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殃及池鱼城门失火成语故事

2.池组词有哪些

3.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什么意思

殃及池鱼城门失火成语故事

殃及池鱼的池-殃及池鱼还是殃及鱼池

殃及池鱼城门失火的成语故事如下:

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译文:

只担心为了抓楚国逃走的猴子而破坏了整片森林,城门发生火灾,连累了护城河里的鱼。

殃:使灾祸。池:护城河。

这个典故的含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éng mén?shī?huǒ,yāng?jí?chí?yú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了。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扩展资料:

杜弼(公元490-559年),字辅玄,中山曲阳(今河北曲阳县)人。东魏官员,淮南太守杜彦衡孙子。

自幼聪敏,出生寒门。以军功起家,投靠大将军高欢,官至胶州刺史,迁中书令,封长安县开国伯。为政清廉,敢言直谏,为高德正所等嫉恨。

北齐天保十年(559年),以收受贿赂为由。天统五年,平反昭雪,追谥文肃

与他相关的典故还有:

鹬蚌相危——杜弼?《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杜弼?《全北齐文.为东魏檄梁文》

由此,后人以“池鱼之祸”形容飞来横祸以“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被牵连受害;以池鱼”比喻无辜受害的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持编著的。《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应劭则是东汉人。

风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来历,可知此语在应劭之前就有了。这样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现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原本还有比喻坏事蔓延牵连到好人的意思,但后来这层意思逐渐淡化了,现在一般用来比喻无辜受连累。

池组词有哪些

池组词有:酒池、黾池、洿池、上池、陂池、青池、周池、香池、盆池、连池、池泽、涝池、池溜、谢池、洪池、海池、潢池、昆池、灵池、星池等。

一、酒池 [ jiǔ chí ]?

谓以酒为池。

引证释义:《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

二、黾池?[ miǎn chí ]?

1、古地名。即渑池。

2、县名。汉置,即今河南省渑池县。

引证释义:《汉书·地理志上》:“宜阳,在黾池有铁官也。黾池,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景帝中二年初城,徙万家为县。”

三、洿池 [ wū chí ]?

水塘。

引证释义:《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四、青池 [ qīng chí ]?

1、水色清澈的池塘。

2、喻指明净的天宇。

引证释义:唐·李白《晓晴》诗:“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什么意思

宋国的国君想夺取宝珠,便给他加了个私藏国宝的罪名,把他驱逐出境。于是宋君下令: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宝珠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了意外的灾殃。“宋君亡珠,殃及池鱼”的故事记录在《吕氏春秋·必己》中,形容飞来横祸、无辜被牵连受害。“殃及池鱼”还有另外的说法,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来历又有两个故事。其一,据《百家书》:有一次宋国国都的城门忽然失火,人们在附近的鱼池里打水救火,一池水全打干了,池里的鱼也就遭了殃。《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引《风俗通》:“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其二,据《广韵》:从前有个姓池名仲鱼的人,也称池鱼,家住城门近旁。有一次城门不慎失火,池鱼的家也被延烧,池鱼竟被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说池鱼因城门失火而无辜受害。《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淮南子·说山训》载:“楚王亡其猿,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而池鱼为之殚(尽的意思)。南北朝东魏杜弼《檄梁文》说:“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看来,“宋君亡珠,殃及池鱼”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两种说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楚国亡猿”的故事:一只楚王心爱的猿猴从宫里逃走,听说已逃进树林里去了。楚王立即派人去追寻,但树林太大太深,不易寻找,楚王竟下令放火,把整个树林烧光。所以叫做“祸延林木”,同“殃及池鱼”恰为工整的对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