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2 0
  1.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什么意思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解释
  2. 旁观者清的上一句是什么?

《题西林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句子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是什么意思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解释

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2、出处:《新唐书 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3、语法:“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旁观者清的上一句是什么?

1、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2、出自:后晋刘昫的文言文《旧唐书》。

原文:

长夜偏冷添被儿。枕头儿、移了又移。我自是笑别人的,却元来、当局者迷。

如今只恨因缘浅,也不曾、抵死恨伊。合手下、安排了,那筵席、须有散时。

3、白话译文:

慢慢长夜有点冷添加被子,枕头移动了多次,我原本嘲笑他们看不起,到最后确实自己在局中没有看清。如今只是恨缘分浅薄,但是并不曾怨恨过她。吩咐下人安排了宴席,但是总有离散分开的时候。

旁观者清的上一句是当局者迷。

解释:局外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往往比当事者清楚。

出处:《隋唐演义.第一四回》: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作旁观者审,当局者迷、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例句

1、我们要牢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古语,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要忽视别人的意见。

2、常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旁观者未必都清。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最好听听第三者的意见。

4、了解自己莫过于自我的人,才叫人物。如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还叫人物吗?人物都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的。

5、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林沫语看的清清楚楚,但因她和杨不凡之间的关系,虽说是相亲看上的对象,可之间的缘由,只有林沫语一个人知道。

6、我为什么要惊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对笑面虎的情意有多深我还是看得出的。

7、李天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该抓住的时候可一定要抓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