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文明的文言文100字

2.文言文萧韩家奴字休坚

3.形容被人误会的文言文

4.表示被误会的文言文

5.潘慎修文言文

6.陈谨斋家传文言文

关于文明的文言文100字

文不加点文言文译文-文不加点文言文

1. 谁能告诉我关于礼仪的100字文言文

一、礼之本是仁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 二、礼要有形式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三、要继承古礼 ⒉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2. 好的文明班级小短文100字

现在,几乎每个有点儿个性的学生都在为成为校霸,成为超哥超姐而绞尽脑汁地奔波着.他们现在"风光"了,以后却只能成为一个小混混,甚至成为宇宙的千古罪人.所以为了不被遗臭万年,我决定从维护班级体做起. 是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不认真完成作业,叫人打群架就是维护班级体的做法吗?不是的我们应该努力完成各科作业,不串班,不串级,不惹是生非,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作业认真完成.多帮助老师和同学,多在班上,在学校做好人好事,上课发言积极,不在课堂上接嘴说话. 坏习惯养成很容易,而养成好习惯却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的,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直到我做到这些事情为止.不,我还要把它们做地更好. 我相信,只有维护好了班级体,才有资格,才有能力去维护好我们的国家,面对国家,这毕竟是我们共同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国家是靠我们才能顶立起来的,而不是吹牛,空口说白话给吹起来的.。

3. 文明礼仪的小古文,急啊

可以写孔融让梨也可以写周礼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兽医下士四人.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寺人王之正内五人.内竖倍寺人之数.九嫔.世妇.女御.女祝.四人.奚八人.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四人.徒二十人.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曰田役.以驭其众.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过.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闲民.无常职.转移执事.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弊余之赋.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

4. 好的文明班级小短文100字

现在,几乎每个有点儿个性的学生都在为成为校霸,成为超哥超姐而绞尽脑汁地奔波着.他们现在"风光"了,以后却只能成为一个小混混,甚至成为宇宙的千古罪人.所以为了不被遗臭万年,我决定从维护班级体做起. 是乱丢垃圾,随地吐痰,不认真完成作业,叫人打群架就是维护班级体的做法吗?不是的我们应该努力完成各科作业,不串班,不串级,不惹是生非,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作业认真完成.多帮助老师和同学,多在班上,在学校做好人好事,上课发言积极,不在课堂上接嘴说话. 坏习惯养成很容易,而养成好习惯却是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的,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我会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直到我做到这些事情为止.不,我还要把它们做地更好. 我相信,只有维护好了班级体,才有资格,才有能力去维护好我们的国家,面对国家,这毕竟是我们共同的国家.但是我们的国家是靠我们才能顶立起来的,而不是吹牛,空口说白话给吹起来的。

5. 文言文作文300字礼仪

文言文

一天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写作文,为了不限制学生思维发散便说文体不限,并补充道: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文言文。

小明灵机一闪,眼前亮出那篇成名之作《赤兔之》,便在作文纸上挥洒一番。

第二天,小明便被叫到办公室,老师问:“你这是什么文章啊?”

“文言文!”小明很自信的说,“您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不耻下问。”

“好,那我可真要请教请教,这个字怎么念啊?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小明定眼一看,他也不认识,“哦,这是通假字,对,通假字!”

师:“好,那这个句子呢?怎么不通啊?”

小明嘴里念叨一阵,便说:“这个吗'''''''这是特殊句式,是宾语后置,状语前置!”

师:“好,好,那下面,两行字,一标点也没有啊?”

小明头上开始冒汗了,最后来了一句:“这是省略句,标点省略了,啊,省略了'''''''我的作品从来都是‘文不加点’的!!”

6. 以里约奥运会为题

用文言文给奥运写篇赋

盖闻鸿濛辟后;玄黄判久,二仪合璧;三才竞秀,乾象八极;坤灵九有。天垂云霞之焕彩,地呈山川之杰构。仰观日月星辰之列宿,俯察人文万类之锦绣。

爰有古国,东西并驾。东曰中邦,西称希腊。文明久远,莫分上下。希腊有地,奥林匹亚。民祀天神,祭坛典雅。礼仪庄严,人物如画。於兹赛社,竞技潇洒。负者非低,胜者不霸。自尊自信,自强自化。品德攸同,辉映欢洽。于是圣火东传,寰海迎迓。北京尊位,遍及华夏。更登绝顶,珠穆朗玛。

尔乃高擎圣炬,以火传薪。若夫圣炬,护以祥云。祥云者何?又称卿云。古曾有言:“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是以祥云之为色,五彩之缤纷。圣炬之光芒,万丈之氤氲。若乃中华之古圣,已有创火之燧人。世有寺庙,奉为火神。中西名异,其质则均。通古今之变化,汇华夏之人文。播四海以长久,协亿祀以无垠。

至乃圣炬之由来,记远古之天神。其名普罗米修斯,窃天火以济下民。民得光明而身罹严惩,实舍己以惠人。本无私故无畏,岂小我与朋亲。其至勇而至义,感天地而泣鬼神。

赞曰:溯自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创始,距今已贰千柒百馀年之春冬。西启欧罗巴之南,东抵亚细亚之东。虽四载而一会,亦盛典而罕逢。粤维中华,史言上国。遐迩观光,衣冠典则,汤武伐罪,孔孟明德。老庄玄思,李杜诗格。曰文曰质,列贤列哲;君子彬彬,将军赫赫;历年八千,积蕴丰硕;今夫新风易俗,古道犹隆;神州有迹,赤县多踪。来瞻京邑,航陆咸通。揽燕山之千里,步阊阖之九重。跨虹梁之玉蝀,游宫壁之六龙。奏夏大韶之古乐,击曾侯乙之编钟。李凭箜篌之敲月,赵嘏长笛之倚风。唐玄宗之霓裳舞,白居易之琵琶工。李将军之羽箭,神后羿之雕弓。九方皋之相马,藐姑射之羞容。允文允武,礼乐相从。融人文之灿烂,流精气之无穷。

念兹奥运大会,起舞傞傞。幸圣火之所至,得万邦之谐和。悟人天之契合,历兆世而不磨。日杲杲以丽景,月穆穆而金波。颂京华之星象,接天际之银河。乃诗乃赋,以讴以歌。镌刻斯文,碑碣巍峨。

7. 300字有关文明的作文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素质,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文明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关爱,友谊和尊重。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小食品袋,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就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闹把这些都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有同学会故意损坏学校的公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文明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素质的前沿。千真万确学做人,就是说的学习先应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文明校园,文明环境,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文言文萧韩家奴字休坚

1. 辽史.列传第三十三翻译

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

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

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

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

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

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

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 “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

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

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

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

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贫穷的人当探子。

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他们这样的了。

“当今最重之役,无过于西戍。如果没有西戍,即使遇上不好的年成,百姓之贫困凋敝也不至于如此。

如果能将西戍驻所稍稍移近,那么往来不再劳顿,百姓也就没有过于深重的痛苦。有人说迁西戍不方便:一是自损威名,二是招致侵凌侮辱,三是得放弃农耕放牧之地。

我认为不是这样。阻卜各部,自古就有。

早先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众人多是散居,未能统一,只是往来抢劫。待到太祖西征,直到流沙,阻卜见势纷纷降附,西域各国也愿意前来朝贡。

于是离散其种群部落,于内置三部,以增益我国,不造城邑,不设戍兵,阻卜累世不敢侵扰。统和年间,皇太妃出师西域,开拓疆土甚远,降附的人也多。

这以后如果一部反叛,邻部讨伐之,使得互相制约,正得驾驭远人之良法。及至建可敦城,开拓疆土数千里,西北的百姓,徭役一天比一天增多,生计产业日益穷乏。

有警报急事已不能相救,叛服不常的现象就出现了。空有土地广漠之名,而没有得地之实惠。

如果贪恋土地而无止境,渐渐便会空耗人力物力,其危害真是不敢想象。况且边关之实情不值得过分仰赖,又不能一下子飞渡至彼。

得到它算不上得到了好处,舍弃它也说不上损失了什么。国家之大敌,独在于南方。

现在尽管与之讲和,难保将来。如果南方有变故,屯戍之所过于遥远,仓猝间难以赶去增援。

我进则敌退,我收兵则敌又来,不可不虑。现下太平已久,正可以恩义交结诸部,释免其罪,退还其地,将戍兵内徙以增强堡垒屏障,对外申明规约以稳定疆界。

每部各立一酋长,使每年修治职贡。反叛则讨伐之,顺服则慰抚之。

诸部安定之后,必然不会生事。这样的话,则我尽管不能保证他们长期不出变乱,然而知道他们一定不会深入我内地来侵扰掠夺。

有人说,弃地就会损威。殊不知耗尽钱财,贪求得到无用之土地,造成对方一个小部落就能与我大国相抗衡,万一作战获败,那损威还会浅吗?又有人说,肥沃之土不可轻易放弃,臣以为土地尽管肥沃,而百姓不能长期居住,一旦敌人来了,则免不了还要向内迁徙,怎么能就把它定为我国的土地而怜惜不舍呢? “大凡金库粮仓,尽管各部都有,这只不过是在有限范围内权且周济部民的小恩惠,并不能同时救济天下。

如要同时周济天下,那么应该了解百姓困苦之原由,从而堵塞这些漏洞。节制娱乐游逸,简省驿传数目,减轻赋敛,力戒奢侈。

以数年相期,则困苦无赖之人可望过得顺当,贫穷的人可望变富。大抵百姓乃是国之根本,军队乃是国之卫士。

兵不加征发则荒废了军役,征发则又有损国本。况且各部均有补役之法。

从前补役法初行时,居家者、出征者一样都能富贵,所以累世从军戍守,易于加以替换。近年边境发生变乱,百姓大多贫乏,已不能忍受役事,则随时补员随时逃役以致最终缺员。

假如没有上等户,则由中等户承担之。旷日持久,经年累月,剩下的人是越来越贫穷,所以取贫代富十分困难。

不仅补役如此,在边之戍兵也是这样。好比一捧土,岂能填平寻丈之深壑!要想做到长久的便利,不如使在远方戍守的疲兵都回到故乡,。

2. 卢文伟,字休族文言文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原文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

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

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

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

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

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

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

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

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

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

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

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

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经纪生资,常若不足,致财积聚,承候宠要,饷遗不绝。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

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子恭道,性温良,颇有文学。

州辟主簿。李崇北征,以为开府墨曹参军。

自文伟据范阳,屡经寇难,恭道常助父防守。七兵尚书郭秀素与恭道交款,及任事,每称荐之,高祖亦闻其名。

天平初,特除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惠。

先文伟卒。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曰定。

子询祖,袭祖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靡,为后生之俊。

举秀才入京。李祖勋尝宴文士,显祖使小黄门敕祖勋曰:“茹茹既破,何故无贺表?”使者伫立待之。

诸宾皆为表,询祖俄顷便成。后朝廷大迁除,同日催拜。

询祖立于东止车门外,为二十余人作表,文不加点,辞理可观。 询祖初袭爵封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

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

自负其才,内怀郁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杨愔。愔曰:“故旧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处分。”

询祖厉声曰:“是谁之咎!”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其略曰:“板则紫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岗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 邢邵曾戏曰:“卿少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对曰:“询祖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甚重其敏赡。

既有口辩,好臧否人物,尝语人曰:“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盖谓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也,邢邵盛誉卢思道,以询祖为不及。

询祖曰: “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谤毁日至,素论皆薄其为人。

长广太守邢子广目二卢云:“询祖有规检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颇折节。

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官。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尝为赵郡王妃郑氏制挽歌词,其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

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轻率好酒,颇有慕尚,以守范阳勋,出身员外散骑侍郎。文伟遣奉启诣高祖。

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琡表行平州事,征赴霸府。

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家预义举,高祖亲待之,出为乌苏镇城都督,卒官。

怀道弟宗道,性粗率,重任侠。历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

尝于晋阳置酒,宾游满坐。中书舍人马士达目其弹箜篌女妓云:“手甚纤素。”

宗道即以此婢遗士达,士达固辞,宗道便命家人将解其腕,士达不得已而受之。将赴营州,于督亢陂大集乡人,杀牛聚会。

有一旧门生酒醉,言辞之间,微有疏失,宗道遂令沉之于水。后坐酷滥除名。

文伟族人勇,字季礼,父璧,魏下邳太守。勇初从兄景裕俱在学,其叔同称之曰:“白头必以文通,季礼当以武达,兴吾门在二子也。”

幽州反者仆骨那以勇为本郡范阳王,时年十八。后葛荣作乱,又以勇为燕王。

义旗之起也,卢文伟召之,不应。尔朱灭后,乃赴晋阳。

高祖署勇丞相主簿。属山西霜俭,运山东乡租输,皆令载实,违者治罪,令勇典其事。

琅邪公主虚僦千余车,勇绳劾之。公主诉于高祖,而勇守法不屈。

高祖谓郭秀曰:“卢勇懔懔有不可犯之色,真公直人也,方当委之大事,岂直纳租而已。”迁汝北太守,行陕州事,转行洛州事。

元象元年,官军围广州,数旬未拔。行台侯景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

勇进观形势。

3. 辽史.列传第三十三翻译

译文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

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

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

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

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

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

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

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 “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

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

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

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

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贫穷的人当探子。

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他们这样的了。

“当今最重之役,无过于西戍。如果没有西戍,即使遇上不好的年成,百姓之贫困凋敝也不至于如此。

如果能将西戍驻所稍稍移近,那么往来不再劳顿,百姓也就没有过于深重的痛苦。有人说迁西戍不方便:一是自损威名,二是招致侵凌侮辱,三是得放弃农耕放牧之地。

我认为不是这样。阻卜各部,自古就有。

早先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众人多是散居,未能统一,只是往来抢劫。待到太祖西征,直到流沙,阻卜见势纷纷降附,西域各国也愿意前来朝贡。

于是离散其种群部落,于内置三部,以增益我国,不造城邑,不设戍兵,阻卜累世不敢侵扰。统和年间,皇太妃出师西域,开拓疆土甚远,降附的人也多。

这以后如果一部反叛,邻部讨伐之,使得互相制约,正得驾驭远人之良法。及至建可敦城,开拓疆土数千里,西北的百姓,徭役一天比一天增多,生计产业日益穷乏。

有警报急事已不能相救,叛服不常的现象就出现了。空有土地广漠之名,而没有得地之实惠。

如果贪恋土地而无止境,渐渐便会空耗人力物力,其危害真是不敢想象。况且边关之实情不值得过分仰赖,又不能一下子飞渡至彼。

得到它算不上得到了好处,舍弃它也说不上损失了什么。国家之大敌,独在于南方。

现在尽管与之讲和,难保将来。如果南方有变故,屯戍之所过于遥远,仓猝间难以赶去增援。

我进则敌退,我收兵则敌又来,不可不虑。现下太平已久,正可以恩义交结诸部,释免其罪,退还其地,将戍兵内徙以增强堡垒屏障,对外申明规约以稳定疆界。

每部各立一酋长,使每年修治职贡。反叛则讨伐之,顺服则慰抚之。

诸部安定之后,必然不会生事。这样的话,则我尽管不能保证他们长期不出变乱,然而知道他们一定不会深入我内地来侵扰掠夺。

有人说,弃地就会损威。殊不知耗尽钱财,贪求得到无用之土地,造成对方一个小部落就能与我大国相抗衡,万一作战获败,那损威还会浅吗?又有人说,肥沃之土不可轻易放弃,臣以为土地尽管肥沃,而百姓不能长期居住,一旦敌人来了,则免不了还要向内迁徙,怎么能就把它定为我国的土地而怜惜不舍呢? “大凡金库粮仓,尽管各部都有,这只不过是在有限范围内权且周济部民的小恩惠,并不能同时救济天下。

如要同时周济天下,那么应该了解百姓困苦之原由,从而堵塞这些漏洞。节制娱乐游逸,简省驿传数目,减轻赋敛,力戒奢侈。

以数年相期,则困苦无赖之人可望过得顺当,贫穷的人可望变富。大抵百姓乃是国之根本,军队乃是国之卫士。

兵不加征发则荒废了军役,征发则又有损国本。况且各部均有补役之法。

从前补役法初行时,居家者、出征者一样都能富贵,所以累世从军戍守,易于加以替换。近年边境发生变乱,百姓大多贫乏,已不能忍受役事,则随时补员随时逃役以致最终缺员。

假如没有上等户,则由中等户承担之。旷日持久,经年累月,剩下的人是越来越贫穷,所以取贫代富十分困难。

不仅补役如此,在边之戍兵也是这样。好比一捧土,岂能填平寻丈之深壑!要想做到长久的便利,不如使在远方戍守的疲兵都回到故乡,减。

4. 文言文翻译 石扬休

白话翻译:

石扬休,字昌言,他的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滴,成为眉州人。

扬休幼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缙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共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却没有禀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性,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不曾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人们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病,申请告假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文言文原文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

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

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

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

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

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

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

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

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

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

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

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

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

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5. 文言文 唐睿字休璟原文,翻译

唐璿于是向皇帝上奏安定西域的策略,请求朝廷恢复西域四镇,武则天于是派遣王孝杰成功收复龟兹等城,这些都是出自唐璿的建议提倡。

唐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人。曾祖规,为后周骠骑大将军。休璟少孤,授《易》于马嘉运,传《礼》于贾公彦,举明经高第。为吴王府典签,改营州户曹参军。会突厥诱奚、契丹叛,都督周道务以兵授休璟,破之于独护山,数馘多,迁朔州长史。

永淳中,突厥围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朝廷议弃丰保灵、夏。休璟以为不可,上疏曰:“丰州控河遏寇,号为襟带,自秦、汉以来,常郡县之。土田良美,宜

耕牧。隋季丧乱,不能坚守,乃迁就宁、庆,戎羯得以乘利而交侵,始以灵、夏为边。唐初,募人以实之,西北一隅得以完固。今而废之,则河傍地复为贼有,而

灵、夏亦不足自安,非国家利也。”高宗从其言。垂拱中,迁安西副都护。会吐蕃破焉耆,安息道大总管韦待价等败,休璟收其溃亡,以定西土,授灵州都督。乃陈方略,请复四镇。武后遣王孝杰拔龟兹等城,自休璟倡之。

参考译文

唐休璟是京兆始平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调露年间,单于突厥背叛朝廷,都督周道务派遣唐休璟领兵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斩杀俘虏了很多叛兵,唐休璟因此被破格授予丰州司马。

永淳年间,突厥围攻丰州,都督崔智辩战。朝中商议要撤除丰州,把百姓迁移到灵、夏二州,唐休璟认为不可以,上书说:“丰州控制扼守黄河,阻止敌人,确实是襟带险要之地,自秦、汉以来,设为郡县,田地肥美,尤其适宜耕作和放牧。隋末丧乱,不能坚守,便迁徙百姓到宁、庆二州,致使戎人、羯胡交相侵入。贞观末年,开始募集人口充实这一地区,西北一隅,才得以安宁。今天如果废弃,那么会使靠近黄河的地区重新被贼寇所据有,灵、夏等州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安定是不利的。”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丰州又保存了下来。

久视元年秋天,吐蕃大将熬麹莽布支率领数万骑兵进犯凉州,从洪源谷侵入,将要包围昌松县。唐休璟统率数千人前往迎击,来到阵前登高观察敌情,看见敌兵穿的铠甲颜色鲜艳,便对部下说:“自从钦陵去,赞婆投降之后,麹莽布支新任敌兵首领,想要炫耀武力,所以他国内的权贵子弟随从而来。人马虽然貌似精良,却不懂得军事,看我为诸君攻取他们。”于是唐休璟披甲上马,抢先冲入阵地,与敌人六战六胜,大破吐蕃军队。此后,唐休璟入朝,吐蕃也派使者来求和,在宴席上吐蕃使者多次偷看唐休璟。武则天寻问是什么缘故,使者回答说:“去年在洪源交战时,这位将军雄猛无比,杀了我们很多将士,因此想记住他的相貌。”武则天大加赞叹。

唐休璟尤其熟悉边防事务,从碣石向西越过四镇,绵延万里,山川要害,他都能记在心中。长安年间,西突厥的乌质勒与诸蕃不和,起兵相争,安西通道断绝,表奏相继上报朝廷。武则天命令唐休璟与宰相商讨事态,顷刻之间草定奏章,武则天便批准施行。十几天后,安西各州上表请求接应兵马,行程和日期与唐休璟所估计的完全一致。武则天对唐休璟说:“只遗憾重用你太迟了。”武则天又对魏元忠及杨再等人说:“唐休璟熟悉边防之事,你们十人也比不上他一人。”

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依旧主持政事。景龙二年,唐休璟退休在家,身体和精力虽然已经衰退,但获取功名之心更加强烈。当时尚宫贺娄氏经常干预国政,依附她的人都得到恩宠和官位,唐休璟便让儿子娶了贺娄氏的养女为妻,借以使自己的官运通达。唐休璟年过八十,却还不知满足,依托权贵以求晋升,被当时的人所讥讽。

形容被人误会的文言文

1. 求“文言文和传统诗词中经常被误解的字词与常被人误解的成语”列表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

2.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受了很大的误会,却不能告诉别人”

1. 有六月飞霜之冤,无水落石出之幸

2. 六月飞霜, 亦作五月飞霜。

释义:六月降雪,极其罕见的天气现象。用来形容蒙受莫大的冤屈。

出处: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3. 水落石出。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3. 做了好事反被误会怎样用文言文表达

名称明珠按剑

拼音míng zhū àn jiàn

解释一方以夜明珠相投,另一方则用手压住剑柄。比喻一方事前未申明自己的举动出于好意,另一方因误会而反以敌意回报。

出处明·朱之瑜《朱舜永集·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

事例如予此篇,~及鲲鹏斥鷃,皆与流萤无效涉,可以知诗之难矣。 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三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表示被误会的文言文

1. 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受了很大的误会,却不能告诉别人”

1. 有六月飞霜之冤,无水落石出之幸

2. 六月飞霜, 亦作五月飞霜。

释义:六月降雪,极其罕见的天气现象。用来形容蒙受莫大的冤屈。

出处:唐代徐坚《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战国时,邹衍尽忠于燕惠王,而被人陷害入狱。邹衍在狱中仰天大哭,时正炎夏,却忽然降霜。

3. 水落石出。

释义: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2. 求“文言文和传统诗词中经常被误解的字词与常被人误解的成语”列表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误:阿附正:偏袒 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误:讨伐正:夸耀 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误:富裕正:众多 译文:音乐和女色的繁多,妻室子女的众多,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正:冒犯、冲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误:标准正:推究 译文:丰富知识的方式就在于推究事物的道理和规律。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误:改换正:经过 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误:购买正:重赏征求 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误:规劝正:谋划 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误:经过正:造访、探望 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误:遗憾正:怨恨 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误:捆绑正:停留 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误:憎恨正:妒忌 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误:节省正:年成不好 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误:怜悯正:夸耀 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误:禁止正:禁令 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误:捐助正:撤除 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误:刊登正:删除 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

3. 表示误解的词语

张冠李戴

拼音:zhāng guān lǐ dài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了。 沈从文《边城》十四

近义词:破绽百出、似是而非

反义词:无可非议、毫厘不爽

歇后语:张三的帽子给李四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弄错了对象

4. 古代表示误会的词是什么

“√”被称为“对号”,读时称“勾儿”、“对勾”,表示完全正确,是中国教师批阅作业时统一使用的符号之一。与之相对的符号是“X”,叫做“叉”。这个符号并非从国外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在古代乃至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都被广泛使用着。那么在哪些场合会使用这个符号呢? 一、文告 最典型的如判决书。古代执行刑,司法程序规定须由刑部呈请皇帝“勾决”。现代法院在公布刑公告时,也在的名字上画一个大红勾。 二、榜示 如录取名单。张榜公布的名单末尾,最后一名下勾红,表示名单正确无误,并且到此结束。榜上最后一名以前俗称“坐红椅子”。有个成语叫“名落孙山”,说的是过去有个读书人叫孙山,参加科举考试,考中最后一名,名居榜尾。他的一个朋友托他看榜,孙山不忍心直接告诉他结果,就说“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名字在孙山后面。”名落孙山,就是表示榜上无名,是落榜、没有考上的意思。 三、账册结算 过去商号记流水账,除了每日每月结算之外,五月、八月、春节三大节盘账结算,算账的人就在结清之处打“红挑儿”就是红色的√,以示账目已经核查清楚、正确无误。 由此可见,“√”无论官府、民间,古代、现代都在使用,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符号。 从这个符号的使用形成一个成语“一笔勾销”,据说就是从对刑犯的处决形式上来的,但是现在这个词表示的意义大多是“过去的债务、恩怨、关系彻底完结,不再追究”。如:“喝了这杯酒,咱们两家过去的误会就一笔勾销了!”

好东西和大家分享。

潘慎修文言文

1. 祢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 修文言文翻译

翻译:

祢衡只认鲁国人孔融及弘农杨修人才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儿子都碌碌无才算孔融也十分爱惜祢衡才华祢衡才二十岁而孔融已四十岁与交朋友孔融赞赏祢衡才华多次曹操面前夸赞祢衡曹操因而想见见祢衡祢衡平日看起曹操自称有狂病肯去又多次说些狂妄语黄祖大儿子黄射更与祢衡相好曾经与祢衡同去游玩起诵读蔡邕所作碑文黄射非常喜爱蔡邕文辞回来悔没有抄写碑文祢衡说:我虽只看遍还能记得只碑石上缺了两字明白罢了于写了出来黄射派人抄写碑文回来校对完全祢衡所写没有叹服黄射时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给黄射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作赋让众宾客娱乐祢衡操笔作文文章没有删改辞采华丽来黄祖蒙冲船(种战船)上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宾客祢衡出言敬黄祖感羞愧于呵斥祢衡怒视说:老头说呢黄祖大怒命令侍从把押出去打算施杖刑祢衡依大骂黄祖非常恼怒于命令把杀了黄射光着脚来救已经来及了黄祖也悔该杀于厚加棺殓祢衡时二十六岁文章大多散失了

2. 文言文祢衡鼓曲翻译赏析

原文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称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

魏武惭而赦之。译文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鼓吏。

正遇八月中大会宾客的时候要检验鼓的音质,祢衡挥动鼓槌奏《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金石之音。满座的人都为鼓声所动容。

孔融说:“祢衡的罪责和武丁梦中的那个胥靡相同,只是不能引发英明魏王的梦。”魏武帝听了很惭愧,便赦免了祢衡。

赏析全文通过写祢衡演奏《渔阳》鼓曲的容貌、姿态、动作,以及鼓曲声音节奏的悲壮动人,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权贵的精神面貌。

3. 含“文”这个字的成语,四字俗语也行

百代文宗 不立文字 表面文章 班马文章 不名一文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不文不武 秉文兼武 秉文经武

博文约礼 不直一文 才兼文武 粗通文墨 出文入武

道德文章 断发文身 大块文章 单文孤证 雕文刻镂

多文强记 多文为富 雕文织采 地下修文 大有文章

典章文物 大做文章 黼黻文章 反面文章 分文不名

分文不取 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 繁文末节 浮文巧语

飞文染翰 繁文缛节 烦文缛礼 废文任武 分文未取

膏粱文绣 高文典册 高文大册 高文典策 孤文断句

龟文鸟迹 广文先生 孤文只义 官样文章 厚貌深文

横僿不文 回文织锦 慧业文人 较武论文 拘文牵义

经文纬武 讲文张字 骥子龙文 揆文奋武 临文不讳

流言飞文 满腹文章 卖文为生 弄法舞文 乃文乃武

乃武乃文 能文能武 铺采摛文 被发文身 披发文身

潘文乐旨 旁文剩义 片文只事 琴挑文君 情文并茂

弃文存质 奇文瑰句 奇文共赏 强文假醋 强文浉醋

乔文假醋 弃文就武 入文出武 人文荟萃 饰非文过

遂非文过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市民文学 圣神文武 斯斯文文

书同文,车同轨 深文大义 识文断字 深文附会 深文傅会

身无分文 酸文假醋 深文峻法 善文能武 深文巧诋

深文曲折 斯文扫地 识文谈字 深文周纳 深文周内

梳文栉字 俗下文字 唾地成文 通文达礼 通文达理

通文调武 通文达艺 同文共轨 同文共规 文不对题

文不加点 舞笔弄文 文采风流 文弛武玩 文从字顺

文觌武匿 文风不动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文过其实 文过饰非 文过遂非

文奸济恶 文君司马 文经武略 文经武纬 文君新寡

文江学海 文君新醮 文籍先生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文婪武嬉 舞弄文墨 文期酒会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文如其人 文弱书生 文人无行 文人相轻 文人学士

文丝不动 文身断发 文搜丁甲 文山会海 文身剪发

文身翦发 文似其人 文深网密 文通残锦 文韬武略

文恬武嬉 文武差事 温文尔雅 文武兼备 文无加点

纬武经文 舞文弄法 舞文弄墨 文武全才 舞文巧诋

温文儒雅 微文深诋 文武双全 望文生训 望文生义

舞文饰智 舞文玩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文行出处

文星高照 文修武备 文修武偃 文献之家 武偃文修

文以载道 文圆质方 文质彬彬 文质斌斌 文章盖世

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 文章经济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子同升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力 文昭武穆

文子文孙 文章星斗 文宗学府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文章憎命 下笔成文 犀顶龟文 析律舞文 雄文大手

兴文匽武 修文偃武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偃兵修文 一代文宗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余风遗文 偃革尚文 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

偃武崇文 偃武觌文 以文害辞 以文会友 咬文嚼字

以文乱法 咬文啮字 咬文啮字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文如命

缘文生义 有文无行 偃武修文 偃武兴文 偃武行文

演武修文 言文行远 遗文逸句 允文允武 以郄视文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一纸空文 鱼质龙文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枕典席文 质非文是 祝发文身 重厚少文 樽酒论文

掌上观文 字顺文从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执文害意 主文谲谏

祖武宗文

4. 关于文言文鲁国之麦

正文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译文

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赔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5. 祢衡击鼓的文言文翻译

此三句古文出自《后汉书·祢衡传》。

1。衡方为《渔阳》参挝[2],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渔阳参挝:鼓曲名。

亦称“ 渔阳掺挝 ”。 挝 应该读 zhuā,敲打 的意思。

翻译:于是祢衡击鼓演奏了名曲《渔阳参挝》,演奏时容态奇异,声音悲壮节奏慷慨,使听的人都为之振奋感叹。2。

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固:本来。 当:担当,承担。

尔:你。孔融退后数落他说:太平盛世,大雅之堂,你不应该有所担当吗?3。

祢衡勃虐无礼,今因其后到,咸当以不起折之也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翻译:祢衡荒诞无力,现在因为他一会儿要到了,我们全都不站起来,以这种方式使他屈服。

6. 内含"文"字的优美四字词

文笔流畅 文房四宝 文籍满腹 文经武略

文情并茂 文人雅士 文思敏捷 文韬武略

文人墨客 文武兼备 文章魁首 文章盖世

百代文宗 不立文字 表面文章 班马文章 不名一文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不文不武 秉文兼武 秉文经武

博文约礼 不直一文 才兼文武 粗通文墨 出文入武

道德文章 断发文身 大块文章 单文孤证 雕文刻镂

多文强记 多文为富 雕文织采 地下修文 大有文章

典章文物 大做文章 黼黻文章 反面文章 分文不名

分文不取 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 繁文末节 浮文巧语

飞文染翰 繁文缛节 烦文缛礼 废文任武 分文未取

膏粱文绣 高文典册 高文大册 高文典策 孤文断句

龟文鸟迹 广文先生 孤文只义 官样文章 厚貌深文

横僿不文 回文织锦 慧业文人 较武论文 拘文牵义

经文纬武 讲文张字 骥子龙文 揆文奋武 临文不讳

流言飞文 满腹文章 卖文为生 弄法舞文 乃文乃武

乃武乃文 能文能武 铺采摛文 被发文身 披发文身

潘文乐旨 旁文剩义 片文只事 琴挑文君 情文并茂

弃文存质 奇文瑰句 奇文共赏 强文假醋 强文浉醋

乔文假醋 弃文就武 入文出武 人文荟萃 饰非文过

遂非文过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市民文学 圣神文武 斯斯文文

书同文,车同轨 深文大义 识文断字 深文附会 深文傅会

身无分文 酸文假醋 深文峻法 善文能武 深文巧诋

深文曲折 斯文扫地 识文谈字 深文周纳 深文周内

梳文栉字 俗下文字 唾地成文 通文达礼 通文达理

通文调武 通文达艺 同文共轨 同文共规 文不对题

文不加点 舞笔弄文 文采风流 文弛武玩 文从字顺

文觌武匿 文风不动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文过其实 文过饰非 文过遂非

文奸济恶 文君司马 文经武略 文经武纬 文君新寡

文江学海 文君新醮 文籍先生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文婪武嬉 舞弄文墨 文期酒会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文如其人 文弱书生 文人无行 文人相轻 文人学士

文丝不动 文身断发 文搜丁甲 文山会海 文身剪发

文身翦发 文似其人 文深网密 文通残锦 文韬武略

文恬武嬉 文武差事 温文尔雅 文武兼备 文无加点

纬武经文 舞文弄法 舞文弄墨 文武全才 舞文巧诋

温文儒雅 微文深诋 文武双全 望文生训 望文生义

舞文饰智 舞文玩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文行出处

文星高照 文修武备 文修武偃 文献之家 武偃文修

文以载道 文圆质方 文质彬彬 文质斌斌 文章盖世

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 文章经济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子同升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力 文昭武穆

文子文孙 文章星斗 文宗学府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文章憎命 下笔成文 犀顶龟文 析律舞文 雄文大手

兴文匽武 修文偃武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偃兵修文 一代文宗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余风遗文 偃革尚文 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

偃武崇文 偃武觌文 以文害辞 以文会友 咬文嚼字

以文乱法 咬文啮字 咬文啮字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一文如命

缘文生义 有文无行 偃武修文 偃武兴文 偃武行文

演武修文 言文行远 遗文逸句 允文允武 以郄视文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一纸空文 鱼质龙文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枕典席文 质非文是 祝发文身 重厚少文 樽酒论文

掌上观文 字顺文从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执文害意 主文谲谏

祖武宗文

7. 求含“文”的经典诗句和成语一定要是积极向上的,多谢,采纳为最佳

旅夜书怀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成语为 百代文宗 不立文字 表面文章 班马文章 不名一文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不文不武 秉文兼武 秉文经武 博文约礼 不直一文 才兼文武 粗通文墨 出文入武 道德文章 断发文身 大块文章 单文孤证 雕文刻镂 多文强记 多文为富 雕文织采 地下修文 大有文章 典章文物 大做文章 黼黻文章 反面文章 分文不名 分文不取 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 繁文末节 浮文巧语 飞文染翰 繁文缛节 烦文缛礼 废文任武 分文未取 膏粱文绣 高文典册 高文大册 高文典策 孤文断句 龟文鸟迹 广文先生 孤文只义 官样文章 厚貌深文 横僿不文 回文织锦 慧业文人 较武论文 拘文牵义 经文纬武 讲文张字 骥子龙文 揆文奋武 临文不讳 流言飞文 满腹文章 卖文为生 弄法舞文 乃文乃武 乃武乃文 能文能武 铺采摛文 被发文身 披发文身 潘文乐旨 旁文剩义 片文只事 琴挑文君 情文并茂 弃文存质 奇文瑰句 奇文共赏 强文假醋 强文浉醋 乔文假醋 弃文就武 入文出武 人文荟萃 饰非文过 遂非文过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市民文学 圣神文武 斯斯文文 深文大义 识文断字 深文附会 深文傅会 书同文,车同轨 身无分文 酸文假醋 深文峻法 善文能武 深文巧诋 深文曲折 斯文扫地 识文谈字 深文周纳 深文周内 梳文栉字 俗下文字 唾地成文 通文达礼 通文达理 通文调武 通文达艺 同文共轨 同文共规 文不对题 文不加点 舞笔弄文 文采风流 文弛武玩 文从字顺 文觌武匿 文风不动 文房四宝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艺 文过其实 文过饰非 文过遂非 文奸济恶 文君司马 文经武略 文经武纬 文君新寡 文江学海 文君新醮 文籍先生 文理不通 文理俱惬 文婪武嬉 舞弄文墨 文期酒会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文如其人 文弱书生 文人无行 文人相轻 文人学士 文丝不动 文身断发 文搜丁甲 文山会海 文身剪发 文身翦发 文似其人 文深网密 文通残锦 文韬武略 文恬武嬉 文武差事 温文尔雅 文武兼备 文无加点 纬武经文 舞文弄法 舞文弄墨 文武全才 舞文巧诋 温文儒雅 微文深诋 文武双全 望文生训 望文生义 舞文饰智 舞文玩法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 文行出处 文星高照 文修武备 文修武偃 文献之家 武偃文修 文以载道 文圆质方 文质彬彬 文质斌斌 文章盖世 文章巨公 文章钜公 文章经济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子同升 文治武功 文治武力 文昭武穆 文子文孙 文章星斗 文宗学府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文章憎命 下笔成文 犀顶龟文 析律舞文 雄文大手 兴文匽武 修文偃武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偃兵修文 一代文宗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余风遗文 偃革尚文 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 偃武崇文 偃武觌文 以文害辞 以文会友 咬文嚼字 以文乱法 咬文啮字 咬文啮字 一文如命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缘文生义 有文无行 偃武修文 偃武兴文 偃武行文 演武修文 言文行远 遗文逸句 允文允武 以郄视文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一纸空文 鱼质龙文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枕典席文 质非文是 祝发文身 重厚少文 樽酒论文 掌上观文 字顺文从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执文害意 主文谲谏 祖武宗文。

8. 收集带“语”“文”的成语

带语的成语:甜言蜜语、千言万语、夏虫不可以语冰、流言蜚语、鸟语花香、一语中的、只言片语、自言自语、窃窃私语、语重心长、同日而语、半部论语治天下、牙牙学语、

妙语连珠、语焉不详、语无伦次、花言巧语、一语双关、豪言壮语、风言风语、夏虫语冰、闲言碎语、不可同日而语、喃喃自语、三言两语、胡言乱语、齐东野语、好语如珠、

一语道破

带文的成语:文不加点、文房四宝、咬文嚼字、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文过饰非、繁文缛节、舞文弄墨、文人相轻、文以载道、一文不名、文韬武略、文山会海、文武双全、

望文生义、文人墨客、温文儒雅、一文不值、深文周纳、一纸空文、文恬武嬉、文从字顺、文治武功、奇文共赏、斯文扫地、允文允武、铺采摛文、文武之道、身无分文、

文如其人

陈谨斋家传文言文

1.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答案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2. 《张岱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是什么

《张岱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是:

6.B

7.D

8.(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

(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1.原文: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2.题目: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

B.病目眚病:疲惫

C.詈不佳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3. 《方恪敏公家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而居于江宁。

方恪敏,讳观承,考中书舍人讳式济,徒步或数百里,字嘉谷。方恪敏那时候还小。桐城的方氏一族从明代以来就因为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而亦被文学之累,方恪敏的爷爷工部都水司主事名登峰方恪敏公,都是因此而被贬黑龙江,自明以来以文学名教世矣,公之祖工部都水司主事讳登峰,与其兄岁往来塞内外,名观承,字嘉谷,桐城人也。桐城方氏,每年和他的哥哥往返于塞内外,方恪敏的爸爸中书舍人名式济,却也终因此而遭累及,常徒步大概数百里,皆以累谪黑龙江。公时尚少,以营菽水之奉,桐城人,奔走南北,却定居在江宁,以尽孝道,奔走于南北

岸里何以顾

4. 文家徐军家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3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译文: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明反应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诺言。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过一种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摊给兄弟。徐谦尊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

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些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从这以后,用增加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的田产的方法来资助这一地区,设立共有土地制度来分配田地给各户丁口,到现在还享受这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拿出仓库储存的粮食来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财力的人家也来资助,赖以保全活命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有一亲人年老而没有后代,徐谦尊供养他二十年,老人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祀。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子在监狱,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朋友黄某的亲家喜欢炫耀,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灾难,徐谦尊为援救他耗尽家产。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人,爱慕贤才,对别人亲密友好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改朝换代初年,州郡中有声望的人和侠义之士都到邓尉山、太湖畔开垦土地,徐谦尊为了安置住所资助饮食不知疲倦,不再因为关系到个人利害或受到猜疑而放在心上。到了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谦尊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每次听说盗贼来了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勇敢的人来防御。盗贼非常恼恨,最后杀了徐谦尊。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了,我们这些人没有

5. 沈焕字叔晦文言文阅读

沈焕(1139—1191),字叔晦,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 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 陆九渊之兄 陆九龄,探究 心学大要。南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历任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 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 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 四明学派,称淳熙四先生。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 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 安抚使 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 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 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 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焕之友舒璘字元质,一字元宾,奉化人。补入太学。 张栻官中都,璘往从之,有所开警。又从陆九渊游,曰:“吾惟朝于斯,夕于斯,刻苦磨厉,改过迁善,日有新功,亦可以弗畔矣乎。”朱熹、吕祖谦讲学于婺,璘徒步往谒之,以书告其家曰:“敝床疏席,总是佳趣;栉风沐雨,反为美境。”

举乾道八年进士,两授郡教授,不赴。继为江西转运司干办公事。或忌璘所学,望风心议,及与璘处,了无疑间。为微州教授,微习顿异。《诗》、《礼》久不预贡士,学几无传,璘作《诗礼讲解》,家传人习,自是其学浸盛。丞相 留正称璘为当今第一教官,司业 汪逵首欲荐璘,或谓璘举员已足,逵曰:“吾职当举教官,舍斯人将谁先?”卒剡荐之。知平阳县,郡政颇苛,及璘以民病告,辞严义正,守为改容。秩满,通判宜州,卒。

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袁燮谓璘笃实不欺,无豪发矫伪。杨简谓璘孝友忠实,道心融明。 楼钥谓璘之于人,如熙然之阳春。淳祐中,特谥文靖。

6. 邹炳泰文言文翻译

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一·列传一百三十八·邹炳泰传 原文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于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炳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译文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县人。乾隆三十七年(1773)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被授予编修之职,(受命)编纂《四库全书》,升任国子监司业。

清朝的国家学校因袭元、明两代的旧制,没有建立太学,邹炳泰援引古制上疏请求(建立太学)。乾隆四十八年(1784),高宗在太学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礼仪完成,就此下诏增建太学。

过了两年,开始举行皇帝亲临太学的典礼,当时被称为盛典。不久破格提拔邹炳泰为国子监祭酒。

不断升迁做了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省学政。嘉庆四年(1800),授任礼部侍郎,调去管理仓库,除去积久的弊端。

(后)因粮厅颜培天不称职,被弹劾去职。嘉庆六年(1802),朝廷考察在京官吏政绩,特别给予他加级并记录在案的奖励。

军船交粮赊欠的,已经准许抵充补足,后到的也是这样办理。邹炳泰考虑到年年累积欠账(不好),(因)与同事达庆意见不合,(所以)自己详细写奏章上奏,皇帝下诏斥责他片面固执恣逞意气,降级留任。

又上奏(请求)监督(官吏)轮流值班住在仓库的事,说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役出入仓库滋生弊端,应该让他们在仓库外的房舍居住,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嘉庆十年(1806),升任左都御史,又升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嘉庆十一年(1807),兼管顺天府尹事。嘉庆十二年(1808),调任吏部。

嘉庆十四年(1810),加赠太子少保。管理仓库的官员高添凤偷盗米粮的事情暴露,他因为久任仓库主官却未能察觉此事,被剥夺东宫的职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很久以后才又恢复。

嘉庆十六年(1812),任户部尚书。不久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任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很久,尤其对选拔任用官吏非常慎重。嘉庆十八年(1814),因为选拔兵部主事有误,同事瑚图礼遵从主管官员的意见,坚持为他辩护。

邹炳泰力极力谏诤说:“吾年龄已经很大了,怎么还能对俸禄官位恋恋不舍呢?(主要是为了)不能够使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被败坏了!”自己上疏禀告其中的原委,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最终罢免了瑚图礼的官职。不久有两位降职革职官员因捐复职,核准后反对任职的意见不合适,侍郎初彭龄的意见与他不合,于是上疏奏闻皇上,皇上斥责邹炳泰没有主见,降级留任。

又有盗贼在昌平县八仙庄劫持了兵部主事姚堃,皇上下诏说,因为此地接近京城地区,官吏庸碌低劣,不能制止盗匪,罢免了邹炳泰兼管府尹事之职。等到教匪林清的叛乱发生,叛党答多居住在固安及黄村,追究邹炳泰在任不能觉察此事,以中允、赞善之职降职候任。

不久退休,回故乡老家。嘉庆二十五年(1821),去世。

邹炳泰自考中进士开始,不登朝廷重臣之门,浮沉于馆职,很久之后才跻身仅次于卿相的高官。多次执掌礼部取士事务,被称赞能够获得贤士。

在朝为官不随便苟且,清仁宗(嘉庆帝)重用他,但是最终还是被贬黜。 注释 1、庶吉士:明、清官名。

明初有六科庶吉士。洪武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

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永乐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

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明代重翰林,天顺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沿明制,于翰林院。

7. 求张逸园家传文言文翻译

张逸园先生,名若瀛,字印沙。先生为人刚直不阿,坚强果决,从他年轻时候起,乡里人都觉得他不寻常。先生起初以生员的身份在书馆任抄写工作,议叙功劳被授予主簿的官职,借调补充热河巡检的职位。热河如今为承德府,先生任职时,未设立府、县,而巡检统管的区域在方圆百里以上。每年(承德)作为皇帝巡幸之地,各方百姓汇居其间,先生凭着严肃整治,使奸诈邪恶之人皆被肃清。留在(避暑山庄的寺庙中)当和尚的皇宫太监叫于文焕,一天先生在路上巡视,看见他横行霸道恣意妄为,立刻将他喝呼到跟前,以杖刑处罚他。于是热河行宫的太监总管极为愤怒,上奏说先生擅自杖责皇上内御,直隶总督也弹劾先生。皇上了解了情况,倒是喜欢先生的刚强果毅,不仅不惩处他,反而认为弹劾先生的人不对。

张先生后来做过良乡的知县,顺天府南路同知。有一个旗人叫张达祖,投靠在首辅傅忠勇的门下,起初有土地数百顷,(张达祖)把地卖给了百姓,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土地价格上涨百倍,张达祖用先前的价格赎回了土地,(双方)打官司,历经多个官员,都不敢为民伸张正义。先生上任后,傅忠勇派人向先生打招呼,先生以大义告谕说情的人,坚决不答应(做枉法的事),最终把田判归百姓。京城南面有许多回民,长时间的纠集在一起盗窃,难以彻底查处。先生布下了不少耳目,打探到他们的首领,有的还亲自去抓捕,共半年间,抓获盗贼百余人。盗贼非常害怕,于是指使一个回民假装来告发说:“某某回家了,这是个大盗。”等到将那人抓来,(那人)立刻自首:“某某案子是 *** 的,有赃物存放在京城礼拜寺。”先生派兵押送他来到礼拜寺,这个人却反而与押送者争斗起来。到刑部审讯时,以某某案件与这个人无关,认为先生诬人清白,审议撤职查办。不久皇上(在惩处名单上)看到先生的名字,怀疑刑部审议不当,召见先生,命令军机处复审,(军机处)减轻了先生的罪责,发配(先生)到甘肃降职做知县。当时皇上心中颇有偏向先生之意,然而终究降职被贬,是因为大臣们执意不援手相助。

在甘肃任职两年,曾经为张掖县收回被军队强占的民用水利沟渠,又因为张掖县的黑河水道多次改道,河水冲过的田地,方圆数百顷成为沙石地,但每年缴纳的粮草并未减除,(先生)竭力请求总督(奏请皇上)免除应缴纳的粮草。当时甘肃的官员因袭的做法是,假装为灾荒奏请救济粮款,实际上却是贪污侵夺这些钱财,从上级官员到下级差役都认为理所应当,唯独先生不肯这样做。后来那样做的人都败露了,于是世人更加推崇先生。

先生托病辞官离开甘肃,退居乡里多年。先生在乡里修筑了个园子,时常在园中游乐,命名园子为逸园,意思是说自己不能竭尽全力为国家忧劳而苟且于逸乐,所以人们以逸园称张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