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友谊知音的成语

2.对牛弹琴文言文道理

3.听懂已是曲中人上一句是什么

描写友谊知音的成语

知音识曲比较难猜的曲子-知音识曲比较难猜的曲子有哪些

知音识趣、

知音识曲、

情同手足、

莫逆之交、

刎颈之交、

肝胆相照、

亲密无间、

志同道合、

推心置腹、

风雨同舟、

心心相印、

八拜之交、

情深似海、

道义之交、

深情厚意、

贫贱之交、

患难之交、

相视莫逆、

倾盖如故、

心照神交、

情投意合、

义结金兰、

生之交、

忘年之交、

手足之情、

范张鸡黍、

淡水交情、

桃花潭水、

情深潭水

对牛弹琴文言文道理

1. 对牛弹琴文言文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出处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理惑论》:“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释义 比喻对蠢人讲道理,白费口舌。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图一 东汉末年,有个学者牟融,对佛学颇有研究。但他向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不直接用佛经回答问题,而是引用儒家的《诗经》、《尚书》来证明佛教的道理。

图二 儒家学者责难他,问他为何这样做?牟融平心静气地回答:“我知道你们能理解儒家经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话和你们谈。你们没有读过佛经,如果和你们谈佛经,不是等于白讲吗?”

图三 随后,牟融向他们讲了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说从前有个著名音乐家公明仪,一天,他对着一头正在吃草的牛,弹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牛没有理会他,仍然自顾吃草。

图四 公明仪对牛仔细观察,明白不是牛听不见他的琴声,而是牛听不懂这种曲调,所以跟没有听见一样。

图五 他弄清原因后,重又弹起了一首像蚊子、牛蝇、小牛叫唤的乐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摇着尾巴,竖起耳朵听起来。

图六 牟融讲完这个故事后说:“我所以引用你们所懂的“诗书”来解释你们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这个道理啊?”那些听他讲学的儒家学者这才心悦诚服了。

2. 对牛弹琴文言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拜托

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战国时代的音乐家公明仪啊,你来到莺飞草长的郊外,对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老黄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清角之操》,可是老黄牛也只是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于是人们对你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但是,谁又知道老黄牛有没有听到你的音乐,喜不喜欢你的演奏呢? 其实,动物也有它们的情感世界,有它们的交流方式,只是我们人类还不能进入它们的内心世界,不能听懂它们的语言,不能与它们进行交流而已。于是,“对牛弹琴”的故事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约束缚了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的思想。

时光转到了二十一世纪,“对牛弹琴”的故事有了新的篇章。 据中国养殖网报道:2007年8月5日,河南洛阳市偃师布村奶牛养殖场内,一女孩在对牛弹琴,奶牛们听的津津有味。

对牛弹琴似乎不可思议,但拥有860头奶牛的养牛户郭志欣却说,牛听琴声饭量增加,一头牛每天能多产1公斤奶,一年多收入700多元。据郭志欣说,他是去年3月份从国外的一本养牛杂志上得知这消息的,一试验果然有效。

现在每天上午他请来音乐老师,为奶牛弹奏一个小时的乐曲。 又据2008年10月27日报道:“对牛弹琴”被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生刘海川演绎出新故事。

2007年5月中国音乐学院毕业生刘海川到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二八石村开办了养牛场,他的养牛场不大,但很特别,每个牛圈都安装了音箱,这让秃头和其它几十头牛每天能听到美妙的钢琴曲。每当《梁祝》等优美的曲子响起,这些牛变得温顺,用刘海川的话说“牛脾气不见了,好管理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长时间不弹钢琴感觉技痒的刘海川在养牛场弹钢琴,弹着弹着,他发现听到琴声后,安静的牛群有了动静。伴随着激昂或柔美的琴声,牛群时而狂躁,时而悠闲。

一段时间后,“对牛弹琴”不仅使牛听话了,牛肉也变得更好吃了。不少客户品尝了刘海川的牛肉后,表示味道鲜美。

现在,刘海川养的牛销路好,每批牛都提前接到订单,价格也不错。 牛不仅能听弹琴,还会听唱歌。

新华社5月15日报道:英国一家养牛场的场主日前聘用一名意大利歌唱家给自己养的奶牛演唱,希望这样做可以让牛多产奶、产好奶。在英国兰开夏郡拥有一家养牛场的鲍比-吉尔说,他希望歌声可以帮助改进用这里的牛奶制作的冰淇淋的口味。

他找来歌唱家贝多尼给一部分奶牛演唱著名歌剧选段,然后品尝检验牛奶质量是否有变化。吉尔说:“歌声让一切显得从容,还有助于享受生活。”

而贝多尼也很喜欢给这些牛演唱,说它们是很好的听众。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去年一项研究显示,牛越开心,产奶越多;要是有人呼唤它们名字的话,产奶效果会更好。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感到惊奇,感到不可思议呢?是的,当这个成语故事有了新的诠释、新的含义时,“对牛弹琴”更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世界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奥秘,只是我们还没有了解清楚而已;过于迷信过去的经验,就是对创新的扼杀;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是别人都不能理解;音乐能带给人们愉悦,动物又岂能例外! 人类不就是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中进步的吗? “对牛弹琴”并不荒唐了,那么对猪、对狗、对猫、对羊呢?。

3. 急用对牛弹琴的文言文及翻译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有一个叫公明仪的人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样埋头吃草。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音乐。

词语注解

牟子(牟融,后汉书有传)《理惑论》(平津馆丛书)。 清角之操:这里指高深的曲子。 厫,音敖,粮仓。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参见《左传.鲁襄公十四年》。 貉,音荷,似狐。一丘之貉。

煴,音晕,微火。 公明仪,春秋时人,曾子之弟子。曾参(音骖),字子舆。曾子,孔子之弟子。 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昔:曾经 为:给。 操:琴曲。 伏:趴着。 如故:像先前一样。 虻:吸血的苍蝇。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动,摆动。 奋:竖起。 合:悦 蹀躞:迈小步来回走动。 掉尾奋耳:甩动尾巴,支棱起耳朵。 非:不是 闻:听

4. 古文 的感想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对于我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它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

在这里既然是别谈,当然就要说点与传统不同的东西。 在这个成语里,我们若将弹琴者当作行事者,牛便是受事者,那么长久以来,受事者一直都处于一种被指责,被贬斥的地位,生性如牛,一窍不通。

的确,在这里作为行事者,一切对于受事者的交流都只是浪费唇舌,徒增烦恼。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古往今来这些行事者皆感慨世无知己,顿黯然神伤,于是独自吟诗风雪,拟对花月。

或“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采用一种精神分离法,将自己分解为现实之我与精神之我,在两个知识、立场、人生、价值上能够互相理解的、互相交流的自我中排遣心中那些不可言明的烦忧。难怪世人不得不怜其忧之深,敬其境之高。

与此同时,世人在怜悯敬仰这些圣贤的时候,便会相应的对围绕在圣贤之周的鄙俗之辈嗤之以鼻,笑其无知,骂其不通,龌蹉不堪。徒增圣贤之烦恼,于圣贤之五腹六脏有百害而无一益。

总之,罪过罪过。 这些罪过就这样被约定俗成的定在了这些受事者头上。

客观公平地、设身处地的想一下,这公平么?当世人中的你或他或我沦落到这头牛的处地时,世人又会什么样的感慨。某一天,我成为了这头世人奚落的牛,我纳闷了,你弹你的琴,于我何干。

我一不通五音七律,二不知风花雪月,这样岂非赶鸭上架,强牛所难么?然而我又不得不装着去听,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我是弱势的,我尚未获得这种文化吸收的过程,却又不得不接受这种文化的结果。我合该处于这种被动的境地,无非是我的鼻子被牵在了摆琴的桌脚上,而“对牛弹琴”这出戏已经开锣了,大家都盯着。

演好了,我至多精神上遭受一点折磨罢了;若演砸了,乱石穿空,惊鞭拍背,为众人所斥之,遭群起而攻之。冤乎哉?冤比窦娥。

客观的来说,弹琴者和听琴的牛,作为两种不同文化经历、层次和兴趣的代表,他们所表现的符合自我身份的行为都应该是无可厚非的。正如鲁迅所形容的“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兰花不美么,林妹妹不美么?当然不是,只是我此时的审美条件尚未允许,我的审美趣味暂未于此。

而牛也未曾要求过弹琴者学过耕田的犁法罢。应该说情感上的理解和思想上的交流是始于自愿平等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对牛弹琴”,弹琴者大抵便是一厢情愿了。

5. 对牛弹琴古文分析

汉·牟融《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为:给。 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伏:趴着。 故:从前。

蹀躞:小步走。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摆。

奋:竖直。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

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

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

[编辑本段]语性 贬义词 [编辑本段]示例 ~,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 ◎清·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讽刺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里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

——出自 *** 《反对党八股》 [编辑本段]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 [编辑本段]近义词 对牛鼓簧、白费口舌 、错认颜标 [编辑本段]反义词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知音识曲 [编辑本段]灯谜 牧童拉二胡 [编辑本段]歇后语 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 [编辑本段]寓意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对牛弹琴"这句成语,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是白费口舌;也常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的人。

另据一些养牛业人士的经验,牛在听了音乐后可获得一定的放松,对提高牛肉质量有利, 看来对牛弹琴也是一种辅助饲养手段。

6. 对牛弹琴古文分析

汉·牟融《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为:给。

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伏:趴着。

故:从前。

蹀躞:小步走。

耳:耳朵听。

鸣:鸣叫声,作名词。

掉:摇摆。

奋:竖直。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寓意: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

听懂已是曲中人上一句是什么

初闻不知曲中意

“听懂已是曲中人”上一句是“初闻不知曲中意。”这句话意思是:刚开始听不知道曲子里唱的是什么意思,等到再次听的时候感觉曲子里唱的就是自己的过往。该句出自张宇的《走样》。

全文为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听曲中曲。

曲中轻忆梦中人,梦醒时分叹红尘。

曲终人散梦已醒,何处再寻梦中人。

梦中合唱凤求凰,梦醒独奏离别赋。

即知曲人存于梦,何故执于曲外人。

多少痴梦多少等,难诉痴情曲中人。

一萧一页红尘事,一弦一曲了人生。

既然已是曲中人,何必再悟曲中意。

不愿再做曲中人,奈何越听越沉沦。

曲中曲,人中人,曲散人终离,曲终人散早成空。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张宇,本名张博翔,1967年4月30日出生于台湾,毕业于逢甲大学银行保险系,擅长钢琴及吉他。华语男歌手、音乐创作人、主持人。

学生时代在民歌餐厅驻唱;1992年,经过凡人二重唱(莫凡、袁惟仁)的引荐,被大滚唱片的制作人蔡宗政发掘而正式出道;

1993年4月1日发行了首张张专辑《走路有风》,同年11月发行的专辑《用心良苦》,获得多个奖项,专辑同名主打歌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1995年发行专辑《一言难尽》,获得台湾金曲龙虎榜全年排行总冠军;

1998年发行专辑《月亮、太阳》,在台湾卖出80万张,主打歌《月亮惹的祸》为港剧《圆月弯刀》主题曲,成为其代表作之一;

1999年发行专辑《雨一直下》,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2004年与前辈张小燕搭档,主持华视综艺节目《快乐星期天》,进军主持界,同年即凭此节目同年即入围第39届台湾金钟奖综艺节目奖;

2014年参加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二季》节目竞演并担任主持工作,最终进入总决赛。

少年不识曲中味,听懂已是曲中人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虽上不得台面,但却必不可少的人物。曹雪芹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使之成为荣国府由盛而衰的历程见证,完美的实现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艺术效果。

初读之时,只觉得这个老太太为了几两银子,而低眉顺眼、任人戏耍,未免跌了身价,因而颇为瞧她不起。而今,年岁渐长,在读《红楼》,方解其中味道,也才觉出老太太的可爱可取之处。

遭遇困境,积极应对,并不怨天尤人

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后因外孙青儿板儿姐弟无人照看,便将她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靠女婿过活,便一心一意为女婿一家生计操劳着,这一年年关将近,家中贫寒,连过冬的一应吃穿都没钱置办。

在此境遇下,身为一家之主的王狗儿却在家闲寻气恼。刘姥姥看不过,便提出叫王狗儿寻王家救济,王狗儿觉得舍不下脸不肯去。刘姥姥说出了极有大智慧的话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刘姥姥便带着孙儿板儿,去了荣国府,寻求救济。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遭遇困境、一筹莫展的时候,刘姥姥这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积极态度就尤为重要了。前路叵测,但如果没有开始,就永远没有翻盘的机会;即使希望渺茫,但也要抱着“有枣没枣,打他一竿子再说”的心态,积极尝试,未尝没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