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大义百科,微言大义的意思解释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4 0
  1.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2. 儒家的六艺指的是什么
  3.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和论争
  4. 义的意思 义的意思是什么
  5. 《春秋》的主要内容?
  6. 孔子一生经历几个时期
  7. 形容一个人夸张事实的文言文

春秋》和《左传》不是同一本,《左转》是《春秋》的注释。

《春秋》和《左传》并非同一本著作,但两者有关联。《春秋》是一部史书,相传为孔子所著,或称是鲁国的史官所作。因《春秋》记载史事非常简略,后世常有文人为之做注解阐释,称之为“传”。其中以《春秋左氏传》最为著名,后人简称其为《左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微言大义百科,微言大义的意思解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左传》中的人物与***是按照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作者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这种思想在***道德、政治主张、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

作者在记述历史***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左传》发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道德评价。

比如庄公十年叙述“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对***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表明作者的态度。

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

昭公十八年记载,夏五月气候干燥,因而宋、卫、陈、郑等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火灾。郑大夫裨灶主张用宝物祭祀神灵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认为宝物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郑相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认为靠“天道”无法解决人事的问题

结果是郑国没有进行祭祀,由于加强了人的管理,也没有再发生火灾。桓公六年记载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周大夫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都鲜明地表现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左传》更强调人的意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2019年2月报道,从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包括《春秋》在内的儒家经典及其训传。

《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中国史脉能绵延至今而不断,与孔子当初所赋予的那股坚韧之气息息相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秋

儒家的六艺指的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3、《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4、可见,先有了《春秋》,才有了为《春秋》做注解的《左转》,后有《资治通鉴》。

扩展资料: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是孔子创造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释义:《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史家讲求秉笔直书,但孔子却利用不太明显的字眼等隐讳的写法,暗暗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加入其中,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后世对此有褒有贬。

百度百科——春秋(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

百度百科——春秋左氏传

百度百科——资治通鉴

百度百科——春秋(春秋经)

百度百科——春秋笔法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和论争

1、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扩展资料:

1、礼:礼节,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3、射:射箭技术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4、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 、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5、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借。

6、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指的是《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风,是指国风,就是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 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雅”分 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 进行祭祀时的乐歌。赋、比、兴是一种文艺创作方法,最早用 于《诗经》。《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 所触发的真情实感,

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 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 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 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 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以表达情 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 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赋、比、兴对于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形象塑造、心理描写、意境形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发展成为诗歌 常用的创作手法。

百度百科-六艺

义的意思 义的意思是什么

一、区别

1、概念不同

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与解释,由***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古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古文经,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2、形成方式不同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3、对孔子态度不同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

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4、经典顺序不同

今文经学视孔子为教育家、思想家,所以将五经顺序定为《诗》、《书》、《礼》、《易》、《春秋》,由浅入深;

古文经学视孔子为史学家,将五经顺序定为《易》、《书》、《诗》、《礼》、《春秋》,按时间顺序排列。钱穆先生认为今古文经学之争始于利益之争,当是定论之言。

5、兴盛衰落不同

汉武帝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学,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

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逐成压倒今文经学之势。

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今、古文之说,今、古文之争遂息。至清代,今、古文经学之争再起,古文经学的治学路数为乾嘉学派和章太炎等所发扬,今文经学则为常州学派所复兴,并最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

二、争论

1、西汉末年论争

汉哀帝时,刘歆领校秘书,发现古文经不但文字与当时立于学官的博士本有异,而且有的博士本定为今文经。他指责今文经为秦代焚书之余,残阙不全。

基于此,刘歆请立古文经《毛诗》、《左传》、逸《礼》于学官。因遭到太常博士群起反对,刘歆离开京都。这是今古文经学的第一次重要争论。

西汉末,王莽欲篡权,提出“王田”的主张,要将土地收归国有,利用《周礼》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以为现论依据。《周礼》属古文经,古文经学地位因得以提高。平帝时,立五个古文博士,以与今文经学对抗。

2、东汉初年的争论

东汉初刘秀利用谶语巩固***,即位后,倡今文,废古文。谶纬之风影响了东汉经学的今古两派。

东汉光武帝立今文经十四博士,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但是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

博士范升反对,与韩歆等争论,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三十一事。学者陈元上书与范升辩论,认为左丘明亲受业于孔子,其书弘美,宜立博士,书凡十馀上。

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诸儒议论喧哗,从公卿以下,多次在朝廷上争论,终于又被罢废。汉章帝时,贾逵(公元 30~101)作《长义》四十一条,说“《公羊》理短,《左氏》理长”,为古文经张目。博士李育乃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以《公羊》难逵。这是今古文经学的又一次重要争论。

汉章帝赞同贾逵的主张,诏诸儒选高材生从逵受《左氏》、《谷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遂行于世。东汉马融(公元79~166)以古学授郑玄,玄遍注群经,于是郑、贾之学流行数百年,为诸儒所宗。

3、唐宋时的争论

唐代,太宗诏使国子祭酒孔颖达统一异说纷纭的南北经说,撰定《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使明经取学者屏弃今古文的门户之见,自出亲意,宋人抛开旧注,直接往***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遂成为“宋学”。明代经学衰弱,少有建树。

4、清代

直至清代,乾嘉学者所用方法,称为“汉学”、“朴学”,无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皆与古文经学为近。

惟常州学派上承汉代的今文经学,依据《公羊传》及董仲舒、何休等人著作,借阐发孔子“微言大义”表达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态度,影响及于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思想家。

5、近代章太炎是古文经学的著名***。 古文经学的特点是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研究***本身的涵义,不讲“非常疑义可怪之论”及“阴阳灾异”。

古人以后,经学今古文之争遂告结束。然作为不同的治学方法与对待古代思想文化典籍的不同态度,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影响并未结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文经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今文经学

《春秋》的主要内容?

1、义基本释义: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

(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

(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

(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6)姓。

(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2、百科释义: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估计比孔子早提出礼的概念。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孔子一生经历几个时期

主要内容:

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史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14年(前481),凡2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祭曲、灾异等事,均有所记载。

《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本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因为保持真实记录而被杀掉的***等等。

扩展资料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

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百度百科-春秋

形容一个人夸张事实的文言文

孔子生平可分为八个阶段:

一、早年经历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徵在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二、步入仕途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到鲁国朝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三、鲁国内乱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四、出仕修经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孔子不上任,退隐而修著《诗》、《书》、《礼》、《乐》,众多***跟着孔子走遍各国,跟随他学习。?

鲁定公十一年(公元前499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五、离开鲁国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年)春天,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六、周游列国

孔子带***先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因此孔子带***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七、回到鲁国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了。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已经70岁了,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了。

八、驾鹤西归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终年七十三岁,葬于鲁城北泗水岸边。

扩展资料:

孔子言论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孔子

1.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很厉害怎么写

1.原文: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翻译:天下的人才数量不过一石,曹子建一个人占了八斗,我分得一斗,从古至今其他人分一斗。

意思:形容人才华横溢,特别是文学方面特别厉害。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

例句: 郑兄果然是才高八斗,刹那间想出来这么多办法。

2.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

意思:前句形容人酒量豪放,后句形容人富有文***。

出处:《滕王阁序》

例句:我还真是小看了你的酒量,没想到你也是气凌彭泽之樽的人呢。

3.原文: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翻译:你用不着带着铭刻功劳的石头,路上的行人全都是你的口碑。

意思:夸奖对方功劳大,口碑好。

出处:《五灯会元》

例句:田局长,你也是有口皆碑的人物了,犯不着这么铺张浪费吧。

4.原句: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翻译:在同类人中表现突出,比聚集在一起的人更高一筹。

意思:夸奖对方某方面十分杰出,非同寻常。

出处:《孟子》

例句:你看看人家小明小红,哪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5.原文:经天纬地之才,气吞山河之志

翻译:拥有洞悉管理天下的才能,胸怀吞没山河的豪气。

意思:形容一个人才华卓越,志向远大。

例句:听说江天玩放弃创业了,开始还自吹自擂说有气吞山河的志向呢,真是滑稽。

2. 用文言文形容一个人的无知虚伪、自大自以为是的有哪几句

一、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

1、读音:qiáng shàng lú wěi,tóu zhòng jiǎo qīng gēn dǐ qiǎn 。shān jiān zhú sǔn,zuǐ jiān pí hòu fù zhōng kōng 。

2、含义:长在墙上的芦苇怎么能够长久存活呢?山间竹笋别看嘴尖皮厚,其实中空,又有什么值得自傲的呢?

3、赏析:比喻的手法,前一句把那些学习根基不深厚的人比喻为芦苇,只会随风摇摆,四处附和,后一句把那些倚老卖老,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比喻为竹笋,空有其表,华而不实。

4、出处:当年解缙是神童,年纪不大,名声可是不小。某次遇到一位***,老先生十分不服气想你小小年纪名声这么大,到底能有多大的能为,于是故意刁难他,出了这个上联,表面上是描述芦苇的生长状态,实际上借双关来教训解缙,小小年纪不要太轻狂,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想那解缙可不是省油的灯,立马就对了下联,意思说别看你胡子一把的年纪,也没什么真本事,把老先生噎住了。

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1、读音:jīn yù qí wài,bài xù qí zhōng。

2、含义: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败絮",破旧的棉絮。

3、出处:出自明朝大臣刘基明《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三、鄙俚浅陋,鄙于不屑。

1、读音:bǐ lǐ qiǎn lòu ,bǐ yú bú xiè。

2、含义:鄙俚:粗俗;浅陋:见闻不多。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

3、出处:出自王傥《唐语林政事上》卷一:“上询其政事,光不知文字,对皆鄙俚。”

扩展资料:

自以为是

1、读音:zì yǐ wéi shì

2、含义:为:认为;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亦作“自以为然”。

第一种:自己觉得别人也会与自己想的一样,其实别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样,主观臆断。

第二种: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3、出处: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已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已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下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4、译文:大凡爱争斗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对方是不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确是正确的,对方的确是错误的,那么自己就是君子,对方就是小人了。

凭着君子的德行去跟小人互相伤害,而不考虑自己的名誉,也不考虑亲友们所受的伤害,更不考虑国君,这不是太过分了吗?这种人就像人们说的是在用狐父的戈去刺牛粪一样不值得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自以为是

3. 形容 一部分是事实、一部分被夸张扭曲 的语言有哪些(最好是成语和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 更仆难数: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说不完,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

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 口燥唇干:燥:干。

口腔和嘴唇都干了。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

○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体: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 呶呶不休:呶呶:形容说话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

○ 刺刺不休: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 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 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

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

多指不着边际地***议论。○ 摇唇鼓舌:耍嘴皮,嚼舌头。

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强聒不舍:聒:声音吵闹;舍:舍弃。

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

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

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伶牙俐齿:伶、俐:聪明,灵活。

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 口角春风:口角:嘴边。

原指言语评论如春风之能生长万物。后比喻替人吹嘘或替人说好话。

○ 喙长三尺:喙:嘴。嘴长三尺。

形容人善于辨说。○ 辩才无碍:碍:滞碍。

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谈言微中: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

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

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 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 巧发奇中:发:射箭,比喻发言。形容善于乘机发表意见,后能为事实所证实。

○ 条分缕析: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 善颂善祷:关于颂扬,关于祝祷。用来称赞能在颂扬之中带有规劝的意思。

○ 口若悬河: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

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 对答如流:对答:回答。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

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应对如流:对答象流水一样。

形容答话很快,很流利。○ 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

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悬河泻水: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

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 至理名言: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 金玉良言:金玉:黄金和美玉。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

○ 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越的议论或见解。

○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易之论:易:改变。不可更改的言论。

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 晨钟暮鼓:暮:傍晚。

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 咳唾成珠: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

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 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雅人深致: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原是赞赏《诗经·大雅》的作者有深刻的见解。后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 诛心之论: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

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入情入理:入:合乎。

合乎常情和道理。○ 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

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持之有故: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话。

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

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言近旨远:旨:意思。

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言必有中:中:正对上。

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言简意赅:赅:完备。

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 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 一语破的:的:箭靶的中。

4. 形容一个人“光明磊落”的文言文有什么

1、屈原《楚辞·招魂》

例句:“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释文;我自幼清洁廉政,学习那些有仁有义的事。

2、《宋史·丰稷传》

例句:“为 谷城令,以廉明称。

释文;谷城的命令,是以廉洁天下而称名的。

3、《韩诗外传》卷七

例句:“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

释文;正直的人走的道路事顺畅的,顺着道理说话,公平而且无私。

4、李东阳 《重修琼州府二贤祠记》

例句:“宣德 间自户部郎中奉勅知琼 ,廉正寡欲。”

释文:宣德皇帝在 *** 做自律部的郎中时,非常正直廉洁。

5、《汉书·赵广汉传》

例句:“ 广汉虽坐法诛,为 京兆 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释文;那广汉虽然被法律控制住了,但他当京城官员的时候,是廉洁的。

6、叶盛 《水东日记·郑武安刚正》

例句;“ 武安侯 郑亨守大同 ,年已七十馀,刚正有为,一志为国。”

释文;武安侯郑亨守大同的时侯,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他依旧刚正廉洁,一心为国。

7、《史记·循吏列传》

例句“ 石奢 者, 楚昭王 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释文;楚国的昭王,是个宰相,坚持廉政,不会躲避。

8、《卜居》

例句:屈原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释文;屈原宁愿做一个廉洁清正的人,将那些不廉洁的人 抛掷脑后,不与其为伍。

9、《劝学》荀子

例句:“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释文;那些君子,不管是否死去,他们都是正直的人。

10、《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例句: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释文;当你潜心祈祷的时候,若有人回应你,那就是正直的力量在感化着这通达。

5. 形容一个人特别厉害,战斗力超强的诗句或者文言文

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出处: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2、译文: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摇晃晃,飒飒作响,李广将军认为有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1、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

2、译文:身高八尺,豹子一样的脸型长了一双圆眼睛,相貌威武,声音大如打雷,走路气势如奔腾的骏马。

三、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1、出处:唐·杜甫《送蔡希曾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

2、译文:盛唐某日晌午,蔡都尉于练武场演武。但见其身轻如燕,枪法出神入化,演至酣处,一时之间竟是万人惊呼。

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1、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

2、译文:刘备看这人:身高九尺,胡子长两尺;面色如重枣一般红,嘴唇像涂了胭脂一般厚;丹凤眼,卧蚕眉,长相英俊,威风凛凛。

五、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1、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

2、译文:张飞就厉声大喝说:“我是燕人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操的军队听了,全部都吓得大腿发抖。

6. 求几句关系形容人贪婪自私的文言文,最好多举几句,谢谢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唐代柳宗元《蝜蝂传》)

译文: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不避开,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他们)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被名为"人",可是见识却和小虫一样,也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