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译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文

tamoadmin 成语出处 2024-06-20 0
  1.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
  3. 《论语》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说的是谁?
  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孔子对谁说的
  5. 论语 《微子》七
  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释义: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读音:si tǐ bu qin,wǔ gǔ bu fēn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译文,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原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句

1.消耗较少卡路里,不能取代运动。我们无法负担成为一个一味计算卡路里、却四体不勤的沙发族国家。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

出处:《论语·微子篇》

选段: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译文:

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呢?”说完,把手杖插在地上开始锄草。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老人便留子路到他家中住宿,杀鸡做饭给子路吃,还叫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并把这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

扩展资料:

孔子坚决拒绝做隐士,是因为他认为“不仕无义”。义,宜也。就是合理。人生在世,追求的是道义二字,事事都做得合情合理。荷蓧丈人虽身处乡野,但却是个知书达礼的高人。他不仅热情招待子路,还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这说明他很讲究长幼之序,人伦之道。

孔子觉得,既然懂礼仪、有见识,就不能忽视了更大的道义,那就是君臣之义。怀揣着济世的理想,又有着济世的才能,这个世道又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做些事。站出来应该勇敢担当,就算是失败了,也没什么后悔的,毕竟努力过了。明知道是该做的事却不去做,或者是担心劳而无功而不去做,这些都不是君子所为。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

《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中学教科书解释: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前人评述:

清 -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四“助语用不字例”中指出,此两句中的“不”为语助词,而不是否定副词,指出丈人在这里是自言“只勤四体,只分五谷,哪有功夫去管你所说的夫子”,并说:“若谓以不勤,不分责子路,则不情甚矣,安有萍水相逢,遽加面斥者乎?”。

俞樾的意见为多数学者专家认可。

《论语》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说的是谁?

这句话出自《论语·微子篇》,据说是一位老农对孔子的学生子路说的。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楚昭王时,子路随孔子游楚,有一次掉队落在后面。天色将黑,子路急着赶路,刚好遇见荷蓧丈人在田间除草,便上前问他说:“请问您看见我的老师没有?”老农望了子路一眼,冷冷地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里配称什么老师!”说完仍旧低头除草,子路则拱手恭敬地站立一旁。

老农见天色已晚,子路又恭谦知礼,便将子路带回家里歇宿,杀鸡煮黄米饭款待他,又叫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叫子路回去再找他,可丈人已经不在家。

扩展资料:

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出自《论语》第十八篇《微子》,是楚国的一位农夫荷蓧(diào)丈人批评孔子的话。

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含义:指要懂得融会贯通,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注重实践。

百度百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中国青年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湖北日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孔子对谁说的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孔子)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论语 《微子》七

这话是荷蓧丈人对子路讲的,原文如下:《论语 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至于这个话是批评谁的,历来有争议,许多人认为是批评孔子的,但也有人认为是荷蓧丈人批评子路,个人认为,从文义上看,批评子路应该更妥当,因为批评老师,子路还拱而立,不仅不合情理,也不符合《论语》,总不可能记载一个攻击孔子的言论在论语里。所以这个话更可能是说子路的。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2)而食(3)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黍:音shǔ,黏小米

(3)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

语法

通***字;

(1)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2)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

古今异义;

遇丈人。丈人:老人。

词类活用;

(1) 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使......见。

(2)欲洁其身。洁:使动用法,使...清白。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说是老师 ?”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我早就知道了。”

评析

本章的要点在于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解释: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出处: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论语·微子》

拼音:sì tǐ bù qín , wǔ ɡǔ bù fēn

相近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反义词:孜孜不倦、不辞辛劳

造句:

1、我们新时代的青年绝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2、?农村干部如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3、他是一个标准的城市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4、你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5、没想到他竟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