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 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2.“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

3.多难兴邦什么意思

成语: 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多难兴邦意思解释-多难兴邦

成语: 多难兴邦 成语简解 编号 : 1199 成语 : 多难兴邦 注音 : ㄉㄨㄛ ㄋㄢˋ ㄒ|ㄥ ㄅㄤ 汉语拼音 : duō nàn xīng bāng 释义 : 国家多难,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邦国更加兴盛。语本《左传.昭公四年》。 Emoji符号 :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多难兴邦”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据《左传.昭公四年》载,春秋时,楚灵王遣椒举为使,想请晋国协助邀集诸侯参加会盟,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答应下来,晋平公却说:「我们有险要可守,又有优良的战马可用,齐国和楚国却是多灾多难。握有这三个有利的条件,我们就所向无敌了,没什么好怕的。」司马侯说:「您这样想是很危险的。自古以来,想倚仗险要地势、战马,和邻国的灾难来取胜,是三件危险的事。古代的圣王都是以尽力修养德行和上天交通,没听说他们会专门依恃险要的地势与战马的。而邻国的灾难,也是不可猜测的。也许因为国家多难,反而使国防更为巩固,疆土更为扩大;也许因为国家无难,反而招致灭亡,失掉疆土。所以邻国是否有难,您一定不可任意猜测。」晋平公听了,便答应了楚王的要求。后来「多难兴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国家多难,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邦国更加兴盛。 典源 : 《左传.昭公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如晋求诸侯,(郑、许)二君待之。……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1>险2>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3>脩德音以亨神人4>,不闻其务5>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6>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7>。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脩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 *** ,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 〔注解〕 (1)恃:依赖、依仗。 (2)险:险要的地势。 (3)务:尽力从事。 (4)亨神人:亨神人,指人、神相通;通达人神,可得人和、获天助。亨,通达。 (5)务:追求。 (6)虞:料想、猜测。 (7)守宇:所守的领域。 书证 : 01.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无难失守者,忽万机之重而忘忧畏也;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 02.明.卢象升〈请讨贼疏〉:「我皇上御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恤民,……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03.清.唐甄《潜书.思愤》:「且夫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或内宁而启乱,或多难以兴邦。」 用法说明 : 语义说明国家多难,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邦国更加兴盛。 使用类别用在「乱中定国」的表述上。 例  句 <01>巴勒斯坦历经艰辛的建国过程,证明了多难兴邦的道理。 <02>虽然在国际上处处受到打压,但切记多难兴邦,这正是时代在考验我们。 <03>所谓「多难兴邦」,现在局势动荡,我们应该更加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04>只要全国上下一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古今中外多见多难兴邦的例子。 成语接龙

“多”字结尾的成语

夜长梦多 寥寥无多 见少怪多

“多”字开头的成语

多多益善 多难兴邦 多歧亡羊 多多益办 多华少实 多岐亡羊

“邦”字结尾的成语

多难兴邦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多难兴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多难兴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多难兴邦”分成的单字详解:

多, 难, 兴, 邦。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是什么意思?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的意思是凡事都要作深入思考、反复揣摩来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名圣人;国家多灾多难,能激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因而转使国势兴盛起来。

一、殷忧启圣

释义:对人而言,凡事都要作深入思考、反复揣摩,并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则能不断激发人的智慧与潜能,来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名“圣人”。

引证: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

译文:国家逢多事之秋,往往能大破大立,成就繁荣盛世,多灾多难,往往能够启发人的心智,成为有一番事业的"圣人"。

二、多难兴邦

释义:多灾多难,能激起克服困难的决心,因而转使国势兴盛起来。

引证:《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译文: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

扩展资料

多难兴邦的近义词:?

一、百折不挠

释义: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引证: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译文:他的性格庄重,有高尚朴实,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改变的风格。?

二、不屈不挠

释义: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引证: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译文:乐昌诚实,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多难兴邦什么意思

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有时反能使民众发奋图强、战胜困境,使国家兴盛起来。

多难兴邦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四年》。

成语故事

公元前538年,楚国经过一度内乱之后,楚灵王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当时,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楚国和晋国势力较强,楚灵王就派人出使晋国,要晋平公和他一起召集诸侯会盟,让楚国做盟主。

一心也想做盟主的晋平公,听了很不高兴。但他表面却不露一点声色,先安排楚国的使者去休息,然后再把大夫司马侯找来研究对策。

司马侯素以稳重,思考问题全面而深得平公信任。他没有先讲自己的看法,却问晋平公打算如何处置。晋平公说:“我们晋国山多地险,战马成群,而且政局稳定,国力空前强大,而楚国现在内部,困难重重,自顾不暇,哪里还有资格做盟主。”

司马侯进谏说:“楚国多难,就一定不能做盟主,这是没有根据的。历史上有些国家多灾多难,反而会促进他们内部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很快就兴盛起来。”

接着,他又举出齐国的桓公和晋国的文公两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看法。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襄公公孙无知被杀,鲁国又乘机出兵进扰。流亡在外的齐桓公,赶回来迅速平定了内乱,打退了鲁军,以后又励精图治,威震诸侯,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听信谗言,逼了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和夷吾;不到五年,大臣里克又杀奚齐、卓子两个幼君,准备迎接流亡在外的重耳回国即位,由于秦国的干涉而归于失败,结果里克被杀。

从此晋国连年不止。后来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振兴国家,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二个霸主。

司马侯在分析了盟国的国内情况后,就向晋平公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说:“要同楚国争霸,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楚国的内乱上。楚王是个狂妄自大的人,我们应当趁机满足他的欲望,让他更加肆无忌惮,过不了几年,就会自取灭亡。到那时,谁还能和晋国争夺盟主呢?”

果然,不出司马侯所料,楚灵王做了盟主后,更加忘乎所以,经常不理朝政,没过几年楚国就发生内乱,灵王被逼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