形式,观颜察色,知微见著才是功夫,这是王熙凤的强项。宝玉在宝钗处讨了没趣,黛玉非但不体谅,最后还要再打趣,硬是把个宝玉逼到墙角。黛玉这样的说话习惯不好。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如何教育宝玉,但从她断然处理丫头金钏一事可见一斑。

宝玉是书的主角,以他所到之处的视角把故事引伸,写他看龄官划蔷,是为了刻划他的“痴”?写宝玉看“划蔷”痴的被雨淋了,原来是为了踢袭人一脚。袭人忍痛还要为宝玉开脱,真是“宽以待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九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十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摘:

(宝玉对黛玉)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是真名士自风流

<<红楼梦>>:

其实我倒认为《红楼梦》并不是一部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不是中心故事,但这一败涂地的悲剧确实是整部书的主要线索,无论怎样我们也都曾经为这两人的结局深深地感到遗憾。 悲就悲在我们看尽了这种荒唐的阶级观念产生的爱情悲剧,还是无法避免在现实的社会中仍有被迫门当户对的才能成婚的想法,让婚姻远离了爱情,直至枯萎,永远不断延续着悲剧——

<<西游记>>:

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水浒传>>: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这个暑***,我读了《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这 本书由罗贯中以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及元代的《三国志》为依据,经过熔裁在元末明初创作的。它描述了近90多年的重大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地历史时代,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相互争夺的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副精彩壮阔的历史画卷。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后中献身于统一的大业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随着蜀汉的衰亡悲剧,他也成了悲剧人物!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等等

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三国演义>>: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的打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水浒传》读书笔记(二)--沂岭杀四虎

李逵见宋江父子团聚后,也想念自己的老母,便去沂水县的百丈村接自己的母亲。

去时,途上遇见李鬼扮成的***李逵威胁,李鬼战败求饶,说他尚有九十岁老母,杀他就是把他和他的老母一块杀了。李逵可怜他,便饶了他,而且还给了他一锭银子,让他走了。

我觉得是作者很反感像李鬼这样的人,所以就让李鬼和李逵再次遇上,而且让李逵把他杀死。一是作者可以出一下气,二是让那些读者也赞同他,并看完后有一种豪迈气质,似乎自己就是李逵。李逵杀李鬼是很精彩。

但是后来的李逵背着老母过沂岭时杀虎的场景最为精彩。先是去打水,然后发现老母不见了,又发现两只小虎和两条人腿,愤怒之下杀死小虎,公、母虎分别来寻仇都被杀。

只可惜杀了虎,还被人请到家里做客,后又被擒。这让人看完之后,都想替李逵打抱不平,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四)--卖刀汴京城

杨志盘缠用尽,只得将宝刀卖去,赚些钱投奔他乡谋生。谁知卖刀时,当地泼皮牛二百般***,杨志忍无可忍便杀死牛二,再去报馆。最后被判充军大名府。

最有趣的莫过于杨志卖刀时的情景。先是问谁买刀,牛二来后,让他试刀,牛二百般阻挠和***,最后被杀。这告诉了我们当时的一些地痞流氓是什么样的。而牛二被杀不仅为书中的老百姓们出气,而且另读者看完也出了口气,这也许就是作者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来写的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五)--题诗浔阳楼

宋江到了江洲后,结识了神行太保等人。一天在浔阳楼喝酒,乘着一时酒兴便在墙上题了一首反诗,还留下姓名。最后被黄文炳看到打入死牢。

这件事把宋江写得让读者哭笑不得,不知该怎么说他,本集也没有什么精彩的环节。只是作者能把宋江写到让读者看了说不出宋江什么的境界,真是了不起。只能够说宋江太糊涂,提什么诗罢了。而正是有了这一集,才能更好的衬托出下一集截法场的情景来。用宋江题诗被抓着一段来衬托出后面截法场的情景。的确,用宋江题诗被抓要比用其它的好。一是让你说不出什么,二还可以把他们截法场的理由弄得更充分。所以我觉得这集好。

死灰槁木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一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

摘: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槁木死灰——这里喻情望已归寂灭。《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取其寂寞无情耳。”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二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摘: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三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正是这意思。

秦氏叮嘱凤姐趁早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这便是万全之策了。秦氏托梦说的非常喜事,应是元春省亲一事吧?

宝玉听说秦氏死讯,“奔出一口血”,他也知道这是“血不归经”?他还会推荐凤姐帮料理丧事呢,看来此时的宝玉,长大些了。

贾珍听了宝玉的推荐才想起请凤姐,过到这边,又说“想了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一个两个都是会说话的。凤姐领了任务,即刻理出宁府的头绪来,工作能力确实强。

摘: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四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五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为替宝钗过生日一事,王熙凤考了贾琏半天,原来就一句话:“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

湘云打破原***,在贾家多住两日,便遣人将针线活取来,真是勤快。有针线活在手,若是闲坐着,心里是很可惜。

贾母笑凤姐:“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之猴儿?”,深有同感。

贾母问宝钗过生日时喜欢什么酒戏,宝钗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方面黛玉就做不到,她总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黛玉来了几年,贾母从没为她做过生日,现宝钗刚来不久,就替宝钗专设生日酒,黛玉心中有了不自在,所以一天都不开心,加上凤姐又拿戏子来取笑,心情遭透了。宝玉后又进来,真是撞在枪口上。

宝玉有心事,也喜欢东写西写(写博客?)。

通过大家猜谜语,显得迎春、贾环二人笨些。元春省亲之后,元宵节的灯谜开始有“悲戚之状”了。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闷闷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六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七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八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黛玉伴嘴闹了几日,老太太要凤姐说合,凤姐对这两个“冤家”也很了解,最好的交差就是将二人带到老太太跟前,于是“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必须要拉,宝玉自然会“在后面跟着”。

宝钗是何等老谋深算,宝玉、黛玉说话想讨便宜,哪里是宝钗的对手。“凤姐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说什么只是形式,观颜察色,知微见著才是功夫,这是王熙凤的强项。宝玉在宝钗处讨了没趣,黛玉非但不体谅,最后还要再打趣,硬是把个宝玉逼到墙角。黛玉这样的说话习惯不好。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如何教育宝玉,但从她断然处理丫头金钏一事可见一斑。

宝玉是书的主角,以他所到之处的视角把故事引伸,写他看龄官划蔷,是为了刻划他的“痴”?写宝玉看“划蔷”痴的被雨淋了,原来是为了踢袭人一脚。袭人忍痛还要为宝玉开脱,真是“宽以待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九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十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摘:

(宝玉对黛玉)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是真名士自风流

以上是我挑出来一些不错的,下面还有更多,自己挑吧,真正合适当作作业的读书笔记

参考资料:

id="id3">求一篇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编号 2071 成语 死灰槁木 注音 ㄙˇ ㄏㄨㄟ ㄍㄠˇ ㄇㄨˋ 汉语拼音 sǐ huī gǎo mù 释义 义参「槁木死灰」。

见「槁木死灰」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槁木死灰」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1>乎﹖形固可使如槁木2>,而心固3>可使如死灰4>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注解〕(1)居:犹「故」。

何居乎,犹「何故乎」。

(2)槁木:干枯的木头。

槁,音ㄍㄠˇ。

(3)固:坚定。

(4)死灰: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

比喻颓丧或枯寂。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槁木死灰」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槁木,干枯的木头。

死灰,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

「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却形体,追求清虚寂静的境界。

据《庄子.齐物论》所载,战国人颜成子游因为看见老师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着,仰望天空缓缓吐气,好像精神离开了形体一样,于是问:「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体可以像枯木般静立不动,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一样吗?南郭子綦回答说这是因为他已经忘掉自己的形体,进而达到对外物无动于衷,物我两忘的境界的缘故。

后来「槁木死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

如《红楼梦》第四回:「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

书证 01.《庄子.齐物论》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02.《西游记》第五五回:「那女怪,活泼泼,春意无边;这长老,死丁丁,禅机有在。

一个似软玉温香,一个如死灰槁木。」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槁木死灰

形容树木枯黄的成语?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一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

摘: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槁木死灰——这里喻情望已归寂灭。《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取其寂寞无情耳。”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二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摘: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三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正是这意思。

秦氏叮嘱凤姐趁早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这便是万全之策了。秦氏托梦说的非常喜事,应是元春省亲一事吧?

宝玉听说秦氏死讯,“奔出一口血”,他也知道这是“血不归经”?他还会推荐凤姐帮料理丧事呢,看来此时的宝玉,长大些了。

贾珍听了宝玉的推荐才想起请凤姐,过到这边,又说“想了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一个两个都是会说话的。凤姐领了任务,即刻理出宁府的头绪来,工作能力确实强。

摘: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四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五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为替宝钗过生日一事,王熙凤考了贾琏半天,原来就一句话:“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

湘云打破原***,在贾家多住两日,便遣人将针线活取来,真是勤快。有针线活在手,若是闲坐着,心里是很可惜。

贾母笑凤姐:“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之猴儿?”,深有同感。

贾母问宝钗过生日时喜欢什么酒戏,宝钗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方面黛玉就做不到,她总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黛玉来了几年,贾母从没为她做过生日,现宝钗刚来不久,就替宝钗专设生日酒,黛玉心中有了不自在,所以一天都不开心,加上凤姐又拿戏子来取笑,心情遭透了。宝玉后又进来,真是撞在枪口上。

宝玉有心事,也喜欢东写西写(写博客?)。

通过大家猜谜语,显得迎春、贾环二人笨些。元春省亲之后,元宵节的灯谜开始有“悲戚之状”了。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闷闷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六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七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八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黛玉伴嘴闹了几日,老太太要凤姐说合,凤姐对这两个“冤家”也很了解,最好的交差就是将二人带到老太太跟前,于是“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必须要拉,宝玉自然会“在后面跟着”。

宝钗是何等老谋深算,宝玉、黛玉说话想讨便宜,哪里是宝钗的对手。“凤姐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说什么只是形式,观颜察色,知微见著才是功夫,这是王熙凤的强项。宝玉在宝钗处讨了没趣,黛玉非但不体谅,最后还要再打趣,硬是把个宝玉逼到墙角。黛玉这样的说话习惯不好。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如何教育宝玉,但从她断然处理丫头金钏一事可见一斑。

宝玉是书的主角,以他所到之处的视角把故事引伸,写他看龄官划蔷,是为了刻划他的“痴”?写宝玉看“划蔷”痴的被雨淋了,原来是为了踢袭人一脚。袭人忍痛还要为宝玉开脱,真是“宽以待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九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十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摘:

(宝玉对黛玉)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是真名士自风流

以上是我挑出来一些不错的,下面还有更多,自己挑吧,真正合适当作作业的读书笔记

参考资料:

id="id5">一个香肠加一个心被禁猜成语

形容树木枯黄的成语?

熟练需要掌握什么技能?运写

用最淳朴最美丽墙关

百花争艳 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草木萧疏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草衣木食 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无过草衣木食,干受辛苦,有什么受用快活处。”

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樗栎庸材 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粗枝大叶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错节盘根 错:交错;节:枝节;盘:盘曲。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①比喻事情纷难复杂。②形容人坚韧不拔。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刀耕火耨 耨:除草。古人播种前先伐去树木烧掉野草,以灰肥田。泛指原始的耕作技术。

出处:《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

纷红骇绿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出处:唐·柳宗元《袁空渴记》:“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给红骇绿,蓊郁香气。”

焚林而猎 焚烧树木林,猎取禽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淮南子·主术训》:“故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干云蔽日 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或建筑物高大。

出处:《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槁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根株结盘 树木的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宋史·奸臣传二·蔡京》:“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

恭敬桑梓 恭敬: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古木参天 参天:高入云天。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

花花绿绿 原指花草树木鲜艳多彩;形容颜色鲜明多彩。

出处:金·元好问《又解嘲二首》:“雁后花前日日闲,颇思尊酒慰愁颜。凭君细数东州客,谁在花花绿绿间?”

黄杨厄闰 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出处: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集苑集枯 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

出处:《国语·晋语二》:“暇豫这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敬恭桑梓 敬恭:尊敬,热爱;桑梓:桑树和梓树,古时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比喻故乡。热爱故乡和尊敬故乡的人。

出处:《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枯木发荣 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枯木再生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枯株朽木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朽:腐朽,腐烂。枯死的树桩,腐朽的树木。比喻衰朽的,没有多大用处的人或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我虽比他尊贵,但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出处:《晋书·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落叶归根 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末大必折 末:树梢,末梢。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木已成舟 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墓木拱矣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浓廕庇日 形容树木枝繁叶茂,可以遮住阳光。

盘根错节 盘:盘曲;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枝盘旋交错。比喻事情纷难复杂。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乔迁之喜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出处:《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青枝绿叶 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乾,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琼枝玉树 指披上冰雪的树木。也比喻品格高洁的人。

人非草木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覆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山木自寇 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出处:《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死灰槁木 冷了的灰烬,枯槁的树木。比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对世事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童山濯濯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心如木石 心灵像树木石头一样,毫无情感、欲念。

出处:《五灯会元·百丈怀海禅师》:“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君不以异类见薄,故为悦己者容,北室生心如木石,吾安敢近?”

朽木死灰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出处:《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一枝一节 ①本指树木的枝节。②比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出处:明·莫是龙《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

雨膏烟腻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出处: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玉树琼枝 ①形容树木华美。②比喻贵家子弟。

出处:唐·李煜《破阵子》词:“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斩木揭竿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枝末生根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出处: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起承转收以诗……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无有尻下出头,枝末生根之理。”

直木必伐 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出处:《逸周书·周祝》:“甘泉必竭,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直木先伐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出处:《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冢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很高大。比喻已死多年。

出处:《毂梁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将袭郑,百里子与蹇叔子谏曰:‘千里而袭人,未有不亡者也。’泰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范宁注:“子之辈皆已老死矣……言其老无知。”

铸木镂冰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喻只看到区域性,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出处: *** 《矛盾论·矛盾的特殊性》:“或者叫做只看见区域性,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安装遇到这个问题怎么办?疤瘸

天各一方。流年的路上临鹊

人类的文明绝非五千鄙于

主力红 *** 域说明什么?置谖

形容树木枯老的成语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泛萍浮梗、

深根固柢、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粗枝大叶、

坐树无言、

暮景桑榆、

茂林修竹、

桑榆暮景、

一叶落知天下秋、

寻根拔树、

枯树逢春、

拔树寻根、

枯树生华、

摧枯拉腐、

画疆墨守、

云树遥隔、

错节盘根、

上竿掇梯、

兼葭倚玉、

形容树木枯萎的成语

草木萧疏 [cǎo mù xiāo shū]

基本释义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出 处

《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形容树木枯死的成语

你身边的一切贡献什么该章

要下载什么软体啊?麻烦告知督永

草木萧疏

成语解释

萧疏:冷落,稀稀落落。花草树木都已枯萎凋谢。形容深秋景象。

成语出处《晋祠》:“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枯木逢春、

独树一帜、

枯枝败叶、

一叶知秋

本末倒置、

盘根错节、

添枝加叶、

百花争艳、

树碑立传、

缘木求鱼、

李代桃僵、

粗枝大叶、

柳暗花明、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花花绿绿、

树倒猢孙散、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乔迁之喜、

大树底下好乘凉、

独木不成林、

木已成舟、

守株待兔、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形容树木枯老的成语有哪些?

泛萍浮梗、槁木死灰、落叶归根、桑榆暮景、枯木逢春

1、泛萍浮梗,读音:[fàn píng fú gěng]

释义: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2、槁木死灰,读音:[gǎo mù sǐ huī]

释义: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3、落叶归根,读音:[luò yè guī gēn]

释义: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 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本乡。

4、桑榆暮景,读音:[sāng yú mù jǐng]

释义: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5、枯木逢春,读音:[kū mù féng chūn]

释义:逢:遇到。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三国演义,红楼梦的读书笔记共15篇,每篇150字

心若死灰

拼音:xīn ruò sǐ huī

解释: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形容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详细释义

典源

《庄子》内篇·卷一下《齐物论》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动若运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尘。动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无心而自得,吾所不能二也。」

《淮南子·精神训》:“若然者,正肝胆,遗耳目,心志专于内,通达耦于一,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浑然而往逯然而来,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汗~~~老师布的暑***作业?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感受:

甄士隐前日对雨村有“诳驾”之罪,待客既散,知他自便,也不去再邀。及至中秋节,士隐家宴毕,另具一席于书房,步行到雨村住处相邀。前日不邀,是不生分,中秋再邀,一可谢前罪,二为旅居僧房的雨村解愁,雨村听了,也不推辞。由此可见两家关系融洽,士隐也很会做人。待人接物,显微见著。

喝酒间,雨村提出了盘缠之事,士隐:“何不早言……”,雨村吟诵诗词,博得士隐赏识,趁士隐欢心之时提钱的事,容易成功。送礼的人,也等到别人有求之意才送,便送到点子上了。果然,雨村得了钱,不管黄道黑道之日,天没亮就出发了。

雨村与娇杏一见钟情,是本书的第一对男女相遇,一个是“虽无十分姿色,却亦动人之处”,一个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非久困之人。”情场首现二人,是世间常见的类型,算是书的后面才子佳人的引子吧。

士隐投奔丈人,在世俗来说,应算是没出息吧?偏这丈人还“半哄半赚”女婿的钱!这就叫“投人不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感受

娇杏在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结局。她是书中第一位女性的结局,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良好的祝愿。丫鬟命运两济,后面的女主人儿却是一个两个空余恨。雨村娶了娇杏,还送了不少礼物给甄家,此时的贾雨村,尚知报恩。

雨村初入官场,恃才侮上,被上司寻个空隙,参他一本,这是官场常见的现象。雨村因此被革,为他日后重入官场时“随乡入俗”,乱判葫芦案铺垫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个自视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后愤然离职,***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人在挫折中改变初衷,沦为虚情***意,尔虞我诈。每一种游戏,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明白自己改变不了游戏规则,便只好改变自己了。“雨村被参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这种心态是常人难做得到的,可见是大奸!

有人在官场失意后,愤世嫉俗,而雨村被参后,还力谋盐政林如海的西宾,成了黛玉的老师,仅仅是因为盘费不继吗?他是在制造机会与权贵接近,结交!事实证明,他后来确实是通过林如海重返官场谋得要职。结果是,吃一堑,长一智,做出了过河拆桥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为黛玉老师的事情后,书中出现了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两句,是黑官的心理浓缩:有利可图,挡不住诱惑,一朝东窗事发,命也不保住了,便想着那怕是回家种田也好啊!这副对联,在冷子兴说荣国府前出现,相当于进入某个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过筋斗来的”一说,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孙悟空。

荣国府年纪最长,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是史老太君贾母,是不是作者出于对女性的偏爱?

宝玉出生前,兄贾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于嫡妻,又克死亲弟,从而有机会读书识字,宝、黛二人一样命硬,一个克弟,一个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黛玉与父亲洒泪拜别时,其父如海所言感人。

雨村入荣国府,投的是宗侄名帖,做法不错!得到贾政优待,入情入理,并得到贾政力举终于谋了职位,出而复入,书里写得轻巧,其实中间颇费了一番心机的。

“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虽然母女间无话不说,但是黛玉母亲又如何体会到自家与别家不同呢?这倒奇了。可见,黛玉的性格其实受其母影响。记得现代育儿学里说到,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以前就基本定型的。

黛玉来到贾府时不过六、七岁光景,便能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多说一句,多行一步”,哪里还象个“无亲母教养、兄弟姐妹扶持的孩子”,黛玉真是绝顶聪明。

对贾府姑娘的描写:迎春“观之可亲”——性情温顺,探春“见之忘俗”——气宇不凡。

黛玉“年貌虽小,举止言谈不俗,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什么叫“自然的风流态度”?黛玉称自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从不间断,这也奇了。

凤姐出场,用黛玉的心理纳罕来导出,也就是说,连小孩子都觉得她“放诞无礼”,接着才写凤姐的衣着打扮:身量苗条,体格***,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妙笔!(真不明白,男人们眼里的女人形象,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这么写?体格***?)凤姐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这是礼节,同时还听出贾母说“凤辣子”是玩笑话,若是一般小孩子,就顺势接口称之了,黛玉略加迟疑才以“嫂”呼之,足见谨慎。

至此,又以凤姐之口形容黛玉标致,此外“竟不象外孙女、竟是个嫡亲孙女”,难道嫡亲孙就该比外孙长得标致?凤姐从“妹妹几岁”开始,一连串的询问,还真象个管家领导。吃茶果时,王熙凤与王夫人简洁对话,可看出二人领导与被领导的配合默契,王夫人对凤姐的办事能力较满意。

黛玉见了外婆,接着到母舅家拜访,是礼规。在去宁国府途中,黛玉还留意所经过的地方“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这孩子真是处处留心,贾赦不来接见,但传回话时,黛玉还是要“连忙站起来一一听了”,礼数周全。刑夫人留饭出于礼数,黛玉婉言谢绝,也是“人情”二字。

来到王夫人屋里,老嬷嬷让黛玉炕上座,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又显黛玉识大体。再过来见王夫人时,在坐位上还是如此,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也只是挨王夫人坐,贾政虽不在家,始终是不坐贾政之位的。宝玉未出场,就先由王夫人口述,黛玉说话再小心,一提到宝玉话就多了。后王夫人与黛玉过贾母处吃晚饭时,路过贾链家,王夫人指给黛玉看。贾链与黛玉同辈,不用专程拜访,是这个意思吧。在贾母处吃饭,饭桌上的布菜让位,又显“人情”,寂然饭毕!

宝玉终于登场,之前又先是黛玉心中一阵疑惑。宝玉来了转一圈就出去,吊人胃口。

宝玉“外客未见,就脱了衣服”,可见其不拘礼节,或是不把林妹妹当外人。此时,又从宝玉的角度描述黛玉容貌。宝玉黛玉相见,都有眼熟面善之感,这就是前世缘吧?按宝玉说的傻话:“只作远别重逢”。贾母听了宝玉的傻话,还赞赏“更好,更好”,若王夫人听此说法,不知该如何表态。

宝玉得贾母纵容,竟走近黛玉身边细细打量,哈。宝玉送黛玉表字“颦颦”及摔玉,重笔。贾母:“你生气,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可见在贾母眼里,主人的一块玉儿比下人的尊严还宝贵。宝玉性情乖僻,自己独有玉,不是孤高自赏,反说“没趣”,摔了玉,贾母哄几句就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

宝玉睡后,袭人还进去看黛玉,很细心,是个不贪睡的勤快丫鬟。黛玉到贾府的头一晚,便开始还眼泪了。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

本回一开始,引出了宝玉、黛玉、宝钗的交情。

黛玉寄人篱下,宝钗却是“带薪作客”,再说母亲健在,日子当然比黛玉好过多了。一个人不管长到哪个年龄段,母亲——母爱,都是精神粮食!黛玉虽有贾母疼爱,毕竟隔了一辈,再说了,贾母要管的事情不少,因此,与宝玉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宝玉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在意宝玉对自己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宝玉“在孩提之间……视姐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从上到下的人都当他是宝贝,他当然不觉有别啊!因与黛玉“既熟惯,更觉亲密;既亲密,则……”

联想我们现实中也一样,刚认识时,彼此客气,容易处些,后来惯熟了,却老是吵架,甚至有人发出“情到深处人孤独”之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荣、宁府女眷们赏花喝酒,是家常便饭,“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真是好日子!

刘心武在电视讲《红》时,特别点到“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之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以前看书时都没在意这句话,若不是听了课,实在是看不出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宝玉不喜读书,见了劝人勤学苦练的画《燃藜图》心中不快尚情有可原,小孩子大多不喜读书,怎么看了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转身就走?可见,此时的宝玉,未开化,对人情世故不感兴趣。

嬷嬷说叔叔(宝玉)不该往侄儿房睡觉,秦氏没正面反驳,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说这话的艺术,一是拿嬷嬷的主子压她,二是暗示,他还是个孩子,不懂那事,三,不用忌讳还是小事,他还是个孩子,惹小孩子生气了,闹到贾母处,可不好收场。话锋一转,说到兄弟秦忠,果然,封了嬷嬷的嘴,又引起了宝玉要找秦忠的兴趣。

宝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配上杨贵妃喝醉的画及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好文笔!会写诗写对,使文章增辉生色,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春色图及细细的甜香,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做铺垫。好象有报道,气味可以帮助记忆,还能激起情欲。书中注解说“作者用香艳故事……渲染秦氏房中陈设,暗示其生活*靡奢侈”,没能真正理解作者意图。

屋中摆设与挂《燃藜图》画的那间截然相反,作者平白无故写上一间干什么?就是用来对比,表示宝玉不爱读书,不管世事,来到“温柔乡”,就说“这里好。”秦氏笑:“这屋子神仙也可以住了”,暗指宝玉在这里与神仙会面了。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妙!最妙是一个“闲”字。不要闲着没事干,无故寻忧愁,无病***!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了神仙姐姐,对话,情景全都是风月、香艳语句!仙境的描写,文笔华丽,仿佛自古以来形容女子容姿的典故、词汇都被用上了。在这里,文字还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加入读者的想象,书上这么写着,你读的时候,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

在这里再次看到“太虚幻境”对联:***作真时真亦***,无为有处有还无,想起第一回已经出现过了,回过头看,原来是甄士隐在第一回曾来到此门前,那是伏笔。

作者的想象力真丰富,凭空想象出幻境内的宫、门、司,“痴情、结怨”,“朝啼、夜怨”,“春感、秋悲”,如何想象得出?“司人间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布散相思”,这么说来,凡间的爱恨情仇,均是由天上神仙操作?凡人无能为力了?(打住!不要看书看入魔——把邪魔招入膏盲了)

“薄命司”的门对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由此可知,不要无事寻愁,不然会短命!反之,快乐才能长寿。 警幻冷笑:“……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现在我们玩博客,象不象是自己给自己造册?

各人的判词,以前看时都是粗略大概,在电视听了刘心武讲课后,才知道原来判词寓意深刻。参不透,还是等老师讲课吧。

袭人图画里“一床破席”,“席”是谐音罢了,为什么是破的?(隐指婚前曾与宝玉……?)

宝玉看睛文、袭人、香菱的册子时,一看就郑,看到“林、薛”时,多了一句“待要问时……待要丢下,又不舍。”一字一句,都是精心安排。

书中注解说李纨“判诗”后二句意难定,对“如冰水好空相妒”,我的理解是:冰、水本质相同,只是由于温度相差致使冰坚水柔,“好”,喜欢,爱好。全句意思,冰与水本是一类,偏偏喜欢无端端的拿来对比,好象海水羡慕浪花,毫无来由。引伸义,人与人本同是血肉之躯,偏喜欢争名逐利,贪图虚荣,岂不笑话!结合后面判词《晚韶华》的“镜里恩情、梦里功名”,“古来将相……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所以,儿子有出息了,又有什么用?这些都是虚的,年轻守寡,槁木死灰,人生意义何在?“枉与他人作笑谈”罢了!

警纪叫仙子们出来迎接贵客(宝玉),仙子们以为是黛玉,兴冲冲的出来,见是宝玉,当着宝玉的面说他是浊物。宝玉在人间得宠,到了仙境却不怎么地。宁荣二公之灵云:“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情欲声色能警痴顽?

宝玉入了仙室,闻一缕幽香,问仙姑所焚何物,这是日有所思的结果,刚进秦氏房中先叹“好香”,闻着细细的香甜睡觉,睡着后潜意识在梦里胡思乱想。在梦境里,宝玉从刚入室,至喝茶,后设酒席,“不禁相问”三次香味来历。

据刘心武老师讲,痴梦仙姑——林黛玉,钟情大士——史湘云,引愁金女——宝钗,度恨菩提——妙玉。

演员扮演人物,皆按“行当”,不能随意混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做人的道理亦应如此,明白自己是什么“行当”,摆正自己的位置!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遁入空门与枉送性命又有多大差别?人虽活,心已死。

宝玉听了曲,去香闺绣阁睡觉,屋内陈设,“乃素年未见之物”,前面写秦氏屋子时把能想到的都写了,作者在这里实在再想不出,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反正是“未见过的”,随你怎么想吧。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正是这意思。

秦氏叮嘱凤姐趁早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这便是万全之策了。秦氏托梦说的非常喜事,应是元春省亲一事吧?

宝玉听说秦氏死讯,“奔出一口血”,他也知道这是“血不归经”?他还会推荐凤姐帮料理丧事呢,看来此时的宝玉,长大些了。

贾珍听了宝玉的推荐才想起请凤姐,过到这边,又说“想了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一个两个都是会说话的。凤姐领了任务,即刻理出宁府的头绪来,工作能力确实强。

摘: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为替宝钗过生日一事,王熙凤考了贾琏半天,原来就一句话:“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

湘云打破原***,在贾家多住两日,便遣人将针线活取来,真是勤快。有针线活在手,若是闲坐着,心里是很可惜。

贾母笑凤姐:“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之猴儿?”,深有同感。

贾母问宝钗过生日时喜欢什么酒戏,宝钗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方面黛玉就做不到,她总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黛玉来了几年,贾母从没为她做过生日,现宝钗刚来不久,就替宝钗专设生日酒,黛玉心中有了不自在,所以一天都不开心,加上凤姐又拿戏子来取笑,心情遭透了。宝玉后又进来,真是撞在枪口上。

宝玉有心事,也喜欢东写西写(写博客?)。

通过大家猜谜语,显得迎春、贾环二人笨些。元春省亲之后,元宵节的灯谜开始有“悲戚之状”了。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闷闷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六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黛玉伴嘴闹了几日,老太太要凤姐说合,凤姐对这两个“冤家”也很了解,最好的交差就是将二人带到老太太跟前,于是“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必须要拉,宝玉自然会“在后面跟着”。

宝钗是何等老谋深算,宝玉、黛玉说话想讨便宜,哪里是宝钗的对手。“凤姐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说什么只是形式,观颜察色,知微见著才是功夫,这是王熙凤的强项。宝玉在宝钗处讨了没趣,黛玉非但不体谅,最后还要再打趣,硬是把个宝玉逼到墙角。黛玉这样的说话习惯不好。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如何教育宝玉,但从她断然处理丫头金钏一事可见一斑。

宝玉是书的主角,以他所到之处的视角把故事引伸,写他看龄官划蔷,是为了刻划他的“痴”?写宝玉看“划蔷”痴的被雨淋了,原来是为了踢袭人一脚。袭人忍痛还要为宝玉开脱,真是“宽以待人”!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摘:

(宝玉对黛玉)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是真名士自风流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

摘: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槁木死灰——这里喻情望已归寂灭。《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取其寂寞无情耳。”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三国演义的写不开了,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