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跃如也包含的教育思想是-引而不发跃如也
1.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什么原则
2.大将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出在哪?表明孟子什么观点?
3.“隐而不发,忍而不语”出自哪里?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什么原则
启发性原则。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是指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属于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原则是指经过长期经验总结所得出的合理化的现象。
大将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出在哪?表明孟子什么观点?
出自 孟子·尽心上
原文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①。君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注释
①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译文
公孙丑说:“道倒是很高很好的,但就像登天一样,似乎高不 可攀。为什么不使它成为可以攀及的因而叫人每天都去勤勉努力 呢?”
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的工人而改变或者废弃规 矩,绝不因为拙劣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张满了弓而不
发箭,只做出要射的样子。他恰到好处地做出样子,有能力学习 的人便跟着他做。”
读解
这里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
第一层,真理不能降格以求,不能因为追求真理的困难或目 标高远而降低目标或标准。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高明的
老师不能因为懒惰愚笨的学生而改变或放弃准则。这就是“大匠 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第二层,“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善于引导的老师总是给 学生留有消化理解的余地,重在传授方法,以身作则激发学生的
学习主动积极性,这就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满,但却 并不把箭放出去,而只是做出要放的样子,启发学生理解,激发
他们跃跃欲试的愿望。所以,孟子又把这种做法归结到“中道而 立”的落脚点上。所谓“中道”,也就是无过无不及,做得恰到好
处的中庸之道。如此一来,孟子便很巧妙地把教育与学习的问题 与儒学所标榜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联系在一起了。
做到了这一步,则老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愉快。
问题倒是在于,这样的启发式教育,要求老师不能只是照本 宣科,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而不仅仅是眼高手低的裁判员。
中道而立,谈何容易?
但总归是努力的方向罢。
“隐而不发,忍而不语”出自哪里?
原话是 : 引而不发,跃如也。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尽心上》出自《孟子》,讲述了儒家思想,激励人奋发向上有所作为。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原指善于教射箭的人,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以便学的人观摩领会。后用以比喻作好准备,待机行事。或比喻善于引导而不代庖。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该书翔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