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纨鲁缟是什么意思

2.落地长安一诗中家园好在尚留秦中的秦指的是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是谁写的?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翻译

齐纨鲁缟是什么意思

齐纨鲁缟车班班读音-齐纨鲁缟车班班

齐纨鲁缟,成语,本义是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出自《谢敕赍纳袈裟启》。

一、解释说明:

1、读音:qí wán lǔ gǎo。

2、成语出处: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赍纳袈裟启》:“荀针秦缕,因制缉而成文;鲁缟齐纨,藉馨浆而受彩。”唐·杜甫《忆昔》诗:“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3、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二、例句:

1、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2、齐纨鲁缟车班班,西出玉关贱如草。

3、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齐纨鲁缟的历史结局:

一方面,管仲在齐国禁止本国民生产鲁缟,并大力宣传提倡穿鲁缟为时尚,一时间鲁缟风靡齐国,鲁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管仲派商人到鲁国以高于市场均价大量收购鲁缟,鲁国老百姓眼见织鲁缟比种农田收益好太多,纷纷弃田织布,外汇收入增加,纺织产业规模又继续扩张,一派繁荣景象,鲁国乐见其成。

管仲看时机成熟,下令齐国上下不得再穿鲁缟,关闭边境,禁止一粒粮食运往鲁国。在鲁国的商人做空鲁缟,鲁缟价格顺势暴跌,纺织产业一片哀嚎衰败,经营纺织所需的高昂的成本,成为老百姓不可承受的代价,随着物价飞涨,余粮不足,整个鲁国陷入了粮食危机,破产无产者纷纷逃离鲁国,鲁国最后被迫向齐国请降。

落地长安一诗中家园好在尚留秦中的秦指的是

落地长安一诗中家园好在尚留秦中的秦指的是长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忆昔》简介: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

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原文:其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令今上犹拨乱。劳心焦思补四方。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详细解释:

其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译文:其一当年肃宗即位灵武,收复关中,借阴山骄子回纥之兵收复两京,东胡安庆绪奔走河北守邺城,史思明出兵相救安庆绪于邺城,既降又叛反复无常并复陷东京洛阳早是意料之中的事。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是谁写的?

是杜甫写的《忆昔二首》写于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州。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出自:《忆昔二首》

作者:杜甫

原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翻译: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扩展资料: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但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

百度百科-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翻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的翻译: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

这句诗出自《忆昔二首》其二。原文: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忆昔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年)。题目虽曰忆昔,其实是讽今。第一首忆昔讲的是唐肃宗的信任宦官李辅国和宠惧张良娣,致使纲纪坏而国政乱,目的在于警戒唐代宗不要走肃宗的老道。

第二首忆的是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应致力于安国兴邦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