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悬魏阙是什么意思,心念魏阙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1 0
  1. 什么心组词
  2. 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3. 周公吐哺文言文

心不应口、心不由意、心不由主、心不在焉、心长发短

心长绠短、心长力短、心潮澎湃、心弛神往、心驰神往

心驰魏阙、心慈面软、心慈手软、心粗胆大、心粗气浮

心悬魏阙是什么意思,心念魏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心存芥蒂、心存目想、心胆俱裂、心胆俱碎、心荡神迷

心荡神摇、心荡神怡、心到神知、心低意沮、心烦技痒

心烦虑乱、心烦意乱、心烦意冗、心非巷议、心服口服

心服首肯、心浮气粗、心浮气盛、心浮气躁、心腹大患

心腹之心情,核心;心情;诚心;心慌意乱;用心;随心所欲;三心二意;一心一意;散心;处心积虑;关心

心安理得、心谤腹非、心比天高、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两用

心不应口、心不由意、心不由主、心不在焉、心长发短

心长绠短、心长力短、心潮澎湃、心弛神往、心驰神往

心驰魏阙、心慈面软、心慈手软、心粗胆大、心粗气浮

心存芥蒂、心存目想、心胆俱裂、心胆俱碎、心荡神迷

心荡神摇、心荡神怡、心到神知、心低意沮、心烦技痒

心烦虑乱、心烦意乱、心烦意冗、心非巷议、心服口服

心服首肯、心浮气粗、心浮气盛、心浮气躁、心腹大患

心腹之病、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交、心腹之忧

心腹重患、心甘情原、心甘情愿、心高气傲、心孤意怯

心贯白日、心广体胖、心寒胆落、心寒胆战、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心花怒发、心花怒放、心怀鬼胎、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心慌撩乱、心慌意急、心慌意乱、心灰意败

心灰意懒、心灰意冷、心回意转、心活面软、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心急如火、心坚石穿、心焦火燎、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心惊胆颤、心惊胆寒、心惊胆裂、心惊胆落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惊肉战、心旌摇摇、心旌摇曳

心开目明、心口不一、心口如一、心口相应、心宽体胖

心旷神飞、心旷神恬、心旷神怡、心旷神愉、心辣手狠

心劳日拙、心劳意攘、心劳意冗、心力交瘁、心力衰竭

心灵手巧、心灵性巧、心领神会、心领神悟、心领意会

心膂股肱、心乱如麻、心满意得、心满意足、心满原足

心满愿足、心忙意急、心忙意乱、心明眼亮、心摹手追

心慕手追、心凝形释、心平气定、心平气和、心虔志诚

心乔意怯、心巧嘴乖、心去难留、心如刀锉、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刀搅、心如刀锯、心如槁木

心如古井、心如寒灰、心如火焚、心如坚石、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心如死灰、心如铁石、心如悬旌、心如止水

心若死灰、心上心下、心神不定、心神不宁、心神恍惚

心事重重、心手相忘、心手相应、心术不端、心术不正

心同止水、心头鹿撞、心头撞鹿、心往神驰、心无二用

心无挂碍、心无旁骛、心细如发、心细于发、心闲手敏

心乡往之、心向往之、心小志大、心心念念、心心相印

心雄万夫、心绪恍惚、心绪如麻、心血来潮、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心痒难挝、心痒难抓、心怡神旷、心逸日休

心慵意懒、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余力绌

心猿意马、心悦诚服、心悦神怡、心殒胆落、心殒胆破

心在魏阙、心瞻魏阙、心照不宣、心照情交、心照神交

心之官则思、心知其意、心织笔耕、心直口快、心直嘴快

心中无数、心中有数、心拙口夯、心醉魂迷、心醉神迷 病、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交、心腹之忧

心腹重患、心甘情原、心甘情愿、心高气傲、心孤意怯

心贯白日、心广体胖、心寒胆落、心寒胆战、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心花怒发、心花怒放、心怀鬼胎、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心慌撩乱、心慌意急、心慌意乱、心灰意败

心灰意懒、心灰意冷、心回意转、心活面软、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心急如火、心坚石穿、心焦火燎、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心惊胆颤、心惊胆寒、心惊胆裂、心惊胆落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惊肉战、心旌摇摇、心旌摇曳

心开目明、心口不一、心口如一、心口相应、心宽体胖

心旷神飞、心旷神恬、心旷神怡、心旷神愉、心辣手狠

心劳日拙、心劳意攘、心劳意冗、心力交瘁、心力衰竭

心灵手巧、心灵性巧、心领神会、心领神悟、心领意会

心膂股肱、心乱如麻、心满意得、心满意足、心满原足

心满愿足、心忙意急、心忙意乱、心明眼亮、心摹手追

心慕手追、心凝形释、心平气定、心平气和、心虔志诚

心乔意怯、心巧嘴乖、心去难留、心如刀锉、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刀搅、心如刀锯、心如槁木

心如古井、心如寒灰、心如火焚、心如坚石、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心如死灰、心如铁石、心如悬旌、心如止水

心若死灰、心上心下、心神不定、心神不宁、心神恍惚

心事重重、心手相忘、心手相应、心术不端、心术不正

心同止水、心头鹿撞、心头撞鹿、心往神驰、心无二用

心无挂碍、心无旁骛、心细如发、心细于发、心闲手敏

心乡往之、心向往之、心小志大、心心念念、心心相印

心雄万夫、心绪恍惚、心绪如麻、心血来潮、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心痒难挝、心痒难抓、心怡神旷、心逸日休

心慵意懒、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余力绌

心猿意马、心悦诚服、心悦神怡、心殒胆落、心殒胆破

心在魏阙、心瞻魏阙、心照不宣、心照情交、心照神交

心之官则思、心知其意、心织笔耕、心直口快、心直嘴快

心中无数、心中有数、心拙口夯、心醉魂迷、心醉神迷 困心衡虑 困心横虑 枯形灰心 开心见诚 开心见肠

开心见胆 苦心积虑 苦心经营 刊心刻骨 快心满意

快心满志 叩心泣血 可心如意 快心遂意 空心汤圆

抠心挖肚 抠心挖血 亢心憍气 旷心怡神 口直心快

力不从心 聊表寸心 里丑捧心 良工苦心 镂骨铭心

良工心苦 乱箭攒心 略迹论心 略迹原心 戮力齐心

笼络人心 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戮力壹心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论心定罪 龙心凤肝 镂心鉥肝 狼心狗肺 驴心狗肺

狼心狗行 灵心慧齿 兰心蕙性 灵心慧性 劳心焦思

镂心刻骨 劳心苦思 劳形苦心 沥血叩心 离心离德

冷心冷面 镂心呕血 沥血披心 两意三心 利欲熏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兰质蕙心 狼子兽心 兰质熏心 兰质薰心

狼子野心 漠不关心 漫不经心 目成心许 目瞪心骇

貌合心离 昧己瞒心 目交心通 莫逆于心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貌是心非 面是心非 目挑心悦 目窕心与

目挑心招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民心不壹 明心见性 铭心刻骨

铭心镂骨 瞒心昧己 木心石腹 扪心无愧 扪心自问

目眢心忳 目眐心骇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虐老兽心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鸟声兽心 溺心灭质 乃心王室

呕心抽肠 呕心滴血 呕心镂骨 呕心沥血 破胆寒心

心仪 心扉 心悸 心灵 心情 心境 心计 心思 心意 心态 心声 心酸 心腹

心绪 心智 心机 心旌 心疼 心血 心理 心志 心虚 心愿 心事 心弦 心迹

心田 心动 心气 心力 心得 心犀 心肠 心结 心胸 心寒 心眼 心痛 心膂

心脏 心香 心肝 心折 心地 心性 心醉 心曲 心期 心神 心爱 心潮 心印

心坎 心月 心镜 心素 心愫 心路 心术 心斋 心碎 心泉 心跳 心里 心心

心怀 心知 心脉 心丧 心光 心切 心率 心目 心远 心律 *** 心照 心颜

心诺 心烦 心念 心字 心静 心系 心裁 心急 心海 心重 心源 心魂 心凝

心花 心吕 心头 心经 心宿 心火 心窍 心安 心细 心慌 心德 心许 心魄

心莲 心衔 心佛 心底 心猿 心襟 心尘 心焦 心伤 心室 心胆 心窝 心豓

心软 心若 心会 心房 心息 心空 心灯 心宽 心中 心劲 心法 心琴 心死

心恙 心允 心城 心灰 心脾 心契 心病 心诀 心苗 心识 心领 心疾 心抱

心义 心楚 心影 心行 心冰 心臆 心际 心想 心量 心赏 心音 心倕 心台

心版 心髓 心羡 心界 心学 心风 心程 心忺 心感 心号 心甘 心红 心下

心净 心高 心象 心服 心君 心盟 心亿 心寄 心尖 心秀 心肺 心浮 心景

心倾 心波 心狠 心传 心画 心开 心质 心交 心怯 心腑 心窄 心兵 心口

心府 心体 心竞 心慈 心慵 心硬

什么心组词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

稚子书传白菊开,

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

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

忆菊

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

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

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

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

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

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

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

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

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

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

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

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

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

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

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

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

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

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

画菊

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

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

问菊

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

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

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

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

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

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

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

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

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

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

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

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

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

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

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菊花图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墨菊图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菊图

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墨菊图

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

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

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

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掇,何必在春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

顾况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

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

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多同赏,无秋不共悲。如何与君别,又是菊黄时。

王建 晚蝶 粉翅嫩如水,绕砌乍依风。日高山露解,飞入菊花中。

元稹 饮新酒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莫怪平生志,图销尽日愁。

白居易 寄王秘书 霜菊花萎日,风梧叶碎时。怪来秋思苦,缘咏秘书诗。

白居易 九日代罗、樊二妓招舒著作(齐梁格) 罗敷敛双袂,樊姬献一杯。不见舒员外,秋菊为谁开。

李德裕 题罗浮石(刻于石上) 清景持芳菊,凉天倚茂松。名山何必去,此地有群峰。

杜牧 将赴湖州留题亭菊 陶菊手自种,楚兰心有期。遥知渡江日,正是撷芳时。

杜牧 折菊 篱东菊径深,折得自孤吟。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薛逢 河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孟迟 题嘉祥驿 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何人独鞭马,落日上嘉祥。

贾岛 对菊 九日不出门,十日见黄菊。灼灼尚繁英,美人无消息。

司空图 重阳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罗邺 秋蝶二首 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有人还***掇,何必在春期。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

夏侯子云 药圃 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谭用之 句 织槛锦纹苔乍结,堕书花印菊初残。(《宿西溪隐士》)

李煜 句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邵大震 九日登玄山旅眺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崔国辅 九日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王缙 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韦应物 赠令狐士曹 秋檐滴滴对床寝,山路迢迢联骑行。到家俱及东篱菊,何事先归半日程。

沈宇 武阳送别 菊黄芦白雁初飞,羌笛胡笳泪满衣。送君肠断秋江水,一去东流何日归。

李嘉佑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皇甫曾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时此公自江阴令除谏官) 孤城永巷时相见,衰柳闲门日半斜。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钱起 九日田舍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皇甫冉 重阳日酬李观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皇甫冉 寄权器 露湿青芜时欲晚,水流黄叶意无穷。节近重阳念归否,眼前篱菊带秋风。

王之涣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秦系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李益 九月十日雨中过张伯佳期柳镇未至以诗招之 柳吴兴近无消息,张长公贫苦寂寥。唯有角巾沾雨至,手持残菊向西招。

司空曙 过阎***病居 每逢佳节何曾坐,唯有今年不得游。张邴卧来休送客,菊花枫叶向谁秋。

王建 九日登丛台 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

刘商 送王贞 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

郑絪 九日登高怀邵二 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陈羽 九月十日即事 汉江天外东流去,巴塞连山万里秋。节过重阳人病起,一枝残菊不胜愁。

欧阳詹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张籍 重阳日至峡道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张籍 闲游 老身不计人间事,野寺秋晴每独过。病眼校来犹断酒,却嫌行处菊花多。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居易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白居易 九日寄行简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白居易 九日题涂溪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杨衡 九日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鲍溶 暮秋与裴居晦宴因见***菊花之作(一作暮作秋见菊) 菊花低色过重阳,似忆王孙白玉觞。今日王孙好收***,高天已下两回霜。

朱庆馀 刘补阙西亭晚宴 虫声已尽菊花干,共立松阴向晚寒。对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栏干。

李商隐 代魏宫私赠 来时西馆阻佳期,去后漳河隔梦思。知有宓妃无限意,春松秋菊可同时。

喻凫 绝句(一作忆友人) 银地无尘金菊开,紫梨红枣堕莓苔。一泓秋水一轮月,今夜故人来不来。

赵嘏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秋天睛日菊还香,独坐书斋思已长。无奈风光易流转,强须倾酒一杯觞。

赵嘏 重阳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赵嘏 重阳日即事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赵嘏 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赵嘏 留题兴唐寺 满水楼台满寺山,七年今日共跻攀。月高对菊问行客,去折芳枝早晚还。

李群玉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汪遵 彭泽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皮日休 友人许惠酒以诗征之 野客萧然访我家,霜威白菊两三花。子山病起无馀事,只望蒲台酒一车。

皮日休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十里松萝阴乱石,门前幽事雨来新。野霜浓处怜残菊,潭上花开不见人。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 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正被绕篱荒菊笑,日斜还有白衣来。

陆龟蒙 忆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崔璞 奉酬皮先辈霜菊见赠 菊花开晚过秋风,闻道芳香正满丛。争奈病夫难强饮,应须速自召车公。

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四面云屏一带天,是非断得自翛然。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

司空图 白菊杂书四首 黄鹂啭处谁同听,白菊开时且剩过。漫道南朝足流品,由来叔宝不宜多。

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心仪 心扉 心悸 心灵 心情 心境 心计 心思 心意 心态 心声 心酸 心腹

心绪 心智 心机 心旌 心疼 心血 心理 心志 心虚 心愿 心事 心弦 心迹

心田 心动 心气 心力 心得 心犀 心肠 心结 心胸 心寒 心眼 心痛 心膂

心脏 心香 心肝 心折 心地 心性 心醉 心曲 心期 心神 心爱 心潮 心印

心坎 心月 心镜 心素 心愫 心路 心术 心斋 心碎 心泉 心跳 心里 心心

心怀 心知 心脉 心丧 心光 心切 心率 心目 心远 心律 *** 心照 心颜

心诺 心烦 心念 心字 心静 心系 心裁 心急 心海 心重 心源 心魂 心凝

心花 心吕 心头 心经 心宿 心火 心窍 心安 心细 心慌 心德 心许 心魄

心莲 心衔 心佛 心底 心猿 心襟 心尘 心焦 心伤 心室 心胆 心窝 心豓

心软 心若 心会 心房 心息 心空 心灯 心宽 心中 心劲 心法 心琴 心死

心恙 心允 心城 心灰 心脾 心契 心病 心诀 心苗 心识 心领 心疾 心抱

心义 心楚 心影 心行 心冰 心臆 心际 心想 心量 心赏 心音 心倕 心台

心版 心髓 心羡 心界 心学 心风 心程 心忺 心感 心号 心甘 心红 心下

心净 心高 心象 心服 心君 心盟 心亿 心寄 心尖 心秀 心肺 心浮 心景

心倾 心波 心狠 心传 心画 心开 心质 心交 心怯 心腑 心窄 心兵 心口

心府 心体 心竞 心慈 心慵 心硬

慧心 悉心 窝心 会心 关心 伤心 开心 信心 素心 爱心 精心 用心 衷心

潜心 倾心 恒心 耐心 虚心 揪心 决心 正心 担心 灰心 丹心 良心 忠心

恶心 细心 觊心 小心 专心 冰心 安心 称心 中心 甘心 核心 禅心 花心

琴心 匠心 芳心 诚心 留心 野心 可心 沁心 清心 寒心 舒心 天心 痴心

昧心 热心 放心 真心 同心 春心 知心 惬心 耽心 无心 怡心 戒心 违心

偏心 遂心 本心 宅心 经心 静心 离心 文心 诛心 粗心 一心 操心 机心

存心 雄心 贪心 上心 贴心 醉心 宽心 痛心 有心 虔心 云心 檀心 秋心

费心 蓬心 苦心 欢心 善心 寸心 澄心 私心 点心 桂心 磨心 身心 轴心

人心 忍心 游心 道心 惠心 省心 童心 师心 化心 宸心 内心 莲心 劳心

息心 垓心 顺心 尘心 尽心 铭心 心心 明心 狠心 随心 瞋心 负心 唯心

筠心 呕心 弦心 成心 孝心 忧心 扪心 赏心 归心 居心 动心 腹心 平心

当心 椎心 秉心 死心 乃心 锦心 初心 重心 赤心 委心 溏心 客心 乐心

仁心 公心 希心 快心 灵心 齐心 好心 褊心 烦心 梅心 凡心 凝心 冥心

疑心 发心 格心 愿心 民心 甜心 镜心 多心 立心 和心 缘心 养心 悦心

畅心 诗心 志心 背心 空心 惊心 五心 交心 修心 高心 究心 糟心 洗心

亏心 眉心 散心 波心 横心 心旷神怡 心有余悸 心惊肉跳 心绪不宁 心照不宣 心驰神往 心无旁骛

心平气和 心灰意冷 心急如焚 心广体胖 心如止水 心地善良 心安理得

心宽体胖 心悦诚服 心不在焉 心猿意马 心惊胆战 心甘情愿 心心相印

心血来潮 心急火燎 心神不定 心领神会 心花怒放 心高气傲 心灵手巧

心满意足 心力交瘁 心如铁石 心烦意乱 心灰意懒 心肌梗塞 心服口服

心潮澎湃 心劳日拙 心胸开阔 心惊胆寒 心术不正 心如刀绞 心情舒畅

心旌摇曳 心存芥蒂 心怀叵测 心怀鬼胎 心如刀割 心凝形释 心胸狭隘

心细如发 心包积水 心乱如麻 心虔志诚 心直口快 心心念念 心神恍惚

心荡神驰 心中有数 心明眼亮 心慌意乱 心灵性巧 心如古井 心电感应

心神不宁 心怡神旷 心醉神迷 心往神驰 心浮气躁 心惊胆颤 心绪恍惚

心逸日休 心悦神怡 心狠手辣 心口不一 心事重重 心慈手软 心若死灰

心照神交 心驰魏阙 心腹之忧 心摹手追 心荡神摇 心无二用 心旷神恬

心旌摇摇 心向往之 心口如一 心地正直 心性之学 心腹之交 心在魏阙

心如悬旌 心腹大患 心瞻魏阙 心荡神迷 心直嘴快 心慵意懒 心头鹿撞

心醉魂迷 心腹之患 心怀忐忑 心手相忘 心慕手追 心织笔耕 心弛神往

心惊肉战 心荡神怡 心膂股肱 心手相应 心无挂碍 心平气定 心乔意怯

心劳意冗 心旷神愉 心如金石 心坚石穿 心拙口夯 心知其意 心胆俱裂

心存目想 心领神悟 心领意会 心照情交 心烦虑乱 心比天高 心焦如焚

心劳意攘 心如槁木 心孤意怯 心如死灰 心急如火 心雄万夫 心乡往之

心荡神移 心余力绌 心忙意乱 心低意沮 心同止水 心甘情原 心律失常

心殒胆落 心旷神飞 心痒难抓 心焦如火 心头撞鹿 心力衰竭 心开目明

心如火焚 心活面软 心长绠短 心服首肯 心烦意冗 心谤腹非 心如坚石

心如木石 心里打鼓 心浮气粗 心满原足 心包积气 心寒胆战 心小志大

心痒难挝 心到神知 心殒胆破 心巧嘴乖 心慌撩乱 心中无数 心不应口

心胆俱碎 心烦技痒 心慈面软 心花怒发 心术不端 心长发短 心口相应

心辣手狠 心慌意急 心惊胆裂 心非巷议 心焦火燎 心如寒灰 心浮气盛

心劳计绌 心回意转 心痒难挠 心贯白日 心闲手敏 心不由意 心绪如麻

心满愿足 心不两用 心如刀搅 心惊胆落 心如刀锉 心长力短 心狠手毒

心寒胆落 心痒难揉 心不由主 心身疾病 心腹之疾 小心翼翼 苦心孤诣 问心无愧 惊心动魄 忧心忡忡 呕心沥血 专心致志

齐心协力 随心所欲 扪心自问 赏心悦目 人心叵测 一心一意 痛心疾首

雄心壮志 提心吊胆 处心积虑 将心比心 得心应手 诛心之论 撕心裂肺

诚心诚意 匠心独运 平心而论 称心如意 同心协力 同心同德 全心全意

推心置腹 师心自用 没心没肺 椎心泣血 洗心革面 归心似箭 三心二意

灰心丧气 勾心斗角 人心惟危 忠心耿耿 居心叵测 痴心妄想 文心雕龙

人心不古 丧心病狂 清心寡欲 死心塌地 粗心大意 惬心贵当 童心未泯

雄心勃勃 用心良苦 狼心狗肺 明心见性 人心向背 开心见肠 兰心蕙性

动心忍性 尽心尽力 即心即佛 钩心斗角 缺心眼儿 野心勃勃 开心见胆

一心一德 从心所欲 真心实意 人心惶惶 平心静气 遂心如意 回心转意

身心健康 蕙心兰质 抚心自问 琴心剑胆 良心发现 唯心主义 尽心知性

开心见诚 小心谨慎 慧心巧思 苦心经营 忧心如焚 尽心竭力 甘心情愿

锦心绣口 快心满志 称心满意 死心眼儿 赏心乐事 千心 唯心史观

身心交瘁 冰心一片 人心所向 爽心悦目 澄心堂纸 人心涣散 正心诚意

宅心忠厚 潜心笃志 仁心仁术 原心定罪 真心诚意 蕙心纨质 灵心慧性

伤心惨目 离心离德 快心遂意 匠心独具 洗心换骨 修心养性 中心思想

抠心挖肚 同心戮力 蛆心搅肚 云心鹤眼 直心眼儿 臣心如水 以心传心

使心用幸 铜心铁胆 铭心镂骨 忠心赤胆 狼心狗行 旷心怡神 真心真意

小心眼儿 丹心碧血 使心用幸 洗心涤虑 同心方胜 困心衡虑 粗心浮气

齐心合力 渴心生尘 熊心豹胆 实心实意 存心养性 悼心失图 专心一志

无心散卓 一心同体 揪心扒肝 平心定气 知心着意 趁心如意 人心难测

倾心吐胆 轴心国家 逞心如意 贪心不足 于心何忍 乃心王室 铭心刻骨

悼心疾首 丢心落意 牛心拐孤 协心戮力 三心两意 死心踏地 瞒心昧己

同心合力 措心积虑 人心皇皇 痛心切骨 闹心眼儿 身心交病 安心落意

伤心疾首 即心是佛 地心引力 居心不良 抟心揖志 斗心眼儿 忧心悄悄

降心俯首 箫心剑态 依心像意 众心成城 沈心静气 用心用意 诚心正意

平心易气 同心合意 推心致腹 痛心伤臆 寒心销志 甘心情原 忧心如捣

我心如秤 灵心慧齿 斋心涤虑 哕心沥血 耍心眼儿 同心共济 专心一意

伤心蒿目 私心杂念 抓心挠肝 沁人心脾 语重心长 别出心裁 扣人心弦 动人心弦 怦然心动 一瓣心香

胆战心惊 自出心裁 独出心裁 沁入心脾 言为心声 枉费心机 口是心非

福至心灵 胆大心细 沁人心肺 费尽心机 口传心授 痛彻心腑 口服心服

见猎心喜 挖空心思 理亏心虚 鬼迷心窍 做贼心虚 沁人心腑 胆颤心惊

志盈心满 意马心猿 痰迷心窍 笃定心思 煞费心机 铁石心肠 桃花心木

逆反心理 身遥心迩 动人心魄 口诵心维 神往心醉 菩萨心肠 额蹙心痛

变态心理 口直心快 貌合心离 口诵心惟 良工心苦 研桑心计 神会心融

计上心来 竭尽心力 目注心凝 肉跳心惊 铁打心肠 声入心通 神怡心旷

耳软心活 全无心肝 腹诽心谤 目成心许 发短心长 口快心直 眼意心期

作贼心虚 意懒心灰 杨花心性 一门心思 神醉心往 目挑心招 胆大心粗

目挑心悦 财迷心窍 身远心近 用尽心机 语长心重 感人心脾 嘴甜心苦

口是心苗 眼迷心荡 目窕心与 痛贯心膂 一个心眼 事与心违 胆战心寒

枉用心机 目眢心忳 意懒心慵 锦绣心肠 意乱心忙 安安心心 黄金心字

计上心头 齿少心锐 目注心营 枉费心思 胆大心小 眼明心亮 钱迷心窍

蛇钻心病 蛇蝎心肠 胆大心麤 别有心肝 枉费心计 眼约心期 计研心算

赤都心史 枉费心力 胆破心惊 胆破心寒 腹热心煎 嘴直心快 肉颤心惊

胆大心雄 坏人心术 眼想心思 痛入心脾 目瞪心骇 语重心沉 眼跳心惊

木石心肠 脑门心子 眼花心乱 儿女心肠 目眐心骇 貌是心非 形槁心灰

胆大心麄 目交心通 面是心非 计研心筭 汉大心实 神竦心惕 耳听心受

胆壮心雄 意转心回 胆战心慌 别有心肠 腹非心谤 刿鉥心腑 别具心肠 蕙质兰心 剑胆琴心 别具匠心 漫不经心 刻骨铭心 独具匠心 煞费苦心

赤子之心 将心比心 触目惊心 戮力同心 漠不关心 西子捧心 赤胆忠心

力不从心 掉以轻心 蛊惑人心 十指连心 恻隐之心 万众一心 苦口婆心

勠力同心 别有用心 茶饭无心 怵目惊心 大快人心 兰质蕙心 振奋人心

缪力同心 满怀信心 震撼人心 促膝谈心 狼子野心 无所用心 碧血丹心

佛口蛇心 有口无心 一寸丹心 触目伤心 利欲熏心 剑气箫心 天地良心

聊表寸心 抵足谈心 一见倾心 低首下心 一瓣子心 深入人心 万箭攒心

人面兽心 包藏祸心 一寸赤心 眷眷之心 一片冰心 虐老兽心 佛性禅心

高下在心 口不应心 镂骨铭心 望峯息心 切齿拊心 竹柏异心 苟且之心

莫逆于心 耿耿于心 以心传心 笼络人心 坐上琴心 剑态箫心 黄屋非心

革面洗心 雪操冰心 狼子兽心 谨慎小心 上下一心 狗肺狼心 世道人心

同德同心 西施捧心 悦目赏心 沥血叩心 一德一心 一片丹心 清夜扪心

兰质熏心 亿兆一心 里丑捧心 竭力虔心 万箭穿心 天下归心 木人石心

简在帝心 白水鉴心 匪石之心 触景伤心 切切在心 羊体嵇心 一身五心

镌骨铭心 四无量心 出以公心 动魄惊心 怀恨在心 触目恸心 协力同心

恻怛之心 不得人心 疾首痛心 购物中心 不臣之心 鼓舞人心 白发丹心

率土宅心 吐胆倾心 骇目惊心 牵肠萦心 克肩一心 上下同心 清耳悦心

正身清心 沥血披心 一扑纳心 眩目惊心 刳精鉥心 两意三心 刿目怵心

无所容心 翼翼小心 以口问心 触目经心 戮力一心 悦目娱心 革面悛心

实获我心 一体同心 暗室私心 摘胆剜心 同德一心 破脑刳心 昧己瞒心

天理良心 刻骨镂心 触目儆心 安安心心 望峰息心 切理厌心 切理餍心

空腹高心 白藋同心 毕力同心 是非之心 火烛小心 一铺安心 切理会心

戮力齐心 切齿腐心 得手应心 开口见心 披露腹心 乱箭攒心 狗行狼心

擗踊拊心 矢力同心 绣口锦心 花貌蓬心 人面狗心 鸟声兽心 豺狼野心

暗室欺心 割股之心 刿目鉥心 望岫息心 良工苦心 协力齐心 权欲熏心

包藏奸心 先得我心 暗室亏心 贵在知心 区区此心 透骨酸心 以心问心

花貎蓬心 略迹论心 触目崩心 吊胆惊心 古貌古心 独运匠心 发面点心

破胆寒心 众虎同心 急痛攻心 佛眼佛心 手不应心 白首之心 深得人心

触目警心 大得人心 饮血崩心 费力劳心 避迹违心

周公吐哺文言文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弗洛伊德等西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本我”,还有一个“超我”。“本我”,就是老子哲学中的归根反本,它摆脱了文化符号的异化与扭曲,如婴儿自然而和谐的生命的本来面目,它接近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所标举的生命的本真状态。“超我”则是社会文化塑造,特立而成自我,是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充当种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按照群体规范和要求行动的自我。“本我”和“超我”是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在人的灵魂深处。一时“本我”占据上风,一时“超我”表现明显。“超我”和“本我”的交错呈现,显示了人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行为表现甚至整个人生追求。放眼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在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努力追求“超我”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也时时流露出对险恶官场及叵测社会的厌弃,在竭尽心机地回归“本我”,力所能及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如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但其中在追求“本我”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对这一状态体念得最真切的,恐怕要数陶渊明了。陶氏不但敢想,而且敢做;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彻底。他的这一出世心态在他的许多诗篇中均有所表露,在《饮酒》系列中尤其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便以《结庐在人境》为例略作阐释。

《结庐在人境》一诗,是陶渊明诗歌意象的顶峰。在这首诗中,“本我”摆脱了“超我”的纠缠,澄明无碍地存在于诗歌意象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远”与“静”的境界是“本我”战胜“超我”后才可能出现的。“心远”并不仅仅是因为“地偏”,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陶氏在心灵上的真正忘世,倘若心为物役,尘根未了,则即使身处“无车马喧”的偏地,也仍然会为凡事俗情所羁绊,像唐朝王维辈那样像模像样地隐居终南,但他心里图的依然是那条加官晋爵的捷径。在王维身上,“本我”仅仅是追求“超我”的一种手段。而陶渊明则完全不同,他的“超我”已然被排斥在心灵之外,“本我”即生命的本真已呈现出一种完完全全的展开状态。这个时候,不管形体在田园还是在闹市,“心远地自偏”,这种澄明无碍、自由自在的心灵使万物都展现出宁静悠远的情韵。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至此,诗人与“本我”融为一体。***菊的陶渊明,已是解脱了各种尘世纷扰,以生命本真状态呈现的陶渊明了。他心灵的悠然空明,投射在菊花与南山的意象中。他的整个身心已融入山气和美丽的夕阳之中,又似乎化作了飞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翱翔。如此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地与大自然相承合,体味着大自然本身无穷的韵味。在这种观照中,物是原态的,心是宁静的,心物交汇在内心里,在和谐意识中,认认真真地进入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忘我”状态。

前四句,诗人摆脱“超我”从世俗回归自然;中间四句,诗人又以一种超脱虚静的心态,真切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到了最后两句,诗人则更似乎进入了一种神情恍惚、虚无缥缈的仙幻之境。“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谓的“真意”即是对回归生命本真的体念与感受。这种体念与感受想要说但说不出来。古人说得好,“得意必忘言”,已然得了“真意”的陶氏,合情合理地“忘言”,绝不是故作高深,只是这种感受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首诗中无酒,诗人却将其归入饮酒二十首,且成为其中冠冕,原因就在于其意象的捕捉与构成具有直觉无意识的酒神精神的特点。诚如古人所说:“这首诗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菊’二句,俱偶尔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其一点‘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道书千卷,佛经完万叶,犹不能尽厥蕴,故但以‘欲辩已忘言’五字喝断‘此中有真意’之间。虽然,固已言之矣,不曰‘***菊东篱’云乎?”“偶尔之兴味”,即审美的直觉无意识状态。从此状态中蜕化而出的诗歌意象,才能获得“境在寰中,神游象外”的悠远不尽的意味。这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这里,相与归还的鸟儿和悦欣慰,它们没有了彷徨,没有了迷茫,也没有了离群之悲伤。它们投射着诗人摆脱“超我”的孤独迷惘后,精神获得巨大的归属和依托感,从而呈现出自由而宁静欢畅的心情。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心体念是这首诗真意之所在,也是《饮酒》诗及陶渊明诗歌的终极目标。

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 导言

晋文坛玄言诗风很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在这样的时代,陶源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荆林街)人。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当时,严格区分级的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士人的仕途基本上决定他的出身,门阀士族垄断了***要职,庶族寒门深受压抑。这种严酷的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赫,官至八州都督,曾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亦做过地方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但至陶渊明时,家道早已中落,生计极其艰难。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这时,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要职,出(公文有约)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这时东晋政治又极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后来终于夺取了晋***的刘裕势力的兴起。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中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陶渊明一生曾五次出仕。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出为江州祭酒。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而辞职回家,“躬耕自资”。第二次出仕,在他三十五、六岁时,为刑州刺史恒玄幕燎。恒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军阀,专横放扈,陶渊明由于生性耿介,对其厌恶和忧虑,于公元401年冬,借母丧为由,辞官回家,又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第三次出仕,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即是陶渊明归隐三年之后。先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第四次出仕是公元4仍年从刘裕处转任建成将军刘敬宜的参军。第五次是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又求为彭译令。是年十一月,作了八十天县令的诗人,终因“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回乡,彻底走了二十多年漫长的归隐的道路。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自己的“天命”,因而从心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陶渊明的退隐,既出于对时势、仕途险恶的忧虑,为了避祸而远离官场,也根源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门阀、制度下,寒士难有作为,他的“大济苍生”的宏愿注定会破灭;而面对官场的恶浊的黑暗,既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陶渊明最终选择了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正因为他把壮志埋在心里,所以一直没有忘却现实,常常流露出对腐朽的现实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在性格方面,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自由闲静的习性。还有一方面,在于他本身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心为物役”是他最大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的自身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心灵的自由。陶渊明一生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生活中就是屡仕屡隐。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而融合成了独具一格的陶渊明的性格。

三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分类

陶渊明 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文。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谓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大作家。在诗歌发展史上,以农业劳动为内容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谣。到了《诗经》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及其感受,但只到了陶渊明,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才真正得到文人的注目,农事诗发展为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巧妙的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影响久远的诗歌流派。陶源明也因此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其内容看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些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如(归田园居)其一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洲。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为冲出“樊笼”,,重返大自然的喜悦有如鸟儿冲破牢笼罗网,心情是那么轻松愉快,表现了他对丑恶的世界的鄙视。因而,在全诗中既流露出一种心灵解放的舒畅,又饱含摆脱官场,安然归家的欢欣,于是诗人不厌其烦地一一描述自己的田园: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衬、狗吠、鸣吠,都是那样亲切美妙,足以安身立命。这些极其普通的景物,经过诗人的笔触,便酷似一组和平、平静的农村风景画佳作。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陶渊明以审美的目光注视田园和大自然,超脱了现实的矛盾和痛苦,达到和谐静穆的境界。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门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第二类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引入注目的是那些描写自己躬耕田亩的作品;由于生计所关,农事劳动当然是诗人归田后的首要之务。早在彭泽桂冠的前二年,他在家居时就已经开始农事劳动了。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中所写的“在昔闻南亩,当年意未践;屡空既有人,存兴岂自免”(其一),“秉来欢务时,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亩办怀新;虽未量岁功, 事多所欣”,都是当时田间农事劳动的经过和欢快之情。在彭泽归来的最初的日子,这类农事劳动的描绘也都是带有一种浪漫情调和欢欣的色彩。尽管他面前的只是一个几间草屋,几亩荒园,有着妻子之累的贫寒的家。但他却把未来的生活想象得非常美好。《归去来辞》里所说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家人吉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正是他设想的未来隐居生活的主要内容。《归田园居》五首是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写的组诗,其三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披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诗人用极经济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绘塑了一个封建士大夫亲自躬耕田亩的形象,写得情趣盎然,写景亦是写心。“衣沾不足借,但使愿天违”,正是在辛勤的劳动中,诗人明白、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湍\"(《庚戌岁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道理。所以尽管“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诗人还是“但愿长如此,躬就非所叹”(同上)。诗人描写景物,就这样往往和农业劳作交织起来,作为劳累的一种补偿,更体会到一种“欣慨交心”的感受。随着诗人年岁的老大,躬耕岁月的长久和生活的日益贫困,到了他五十二岁写《丙辰岁八月于下撰田舍获》时,他的思想认识更有所提高。诗云:

贫居依稼稿,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侯鸡呜。 杨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心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乌喜展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寇,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条翁,聊得从君栖。

这里,诗人归隐初期叹苦嗟劳的情绪已让位给对收成好坏的担忧。\"不言春作苦\",不是不苦,而是已无暇叫苦,唯一惶恐的是收成不好,眷眷于心的是秋收有望。因为收成的好坏关系着生活的温饱,\"饥者欢初饱\",正是久饥后吃了顿饱领的真切感受,这绝不是绝食终日的封建贵族文人所能有的体会!

在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中,耕作的艰苦和生活的困窘只是一个方面,而读书;交友、春游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带来的精神上欢乐和丰收足以补偿他隐居时的物质生活的欠缺。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读书也许是诗人隐居生活中至老不衰的乐趣。不论在躬耕之暇,闲居之时,或者在邻朋交游以至绝粮挨饿的当口,读书都是能使他得到最大的享受。他在《移居》(其一)中写的\"邻曲徐徐来,抚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答庞参军》中写的\"谈笑无俗调,所悦圣人篇\",《读山海经》中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在《吟贫土》中的\"倾壶无余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下,曰仄不遑研\"等,写的都是他的这种读书生活。诗人也正是从读书中寻觅先贤高蹈世外的榜样,以作为自己隐居生活中对抗外界压力的精神支持力量。

除了躬耕和读书之外,亲朋邻居的交游之乐也是陶渊明隐居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如《游斜川》是写春游,《移居》二首是专写移居南村后邻朋交游之乐的诗篇。其一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乎;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陶渊明甚至认为这种交游之乐能使他忘记人间的一切烦恼,他但愿永远不要离开这里。

长期在躬耕田园,生活的日趋恶化,使得诗人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接近农民,与农民建立了感情。《归田园居》其二中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诗人在与农民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淳朴,自然,诚实的气质。诗人与农民共话桑麻,与他们生活的苦乐有了共同感受。陶渊明的这些田园诗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第三类,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苦。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反映了他归隐后的劳动生活和谈泊的心境及描写田园的诗情画意时;但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他的一些诗也反映了农村的凋敝景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诗人的家乡地处江州,曾是桓玄发难之地,军阀之间争夺***的战争和镇压卢循农民起义的战争都在这里屡次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晋书·刘毅传》说:“江州自恒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弹力竭,无以至此。”陶渊明对这些战争虽未作正面描述,但确已接触到了农村的残破和生产阶破坏。(归田园居)其四说: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忧间,依依昔人居。

进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薪者:“此人皆焉知?”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愫。”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村落变成了荒墟,田园变成了丘垄,居民已经亡逝,触目之处皆荒凉破败。诗人虽未交代其原因,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无疑是战争造成了这怵目祸心的景象。在《还旧居》里,诗人的写到了故居的破败。“阡陌不够旧,邑屋呈时非。履历围故居,邻定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这种破败景象的描象表明诗人对农村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还描写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自己生活的困顿。(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说:“炎炎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写的是灾害欠收,自己饥寒交近的苦况。在《有为而作》诗的序言中他又说:“旧谷既没,新俗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在诗中有“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熟敢慕甘肥……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待没空自遗”的话,写的是他一家的生计已濒临绝境,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施舍接济过日子。饥饿有时还迫使诗人出门觅食。他的《乞食》诗所写的就是他的一次为逃避饥饿而作乞客的经过。诗人记述种种贫困,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因为“今我不述,后生何哉”(《有为而作序》),要让后生知道生活的艰苦,知道保持固穷节多么不易。

第四类,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不满黑暗的现实,很早就追求理想的社会,但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那时他还只能从传说中的古代寻求理想社会的图案,他在诗中流露“黄唐莫逮”的慨叹。这样,他的社会理想不能不是朦胧抽象而又具有浓厚的复古主义倾向的。最后转而寄身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陶渊明的躬耕生活的结局如此可悲这也许是他归隐之初没有料想到的事。但就他来说,这是求仁得仁,又复何悔!他的躬耕不仕之志,仍到充也不动摇。他以前修为榜样,“谁云固穷狂,邈哉比前修。”“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诗人也正是通过长期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战争和剥削给人民带来了痛苦、贫穷和死亡,看到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逃亡去就,不避幽深”的现实,体会到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促使了一个“桃花源”理想社会的诞生,创作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诗并记》。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如果说《归去来辞》是陶渊明对官场的否定,对田园的追求,那么,《桃花源诗并记》则是陶渊明对整个现实世界的否定、对幻想的理想的追求。在这里,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说”的无君无臣的社会,这使我们想到了《诗经·魏风·顿鼠》中劳动人民幻想中的“乐土”。在那里:

相命肆农耕,曰人从所愁。 桑竹垂馀者,菽稷随时光。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说。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禾豆犹古法,衣裳天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自馀乐;于何劳智慧。

这种社会只能存在于诗人的幻想之中,但这也正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否定,代表了处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难以生存的广大劳动者的善良愿望。桃花源式的社会,不仅是先世哲人们(如老庄,阮籍《大人先生论》,鲍敬言《无君论》,都主张无君无臣的社会理论)的理想的形象化,更是诗人基于社会现实生活,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绘制的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新的发展阶段。它不局限于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而着眼于提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方案,表现了诗人救人民于苦难之中的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提出的***,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它虽然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四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田园诗有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弥漫着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悦和艰辛,表现着农民生活的苦难。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诗到后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结合,形成了绵绵不绝的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田园诗在诗史上的革新作用,还在于它冲击了弥漫着诗坛的玄言诗,打破了自魏末以来玄言诗一统诗坛的局面,给诗坛带来了清闲的气息。犹如一股春风,使窒息的诗坛漾起了勃勃生机。这股春风汇合了谢灵运的山水诗,终于涤荡了“谈乎寡味”的玄言诗,彻底解放了诗坛,恢复了诗歌不是以说理取胜,而应以抒情见长的传统,放射出新颖的艺术光芒。 000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与同时期。“谈乎寡味”的玄言诗不同,陶渊明的平淡是彻忧思后复归于平静安祥,饱含落日常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信所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以清闲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这是陶诗韵隽永的原因。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论述“自然”的艺术特色在他田园诗中的表现。

其一,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陶诗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自然状态,有着什么样的陶渊明,也就有着什么样的陶诗,‘语言是存在的家’,陶诗就是陶渊明其人的家。”这个比喻可谓形象。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然而事实上,陶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

其二,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四个“真”字,可见陶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其三,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体现在追求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陶渊明曾借《五柳先生传》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见其田园诗的特点乃以“意”为诗,“直写胸中天”(元好问)。其实诗意也直接源于自然——触景生情,于是“诗缘情而绮丽”。陶诗的魅力,在于以其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创造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严谨地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总体而言,陶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胜在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断吸引人。

创造出深融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的重要特色。陶诗善于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不描慕物态而以写意为主。诗中常出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都带象征性意义,表现诗人自身的品格,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陶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陶诗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这类句子,明白如话。朴素真率的语言也体现出乎淡自然的风格。

参考资料:

网上搜的,总结提炼一下,你说的几个方面都可以提炼出来。

1. 周公吐哺的翻译

一、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二、原文:

汉 司马迁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1-7]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1-5] [6]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周公吐哺文言文及翻译: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事

1引婴投江: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译文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原文]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哲理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 3 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4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孔子家语·七十二***解》作“三豕渡河”.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5 瞻蒲劝■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6 盗锺掩耳《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7 箕山之节《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8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作“三豕”的故事.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后以“豕亥鱼鲁”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9 贪小失大《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此贪於小利以失大利者也.”后以“贪小失大”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掉更大的利益. 10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指虽不居官,仍关怀朝政.11 连枝同气《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旧题汉苏武《诗》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以“连枝同气”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亲密关系. 12 ?逐臭之夫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guwendianji/lvshi/。

3. 周公吐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

4. 周公吐哺的翻译

一、译文: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

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

"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

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多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

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二、原文: 汉 司马迁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扩展资料 一、作品简介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1-7]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1-5] [6] 。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