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谁-怒发冲冠是指哪个人物
1.成语怒发冲冠源于谁的故事
2.怒发冲冠"最早源自谁的故事
成语怒发冲冠源于谁的故事
成语怒发冲冠源于蔺相如的故事。
怒发冲冠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为:“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王,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就是:蔺相如看到秦王根本没有按照约定给赵国城池的意思,所以就上前说:“大王,璧上有一点瑕疵,我指给你看。”秦王听了后,就把璧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拿到璧后,并没有向秦王指出瑕疵的地方,而且立在柱子旁,愤怒到了极点,并准备把璧击碎。
怒发冲冠,汉语成语,“冠”是帽子。意思是气得头发竖立,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示例:《儒林外史》第九回:“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
沙汀《闯关》:“他怒发冲冠,他咬牙切齿,而他显然还没有尽情发作。”
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蔺相如人物生平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襄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怒发冲冠"最早源自谁的故事
怒发冲冠最早源自蔺相如的故事。
怒发冲冠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谈判,他凭借聪明才智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让秦王怒发冲冠的故事。后来人们便用“怒发冲冠”来形容极其愤怒。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等成语均出自本篇。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约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父司马谈,历任太史令。司马谈卒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他自幼生活在民间,二十岁起游览名山大川,考察文物古迹,广为搜集史料,为他日后撰写《史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被当局判处腐刑。出狱后,担任中书令。在此期间,他一直从事《史记》的写作。
作品鉴赏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
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