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未变的读音-亘古未有之大变局
1.1911怎么样
2.有没有好看的民国历史小说?推荐几本
3.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西安易俗社昭君行演出时间和票价
5.“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是什么意思啊~~
1911怎么样
《1911》,王树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 王树增的作品一向厚重,愈接近现在愈是如此。读长征时如此,读时如此,而这本书尤有过之。 去年是辛亥百年。解读、分析、纪念等各种文章与书籍汗牛充栋,但以个人而论,此书应排第一。近700页的书,从流亡而至袁世凯去世,其间多少人物、事件、史料、细节,作者能在充分占有一手资料的前提下给出非戏说又具可读性的解读,实属不易。单看每章后的注释条目多达二百条以上,便可见功夫之深。在当前浅薄浮躁的为史之风中,尤为难得。书中随处可见对原材料的引用,虽然增加了阅读的障碍,减少了阅读快感,但对于这样重大的历史题材,确是不可或缺。 晚清被李鸿章称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的余势未衰,直到今天尚未结束。站在今天,探究一百年前的变故,可以有多种不同猜测与解读,也极容易把事件简单化、黑白化,但置身其中却是完全不同一幅场景。如袁世凯称帝,百年以下,谁不称其走了最后最大一步臭棋,但当局者偏就如此下了,真令人唏嘘。 作者在第三章结尾写道,江湖亘古奔流,大清大限已到。但在当时看来,谁又能想到如此?历史往往由当时不经意的小事件引发,如同莱克星顿的枪声之于美国独立、巴士底的攻陷之于法国大革命。不仅升斗小民、大清贵胄没有料到,连也没有料到。这就是历史的发展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正如作者所言,“柔弱的中国资产阶级,心怀不满的年轻军官和知识分子,以及那些与旧式政权运转不断冲撞的士绅们,仅仅是在不堪任何重负的清廷身上施加了最后一力”。当然,还有最广大阶层的劳苦大众。每个人之力无论大小,都在历史发展的方向上留下了痕迹,只不过有人大些,有人小些。而对于当权者来讲,他们拥有比百姓大得多的权力,但千万不要以为能永远把持历史的方向。有的时候,尽管方向没错,但时机错过了,也是枉然。那些微不足道的力量,也可一点点、一滴滴、一丝丝、一毫毫拖动历史走向,尽管每个扑倒在泥巷中的普遍士兵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 这就是辛亥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
有没有好看的民国历史小说?推荐几本
最早的 1911新中华
辛亥大英雄
民国军旅之随波逐流
1908大军阀
1926之崛起
铁骨
强烈推荐 民国投机者,作者写的非常严谨,贴近史实,尤其是其中对国共之争有相当客观的描述,在当前环境下能做到这点相当不易啊。
科举制度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至于明清科举的八股文之风,加上中国传统重术不重技术,重视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的传统,才是导致明清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真正原因。许多论者把科场上的作弊如挟带、、贿赂考官、通关节等说成是科举制的弊端,认为晚清科场作弊盛行说明科举制黑暗。
扩展资料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这是八股取士,不是科举制。)
参考资料:
西安易俗社昭君行演出时间和票价
时间:2023.01.02周一20:3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案板街易俗大剧院
票价:10元——70元不等
西安易俗社及其剧场的建立西安易俗社是近代波及全国的戏剧改良运动在陕西实践的产物,亦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亘古未有变局下的“革命成果”。以农耕文明主导的千百年间的中国传统社会,戏曲与宗教充当了形塑中国基层民众心灵世界的两种最重要的工具。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宗教普遍受到知识阶层的挞伐、扬弃,而新的更有效的教化媒体尚未出现之际,戏曲很自然就成为再造人心的最佳选择”
“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是什么意思啊~~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 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光绪元年因台湾事变筹画海防折;“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 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 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