怙恶不悛恶的意思,长恶不悛和怙恶不悛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01 0
  1.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啊?
  2. 成语怙恶不悛 什么意思
  3.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

怙恶不悛的意思: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一、详细解释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怙恶不悛恶的意思,长恶不悛和怙恶不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成语故事

公元前723年,十四岁的寤生继任郑国国君,史称郑庄公。过了三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庄公派使者到陈国去要求和好,并希望结成联盟。

不料,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不愿与郑国结盟。他的弟弟五父仗义劝谏说:“对邻国亲近、仁爱和友善。是立国的根本。您应该考虑到这些,答应郑国的要求。”

但是,桓公听不进五父的话,反驳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难以对付的。郑国有什么作为,能把我们陈国怎样!”庄公得知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勃然大怒,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公元前717年,他率领大军攻伐陈国。桓公仓促率军应战,结果大败。后来,史学家对上面这段历史发表评论说:友善不可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说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改过,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别人是挽救不了的。

"怙恶不悛"是什么意思啊?

 成语名称:怙恶不悛

 成语拼音:hù è bù quān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坏事。

 实用性:生僻

 感***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怙:坚持;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成语造句:周作人《谈鬼论》:“这个我想是对那怙恶不悛的'人说的。”

  怙恶不悛的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史称16国时期。

  怙字开头的成语

 怙恶不悛

  包含有怙字的成语

 怙恶不悛

成语怙恶不悛 什么意思

词目 怙恶不悛

发音 hù e bu quan

释义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示例 对这个~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怙恶不悛的意思是

怙恶不悛

注音hù è bù quān

解释怙:依靠,坚持。悛:悔改,改过。坚持作恶,不肯改悔。语本《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宋史·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各国同声其罪,视其悔祸之迟速,援赔偿兵费例,罚锾以分劳各国。若必怙恶不悛,然后共灭其国。”  用法作宾语、定语。

结构连动式

同义词恶性难改、屡教不改

反义词痛改前非、幡然悔悟

同韵词一柱擎天、逆理违天、毋食马肝、重于泰山、戒奢以俭[1]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怙恶不悛(怙:坚持)指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成语出处:

成语典源: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最早出处:元·脱脱《宋史·王化基传》:“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怙恶不悛”。

成语寓意:

俗语说“小时偷针,大了偷金”,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的心灵,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跃进犯罪的泥坑,成为一个可耻的“大恶”。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作恶开始,就遏制住其发展势头,则不至于罪恶累累,如果坚持作恶,则会祸及四野,恶名昭著。

成语辨析:长恶不悛—怙恶不悛

“长恶不悛”与“怙恶不悛”意义相近,两者都有长期作恶的含义;区别在于“长恶不悛”的“长”是过去的积累,指的是长期作恶,不肯悔改;“怙恶不悛”的“怙”指的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近代·蔡东藩《清史演义》:“倘有愚民助纣为虐,怙恶不悛,天兵所到,必予诛夷,凛之慎之!檄到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