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原的鹿指的是谁-逐鹿中原
1.“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2.涿鹿中原和逐鹿中原的区别
3.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逐鹿中原成语造句和典故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逐鹿中原”成语,气势磅礴,宏伟在场面的广阔和对象的可爱,来自于狩猎场景,四面围捕,以动物界最美丽的“”为代表。后来,这只“鹿”被引喻到人群中,成为帝位和政权的代表。其典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载:对日:“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
这是蒯通面对要被刘邦“烹”时,对刘邦发自内心深处的坦白交代,也不愧为其是游说高手,人与狗的一通比喻,化险为夷。他对刘邦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大意是:“当初秦帝国失去了控制,纲纪大乱,太行山以东地区各路人马纷纷起义造反,英雄俊杰如乌鸦一般群集,好比秦国的鹿走失,天下人群起追逐,而身材高、脚步快的人先一步得手。又好比盗跖的狗对着帝尧吠叫,并非是坏人,而是狗对着生人吠叫——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您呀!更何况,全天下拿起兵器想要从事与陛下相同作为的人那么多,又怎么可能通通烹杀尽呢?”
蒯通,本名蒯彻,因为避汉武帝之讳,痛苦的连大名“彻”字都要改,于是叫“通”。这个人很牛,在齐地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凡事都能说出个所以然,并且能在天花乱坠中完成自己的目标。他在韩信封为齐王之时,前往游说韩信,获得谋士职位,先后献出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可惜的三分天下之计,韩信没有采纳,而被刘邦“烹”了。为了敦促韩信实施三分天下之计,他煞费苦心地诡称自己精于相术,他对韩信说:“相君之面贵当封侯,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从“背相”一说,完全是蒯通随心杜撰出来的,面相方面根本就没“背相”说法。蒯通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口吐莲花,意思是:臣服刘邦最多不过封侯,自立为王则可以和项羽、刘邦鼎足而三,有机会得天下。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对自己的未来却唏哩糊涂。直到刘邦“烹”韩信时,韩信才如梦初醒,说了一句“恨不用蒯通计”。
韩信的一句抒情,倒霉的是蒯通。作为韩信同党,而且有“恨不用蒯通计”,刘邦下令“烹”蒯通。蒯通不服,大喊其冤,所以就有了上面的著名陈述词。刘邦,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一味的说人家吃狗肉出身是不公平的。刘邦的高明之处,在处理蒯通事件中略见一斑,驾驭权力的娴熟。
“烹”韩信,是因其有能力和实力造反;不“烹”蒯通,是因其没有能力和实力造反。对于刘邦来说,有实力和能力造反才是“隐患”。蒯通虽然建议过韩信造反,这是谋士工作的职责,刘邦则是眉都不皱一下地放过了。开国皇帝就是开国皇帝,刘邦没有滥才,而蒯通在日后也为安定刘姓皇室,与李左车一同为“诛昌安刘”立下大功。
“逐鹿中原”,不仅仅是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而且蕴藏着识人用人的智慧。如何识别和发掘下属的优势与潜能,用人之长,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团队与成员共同成长。识人用人是决定领导者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蒯通是幸福的,他遇上了刘邦,并留下了“逐鹿中原”一典。
涿鹿中原和逐鹿中原的区别
含义和来源不同。
1、含义:逐鹿的意思是追逐,鹿比喻政权。逐鹿中原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的局势。涿鹿是河北的一个古地名。涿鹿之战是指大约4600年前,在涿鹿地区发生的一场战争。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在战争中打败了来自东方的蚩尤部族,并占据了中原地区。
2、来源:逐鹿中原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涿鹿之战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战国策》中的“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逐鹿中原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逐鹿中原 zhú lù zhōng yuá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逐鹿中原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逐鹿中原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逐鹿中原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辨形] 逐;不能写作“遂”。
[近义] 龙争虎斗 鹿谁手
[用法] 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动补式。
[例句] 时期;我曾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之战;最后是我取得了胜利。
[成语故事] 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见韩信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自带队伍去与刘邦争天下。可韩信不听他的建议。刘邦打败项羽后,由吕后矫诏设计擒住了韩信,说韩信谋反,一心要除掉他。韩信受刑前后悔极了,说:“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才会有今天!”杀了韩信后,刘邦下令抓来蒯通,也要治他的罪。临刑前,刘邦说:“你让韩信背叛我,我今天就杀了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蒯通一点也不害怕,十分平静地说:“狗都知道要忠实于自己的主人,我那时是韩信的手下,当然不会忠实于你。再者,秦朝已近颓势,天下英雄并起,都在追逐秦朝之政权,谁力量大就会得到它。与你争夺天下的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如果你要杀我那就杀吧。”刘邦听后,觉得蒯通很有胆识,十分欣赏他,就把他放了。
百科解释如下:
逐鹿中原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涿zhuō 〔涿鹿〕〔涿州〕地名,均在中国河北省。
〖解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争夺天下。
〖示例〗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机动歼敌。 ★《千里跃进大别山》
〖近义词〗 龙争虎斗、鹿谁手
〖成语故事〗:①晋朝时北方的五胡十六国中赵国国王石勒十分有才干,但自以为是,有一次他问大臣徐光他能与历史上哪位皇帝相提并论。徐光答复为汉高祖刘邦。他笑道他只能做刘邦的部下,但与刘秀并驱于中原,相互较量,那就不知鹿谁手了
②约在4600多年以前,黄帝战胜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东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轩辕丘、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具体可详阅《涿鹿县志》、《史记》、《水经注》等文献史料。现代建筑有“中华三祖堂”等。
猪,繁体字做”猪“根据原始人造字的方法,估计古地名“涿鹿”猪和鹿比较多,又有水。适合原始人打猎生活。大家都想抢占。结果引发了黄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战”。涿鹿之战后,黄帝成为中原大地上的部落首领。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91134.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