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你有过读旧书发现新奇事吗-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意思
1.谁给偶扫盲:还珠楼主是谁.....
2.美到心碎的五言绝句 很美很冷门的古诗句
3.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诵全文”?
4.《三字经》读后感
谁给偶扫盲:还珠楼主是谁.....
还珠楼主
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1902—1961),原名李善基,后名李寿民,四川春县人。他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上累代为官。他的父亲李元甫在光绪年问曾在苏州为宫,后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里,以教私塾为业。所以,李寿民从小便在他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他三岁便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能吟诗作文,七岁时写丈许大对已然挥洒自如,九岁作《“一”字论》洋洋五千言,在乡里间被誉为神童,当时长寿县衙特制“神童”二字匾,敲锣打鼓送往李家祠堂。可见李寿民后来得享盛名并非侥幸获致。
还珠楼主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他七岁便登过峨眉、青城,十岁时在他的塾师带领下再登峨眉、青城。这位王姓塾师不是一个腐儒,他为还珠导游,随处讲说掌故,如数家珍;他还带还珠去见峨眉仙峰禅院一位精干气功的和尚,使还珠在幼时便学会了气功。还珠楼主十二岁丧父,随即由他的母亲带往苏州投亲,家境骤变。在苏州,李寿民认识了长于他三岁的文珠姑娘,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温柔,弹得一手好琵琶,他们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形影不离,到李寿民十六岁时,他终于察觉自己正处在初恋之中。但是李寿民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谋生。他与文珠分手后,仍时时书信往来。不料天不从人之愿,变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烟花队中,此后音信不通,使李寿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击,直到李寿民婚后,仍不时念及文珠。李夫人孙经洵很同情文珠的遭遇,当李寿民为与孙经洵结婚筹款,撰著《蜀山剑侠传》,孙便建议他以还珠楼主为笔名,以纪念文珠。孙经洵的教养、豁达,她的极富同情心和她对李的体贴,于此可见一斑,观其所为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还珠之终于得享盛名与这位贤内助大有关系。
李、孙的缔姻,在当时也是轰动津门的一大新闻。孙经洵出身豪富之家,其父孙仲山是大中银行董事长。李寿民至津,曾在傅作义幕中任中文秘书,与当时留英归国任英文秘书的段茂澜甚为投合。后段茂澜出任天津电话局局长,李应邀任段之秘书(或说是在邮政局,不确),专办酬应函件。业余在孙仲山公馆兼做家庭教师,遂与比他小六岁的孙二**经询相爱。孙仲山得悉此事大怒,辞退李寿民,严责孙经洵,致使孙经洵弃家出走。孙仲山以“拐带良家妇女”之罪名将李投入监狱。开庭审理时,孙经洵突然在旁听席上出现,理直气壮地申明自己有婚姻自主权,李即得判无罪开释。此事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几于无人不知。
“七七”事变后,日寇曾设法劝诱李寿民任伪职,遭李拒绝,遂以李“涉嫌重庆分子”抓往宪兵队,鞭打、灌凉水、向眼睛揉辣椒面,备施酷刑,李终不屈,熬了七十天,挺了过来,经保释出狱。
1957年,还珠平安度过。1958年6月,某杂志刊登《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一文,还珠读后默然,当夜即脑溢血,由此辗转病榻两年有余,临终前口授完成了长篇小说《杜甫》。当他讲述完杜甫穷愁潦倒、病舟中的那段结尾后,对他的夫人孙经询说:“二**,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后即溢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恰与杜甫同寿。
为了有助于今天的读者理解还珠楼主的作品,我就还珠子女观贤、观鼎姐弟所作《回忆父亲还珠楼主》一文做了如上摘要(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3月15日至4月2日)。虽然我对还珠生平旱有耳闻,当观贤将此文寄来时,披阅一过,仍不禁感慨万端。
这便是在民国武侠小说史上领袖群伦的还珠楼主,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一代奇才所经历的荒诞的人生。
对于还珠楼主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未即有徐国桢作《还珠楼主论》,先在陈蝶衣主编的《宇宙》杂志1948年第3至5期连载,后由上海正气书局于1949年2月出版单行本,全文约三万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论断在今天看来仍很确实,称得上是还珠的知己。七十年代以来,香港黄汉立、台湾叶洪生对还珠的研究致力颇勤,成绩卓著。我曾与洪生在蜗居促膝谈武论侠,相视大笑,唯时间短促,未能尽兴,是一憾事。近年来,内地研究还珠者,日渐增多,据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还珠篇目最为完备,考订精详,曾在寒舍听他讲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两地有些老友会面,总免不了要谈论还珠,对其才华无不推崇。还珠的知音遍及海内外,而且并非“庸俗小市民”。
一部小说,能够使上百万人入迷,历久不衰,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越读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隽永,这就值得研究。
还珠楼主有他鲜明的个性,他酷爱自然风光,遍游名胜古迹,这对他小说创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说:“他自己本来的意思,很想把所历所见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恰巧其时天津有一家《天风报》,缺少一篇长篇武侠小说,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不经意地采用了《蜀山剑侠传》作篇名,一天天写下去。不料读者异常欢迎。”这段话揭开了还珠楼主作品艺术魅力的部分奥秘,正是自然风光美所激发的诗情,把他导向了成功之路。还珠楼主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个探索过程。他应邀写武侠小说,内心却怀着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怎样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谐调起来?他很费了一番心思。《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并非没有描写风景,只是现实的武侠情节总显得与自然风光美不能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使他感到开始“写得甚不惬意”,直到他把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起来,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伟或秀美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融为一体,神话为山川添了灵气,山川使神话更为瑰丽,两者相得益彰。每逢写到这个时候,还珠楼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诗情,笔底一泻千里,远近兼收,动静呼应,洋洋洒洒地连篇累牍说个尽兴。下面且节录一段《青城十九侠》中的“巫江取宝”为例:
卞明德在百忙中瞥见,适才所见那片轻云逐渐展开,布
满了大半天。月光不时出没隐现于密云之中,淡无光华。山
风渐作,下面峡中江涛澎湃,击石有声。估量时辰将至,……
耳听风涛大作,觉着面前景色骤暗。卞明德抬头一看天上,业
已阴云四合,不见丝毫星月影于,只有电闪似金蛇一般在云
边掣动。电光闪处,照得浓云山岳一般,密层层簇涌满天。风
是越来越大,上面技术扬尘,下面洪涛怒涌,滩声如雷。残
枝乱于舞空擦地,卷走不息,千里江峡齐作回音,万窍怒号
震撼峡壁,似欲崩颓,令人耳聋心悸。比起适才妖风,来势
又是不同,方幸身在法圈以内,风吹不到身上,突地眼前金
蛇乱窜,震天价一个大霹雷打将下来,风便小了许多。跟着
稀落落一丛雨点打向地上,滴滴挞哒,响不片刻,由疏而密,
雨点也越来越大,直似银河决口自空倒灌,哗哗刷刷,连同
江声滩声,响成一片狂喧。那迅雷霹雳更一个接一个,挟着
电光雷火打将下来,声震天地。山势陡峻,除临江一面有大
片平地外,后面还有崖嶂矗立。水自崖顶化为大小瀑布,争
先喷坠,黑影里看去,直似无数大小白龙沿崖翔舞。地上石
多土少,无什蓄水之处。雨只管大得出奇,水仅一二尺深,势
绝迅疾,再吃高处飞落下来的狂瀑一催,化为惊湍急浪,挟
着风雨吹折的沙石树枝,齐向崖过驶落,直坠江中,又添了
无数威势。有时电光闪过,照见满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马,眼
神一花,仿佛连崖都要飞去。端的声势猛恶,从来未见。卞
明德方自骇异,忽见前面暗影中有一股金光霞彩,自江峡之
下,透过两面峡崖朝空涌起。眼看便见两道十来丈长的灰黄
色光华,由对面危崖,朝那金霞起处电射而下。方料灵姑等
来了对头,两道青虹已自峡中飞上,迎着那两道灰**光华,
就在两岸空处时上时下,时隐时现,往来驰逐,纠结争斗起
来。卞明德正看得起劲,……同时下面江峡中金霞越益浓盛,
上烛霄汉,当顶天空中的黑云都被幻映成了乌金霞彩,加上
十来道青黄红白光华在峡中飞舞盘旋,照耀崖岩,丽影扬辉。
这便是还珠笔下古仙人广成子(最早见于《庄子》)金船藏宝在巫峡出水时的场面。
一般地说,武侠小说不同于诗、词、散文,武侠小说作家们总是着眼于情节结构和人物刻画,很少把自然风光做为重点描述对象,他们大多只是在不得不介绍场地时,才把自然风光做为环境背景略加勾画,适可而止。还珠楼主则与众不同,他常常表现出一种难于遏止的对自然风光美的向往,一有机会就要宣泄出来。一般的武侠小说作家写风景,不外是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是客观介绍具体景物,譬如登山,那山是荒山野岭还是有石级蹬道,如此之类都是情节所需必不可少的交代;较高层次的是用以渲染气氛,譬如骇浪惊涛、秋风落叶之类,在交代地理环境的同时,赋予一一定的感彩。还珠楼主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层次,他不只是要交代环境、渲染气氛,更根本的是他要宣泄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即以上引的一段为例,本来写到“齐向崖边驶落,直坠江中,又添了无数威势”,就既已完成了环境的交代,又已把气氛渲染得很浓,已经称得上是好文章了;他却偏要再加一笔:“有时电光闪过,照见满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马,眼神一花,仿佛连崖都要飞去。”这就是他的审美感受,加了这一笔,画龙点睛,为整段景色描写平添了诗意。我常常感到,还珠楼主写风景,并不是小说自身的需要,而是他在借题发挥。在还珠楼主的小说中,风景描写随处可见,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借题抒写他的诗情,也正因为他写的自然风光是诗境,不但不使读者感到冗长、厌烦,反而使读者兴味盎然,感到难得的审美享受。
还珠楼主写景的成功,来自景色与神话的融为一体。这正是庄子《逍遥游》、屈原《九歌》以降许多名篇所体现的共同规律,非胜境不足以显扬神话,非神话不足以渲染胜境。在我们中国,有胜境必有神话,诸如:巫山与神女,西湖与白蛇,石林与阿诗玛,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且有胜境与神话的结合就必有诗。所以,就还珠楼主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时所处的主客观条件而言,采用神怪武侠小说样式,在他是势所必然,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途径。了解这一点,就不会用“荒诞”二字轻率地否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美到心碎的五言绝句 很美很冷门的古诗句
中国的古诗句中有很多很美很冷门的古诗句,下面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比较好的古诗句,供欣赏!
意境超美的五言古诗句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五绝,也是整个唐诗中最负盛名的五绝之一。这首《静夜思》,看似平凡,其实艺术水准极其精湛,且蕴意深刻;令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
2.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这首《春晓》,为我们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情景:鸟啼,夜雨和夜风,以及落花。此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使人回味无穷。
3.绝句·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圣杜甫一生写了不少绝句,有七绝,也有五绝。这首五绝,是描写春天的景色。借描绘春风花草、燕子、鸳鸯之状,寄托了自己对于和谐大自然的赞美、爱慕之情。
4.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五绝,当属这首《行宫》艺术成就最高。此诗正面描述了古行宫的寥落,在此环境下,“宫花”孤独凋落。又描写了年老的宫女闲说玄宗的细节,表达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事实。
5.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的五绝非常著名,除了上面的《春晓》,这首《宿建德江》也是千古名篇。该诗意境辽阔、清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很冷门但绝对优美的古诗句陶渊明《人生无根蒂》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陶渊明《荣荣窗下兰》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美到让人心碎的古诗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溶溶月”,“淡淡风”,这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情思悠悠,将情语化作景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流进心里,美到无言。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含蓄真挚,字字关情,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苹的挚爱之情。
诗词无用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背诵全文”?
所谓诗词,通常用最简短的话说出来,也不仅仅是景色,往往还有感怀。说起来比较长篇大论,还是诗简短又深远,读起来还朗朗上口,难怪唐诗宋词更为大众所熟知。就连孔子提起《诗经》时也会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句话却概括很多,而且,诗纯净清澈,可以涤荡心灵。
一,那些诗词,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说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到很多人,从书籍或节目或网络上知道的,因各种缘故释然遇到的。突然想到的大概是董卿了,毕竟自己一直是《朗读者》和《诗词大会》的观众。也可以说央视的阅读节目基本上都有她的身影,从言辞交谈中,也看得出她是个极爱读书的人,难怪王若西会用“美人当以玉为骨,雪为肤,芙蓉为面,杨柳为姿。更应以诗词为心”来称赞董卿了。
想起曾经看到的一个关于她的视频,董卿被问到喜欢读什么书,会反复去看的书又有哪些。
她的回答一直令我印象深刻:我从来不重复看一本书或一部**,因为有太多的书和**要去看,不必浪费时间去反复看。 可唐诗宋词却除外,常读常新。
唐诗?宋词?作为90后,如今30左右的年轻人们更多是为工作愁闷、为生活烦忧,哪有时间去读诗赏词,诗词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以至于想到背诗这件事,也不过是义务教育阶段被支配的恐惧了。但有人不读诗,就有人仍在读诗,都说诗意生活,向往的大有人在,不忘初心的大有人在,譬如诗词组群,这类人还很多……也还有人需要读诗,比如那些孩子们,诗词是渐渐地淡出了一些人的生活,还是下一代的语文依然是从诗词开始,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离不开。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你是不是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学起的。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初看到《春江花月夜》,美则美也,但更多是为背书而焦头烂额,记得上中学时,要背的诗越来越长,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行路难》,还有范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现在还能背出几句……而今,再看这些诗词,你又是什么感受呢?
有时候,我们常常思考到,读完又忘记,为什么我们还得读书,还要背诵呢?
而当一首首学过的诗词重新出现在眼前,你突然发现能快速的读完一首诗,甚至轻而易举知道它的意思,这时你又是什么感受呢?是否会觉得很感慨,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了,却又在细细思索反复品味中,突然的,就找到了读诗的乐趣。
原来,那些小时候学过的诗词,其实还藏匿在你的心里。那些你和诗词相伴的岁月,试着和千百年前的诗人交流的时光,或许才是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粹的存在。
今天有幸遇到的这套《请背诵全文》,就是这样瞬间勾起我回忆,也忽然想到岁月匆忙又漫长的一套书。这好像是一本很快就能读完的书,那些以为忘记的诗词在某时刻的浮现让我熟读,这好像又是一本读一辈子都读不完的书,每每诵读一次,便有新的感悟,好像人生中的很多事物感情早已被前人写完。
二:那些诗词,是我们人生路途上的灯光
有多久没有好好读一首诗了呢?但不管离开课堂有多遥远,看到一些诗之后,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把它读出来,并觉更是增添了一种感情,哪怕是意思再简单、再明显的诗词。
我们总在日后才感慨,自己当初的不努力、失去的温馨、错过的时光。
诗词中感受爱,感受时间流逝……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时候也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得到长大离家之后,才深刻明白“思乡”之感。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下社会,更多的年轻人都去往城市,向往新新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多人就在别的地方扎根,好几年才回去一次……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小时候知道的是道理,长大之后才知道优秀的人真的是努力过来的;
还记得罗隐的那首诗吗?《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之前看这句总是想起父母或老师,讲他们如何为我们付出,而小辈要懂得感恩。长大之后,再看这句,我的理解是,若要获得甜蜜美好的生活,那就一定到付出相对的代价。
时光匆匆而过,懒惰总不能被战胜,这时就需要一句岳武穆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不能因此“老大徒伤悲”。
而当人生不如意时。
快要丧失信心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希望的火苗,这时候总想来一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恰恰有太多这样的时候,你用心的事情总失败,而当彻底灰心平淡如水的时候,意外的惊喜又来,也是应了那句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
每当失落沮丧,读一读,便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少时并不一定懂,只是浅显的道理押韵的句子,长大之后,才知要经事才能感受到古诗里的情怀与哲理。真的是应了陆游的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词中有如画美景
有一些诗人擅长写景,惟妙惟肖,看完后对辽阔中华美好景色更直观的感受。你去,便能感受诗中美景,你不去,也可以通过阅读,醉心诗意。
还记得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吗?写出了西湖的美丽,以致于往后无论哪个时代的人去西湖,都会想起这句诗。
记得《过故人庄》吗,是孟浩然隐居时写的诗,记得仕途无望,只想醉心田园,中间两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真的很好的诠释着“向往的生活”,当我们被天翻地覆的信息覆盖,被连接不断的工作轰炸,在你身心俱疲的时候,是否想象着孟浩然诗里的朴素田园生活,亦或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包括了这样的思绪。
说到写景,我最爱“诗仙”李白的豪放大气,固然诗人写景,寓意也不只是在写景。
李白写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邈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句子大概从小就会背了,当初读的时候也会想去看长江黄河高山瀑布,想看看中国大地的美景是不是如诗里所说的这些磅礴大气;等我们长大了,欣赏到了这些景色,才发现,其实庐山瀑布有三千尺,是李白的庐山瀑布有。但因为这首诗,让我们相信,真的有一座庐山瀑布,它宛若银河落下九天。
突然想去海子说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诗词里的远方,有些无法抵达的,反而让我们的内心永远有一份渴望。
绝妙的诗词,给予我们安慰和鼓励,也给予我们想象和期待。
苦闷的生活,无聊的日子,滋生出多少感情、情绪、思想,而当我们读一首诗,突然就体悟到诗人某一刻的心境。通过这些体会,你也更加洞悉自己的内心。
三:那些诗词:给平淡岁月增添乐趣与韵味
诗词的美,可以将干巴巴的语言,变得可爱鲜活。古往今来,很多通过诗词让日子过得充满了乐趣韵味,读不同作者的诗词,也总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随着时间的迁移,后来我们终于可以读出诗词之中的情感和故事。
诗词中有美好日常
诗人们生活的记录,生命的思考,而往往我们现实的日常生活,我们离不开的遇到的很多美丽以及惆怅,后来我们又发现,无论是美景、事物,还是偶然的心情、感叹,亦或是境遇、人生,都被前人写进了诗里。也许常常被忽视,但我们可以用文字去保留他们。
春日最爱听雨,记得韦庄有一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想象着自己在江南,充满了意境之美;
某日偶遇莲花,想起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用心欣赏那一池莲花,便更是沉醉其中;
夏天的晚上看星空,也许是脱口而出一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想起少年时暗恋一个人,会在个性签名上写着“心悦君兮君不知”,含蓄又心酸;
从学校到工作,每一次获取大的成功时,想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
在信心满志的时候,也用李白的“扶摇直上九万里”鼓励自己;
朋友离去最是感伤,不如借着白居易的“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来抒发内心的失意孤独;
但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希望与朋友的情谊再久都不会变;
也让我想到了苏东坡的“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快乐的时光短暂,尽情享受就好;
少年人最怕寂寞,而少年的寂寞可能是杜甫笔下的“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同样是诗圣杜甫的句子,那首《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看来更有孤老后的寂寥……
也往往在走了很长一段路之后,对于人生的寂寞有了深刻的理解,大概四五十岁的人对苏轼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肯定有了更多的感受。
……
喜欢太多的诗,它们可以承载记忆,也可以抒发现下的感怀。 然后,我们前行,我们又在诗中感慨,又在诗中释然。
一千首诗一千个故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想法,一千次阅读有一千次感受。对诗词,我们百读不厌,而每读一次,经历世事,站在不同的年龄层,我们都会有全新的感觉。往往,等到我们终于懂诗中人生寓意的时候,我们也不再是少年。
再说一下这套《请背诵全文》,这套书里包含了从小学到高中所学的所有古诗词,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一套诗词精选作品。全书分为“垂髫之乐”“总角之宴”“少年游”三辑,这样的排版也蛮有意思,童年的快乐,少年的张扬,老年的回望。
从这点,也能看出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而书中所摘选,是从几万唐诗宋词中精选的三百多首,也是我们看过比较多的诗词。脍炙人口,短短几个字间,写尽人生起落和风景,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能从诗词中寻到无限力量。
《三字经》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字经》读后感1真正去开始读以至去背诵《三字经》是幼儿园老师教了女儿之后,女儿会背一小部分,问我,我不会,当妈妈的我也不甘示弱,于是从网上下载了完整的一套三字经。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通过努力,《三字经》现在已背诵了三分之一。有时我做饭、洗衣的空档也在背,发自内心快乐的学习,真的被里面的每一个精骇的字当中所蕴藏的天文地理,历史的概括、做人的哲理所倾倒。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全营养”,是因为《三字经》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
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真诚向大家来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值得你一读。
《三字经》读后感2认认真真地阅读了新三字经的每一字,每一句,我发现它所蕴含的道理、意义都能透过短短的三个字表达出来,最令我感悟甚多的是“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我是一个喜爱想象的女孩,我天天幻想着长大要为祖国效力,做出我自己的贡献,盲目的寻找着目标。 老师取《新三字经》的一小段话来为我指点迷津:““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青少年,有理想, 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 生我材,为兴邦。”我知道了老师的用意,她希望我长大可以做祖国的栋梁之才,从小要立大志,朝理想奔跑,坚持不懈,长大后才可以成才,如愿为祖国效力。我感激老师用我最喜欢的这段话来为我指明方向,新三字经像一盏路灯,为迷茫的我指明前进方向。
我像一只迷路的小羊,在茫茫草原上寻找我的家(我的目标),当我不知定哪个点为目标时《新三字经》的一段话出现在我脑海中:“登书山,善思考,游艺海,陶情操。”我顿时好像成了一个好学的学生,每天仔细的阅读书籍,像一匹饿狼贪婪的吸允着书籍中蕴含的知识。努力地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画一幅画、写一首诗、唱一首歌,宛如百灵鸟在树枝上悠闲地吟诵着一首首小诗、哼着一首首小曲,挥着笔自然地画着山水秀色,虽然不是杰作,虽然不是杰曲,但我从未放弃过,在我的生命字典里从未有过“放弃”二字,我慢慢地去领略,慢慢地去体会,慢慢地去感受,静静地去思考,吸取精华,累了,停下脚步,休息一会儿。、
看到了《新三字经》我想到:“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我懂得了:人的一生精华在于少年时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因此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人的一生有生命的限制,而知识却是无边无际的,要在最精华的时期努力学习,不能把光阴浪费在无用的嬉戏打闹上,抓紧时间的绳索冲向理想的方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认真带着懂得的道理去阅读、去实践,我的学习在进步,我的心灵在成长。我的进步我自己没有察觉到,我认为这是无用的努力,我的学习不会再上升。我的放松让网络游戏钻了空,迷上了它,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当我呆呆的望着桌上的《新三字经》脑海中浮现出了这句话:“戒网瘾,防泥沼,坏毛病,要改掉。”是啊!如果我放弃了,我曾经的努力,那就是前功尽弃,到时后悔就晚了,不如现在就转个弯回到我的正轨上来,让我信心的这列火车,顺着《新三字经》的轨道继续航行吧!
我总是伴着《新三字经》想到我的学习好似童年蹒跚学步,好似牙牙学语,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时今日,多少辛酸,多少苦辣,怎可轻易言弃,难道有谁舍得前功尽弃?我从此学会了坚持,再也不会放弃。我只注意到了学习,把平时说到的三好抛在了九霄云外,我隐隐约约记起:“德智体,是三好,德为上,智为高,体为本,风华茂。”我领悟到了:品德、智慧、身体是最重要的,我的品德注定我的命运,我的智慧注定我的机遇,我的身体注定我的一切,三样结合,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三好少年。
我翻开《新三字经》引入我眼帘的是:“清肌肤,洁心灵,正衣冠,修其容。”我发现这不正是我的不足吗?我顾着完美自己,却忘了人生最基本,我知道每天早晨要带好红领巾、校牌,穿好端庄的衣着,干净的面容,彬彬有礼的道声:“早晨好。”《新三字经》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带给我了我无穷的奥秘,我在它里面探索、寻找,取它之所长,补我之所短,它让我从无知的少年,摇身一变,成了好学生,改正了我的缺点,增加了我的优点。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使我更加懂得朝目标奋斗,我会吸取三字经的道理,向我自己心中的三好生奔跑。
《三字经》读后感3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0个年头,长期盯着现行小学教材,对古文化的关注很少。只是模糊地觉得古代学堂研读《四书五经》,学习方式是记硬背,心理上基本持排斥态度。除了上学时读过教材选编的部分古文内容和几部文言小说外,没有系统地读过古代经典。我真正对经典加深认识还是从听陶继新老师的报告开始。他举的自己和同事读书经历的对比给我的印象尤其深刻。陶老师坚持背诵中外大家的“经典”而成长为全国著名的教育家,退休后每年都有几百万字的著作问世;而他原来的同事也坚持读了数十年的书并没有质的提高,对陶老师的飞跃大惑不解。陶老师依据自身的经历和见闻指出:“我读的80%以上是世界大师的作品,虽然没有成为大师,但在思想上与大师在一点点地靠近。你读了26年的书,多是三流四流的作品,思想认识有时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可能下降。”陶老师还专门针对教师指出:“众多老师们都在模仿名家的教学,但学不来;缺少的不是技巧,缺少的是思想和文化的积淀。”出于对陶老师报告的再学习,我从《三字经》开始尝试了对“经典”的研读。
《三字经》是南宋以来求学者的启蒙读物,仅千余字,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初读第一遍,我变有了如获至宝的感觉,深为自己积淀的浅薄和未能早日研读而愧疚,也初步领略了“经典”的丰富内涵。难怪《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整理者发出这样的质问——“作为中国人,有几个人读过《四书》、《五经》?……即使是一名专门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又有几个人可以背诵《论语》和《大学》?而这一切,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即可做到。”陶老师主张“循着大师的脚印前行”,认为“经典里有产生思想的思想”。他的忘年交“老咪”年仅13却“饱读中外名作而又诗文俱佳,出口成章而又哲思飞扬”,被誉为——“少年奇才”。“老咪”的成才佐证了“经典”的力量。
在从网上搜集关于《三字经》的资料时,我发现《三字经》有很多版本,因为每一朝结束以后,后一朝代都会把前朝的历史编写进去。对《三字经》的解读也有多个版本,见仁见智,良莠不齐,以我这初学者的认识能力,居然分不清何为正宗。一次回老家时意外地从父亲那儿得到了清代古版《三字经》,让我再次加深了对“经典”的感悟。拜读清版,才知道《三字经》本身还有详尽的批注,网上诸多没有见过原著的“学者”的注解与之相比实在太不“经典”。回想在班里进行《论语》诵读时,学生购买的《论语》也有十几个版本,章节的编排顺序亦有不同,看来因为不同编者对“经典”的理解不同,所以“成果”亦有差别,而要想真正探寻原著大师的思想,还得选择最权威的版本,阅读最原始的“经典”。
对照《论语》、《三字经》和我们平时致力探究的现代教育改革,基本思想一脉相承。如果对古代经典加强研读,必能对搞好现代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主旨,也必须加强对现代纲领的学习。于是,我重新翻阅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和《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等书,再次感受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老咪”的父亲王辉湘认为:“宇宙浩渺无边,而人的生命却是有着极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让老咪读到世界上高层次的书。所以选读之书,必须取乎其上而不取乎其中,取乎其中而不取乎其下。”即便在老咪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王辉湘给老咪所读之书也不是一般孩子常读的通俗的小人书,除中外著名童话外,便是伟大诗人的精品之作,以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经典之作。可见,只有“经典”才能把人带上成才的高速公路。
陶继新老师遍读世界典籍,50岁开始着意背诵,十年连续不断,亲身感受到60岁的今天记性居然比十年前好,文思居然比年轻时快。读书不在贪多,重精;经典不能只读,要背。陶继新老师和“老咪”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身为教师的我们也
《三字经》读后感4在这个暑假我读了周永章的《低碳生活三字经》在其中我感悟极大,该书主张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可想而知我们的地球母亲已经慢慢支撑不了我们的“摧毁”。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我们把大量的破坏物给地球,当然我应受我们应有的“报应”
所以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所以我们应携手支持低碳生活,让我们美丽的家园一直健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