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商纣王有关的四个成语典故

2.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

3.我国历史上哪几个大奸臣,每个人都留下了历史典故?

与商纣王有关的四个成语典故

助纣为虐的典故-助纣为虐的原型故事

1、酒池肉林

典故:纣王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同时又叫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至极。因此,这个成语就是形容极端荒*腐化、奢侈糜烂的生活。

2、助纣为虐

典故: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而飞廉、恶来父子却相助于他,因此衍生出这个成语。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3、暴殄天物

典故:《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原意是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来则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4、荒*无道

典故:出自纣王宠信妲己,而残杀姜王后与自己两个儿子的事迹。

扩展资料:

帝辛在位期间,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商朝灭亡。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争议。

帝辛天资聪颖,有口才,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话语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凭着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凭着声威到处抬高自己,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

他嗜好喝酒,放荡作乐,宠爱女人。他特别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新的俗乐,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赋税,把鹿台钱库的钱堆得满满的,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

他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又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他对鬼神傲慢不敬。他招来大批戏乐,聚集在沙丘,用酒当做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

百度百科——帝辛

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

助纣为虐

拼音:zhù zhòu wéi nüè

助纣为虐的解释

[aid a evildoer to do evil]?帮助坏人做坏事

详细解释

犹助桀为虐。 纣 , 殷 末暴君。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 相 武王 ,诛 纣 伐 奄 ” 宋 朱熹 注:“ 奄 ,东方之国,助 纣 为虐者也。”《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这 贾瑞 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一任 薛蟠 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 纣 为虐’讨好儿。” 清 谭嗣同?《仁学》三五:“是则 湘 军助 纣 为虐之罪, 英 人且分任之矣。”

词语分解

助的解释?助 ù 帮助协同,辅佐:辅助。帮助。助手。助人为乐。助桀为虐。拔苗助长(僴 )。爱莫能助。 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 帮 助 ú 古同“锄”,除去。 帮 笔画数:;?部首:力; 笔顺编号:

虐的解释?虐 * :暴虐。虐待。虐政( * )。 笔画数:; 部首:虍; 笔顺编号:

我国历史上哪几个大奸臣,每个人都留下了历史典故?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奸臣或许是一个比敌国还令人厌恶的群体,因为他们造成的恶劣影响往往更加恶劣。面对敌国,可以用军事手段抵抗,可以签订协议停战,但奸臣往往是难以预防、难以根除的。因为人心中的贪婪和自私,奸臣存在于几乎所有时代,而他们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教训和故事。

举例来说,历史上的这三大奸臣就每人留下了一个成语,这些成语至今还广为流传,被人们使用着。

助纣为虐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给罪大恶极者当帮凶时,往往会说他的"助纣为虐"。其实,这一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当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但他很快被秦宫的富丽堂皇、珠宝美人所震撼,当即想要留居宫中,为了让主公清醒,张良便说道:"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这个成语最初说的是帮助夏朝君主夏桀,但因为武王伐纣的故事更加广为人知,人们在使用时就渐渐将其改为了助纣为虐。

到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助纣为虐如果代入到历史人物中,那就应该指的是纣王的得力干将崇侯虎。据《史记》记载,纣王曾经强行将九侯的女儿纳入后宫,又因其女不配合自己享乐而将这对父女双双杀掉。九侯无辜遇害,鄂侯为其申冤结果也惨遭纣王,西伯侯听说此事后,出于对九侯、鄂侯的同情而发出哀叹,但这一声感叹却被崇侯虎给听见了,后者立刻上报纣王,导致西伯侯被囚禁在了羑里。

在汉代小说集《说苑》中,崇侯虎直接被周文王斥责为"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按照书里的描述,那么崇侯虎简直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奸臣,他排除异己,为纣王抵御西岐的军队,确实称得上是助纣为虐。

燕然勒功

第二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主人公则是一位名将,名叫窦宪。

窦宪是汉章帝章德皇后之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戚,章帝早逝后,章德皇后临朝称制,窦宪也借此平步青云,很快在朝中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不过,窦宪一门心思作威作福、排除异己,却惹怒了自己的妹妹,结果被关进了内宫。为了将功抵过,他主动提出北伐匈奴,于是朝廷派他为车骑将军,出兵讨伐北匈奴。

靠着与南匈奴、羌胡地区等地援军一同夹击北匈奴,窦宪轻松取得了"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的战绩。首次远征就一路打到了位于今蒙古境内的燕然山,窦宪兴高采烈,当即让班固作铭,将自己的功绩刻在了燕然山的石上。作为能和封狼居胥并称的壮举,后人将其称作"燕然勒功",到了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曾经写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