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认为《红楼梦》中,黛玉说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指的是谁?为什么?

2.终于想明白为何“风刀霜剑严相逼”

3.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具体在指向什么?

你认为《红楼梦》中,黛玉说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指的是谁?为什么?

风刀霜剑严相啥意思-风刀霜剑是什么短语

谁也不是,应该指的就是时间岁月。人们固有的观念认为黛玉无父无母,无兄无弟,孤苦伶仃地寄养在贾府真的很可怜。加之黛玉的情感又受阻,使人们很容易想到并认为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很不好,但实则不是的。你想她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贾母自然会保护她。而荣府的当家人是谁?王夫人,凤姐。贾母又是王夫人的婆婆,相当于顶头上司,自古本就婆媳关系难处,王夫人会去惹顶头上司自己婆婆的心肝肉儿?即使黛玉与宝玉有私情,王夫人不中意黛玉,但也不会表现出什么的,也只能是装聋作哑装糊涂。以王夫人的身份与角色,她不会对黛玉作任何不好的事,王夫人对黛玉最大的可能做得最多也就是敬而远之。

而凤姐是什么人,巴结黛玉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伤害黛玉?

那么王夫人会在贾母后对黛玉怎么样吗?不会。她是黛玉的舅妈,如果王夫人对黛玉做了什么,别人会认为王夫人在欺负无依无靠的小女孩,王夫人也不会蠢到这么没水平的地步。那么贾府人多口杂什么人都有,会对黛玉怎么样,让黛玉感到生存的压力吗?

人多嘴杂会有,但以贾府的势力养黛玉这么一个小女孩,还是没问题的。所以对黛玉够不上是“刀霜雪雨严相逼”实际上,黛玉在贾府生活的很自在,同样是无父母的湘云几乎每天都要做针线活到很晚,而黛玉就没有这种压力。黛玉的多愁善感来自于自己的个性,而同湘云相比,湘云却每天快快乐乐的。

书中说黛玉是“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就表明她非常聪明,所以黛玉她心中早就明白自己的情感不会有结果,但他们到了结婚的年龄时,宝玉必须娶妻,而黛玉自己也必须要嫁,这就是必让她与宝玉永远地分开,所以黛玉才怕岁月的流逝,时间的飞逝。而时间就像“刀霜”一样把她紧紧地“相逼”

终于想明白为何“风刀霜剑严相逼”

最近无事,翻出《红楼梦》和一些红学研究的书来看。看着看着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林黛玉是我所不喜欢的女人,虽然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其传神,非亲身体验不能撰之。姑且不说她心眼小,脾气差,出语刻薄,光文艺这一项,就让常人难以忍受。

小时候,我也是很文艺的,所以在16岁的时候,很认真地背过一轮《红楼梦》里的诗词,尤其是葬花吟,红豆曲,柳絮词等。那时候看葬花吟,就不明白那伤感从何而来,尤其有这样几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我想,父母过世,寄人篱下,肯定有凄凉之感。但林黛玉在贾府,锦衣玉食,上有祖母宠爱,下有宝玉热恋,就是姐妹姑嫂们,也都相处融洽。在园中的日子,吟诗作对,赏雪折梅,吃螃蟹烤鹿肉。既不用高考,也不学化学,为什么就一年到头“风刀霜剑严相逼”了呢?贾府虽然*乱,但大观园里的姑娘们还是很干净的,怎么就“污淖陷渠沟”了呢?

因此,这葬花吟成为我最不喜林黛玉的证据之一。

最近看周汝昌的学生梁归智的《石头记探佚》和蔡义江的《论红楼梦》,里面都提到探佚派的一大观点:林黛玉并非如程高续书所绘失宠贾母,宝玉偷取宝钗,黛玉于拜堂一刻而怀恨宝玉。他们认为,宝黛的婚姻是贾府早就确定之事,但婚前,宝玉必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的原因而离开贾府,离家时间一年,期间必颠沛流离。黛玉思念宝玉,泪尽而亡。等宝玉回家后,潇湘馆已人去楼空。后宝玉和宝钗奉元春旨意成婚。

这本也不是很新奇的观点。但蔡义江提到的富察明义的诗,倒让我心里一动。富察明义是和曹雪芹同时代的人,年纪约比曹雪芹小20岁左右,有可能与曹雪芹有交往。他曾写过《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里面那意思,是看过《红楼梦》全本,其中三首涉及到八十回后的情节。

其中一句云:“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也就是说,葬花词里写的,都是谶言。

梁归智和蔡义江都论述过,宝玉离家后,黛玉的日子并不好过。宝玉每有事,都是女人倒霉。被打那回,了金钏儿;抄捡大观园,了晴雯。晴雯本是黛玉的影子,抄捡大观园是贾府获罪的前兆。那贾宝玉不管是因祸还是其他原因被迫离家,林黛玉必是要倒霉的。他们认为,黛玉和宝玉当年私下传递的手帕,写下了情诗,多半败露了。宝玉不在,黛玉恐怕遭受了很多闲言秽语,“枉当了虚名”。

如果说葬花词是谶语,那就可以理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了。”根据脂批分析,宝玉离家时间正好一年。这一年里,黛玉又受气又相思,那日子果然不太好过。最后只能泪尽速,所以才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还有人认为林黛玉是投水自尽,因为潇湘妃子就是投水而亡。我个人认为相不好看,病好些。

红学家们反复提到黛玉的一句戏言,有次和宝玉斗嘴,宝玉又赶着要出门,黛玉在身后说,“阿弥陀佛,等你回来,我了也罢了!”就这样一语成谶了。

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具体在指向什么?

要回答黛玉诗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指向什么,需要了解她写这句诗时的背景,包括心态。

这句诗出自黛玉的《葬花词》,是哭成的一首长诗,而且是边哭边葬花。黛玉为何要哭着去葬花?

我们来看看她的行为背景。

在葬花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二十五日,因宝玉百无聊赖,袭人担心他大白天睡觉对身体不好,把他赶了出去。宝玉信步来到了潇湘馆,隔着窗偷听到黛玉叹息着说了一句《西厢记》里的词: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这是句极具暧昧意味的词,表达的是相思难耐。宝玉听到这句词,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西厢情境,对着紫鹃说了句“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这就是赤裸裸的调戏了,于是黛玉马上变脸,哭着说要去告诉舅舅。

正在这个关头,宝玉被薛蟠以贾政的名义叫走喝酒去了。

宝玉属于过后就忘的个性,这一走,就把这件事给忘了。黛玉却属于什么事都藏心里的个性,一直想着这件事没有个结果,又担心宝玉被贾政训,于是打听着傍晚宝玉回来了,便去怡红院探望。这一探望,就探出事了。先是看到宝钗先她一步进了怡红院,等她再去时,被晴雯挡在了门外,而且是用宝玉的名义:“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于是,爱想象的黛玉,听着宝钗宝玉的笑声,开始了想象:“毕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缘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认定宝玉是故意的。

这个阶段的黛玉,正因与宝玉共读西厢而进入了儿女情的状态,即恋爱的初级阶段。宝玉的这种行为,非常具有杀伤力,足够抹杀黛玉所有的骄傲。于是,黛玉的伤感开始延伸,想到了父母双亡,想到了寄人篱下,想到了无依无靠。这一想,就把自己想成了天底下最可怜的人,周围的所有人都是敌人。

正是在这种情境和心态下,哭了一夜的黛玉,在姐妹们都高高兴兴过芒种节时,她避开众人,独自去葬花,把一腔悲戚都发泄了出来。

在她的《葬花词》中,黛玉以花自喻,花的特点是美而娇弱,禁不起风霜。芒种节正是花神退位的日子,代表着花落飞红,属于花的季节到了结束的时候。这本是自然现象,黛玉睹物伤情,联想到自己,觉得自己就像这些落花一样,饱受风霜的摧残,才不得不纷飞飘落。

因此,在她的词中,把环境中的所有人,包括最疼她的贾母和宝玉,都归为风刀霜剑。这正是她多心的体现,也是她的病因,太容易伤感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