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江山的近义词-尔铁桶江山
1.太平天国走向衰败,洪秀全和杨秀清谁的责任更大?
2.太平天国疆域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3.太平天国的“天京城”是如何陷落,天王洪秀全又是如何的
4.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太平天国走向衰败,洪秀全和杨秀清谁的责任更大?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天王洪秀全做为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和拜上帝教的精神支柱,显然要对太平天国的覆灭承担最主要的责任。太平天国最终走向衰败虽然有着诸多原因,但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洪秀全提出的“毁佛灭教”以及用人失察。
例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时提出
“摒弃邪神,独尊上帝”
的口号,却又号召广大教众
“毁佛灭教”
,四处捣毁佛寺,打砸孔庙,焚毁经史子集,声称一切古代典籍皆为妖书。这种疯狂的行为使得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读书士子对拜上帝教深恶痛绝。
历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都非常重视读书人,朱元璋力邀刘伯温出山相助,每据一地,派人四处寻访德才兼备之人加入,最终成就大业。
李自成也有李岩、牛金星两位举人相辅佐。反观太平天国,从始至终没有一位饱学之士愿意加入,原因就在于拜上帝教过激的“毁佛灭教”活动。
洪秀全的另一大罪责在于用人失察,杨秀清原本只是一名普通教众,只因乘机实施“降僮术”,获得了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便跻身于领导层。
洪秀全不仅没有戳破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反而带头支持。这不仅给日后的天京事变埋下重大隐患,也在洪秀全的头上悬挂了一支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定都天京之后的三年时间内,洪秀全竟然没有筹划出制衡杨秀清的有效手段,反而使得这个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天京事变的爆发。如果说天京事变爆发前,杨秀清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的节节败退以及最终覆灭就完完全全是洪秀全的责任。
排挤石达开,重用洪氏亲贵,猜忌多疑,一味靠天,这哪里还像一代雄心壮志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简直犹如一个陷入信仰癫狂状态的精神病患者。
1856年,天京被湘军重重围困,李秀成力谏洪秀全让城别走。鬼迷心窍的洪秀全竟然声称“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
安庆失陷后,洪仁达,洪仁发再度掌权,大肆收受贿赂,卖官卖爵,前后封王者竟多达2700多人,创历史之最。
“朝纲紊乱,官爵滥封,宵小掌权”,太平天国在这样一位癫狂入魔的领袖领导下,又围绕在一群贪婪无度的领导核心周围,怎能不加速其败亡。幸亏后来起用了年轻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如若不然的话,太平天国很可能在天京事变后不久就覆灭了。
太平天国疆域最大的时候有多大?
太平天国 ?sponsored links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应写作太平天--,囗中王)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现南京)。
南京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洪秀全在这次起义假借了当时从西方宗教传入的新兴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这可能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有关。 太平天国的理论纲领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原道醒世训》等几本书之内。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称结合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但他其实对基督徒一无所知。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源於当时的中国籍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后来有外国传教士知道了这件事,试图向他讲述圣经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为异端。不过,洪秀全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解决生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旧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一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而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另有意见认为,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於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这个政权在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议,他的“先进性”并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赞同;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洪秀全本人也并不被认为是理解基督教教义。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没有得到过成功实施。事实上,这更加倾向于一个农民暴力政权。太多了,还有地图
李秀成自述之:天朝十误
计开天朝之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建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应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七、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有才能,不能保国。
八、误主不问政事。
九、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十、误国不用贤才。
十一、误不应专保天京,扯动各处兵马,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
------《李秀成自述》
我所知道的“天朝十误”!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太平天国的故事,在广播中也听了一些,正面反面的说法都很多。但我想我的历史书籍读的不少,至少在大多数人中是多的,我自己坚信这一点。所以我想就我所知道的,来说说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
1864年天京被湘军攻破后,忠王李秀成被俘,在狱中写下了数万字的自供状,据说其中包括一篇总结太平天国失败教训的〈天朝十误〉,这篇东西我没有看到过,因为李秀成的自供状属于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不是谁都能看到的。所以我想根据我的归纳,说说我心中的“天朝十误”:
一.权力集中之误。在永安,洪秀全被推为天王,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东南西北翼王。其中杨秀清拥有最高的军事指挥权,节制其他四王。在这里,我不知道当年洪秀全处于什么考虑,把军事大权交给了杨秀清,而不是握在自己手中。开始阶段,由于南王冯云山德高望重,西王萧朝贵可以假借“天兄”临界。杨秀清尚不可能大权独握,可随着南王,西王的相继牺牲,到1853年攻占南京时,东王杨秀清已经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了,天王倒像个摆设,也难怪杨秀清有“想法”,实在是一开始就留下的祸根。
二.定都地址之误。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天国的都城。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但实际上这又是天国的失策之举。按照当时有人提议,不应该着急定都天京,而是应该北上继续讨伐清政府,至少应该攻下河南,以洛阳为都城,与清政府南北相望,然后一举灭亡清朝!以当时天平天国的实力,做到这一点不是什么问题。据说天王洪秀全很赞同这个观点,但东王坚决反对,并且以“天父下凡”来警告众人不得对定都天京有反对意见。这实际上是个巨大的错误,南京虽然是几朝古都,但在这里定都的,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是些小朝廷。偏安一隅,错过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
三.孤军北伐之误。定都天京后,天国相继北伐,西征。为了推翻腐败的清朝,这是必须的。但是北伐军孤军深入,最后全军覆没,就是个巨大的失误了。北伐军总共2万2千多人,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从天京出发,一路所向披靡,打到天津附近,给清政府遭成了极大的恐慌。咸丰皇帝命自己的叔叔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调集各路大军围剿北伐军。此时北方已经是冬天,北伐军几乎全部是两广的南方战士,而且军粮给养都已断绝。而天京派出的援军又被清军打败,最后导致北伐失败,全军覆没,林,李二位将军也被俘就义!北伐是件大事,而作为军事中指挥的杨秀清,竟然只派了那么点力量去单独完成,真是不可思议。无论是林,李2将军,还是那2万多士兵,都是天国的精锐。他们的覆灭,无疑的天国的巨大损失!
四.互相残杀之误。在占领“小天堂”后,太平天国统治阶级内部也逐渐腐化,并且矛盾重重。东王杨秀清大权独揽,越来越不把天王放在眼里。而且东王为人刚愎自用,对待事情往往简单粗暴,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但东王的野心却在一天天的膨胀,直到发生了他假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天王一方面答应他,另一方面急调北王,翼王,和燕王(秦日纲)回京勤王。翼王由于远在江西督战,未能及时回来,先回的北燕二王却借机兴风作浪,他们不仅仅是除掉东王,而且打开杀戒,惨杀无辜的东王下属。甚至最后攻击天王府。虽然最后被天王铲除,但是这场变乱给天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五.逼走翼王之误。天京变乱后,石达开回天京主政。一时间人心安定,加上翼王的能力,天国有中兴的希望。然而此时的洪秀全有犯了个巨大的错误,就是怀疑一切。也许的杨.韦之事给他留下了太大的阴影,他任用自己的2个哥哥为安王,福王来监视石达开。安,福二王不仅事事刁难翼王,甚至到了要加害翼王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翼王不得不做出了率部出走的下策。翼王的出走,带走了十几万精锐军队,从此,太平天国中兴的梦想破灭了。
六.一意孤行之误。应该说,翼王的出走,实属被逼无奈。翼王的错,错在之后的一意孤行。翼王率部出走后,天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悔不迭。他马上撤掉了他的2个哥哥,并且数次派人回请翼王,其中言辞恳切,看的出,洪天王是真心的悔过。洪秀全虽有错,但毕竟已成心悔过,而且作为一朝的天子,他所作出的回请翼王的姿态,已经是很可以了。他不仅改封石达开为“义王”,而且承诺以后军国大政都以石为主。但石达开此时却一意孤行,拒不接受天王的道歉,顺着分裂的道路越走越远,最后终于在大渡河边全军覆没,自己也惨遭!
七.分封不均之误。翼王出走后,天国形势严峻,清朝重新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威胁天京。这时候,洪秀全破格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包括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人。此时天王的族弟洪仁旰从香港来到天京,天王封其为“干王”,总理朝政。干王虽然有才华,但是他全无资历功劳,一下被提为王爵,自然引起了带兵大将的不满。为了缓和矛盾,洪天王分别封陈玉成(前军主将)为英王,李秀成(后军主将)为忠王,杨辅清(中军主将)为辅王,李世贤(左军主将)为侍王,来缓和矛盾。但是,他恰恰没有封右军主将韦俊!韦俊是被杀的北王韦昌辉的弟弟,本来就害怕被株连而惶惶不可终日,这次没有被封,自然又加深了他的恐惧。终于他经不住曾国藩的引诱而变节降清。韦俊的变节,是天国军事上的巨大损失!他不仅带走了大量骨干军队,而且此后对天国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八.狗尾续貂之误。随着军事上的实力,洪秀全为了振奋军心,开始大肆的封王,据说一工封了2700多个王,最后连常用的汉字都不够了,甚至出现了“狗王”“猫王”。。
这么多的王,互相不服指挥,给军事行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后来分了等级,像英王,忠王这样的都是2等王,以后的3等,4等都要听他们调遣,但终归是人心浮动!而且这些人一旦封王,首先就是建王府,娶王娘,进取心大大减少,造成太平军战斗力下降。很多小王甚至思想动摇,背叛天国,像苏州的纳王,比王为投降清军,而了主持军务的慕王谭绍光,献城投降,给天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九.将帅矛盾之误。后期的太平天国,是矛盾重重的。洪氏王族与带兵将领之间,各个将领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天王总怀疑将领,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将领。而各个大将之间,像英王和忠王之间,也有微妙的矛盾。1862年英王陈玉成的兵败身,就与忠王以及其他各路军队的坐视不救有很大关系。而英王的,使天国的天塌了一半!
十.坐吃山空之误。到了天国后期,曾国藩的湘军以及其他各路清军已经围困天京。由于长江上游军事要地的不断丧失,天京已经一无粮饷,二无救兵。这时,李秀成向天王提出“让城别走”,离开天京而去江西,因为在江西,还有侍王李世贤的几十万大军,去江西开辟新天地,也许会有中兴之日。但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失去了进去心。他不仅断然拒绝了忠王的建议,还指望“天父天兄”派出“天兵天将”来救他?甚至说“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朕睡紧都坐得江山”!看来,洪天王到此时已经恍惚了。天王恍惚,天国自然也就完了。
太平天国的覆灭,从一开始好象就是注定的。它是一次旧式的农民起义,虽然用了“拜上帝教”这个新时代的外衣,但从骨子里说,还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虽然中间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但也不失为一场伟大的起义。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这些人身上,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的英雄气概,是当之无愧的!他们从无名的秀才,农民,烧炭工人,一跃成为反抗腐败清政府领袖,在面对凶残敌人时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不是平常人可能拥有的!凭借这个,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纪念吗?!
太平天国的“天京城”是如何陷落,天王洪秀全又是如何的
太平天国,是晚清以及近代中国 历史 中无法回避的一场运动,无论是《劝世良言》还是“金田起义”又或是《资政新篇》都是耳熟能详,印刻在 历史 教材上的,但是教材上对于天王之、天京城的陷落、太平天国的覆灭却鲜有提及。
洪秀全以落第秀才的身份能够在晚清搅动风云,纵横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十五年,糜烂大清十七省,称得上是“时势造英雄”的最好注脚。但在洪秀全的起家过程中更多的则是充斥着迷信、狭隘、以及刚愎自用、任人唯亲的情况。
上图_ 太平天国首邑(天京)南京天王府
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城自1853年即咸丰三年被太平军攻占后,就被洪秀全改名为“天京”,在这里洪秀全度过了他人生中最豪奢的九年。 直到同治元年五月(1862年)湘军将领曾国荃率兵围困南京城,天王才从森森宫苑里的美梦中惊醒。当时曾国荃已经率兵驻扎在了雨花台,对南京城虎视眈眈,洪秀全意识到情况危机后急调正在浙江、江苏前线的六十万太平军回师保卫天京,由此拉开了长达三年的“天京保卫战”。
由于曾国荃对南京城实行包围政策,进出南京城的援兵、粮食、药品、骡马都被湘军扣留,这就导致城内兵源减少、粮食匮乏,伤患无法得到医治。 到了同治二年年底,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忠王李秀成冒向洪秀全上奏了“让城别走”的提议。 因为此时虽然南京城被包围了,但是湖州以及江西部分地区还控制在太平军手中,如果此时冒险突围,必有一线生机,但是李秀成的意见遭到了天王的无情呵斥: “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何俱曾妖者乎”。
上图_ 天王洪秀全画像
面对天王的“迷之自信”,李秀成只能唯唯称是,但是南京城的百姓却无法理解天王,因为他们吃不上饭。就在被呵斥一个月后,李秀成组织了一次突围,成功和外界的太平军联系上了,并且续上了南京城的粮食补给线,但没过多久,曾国荃就在洋人的配合下切断了这条“生命线”,并缴获了太平军一万三千六百多公斤的粮草。
此时主持南京城防的李秀成面临的是: “京内穷家男妇, 叠 在前求救” 的局面,但是李秀成也有苦处, “国库无存银米,国事未经我手。后见许多凄苦,我实无法,不得已将自己家存之谷米,发救城内穷人” 。在将“天京”城内这样的凄惨的状况报告给天王后,天王却让阖城百姓: “各遵朕旨,多备甜露,可食饱长生 ”。
上图_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
所谓“甜露”即“玛哪”,是洪秀全从《圣经·出埃及记》中得到的灵感。书中所言,当日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引领下,出走迦南地,途中无食,于是上帝每天降下“玛哪”,让以色列人食用,以此度过四十年的饥饿。
但是“甜露”是个什么东西,谁也没有见过,于是大臣就向“天王”求教,此时的洪秀全的神志几近崩溃,他吩咐让人在宫殿空地上采集百草,自行服用,为全城官民做表率。这样胡乱的服用杂草,导致洪秀全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是他又对上帝深信不疑,不允许医生调治身体,于是就在他五十岁生日之后,1864年5月30日,洪秀全颁布谕旨说他回归天堂的日子到了,请求天父、天兄安排救兵来解救“天京”。 第二天(即农历四月十九日),洪秀全服毒而亡,宫女将他的尸身用黄绸包裹,悄悄掩埋在了豪奢的天王府花园空地中。
上图_ 太平军与清军交战图
天王的,也预示着太平天国走上了末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洪秀全取的名字)登基成为“幼天王”。但此时无论谁来继承天国的基业都已经是无力回天了。面对洪秀全已这样的局面,清廷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急诏驻扎在苏州的李鸿章前往曾国荃处,配合湘军攻破南京。但此时李鸿章的淮军与曾国荃的湘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湘军不愿意让淮军来“摘桃子”,李鸿章率所部淮军在苏州按兵不动,未曾增援。
为了避免军队内部“师老生变”,农历六月十五日,曾国荃率领湘军将士发动总攻,提督李臣典在太平军炮火最为密集之处挖掘地道,等到地道挖成之后,又重金在军营中招募士,李臣典、朱洪章、伍维寿等九人身先士卒, 终于在六月十六日中午,在地道中埋藏的炸药将南京城墙炸开一个豁口 ,湘军分为左、中、右三路,除中路直取天王府外,其余两路分兵攻破南京城九道城门。
上图_ 李秀成自述的手稿
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的带领下收缩兵力,集中在内城,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天王府中不知所措,被四名妻子拦住,不让他乱跑,幼天王突然挣脱妻子的束缚带着两个幼弟来到李秀成府中,请求庇护。南京城内的太平军此时败局已定,李秀成辞别家人后,纵火焚烧天王府,借以吸引清军主力,然后带着幼天王和数千文武官员和士兵暂往南京清凉山上躲避。
待到夜幕降临李秀成带领所率士兵打扮成清军模样从多个城门突围,但都被湘军挡了回去,最后从被湘军炸出的城墙豁口,侥幸暂时逃脱。但由于人马混乱,李秀成与幼天王失散, 洪天贵福的两个弟弟也和城中剩余的十二万太平军葬身“天京”,老天王洪秀全的尸骨也被湘军从天王府挖出。
上图_ 太平天国官兵、士兵的图像
李秀成与随从逃出南京后,由于他的好马在突围时给了幼天王,导致体力、马力不支,只能停下休息,此时跟随他的人却也顾不得他,一行人弃他而去,李秀成只得躲在一座荒山的破庙中暂时休息。时值夏季,天气炎热,他便将随身携带的财物挂在了庙旁的树下,借以乘凉。此时有当地居民来到山上,李秀成见有人来仓皇而逃,百姓便一路追赶,不仅把他携带的黄白之物据为己有,还把他捉了起来,最后因分赃不均,将李秀成扭送给了湘军。
此时的李秀成心如灰,老天王已,幼天王失踪,自己又被扭送官军,此时的他只求活命。 于是在他的自白书《李秀成供状》中交代了自己和太平天国的前因后果,同时在自白书中尊称曾国荃为“九帅”、曾国藩为“中堂”,但是曾国藩并没有将屈从的李秀成留下,反而因为其知晓的秘密太多,将他就地处,并大肆涂改了《李秀成供状》。这位太平天国后期最著名的军事将领,也随着“天京”的陷落而消逝。
上图_ 剿灭粤匪图
南京城破之后,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以及堵王黄文金在湖州还拥有大批部队,而幼天王洪天贵福也并没有,而是和几百名随从逃到了洪仁玕处。对于太平天国这个折磨大清十五年,涂炭半壁江山的仇敌来说,清廷自然要一鼓作气,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在官军、法国雇佣军、反叛的太平军的层层包围下,洪仁玕和幼天王只好往江西方向突围,希望联合当地太平天国康王、侍王余部回到发家之地——广西。但是此时官军士气高昂,太平军节节败退,最后洪仁玕被江西巡抚沈葆桢捕获,并凌迟处。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的胜利,清廷还是不能安心,因为幼天王洪天贵福尚未找到,这像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随时可能再次引爆。 那么幼天王去了哪里呢?
原来在官军捕杀洪仁玕的时候,洪天贵福再次趁乱与十几个随从逃脱。后来随从被官军抓获,只剩下他一人独自逃亡,恍惚中他做了与老天王一脉相承的梦:一个极高极大的浑身雪白的人,给了他一个饼子。梦中吃完饼子后,洪天贵福就恢复了体力,逃到了一户唐姓人的家里,看到这里有人剃头,于是就剃去了长发,在唐姓人家里住了四天,后来还在当地的农家给人做了几天短工,就这样一路逃亡, 终于在1864年10月25日,于江西赣州下属的石城县被官军捉获。
上图_ 太平天国的“天王诏书”
在被抓获后,洪天贵福也写下了一份自述,并向官军辩解道 “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与我无干” ,并祈求官军,如果他能够被释放,将会去老老实实的读书,争取考中一个秀才,还写了一些为清朝歌功颂德的打油诗: “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跑” 。从这样的供述和祈求中也足以看出,所谓幼天王也不过是个没有脑子的庸人。对于这样的余孽,即使再无能也断然是不能留他活命的,于是在被捕不到一个月后的11月18日,幼天王在江西南昌被沈葆桢凌迟处。
有杀戮,必然就会有被鲜血染红的顶子,在攻破南京和平定江南之后,曾国藩晋封为一等毅勇侯、曾国荃晋封一等威毅伯,加太子少保衔、李臣典晋封一等子爵,赏穿黄马褂、沈葆桢赏一等轻车都尉,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而在这一片升平庆贺的鼓乐声背后,是滴血的国家和糜烂的江南,以及接踵而来的外侮。
参考资料:
1 《清史稿?墓总本纪》 赵尔巽等 中华书局
2 《清史稿?曾国荃传》 赵尔巽等 中华书局
3 《太平天国》 史景迁(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 《中华两千年史》 邓之诚 中华书局
5 《李秀成供状》 李秀成
文字由 历史 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秀成建议从天京突围,洪秀全为何断然拒绝?
在天京之战后,太平军被围困在天京城内,日子不好过,这时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议从天京突围出去,寻求生路,然而洪秀全不仅拒绝了他,还骂了他一顿。因为这时的洪秀全早就没了早期那会的勇猛,他习惯当土皇帝了,一直沉迷在自己的“上帝”理论中。
太平天国运动算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运动,以洪秀全为***的这场起义,从一场小小的农民运动逐渐席卷了几乎整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可是好景不长,洪秀全思想的狭隘性逐渐显现出来,天平天国运动慢慢落入下风。
1862年,这时洪秀全的势力已经不那么强了,曾国藩带领湘军顺势而下,一举进攻天京城,这把天京城内的“土皇帝”洪秀全吓坏了,让各路人马全部赶回天京城,尤其是李秀成。但是李秀成回来以后,也没有改变这种战局,天京城逐渐变成了“里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局面。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另起炉灶,让城别走,也就是从天京突围,这洪秀全一听,气了,我当好好的土皇帝,好不容易不要奔波了,你现在又让我逃亡。没过多久,天京城几乎彻底没了粮食,李秀成又向洪秀全提出建议,这时洪秀全仍然没有改变主意,说:“全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这“甜露”也就是野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洪秀全当了土皇帝后逐渐“走火入魔”,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已经逐渐失去了本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