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更容易异军突起_国有企业起什么作用

tamoadmin 成语教学 2024-06-24 0
  1. 国家电网大数据应用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论文
  3. 毕业季,大学生找工作是去国企、外企还是民企?
  4. 我国有哪些企业是跨国并购的,能否详细说明
  5.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中国经济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
  6. 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

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6家老牌国有车企是国内车企当中的巨无霸,销量体量均超百万级,营业额普遍在2千亿以上,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

6大2019年销量表现

备注:数据大多源自各车企官方数据,部分源自乘联会和中汽协,仅供参考。

国有企业更容易异军突起_国有企业起什么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体销量上,上汽仍然一骑绝尘,是唯一一家超600万的车企。东风和一汽处于一个档次,东风虽然持续下跌,但仍以360.9万超出一汽集团14万的优势,守住第二,一汽集团仍旧屈居第3.

北汽和广汽销量体量差不多,都是200万出头;长安2019年虽说跌幅收窄,但下跌幅度仍达15%,近5/6年来,首次低于200万,仅以176万继续位居第六。

同比变化?仅一汽正增长

除了一汽集团凭借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的稳健表现,加上红旗和奔腾品牌的高速增长,而取得同比1.3%的微增长外。其他5家均未能抗住市场的低迷态势,均同比出现下跌;其中向来的优等生上汽集团跌幅高达11.54%,下跌了超80万辆,跌出了超过一个奇瑞集团的体量。

东风、北汽、广汽跌幅都在5%上下,算是跑赢大市。而长安仍然未能扭转下滑态势,跌幅超15%。

三年变化:从2017年到2019年,总量上,只有一汽和广汽实现小幅增长,并且只有一汽持续增长。东风、北汽、长安则处于持续下滑态势,跌跌不休。

占有率变化

近3年,6家合计市场份额徘徊在75%左右,2019年占据75.25%市场份额。而包括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等我们耳熟能详品牌在内的剩下几十家车企瓜分剩下的25%。

低迷下跌态势下,很多厂商首要的是保住销量基盘,保住市场份额。某种程度上说,市场份额比销量绝对值更重要。2019年汽车整体市场下滑8.2%,若车企销量下滑超出该数值,则意味着市场份额下跌;若是销量跌幅低于市场整体跌幅,那么恭喜,你跑赢大市了,市场份额上升了。

2019年占有率变化上,上汽和长安未能跑赢大市,市场份额下跌。上汽体量大,份额跌的也多,少了0.91个点;长安虽然销量跌幅更大,但是体量相对小,市场份额跌幅反而比上汽少,下跌了0.56个点。

剩下4家,均跑赢大市,市场份额都有所增长。其中销量上升的一汽增幅达1.27个点,表现优异。

如果从2017-2019三年的市占率变化来看,那仅有长安和东风是下跌的,长安3年跌幅高达2.95个点,相当于丢失了其自身3成的市场份额。东风微跌0.27个点,还算稳健。一汽市占率提升最多,提升了1.87个点,相当于增加了其自身16%的份额。

上汽集团?全线下跌?通用系拖后腿

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表现较为稳健,虽说同比下跌,但跌幅较小,跑赢大市。真正拖后腿的是通用系,上汽通用大跌18.78%,上汽通用五菱更是大跌27.8%。

上汽集团2019年比较亮眼的成绩是新能源和出口成绩。相较国内颓势,其海外成绩喜人,销售整车35万辆,同比增长26%;上汽集团2019年海外出口量,在中国车企海外总销量中的占比高达33%。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30%?,表现不错。另外上汽大通整体销量15.3万(其中乘用车约6万台),同比增长21.4%,表现上佳。

一汽集团?大众丰田给力?奔腾红旗表现抢眼

一汽集团旗下,除了边缘化的天津一汽和一汽吉林外,其他主流子公司中,也就一汽马自达不给力,下跌了16%;其他的奔腾、红旗、大众、丰田,均同比实现正增长。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自主品牌表现抢眼。奔腾年销超12万,增幅达33.4%;中国汽车品牌当中的茅台--红旗品牌首次突破10万年销量,同比增幅高达200%,可喜可贺。

东风集团?日产稳健?本田亮眼?神龙及自主系大跌

东风这三年一直处于持续阴跌状态,主要源于旗下神龙汽车、东风悦达起亚和自主品牌表现不佳。神龙汽车已经比高峰期跌去了8成以上销量,而且短期内还看不到回暖的希望。东风悦达企业持续低迷,大跌23.33%,风光不在。原先风光无限的风行、风光也表现不佳,未能跑赢大市。东风雷诺没啥好说的,一直没啥存在感。

好在旗下日系比较给力,日产年销117万,极为稳健;本田逆势大涨13.2%,相当亮眼。出口方面,全年出口8.6万辆,同比增长15.9%,快于行业18个百分点,销量排名首次进入行业前三。

北汽集团?北京奔驰表现上佳?自主系和北京现代大跌

北汽近3年也是处于持续下滑状态,主要还是自主品牌和北京现代表现不佳。几大主要子公司中,除了奔驰坚挺,大涨13%外,其他主要品牌全数大跌。

长安汽车?自主跌幅缩窄?福特持续大跌

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是6大国企当中最争气的,曾是多年的中国自主品牌老大,不过近3年面临困境。2018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85.9万,下跌19.1%。而2019年,随着长安CS75?PLUS、欧尚X7等车型的推出,长安跌幅缩窄,近几个月更是有所回暖。2019年,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超80万,跌幅缩窄至6.5%。

合资方面更惨,长安福特继2018年暴跌6成后,2019年继续腰斩,至18.4万;不过从长安福特近几个月的销量来看,跌幅有所缩窄,有企稳迹象。长安马自达继2018年下跌13.4%后,跌幅扩大至19.7%,销量跌至13.36万;铃木和PSA没啥可说的了。

广汽集团?广汽丰田、本田表现优异?传祺大跌

广汽集团在2018年增幅达7.34%,当时是6大当中表现最好的。但2019年由于自主品牌和广汽三菱、广汽菲克的大跌,未能保住增长势头,整体下跌3.99%。广汽乘用车前些年持续高增长,异军突起。2019年跌幅扩大,销量38.46万。

旗下广丰持续高增长,2019年大涨17.6%,达68.2万。广本稳健,增幅4%.广汽三菱在2018年表现非常好,增幅达22.69%;不过2019年未能延续增长势头,同比下跌7.74%。广汽菲克持续低迷,继2018年大跌38.99%后,2019年继续大跌超4成。

2019年,对各家车企来说,一个“难”字,不足以表达个中艰辛。而2020年,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市场环境或将更加艰难。但风雨过后有彩虹,云开终将见明月,祝福中国汽车,中国汽车人加油,中国加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家电网大数据应用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乡镇企业的真正转机是1***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次会议作出的《***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决定》(草案),明确指出“社队工业要有一个***展”,规定“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对社队企业的产供销要***取各种形式,同各级国民经济***相衔接,以保障供销渠道畅通无阻。国家对社队企业,分别不同的情况,实行低税或负税政策。”1***9年7月和1981年5月,国务院又分别发出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若干规定,阐述了发展社队企业的重大意义,并对一系列方针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1982年到年,***中央发出的三个1号文件,都对社队企业的发展问题作出了方针性规定。年3月,***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从此,我国乡镇企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也开始打破了单纯经营农业的格局。

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开始就没有***体制的保障和束缚,完全是凭着自己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调节和导向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一般不高。因此有利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深受农民欢迎。再加之它有比较充分的经营自***,规模一般较小,“般小好调头”,能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适应性较强,有较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在发展中逐步提高了自己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被人们称为“异军突起”,经过“六五”期间(1981-1985)的成长,“七五”期间已经壮大成为农村发展、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十分重要的力量。“七五”期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1.5%;工业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7.3%;农村社会总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67%;出口创汇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28%。“七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口2200万,占新增就业人数的57.6%左右[3]。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1987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年乡镇企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它标志着乡镇企业已真正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开始由单纯的农业发展目标转换为农业发展和非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这说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乡镇企业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第一,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拥有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地比例关系十分紧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日益减少的耕地承载着不断膨胀的劳动力,使得人均农业***不足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大容量的就业门路。各地的实践已证明,在农业内部无论如何开辟多种经营、无论怎样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也开发不出这种大容量的就业门路,也解决不了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力问题。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技术装备将不断进步,技术替代劳动力的趋势将日益明显,农业容纳劳动力的数量将日渐减少,本来已经超量剩余的劳动力阵容将日渐庞大。正是在这种现状和趋势下,乡镇企业应适而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径的同时,也开辟了农民非农收入的新渠道;在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同时,也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这是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史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4]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正是标志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新的发展。但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与工业、与商业等的分工形式有所不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可以被城市的发展所吸收,尤其是城市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足以容纳破产了的农业劳动力。应该说,这种分工形式的发展,是同它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但是,在我国工业、商业等与农业的分离,不能***取城市吸收的单一形式或主要形式,因为我国的农业特点不同,一是人均耕地少,但自然***丰富;二是农业技术装备落后,而劳动力***十分充足。丰富的自然***单靠城市工业是难以完全开发和利用的,充足的劳动力***更是城市工业和其它产业所远远容纳不了的。要解决这样一个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分工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乡镇企业。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与工业、商业等分离的重要社会形式。

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体制矛盾的客观要求。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强化了农业产品和价值剩余向城市工业积累的转移,并利用户籍管理、劳动力管理、基本生活资料***分配等多道“城乡流动闸”,制止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膨胀,边际纯收入出现负值的不正常局面。这就出现了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和城市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农村艰难地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以城乡分割为特征的二元经济结构。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工业部门与传统的、封建的农业部门的分立和并存。这两大部门的唯一联系就是失业劳动力从农业流向工业。经济成长表现为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以满足资本主义企业家进行利润再投资所产生的需求,这一过程持续到隐蔽性失业消失,劳动力变成稀缺。只有当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已全部由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才能提高,农业中生产者的经济地位才能有所改善。此时工农业将得到均衡发展,农业部门将被迫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二元经济结构即转化为单一资本主义经济[5]。尽管西方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争议较大、褒贬不一,但其立论的依椐——工农业部门劳动收益的差异和其核心问题——剩余劳动力的产业流动,从大处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对我国制定农村工业化政策和诱导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是有参考价值的。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为明显,解决的办***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6],而不是城市乡村化;我国农业劳动力超量剩余,进行产业转移是当务之急。既要乡村城市化,又要转移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我国同时推进这两个进程的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之间是互动互促的关系,通过乡镇企业的吸呐和扩张,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下,使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更加顺畅,也使其他要素在城市和乡村互相渗透,工业和农业相互交融,代之而起的将是更高层次的城乡一体化。

第三,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世纪70年代末,***古为今用,给“小康”赋以新的时代内涵,后来又把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这就激发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情。我国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曾经进行过多种探索:一是充分利用劳动力多的优势实行精耕细作。这一方法可以容纳一定的劳动力和增加一定的收益,但在科技水平还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难于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在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很少的情况下,也难于获于更多的收入而致富。二是利用当地的***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一方法拓展了农业的视野,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间和增收门路。它确实对改变我国多数农村单一种植业的格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往往受到自然***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制约,因而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不仅能提高已经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能使已经减少了的农业从业者由于土地等***占有量的扩大而增加收益。这当然有利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转移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经济门槛和素质门槛过高,还有社会保障门槛、子女上学门槛等等。能够跨过这道道门槛而成为城市稳定的从业者的农民在目前可以说是极少数。对于多数农民来说,即使是有志者,也只能是在城市干点零碎活,当当壮工,打打游击而已,就业和收入并不稳定。最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下,一些城市对农民工迁住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清除,许多城市已放宽和放开了户籍限制。但是,农民工进城并不是把他们的户口本改成非农户口就行了,农民要像城市人一样就业和生活,还要付出诸如买房、提升自身素质等高昂的成本,***也要对城市的水、电、路、住房、商业设施、学校容纳能力、环保、治安、社会保障等方面付出大量成本。这些在短时期内很难办到。因此,农民到城市赚钱这条道路并不顺畅。四是实行***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在农村虽然不如城市执行的好,但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已经太大,即使是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也会有后备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农村劳动力大军之中。同时,***生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逐步发挥的,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有其它措施的配合。

综上所述,已经***用的这些途径和方法,虽然对农民增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仅力度太小,而且由于没有突破“农村办农业、城市办工业”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城乡结构,因而不能引起农民增收幅度的重大提升。而发展乡镇企业,一方面迈出了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开辟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载体。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集聚,又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所有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和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根本性条件。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除了上述客观必然性之外,其自身机动的运行机制,也使及其崛起成为可能。这种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在动力上,农民有强烈改变自身贫因面貌的愿望,有紧迫感、危机感。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剥削压迫下,贫穷落后了数千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生活虽有较大改善,但单一搞农业发展极为缓慢,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二是在经营决策上,婆婆少,厂长、经理自***大,责权利统一,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开发产品。三是在经营形式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没有“大锅饭”可吃,企业职工来自农民,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自力更生,勤俭办厂。四是在分配制度上,真正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动成果分配,职工没有“铁钣碗”可端,生产积极性高,责任心强。五是在用人制度上,企业领导没有“铁交椅”可坐,能者上,庸者下;职工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般不会有人浮于事、浪费人才的现象。六是在企业管理上,管理人员少,办事效率高,比较重视财务管理,能够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一般也能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七是在发展目标上,立足本地***,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八是在产品开发上,主攻城市大工业的“配套产品”和市场“缺口产品”,甘当大工业的“配角”和在大工业之间“拾遗补缺”,填补市场空白和短缺,在拾遗补缺中拾出大行业,拾出大市场。有些企业在有一定的资金、人才、技术积累以后,自主开发新产品,开拓新行业,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乃至企业群体,占领国内市场,并打向国外。

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其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为1.23亿人,分别相当于同期农业劳动力的27%和70年代末以来农村新增劳动力的55%左右,已成为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5万亿元,分别占同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5%左右和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乡镇企业的出***货值达到7000多亿元,占全国出***货值的1/3左右,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农民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部分为7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7]。对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外,乡镇企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的贡献也极为突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结束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门路狭窄的格局,为农村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特别是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服务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发展。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集聚,往往在小城镇集聚或形成新的小城镇,对繁荣小城镇、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浅析我国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论文

国家电网大数据应用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构想到实践,从论证到试点,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已经驶向快车道。

在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工作会议上,公司党组明确提出,要强化数据分析,提升数据应用水平和商业价值。去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在总结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设计研发和试点建设工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试点实践,目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电网运行、经营管理以及优质服务三大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

大数据作为重要的战略***已经在全球范围达成共识。2011年,一些国际组织便发布报告看好大数据;2012年开始,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大数据发展规划。国内,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信息化浪潮来势凶猛。去年3月,大数据被写入***工作报告;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特别强调通过大数据的发展,提升创业创新活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今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如今,在城市建设、金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随处可见,并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已然来临。

机会在敲门

抓住了机遇,等于成功了一半。对于大数据而言,也是如此。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加快了信息化向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预测,今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预计2016年至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在前不久结束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马云说,在未来,计算能力将会成为一种生产能力,而数据将会成为最大的生产资料,会成为像水、电、石油一样的公共***。马云认为,人类已进入DT(大数据)时代,数据取代了石油成为最核心的***。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通信部主任王继业认为,不可否认,大数据会逐步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对于电网企业来说,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是提质增效和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

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和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积累了体量大、类型多、价值高、速度快等典型大数据特征的运营数据,具备了推广大数据应用的基础条件。

来自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公司管理结构化数据49.75TB,非结构化数据213TB,营销基础数据130TB,用电信息***集数据达43TB,且公司信息化数据平均每天以10TB的速度增长。

“公司的生产管理和营销系统已达到几百PB级数据规模,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的研究、验证和应用,构建新型电网企业运营体系,有助于增强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海林强调说。

国网江苏电力作为公司大数据应用的试点单位之一,在今年夏天便尝到了大数据的“甜头”。

国网江苏电力以用户信息***集数据为样本,开展负荷预测工作。王海林说:“今年4月份,我们用大数据预测8月6日将迎来今年最大负荷值8440万千瓦,实际上在8月5日出现了最高负荷值8480万千瓦,预测准确率99.53%。”

作为国网公司大数据研究和实施的主要牵头部门的负责人,王继业对这样一个预测结果感到格外高兴。“预测之初我们心里也是有疑问的,毕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最后结果这么精准,证明我们具备和掌握了大数据在负荷预测方面的理论基础以及数据分析挖掘的能力。”

同样,国网客户服务中心也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威力。目前,客服中心日均处理话务请求量35万余件。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服务接通率,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客服中心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了“实时话务展现及预测”“基于故障***用户感知度的主动服务”等场景应用,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例如,通过应用实时话务展现及预测场景,人工服务接通率提升了8%左右,服务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得到优化。

大数据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服务公司内部,在支持新能源接入、提高新能源发电功率和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升新能源协调控制水平和综合能源服务能力等方面也大有作为。

王继业认为,大数据是智能电网的核心,而智能电网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深入应用,将促使公司的决策从“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同时,充分利用这些基于电网的数据,深入分析后将挖掘许多高附加值的服务,有利于电网安全检测与控制,客户用电行为分析与客户细分,电力企业精细化运营管理等,提升公司管理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不论从外部环境而言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大数据不是用不用的问题,而是顺势潮流,必须要用。”王继业感慨道。他说,自己从事电力通信行业20多年,行业变化如此之大,今天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数据表面看是信息,但提炼分析后就能找出相关联的规律,再借助各种工具分析规律就变成了决策。大数据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利用的领域很多,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抓住了大数据就意味着占据了大市场。”

准备好了吗

纵观全球大势,大数据浪潮席卷而来。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大数据已经成为推进产业变革和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无疑是大数据时代下最核心的命题。

国网公司的大数据具有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等特点,背后反映的是电网运行方式、电力生产方式以及客户消费习惯等信息,这些珍贵的数据如果能挖掘分析好也就释放了大数据真正的价值。例如,用大数据分析新增用电客户数量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电力消费情况看宏观经济趋势等。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战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邓春宇认为,大数据好比是一个金矿,但是,想挖出金子也并非易事,“做大数据是非常考验智慧的”。

数据存储无疑是挖掘大数据“金矿”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是大数据的核心,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对应用需求复杂,对存储的要求也更高。事实上,随着智能电网建设深入,信息***集点越来越多,在一些配电和数据中心的***集点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级。目前这些数据大多***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提升,对数据库处理能力、存储空间、查询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与此同时,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部分业务系统面临存储升级成本较高、系统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公司对业务系统数据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数量庞大的历史数据,基于大数据平台开展历史数据归档,不断提升系统访问效率,节约系统存储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业务系统架构进行分析,在可能引起系统访问瓶颈的地方引入大数据技术加以解决。

安全性则是挖掘电网大数据价值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电网的大数据由于涉及众多电力用户的隐私,且地域覆盖范围极广,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王继业表示,公司的大数据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投入运行,并根据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共享程度,确定哪些是可以开放的,哪些是需要逻辑强隔离使用,从而保证在云基础上数据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国网能源研究院管理咨询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孙艺新认为,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利用好大数据还要以电力能源价值链延伸为主线,实现业务价值链向电网外部延伸。一方面,在电力供给、需求、客户负荷特征等数据分析基础上,注重对用户的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需求侧管理、家庭能源管理、节能服务、智能家居、95598客户服务等业务中拉近公司与用户的距离,挖掘用户行为的特点;另一方面,由支撑内部管理转向提供外部服务,将数据资产作为一项产品或服务进行变现。

王继业认为,大数据应用有需要继续深化的方面,包括怎样实现内部与内部、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数据融合,减少壁垒;如何建立一支具备信息化、电力、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等。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大数据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思考的内容也不同。“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助于解决问题,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路径。”

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和试点,目前,公司大数据的价值正逐渐凸显。例如,公司***用大数据技术,对线损、电量等经营指标进行在线监测和分析。目前,已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进行应用。另外,在今年春节前后30天时间,公司对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333个地市公司共2.75亿用电客户、145亿条用电信息等数据,应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分别从用电类别、电网负荷、优质服务等角度,对春节用电情况进行了分析,形成11余万条分析结果。“通过大数据整合人口、经济、用电等数据,可以准确反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用电客户的消费习惯,将极大地丰富电力增值服务内容。”孙艺新表示。

大幕已经开启

“目前,公司大数据研究和试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大数据的研究应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相反,大数据正处于进行时,未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王继业强调。

9月14日,公司发布信息通信新技术推动智能电网和“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新发展行动***,强调要加快构建各专业共享的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积极开展大数据应用场景设计,用好大数据,充分发挥数据价值。

立足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大数据的运用前景光明。“当前,中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公司又正处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新征程中,信息化的任务繁重。利用好大数据,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推进大数据在公司系统的广泛应用,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保证。”王继业说。

目前,公司已经建成了覆盖总部和省公司统一的大数据平台。随着国网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电力和客服中心等试点单位的企业级大数据平台上线试运行。电网业务数据在总量和种类上都已初具规模,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大数据的各项分析。

当前,电网业务数据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电力企业生产数据,如发电量、电压稳定性等方面的数据;二是电力企业运营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方面的数据;三是电力企业管理数据,如ERP、一体化平台、协同办公等方面的数据。

随着信息化建设推进以及新能源发展,下阶段各专业会涌现更多大数据应用需求,包括公司大数据和其他行业数据的关联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公司具备非常好的从数据运维角度实现更大程度信息、知识发现的条件和基础,从而实现立足数据提供运维服务,创造数据增值价值,进一步推动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为公司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提供更有力、更长远的支撑。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国家电网大数据应用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毕业季,大学生找工作是去国企、外企还是民企?

关于我国***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各种***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和对待。如果不把合理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纳入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经济将很难实现持续增长。本文试图从我国***型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出发,重点分析制约我国***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对策。

一、 ***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型企业是指通过对***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的消耗,通过有效管理和适时创新来实现迅速成长,形成以***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讲的***型企业的“***”指不可再生自然***。

结合***型企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我们认为,***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生产经营行为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保***规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效益、社会效益、安全效益为中心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企业需要协调好内部人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和谐、高效、有序、长期的发展能力。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丰富程度及组合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特别是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据评估,我国可******量140亿吨,是世界最终可***储量3113亿吨的4.5%。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业。由此可见,***型企业对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实现我国***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 制约我国***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型企业受自然条件限制比较强,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命周期的特殊性(发展一般经历勘探论证期、建设期、高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并且受***储量的限制——只要可*********完,其生命就终结,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通过科技、开发新产品来人为地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涉及面广、产业基础狭窄、辐射作用强等发展特点。***的不可再生性,注定了***型企业将经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又决定了***型企业尤其国有***型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许多问题,虽然***型企业自身在不断地进行产业调整,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 外部因素

1. ***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总量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人均矿产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水***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外,部分重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若按目前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趋势,到2010年,短缺矿种将占到一半以上;到2020年,绝大多数矿种不能满足需要,原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2. 经济增长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长期以来,我国***产品价格受***管制,明显偏低,使得投入***产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被人为压低,这种政策造成矿产***型行业的低收入对矿产***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向下的牵制力,使矿产***型企业的发展在低层次上达到了制度扭曲下的相对稳定均衡,即陷入低效率状态。由此不仅使得***型企业内涵式扩张的空间很小,而且整个社会可以低价获取***的使用权,客观上鼓励人们滥用和浪费矿产***,使得粗放式扩张战略得以放大,形成了今天我国粗放式增长模式的高度路径依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虽然***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同时也导致了***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来带动经济高增长,只能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 经济性成本沉淀。经济性沉淀成本涵义是指,承诺的投资成本无法通过转移价格或再出售价格得到完全补偿的那些成本。(1)***型企业需要投入的生产性资产,比如地质勘查、开***以及加工所投入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由于专用性较强,从原产业退出时难以回收投资成本;(2)商业性地堪市场尚未形成,市场不健全,交易渠道不畅通,地堪项目缺少多元化投资体系,开展的经济活动,都需要支付大量搜寻、契约等交易成本,这些成本本身都是沉淀成本;(3)***型企业多数地理环境闭塞区位远离中心城市。为了摆脱区位劣势,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网络和储藏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在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发展时,这些资产很难随企业被带走,即使出售也由于区位的劣势而难以回收投资成本,从而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4)固定成本转型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经济性沉淀成本,主要包括离退休劳动力安置成本、因企业退出造成终止各种契约所必须支付的违约费用等。总之,上述这种经济性沉淀成本构成了企业进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型、地区扩张等战略实施的障碍,进而使企业陷入原有的运行态势,发展接续产业困难重重。

4. 行政管制惯性造成***利用的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存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源于其拥有的产业竞争力,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则能提高地区乃至国家产业的竞争力,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对企业个体来讲,可以增加其产品的销售量,扩大其企业的生产规模。如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产业群、广东东莞IT产业集群的发展,都带动了整个地区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力量是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

由于***型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型地区基于***经济体制而造成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严重,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以矿产***型企业为例,建国以来,我国制定并执行矿产***型企业基本建设“大中小并举”、“有水快流”的方针,因地制宜,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同时,行政性准入管制不允许矿产***型企业跨区域开发矿产***,不允许跨行业延伸产业链等等。这种以***地理位置分布为惟一依据的企业组建方式的直接后果是:行政划定的界限大大制约了矿业企业的自然发展,企业只能根据所划定的***进行开***,规模有限;跨区域扩张困难,老矿区缺乏接续***,使得企业因***枯竭被迫破产已不鲜见;一个矿区多个开发主体,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导致布局不合理,盲目办矿等等。实际上,行政性划定是对矿业企业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限制,在一定意义上完成了经济规模的指标,却大大牺牲了规模经济;而且这种行政分割现象,在阻隔企业进行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同时,也使区域间专业化分工发生断裂,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规模攀比,客观上加剧了矿产***型企业的无序竞争,阻碍了矿业产业组织的战略性转变和结构性调整,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矿业企业发展被锁定在全球产业链低端的风险。

5. 社会性成本沉淀。所谓社会性沉淀成本是指,契约安排下权利承诺,一旦终止无法得到补偿的那些利益,也会产生沉淀成本。***型企业承担较多的社会义务,企业办社会已成为企业的当然职能。中国的***型城市(特别是无依托***型城市)多是***型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城企关系具有“一城一企、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这三个特点。企业要兼顾整个城市的发展,负担很重,从而制约了***型企业的发展;并且***型企业的决策主体中“所有者缺位”,***主管部门从***型企业衍生出很长的利益链,企业“内部人”控制,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等等构成了***型企业发展中诸多的社会性沉淀成本,种种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转产、转型与接续产业的发展。

6. 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管体制尚不健全。考察世界大多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都很完整,层次分明。而我国目前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体系还远没有形成,主要有《清洁生产法》和《节约能源法》,还没有具体明确企业责任和义务的法律法规,也缺少更加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我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严重缺位,监管体制尚没有明确建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没有普遍形成,这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7. 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虽然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能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河水污染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如此下去,到2020年环境成本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6%左右。届时,我国将会为这一经济的增长付出巨大的代价。另外,《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和实施,将从更加严格的角度强制***型企业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国际市场销售,乃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二) 内部因素

1. 观念的淡薄。伊斯特利(Easterly, 2002)在《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一书中,认为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更容易寅吃卯粮,更加地短视,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贫穷国家更容易出卖未来,它们愿意拿未来几代人的***做抵押,来为这一代人民(主要是***利益集团)的生活融资,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而出售资产成为“出卖未来”最直接的形式,过度开***和廉价出售石油是资产出售的形式之一,留给下一代居民的石油储备大大减少。***的政策更偏好当前消费,而不是未来消费。这些国家会更快地开***地下石油***,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当前收入,但代价是牺牲未来可获得的收入。

由于可持续发展观念尚未普及,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必要性和紧迫性不甚了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较差。在我国许多***型企业的营销理念中,营销目标仍停留在***消费、追求消费数量增加的粗放型营销阶段;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自身尚不能发展,更没有兴趣考虑环境治理。从而导致对***节约、综合利用、高效利用缺乏积极参与意识。现在我国一些省市的个别地方***仍追求短期的政绩,而***型企业也只是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这种短视的发展方式留下的弊病是很严重的。没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吞噬掉地区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

2. 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资金的限制,发展需要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由于我国***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导致利息负担沉重。加上企业之间相互拖欠问题严重,不良债务比重过大,偿债能力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力推新产品,要对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由于资金不足,配套的措施、设备难以到位。因此,资金问题对我国***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以***的再生为例,国际企业的实践表明,***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把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变为有用***的再生成本远比购买新***的价格高;另外,由于我国现在的环境容量尚未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物和排污费不仅远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还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循环生产环节的成本难以回收。因此,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型企业难以自发地以循环经济方式进行生产。

3. 技术水平低。***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又集中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由于企业缺乏有效、完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造成了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综合利用水平低,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的现状。比如,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有限,我国***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每年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被加以利用;钢渣、粉煤灰、煤矸石和石油化工废渣等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3.7%、47.9%、38%、45%,尾矿利用率不到10%;共伴生矿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30个百分点。这对于***本来就短缺的大国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缺乏高素质人才。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结构以及稳定性大小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就难以在知识经济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难以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获取竞争优势。目前,从人力***结构方面来看,集中表现为核心人才的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企业制度不完善。中国***型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存在不少漏洞。前面我们提到,在组织形式方面表现为,一些部门设置交叉性、重复性太多,一些必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管理部门,诸如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等部门存在空缺,这使得可持续研究这一重要工作基本上都是混杂在其他部门中,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另外,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也很多,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必要的全程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控制管理阶段,其结果往往是环境成本外部化。

三、 推进我国***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 ***层面

***有关机构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鼓励有信誉、生产规范的***型企业***取合资、合作、兼并等形式来进行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背景,引导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走向高端发展道路;(2)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可以提供不同的优惠政策支持,如实行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优惠的绿色税收、优惠的***贷款等措施;(3)加大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不仅是制约我国***型企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方面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4)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5)完善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必须实行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开发高效、节能、洁净的新产品,同时,随着新的污染物的出现,注意完善我国的环保立法;(6)积极地参与国际产业制度、产业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为中国***型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实现持续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

(二) 企业层面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做到:(1)延伸产业链,引进替代产业。由于***最终是要枯竭的,因此在***合理开***利用的同时应该进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附加值,并且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引进替代产业。应坚持科技先行,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科技含量,为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资金、人力以及制度环境;(2)要由传统的追求经济增长向追求经济发展转变。***型企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强调的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无论是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是企业的市场规模,都存在着一个增长的有限性。增长是一个量的变化,发展是一个质的变化。一个企业不一定变得更大,但一定要变得更好。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断地创新,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3)利用***、能源要由耗费型向节约型转变;(4)对污染控制要由未端控制向全程控制转变;(5)将战略从***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6)认真开展国外***勘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利用“两种***,两个市场”,根据比较利益原则调整产品进出口结构,鼓励出口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和进口初级产品,努力建立***可持续供应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帮成,姜太平.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可持续发展,2000,(3).

[2]侯广辉.***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J].经济纵横,2007,(7).

我国有哪些企业是跨国并购的,能否详细说明

毕业了,是进国企、外企还是民企?有的同学甚至接到了三种类型公司的offer,都是很不错的公司,该如何选择?

这篇文章就来谈谈这个问题,了解一下国企、外企、民企有什么特征?有哪些不同?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

国有企业,是指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企之间的差别很大很大,甚至是天地之别。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范围就大了,有省、市、县不同层级管辖的国企。

中央企业也就是国字头、中字头的企业,这些央企,主要分布在核工业、兵器装备、船舶重工、发电、电网、电信、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钢铁、重型装备、矿业、农林、工程建筑、飞机制造等领域。

可以看出,其中的电力、电信、核工业、兵器装备、航空、航天及飞机制造几乎是完全由国家垄断的行业。而在其他领域,这些央企也是各自行业的巨无霸,例如工程建筑行业的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这几家。

除了国资委管辖的央企,还有一些央企并不在以上的央企名录里面,比如金融企业。国有的六大行: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等,还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这些保险企业,还有中***司、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邮政集团、铁道部改制而成的中国铁总等等。还有一家利税超越所有央企甚至所有中国企业的巨无霸——中国烟草。

央企作为体制内的核心,垄断着国家的能源、***、科技、通信、巨型工程等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行业。既然是垄断,央企的待遇、***都远远超过其他机构的平均水平,这里说的其他机构,既包括体制内的***、事业单位,也包括体制外的外企。

进央企你需要搞清楚的是进到哪里?是央企总部,还是央企省级、事业部级总部?这些地方是特别值得去的。

比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是大央企,你在这些央企的县里面做销售员、技术员,只能说目前比县城里面其他不死不活的企业有点保障,央企的这顶帽子与你没有多少关系。

再比如,工农中建是国家四大银行,你在县城里面当柜员,可能还没有信用社、农商行甚至村镇银行的收入高,但是指标压力一点也不比他们少。其他的央企也是如此。

进央企关键是进“头部”,进不了“头部”,央企的牌子对你作用不大。

地方国有企业比较好的比如省一级的国有企业,它们大多数是厅级单位,比如四川省的五粮液集团,像这一类的国有企业都是省一级的重点企业,他们拥有庞大的资产、良好的品牌、高效的制度、独一无二的地方***。

至于说地市一级的国企有个别的还不错,拿的是市场经济的钱,做的是***经济的事,薪酬待遇很高,工作压力不大,真的是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但这样的国企,除非你有特别的技能又是他们特别需要的,一般进去比较难,没一点关系可能不行。

地市一级的其他国有企业,特别是那些***经济时代的传统国企,比如纺织厂、面粉厂、百货公司等等,早就死的死亡的亡,改嫁的改嫁,没有死的也半死不活,千万别去。

国企就像一部缓慢运转的官僚机器,内部分工很细很明确,每个人就像一个螺丝钉,按照流程规则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工作机械性和重复性很高,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学习,基本上你学不到什么新的技能。

而且,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很容易让自己的变成一个温水里的青蛙,不学无术不思进取,一旦国企兼并重组倒闭裁员,国企的员工出去很难适应外部激烈竞争的职场,因为没有安身立命的技能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当然,也有很早就进入市场竞争的国企,比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也是很锻炼人的,但处在这些大国企的底层公司,拼命地做市场营销,工作压力很大,受行业天花板的限制,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国企是一个讲辈分的地方,即便你个人有突出才能,可能也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整个机制框架都是规定好的,并没有为你留出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要想出人头地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不过,今天的国企已经不是过去的国企,也不再是铁饭碗,更有活力,也更愿意给年轻人机会。国企工作正在向市场看齐,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才华的人能上能下,不看年纪,也不用熬资历。所以,医院里90后主任医师越来越多,国家电网90后中层管理者也越来越多。

国企是个非常考验你情商的地方,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如何称呼同事和领导都是有讲究的,像外企一样直呼其名是不可想象的。再比如,领导上台说话叫“做重要讲话”“做重要指示”,下属上台说话只能叫“发言”。想在国企发展,温良恭俭让的性格很重要,低调谦逊,察言观色绝对必要。而且,有的国企你可能还需要面对“小圈子”的困惑。

大国企基本上没听说过有裁员的,一旦进入这个体制,只要不出大错,在公司不关门的情况下,就可以一直干到退休,除非你自己主动离开。但地方性的小国企就不好说了,破产倒闭是常有的,就算不裁员但你可能需要下岗。

毫无疑问,国企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是规矩的,比如五险一金一定会按规定缴纳的,一些大国企的***也相当好。有的甚至还有补充公积金,全勤奖,季度奖,绩效奖,各类补贴(高温补贴、冬季补贴、节***日补贴等等),有的国企几乎是不用考虑住房问题的,因为有自己的宿舍,还有餐补,食堂等。作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这一块就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开支。

总体上来说,国企的性价比比外企要高,尤其是一些大牌国企,工作强度比外企要低,压力自然比外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你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自己40岁以后怎么办,如果你40岁左右在国企混个一官半职,那小日子自然过得既体面又安逸。

就薪酬来说,在国企做同等工作量,比不上外企和大中型民企的薪酬。但反过来,就稳定性来说,国企要比外企与民企高得多。特别是到你四十岁以后,如果你在那些国家支柱性或垄断性国企工作,你会发现,你要比同龄人过的轻松惬意的多。

有可能,你的同学、朋友还在为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发愁,为下个月工资发多少而焦虑,而你在国企的工资账户里的金额,会随着你的工龄增长而逐步提高,虽然不多不快,但年年见长,这已经足够让你丰衣足食了,尤其是在四十多岁人到中年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你的经济收入稳定增长而有保障,这会让减少你额头的皱纹、鬓角的白发与面部的沧桑。

简单来说,在大型优越的国企(总部)工作,以40岁为人生界限,前20年你会过着低工资、“低三下四”的生活;后20年你会换来中高薪酬、高稳定性的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机会与成本。

顺便说一句,在国企工作到快40岁,才跳槽闯荡江湖是一种很不明智的行为,虽然我是这样做的,但我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如果真的受够了国企的稳定与死水一潭,那就在35岁前***取行动,因为,四十多岁从国企出去的普通员工,在人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如果你做到大型国企的中高层那另当别论。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与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由外国投资者单独投资的企业。既有合资类型,又有外商独资类型。

刚改革开放时,外资企业是香饽饽,享受着比中资企业都要高的各种待遇,想当年,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高、***好、受教育机会多、体面优越。

现在,我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外企高大上的光环也在慢慢黯淡,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企员工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国内企业员工,也没有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国际化的光环与背书依然存在,外企还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欧美外资企业非常重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化,大到工作项目运作实施,小到电子邮件如何写,都有比较清晰具体明确的规范标准。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可以学习到比较规范的做事方法,对于塑造并养成你职业化的意识、素养、习惯与技能有很大帮助。一些世界级的大公司有着丰富的组织知识积淀,掌握着前沿的科技,而且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参加这样的培训,无论是从技术业务层面还是从个人职业素养层面,对个人的成长都是极为难得的。这种环境中培养和锻炼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的工作效率,超级高效的工作方式,还有体力、意志力和责任心。

但话说回来,大公司是一台大机器,每个人都只是这台机器的一枚螺丝钉,工作久了很容易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系统整体的了解很少,缺乏大局观。当然,如果你积极上进,主动学习,或者主动申请参与一些比较独立的、系统化的项目,或者参与一些跨部门的项目,就可以破除这样的弊端。所以,关键还在个人。

外企是一个结果说话的地方,只认功劳不认苦劳。业绩不好,完不成任务目标,你再会拍马屁也没有用,因为外国老板的职位也是要靠业绩来保住的。所以,如果他向上级交不了帐,在他自己被炒掉之前,他会首先炒掉你。外企的职业晋升也是唯业绩论,业绩一直保持优秀状态就比较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

外企是特别重视公司“脸面”的,工作环境都比国内企业讲究。这是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虽然工资不是最高,可是办公环境好啊;虽然要时常加班,可是办公室舒服啊;虽然已经碰到了成长的天花板,可是工位美啊。宽敞明亮的办公室,一人一个独立工位和衣柜,高大上的会议室、咖啡厅、休闲区、会客室,高大上的培训、年会等,总之呢,面儿做的特别足,让你很是舒服。而且,不少外企是弹性工作制,上班不打卡,不计时,只要能够完成岗位上的工作,你什么时间做在哪里做,都可以和领导商量。这也是格外令人青睐的原因。

在外企工作天花板是在所难免的,就算是特别优秀的人,在升到某个职位后,一般是中层,就再也没有办法往上升级了,因为高管的位置只留给本国人,其他人几乎没有机会,除非自己移民,成为“外国人”。在外企有一个打***的职场天花板,一般来说,做到中层已经是凤毛麟角,做到高层就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

这两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日子不太好过,很多外企面临关闭工厂,退出中国的窘境。比如,2016年,飞利浦照明关闭深圳工厂,2017年科技公司甲骨文裁掉200多个北京研发岗位,全球最大硬盘制造商希捷关闭苏州工厂,裁员近2000人。

不管是因为中国人工成本上升,房价上升造成外企裁员撤离,还是因为市场低迷的影响,外企频频裁员的动作越来越多。包括金融行业在内,人工智能的影响让很多外企投行巨头也开始裁员。高盛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裁撤30%的投行岗位,这一轮裁员你留下来了,但下一轮呢?

你可能为这家公司工作了七八十来年了,已经35、40多岁了,突然接到公司裁员的通知,如果这样你也不要感到很突然,因为,在国企你可以干到退休,但在外企你不可能干到退休。为什么?

你想想啊,每年想进外企的大学生那么多,他们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比你听话,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和你干一样的活,甚至比你干的还多,但要的工资却比你低得多。凭心而论,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选择谁呢?当然是用更便宜的、干更多的又听话的人。

应该说,在外企工作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是迟早的事。讲一点人情的公司,HR会暗示或主动建议你离职,然后再给你发一笔赔偿金;不讲人情或者效益一般的公司,当你的聘用合到期后,会直接拒绝与你续签合同,这时候就是你卷铺盖走人的时候了。这似乎有点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当你进入外企后,你几乎见不到那些四十岁以上的老人。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在这里呆下去了,而是在自然淘汰的洪流中他们已没有更多的资本与发言权。

当然,如果你在外企成为了核心雇员,比如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核心项目人员,或者升到了管理层,那么,四十岁对于你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光,你不仅享受着令人羡慕的外企职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的尊荣,享受着高薪与优厚***待遇,而且,你可以在此让自己顺利进入中产的大门,实现有限的财务自由,等到你离开这家企业的时候,如果你还愿意干下去,还会有很多的土鳖公司向你伸出橄榄枝。

但是,如果你三十大几了还做着那些你刚毕业就做的基础工作,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工作的精气神儿都已明显比不上那些年轻员工,那你被取代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加入外企,你燃烧自己的青春,换来的是高薪与体面,还有学习成长的大好机会。但你千万不要认为这一切会永远存在。当你的交换价值明显低于后来的年轻人时,也就是失业再找工作的时候。

所以,你必须要时刻提高警惕,时刻准备应对未来职场生存的挑战,尽可能地往上爬,就算爬不上去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学习与进步,因为你在外企学习、积累的这些工作技能,将会弥补你的职业不稳定带来的损失,你在外企的光环,以及修炼的职业素养与能力将是你下半生衣食无忧的依靠。

现在的选择是,即使你不去外企实习或者工作,在国企或者名企一样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不是外企不好,是国企和民企更好了。

一个985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说:“以前拼命学习就是想去微软、谷歌这样的外企巨头,但现在去BAT工作,好像也很不错。”中国最佳雇主的排行中,外企也出现“失利”的情况,2016年中国最佳雇主前10有4家外资企业,2017年只剩下一家了。

私营企业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现在,民企的概念已经泛化,你说阿里巴巴、腾讯、华为是民企?他们刚创业的时候是,现在应该说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大中型民营企业一般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市场风雨的考验,在摸爬滚打中慢慢建立有模有样、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

在待遇方面,比如那些互联网公司好得令人咋舌,刚来的应届生月薪轻松破万,免费的零食、咖啡、班车,高大上的办公环境,上百个月的年终奖,免费的员工宿舍,无息住房贷款……腾讯甚至给意外去世的员工继续发薪水。

而且,大中型民企的发展动力比国企更强,特别重视员工的学习培训与培养。工资可能没有那些高科技创业公司给的高,但是稳定性要比创业公司高很多。而且,这些民企崇尚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以业绩论英雄,有长远明确的发展战略,塑造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内部晋升空间还是成长的机会,都比国企要好得多。

薪酬收入上看,一般大中型民企比外企低,但比国企高;从稳定性上看,大中型民企比外企高,但比国企低。总体来说,如果一毕业就能进入大中型民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相较于国企和外企,优劣条件都适中,而且有更多的灵活性。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大中型民企也有与外企类似的地方,比如40岁以后的自然淘汰,所以,居安思危、高枕有忧应该是你的职业意识,闻鸡起舞、夙兴夜寐应该是你的职业主题。

一个萝卜多个坑,你可能要做人事,同时还要兼顾财务、行政,工作很多很杂。工作没有章法,管理混乱,打乱仗,做事情全凭老板的兴致与心情。但打乱仗有可能培养你的将军才能,如果老板足够优秀的话,你能学到很多,而且能很快独当一面。

大部分小型私企都是夫妻店或者家族式管理,如果老板缺乏格局,你的上升空间很有限。至于说培训发展、***待遇之类的,在小型私企就不要指望了。一句话,自生自灭。

因此,进小型私企关键要看老板,看老板的格局、人品、能力、潜力与发展。

小型私企稳定性比不上国企和大中型民企,也比不上外企,工资收入很难进行横向对比,但一般来说比不上外企、大型国企与民企。

来自同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几年前,毕业生去外企的比例高达35%以上,这两年到外企工作的学生降到了20%左右,去国企就业的人数比例反而在30%以上。

那么,大学生适合去国企吗?这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过朝九晚五、波澜不惊、平平淡淡的规律生活,不愿参与太过激烈的竞争,不愿承担太大的压力,只愿意勤勤恳恳、按部就班地工作与生活,那你去国企是可以的。但是小国企可无法为你提供安全的保障。

如果你无法接受官僚气氛,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环境,追求的是个人能力的发展,讲究自己的发展,去国企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还是尽量去知名的民企锻炼。市场需求量极大的新兴产业,像AI、物联网、人工智能、5g,哪里发展好哪里钱多去哪里吧,最近些年知名民企在吸纳高材生方面已经是异军突起,像华为、腾讯、阿里、大疆等都成为了人才收割机。

去的话就尽可能去大国企,央企的总部、央企的省级事业部(分公司)。有的国企还分为编制外与编制内,差别也很大。如果是劳务派遣那种,干活多收入少随时会被辞退是一定的。

国企、外企、民企,哪个好?这个话题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之首,比较来比较去,其实你发现它们各有优缺点。而且,国企之间、外企之间、民企之间的差别又是天地之别,根本没有可比性,简单地问哪个更好,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可证伪的,因为个人情况、个人背景、个人需求和个人能力因人而异。

如果非要给出一般性的结论,一句话,能进大国企(总部、省级国企总部)、外企、大中型民企,就不要进小型私企,进小型私企是下下策。如果进小型私企,一要考察行业,二要考察老板。

本质上,一份工作可能并不会因为国企/民企/外企而不同,职业选择上不存在对与错,而是合不合适,能否满足于现阶段自己最想要的。

我比较同意前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的话:“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中国经济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

[导读]跨国并购指向的产品价值链部门逐渐高端化。近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深度需求,各国***对外来资金放松了限制,降低了门槛,跨国并购作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一大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跨国并购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对我国企业的跨国战略作初步研究。一、我国企业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2000年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见于零散个案。那时,在这一历史阶段,我国仅有少数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操作。其中,1993年首钢收购秘鲁铁矿公司、1999年TCL公司收购港资公司并切人越南市场,是其中典型案例。不过,即使是这些仅有少见的跨国并购,已经在企业发展和国际战略中初步显露出重要作用。进入2l世纪前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迅速上升。根据商务部Thomson Financial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从2003年的23.43亿美元增长2007年的到186.69亿美元,海外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80%左右。2008年,中国跨国并购总金额达129.58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30.6%。从并购覆盖面看,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主要由欧洲和美国组成,2003-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17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投资,全球覆盖率达71%。其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如中国汽车企业、电器企业并购日本、韩国企业,亚洲地区的并购贸易额,从2004年324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8亿美元,占中国海外并购总额的45% 。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跨国并购指向的产品价值链部门逐渐高端化。近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不断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1)销售网络。收购外方既定企业的销售网络。中国浙江万向集团曾经以代工方式,借助美国舍勒公司的销售渠道进入北美市场;1998年,当舍勒出现严重亏损时,万向的美国销售额已经达到3000万美元。两年之后,万向与美国LSB公司合作,以42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舍勒。由于舍勒以前为万向提供的主要是销售通路,因此,从直接效果来看,对万向而言,并购舍勒的关键意义就是舍勒的市场网络。当然,并购的舍勒资产还包括品牌、技术专利以及专用设备。完成此次收购之后,万向集团已经在美、英、澳、加等8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企业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一个跨国公司的构架。(2)技术专利与研发机构。我国企业收购境外技术专利和研发机构。惠州侨兴集团于2OO1年斥资3000万美元收购飞利浦手机在法国的研发中心。为随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类似地,近年海外收购重点指向对方的技术体系的中国企业还包括:京东方、杭州华立、上汽集团、上工集团,等等。(3)品牌投资与重组。近年中国企业境外品牌投资,还包括品牌收购。如2002年初,上海电气集团与美国晨兴集团联合收购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会社(简称为"日本秋山"),并由此在获得"秋山"品牌所有权;至于在2005年交易的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部门,双方还就并购后的品牌重组签有专项协议,即联想集团能够在并购后有权使用IBM品牌5年,并可永久拥有原来属于IBM的笔记本电脑品牌Thinkpad。2.实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国有企业。目前,我国实行跨国并购的主体仍集中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如中信集团 、首钢集团 、中化总公司、中建总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他们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跨并购的现行军。他们为我国企业集团跨并购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同时这些企业与***往往也有较密切的关系,使它们能在跨国并购中具有比较优势。3.民营企业对***型的跨国并购不断取得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稀缺矛盾日益突出和我国民营企业资金实力上升与对外交往增多,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型的跨国并购不对断取得进展。2006年,无锡通达集团公司正式收购南非盛堡矿业有线公司51%的股权,项目总投资291.12万美元,中方投资150万美元;2007年,我国民营钢铁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收购英国斯坦科(Stemcor)控股公司旗下的澳大利亚萨维齐河铁矿90%的股份,总投资为1.08亿美元;2008年,河北邢台德龙钢铁公司透露,该公司将收澳大利亚(Cape Lambert)铁矿石公司70%的股权。2009年,吉利汽车收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的"沃尔玛"品牌项目,虽然没有最后签约,但已受到全球关注。4.并购的产业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自进入上世纪90年代,海外并购逐步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l992年到2000出现的第一个投资高峰中,这阶段主要以窗口公司为主,行业则集中在一些能够在当地受到欢迎的产品, 如机电产品、纺织产。因此投资分布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总的来讲,此时的跨国并购主要是尝试性的, 此并购的规模并不大。以2001年进入WTO 为分界线,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了第二高峰,在第二高峰中.中国企业开始将并购目光延伸到美国、澳人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且也不再局限于地小企业。2003-2008年中国企业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并购的比例分别为:45%、23% 、3O% 和4%。虽然亚洲的比例最大,但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并购的比例在上升。这一方而说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谋求国际市场、发展自身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三、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问题1.对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我国企业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而***还没有很好的转变角色,***对外投资的微观管理方式还是以"繁杂的审批程序可以减低投资风险"的思维,还没有让投资主体自我管理,还存在审批程序繁琐,审批内容多,审批效率低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未出台一部系统的,即符合国际规范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外投资法》,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外投资的法律体系。尽管商务部为促进和规范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出台了《境外投资管理方法》,该方法很大程度上明确并简化了审批程序、原则上强化了***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并规范了境外投资过程中的某些具体行为。但设计面还较有限,关于投资目标、投资主体、投资形式、资金融通、企业管理等方面尚待进一步作出研究。这就难以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规范和保障。这表明***"走出去"的政策激励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拓展范围不够。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然主要集中在******掘、工业制造业领域,高度集中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开发及初级加工制造业),以品牌、技术专利导向的技术寻求型的拓展范围不够。以品牌、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形式的跨国并购只发生在少数个别企业上面。这就表明我国以品牌、技术专利等作为出资形式的对外投资不足,与***寻求型、市场寻求型的跨国并购相比,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在我国"走出去"战略中占据的地位不够突出。3.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经营成功率较低。2000年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只见于零散个案。进入2l世纪前后,跨国并购异军突起,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迅速上升。新一轮的企业并购和重组浪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然而并购后成功率较低,一般认为只有3.5%左右。其主要原因,一是收购容易,经营难,我国企业缺乏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国际化经营人才,要驾驭好被并购的公司并不容易。二是中国企业收购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破产公司,收购本身所花的钱并不多,但要使这些公司正常运转则需要投入数倍于收购价格的资金。三是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并购之后的一大难题。4.对我国跨国并购所配套的金融服务扩展不够。按照中央部署,面向"走出去"和对外援助相关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开展了法人贷款,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被指定为海外投资政策性保险的承保部门。最近几年,着眼于金融业国际化,客观上也有利于配合非金融企业"走出去"。但即使是这样,目前只有面对对外投资的法人贷款初步形成规模。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股权基金、股权贷款等金融品种和金融机制直接用于支持对外投资,境内股权融资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管道也显得非常有限。至于企业对外投资中需要的信用担保、货款保险等,目前只有少数得到金融主管层授权的金融机构能够提供,并且在服务费率、效率等方面,和企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应该努力营建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策1.尽快改变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无法可依的局面。首先,要适应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需要,不断出台新的投资促进政策,并制定相应的促进法律法规。其次,要对我国国际证券投资的管理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有利于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的要求,重新修订形成新的国际证券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还有,面向所有经贸合作伙伴,继续加强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合作;除此之外,还要着眼于为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供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2.应运用激励措施给予政策支持。***部门应当从现行的以严格的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逐步过渡到以日常的监管为主的管理方法。应让投资主体自我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减少过度或不透明的审批和报告。在我国企业进行并购的过程***部门应定位在投资监管、投资促进和投资服务。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应设立海外投资发展基金、中小企业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对国家利益有重大意义的产业投资基金等,建立与完善中国的基金支持体现,发挥投资融资平台的作用。在税收方面,对"走出去"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税政策,尤其是能带动出口、开发自然***和引进技术的项目更应辅以税收优惠政策。3.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海外投保险针对的是东道国的政策风险,而不是一般商业风险。目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政策性保险公司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政治保障,但从其目前提供的服务来看,主要还是侧重于与出口业务有关的保险,对海外投资政治风险业务仍相当有限。中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缺位加重了海外企业应对风险的成本。我国应加大政策性风险基金投入,以便我国出口保险公司能够扩大承保范围和保险金额。(二)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跨国经营与管理的建设1.实施跨国并购企业应设立全球研发中心。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动机之一是获得先进的技术,但中国企业最需要的核心技术不可能通过并购而自动获得。欧盟国家对核心技术设置了技术壁垒。如法律和规定设定即使企业所有权的发生改变,其核心技术也仍然禁止向中国输出。这就是说要消化和应用这些技术需要一个磨合与转化的过程。我国的企业不能只依靠并购来获的技术,还应设立自己的全球研发中心。如华为设立欧洲地区总部?全球研发中心、联想集团总部移师纽约和惠威集团两次移师集团海外总部都说明了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重要性。2.跨国并购企业应与国际的价值链接轨。最大的危机也许是最佳的契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通过兼并收购,进入全球行业的产业链,通过投资控股,可加快中国的产业与国际产业的价值链接轨。如我国机床企业就是抓住了通过并购实现与欧美的国际产业的价值链接轨。大连机床集团以近千万欧元的代价完成了对德国兹默曼有限公司70%股权的收购。沈阳机床股份公司重新启动破产的德国希斯。这些成功案例表明了我国的企业在并购时应抓住被并购企业的价值链高端,通过并购有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的价值链接轨,同时除了能获得技术外,还能获得现成的研发团队、营销渠道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相关***。3.实施跨国并购的企业应以品牌作为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除了技术上的需求以外,知名品牌应作为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载体。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世界工厂",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应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外需市场的重要载体。品牌的建立可以使我国从传统的初级产品形成有设计、有质量的品牌产品。通过跨国并购,可以为我国企业随后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我国企业就可以初步形成一个跨国公司的构架。当企业作为我国直接投资的实施者日益壮大后将有助于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扩展我国的外需市场。

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主要原因

1、乡镇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

3、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4、拓宽了农村就业门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收入。

5、外向型经济已具规模,成为国家创汇的重要来源。

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镇企业具有较好的内部经营机制和短缺型经济的外部环境。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生存于***外空间,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壮大的。从生产项目的确定、原材料的***购到产成品的销售,从用工制度到分配制度,乡镇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是受市场调节。按市场规律办事的。在短缺型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产品不愁卖,只要能生产出来,基本就能销售出去。***政策的支挣也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内部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外部有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并且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这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