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道而行的相关名言有哪些-直道而行的相关名言
1.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名句名言摘抄
2.司马光的名言有哪些 司马光的名言介绍
3.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写一篇600字作文
4.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5.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呀?
6.描写人物正直公正的词语或名句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名句名言摘抄
年代:明朝
张居正作品:《权谋残卷》
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中国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人,又称张江陵,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生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自幼聪颖。十二岁投考生员,十六岁中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由庶吉士至翰林院编修。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上《陈六事疏》,声明自己关于改革时政的意见。经历了激烈的内阁斗争后,最终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神宗万历初年,居正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关于与冯保合谋逐高拱之事,近代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代为首辅。当时神宗年幼,张居正得到当时摄政的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完全信任,一切军政大事均由他主持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1582年(万历十年)6月20日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名句名言摘抄
1、君喜我则喜,君憎我则憎。我与君同心,则君不为我异。——张居正《权谋残卷》
2、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
4、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张居正
5、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张居正
6、且古之所称不朽者三,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张居正《答湖广巡抚朱谨吾辞建亭书》
西周政治家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无故无新,如天如地。
不须兵器,可以守国。耒耜是其弓~弩,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镰斧是其攻具。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胜负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敌人惊动则听之。闻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声者,宫也。此五音,声色之符也。
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原注其声应乎角音之管,是敌陈木神用事矣。当以白虎方位,日时胜之。盖角声属木,白虎属金,以金能克木也。余仿此。
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
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
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
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不慎所与也?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仁、义、忠、信、勇、谋。三宝者:农、工、商。六守长则君安,三宝完则国昌。
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
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 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
势因於敌家之动,变生於两陈之间,奇正发於无穷之源。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
作将,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幔,出隘塞、过泥涂,将先下步。
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故必,必不如乐,乐不如甘,甘不如义,义不如视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横行乎天下。
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不旋踵者,多异於之将者也。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和工,随时变化,以为纪钢。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瘳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负命者上钩来。
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五十九条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一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3.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6.笃信好学,守善道。
7.孔子曰:“有教无类。”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1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12.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13.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
1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16.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1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18.听其言而观其行。
19.当仁, 不让于师。
20.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二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2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24.未知生,焉知?——孔子
2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6.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5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27.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2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孔子 《论语》
2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30.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 《论语》
31.闻一以知十。——《论语·公冶长》
3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4.朝闻道,夕可矣。 ——孔子 《论语》
3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7.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3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3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5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40.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作者:孔子
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三41.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2.不贰过。——《论语·雍也》
43.刚毅、木讷,近仁。
44."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论语》"
45.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6.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47.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 《论语》
4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4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0.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5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55.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56.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57.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5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名人名言: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口有蜜腹有剑。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忍小忿而存大信。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英雄无用武之地。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司马光的名言有哪些 司马光的名言介绍
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9、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1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11、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1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14、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5、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6、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17、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18、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19、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0、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21、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22、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23、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24、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2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2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27、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28、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9、忍小忿而存大信。
30、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31、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32、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33、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3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35、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3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37、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38、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9、口有蜜腹有剑。
40、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英雄无用武之地。
43、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5、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46、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47、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4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49、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5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51、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5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53、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54、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55、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56、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5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5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5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61、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6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63、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6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65、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66、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6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6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69、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70、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71、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72、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7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7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75、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7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励志签名,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77、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78、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79、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80、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写一篇600字作文
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写一篇600字作文
(一)、学与思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为”。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 *** 、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二)谈“生于忧患,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络,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写一篇作文供参考: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待人名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名言故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非洲某个国家内。那个国家白人 *** 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面板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也不喜欢与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避之惟恐不及。 有一天,有个长发的洋妞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此时.她觉得肚子饿,便走进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 她推门而入,选了张靠窗的椅子坐下。她坐了约15分钟。没有侍者前来招待她。她看着那些招待员都忙着侍候比她来的还迟的顾客,对她则不屑一顾。她顿时怒气满腔。想走向前去责问那些招待员。 当她站起身来,正想向前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泪不由夺眶而出。 原来,她已被太阳晒黑了。 此时,她才真正体会到黑人被白人歧视的滋味! 无论做任何事,我们都要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正如孔子所言: “己所不欲,勿施予人。” 2.“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学习名言]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名言故事:这里介绍一则中国乒乓球队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当中国队蝉联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后,“中国独霸影响乒乓球发展”的老调再次响起,对此中国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笑着驳斥说:“这个说法不成立。三人行,必有我师。” 蔡振华指出,国际乒联进行的大球、11分制以及无遮挡发球等改革并不是为了照顾中国而“专门”设计的。他说:“新规则对大家都很公平,刚出台时对我们的冲击也非常大。但关键的是如何适应那些规则、虚心地去学习、研究应对策略,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自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不少国内球迷批评说“偏心”、故意遏制中国。他日前也表示“中国独霸不足畏”,他本人并没有对中国选手连续夺冠感到忧虑,相信观众也不会。 蔡振华说,中国乒乓球历来战绩不俗,是因为始终虚心向其它国家学习,在技术上保持领先。 “早些年,我们鼓励退役的运动员到国外打球,就是想通过他们作为视窗,了解国外的独特训练模式。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学习,例如我们要学习韩国选手敏捷的步法等。” “其实,我们领先于世界的原因在于我们有高素质的教练组,多年来能够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研究、发展,给运动员进行非常细致的技术指导,”蔡振华说,“我们在技术创新上不怕冒险,可以说始终走在世界最前列。比如说王皓的直拍横打,我们就敢于让他去尝试。” “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人才储备,我们从去年起就已经准备好了,届时的奥运人选都已在国家队里,在我们的视线之内了。当然,我们也欢迎多冒出一些新人来充实队伍。”蔡振华说。
以孔子或孟子的一句话写一篇600字作文孔子说过的:
《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说得短小而经典,因此被许多人引为座右铭挂在身上。
没错,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我想了想,难道只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于人吗?那么己所欲,是不是就可以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介绍给另一个人。我有一个同学,他很喜欢周杰伦,于是他把周杰伦的海报贴满了整个宿舍,又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终于找来了同学对他的反感。可他最后还很委屈的说:这么厉害的人,难道你们不敬佩他吗?诚然,JAY的名气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欢他一个,毕竟还有喜欢刘德华,喜欢李宇春的。那位同学很喜欢周杰伦,是没错。但如果把这种喜欢横加与别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对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只要大家克制一点都能做到。 但己所欲,勿施于人,这点要做好就相对困难了。因为己所欲是指自己喜欢的东西,依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那把它拿来分给大家难道有什么错吗?其实错就错在这,因为我们喜欢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有人是金钱为至高无上,又认识金钱为粪土垃圾,道理便是这样。有时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做出一些这样的事情,比如我迷恋创网,便把同学们都推荐到创网上去,结果他们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一个很普通的网站,丝毫不感兴趣。刚开始我也费解,这么好的网站为什么他们全都置若罔闻?不过现在我明白了,每个人的兴趣不同,一个文学爱好者当然喜欢像创网这样能发表文章的网站,反之如果对一个讨厌写作的人来说又怎会喜欢上这里?可见一个人的爱好不同,个性不同,他所形成的世界观也就不同。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差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自己对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 *** 。有人爱江山,有人爱美女,有人爱财富,有人爱自由。如果把比尔?盖茨的金钱送给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拉尔修,我相信他一定会嗤之以鼻。正如我们无法接受自己讨厌的东西一样,也许别人也无法接受我们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孟子说过的:
《孟子卷七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指出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些人一看这句话,就批评孟子自相矛盾,自己,为人师表却又指责当老师的人,名实不副。难道是孟子忙中有错?不!这是因为那些人误会了孟子的说话,既欠深思,又欠熟虑。其实,孟子指的老师,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心态---- 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处处教导别人。 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自信方能自强」不错!人必须有自信,但过份自信就会成了自大,而忘记了学习,忘记了谨慎,忘记了奋斗。「骄兵必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别人的老师,众人的模范,很多人都不自知地出了错,又不以为错,所以不能改正过来。例如一个有洁癖的人,就算满身污泥,心理上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干净;一个学识高的人,就算本质只是沽名钓誉,也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胜高尚。有些人喜欢教导别人,自然处处留意别人的行事和为人,结果只看到别人的错处,不知道甚至不认为自己犯了错。 另一种人,为了顾全作为别人榜样的面子,即使出错也不承认,更莫道改过了!人若教导、改正别人,就会受人赞颂。但他们有多少人,却被虚荣心蒙蔽著,犯了错,不知改,更将宜相本末倒置。例如孔乙己的故事中,孔乙己偷书,却强称自己是窃书,是读书人的事,并不算偷。喜欢教导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与生俱来的清高、优越,为了面子,可谓不惜一切。 自以为是教导别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也扭曲了别人的本性,成了所谓我「屈人从己」。所以我们应该抱着互相学习的精神去提醒别人,而不应一心为自己名声去严斥别人。
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求一篇用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论点的议论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政思想,作为社会管理者应直面人生实况,注重分析人欲的复杂性。因为人欲有“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特点。(这句话暗含了另外一种表达,自己乐为的事情,别人未必乐为。)作为社会管理者既不能把己所不欲的事情,例如“冷来冷时冰凌上卧,热来热时蒸笼里坐”强加于被管理者,同时也不能一厢情愿地将自己乐为的事情,例如“冷来冷时蒸笼里坐,热来热时冰凌上卧”之极端施与被管理者。当推己及人时,自己欲有独立的人格,也应愿意人家有独立的人格。社会管理者应尊重管理物件,推己及人,都应有站得住的人格与权利。
其二,目的无限定性与行为结果的“恶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以宽恕之心来待人,本来是好的,但也应有分寸,防止“过犹不及”。应该考虑施行此方法的人出于什么目的,其立场是什么。立场不同,虽同是宽恕,但结果却会异样。明代儒者吕坤曾说:“好色者恕人之*,好货者恕人之贪,好饮者恕人之醉,好安逸者恕人之惰慢,未尝不以己度人,未尝不视人犹己,而道之贼也,故行恕者不可以不审也。”(出自《 *** 语》)这未尝不是推己及人,但由于出发点和立场的错误,故严重地损害了此方法的纯洁性与崇高感,因此施行时要审慎。
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施行时,应该是有限度的。一种无限度的宽容,也不是真正的宽容,而是姑息。在现代社会,与人交往,宽容一些固然是重要的,它可引导做错了事的人,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情况下自觉改正错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出现一味地宽容的情形,特别是对一些小错误,认为是人之常情,便一味地姑息迁就,反而贻害自己、他人和社会。
举个例子来说。当今社会出现了许多道德丧失的现象。不仅表现在曾有一位知名经济学教授居然会去,而且还表现在社会对这种行为无原则的宽容中。我看了一下网上留言,发现不乏对他表示同情的人。有的认为这位知识分子“只是虚伪的道德标准的牺牲品”,还有的认为“因而辞职是教育事业的损失”,最过分的当属这样一条留言了:“他毕竟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 *** 女学生,只是呀……”。但是我们应该深思的是: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鉴于一个人的特定身份,他必须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社会公众的期望是什么,而这种期望又该如何落实到一个具体的人的身上?
不知为什么,有许多事情总是在矫枉过正。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来到了一个道德虚无主义的时代。殊不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人”如果没有道德约束,是很容易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即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做出损害他人的事。这一点我们已经从身边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商品及弥散性的腐败中痛切感受到了。这一趋势如果得不到扭转,下一步必然是全民陷入“囚徒困境”:谁遵守道德谁吃亏,大家都去做坏人。
对重建道德的呼吁嗤之以鼻的人总喜欢引用“斯密信条”———追求自利的理性经济人,经过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最终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改进。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亚当?斯密提出这一信条的大背景是欧洲当时正处于基督教道德被普遍尊重的社会氛围之中。“斯密信条”一个隐含的前提是: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利的过程中,是以尊重而不是践踏道德为先决条件的。如果不尊重道德,那么追求自利就不会增加社会整体福利,最终也会损害个人的福利。
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精英阶层必须有所担当,表现出道德主动性。按照哈耶克的理论,道德作为一种“未阐明的规则”,它的变化总是从个体层面上开始启动的:一些人采取了新道德,他有可能取得成功并被别人学习和模仿,如此一来,道德就被部分地更新了,这种更新的逐渐积累将导致道德的自然演进,最终使新道德占据主流。我之所以强调精英阶层要“表现出道德主动性”,就是因为他们通常是别人模仿和学习的物件。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单靠精英们的自律是不够的。精英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弱点。因此社会就必须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标准,看管得更严。比如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有婚外性行为,那是他的个人隐私,别人无权置喙;克林顿有婚外性行为,就要受到舆论的强烈批评乃至国会的弹劾,就是这个道理。
针对上述困境,提出的几点建议
首先,与他人交往时,应学会尊重他人,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平等相处。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人,只有生活在社会中才有意义,个人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每个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孤立存在。故在自己与他人交往时,应当多与别人沟通、对话,应与周边的每个人平等相处,要善于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理解别人。理解他人就是要理解他人的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并且要学会尊重他人,主动去关心他人,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和谐相处。在现实生活中,要建立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都以平等的姿态,展开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包括语言上的交流,也包括精神上、心灵上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开放的,各方都敞开自己的心扉,以理解他人为基点,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平时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应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在为实现共同目标的努力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真正地树立起他者意识,相互走进彼此的心灵内部,真正实现精神的交汇与融合。
其次,宽以待人同时又有所限度。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出现摩擦,甚至是冲突,如何恰当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到能否“化干戈为玉帛”,能否维系双方原有的良好关系,使双方互利共赢,更长远发展的问题。问题处理的得当,矛盾得以化解,敌人也可以变为好朋友;处理的不得当,矛盾激化,朋友也可能变为敌人,从此老不相往来。中国人历来讲究和睦相处,互利共赢。和谐以共荣为前提,以双赢为目的。人与人的自然和谐,义字当头,利在其后。
日常生活中,自己树立良好的心态,以最终提升自身的道德品格为目的,学会宽容。生活中,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很重要,从容不迫的对待一切;同时宽以待人,也让对方有一个明白对错而改正的过程。当然,这种宽容,也应是有限度的,绝不能无限度的放纵宽容。
总之,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仁爱之德和“忠恕之道”,对于建设一个文明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应该加以弘扬。不强人所为,不夺人所爱,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成己成物,和谐相处。
孟子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就是,对打仗来说,气候条件很重要,但地理形势更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作为十多年经验的生意人,我有这样的感觉:做生意就同打仗一样,也讲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诸多的因素归纳起来无非三类,即“天(外部一般环境)”、“地(行业环境)”和“人”,其中“人和”的条件是最为宝贵的。只有企业具有了“人和”的条件,才能争取和利用“天时”,才能逐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地利”。
所谓“人和”,其意思就是:以人为本。21世纪的管理精髓就是人本管理。我认为,一个企业从平凡到优秀,再从优秀到卓越的嬗变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企业中每个人的能量积累。人若不“和”,企业也就无法壮大。从十几年前默默无闻的南下寻梦人,到现在成为了庄典国际的董事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草根到今天在业界备受关注,红遍网路,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人和”的重要。
有些老板总埋怨身边没有得力人才。其实我开办企业以来,也一直没有遇到那种能够呼风唤雨的天才。我只不过是把企业里的每个人的长处都挖掘出来,他们就成了人才。在庄典国际里,我们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肯定每个人,帮助每个人,关心与尊重每个人。有些原本看来平平无奇的员工受到了鼓舞和肯定之后,竟然发挥出很高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企业员工的能力若能悉数发掘与运用,其能量总和是惊人的!关键还是在于“人和”啊!
其次,就是要与合作伙伴和顾客“和”。常有朋友奇怪地问我:你怎么对你的供应商、经销商都那么和气、还常常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其实啊,在一个产业链中,只有每个合作伙伴都赚钱了,大家才能长久赚下去,正所谓“和气生财”,这句古话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多年来,庄典国际一直与广大代理商、经销商和客户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内部员工和睦团结,外界合作伙伴又和谐共进,何愁事业不成?
庄典和庄典国际深信,“人”、“和谐”和“共生”才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和不变的真理。做生意,天时和地利,都比不上“人和”。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仁宗时,担任右司谏。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名人名言大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独上西楼为君久,满城明月会云销。
萧萧远韵和于乐,密密清阴意在人。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游子未归春又老,夜来风雨落花多。
春尽桃花无处觅,空余流水到人间。
送君直上青霄去,行看归乘驷马车。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春山雨后青无限,借与淮南洗眼看。
归来笑春风,白日登青天。
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密密天上语,忽忽人间有。与君置青山,解冠松桂间。
吾将退而隐,尚得荣其视。
安得如白云,无心两相忘。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红霞绿竹忘机地,未免天家下诏求。
万物已齐无一事,独醒惟笑众醺醺。
好山深会诗人意,留得夕阳无限时。
好乐当年开口笑,此心无事愧重霄。
功名早晚就,裴度亦书生。
诗人不悔衣沾露,为惜清光岂易亲。
莫将富贵移平昔,彼此清心发半凋。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阍。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好励图南志,翱翔览四瀛。
况有南窗姬易在,此心那更起纤尘。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渺渺云霞开绛节,雝雝鸾凤答空歌。几时身退琼坛畔,荣利匆匆奈老何。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
瓢思颜子心还乐,琴遇钟君恨即销。
行行道不孤,明月相随去。
谁言吾子青春者,意在生民先发讴。
孔子作旅人,孟轲号迂儒。吾辈不饮酒,笑杀高阳徒。
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万里江海源,千秋松桂阴。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
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
无为落梅调,留寄陇头人。
更约中秋夕,长津无寸烟。
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
好风从天来,吹落桂树花。
憔悴泽边人,独醒良可惜。
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试问捣衣仙,何如补天女。
未必真龙媒,悠悠在平地。
清夜泛月华,宛是江湖游。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
安得嘉宾来,当之共披襟。陶景若在仙,千载一相寻。
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勗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明年桃李开,禹浪如霞高,之子可变化,咫尺登金鳌。
逐尔群鸥乐,群鸥尔勿飞。此心未忘者,天机非杀机。
买臣起白社,贾谊富青春。宝此金辘轤,去去延平津。
千灵无结愠,万卉不摧荣。庶几宋玉赋,聊广楚王情。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此乐不寻常,何苦事浮荣。愿师先觉者,远远濯吾缨。
坐啸此亭中,行歌此亭际。逍遥复逍遥,不知千万岁。
上有尧舜主,下有周召臣。琴瑟愿更张,使我歌良辰。
竭我百家产,崇尔一室居。四海竞如此,金碧照万里。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神农与后稷,有灵应为泣。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自然天下文,不复迷宗师。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两两凫雁侣,依依江海濒。晚光倒晚影,一川无一尘。悠悠乘画舸,坦坦解朝绅。绿阴承作盖,芳草就为茵。
焰焰众卉明,衮衮新泉流。箫鼓动地喧,罗绮倾城游。
窈窕玉女窗,想像玉女粧。皎皎月为鉴,飘飘霓作裳。
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清风何处来,先此高高台。兰丛国香起,桂枝天籁回。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何当换金骨,五云朝玉京。有客淳且狂,少小爱功名。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教易为善,善而人正,国之所以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家贫志不移,贪读如饥渴。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宁鸣而,不默而生。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名人名言大全短句摘抄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名人名言: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口有蜜腹有剑。
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忍小忿而存大信。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英雄无用武之地。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西周政治家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姜子牙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无故无新,如天如地。
不须兵器,可以守国。耒耜是其弓~弩,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镰斧是其攻具。
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胜负之徵,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
敌人惊动则听之。闻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声者,宫也。此五音,声色之符也。
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原注其声应乎角音之管,是敌陈木神用事矣。当以白虎方位,日时胜之。盖角声属木,白虎属金,以金能克木也。余仿此。
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真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也。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任贤使能,而官有材,而贤者归之矣。故赏在於成民之生,罚在於使人无罪,是以赏罚施民,而天下化矣。
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冬日之从阳,夏日之从阴,不召自来。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凡兴师、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气,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
主以礼使将,将以忠受命。
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且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不慎所与也?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仁、义、忠、信、勇、谋。三宝者:农、工、商。六守长则君安,三宝完则国昌。
按贤察名,选才考能,名实俱得之也。
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 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黄帝云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为将者,受命忘家;当敌忘身。
势因於敌家之动,变生於两陈之间,奇正发於无穷之源。
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
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盗在其室。
天下有粟,贤者食之;天下有民,贤者收之。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为动。
作将,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幔,出隘塞、过泥涂,将先下步。
举而不用,是有求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
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令行禁止,王者之师也。
故必,必不如乐,乐不如甘,甘不如义,义不如视如归,此之谓也。故一人必,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万人弗能待也;万人必,横行乎天下。
致慈爱之心,立威武之战,以卑其众,练其精锐,砥砺其节,以高其气,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坚其行阵,连其什伍,以禁*非。垒阵之次,车骑之处,勒兵之势,军之法令,赏罚之数,使士赴火蹈刃,陷陈取将,不旋踵者,多异於之将者也。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和工,随时变化,以为纪钢。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
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
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瘳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于己。此爱民之道也。
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负命者上钩来。
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合,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
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
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
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秦朝丞相李斯名人名言大全摘抄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名人名言:
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昔者穆公制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呀?
仁政
[编辑本段]孔子品格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编辑本段]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
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最高成果。
儒学大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儒学,以孔子学说为基础,以历代儒家宗师的理论为主体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隆重举行。它是国际性的文化论坛、高规格的学术盛会,它的召开是世界儒学界的一大盛事。
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武村正义与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共襄盛举。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各界人士,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曾几何时,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淋漓尽致地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有识之士指出,它的主线就是“乐礼善学,尚中贵和”的儒学精髓。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887块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3种不同字体的“和”字,表达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中华人文理念。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此在五大洲进一步传播,“孔子热”、“儒学热”更加“薪助火传”。
周和平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它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又一次发出了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儒学: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
毋庸置疑,当今社会出现了种种问题,生态危机、精神危机、道德危机和价值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斯洛伐克共和国黑山博士说,为了创造一个没有任何无端冲突的德馨社会,人类伟大导师孔子所设立的道德原则和进行的不懈努力直至今日仍无人超越。现在,为了我们自身,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去改善生存条件,只有孔子倡议的伦理原则才能帮助我们这样做。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21世纪很可能将有第三次百家争鸣。它将带来中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百家争鸣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将再一次受到审视、洗礼、发展和创新。在与其他不同思潮的交融中,共同创造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安徽大学沈素珍教授指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历来崇尚“和谐”,追求“和睦”,坚持“和平”,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里,这种民族精神必将在全人类的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仿佛是为“儒学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提供实例,20世纪中后期,受儒家文化圈影响的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的成功引发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家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此,在小组讨论中,新加坡在20世纪80到90年代进行的儒学实践成为一个重要话题,特别是儒学在抗拒西方个人主义,强调社会意识、勤劳、容忍、节俭等方面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途径受到肯定。
儒学:该不该为中国近代的落后埋单
中国近三百年为什么老是落后挨打?和孔夫子有没有关系?和儒学有没有关系?与会学者就中国近三百年以来的发展史同儒学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
对于这一复杂的社会历史难题,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华民族先天农业文化的内质与工业文明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国社会工业化进程的落后;有的学者认为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承继古希腊文明注重逻辑的传统更适合产生科学的观念,从而进入工业社会的历史进程。清华大学教授羊涤生系统评价了这些观点,指出: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就与古希腊有所不同,大体上,古希腊偏重于求“真”,而中国偏重于求“善”;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虽然我们有理由说即使没有西方近代文化进入,中华文化也必然会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近代意义上的科学革命和民主,并进入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但毕竟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这也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既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直接承担着国家民族兴衰的二千多年来的主要历史责任;其功过是非,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一次又一次重点审视的主要对象。这就是贯穿在整个20世纪中国,尊孔、反孔、批孔、评孔多次交替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
儒学:如何在中国普及、在全世界传播
当代最著名的儒学学者之一杜维明曾经指出,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相当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求,儒学在中国的普及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应该成为当下儒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山东大学王钧林认为,如果儒学仅仅停留在儒者的小圈子里,它通常被视为一种思想、学说,很难说它是一种文化。儒学只有走出儒者的小圈子,来到社会,深入到大众之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推行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倡导仁义改变社会风气,才会从儒学那里孕育出儒家文化。澳门学者也提出,应该在中小学提倡每天读“一分钟孔子”。
9月28日,与会代表们前往曲阜孔庙参加了祭孔大典,因此,一些代表对全球各地的祭孔仪式展开了讨论。孔子研究院的孔祥林指出,孔庙遍布于中国、韩国、越南、日本等,中国古代从国家到各级地方政府也都设有文庙,文庙有重要的三重社会公用:崇德、报本、教化。政府通过孔庙教育臣民学习儒家思想,推崇德义,砥砺伦常,加强道德修养。这类文化设施对于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保护。浙江工商大学的赵荣光教授通过考察比较中国曲阜、台北和韩国成均馆孔庙释奠礼,认为孔庙释奠礼应当按博物馆原则再现历史原貌,加强相关制度、礼仪、乐舞、服饰、器物、祭品等一系列具体事宜。在条件具备时,有关方面应向联合国“申遗”。
台湾地区的董金裕介绍,古代的祭孔分为“秋祭”和“春祭”,台湾的“秋祭”主要遵循“古礼”,即在礼仪、服装、音乐、舞蹈等方面遵照明代祭孔的规程,并根据时代特点压缩仪式的时间、接纳女性参加祭孔;“春祭”则融进了更多的时代特点,采用年轻人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吸引年轻人走近孔子、接触儒学。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儒学在全世界的传播和普及并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困难程度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来自丹麦的安德森认为,儒学的普及并不是价值观的强加。孔子哲学强调彼此了解,孔教是调和的一种价值观。他认为应该用协调的方式推广儒学,而不是一种说教的方式进行。
与会专家相信,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数千年至今。
[编辑本段]孔子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描写人物正直公正的词语或名句
1.的词形容人物正直,公正的词语有哪些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浩然之气: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守正不阿:正:公正;阿:偏袒。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来去分明: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直道而行:直道:正路。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办事公正。
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无偏无党: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任人唯贤: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公事公办: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不愧不怍: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仰不愧天:抬头仰望,对天无愧。指没有做过坏事,问心无愧。
2.形容公平正直的人的成语负气仗义、
慨当以慷、
刚正不阿、
慷慨激昂、
铁面无私、
芒寒色正、
襟怀坦白、
正直无私、
千仞无枝、
端人正士、
直内方外、
秉公任直、
正视绳行、
光明磊落、
贤良方正、
大直若屈、
公平正直、
铮铮有声、
黜邪崇正、
危言危行、
一介之士、
血性男儿、
谠论侃侃、
聪明正直、
清廉正直、
不吐不茹、
谠言直声、
侃侃谔谔、
直言不讳、
洁清自矢
3.形容人物品质公正的成语形容人物品质公正的成语:刚直不阿、光明正大、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公事公办。
1、刚直不阿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自浦安修《赤子之心》:“他刚直不阿的品质,时时牵动着我的心。”
近义词坚强不屈、刚正不阿
反义词八面玲珑、崇洋 *** 、攀龙附凤、阿谀奉承、奴颜婢膝、曲意逢迎、溜须拍马
2、光明正大
解释: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示例: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浩然之气、明堂正道、为国捐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成语、明人不做暗事、舍生取义、仰不愧天、堂堂正正、含沙射影、名正言顺、大公至正、舍己为人、舍身求法、襟怀坦白、杀身成仁、正大光明、光明磊落、行不由径、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反义词偷鸡摸狗、弄虚作假、邪门歪道、贼头贼脑、偷鸡盗狗、别有用心、偷偷摸摸、暗箭伤人、不可告人、阴谋诡计、鬼头鬼脑、含沙射影、明火执仗、明目张胆、不干不净、心怀叵测、暧昧不明、鬼鬼祟祟、城狐社鼠、不以为耻、鬼蜮伎俩
3、刚正不阿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自: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时有陋规:凡贪墨者亏空犯赃罪,上宫辄庇之,以赃分摊属僚,无敢梗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释义:济南同知吴公,为官刚正不阿。当时有个不好的习俗:凡是贪污的官吏被查出犯贪污罪,上面的官吏就庇护他,他就用贪污得来的钱分摊给同僚,没有敢揭露阻止的人。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
近义词持正不阿、执法如山、奉公不阿、浩然之气、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公正不阿、无偏无党
反义词不识好歹、阿意取容、点头哈腰、掇臀捧屁、卑躬屈节、拍马溜须、卑躬屈膝、官官相护、婢膝奴颜、摧眉折腰、阿谀逢迎、吮痈舐痔、奴颜婢膝、攀高结贵、阿谀奉承、如蚁附膻、胁肩谄笑、趋炎附势、谗言献媚
4、铁面无私
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光明正大、舍己为人、舍身求法、明镜高悬、大义灭亲、铁面无情、刚正不阿、大公至正、法不阿贵、杀身成仁、大公无私成语、执法如山、公而忘私、六亲不认、为国捐躯、大公无私、舍生取义
反义词徇私舞弊、徇情枉法、结党营私、假公济私
5、公事公办
解释: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出自: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表示秉公办理
近义词秉公持正、例行公事、秉公办事、大公无私成语、公正无私、报冰公事、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徇私舞弊、假公济私
反义词徇私作弊、徇私舞弊、官报私仇、假公济私
4.形容人非常正直有骨气的名言警句1.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和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卢梭
2.我的生活每况愈下,但它没有过错,因为我不仅没有跌倒,反而始终斗志昂扬。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每一次下降,并没有使我退回到出发点。——(法国)圣西门
3.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美国)卡耐基
4.卓越的艺术成就只有用眼泪才能取得。谁不备受折磨,谁就不会有信心。——安格尔
5.割治哪一种毒瘤不要流一点血呢?扑灭哪一种火灾不要拆毁附近的建筑来组织火势蔓延呢?这些可怕的必要牺牲就是成功本身的条件。——(法国)雨果
6.顽强是妙不可言的东西,它可以把山移动,使你不敢相信和想象。——(美国)杰克。伦敦
7.我成功的秘诀:从没气馁过,从没当别人的面气馁过。——(美国)海明威
8.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美国)卓别林
5.描写公平公正的成语有哪些1. 刚正不阿[gāng zhèng bù ē]: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2. 直道而行[zhí dào ér xíng]:比喻办事公正。
3. 法不阿贵[fǎ bù ē guì]: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有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 守正不阿[shǒu zhèng bù ē]: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
5. 大公无私[dà gōng wú sī]: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6. 廉明公正[lián míng gōng zhèng]: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7. 公平正直[gōng píng zhèng zhí]: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8. 公平合理[gōng píng hé lǐ]: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9. 公正无私[gōng zhèng wú sī]: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10. 公正廉洁[gōng zhèng lián jié]:指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11.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大型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12.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13.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6.形容人公正的词语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秉公办事: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秉公任直: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不偏不倚: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
表示中立或公正。不平而鸣:平:公平;鸣:发出声音。
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不徇私情:徇:曲从。
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陈平分肉:陈平: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宰相。陈平分肉分得很公平,比喻一个人处理事情很公正。
持论公允:立论公正,不偏袒。持平之论:持平:主持公道,没有偏向。
指公正的意见。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持正不阿: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大公至正: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大人不曲:曲:不公正。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大中至正: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谠论侃侃: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谠论危言:公正的议论,无畏的直言。谠言嘉论:公正、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
谠言直声: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登明选公: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董狐之笔: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
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
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肺石风清:百姓可以站在上面控诉地方官。
比喻法庭裁判公正。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
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
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公正的道理得到发扬。
比喻正义得到伸张。公道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同“公平合理”。公道难明:公道:公正的原则道理,即正义。
公正的道理难以得到伸张。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自:当然,自然。
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指群众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的清楚明白。
公道总在人心:公道:公正的道理。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公明正大: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公生明,偏生暗:公:公平;明·明亮;偏:不公正;暗:昏暗,不明事理。公正就耳聪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官清法正:清:清廉。
做官的清廉,执法才能公正。行则思义:行:行动;义:公正。
行动时要考虑是否合乎正义。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皇天:上天;辅:辅助。
老天爷公正无私,总帮助有德行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亲:亲近;辅:帮助。
指老天爷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皇天有眼:皇天:上天。
老天爷长着眼睛公正对待世事。畸轻畸重:畸:偏。
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
畸重畸轻: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公正。同“畸轻畸重”。
解狐荐仇: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举仇举子: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
形容办事公正。宽廉平正:宽:宽厚;廉:廉洁;平正:公正。
宽厚廉洁,大公无私。冷面寒铁:比喻公正廉洁,不怕权贵的官员。
廉明公正: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廉能清正:廉:清廉。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没偏没向:指为人公正无私。明公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明公正义: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明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明堂正道: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同“明公正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