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玉案元夕原文和意思

2.《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

3.成语: 连宵达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青玉案元夕原文和意思

通宵达旦宵什么意意-通宵达旦的下一句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原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文的字面意思: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全文赏析:

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系列:宋词三百首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1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2,  更吹落,星如雨3。  宝马雕车4香满路。  凤箫5声动,玉壶6光转,一夜鱼龙舞7。  蛾儿雪柳黄金缕8,  笑语盈盈9暗香十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括号处两字缺,明代刊本作灯火。 注释  1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4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5凤箫:箫的名称。  6玉壶:比喻明月。  7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  8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十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萤光,光华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解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她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却给读者留下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现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像得出来。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读者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那个青年男子呢,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他视若未见、毫不在乎,他只关心那些花枝召展从他面前飘然而过的少女,急切地想从中寻出那张可爱的熟悉的面孔。假若寻不到自己心爱的人,那么整个元宵佳节将黯然失色,所有的热闹只会让他倍感失落倍感孤单。只有与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见,整个欢乐的场面才会被激活,才会真正享受节日带来的双倍的欣狂。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此词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此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著和艰辛)。 鉴赏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像: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还须添足: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啊!」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她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豪放」,好像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成语: 连宵达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连宵达旦 成语简解 编号 : 3273 成语 : 连宵达旦 注音 : ㄌ|ㄢˊ ㄒ|ㄠ ㄉㄚˊ ㄉㄢˋ 汉语拼音 : lián xiāo dá dàn 参考词语 : 通宵达旦 释义 : 义参「通宵达旦」。见「通宵达旦」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连宵达旦”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通宵达旦」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通宵达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齐书》中记载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迹:北齐文宣帝高洋,是高欢的儿子。高欢是鲜卑化的 *** ,在北魏朝中担任大丞相,独揽大权。北魏孝武帝因为不甘受高欢控制,逃出了洛阳,投奔镇守关中的将领宇文泰。高欢因此另立孝静帝,迁都于邺,史称东魏。后来宇文泰杀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于长安,史称西魏。原本统一的北方,至此分裂为西魏、东魏二国。东魏在高欢后,大权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后来高洋废帝自立,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文宣帝年轻时,气度恢宏,性情果断,外柔而内刚。在位初期,留心国事,励精图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学,重用 *** ,使魏晋以来的刑律削繁就简。在对外用兵方面,连连征战胜利,威振戎夏。然而在位后期,却以功业自矜,导致生活纵酒 *** ,残暴昏狂。常常饮酒、歌舞而从不停止,从早上到晚上,再从夜晚到天明。有时甚至做出不合国君身分的动作,袒露形体,穿着胡服,披散著头发,生活极为奢靡。他不再留心于治理国事,又大事营造宫室,修建长城,以致于举国骚扰,人民为赋役所苦,负担沉重,政治纷乱。后来「通宵达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的「 从旦通宵 」演变而出,用来指一整夜到天亮,亦用来形容彻夜地工作。 典源 : 此处所列为「通宵达旦」之典源,提供参考。※《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帝少有大度,志识沉敏,外柔内刚,果敢能断。雅好吏事,测始知终,理剧处繁,终日不倦。……既征伐四克,威振戎夏,六七年后,以功业自矜,遂留连耽湎,肆行*暴。或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散发胡服,杂衣锦彩。拔刃张弓,游于市肆,勋戚之第,朝夕临幸。 书证 : 01.《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那些王孙公子来一遍,动不动有几个帮闲,连宵达旦,好不费事。」 02.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居未几,大雨倾盆,连宵达旦三十余天。」 成语接龙

“旦”字开头的成语

“连”字结尾的成语

“连”字开头的成语

“旦”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连宵达旦”分成的单字详解:

连, 宵, 达,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