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本来很多事就都是徒劳无功的

2.徒劳无功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3.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赏析

4.“干活不随东,累也无功。”是什么意思?

人生本来很多事就都是徒劳无功的

徒劳无功前半句-徒劳无功前半句怎么说

最近这段时间不能出门,开始追一部很老的剧—《士兵突击》。

剧中一句话我很喜欢,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 "人生本来很多事就都是徒劳无功的"

出自主人公许三多的口中,我把这句话打在了手机的备忘录上。

这段时间以来,因为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我们都被"禁足",其中的难受滋味其实并不需多言。

只是在这段比较突然的空闲时间"来袭"的时候,我是有些抵挡不住的。

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每每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我都会给自己一个理由。

一个甚至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

简单点说,我觉得自己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我一旦什么事情都不去做,那我会感到更加焦虑、荒废、难受。

放纵自然是不对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能放纵的时候,做什么事情才是有意义的?

这个问题的确 不好回答 。

这次的疫情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就是人类终究还是"脆弱的",我丝毫不怀疑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该的病毒。

甚至我对于它并没有很害怕。

只是,脆弱就意味着失去,曾经的我一直以为,"生命的逝去就意味着一切价值的失去。"

无论是做出多大贡献的伟人,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渐忘,他所创造的价值也会慢慢失去"价值",我是想为这个世界做出一点贡献的。

可惜我就是有点在意这个价值了,我是有着比较健全的价值观的,但我很看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

越是在意越是看重,就难免变得焦虑,甚至还没有开始去做,就一定会先思考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

后来我发现更致命的一点在于,当我思考不清楚这件事情到底有无意义的时候,就会下定结论告诉自己,

"做这件事情,一定没什么用。"

事实证明,我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的确好多事情都是没有用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用处。

无论是为自己,还是为了别人。

当一个人验证过越来越多徒劳无功的事情以后,他就会越来越失望,慢慢地,不愿意再去尝试,不愿意再去努力,直到最后,不愿意再去相信。

他从怀疑一件事情升级到去怀疑自己,最后,是在纠结"意义"二字。

这是可悲的,他自己也是清楚的,但是他越来越难以改变的,成了惯性思维。

无功就已经意味着这件事情没有意义了,更致命的还在于"徒劳",这就给努力判了刑。

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让他明白,"人生很多事情就是徒劳无功的!"这个事实。

挺不容易接受的,

因为为了改变而改变就是愚蠢而徒劳无功的。

明白这个事实,对我来说是致命的。

(虽然在第二段中,我用了"他",但我还是确定这就是自己现在的想法。)

即使明白,怎样去做又是另一件事情。

又有什么算作"一事无成"呢?这样也许是不算的。

许三多明白,这道理是他讲的,人生本来很多事就都是徒劳无功的。

做了才知道,没做又有什么权利认定一件事情没有意义呢。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什么意义的事情我懒得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做不到。

可是我好像也没有去做。

我能做到嘛?

应该可以吧,这个时候我好像不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

有些事情,

还是活过才知道。

END.

热爱写作,专注于个人成长,擅长使用反思式思维解决情感困惑,希望钱同学能够陪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徒劳无功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徒劳无功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处] 宋·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歇后语:枯井里打水——徒劳无功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原文: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翻译及注释

翻译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著酒走上雨花台看看。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市。2雨花台: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这里地势高,可俯瞰长江,远眺钟山。3「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4钟山:即紫金山。5「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e)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6「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i),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7郁塞:忧郁窒塞。8城南台:即雨花台。9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十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⑾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⑿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⒀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⒁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⒂萧萧:冷落,凄清。⒃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⒄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⒅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⒆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⒇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鉴赏

 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钟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借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 明朝 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赏析

 这首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发出深深的感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喜悦。

 「大江来从万山中」四句,写目之所见。浩浩的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互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蟠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西向似的。大江要东流,钟山要西上,这就赋予了它们以人格的力量,赋予了它们以浩然的正气,一个要冲向大海作波涛,一个要屹立西天作砥柱;一个能惊涛拍岸,一个不随波逐流,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大江和钟山都成了自己的化身,气势之雄伟,器宇之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江让相雄不相让」四句,分承「大江」与「钟山」两联。「相雄不相让」,正是对以上四句的高度概括;「形胜争夸」,则是对下文的有力开拓。

 诗人的眼光从眼前的瑰实,一下转向深邃的历史。金陵的形胜,虽然依山带河,固若金汤;金陵的王气,虽然郁郁葱葱,至今不衰。然而守天下在德不在险,在于得人心而不在于什么「压之」之术。纵使秦始皇镇「金陵之气」,而金陵却依旧「佳气葱葱」,而为「我怀郁塞何由开」以下四句作了很好的铺垫。汉方全盛,而贾谊以为天下事可为痛哭者多;明方开国,而高启便有「我怀郁塞」之惑,这是远谋深虑者能够居安以思危、见患于未形的表现。诗人在酒酣耳热之际,登上雨花台,蓦然在「荒烟落日之中」,萌发一种怀古的感情,重现了「金陵昔时何牡哉?席卷英雄天下来」的景象,不禁陷入了对现实和历史的沉思:那建都在这里的六代帝王,演出一幕一幕的悲剧,都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石头城下涛声怒」句,就是艺术地概括了在他脑海里重演的历史悲剧。南朝陈后主和三国吴孙皓的悲惨结局,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导线。陈后主做了隋军的俘虏,这就是「武骑干群谁敢渡」的艺术概括。吴主孙皓先有「黄旗入洛」的历史笑柄,后有「铁锁横江未为固」的具体史实。这两位君主坐拥长江天险,而而遗下笑柄,甚至亡国,这是作者思索之因。

 「前三国,后六朝」四句,是诗人进一步对六朝历史的探索和反思。如果说前四句是「点」,那么后四句就是「面」;前四句是典型的悲剧,后四句便是历史的普遍规律;前四句是铺陈史实,后四句便是深化主题。诗人认为不管是「前三国」,也好「后六朝」也好,它们都已经过去了,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当时那些豪华宫阙,如今也已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那些务于「割据」的「英雄」们,曾经是「争城以战,盈城;争地以战,盈野」的。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王朝,是无数老百姓的白骨垒起来的。「几度战血流寒潮」,不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叹。这就是三国、六朝的历史,这就是供诗人凭吊、供渔樵闲话的千秋历史。新建起来的 明代 ,能否改变历史的规津。诗人不敢想,也不敢说,然而这正是诗人「我怀郁塞何由开」的真正原因。

 诗人把笔锋一转,从历史的深沉反思中跳到对现实的赞美歌颂,而把那一段潜台词轻任地抹掉。「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四句,表面上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实则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他希望从此铸甲兵,为农器,卖宝刀,买耕牛,真正与民休息,让老百姓在和平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着;他希望从此四海一家,再不要凭险割据,南北对峙,让老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有豪放伟岸之气,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 明代 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诗词作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诗词作者: 明代 高启 诗词归类: 登高、写景、长江、咏史怀古

“干活不随东,累也无功。”是什么意思?

解释: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自作主张,一切要听东家的安排, 按东家的意思和设想去做,这样才能令东家满意,否则,即使做得再多、再好也是没用的,也不能令东家满意。

即使在现实中也是这样,我们在工作中也一定要按照领导的意图和上级的安排、部署去做,否则也会应验了干活不随东 累也无功这句俗语,费力不讨好。

1、没有明确目标的会议多半是徒劳无功。

2、也许你感觉自己的努力总是徒劳无功,但不必怀疑,你每天都离成功更进一步。

3、试图以公投去改变人大常委会决定,都只会是徒劳无功。

4、做事情要确实,捕风捉影地瞎搞,徒劳无功。

5、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很多违背科学规律的实验最终徒劳无功。

6、数月努力,徒劳无功,科学家突发奇想,问题迎刃而解。

7、虽然天文学家其后展开全面的搜寻,但是却徒劳无功。

8、我正在徒劳无功地维持秩序,忽然听到一声可怕的喊叫。

9、我又没帮你什么忙,怎敢无功受禄。

10、总经理,我不能无功受禄,这份奖金还是留给有功的人吧!

11、通常,对有技巧的经理的搜寻最终都是徒劳无功。

12、他们想查出那陌生人的姓名职业,但徒劳无功。

13、你便成了求道的观光客,忙得徒劳无功。

14、他的病已经药石无功。

15、不过迄今为止,他们仍然徒劳无功。

16、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计谋,否则,就会劳而无功,白费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