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里仁篇》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是什么意思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是什么意思

《里仁篇》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恶衣恶食者-恶衣恶食者的恶怎么读

4.9 子曰: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注释

▲士:志向远大的读书人,知识分子。《子路篇》13.20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志于道:立志要顺应天理,不违背自然规律,做事公平公正。《述而篇》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耻:以…为耻。

▲恶[è]衣恶食:破旧或粗劣的衣服,粗糙的食物。形容生活俭朴或清贫。

译文

孔子说:“一个士立志于道,却以生活清贫为羞耻的人,不值得和他论道。”

学而思

一个人立志造福一方,善待百姓,却又整天想着吃山珍海味,穿绫罗绸缎,满足口腹之欲,这样的人即使当上了官,也极有可能是一个贪官,就没必要和他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了。

《孟子·滕文公下》:“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责任。)

知识扩展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美色会迷惑人的眼睛,好听的声音会迷惑人的耳朵,好吃的东西满足人的味觉,好玩的事物会诱惑人的心灵,稀世珍宝会使人行为不轨。因为圣人只求解决温饱而不贪图感官的享受,所以知道取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意思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

这句话出自《论语》第四篇《论语·里仁篇》的第9章。

章节解读: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是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

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论语·里仁篇》主要内容

《论语·里仁篇》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

孔子通过义与利对君子进行规范,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提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以义来作为自身的行为处事,时刻以道义为先,同时君子要保护百姓的根本利益,主动给人民利益,爱护百姓。而小人却以利益为上,舍弃道义,告诫人们要以君子为目标,要见利思义时刻对自己进行约束,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这句是什么意思

译文:读书人有远大的志向,却以吃的穿的不好为耻辱,是不值得同他谈经论道的。

在孔子看来,有远大志向的人,是不应该讲究和计较吃穿的。当然,不讲究和不计较吃穿,不一定非要“恶衣恶食”,不是说只有“恶衣恶食”才显得有志气。人的志向有大小的区别,在檐下觅食做巢的是燕雀小志,翱翔于长空的是鸿鹄大志。讲究和计较吃穿,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不会有远大的志向,而有远大志向的人,也绝不会以恶衣恶食为耻。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是什么意思

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出处《论语·里仁篇》——战国·孔子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扩展资料

1、《论语·里仁篇》创作背景

《论语·里仁篇》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

2、《论语·里仁篇》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