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将封侯意思,拜将封侯称王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3 0
  1. 忠义传义薄云天的华夏战神关羽
  2. 三国十大猛将排名?
  3. 八大三国的用枪高手,赵云能排上号吗?
  4. 三国马超是什么民族
  5. 曹操起初只想做能臣,为何走上代汉之路呢?

陈胜是第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是第一个站起来反抗秦暴政的人,由于他的行动的号召力,推动了当时全国反秦浪潮的迭起,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

然而,这些还不足以概括陈胜称王的全部意义,他的更大意义在于,陈胜称王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自他开始,平民的代表开始走向最高政治舞台,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政治意义。陈胜是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靠给人抗长活为生。他虽然出身贫寒,却志向远大。

还是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对一起扛长活的人说:“***如将来我们当中的哪 个人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苟富贵,勿相忘)!”和他一起扛活的人都笑他,说:“你不过是一个被人家雇来耕田种地的,怎么能够富贵?”陈胜叹了一口气 说:“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拜将封侯意思,拜将封侯称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被征调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集结驻扎的时候,一共有九百人。陈胜因为个儿大,被挑选出来当了屯长,在这次被征发的同行行列当中,还有一个人叫吴广,也是屯长。此时正赶上天降大雨,大水淹没了道路,这些戍卒们只好暂时停留下来,等待晴天。

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按照秦朝的 法律,误了期限是要被全体杀头的。陈胜就和吴广商量:此地离渔阳有几千里路,无论如何我们是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就这样白白去送死吗?吴广提出来逃走, 陈胜说:“逃跑抓回来还是要被处死,起义造反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家而死。”

陈胜继续说:“如今,天下的老百姓受秦朝的统治之苦已经很 久了。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继位,应该继位当皇帝的是公子扶苏。始皇帝派扶苏领兵在外驻守,他没有罪,却被二世皇帝了。老百姓都知 道扶苏很贤德,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还有项燕,他原来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的人以为他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 了起来。现在***如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拥护我们。吴广认为很对,就去占卜,得到的结果是“事能成”。占卜的人同时 告诉他们,这事情还得向鬼神问吉凶。

于是两人用朱砂在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到鲤鱼肚子里。戍卒们买回了这条鱼煮着吃,发现了帛书,都很奇怪。 到了夜里,吴广又在一座破庙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叫声喊着:“大楚兴、陈胜王”(篝火狐鸣),果然在戍卒中引起了纷纷议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陈胜。

有了这种想法,接下来就是寻找一个时机。吴广利用自己在戍卒中的威望,扬言逃跑,故意激怒喝醉了酒的县尉,惹得他当中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戍卒。那县尉果 然鞭打吴广,并拔剑要杀死吴广。吴广奋力夺剑杀死了县尉,并和陈胜一起杀死了另外一个县尉。

陈胜随即把众戍卒召集起来说:“我们已经误了期限,这是要杀头 的。即便现在不被杀头,但将来我们大部分人也要死在边地。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这样个死法,要死就要死的有个名堂。那些王侯将相,难道他们天生就命该如此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戍卒齐声拥护,于是做了一面大旗,号称大楚,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举行起义。

起义军先后攻克了大泽乡、蕲县,然后又攻克了銍、酂、谯等地,等到了陈县,已经拥有了兵车七百乘,骑兵一千多,步卒几万人。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陈胜称王,极大地鼓舞了天下饱受秦政之苦的人民,他们在全国各地逮捕宣判当地的官吏的罪状,以便响应陈胜。许多有名的义军首领甚至原六国王族后人也都打着 陈胜的旗号参加了反秦战争。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陈胜的起义没有成功,但他点燃的这把大火却已经汹汹地燃烧了起来,秦王朝最终被这把大火烧毁。就像《史记》说的那样,陈胜虽然死了,他所封立派遣的侯王将相终于灭掉了秦王朝。所以说,为秦王朝掘墓的第一锨土是陈胜挖的,平民参与政治的时代也是陈胜开启的。

陈胜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现在的人不能亲身感受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但在当时,的确是让人振聋发聩,这是一句改变几千年政治格局的宣言,他将战国以来几百年间士民的奋斗的梦想做出了一个最好的总结。

帝王将相宁有“种”吗?在当时来说,还真就是有“种”,像陈胜这种身份的人要想拜将封侯,一般人做梦都不会想到,因而和他一起佣耕的人要笑话他,就凭你一 个给人家扛活的人凭什么能够富贵?陈胜也是知道这一点,因此他起事时不得不借助于这些“有种”的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同时还要借助天地鬼神。

甚至是 在他以后,也有很多人还是不敢像他一样的想。项羽的叔叔项梁起事是在陈胜以后,他敢于杀了会稽太守起兵反秦却不敢自立为王。渡江以后,陈胜已死,项梁拥有一支天下最强大的反秦军队,但他仍然听从了范增的建议,找来一个放羊的人冒充楚怀王的孙子来做王,自己却只做了一个武信君。

为什么是这样?只因为他是楚将项燕的儿子,项燕是楚王的将军,王的将军最高爵位就应该是侯爵的“君”,这是他骨子里的规矩,也是当时很多人的观念。还有那 个陈婴,他本来是东阳县的令史,起义者杀了县令,要强行立他为王。陈婴的母亲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有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因此劝 儿子去依附他人。陈婴还真听从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把军队交给了项梁并依附了人家。

刘邦这人则更能说明问题,他起义时,本来就是一个逃亡者,躲到了芒砀山里,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当杀了县令起义后,人们推举他当一个县令,他还在推三阻四,原来县里的官员曹参、萧何等 人甚至连这个县令都不敢当。刘邦后来当了汉王最后当上了皇帝,很难说不是受到了陈胜当王的启发才立下了远大志向。

陈胜死后被安葬在砀县,刘邦当皇帝时还安 排了三十户人家为其守墓,按时杀牲祭祀他,说明刘邦是认可这个王的。陈胜毕竟和项羽不同,项羽当过霸王,刘邦还曾经依附过人家叔侄,并且他那个汉王是人家 项羽封的,陈胜却没有任何恩德给予刘邦,刘邦仍然这般重视陈胜,不能一点不从精神层面上寻找原因。

陈胜开启的这个时代还得到了当时和后世的认可,当时一般的起义者要打他的旗号,就连六国的旧贵族也同样打他的旗号甚至接受他的任命。《史记》的编写次序是本纪、世家、列传,也就是从高到低三个等级,司马迁把陈胜列在世家之中,他又是汉武帝时期朝廷任命的史官,可见陈胜这个王是得到了统治者和史家共同认可的。

有了陈胜这个王,刘邦这个皇帝当的多少才有了一些底气。当然,刘邦的底气还是略显不足,于是就出现了那么多的征兆,像蛟龙伏在他母亲身上生了他,神出鬼没的***先生见了他就说贵不可言,所在的地方总有一团云气飘摇在上,斩蛇起义等等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当时那个时代人们认识水平所决定的,陈胜只能给他一种榜样的意义,还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所以只能把“天”搬来,让人们接受他,也就是接受天的意志。同样都是平民皇帝,朱元璋的神征天兆就没有刘邦那么多,若论身份,朱元璋比刘邦还要惨,应该更需要这类东西,只不过人们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而已。

这种观念的改变,正是从陈胜开始的。因此说,陈胜称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平民从此走上了最高政治舞台。

忠义传义薄云天的华夏战神关羽

 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庙宇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庙宇对联1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上联: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

 下联:请看***者岂是小人。

 上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下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

 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

 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上联:一粒米中藏世界;

 下联:半边锅内煮乾坤。

 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下联:不做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为难。

 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上联: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下联:终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上联:我有什么灵,连自己断肢脱皮,都难治好;

 下联:汝又何必敬,请医生开方用药,倒是正经。

 上联: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

 下联: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钱,空费精神。

庙宇对联2

 遵道修德监观有赫,讲经说法夙夜惟寅。

 星拱北辰灵甲南极,青牛西至紫气东来。

 云覆瑶坛净行善为净,香凝古殿深入悟则深。

 祈天地举足不忘善事,敬佛神存心便是好人。

 扮鬼装神不过纸糊篾扎,称王霸道终归火灭烟消。

 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看吾不拜有何妨。

 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那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威灵显赫杀尽天下贪官污吏,慈心浩荡普救世界贫民穷人。

 暗室本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已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

 诚其意毋自欺何必来问凶吉,罪于天无所祷宜辨义利公利。

 紫气自东来相传道德流芳远,苍生依北斗共祝平安化日长。

庙宇对联3

 上联:神威永震

 下联:浩气长存

 上联:山川戎马异

 下联:涕泪古今同

 上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下联:第一功名不爱钱

 上联:气撼黄龙府

 下联:心伤金字牌

 上联:两河风义重

 下联:三字大冤蒙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威声难撼岳家军

 上联:只为报国雪耻

 下联:不图拜将封侯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志吟满江红

 上联:精忠悬日月

 下联:英烈震乾坤

 上联:精忠留古柏

 下联:正气领雄军

 上联:河山忧半壁

 下联:壮烈耀千秋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对饮王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豪情对月王臣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卧赵士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黄尘惊

 上联:丹心昭日月

 下联:正气振古今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酒张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春欲动王臣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玉碧城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水趣山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素魄人

 上联:神威永震

 下联:浩气长存

 上联:山川戎马异

 下联:涕泪古今同

 上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下联:第一功名不爱钱

 上联:气撼黄龙府

 下联:心伤金字牌

 上联:两河风义重

 下联:三字大冤蒙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威声难撼岳家军

 上联:只为报国雪耻

 下联:不图拜将封侯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志吟满江红

 上联:精忠悬日月

 下联:英烈震乾坤

 上联:精忠留古柏

 下联:正气领雄军

 上联:河山忧半壁

 下联:壮烈耀千秋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对饮王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豪情对月王臣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卧赵士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黄尘惊

 上联:丹心昭日月

 下联:正气振古今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酒张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春欲动王臣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玉碧城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添墨趣人(.)

庙宇对联4

 此地难通线索;当年枉用机关。

 已晓正邪直面目;须从人鬼定关头。

 阳世官刑虽幸免;阴司法网总难逃。

 但愿回头便是岸;何须到此悔前非。

 是非不出聪明鉴;赏罚全由正直施。

 御灾捍患神功著;福善祸*天道彰。

 惟神则明,无惭衾影;夫微之显,不爽毫厘。

 纠善恶是非,报应丝毫不爽;赞乾坤化育,衡平曲直无私。

 时雨时旸,玉女铜宫皆有庆;好人好事,桥蛟山虎总无惊。

 善恶难瞒,不必堤前多叩首;瑕瑜了彻,岂容台下细摇唇。

 春到雪初晴,白占田园能几日;阳回云尽散,黑迷天地不多时。

 城上树啼鸟,钟漏渐稀天欲晓;隍中蕉伏鹿,讼争未了梦初醒。

 举念有神知,善恶正邪能立判;照人如镜朗,吉凶祸福总无私。

 举念时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到头处是是非非,曾放过谁人。

 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天知地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

 善恶不爽锱铢,尔欲欺心神未许;吉凶岂饶分寸,汝能昧己我难瞒。

 地狱即在眼前,莫到犯了罪时,方才省悟;孽镜曾悬台上,但要过得意去,也肯慈悲。

 为人果有良心,初一十五何用你烧香点烛;做事若昧天理,三更半夜须防我铁链钢叉。

 吉士叩庭阶,彼自有感,非谓享其仪而福也;恶人缓法律,吾岂无因,正欲盈其罪而诛之。

 任凭你无法无天,到此孽镜悬时,还有胆否?须知我亦严亦恕,且把屠刀放下,回转头来。

 庙貌仰巍峨,为民捍患御灾,重做一方保障;神灵昭赫濯,此地奉牲献醴,长留千载馨香。

 居暗室如对神明,及早回思,莫幸当时瞒易过;在生前要思死后,急宜猛省,休教到此悔嫌迟。

庙宇对联5

 上联:位列上中下

 下联:才分天地人

 横批:

 上联:山神山人敬

 下联:土地土民尊

 上联:庙小神通大

 下联:山高日月明

 上联:在深山修身养性

 下联:出古洞济世扬名

 上联:多少有点神气

 下联:大小是个官儿

 上联:乡里鼓儿乡里打

 下联:当坊土地当坊灵

 上联:土可生白玉

 下联:地内出黄金

 上联:土能生万物

 下联:地可发千祥

 上联:土地堂前坐

 下联:保佑全家人

 上联:公公十分公道

 下联:婆婆一片婆心

 上联:到处云山到处佛

 下联:当坊土地当坊灵

 上联:望望事态摇摇手

 下联:看看人心点点头

 上联:土发黄金宝

 下联:地生白玉珍(.)

 上联:噫,天下事,天下事

 下联:咳,世间人,世间人

 上联: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

 下联: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上联:莫笑我庙小神小不来烧香试试

 下联:休仗你权大势大如要做恶瞧瞧

 上联:壶水锺灵花邑开气运

 下联:山挺瑞巧绣斧破天荒

 上联:土能生金是福德

 下联:地可载物为正神

 上联:福而有德千秋祀

 下联:正则为神万世尊

 上联:福建福人崇福德

 下联:正心正意祀正神

 上联:公老矣有德而尊

 下联:神灵哉不威自畏

 上联:白发长存今古

 下联:黄衣永震乾坤

 上联:施善缘普济乡邻

 下联:烧香客百事顺心

 上联:牛鬼蛇神

 下联:板门弄斧

庙宇对联6

 上联:神威永震

 下联:浩气长存

 上联:山川戎马异

 下联:涕泪古今同

 上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下联:第一功名不爱钱

 上联:气撼黄龙府

 下联:心伤金字牌

 上联:两河风义重

 下联:三字大冤蒙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威声难撼岳家军

 上联:只为报国雪耻

 下联:不图拜将封侯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志吟满江红

 上联:精忠悬日月

 下联:英烈震乾坤

 上联:精忠留古柏

 下联:正气领雄军

 上联:河山忧半壁

 下联:壮烈耀千秋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对饮王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豪情对月王臣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卧赵士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黄尘惊

 上联:丹心昭日月

 下联:正气振古今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酒张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春欲动王臣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玉碧城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水趣山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素魄人

 上联:神威永震

 下联:浩气长存

 上联:山川戎马异

 下联:涕泪古今同

 上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下联:第一功名不爱钱

 上联:气撼黄龙府

 下联:心伤金字牌

 上联:两河风义重

 下联:三字大冤蒙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威声难撼岳家军

 上联:只为报国雪耻

 下联:不图拜将封侯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志吟满江红

 上联:精忠悬日月

 下联:英烈震乾坤

 上联:精忠留古柏

 下联:正气领雄军

 上联:河山忧半壁

 下联:壮烈耀千秋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对饮王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豪情对月王臣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卧赵士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吹黄尘惊

 上联:丹心昭日月

 下联:正气振古今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山醉酒张士心

 上联:壮志思餐胡虏肉

 下联:青春欲动王臣心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流玉碧城

 上联:威扫朱仙镇

 下联:风添墨趣人

庙宇对联7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八功德水济众生。

 上联:剖腹方知真性;

 下联:开口便见良心。

 上联:平地分占东湖水;

 下联:小阁留栖南海云。

 上联:能於众生施无畏;

 下联:普使世界得光明。

 上联:难必救慈悲君子;

 下联:雷不雷忠厚圣人。

 上联:莲花座上春风暖;

 下联:杨柳枝头甘露清。

 上联:矍铄微支杖;

 下联:清癯不染尘。

 上联:觉海化身现金粟;

 下联:普门香界涌白莲。

 上联:具大神通完十行;

 下联:是真清净现三身。

 上联:救苦寻声磁吸铁

 下联:现身说法月印池。

 上联:脚踏莲花千朵闪;

 下联:手持杨柳一枝香。

 上联:偈答无尽意;

 下联:名为***。

 上联:积善千秋成佛法;

 下联:慈悲万载为神圣。

 上联:慧日被诸阇;

 下联:慈眼视众生。

 上联:皓月无端窥色相;

 下联:青云有路觅真如。

 上联:观音妙相南海岸;

 下联:清身常住普陀山。

 上联:观听周三界;

 下联:音容式万民。

 上联:观世无如观自在;

 下联:好心自有好儿来。

 上联:观空有色西方月;

 下联:听世无音南海潮。

 上联:观空有色西方月;

 下联:听世无声南海潮。

 上联:观从心底发;

 下联:音自静中生。

 上联:观彻宏微真自在;

 下联:音宣圆妙大慈悲。

 上联:甘露常流功德海;

 下联:香云遥映普陀山。

 上联:芙蓉花面春风暖;

 下联:杨柳枝头甘露香。

 上联:翻经留作将来眼;

 下联:问法能空现在身。

 上联:法云广荫无遮会;

 下联:慧日高悬有相天。

 上联:法水青杨露;

 下联:慈恩紫竹风。

 上联:慈悲群生称老母;

 下联:救难万世感能仁。

 上联:春霭柳枝含玉露;

 下联:香生贝叶惹慈灵。

 上联:步入西山冲汉外;

 下联:坐观东海际无涯。

 上联:白莲座上弥陀佛;

 下联:紫竹林中***。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三人欢喜王心中。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几人欢喜吴水流。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几人欢喜吴天花。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几人欢喜王云生。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几人安稳王心中。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三花欢喜吴人生。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一花欢喜王人生。

 上联:紫竹林中鹦鹉戏;

 下联:白莲台下善才参。

 上联:紫竹林中观自在;

 下联:白莲台上显如来。

 上联:玉瓶甘露滴;

 下联:紫竹惠风生。

 上联:由来古佛非女子;

 下联:只缘大士有婆心。

 上联:一瓶已足垂甘露;

 下联:万里何须问普陀。

 上联:要除烦恼须求佛;

 下联:各有因缘莫羡人。

 上联:杨柳枝头甘露洒;

 下联:莲花座上慧风生。

 上联:杨柳洒遍三千界;

 下联:宝筏渡周亿万身。

 上联:烟霞表里因心静;

 下联:无水空澄触目新。

 上联:匣里夜光南海月;

 下联:袖中诗草敬亭云。

 上联:喜有清音相问答;

 下联:绝无尘意与周旋。

 上联:西极旃檀地;

 下联:南天紫竹林。

 上联:西方绿竹千年茂;

 下联:南海莲花九品香。

 上联:问大士为何倒坐;

 下联:恨世人不肯回头。

 上联:太湖慈航逍遥水;

 下联:南海普渡省悟身。

 上联:上我慈航休错念;

 下联:教人苦海即回头。

 上联:青蔼柳枝含玉露;

 下联:风翻贝叶惹慈云。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几人欢喜周道光。

 上联:七宝庄严成佛刹;

 下联:一花馥郁王心中。

 上联:白莲座上弥陀佛;

 下联:绿柳江边菩萨心。

 上联:白莲座上弥陀佛;

 下联:明月楼中居士心。

 上联:白莲座上弥陀佛;

 下联:明月杯中净土心。

 上联:白莲座上弥陀佛;

 下联:明月杯中净土人。

三国十大猛将排名?

你是否希望有一个下属,哪怕面对富贵功名的诱惑,依然心念旧主,为了共同的事业鞠躬尽瘁?

你是否希望有一个兄弟,哪怕你一无所有,他依然不离不弃,为了手足般的情义,与你风雨同行?

在充斥着权谋与战火的汉末乱世,亲人会反目,盟友会背叛,如能遇到这样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是多么难能可贵。开谈忠义之士,岂能不说与蜀汉第一武将、义薄云天的关公关羽?他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比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义释曹操等等,无一不是三国迷心中的经典画面。不过这些故事,有的来自演义***。在史书记录中,一个真实的关羽,或许少了几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却给予我们更多恒久的感动。

年少初识,恩若兄弟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是河东解良人。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关羽改了名字,逃亡他乡,一直流浪到涿郡。正值黄巾军叛乱,此地英雄正在招兵买马,组织义军平乱。关羽打听到,组织义军的首领刘备,虽然家境贫寒,为人却豁达淡泊,喜欢结交豪杰,当地豪侠都争相归附于他。刘备家旁边,生有一株五丈高、车盖一般的桑树,不似人间凡品,当地人都说刘家必出贵人

与此同时,关羽又结识了一个名叫张飞的少年英雄,两人便一同投入刘备的义军中。蜀汉最著名的君臣兄弟——刘、关、张,就这样在乱世红尘中初遇了。那一年,刘备也不过二十四岁,关羽、张飞更是年少。然而他们都是形貌英武出众之人,都有着为国效力的热血理想,以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三人因缘际会,自然有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

战争中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经历,总是能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平乱过程中,刘、关、张三人一路杀敌立功,刘备在初平二年(191年)做到了平原相,关、张二人在他麾下担任别部司马,各领一支军队。他们不仅是主将和部下的关系,更结下了情逾手足的情义。私底下,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公开场合,关羽和张飞一左一右侍立在刘备身边,守卫他的安全。

三国历史的开局中,蜀国的根基和力量都是最弱的。刘备几乎是白手起家,又多次依附军阀、兵败逃亡,但他的发迹也是最励志的。刘备能够一步一步开疆拓土、称王称帝,除了他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同样离不开关、张等豪杰誓同生死的追随。

关羽早期的战功,在史书中没有留下什么记录,但是他所向无敌的神将威名,已经在各路诸侯中传开了。如果要用一位历史人物类比关羽的作战能力,那一定是楚汉时期的霸王项羽。巧合的是,两人名字又如此相似。项羽曾说要学“万人敌”的本事,而在《三国志》的关羽本传中,作者陈寿也称赞关羽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同样在魏、吴两大敌国的重要人士,也对关羽的作战能力给予高度评价。比如魏国的郭嘉、程昱、傅干等人,认为关羽骁勇善战,担得起“万人之敌”的称号;吴国自周瑜、吕蒙、陆逊等人,也认为关羽是熊虎之将,当世雄杰。

到了建安五年(200年),刘备遭遇创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衣带诏”事泄,曹操亲征刘备,而刘备战败逃往袁绍处避难,关羽则被曹操生擒。正是出于爱才、惜才之心,曹操非常厚待关羽,想方设法让他归顺自己。这大概是命运给关羽出的第一道忠义考题。

心念旧恩,去曹归刘

自投军至今,关羽跟着刘备已打拼了十六载。经过这十六年的磨炼,关羽已从初涉江湖的少年,长成身经百战的大将。那略显稚气的面容,也被风刀霜剑雕刻得更为峻伟、凛然。不知何时他蓄起了长须,常以美髯自傲。但是他们共同奋斗的事业呢?十六年来,未建寸功,未得寸土,到头来兄弟失散,生死难料。

现在的关羽,只能捋髯叹息,天地虽大,他们三兄弟却没有立足之地;不知刘备和张飞身在何处,不知自己身陷曹营,又该如何脱身?若在一般情况下,以关羽之武勇,即便是重重守卫,也能轻易逃离。可是他生来义气深重,有恩必报,曹操若是以武力、权势逼迫倒也罢了,可他偏偏对自己又是宴请厚赏,又是拜将封侯,倒教他无法一走了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身着青衫的贤才,令人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不知道当曹操写下这首渴望求贤建业的诗歌时,是否会想起失之交臂的关云长?曹操、刘备,皆是善于招贤纳士的一代雄主。曹操见到关羽这般俊杰人物,怎能不生招揽之意?况且,刘、关、张三人生死不渝的君臣情义,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功名、权力、财宝,一切世人所追求的事物,曹操能给的都给了,可是关羽蒙受刘备恩遇在先,绝不会因为一时恩惠而动摇半分。

不过,千金易却,厚恩难报。曹操的胸怀和气度,也让关羽感佩。当曹操派大将张辽去试探关羽的心意时,关羽叹息一声,回答:“我知道曹公待我非常好,但是我已受刘将军的大恩,发誓要和他同生共死,我决不能背叛他。”他又补充说:“我最终不会长留此地,等我立功报答了曹公,就会离开。”

张辽和关羽本是好友,听了他的话陷入两难。如果据实以报,他担心曹操会动杀意;如果不说实话,又违背事君之道。“曹公,是君父;关羽,是兄弟。”他最终决定以君臣大义为重,向曹操如实禀报。曹操听后,却真诚地赞叹这位敌国名将:“事君不忘其本,堪称天下义士啊。”

关羽很快等到报答曹操的机会。彼时北方的霸主袁绍,派手下大将颜良,在白马围攻东郡太守。曹操即派张辽与关羽,率先锋军应战。两军混战时,关羽立马眺望,就在远处敌军的重重护卫之中,一座高大华丽的将军麾盖赫然醒目,正是颜良乘坐的戎车。发现目标后,关羽拍马上前,直奔颜良。袁绍军队的将士们,都来不及抵挡策马奇袭的关羽,反而似波开浪裂,被他冲开一条路。关羽瞬息间冲到颜良面前,起手一刀,挟霜电之芒、风雷之势刺出。

颜良哪里料得关羽神勇如斯,竟被杀得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亮出兵刃,他就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颜良乃是袁绍帐下勇冠三军、战功赫赫的大将,却被关羽一招制服,毫无还手之力。关羽亦不恋战,下马后又是一刀劈下,取颜良首级,又提刀飞身上马,驭马狂奔而冲出敌阵。曹军士气大涨,乘势攻击,袁军则兵败如山。

关羽立了大功,解了白马之围,曹操却是百感交集。他知道,关羽报恩后必然离去,于是加倍赏赐,尽力挽留他。关羽却封还所有财物,并且在两个月后,他应是得到了刘备的确切消息,便留书一封,决然离开曹营,奔向刘备所寄身的袁绍大营。因斩杀颜良,关羽已成了袁军仇敌,他却毫不顾虑个人安危。关羽为忠义而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曹营这边,有将士提议追回关羽。曹操阻止他们,说道:“人各为其主,不必去追。”虽然带着满腹遗憾,曹操仍然尊重关羽的选择,成全他这份宝贵的忠义。关羽杀敌扬威,立功报曹;留书封金,千里寻刘,其忠勇精神,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绝伦逸群、震古铄今的典范。

镇守荆州,尽忠尽义

接下来,便是三国***针对荆州的激烈竞争。关羽一直追随刘备,配合孙刘联军的作战策略,进可攻、退可守,完美演绎大将风***,最终帮助刘备镇守荆州半壁。

赤壁之战后,荆州一分为三:曹操掌控北部三郡,大将曹仁镇守南郡的江陵;东吴则派出统帅周瑜与其正面对战,经过一年苦战终于攻取南郡重镇及部分江夏;刘备另辟蹊径,南下收降荆南四郡。之后,东吴以“借荆州”之名,出让南郡给刘备,缓解军事压力。于是,荆州变成曹、刘一北一南的对峙格局。

这段时间内,关羽曾率百艘战船,助刘备解除当阳之困;独自领军承担“绝北道”任务,有效阻遏南下襄助曹仁的各路援军;后来驻军江北,修复江陵城。直到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关羽和诸葛亮、张飞和赵云共守荆州。三年后,刘备身边的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诸葛亮等人奉命入川支援,关羽一力承担起镇守荆州五郡的重任。

古代的荆州,是交通要地和四战之地,更是三国必争之地。既然守荆州意义重大,守将人选必须是忠诚度、统军能力、个人名望皆是最顶级之人。对于刘备来说,在诸葛亮入蜀的情况下,关羽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人选。而且,在魏、吴两大敌国眼中,“蜀小国尔,名将唯羽”,“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可以说关羽坐镇荆州,的确起到了稳固后方、收服民心、震摄群雄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荆州舟马便利,四通八达,少有适合一夫当关的关卡。因而镇守荆州,需要充足的兵力做为后盾。而实际情况是,刘备的实力在三国中较弱,却提早拥有大半个荆州。在这里,他们不仅要和强大的曹军正面交锋,还要时刻防备东吴随时可能的发难。因此,关羽留守荆州,看似位高权重,其实是从刘备手中接下了一个极其艰难的任务。

再看看独守荆州的关羽,扼住中原咽喉,也成为各路诸侯争相拉拢的一股力量。比如孙权就遣使拜访关羽,希望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而且,刘备远在益州,关羽独守荆州,手握数万水军,也有机会完全有机会划地为王,甚至成为三国势力之外的又一个独立军阀。但是在来自各方的权力诱惑面前,关羽依然忠于刘备,忠于道义和良心的选择,而且没有做出一丝一毫可能让人起疑心的举动。他不惜得罪孙权而辱骂来使,以刚硬的态度拒绝了婚事。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夺得益州,孙权派出鲁肃讨回荆州。关羽和鲁肃阵前争论未果,双方隔河陈兵对峙。孙权这边派出吕蒙、鲁肃、甘宁等人分路荆州边境严阵以待。关羽以大局为重,只是屯兵扎营,没有让战事升级。由于北方的曹操才是刘备和孙权最大的敌人,因而刘备决定做出让步,以湘水为界,和孙权平分荆州南部。之后关羽所辖的荆州,实际上只有三郡。

之后,孙权一心北上,调集主力军队进攻徐州,却在合肥吃了败仗。在此期间,关羽不计前嫌,恪守湘水之约,没有趁东吴空虚之际,发兵夺回损失的荆州之地。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大将风度。

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劝降刘彰,领益州牧;二十四年(219年),他又在和曹操的汉中之战胜出,进位“汉中王”。从此,蜀汉***进入了军事上全盛时期,刘备坐拥数十州郡,横跨荆、益;手下良将如云,兵马多达二十万之众。当年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隆中对”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蜀汉距离统一天下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了。

诸葛亮的构想是:待天下有变,刘备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刘备则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蜀汉称霸甚至汉室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此时,刘备已在北方取得汉中,关羽乘势做出一个伟大的决定,愿做那个从荆州出兵的上将,北伐襄樊。

樊城和襄阳,是荆州重镇,守将乃是曹仁和吕常两位大将,与战者还有于禁、庞德、满宠、徐晃等名将,以及曹操特派的七军三万人作为支援。而关羽这边,为了防备东吴,此次北伐仅抽调荆州部分兵力出征。曹军组成了强大的将兵阵容,只因为抵御关羽这位号称“万人敌”的战将。这样的安排,注定成就关羽一生中最壮观的战场和最辉煌的战绩。

这场战争,是关羽和曹仁经过一年多的长期对峙后才发动的。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欲征讨关羽,派曹仁屯驻樊城。之后,曹魏内部爆发两次叛乱,关羽抓住最佳时机,在第二年向曹仁发起猛攻。时值夏季七八月间,数日连绵大雨,导致汉水暴涨,高五六丈。于禁率领的七军援军,尽数被洪水所淹,未战而实力大损。关羽占尽天时、地利,带领水军全力进攻,很快拿下降于禁、虏庞德、降兵三万的战绩。

紧接着,关羽转向围攻曹仁所守的樊城。那时的城墙距离被洪水淹没,已不过数尺;冲进城内的大水,到处肆虐,处处崩塌,城中军民皆是惊恐不安。曹仁只得抱着为国捐躯的决心,与将士们沉白马、立盟誓,为这座孤城死战到底。关羽这边,尚有余力分兵再围襄阳。于是荆州刺史、南乡太守闻风而降;当地的绿林义士亦纷纷揭竿而起,投靠关羽,壮其羽翼。史书记载,这时的关羽声名大显,“威震华夏”。

关羽的兵锋,已直逼曹魏的大本营许都,这让叱咤风云的中原霸主曹操也为之惊惧,甚至想要迁都避其锋芒。这时有谋士建议提出和孙权合作,由东吴出面背刺关羽,以化解许都之忧。于是,三国局势一度变成曹孙联盟,东吴派出吕蒙、陆逊奇袭公安和江陵,守城将领因与关羽有嫌隙,不战而降。这场战争的下半场,关羽战况急转直下,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敌国名将纷纷出马,自家守将临阵叛逃,在内外双重压力下,关羽阵营中军心涣散,士卒溃散,自己被迫败走麦城,最终被俘遇害。一代华夏战神,曾经绽放过最耀眼的星芒,怎奈那光芒稍纵即逝,让人徒留叹息。套用项羽临终前的话,“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从战争过程来看,关羽的成功,有上天襄助的因素;那么他的失败,大概也是一种天意。

关羽身亡后,孙权将他的首级送到曹操处,曹操以隆重的诸侯之礼将他安葬于洛阳,孙权同样以诸侯之礼安葬了关羽身躯。两位雄主,向这个曾经的敌人致以最高的礼遇。而蜀汉先主刘备,更是以为关羽报仇之名,亲征东吴,重夺荆州,开启了三国末期的一连串重要故事。几十年后,后主刘禅追谥几位元老功臣时,追赠关羽为“壮缪候”。民间称关羽是“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乡”,挽词苍凉悲壮,哀思无限。百姓们崇拜他的武功,敬仰他的大义,更将他尊奉为“武圣人”加以祭祀。

关羽的结局是令人惋惜的,不过我们也不必以成败论英雄。关羽凭借一己之力,攻略襄樊,对抗两大敌国。曹操因为他打算迁都回避,孙权因为他转变外交策略,数位名将是他手下败将,各地豪杰争相归附于他。关羽“威震华夏”的美名,的确是实至名归,哪怕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武将,也是当之无愧的。而更重要的是,关羽北伐,是为了刘备的帝业,以及复兴汉室的理想而做出的行动,更是他忠义无悔的又一次演绎。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八大三国的用枪高手,赵云能排上号吗?

1、吕布。

在《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中,吕布一直被认为是“三国第一猛将”,后世有“三国英雄算马超,马超还是吕布高”的记载。

在三国时期,吕布以勇武著称,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善长骑射,膂力过人,也被称为飞将。他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吕布辕门射戟,便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武力。

2、孙策

字伯符,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在《三国演义》中,称其武勇犹如霸王项羽,故绰号为“小霸王”。

事实上,孙策为将,有智有勇,英姿勃发,其治军严整,军纪严明。纵观其一生,击走刘繇、活捉王朗、决裂袁术、袭取庐江、大败黄祖,最终一统江东,奠定了日后三分天下的基本雏形。而孙策在历次战役中,常常身先士卒,勇不可当,堪称一代猛将。

3、马超

字孟起,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

他因俊秀容貌与狮盔银铠的非凡装束而得名“锦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正所谓“前三国看吕布,后三国看马超”。

马超早年随父征战,平阳之战中,他大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呼厨泉的联军。后来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割据雍州,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退守凉州。失败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之后,他带头上表刘协扶刘备称王,又辅佐刘备称帝。

4、张飞

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猛将,与关羽一起被人称之为“万人敌”。

在刘备阵营,张飞以勇武著称,为蜀汉***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安十三年,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建安十八年,张飞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在江州义释严颜,为蜀汉招揽一大将;建安二十二年,张飞在汉中之战中大败张_,对刘备夺取汉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5、赵云

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猛将,也是负责刘备安全的贴身将领。

他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是个颜值颇高的军事将领。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与关羽张飞不同的是,赵云很少独立指挥过重大战役,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保卫刘备的安全。

三国马超是什么民族

TOP、8 文丑

袁绍计逼韩馥,夺取冀州之时,关纯行刺袁绍,被文丑斩杀。磐河一战,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十余合大败公孙瓒,追击时,被公孙瓒手下健将四员围攻,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其余三将逃走,又与赵云大战60回合不分胜负,随后与颜良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

曹、袁交兵,先锋颜良攻白马被斩,文丑领军为其报仇,据延津挑战曹操,却中饵敌之计而军乱,文丑挺身独战,射退张辽,与徐晃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败,至于被关羽三回合所斩,有人认为是认出了关羽,本不想交战,结果被关老二偷袭了。

TOP、7 张郃

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

215年,张郃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张飞击败。但他们没有对打过,不过曹操曾评论张郃,说他与张飞一般勇猛。应该两人差不太多,武力上张飞更厉害些,智力上张郃强点。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

TOP、6 太史慈

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在神庭之时,当时太史慈是刘繇的部下,但是刘繇不相信太史慈的能力,仅派太史慈去刺探孙策的军情。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正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TOP、5 孙策

孙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他仅用了几年时间,便开拓出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招揽了大批人才,为日后东吴开国奠定了根基。确实是难得的人物。

江东小霸王孙策,凭借父亲孙坚留下的一千部曲,身先士卒,战必胜攻必克。可以说小胜太史慈,武力非凡,可惜却被几个刺客所杀,实在是憋屈。

TOP、4 姜维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据说姜维胆如斗大,武艺高强,被称为后期枪王。

TOP、3 马超

早年曾指挥平阳之战大破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呼厨泉的联军。后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割据雍州,和曹操争夺关中失败后,退守凉州。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带头上表刘协扶刘备称王,又辅佐刘备称帝。四十七岁时病逝,追谥威侯。有阵中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俞万春的《荡寇志》中叙述:?三国英雄算马超,马超还是吕布高。?意思是三国英雄代表除了马超,就是吕布。最早把吕布和马超联系在一起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各自传记里均被人称赞为?虓虎?,元末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各版本均有叙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明代汝浩的《禅真逸史》则描述:?左首马超再世,右边吕布重生。

吕布作为民间***第一猛将的地位无可撼动,鉴于马超从来未和吕布交手过,后世有了?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说法。

TOP、2 张飞

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郃,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平话》里对张飞的形象的塑造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位重情重义嫉恶如仇,肤色黝黑的壮汉,同时又武力过人,曾多次主动挑战号称天下第一的吕布,吕布竟曾一度忌惮张飞。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TOP、1 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曹操起初只想做能臣,为何走上代汉之路呢?

汉族;

首先,汉族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概念;汉朝内的所有子民都是***。

其次,东方文化一般算父系,因此马超是汉族。

历史记载:其父马腾,字寿成,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腾父马肃,字子硕,汉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后失官流落陇西,娶羌女生马腾;

马超生母不详,有人猜测也为羌族。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在父系社会和本人的文化认同两个角度看,马超都是***。

当然,论血缘的话,马超有羌族血统。

曹操一直是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历朝历代对他的褒贬都不太固定。直到南宋开始,基本上都是在尊刘贬曹了,而《三国演义》的横空出世,更是将曹操定义为三国的最大反派。

然而,细读《三国志》我们会发现,其实曹操一开始是抱着济世救国,匡扶汉室之心而来的。只不过随着时间和自身势力的不断变化,曹操的心态也随着慢慢发生了变化,最终走上了代汉的这条路。

年少时立志报国,匡扶汉室

在《魏武故事》中记载了曹操的一段自述,“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从这里可以看到,其实曹操不过是想要在汉室建功立业,拜将封侯的,并不是天生反骨。而且从后面他的行为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董卓乱政后,曹操自陈留起兵,首倡义军号召天下群雄讨伐董卓。而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只有曹操不计生死,不计损失地与董卓死磕。由此可见,至少曹操那时的心思比各路诸侯可要纯洁不少。

后来,汉献帝被迫逃离长安,下诏让各路诸侯来迎接自己,可最终只有曹操一支队伍去迎接。而其他诸侯呢?不是忙着扩充地盘,就是忙着攻伐对手,甚至袁术还在琢磨是不是可以称帝了!而四世三公的袁绍呢,更是阴谋想立刘虞为傀儡皇帝,直接打算放弃掉刘协这位货真价实的皇帝了!

或许此时的曹操心里面已经开始有了变化,但至少是曹操让汉献帝活了下去,间接地延续了汉王朝地存活时间。

地盘渐渐扩大,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

人的欲望总是会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加而变大,曹孟德这位奸雄也不例外。最开始让人觉得他的心思有变化的,是当荀彧来投奔他时,他说的那句“吾之子房也”。子房即张良,他这是自比汉高祖刘邦了!不过这时候,恐怕他自己也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心态已经与之前完全不一样了。

后来,随着北方的慢慢平定,曹操的野心也就开始慢慢暴露了。官渡之战时,张郃率部投降,这时曹操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眼看就要统一北方,于是他由衷地夸赞张郃“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看看,这是又一次把自己比作为汉高祖刘邦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实际上已经了有代汉自立的打算了。

比较典型的事情就是,他废除了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

自比周文王,为儿子铺路

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针对孙权和刘备,于是有了一场著名的“赤壁大战”。在出征前,曹操恐怕已经在想着打败孙刘后,怎么让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了。然而不幸的是,他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

虽然赤壁之战败了,但曹操的势力仍然是天下第一,他还是想着要代汉!于是他逼着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建立魏国。

我们都知道,汉王朝在刘邦白马之盟时,有个规定,那就是非刘姓者不能称王。虽然这时的曹操只是被封为魏公,但是已经违反祖制建立封国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下一步就是要封魏王了。

就在这时,荀彧等一帮汉室的忠实粉丝跳出来开始反对曹操。这也让曹操看到了他改元称帝的时机还不成熟,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不过呢,他还是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封成魏王,彻底打破汉室祖制,也算是给曹丕称帝打个基础。

虽说一直有人劝曹操该称帝了,但是曹操可能是为了照顾汉王朝粉丝们的感情,一直都拒绝。不过,他说了一句话“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我曹孟德要当周文王,不逼汉帝退位。不过,我儿子就是周武王,他会代汉称帝,你们等着我儿子上位就可以了。

其实,曹操并不是演义中那么坏,至少他的初心是好的,只不过汉王朝实在太过不争气,这才让曹操的心态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改变,最终有了代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