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踉跄拼音

2.跄的组词和拼音

3.踉踉跄跄的拼音怎么读

踉跄拼音

踉踉跄跄的拼音和意思是什么-踉踉跄跄的拼音和意思

踉跄拼音:liàng qiàng。

意义:走路不稳,也作踉蹡,踉踉跄跄。

引证:

1、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韩愈《赠张籍》。

2、施耐庵《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

3、《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道士去拾时,脚步踉跄,连身子也跌倒了。”

4、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三回:“少顷,喘息已定,各部兵亦逐渐趋集,约略检点,三停里少了一停,自己部下,且丧失一半;正在垂头丧气,忽见一人踉跄奔入。”

例句:

1、老人拄着拐杖,踉踉跄跄地来到医院。

2、他喝多了酒,脚步踉踉跄跄的。

3、当他停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踉踉跄跄得走回到寝室来了。

4、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5、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6、你看那人走路踉踉跄跄。

7、我真心的看不起你这种踉踉跄跄的行为。

8、他看见一个人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

9、踉踉跄跄不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表现。

10、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跄的组词和拼音

跄的组词和拼音如下:

1、踉跄(liàng qiàng):形搜租容走路不稳,四处跌撞的样子。

2、跄跄(qiàng qiàng):形容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3、趋跄(qū qiàng):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

4、跄逾(qiāng yú):犹飞越。

5、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走路不稳,跌跌销漏悄撞撞的样子。

6、跟跄(gēn qiàng):走路高闭不稳搜租定。

7、济跄(jì qiàng):仪容敬慎貌。济,通“齐”。语出《诗.小雅.楚茨》:“济济跄跄,絜尔牛羊。”

8、凤跄(fèng qiàng)销漏悄:汉扬雄《法言问明》:“凤鸟跄跄。后用凤跄形容舞步富有节奏感。”

9、跄跄济济(qiàng qiàng qí jì):形容步趋有节,多而整齐貌。

10、济济跄跄(jǐ jǐ qiāng qiāng):形容人多而容止有节会议期间各方代戚迟裂表济济跄跄聚集一堂,一时称盛亏渣。

11、跄跭(qiàng xiáng):欲行又止,犹豫不进貌。

12、悲天跄地(bēi tiān qiàng dì):形容哭的伤心,站都站不稳。

13、鸾跄(luán qiàng):形容行走有节奏有威仪。

14、抹跄(mǒ qiàng):宋代谓百戏艺人以色粉涂面。

15、央央跄跄(yāng yāng qiàng qiàng):犹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踉踉跄跄的拼音怎么读

踉踉跄跄的拼音:[ 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 ]?

扩展资料: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