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七子八婿-郭子仪七子八婿哪个比较厉害
1.宋朝官员上朝拿的牌子什么作用呢?
2.打金枝谁穿官衣
3.满床笏讲的什么故事
4.满床笏的打金枝
宋朝官员上朝拿的牌子什么作用呢?
不光是宋朝的官员上朝拿?牌子?,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主人公是名将郭子仪,这个典故就是?七子八婿满床笏?。意思就是说郭子仪六十岁大寿时,儿女们下了班都来祝寿,由于儿子女婿都是朝中大员,故而皆是下朝后带着笏板直奔老郭家,笏板扔的满床都是。这里所说的笏板就是所谓的上朝时拿的牌子,这是官员上朝时的备忘录,现实功能就是记录下欲奏事项,以便皇帝问话时对答如流。从礼法上又体现对皇帝的尊敬,也由笏板的差异体现臣下的身份品阶,是等级划分的象征。
哪些官员有资格上朝
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国语.鲁语》首先是上朝这方面,各朝代对参与上朝的官员是有不同标准的。早在奴隶制社会,就有部落领袖召集长老议事的传统,这也是朝会制度最原始的雏形。西周时期就已有内外朝之分,深刻反应了会议制度的精髓,正如今天,重要的会议参与的人少,不重要的会议参与的人多,也体现了等级之分。在战国时期有如?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的记载,即晋文公时期,秦人就以士大夫共商国政,晋国学习秦国的做法,以公卿级别每日议政。西周是奠定了朝会制度的大体框架,它将朝会分为庭朝、常朝、外朝三个模式,庭朝主要是君主和宗人讨论宗室问题;常朝则是百官与君主讨论国政问题;外朝主要是接待朝贡的诸侯或者使团,我们所说的?上朝?往往是指常朝。
(战国秦剧照)
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春秋战国时期的朝议往往不会对身份有特殊要求,君主常以召见的形式进行秘议,且时间并不统一。从秦汉开始,朝会逐渐形成固定时间的集会,参与人员以京畿三公九卿为主,在有特殊事项的议论需求时,由主管官员提前召令相关各槽官员入朝。到了唐朝,官员的数量大规模增加,所有的在京中任职的官员都具备上朝的资格,只是对品级不同的官员规定了不同的上朝日期。五品以上官员参与常朝,即每日的例行朝会;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参与大朝会。
(唐杨国忠剧照)
宋朝大致与唐朝一致,但在宋神宗的元丰改制后,一些闲散高阶人员就被?踢出?了朝堂,并规定参与朝会的人员等级,门下省以起居郎为底线,中书省以起居舍人为底线,尚书省和御史台要在侍郎以上和御史台中丞以上。每天都要参见皇帝的官员称为为?常参官?,也就是?朝官?。
打金枝谁穿官衣
郭子仪。《打金枝》,豫剧戏曲片,里主角郭子仪穿的衣服叫加官蟒(七子八婿满堂红),一年一次才穿这件蟒,其他戏里不穿的,大年初一跳加官穿的。《打金枝》是著名豫剧演员刘忠河的代表剧目之一,以豫剧优美曲调加上通俗易懂的唱词深受大家喜爱,为豫剧知名作品代表之一。
满床笏讲的什么故事
满床笏讲述了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大家把笏板放到床上,笏板堆满象牙床,因此得名满床笏。
满床笏是一部以唐朝历史为背景的戏曲,讲述了汾阳王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的场景。这个剧目是为了和贾府的将来作对比,现在的贾府金玉满堂,满床笏,日后的贾府是陋室空堂,蛛网结画梁。剧中的满床笏暗喻贾府的富贵不过是黄粱美梦,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在剧中,郭子仪是一位忠诚勇猛、机智过人的将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六十大寿是一个盛大的庆典,吸引了无数官员和百姓前来祝贺。七子八婿都是朝廷里的高官,他们手持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到床上,笏板堆满象牙床,因此得名《满床笏》。
在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郭子仪的家族是如何的显赫和荣耀。但是,这个家族的富贵并不是永恒的。在郭子仪去世后不久,他的家族就逐渐衰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富贵不过是短暂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满床笏这部戏曲通过对郭子仪家族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不平等。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也可以从《满床笏》中汲取启示,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满床笏评价
满床笏被誉为“吉祥戏”和“福戏”,深受观众喜爱。该剧以唐朝历史为背景,以汾阳王郭子仪的六十大寿为线索,通过描绘郭子仪家族的荣辱兴衰,展现了唐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该剧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表演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剧中的唱腔设计、舞蹈表演、服装道具等都充满了传统的艺术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满床笏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它通过展现郭子仪家族的荣辱兴衰,警示人们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家庭教育,珍惜家族的荣誉和声望。同时,该剧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不平等,呼唤社会公正和平等。
满床笏的打金枝
汾阳王郭子仪七子八婿,俱是郭氏家族的精英门弟,多封公袭侯。其中,长子郭曜、三子郭暧、七子郭曙居汾阳。三子郭暧为唐王乘龙快婿,因与妻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引发了一场皇室姻亲的家庭纠纷,见于唐赵璘《因话录》卷一·宫部: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 公主恚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还。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 “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锡赉以遣之。尚父杖暧数十而已。
此事也见于各体史料中。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记载:甲午,以上女升平公主嫁郭子仪子郭暧。卷二百二十四: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下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实,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
其(郭子仪)子郭暧尚代宗皇帝子女升平公主,尝夫妻口角,郭暧道:“你恃父亲为天子么?我父薄天子而不为。”公主将言奏闻天子,子仪即囚其子待罪;天子知之,置之不问,又恐郭子仪心怀不安,乃论之曰:“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儿女子闺阁中语,不必挂怀。”
这一颇具政治色彩的家庭纷争被后人编成戏文,名为《打金枝》,堪称经典的有《闹宫》、《劝宫》等出。戏中郭暧与升平公主的言语冲突被演义为郭暧嫌公主以人君自居不为子仪公拜寿,因而醉打金枝,公主哭诉,唐王明大理念旧功,皇后数说闺女劝女婿,最终圆满平息此事。与《满床笏》中《笏圆》出对比,升平公主并没有《打金枝》中持贵不往拜寿之事,《打金枝》的“闹宫”、“劝宫”等出不可能存在了,《打金枝》更不能续演于梨园之中了。
《打金枝》又名《男绑子》、《郭暧拜寿》、《打升平》、《大拜寿》、《富贵寿考》、《福寿山》等,该剧为生、旦、净、丑行当俱全的唱做并重戏,精彩跌宕。但由于花部戏曲多是无名氏作品,现在已经无法考证《打金枝》出于何人何地何时。《打金枝》在花部广为流传,盛演不衰,可以推知《打金枝》的问世比传奇《满床笏》晚。《车王府曲本菁华》收有《打金枝全贯串》。整本戏不同版本现在可见于《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戏曲剧本选集》 、《戏曲选》 、《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山西省卷》 等选集中。《海上花列传》第十九回“错会深心两情浃恰,强扶弱体病缠绵”中:
堂戏照例是《跳加官》开场,《跳加官》之后,系点的《满床笏》、《打金枝》两出吉利戏。
明确提到他们是两出戏,只不过都是吉利戏罢了。从《满床笏》与《打金枝》产生和流变看,二者思想内容完全不同,戏曲侧重点不同,剧本冲突不同,人物结构不同,即使出目也没有相同之处,二者完全不相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