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言不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批评还是赞美

2.知三当三下一句

3.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4.有关孔子的对联

5.袁崇焕故居的石碑上刻着一句话:“掉哪妈!顶硬上!”是什么意思?

大言不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批评还是赞美

大言不惭下一句-大言不惭的下一句是什么

大言不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贬义词成语

关于大言不惭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字: 大言不惭

拼音读音: dà yán bù cán

解释说明: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出处来历说明: 《论语·宪问》:“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宋·朱熹注:“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

和大言不惭意思相近的成语四字词语

夸夸其谈: 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口出狂言: 嘴里说出狂妄自大的话。指说话狂妄、放肆。也指胡说八道。

大张其词: 张:宣扬。大肆宣扬某种说法。

滔滔不绝: 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娓娓而谈: 形容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自卖自夸: 自己卖什么就夸什么好,比喻自我吹嘘。

大吹法螺: 佛家把讲经说法叫吹法螺,现比喻说大话。

喋喋不休: 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出言不逊: 逊:谦让,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大吹大擂: 原意是敲锣打鼓,众乐齐奏。现用来讥讽人言语浮夸,大肆宣扬。吹:吹奏乐器。擂(léi):敲锣打鼓。

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和大言不惭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和词语

自惭形秽

[zìcánxínghuì]

《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秽:形态丑陋。

不露锋芒

[bùlùfēngmáng]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妄自菲薄

[wàngzìfěibó]

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妄:过分地。菲薄:轻视。

扩展阅读:用(大言不惭)写一句话例句

(1)、)怎么会有人如此大言不惭、自称自己的餐馆“永远客满”呢?

(2)、)听夏九幽大言不惭,大**脸上憎厌的表情更浓了,对于这油腔滑调、口无遮拦的家伙,她是打心眼里不喜欢。

(3)、)你不过武功比我高点,年岁却没有我大,怎么就这样大言不惭,以老卖老起来……

(4)、)哪来的鸡鸣狗盗之辈不敢轻易示人,还大言不惭敢侮辱我万虚老祖成圣只能一千年,就还遭逢大劫。

(5)、)那样大言不惭地吹牛,谁敢相信!

(6)、)像他这种大言不惭的人,说话连一点可信度也没有。

知三当三下一句

你好请问是问知三当三下一句是什么吗?知三当三下一句是大言不惭。因为是最近出来一个热梗,叫知三当三,大言不惭。字面意思,和知法犯法一个解法,就是明知道自己当小三,却还要当小三,还在这里一直说话,不自知。起源于娱乐圈的一对网红分手事件,发酵于近期的某孟姓女演员插足他人情感的八卦事件。

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多少

《学而篇第一》

1、学而时习之2、不亦乐乎4、巧言令色5、一日三省6、三省吾身7、入孝出悌8、行有余力9、贤贤易色10、言而有信11、慎终追远12、温良恭俭让13、小大由之14、敏于事慎于言15、贫而乐道16、精益求精17、告往知来

《为政篇第二》

1、众星拱北2、北辰星拱3、一言以蔽之4、三十而立5、而立之年6、不惑之年7、知命之年8、耳顺之年从心所欲10、犬马之养11、因材施教12、温故知新13、君子不器14、周而不比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6、异端邪说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8、多闻阙疑19、言寡尤,行寡悔20、举直措枉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22、见义勇为

《八佾篇第三》

1、是可忍,孰不可忍2、杞宋无征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4、告(gù)朔饩(xì)羊5、爱礼存羊6、乐而不*7、哀而不伤8、成事不说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10、尽美尽善

《里仁篇第四》

1、里仁为美2、造次颠沛3、观过知仁4、朝闻夕5、恶衣恶食6、无适无莫7、一以贯之8、见贤思齐9、游必有方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11、讷言敏行

《公冶长篇第五》

1、瑚琏之器2、闻一知二3、闻一知十4、朽木不雕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6、听其言而观其行7、敏而好学8、不耻下问9、善与人交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11、愚不可及12、斐然成章13、不念旧恶14、安老怀少15、计过自讼

《雍也篇第六》

1、行不贰过2、迁怒于人3、肥马轻裘乘肥衣轻4、周急继乏周急济贫周贫济老5、犁生骍角6、一箪一瓢7、箪食瓢饮8、陋巷箪瓢9、不改其乐10、不堪其忧11、行不由径12、祝鮀之佞13、文质彬彬14、敬而远之15、先难后获16、乐山乐水17、从井救人18、博文约礼19、中庸之道20、博施济众21、立人达人22、能近取譬

《述而篇第七》

1、述而不作2、信而好古3、爱素好古4、学而不厌5、诲人不倦6、不愤不启7、不悱不发8、举一反三9、一举三反10、一隅三反11、用行舍藏12、一虎不河13、暴虎冯河14、而无悔15、临事而惧16、执鞭随蹬17、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18、求仁得仁19、饮水曲肱20、饭蔬饮水21、曲肱而枕22、乐在其中23、富贵浮云24、发愤忘食25、乐以忘忧26、不知老之将至27、生而知之28、怪力乱神29、三人行必有我师30、择善而从

《泰伯篇第八》

1、战战兢兢2、如临深渊3、如履薄冰4、人之将,其言也善5、犯而不校6、六尺之孤7、托孤寄命8、任重道远9、而后已10、笃信好学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3、巍巍荡荡14、卑宫菲食

《子罕篇第九》

1、斯文扫地2、空空如也3、仰之弥高4、循循善诱5、欲罢不能6、韫椟而藏7、待贾而沽待价而沽8、善贾而沽9、炫(zuì)玉自售10、逝者如斯11、不舍昼夜12、为山止篑13、苗而不秀14、秀而不实15、后生可畏16、年富力强17、知过必改18、不忮不求19、松柏后凋20、岁寒松柏21、岁寒知松柏22、勇者不惧

《乡党篇第十》

1、侃侃而谈2、侃侃訚訚(yín)3、鞠躬屏气4、敛容屏气5、屏气凝神6、屏声敛息8、适可而止

《先进篇第十一》

1、三复白圭2、三复斯言3、不得其4、一仍旧贯5、言必有中6、登堂入室升堂入室7、过犹不及8、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10、一日之长11、有勇知方12、春风沂水13、沂水弦歌14、沂水舞雩(yú)

《颜渊篇第十二》

1、克己复礼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内省不疚4、司马牛之叹5、生有命,富贵在天6、恭而有礼7、四海之内皆兄弟8、浸润之谮9、足食足兵10、必不得已1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12、驷不及舌13、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14、片言折狱15、成人之美16、风行草偃17、化若偃草18、察言观色19、一朝之忿20、以文会友

《子路篇第十三》

1、名正言顺名不正言不顺2、手足无措无所措手足3、鲁卫之政4、胜残去杀5、一言兴邦6、一言丧邦9、迩安远至10、欲速不达欲速则不达11、父为子隐12、子为父隐13、言必信,行必果14、斗筲之人15、斗筲之器16、和而不同17、刚毅木讷

《宪问篇第十四》

1、危言危行2、没齿无怨3、见危授命4、谲而不正5、一匡天下6、披发左衽(rèn)7、匹夫匹妇8、匹夫沟渎9、匹夫小谅10、文子同升11、大言不惭12、思不出位13、夫子自道14、以德报怨15、以直报怨16、以德报德17、怨天尤人18、循序渐进19、下学上达20、知其不可而为之21、深厉浅揭

《卫灵公篇第十五》

1、在陈之厄2、君子固穷3、无为而治4、参前倚衡5、志士仁人6、求生害仁7、杀身成仁8、成仁取义取义成仁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1、言不及义12、好行小慧13、群而不党14、以言举人15、以人废言16、不以人废言17、直道而行18、小不忍则乱大谋19、众好众恶20、当仁不让21、敬事后食22、有教无类23、道不相谋24、不相为谋

《季氏篇第十六》

1、陈力就列2、持危扶颠3、开柙出虎4、玉毁椟中5、龟玉毁椟6、既来之,则安之7、分崩离析8、大动干戈9、祸起萧墙10、事在萧墙11、直谅多闻12、在色之戒13、血气方刚14、困而不学15、隐居求志16、求志达道17、过庭之训18、诗礼之训

《阳货篇第十七》

1、怀宝迷邦2、岁不我与3、时不我与4、割鸡焉用牛刀5、磨而不磷6、涅而不缁7、不磷不缁8、磨而不磷,涅而不缁9、色厉内荏10、穿窬之盗11、匏(páo)瓜空悬12、道听涂说13、患得患失14、无所不至15、恶紫夺朱16、以紫乱朱以紫为朱17、免怀之岁18、饱食终日19、无所用心20、博弈犹贤21、居下讪上

《微子篇第十八》

1、枉道事人2、父母之邦3、季孟之间4、来者可追5、不敢问津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7、降志辱身8、无可无不可

《子张篇第十九》

1、见危致命2、文过饰非3、即温听厉4、小德出入5、有始有终6、有始有卒7、学而优则仕8、恶居下流9、文武之道10、学无常师11、赐墙及肩12、门墙桃李13、生荣哀

《尧曰篇第二十》

1、兴灭继绝存亡继绝继绝存亡2、惠而不费3、望而生畏4、不教而杀不教而诛

有关孔子的对联

上联: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文章礼名圣人家——山东省曲阜孔府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乾隆皇帝爱舞文弄墨,为孔庙大成殿写了两副对联,其中一副还写出了名: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与乾隆同时,乾隆殿下的进士、历任陕西、河南巡抚、毕沅(17301797)为孔庙六厅题了一联:

上联:恩纪金鱼,永镇东山棨戟

下联:祥呈玉燕,常绵北海簪缨

孔子的后裔也为孔庙写了许多对联,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熔为前上房写了一副长联: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河南郑州孔庙有副短联:

上联:德配天地

下联:道冠古今

台湾高雄孔庙也有一副短联:

上联:莲潭水明,直同泗水

下联: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纪昀

上联:万世文章祖

下联:历代帝王师

顾孝先题孔子庙

上联:教被寰宇光曲阜

下联:泽流海外润长崎

赵朴初题孔子庙

上联:至圣无域泽天下

下联:盛德有范垂人间

李苦禅撰书长崎孔子庙仪门

上联:讲屋宏开,群仰海邦领袖

下联:吟坛载启,争承尼父渊源

沈陶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庙貌森然,蓬海肃陈俎豆

下联:仪范卓尔,崎山尊祝衣冠

顾孝先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北拱众星,富比陶公营海峤

下联:门临五福,岁如篯祖乐天年

佚名题长崎孔子庙

上联:良港寓长崎,客地故乡同福祚

下联:名城临左海,青山绿水接芳邻

附录:梵辉题长崎中华街牌楼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下联: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孔庆熔

上联:守道不多金鼎重

下联:居身常抱玉壶清

——谢振定题山东省曲阜孔府前堂楼

上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下联: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上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下联: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上联: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

下联: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上联:革命先驱置身沙场群书

下联:开国大帝续写中华历史

上联:华夏之师,传道解惑为莘莘学子

下联:贤德之圣,奔走讲说扬中华文明

上联:传承儒家之术,轻君贵民

下联:倡导性善理论,为和处世

上联:商业精英驰骋天下国政()

下联:有进无退引发嫪毐之乱

上联:圣人功德传四海

下联:儒学精华照五洲

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

1.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7.不学诗,无以言。

1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9.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0.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21.有教无类。

22.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8.巧言乱德。

29.巧言令色,鲜矣仁。

30.刚、毅、木、讷近仁。

3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2.听其言而观其行。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8.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39.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0.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2.礼之用,和为贵。

43.放于利而行,多怨。

4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7.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0.子曰:“朝闻道,夕可矣。”

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

1、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1、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未知生,焉知?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6、知耻近乎勇。

17、放于利而行,多怨。

18、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1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0、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2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2、朝闻道,夕可矣。

23、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24、不学诗,无以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7、德不孤,必有邻。

28、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9、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3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9、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7、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1、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5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5、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5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6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3、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6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6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67、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8、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4、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7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6、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8、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79、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8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8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86、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8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己,不亦远乎?

89、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9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9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

1、鸣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2、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3、不舍昼夜: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4、从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7、金人三缄: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8、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9、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0、夏虫不可以语冰: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1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12、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13、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14、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很不一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16、唇亡齿寒: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17、盗亦有道: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1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9、浸润之谮:指中伤他人的谗言逐渐发生作用。

20、大而无当:原意为“东西很大但没有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不适合”,后引申为“夸大而不合实际,‘形容不着边际’”。

21、名正言顺:指名分正当,说话顺理成章。后多指说话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22、披发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3、鼓盆而歌:后以鼓盆而歌表示对生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

24、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25、出何典记:诘问见于何书,有何根据。借指无稽之谈。

26、蜗角之争:成语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27、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28、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29、绵延不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30、不能赞一词:赞一词:说一句话。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31、敬而远之:敬:尊重;远:不接近;之:代词,指对象。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

32、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

33、不得其: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34、穿窬之盗:穿:指穿壁;窬:通“逾”,从墙上爬过去。从墙上爬过去。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

35、大言不惭: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

3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37、察言观色: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3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39、赐墙及肩:比喻才学浅陋。

40、老不相往来: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41、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42、每况愈下:原来的意思是说,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来意思逐渐转变为表示情况越来越糟糕的意思。

43、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44、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45、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46、踌躇满志: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满足。

4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经好了还要求更加好。

48、鞠躬屏气: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49、不敢问津: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50、大动干戈: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1、心如灰: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52、画虎类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53、苗而不秀: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54、朝闻夕:早晨闻道,晚上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55、鹏程万里: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56、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57、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58、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竭尽微力互相帮助。

59、亦步亦趋:比喻处处模仿、追随别人。

6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61、被发左衽: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62、博文约礼: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63、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64、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65、迩安远至:迩:近处。指近处的人安乐,远处的人来归附。形容政治清明。

6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67、朝三暮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68、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

69、不丰不杀: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70、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袁崇焕故居的石碑上刻着一句话:“掉哪妈!顶硬上!”是什么意思?

“掉哪妈!顶硬上”据说是袁崇焕在作战时的口头禅,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袁崇焕虽是文官,却是蛮性十足,倔强的很,这句粗话颇能表现他的性格,表达了袁崇焕对侵略者的切骨痛恨以及英勇无畏的精神。

军事天才努尔哈赤凭借祖宗留下的十三付甲胄起家,带领数百名族人东征西讨,崛起于东北,纵横白山黑水间,在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明。

在此后与明军几次交战都是大败明军,杀的明军将士心理上阴影深重,提到“辫子兵”时不免谈虎色变。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说的是女真熟习弓马,强悍善战。努尔哈赤在遇到袁崇焕之前,从兴兵起百战百胜从未吃过一个败仗,还以少胜多几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

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虽然是个文官,却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老兵,就会问他们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年轻的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袁崇焕是个善谈的人,喜欢和朋友通宵不睡地谈天说地,说一些兵戈战阵之事。

在他得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当了一名知县,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述职,可能是在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辽东军事的见解,被御史侯恂相中,破格提拔留在了兵部,袁崇焕任兵部主事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挡。

自万历四十六年起,四年多时间内,明军打一仗败一仗,覆没了数十万兵马,就在京师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自个儿骑马从北京到山海关内外转了一圈,回来后奏报:“给我足够兵马粮饷,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一个南蛮就此和距家乡数千里之外的辽东捆绑在一起,朝廷正在忧急惶惶之际,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也顾不上追究他擅离职守,便升他为兵备佥事,助守山海关。袁崇焕虽然从没上过战场,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到做到,终他一生,清兵不能越宁远城一步。

袁崇焕申请从他的家乡招募了一批兵员去,他认为广东步兵勇捷善战,广西狼兵雄于天下恬不畏,朝廷对于他的请求都予以批准,袁崇焕到山海关后,当时的辽东经略是王在晋,王在晋派他出关到前屯卫去收抚难民,袁崇焕当夜出发,一个书生在荆棘虎豹之中夜行,四更时到达,前屯城中将士无不佩服他的胆量。

当时在第一线的宁远没有城墙,根本无城可守,而明军的一切守御设施都集中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稍具军事常识的都能看出来这样太过危险,山海关一失,敌军就可以攻到北京,袁崇焕就提议在关外守关,胆小的王在晋觉得有道理,不过只想在离山海关八里远的地方八里铺筑城,袁崇焕说这么点地哪够,跟王在晋争论,可惜官没他大,王在晋就是不采纳,气的袁崇焕越级奏书给首辅叶向高,叶却也没听他的。

宁远北边十三山有难民十几万被清兵困住不能出来,大学士孙承宗巡行边塞的时候,袁崇焕向孙承宗申请自己带五千兵马驻扎在宁远以声援十三山,然后派将领带兵去十三山救回难民,孙承宗和总督王象乾商议后没同意袁崇焕亲自去宁远,一面派兵去宁远,一面让王在晋去救援难民,结果王在晋救援失败,十余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很生气,便召集众人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袁崇焕极力主张筑城宁远,朝廷中的大臣都反对,认为宁远太远,守不住。孙承宗亲自出关巡视,肯定了袁崇焕的看法。

不久孙承宗接替王在晋的位置,成为辽东主帅,天启三年(1623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带兵驻守宁远,袁崇焕到了宁远后,高规格的筑起宁远城:城墙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尺,城墙墙址广三丈,派祖大寿等督工。

袁崇焕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善待百姓,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天启四年(1624年),宁远城修筑竣工。宁远城离山海关二百余里,这座城墙修好后,明朝的国防线向北推移了二百余里,关外汉人纷纷涌入,远近视为乐土,人口大增。

孙承宗和袁崇焕两人相得甚欢,定下计策稳扎稳打,相继占据了锦州、松山、杏山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也因此成为内地。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胆小鬼高第接替其职,居然下令关外军民撤进山海关,袁崇焕蛮性发作,誓守在宁远,还把母亲和妻子也接到宁远,高第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只是下令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的守兵都撤掉,数年辛辛苦苦的经营毁于一旦,气的袁崇焕不知道骂了多少句三字经!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又看到高第这番折腾,知道这个高第没啥用,袁崇焕必定无人支持,于是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来攻宁远。

大敌到来,辽东主帅高第这么荒唐,是指望不上了,援军是一定不会有的,弃城还是守城?宁远一城孤军,守军不过一万多人,怎么能挡满清倾国之师。袁崇焕牙一咬:“掉哪妈,顶硬上,几大就几大。”

受到袁崇焕的感召,守城的将士们象打了鸡血一般,人人热血沸腾拼守城,清兵来势汹汹,攻城时候经历很久,城基被清兵挖成一个个凹坑,城墙被撞垮了一丈多,袁崇焕又是喊道:“掉哪妈,顶硬上。”亲自搬石来堵缺口,连受了两次伤,打战的时候,反而是这种粗话口号更能激励士气。在袁崇焕榜样之下,守军人人奋勇,与清军血战三日,努尔哈赤中炮落马,七个月后含恨而逝,清兵损失惨重,不得不下令退兵,“辫子兵”所向披靡的神话至此破灭。

袁崇焕也得以喘一口气,重筑锦州城,紧锣密鼓的打造关宁锦防线,一年多后,皇太极兴兵攻打锦州、宁远依旧无功而返,这次宁锦大战中,也是受到袁崇焕忠勇的感召,老滑头赵率教奋拼命,连魏忠贤派来监军的太监刘应坤、纪用也分别在宁远、锦州城上督战,勇敢的很。

清兵见攻不下宁远,知道关宁防线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极自沈阳绕道蒙古向北京进攻,袁崇焕得讯后率九千关宁铁骑星夜驰援,终于比清兵先到达北京,清军得知袁军已到北京城下,都是大惊失色,未战先怯。袁崇焕亲自上阵督战,九千关宁铁骑与十余万清军血战于北京城下,互有胜负,最终清军不支败退,退了十余里。

崇祯帝这时候吓得屁滚尿流,见清军没有远退,不断的催促袁崇焕出战,袁知道敌强我弱,坚持等待各路勤王部队,然而多疑的崇祯和大臣们不懂军事,京城的老百姓更不懂,他们不知道袁崇焕此时调兵守陵、抄清兵后路意欲何为,于是谣言四起,说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还说清兵是袁崇焕引来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的反间计虽然拙劣,却还是成功了。

于是崇祯帝召袁崇焕和祖大寿进宫,问不了几句,就喝令将袁崇焕逮捕下狱,祖大寿吓得手足无措,出城后等了三天却等到崇祯说袁崇焕谋叛,祖大寿闻之大怒,率兵出走,崇祯这一下急了起来,劝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让他回防京师,袁崇焕心中不服,不肯写,后来还是以国家为重,亲笔写信让祖大寿回来,祖大寿阅信后大哭,领兵而回。

北京城里崇祯又催满桂出战,满桂虽知不可出战,但不出战势必和袁崇焕一样,无可奈何下只得和总兵孙祖寿等出战,最终满桂和孙祖寿都战,幸得此时祖大寿抄了清兵后路,皇太极对袁部深有畏惧,此时后路又受到威胁,于是领兵退去,北京保卫战落下帷幕。

袁崇焕蒙冤下狱,清兵退去后,崇祯就迫不及待地要把他杀掉,不管朝中大臣如何上疏求情,祖大寿愿削职为民请赎袁崇焕,崇祯一概不准,他是铁了心要杀袁崇焕,可怜袁崇焕最后被判凌迟处,他千里奔驰来救援的京城百姓还花钱买他的肉吃,一钱银子一片肉,买到后咬一口,骂一声:“汉奸。”

袁崇焕后骸骨弃于地下,他的一位姓余的仆人,半夜里偷偷的收了骸骨,埋葬在广渠门内的广东义园,姓余的义仆终身守墓不去,后也葬在袁墓旁,他的后世子孙世代为袁崇焕守墓,说是为了祖宗的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