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造句-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1.把森林毁了然后种地叫什么成语
2.《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3.梵林而田是什么意思
4.竭泽而渔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把森林毁了然后种地叫什么成语
成语词条焚林而田
成语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常用程度一般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田:打猎。焚烧树林,猎取野兽。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久打算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典故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应用举例西汉·刘向《说苑·权谋》:“~,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
近义词焚林而畋 焚林而猎 焚林而狩
成语词条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成语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jié zé ér yú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复句式
感彩贬义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田:打猎;竭:使干涸;渔:打鱼。烧毁森林捕捉野兽,排干湖水去捕捉鱼。比喻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语法用法作宾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典故出处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3)
渔对猎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田,同“畋”,打猎。烧毁山林以猎取野兽,抽干池湖捕光鱼虾,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一味索取不留余地。
玉振、金声 :金钟、玉磬响声悠扬,也常用来比喻圣贤功名远扬。《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雉城 :地名,浙江兴县有雉城镇。另,古代计算城墙面积,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故雉城也泛指城墙。宋秦观《望海潮·越州怀古》: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
雁塞 :南齐《梁州记》载:梁州县界(今陕西汉中一带)有雁塞山,传说此山有大池水,雁栖集之,故名雁塞山。后用“雁塞”泛指北方边塞。宋陆游《小出塞曲》: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
柳袅 :柳枝随风摆动,袅袅生姿。唐 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葵倾 :葵花向日而倾,常用以比喻向往渴慕之情。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
银笙 :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载:制笙以银作字,饰其音节。故宋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阮杖 :西晋阮脩(xiū,同“修”,阮籍之侄),精通《易经》《老子》,善清谈,不求做官,不在意人情世故。常肩头负杖步行,以百钱挂于杖头,遇到酒肆则入店独饮。
桓筝 :西晋江州刺史桓伊,是个音乐天才,善弹筝吹笛,被后世尊为“笛圣”,是古曲《梅花三弄》的作者。在一次宴饮上,桓伊弹筝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以这种特别的方式为遭受晋武帝猜忌的重臣谢安说话,令谢安当席落泪,武帝心生愧意。
墨呼松处士 :处士,有才学而隐逸不愿为官的人。好的墨锭,多用松木不完全燃烧凝结而成的墨色烟灰制成,故称“松烟墨”,文人雅称其为“松处士”。三国魏曹植《乐府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
纸号楮先生 :楮,构树,皮可制桑皮纸,先有楮,而后生纸,故唐代诗人韩愈在《毛颖传》中称楮为“会稽楮先生”。宋裘万顷《皖山纸帐送宋居士》:翦裁不惜楮先生,要护高人雪屋眠。
露浥 好花潘岳县 :露浥,像甘露一样润泽。西晋潘岳任河阳(今河南孟津)县令时,在全县广植桃李,好花绚烂,万民称赞,并称河阳为“潘岳县”。
风搓细柳亚夫营 :西汉文帝时,匈奴犯汉,文帝派河内太守周勃之子周亚夫为将军,屯兵于细柳营(今陕西咸阳西南)御敌,军纪严整。
抚动琴弦,遽 觉座中风雨至 :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韩非子·十过》载,一次,晋平公问他:“乐调没有比清徵更悲凉的吗?”他说:“清徵不如清角。”平公让他奏清角,他说:“君德薄,听之会遭灾祸。”平公执意要听,师旷乃奏。“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huī]廊瓦。”平公吓得伏于廊下。随之,晋国大旱三年,平公病倒。
哦成诗句,应知窗外鬼神惊 :唐李白的《乌栖曲》诗,借描写吴王夫差由发奋图强、振兴吴国,到兴建姑苏台、迷恋西施,导致亡国的史鉴。诗人贺知章读了《乌栖曲》,不禁赞叹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赞李白时,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 车万育 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 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 中古汉语 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 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 )四种声调, 二元化 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 阴平或平调 ;第二声叫 阳平或升调 ;第三声叫 上声或上音 ;第四声叫 去声或去音 。这样一对照,我们 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3)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1)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2)
《声律启蒙?下卷》六麻(3)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1)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2)
《声律启蒙?下卷》七阳(3)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1)
《声律启蒙?下卷》八庚(2)
梵林而田是什么意思
梵林而田是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的意思。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
成语出处: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
成语造句:
1、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2、来自英国的留学生Ashburn听煜城说:用词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造句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
3、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意思是“诈”只能收取一时之利,却非长久之计。
4、很显然,一切焚林而田、竭泽而渔的做法都应该被叫停,避免对文化人才的过度使用、超前透支,真正树立可持续的人才观是当务之急。
5、在去往广东高州中学的出租车上,雯瑞叔叔给去往南京市秣陵中学的小面包车上,志尚大哥哥给煜歆和淑改讲了“焚林而田”的典故。
6、泽睿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月球住宅”的问题,身穿芙蓉红色礼服裙的婉蓉老师倏地走到前面,让他用“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造句,吓得他连话都说不来了。
竭泽而渔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竭泽而渔是春秋时期的故事。
竭泽而渔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ié zé ér yú,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高诱注:“竭泽,漏池也。”
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