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的典故-论功行赏的古诗词
1.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语故事?
3.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尔朱兆简介,尔朱兆为何会与高欢决裂
4.按甲寝兵的成语典故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内容如下: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中国经典的历史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话说在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先投奔项梁,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一直不被重用,于是韩信想离开项羽前去投奔刘邦。
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此意愿,为萧何所赏识。刘邦正在去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可能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就离去了,萧何发现后就一路追赶把他叫了回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重用了韩信,韩信从此成为刘邦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
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经常演绎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也要有伯乐,没有机遇金子也发不了光。
萧何月下追韩信典故暗评
需卦比喻事物发展都要适合时机,对时机的到来,需要等待。但等待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场合,就如天上聚集着的云,何时可化成雨,降落何处,这需要一个契机,也就是需要有相互作用的条件。
韩信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指挥家,至今还传颂“韩信用兵,多多益善。”但他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艰难的成长岁月中磨炼出来的。
这位从小失去父母的穷孩子,由于发愤努力,攻书练武,练就一身本领,但投奔项梁,没有得到重用,在项羽手下,也得不到重视。再到刘邦处,开始时,同样不被重用。幸得萧何知道他的才能。才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重视人才之举。
这典故以需卦的释义来论,说的是事业发展要靠人才,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创利润,首先需要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但搜集聘用人才,养贤纳士,需要先付出代价,并且要有“伯乐”识别,要有高薪养给。做出了贡献,要论功行赏。所以需卦第五爻说:“需于酒食,贞吉。”——要有酒食招待,等候才吉祥。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成语故事?
A.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一失
指不要过分自信
成语故事当年楚汉相争的时期,韩信活捉赵王歇后,同时活捉他专的参谋李左车。韩属信十分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道。李左车建议他暂时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以不战而胜。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些仅供参考。”
成语典故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释义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示例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B. 成语故事
//jse/szty/CYGS/CYGS.HTM
去看看吧
C.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例子
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找他。晏子把使者让到屋里一起吃饭。结果吃光了所有的饭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这事报告了景公,景公感叹地说:"唉呀!没想到晏子家的生活这么穷啊。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马上派人给晏子送去许多金钱,同时又特别给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税和租子的权利,好让他用这些收入养活宾客。
使者到了晏子家,说明了来意,晏子坚决不要这些财物和权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汇报,景公再次让使者送去。就这样,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多次,晏子还是不接受。
最后,晏子亲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辞谢说:"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难。用国君赐给我的俸禄,足可以使我的亲戚朋友吃饱穿暖,甚至还有剩余去赈济百姓。可见,国君给我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我一点也不穷。我听说,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然后把它施舍给民众,这种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国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这样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却又舍不得把它分给百姓,这种做法是把财物藏在箱柜里的行为,有仁德的人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获得多余的财物,从而得罪有见识的人们。自己后,多余的财物还不是成了别人的东西?这种行为不过是给别人做仓库保管员罢了,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干的。八百缕丝线织的布,一碗饭,就足能使一个人吃饱穿暖了,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景公听完后,仍然不解地问晏子说:"当年我们的先君齐桓公,把登记入册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赐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全都接受了。现在,我给你这么一点财物,你却推辞不肯接受,这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问题非常细致周密,但是也难免不犯一点过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问题多考虑一下,也不见得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我想当年管仲也许会有他考虑不到的过失,而我的考虑或许会有一点可取之处吧!"
D. 《史记》中的成语故事
毛遂自荐 释 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内。 出 处 《史记·容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E. 一得之愚的故事,成语故事
一得之愚
拼音:yī dé zhī yú
解释: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示例:倘不尽~,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鲁迅《集外集拾遗·出世辞》
近义词:一得之功、一孔之见
语法:作宾语;用于自谦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活捉赵王歇后,同时活捉他的参谋李左车。韩信十分谦虚地向李左车求取燕齐之道。李左车建议他暂时休整,同时加强伐燕的舆论攻势,可以不战而胜。他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些仅供参考。”
F. 智者千虑,( );( ),必有一得。 写出成语故事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背水一战(韩信)
程门立雪(杨时) 指鹿为马(赵高) 入木三分(王羲之)
G.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拼为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指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出自《晏子春秋》。[1]
中文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外文名
Even the wisest man occasionally falls prey.
出处
《晏子春秋》
含义
再聪明人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相关人物
韩信/李左车
反义词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定义
发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释义
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出处
《晏子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引用:“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清朝刘开 《孟涂文集·问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余没有采纳。韩信探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同时暗暗佩服李左车的才华。于是他悬赏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车。不久,韩信大败赵军。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汉军生擒。他被押至韩信帐内,韩信连忙为他松绑,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用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呢?”李左车起先不愿意多谈,说:“我只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论及这样的事情。”韩信急忙说:“赵军失败,是因为赵王没有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话做,恐怕我就要成为你们的俘虏了。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不要推辞了。”李左车这才直言道:“你从关中出兵,渡过黄河向东,先灭魏,再灭赵,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你目前的优势。然而你现在的兵士已相当疲乏,如果急于攻燕,万一不能很快取胜,时间拖久了,齐国必定做好了充分准备,那时,你的弱点就不免要暴露出来。善于用兵的将军,总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利用对方的弱点,你不如先在这里休整军队,一面大造攻燕的声势,一面派一个极有口才的人,带着你的信去见燕王,故意显示汉军的强大,逼燕王投降,这样,齐王也就容易对付了。”韩信一听,连声称妙,李左车谦虚的说:“我听人说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的建议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参考吧。”韩信按李左车的建议行事,果然获得成功。[2]
反义词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者百挫,岂无一觉?释义:不管多愚笨的人,在多次考虑中,也一定会有一个收获。
示例
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
参考资料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_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意思 -成语大全.chengyu.daheyu?[引用日期2015-10-10]
[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故事.成语故事?[引用日期2013-01-19]
H.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告诉什么道理
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八》。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内君桓公以容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汉·司马迁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典故: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 相国晏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齐景公手下人亲眼目睹晏婴的贫困生活,就向齐景公汇报。齐景公派人送去千金给他接待宾客用。晏婴百般推辞不受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I. 儿童故事 寓言故事 成语故事
飞将数奇
飞鸟惊蛇
废寝忘食
分崩离析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焚书坑儒
奋不顾身
风吹草动
风声鹤唳
风烛残年
奉公守法
釜底抽薪
釜底游鱼
妇人之仁
负荆请罪
负隅顽抗
负重致远
赴汤蹈火
覆巢无完卵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覆水难收
改过自新
改弦更张
甘拜下风
感戴二天
感恩图报
刚愎自用
纲举目张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高阳酒徒
高枕无忧
割席分坐
革故鼎新
各得其所
各自为政
公而忘私
狗尾续貂
苟延残喘
诟如不闻
孤注一掷
顾曲周郎
瓜田李下
刮目相看
管鲍之交
管中窥豹
过河拆桥
过门不入
海角天涯
害群之马
邯郸学步
汗流浃背
沆瀣一气
好好先生
合浦珠还
河伯为患
河东狮吼
涸辙之鲋
鹤立鸡群
哄堂大笑
鸿鹄之志
后顾之忧
后来居上
后起之秀
后生可畏
囫囵吞枣
狐假虎威
胡服骑射
华而不实
划粥割齑
画饼充饥
画虎类犬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粱一梦
挥汗成雨
讳疾忌医
火树银花
火中取栗
机不可失
鸡口牛后
鸡鸣狗盗
及瓜而代
疾风劲草
家徒四壁
家喻户晓
贾人渡河
价值连城
坚壁清野
间不容发
见怪不怪
见利忘义
见猎心喜
江郎才尽
胶漆相投
胶柱鼓瑟
狡兔三窟
脚踏实地
嗟来之食
结草衔环
桀犬吠尧
竭尽全力
解衣推食
借花献佛
巾帼英雄
金口木舌
金石为开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近水楼台
噤若寒蝉
泾渭分明
惊弓之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精卫填海
井底之蛙
九牛一毛
酒池肉林
居安思危
居心叵测
鞠躬尽瘁
橘化为枳
举案齐眉
举措失当
举一反三
拒谏饰非
决一雌雄
绝妙好辞
开诚布公
开卷有益
开门揖盗
开天辟地
侃侃而谈
苛政猛于虎
克己奉公
克勤克俭
克绍箕裘
刻不容缓
刻舟求剑
空洞无物
空前绝后
空穴来风
空中楼阁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扣盘扪烛
枯鱼之肆
夸父逐日
胯下之辱
脍炙人口
旷日持久
困兽犹斗
蓝田生玉
滥竽充数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子野心
劳而无功
老蚌生珠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老牛舐犊
老生常谈
老妪能解
乐不思蜀
乐极生悲
李代桃僵
力不从心
利令智昏
连篇累牍
梁上君子
两败俱伤
两袖清风
临渴掘井
临难不惧
柳暗花明
路不拾遗
论功行赏
洛阳纸贵
马革裹尸
马首是瞻
买椟还珠
满城风雨
芒刺在背
盲人摸象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门庭若市
扪虱而谈
孟母三迁
名不虚传
名落孙山
名正言顺
明目张胆
模棱两可
摩肩接踵
磨杵成针
木人石心
内助之贤
南柯一梦
南山可移
南辕北辙
南州冠冕
难兄难弟
囊萤映雪
囊萤照书
鸟尽弓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牛鼎烹鸡
牛衣对泣
弄巧成拙
奴颜婢膝
怒发冲冠
呕心沥血
排难解纷
攀龙附凤
盘根错节
旁观者清
旁若无人
抛砖引玉
赔了夫人又折兵
蓬生麻中
鹏程万里
披坚执锐
披荆斩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疲于奔命
匹夫之勇
片言折狱
贫贱之交
平步青云
平易近人
萍水相逢
破釜沉舟
破镜重圆
剖腹藏珠
扑朔迷离
璞玉浑金
七步之才
七擒七纵
期期艾艾
齐大非耦
奇货可居
歧路亡羊
骑虎难下
杞人忧天
气壮山河
千变万化
千金市骨
千钧一发
千里鹅毛
千里送鹅毛
千虑一得
千人所指
千万买邻
千载难逢
前倨后卑
前倨后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徒倒戈
黔驴技穷
强弩之末
巧取豪夺
青出于蓝
青梅竹马
轻虑浅谋
轻如鸿毛
倾箱倒箧
请君入瓮
庆父不,鲁难未已
穷兵黩武
曲高和寡
曲尽其妙
曲突徙薪
取而代之
权宜之计
犬牙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给家足
人杰地灵
人面桃花
人弃我取
人琴俱亡
人人自危
人留名
人心如面
人言可畏
人自为战
忍辱负重
任人唯贤
日不暇给
日暮途穷
日暮途远
如火如荼
如胶似漆
如释重负
如鱼得水
如坐针毡
孺子可教
入木三分
入室操戈
入吾彀中
塞翁失马
三寸之舌
三顾茅庐
三令五申
三迁之教
三人成虎
三生有幸
三折其肱
杀鸡取卵
杀鸡焉用牛刀
杀身成仁
山鸡舞镜
伤风败俗
上下其手
上行下效
舍本逐末
舍旧谋新
舍我其谁
神机妙算
升堂入室
生花妙笔
生灵涂炭
生吞活剥
声名狼藉
尸居余气
尸位素餐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师出无名
十面埋伏
十目一行
十行俱下
识时务者为俊杰
拾人牙慧
食不甘味
食指大动
始终不渝
始作俑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世外桃源
市道之交
势如破竹
室如悬磬
手不释卷
守株待兔
首鼠两端
熟能生巧
双管齐下
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水深火热
司空见惯
不旋踵
而不朽
灰复燃
里逃生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楚歌
随珠弹雀
所向无前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泰山压卵
贪得无厌
贪小失大
坦腹东床
探骊得珠
螳臂当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满天下
天夺之魄
天花乱坠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下无双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天真烂漫
天之骄子
铁杵磨成针
同仇敌忾
同甘共苦
同工异曲
同流合污
同舟共济
投笔从戎
投鼠忌器
图穷匕见
屠龙之技
土崩瓦解
兔狗烹
兔狐悲
退避三舍
脱颖而出
外强中干
完璧归赵
玩火自焚
玩物丧志
万马齐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万不辞
亡戟得矛
亡羊补牢
王顾左右而言他
妄自尊大
望梅止渴
望门投止
望洋兴叹
危如累卵
威武不屈
为富不仁
为虎作伥
为人作嫁
为渊驱鱼
韦编三绝
围魏救赵
惟命是从
尾大不掉
未可厚非
未能免俗
未雨绸缪
味如鸡肋
畏首畏尾
闻鸡起舞
闻雷失箸
闻一知十
刎颈之交
卧薪尝胆
乌合之众
无出其右
无功受禄
无价之宝
无可奈何
无能为役
无妄之灾
吴牛喘月
吴市吹箫
吴下阿蒙
吴越同舟
梧鼠技穷
五日京兆
五色无主
五十步笑百步
物极必反
物以类聚
徙宅忘妻
瞎子摸鱼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车泣罪
下里巴人
先发制人
先声夺人
先忧后乐
相敬如宾
相提并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削足适履
小时了了
小题大作
小巫见大巫
小心翼翼
笑里藏刀
胁肩谄笑
心旷神怡
心有灵犀一点通
欣欣向荣
信誓旦旦
兴高采烈
行将就木
胸有成竹
休戚相关
朽木不雕
徐市求仙
栩栩如生
悬梁刺股
雪泥鸿爪
寻章摘句
揠苗助长
言不由衷
言过其实
言人人殊
言犹在耳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掩耳盗铃
燕雀处堂
羊质虎皮
阳春白雪
洋洋得意
仰人鼻息
养虎为患
叶公好龙
夜郎自大
一败涂地
一暴十寒
一笔勾销
一不做,二不休
一场春梦
一成一旅
一筹莫展
一代楷模
一发千钧
一饭千金
一傅众咻
一鼓作气
一国三公
一寒如此
一狐之腋
一挥而成
一挥而就
一箭双雕
一夔已足
一鳞半爪
一毛不拔
一鸣惊人
一木难支
一目十行
一诺千金
一钱不值
一窍不通
一丘之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日千里
一日三秋
一身两役
一身是胆
一事无成
一丝不苟
一网打尽
一问三不知
一误再误
一蟹不如一蟹
一薰一莸
一言九鼎
一言为定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衣带水
一意孤行
一扜黄土
一字千金
一字之师
依样葫芦
以古非今
以管窥天
以规为瑱
以邻为壑
以卵击石
以貌取人
以强凌弱
以身试法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逸待劳
倚门倚闾
义不容辞
义无反顾
亦步亦趋
异军突起
易如反掌
意气扬扬
因人成事
因势利导
引狼入室
引锥刺股
饮醇自醉
饮鸩止渴
郢书燕说
映月读书
忧心如焚
游刃有余
有备无患
有脚阳春
有名无实
有恃无恐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
予取予求
愚公移山
与狐谋皮
与虎谋皮
羽毛未丰
欲盖弥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缘木求鱼
约法三章
月下老人
越俎代庖
运筹帷幄
运斤成风
糟糠之妻
凿壁偷光
曾参
债台高筑
枕戈待旦
争先恐后
郑人买履
之乎者也
知彼知己
知难而退
止戈为武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重衣衫不重人
纸上谈兵
纸醉金迷
指鹿为马
趾高气扬
至不悟
志在四方
炙手可热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置之度外
中饱私囊
中流击楫
忠言逆耳
终南捷径
众口铄金
众怒难犯
众叛亲离
众志成城
重蹈覆辙
州官放火
逐客令
煮豆燃萁
助纣为虐
专横跋扈
专心致志
庄生梦蝶
庄周梦蝶
惴惴不安
捉襟见肘
自惭形秽
自食其果
自相矛盾
纵虎归山
走马看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提右挈
作壁上观
作法自毙
作舍道边
作威作福
作威作福
坐观成败
坐怀不乱
坐山观虎斗
坐享其成
南北朝时期北魏将领尔朱兆简介,尔朱兆为何会与高欢决裂
人物生平 少年骁勇
尔朱兆年少时就骁勇刚猛,善于骑射,身体轻捷矫健,超过常人。尔朱兆多次跟随尔朱荣游猎,在悬崖深渊,别人不能跨越的地方,他一定走在前面。徒手与猛兽搏斗,毫不犹豫和逃避。尔朱荣对他特喜爱,常给予奖赏,将他看作心腹爪牙。
尔朱荣曾送别朝廷使者,看见两只鹿,命令尔朱兆上前来,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取那两只鹿以供当日食用,便停马备火等待二鹿送来。不大一会儿,尔朱兆射杀一只鹿送回。尔朱荣本想向使者夸耀一番,结果尔朱兆却射来一只鹿,于是派人责备尔朱兆不将两只鹿都射中,并让人打他五十军棍。
因功升任尔朱兆后来因军升任平远将军、步兵校尉。尔朱荣进入洛阳后,尔朱兆兼任前锋都督。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后,尔朱兆历任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代理骁骑将军、建兴太守、使持节、车骑将军、武卫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封爵颍川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后来,尔朱兆跟随上党王元天穆讨伐并平定邢杲叛乱。元颢屯军河桥时,尔朱荣派尔朱兆与贺拔胜等人率领数百骑兵夜晚从马渚西渡河,袭击元颢的儿子元冠受,将他击败并擒获。进而打败安丰王元延明,元颢于是退兵撤离。孝庄帝回到京城,论功行赏,任命尔朱兆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加食邑八百户。后授任汾州刺史,增加食邑一千户。不久加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再次增加食邑五百户。
击败步蕃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去世。尔朱荣后,孝庄帝下诏命河西人纥豆陵步蕃等袭击秀容。尔朱兆进入洛阳之后,纥豆陵步蕃兵势很强大,南逼晋阳,尔朱兆所以无暇久留洛阳,准备回师抵御他们。尔朱兆虽然骁勇果敢,但没有谋略,频频被纥豆陵步蕃打败,于是统领兵马,谋求东出太行山。让人频频到晋州征召高欢(北齐神武帝),并分出三州六镇之人,让高欢统领。既分兵别营后,于是引兵向南出发,以避纥豆陵步蕃锐气。纥豆陵步蕃到乐平郡后,高欢与尔朱兆一起征讨打败步蕃军,在秀容的石鼓山斩杀纥豆陵步蕃,纥豆陵步蕃的兵马退逃。
尔朱兆的数十名将领到高欢那里,通夜喝酒。后来还营招高欢,高欢知道尔朱兆难以信任,但也没有显露出来,准备前往。临上马前,长史孙腾牵住高欢的衣服制止他。尔朱兆于是隔着黄河责骂孙腾等人,这样两军各自散去,高欢从襄垣东出还营,尔朱兆从汾州率领骑兵据占晋阳。
决裂高欢不久,尔朱兆准备进军洛阳进发,派人请高欢前来,想同他一起举事。高欢当时担任晋州刺史,对长史孙腾说:“作为臣子而讨伐君主,是大逆不道的事。我现在不同他一起去,恐怕会招致他的怨恨,你可去他那里一趟,申明我的意思,就说山蜀一带还没有平定,现在正要讨伐,不可放下此处而前往,会导致生出后忧。平定蜀地之后,当隔河与他成犄角之势。就这样跟他解释,看他有什么反应。”
孙腾前往尔朱兆那里,在并州的大谷找到尔朱兆,向他申明高欢的意思。尔朱兆很不高兴,说:“回去告诉高兄,我做了一个好梦,这次一定能够成功。”孙腾问他做的是什么梦,尔朱兆回答说:“我前番梦见我去世的父亲登上一个高高的土堆,土堆旁的地都经过犁耕,惟有几株马兰草还在生长。我父亲问为什么不拔掉,左右人说坚不可除。我的父亲看着我,让我将它们拔掉。我的手到的地方,马兰草无不被拔出。由此看来,这次去京城一定能够胜利。。”
孙腾回去后,将这些话都告诉高欢,高欢说:“尔朱兆此人如此猖狂,兴兵侵犯朝廷,我现在不愿参与,便会惹起猜忌,看样子是不能再和尔朱氏合作下去。而今南行,天子在黄河边陈列军队,无法渡过黄河,一定退还。我乘势从太行山东下,出其不意,这伙人可一举擒获。”不久,尔朱兆占据京城,囚禁孝庄帝元子攸。都督尉景跟随尔朱兆南进洛阳,写信告诉高欢。高欢得到书信大为吃惊,召见孙腾给他信看说:“你可驰马到尔朱兆那里,对向他表示真诚地祝贺,并秘密访察孝庄帝被囚禁在何处,是随行在尔朱兆的军府,还是另外送往晋阳。假如被送到并州,你当驰马来报,我当在半路上用武力将他迎回,用大义号召天下。”孙腾日夜驰行,在半路上遇到押送孝庄帝的军队。这时高欢才率领骑兵东进,听说孝庄帝已被废除,便率兵西还。他仍写信给尔朱兆,详细陈述利害关系,告诫他不要残害天下百姓,在海内留下恶名。看完十分恼怒,拒不采纳。竟将孝庄帝。
朝廷要职永安三年(530年)十月,尔朱兆与尔朱世隆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元晔即位后,授任尔朱兆为大将军,进封王爵。尔朱兆与尔朱世隆等人定下计谋,要攻取洛阳。尔朱兆于是率军从南边出发,进军到达太行山,大都督源子恭部下都督史忤龙开营降顺尔朱兆,源子恭退军而走。尔朱兆轻装骑兵日夜兼程,从河梁西渡过黄河,袭击洛阳。
尔朱兆的骑兵叩打洛阳皇宫的大门,守卫的士兵才发觉,抵御不成而四散逃走。孝庄帝步出云龙门外,被尔朱兆的骑兵抓获,囚禁在永宁寺。尔朱兆杀孝庄帝的儿子,污辱嫔妃,放纵士兵任意掳掠。他在洛阳停留十多天,先命部将押送孝庄帝到晋阳,他在河梁监督察看抢来的财物。后在五级寺害孝庄帝。
建明二年(531年)二月,元晔被废,前废帝元恭即位,授任尔朱兆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领军将军、领左右、并州刺史、兼录尚书事、大行台。又想命他为天柱大将军,尔朱兆对人说:“这是叔父临终时的官职,我何敢受。”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不久加授都督十州诸军事,世袭并州刺史。
自缢而高欢攻克殷州后,尔朱兆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约定共同讨伐他。尔朱度律、尔朱仲远驻军阳平,尔朱兆兵出井陉,屯军广阿,号称十万。高欢广布反间计策,或说尔朱世隆兄弟谋划想要加害尔朱兆,又说尔朱兆与高欢同谋图取尔朱仲远等人,于是他们彼此两不相信,各生猜疑,徘徊不进。尔朱仲远频频派遣斛斯椿、贺拔胜前去申述,尔朱兆带轻骑三百到尔朱仲远帐中,同室而坐。尔朱兆性格粗犷,忿忿不平,手舞马鞭,长啸凝望,深深怀疑尔朱仲远等有变,于是奔出驰马还军。尔朱仲远派斛斯椿、贺拔胜等追上他说明情况,尔朱兆于是拘捕二人带回营中,过了一天才放还。尔朱仲远等人于是奔退而去。高欢于是进军打击尔朱兆,尔朱兆军队大败。
尔朱兆与尔朱仲远、尔朱度律从此相互猜疑,很长时间都不和。尔朱世隆请元恭娶尔朱兆的女儿为皇后,尔朱兆大为高兴。尔朱世隆以厚礼通知尔朱兆赴洛阳,深示卑下,随其所为,无人敢违逆。尔朱兆与尔朱天光、尔朱度律更自相互约定,然后与高欢在韩陵山大战。战败后尔朱兆又奔晋阳,于是大掠并州城内财物民众。高欢从邺城出发讨伐他们,尔朱兆于是逃往秀容而去。高欢又追击,越过赤洪岭,将其击败,尔朱兆部下全都散降而逃。尔朱兆逃窜到穷山之中,杀了自己所乘之马,在树上自缢而,高欢收拾他的尸体将其埋葬。
历史评价尔朱荣:“兆不过将三千骑,多则乱矣。”
《魏书》:①“兆果于战斗,每有征伐,常居锋首,当时诸将伏其材力。而粗脱少智,无将领之能。”②“尔朱兆之在晋阳,天光之据陇右,仲远镇捍东南,世隆专秉朝政,于时立君废主易于弈棋,庆赏威刑咸出于己。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然是庸才,志识无远,所争唯权势,所好惟财色,譬诸溪壑,有甚豺狼,天下失望,人怀怨愤,遂令偷械萌蓐杓洌心腹内阻,形影外合。是以广阿之役,叶落冰离;韩陵之战,土崩瓦解。一旦殄灭,岂不哀哉!”
《北史》:兆勇于战斗,而无将领之能。
吕思勉:然尔朱兆是个鲁莽之夫,其宗族中人,亦与之不协。
轶事典故 袭洛恶行尔朱兆袭击洛阳之前,一个家住黄河边上的人梦见神对自己说:“尔朱家想渡过黄河,用你作波津令,给他们测量水的深浅。”一个多月以后,做梦的人去。等到尔朱兆率军来到,有一个过路的人说自己知道哪里水浅,用插草的办法以作引导。这人忽然不见踪影。尔朱兆于是骑着马渡过黄河。这一天,狂风暴起,黄尘遮天,尔朱兆的骑兵叩打皇宫的大门,守卫的士兵才发觉。想弯弓用箭射击,衣袍却挂住弓弦,箭没法射出,一时四散逃走。孝庄帝步出云龙门外,被尔朱兆骑兵抓获,囚禁在永宁寺。尔朱兆杀孝庄帝的儿子,污辱妃嫔,放纵士兵任意掳掠。他在洛阳停留十多天,先命部将押送孝庄帝到晋阳,他在河梁监督察看抢来的财物。后在五级寺害孝庄帝。
领骑三千尔朱兆打起战来很果敢,每有征伐,经常位处前锋,当时众将都佩服他的勇力。然而他却粗俗少智,没有将领之才。尔朱荣虽然以其胆量为奇,但经常说:“尔朱兆最多只能领三千骑兵,多则必乱。”
家族成员叔叔、养父:尔朱荣。
弟弟:尔朱智虎。
史籍记载《魏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
《北史·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
按甲寝兵的成语典故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若此,则内外之心固,有功者劝,而天下知制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