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注音-人琴俱亡注释
1.人琴俱亡比较阅读ti
2.古琴的文言文怎么写
3.世说新语翻译二则
4.《世说新语》其中的十则,原文加解释,急!有的话,绝对给分,请在20号之前给,谢谢。
人琴俱亡比较阅读ti
(一)
一、阅读文言文《人琴俱亡》,完成1~4题。(共68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0分)
(1)便索舆来奔丧( ) (2)子敬素好琴( )
(3)掷地云 ( ) (4)月余亦卒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 (16分)
3.为什么子猷在断定子敬亡故时“了不悲”,奔丧路上“都不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16分)
4.《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16分)
二、阅读《荀巨伯探友》,完成5~6题(共32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谓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④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⑤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市。③相视:看望你。④败义:毁坏道义。⑤一:全,整个。⑥班军:撤回外出打仗的军队。
5.荀巨伯是个怎么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分析。(16分)
6.“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鄙称。读完短文,你对“胡贼”有什么新的认识?(16分)
附答案:
1、轿子;平时;投掷,抛掷,扔;(意思对即可)
2、(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2关键词语不译或错译扣分,如“径”、“既”、“调”等)
3、早就知道将不久于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或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4、抓住了子猷的语言描写由“都不闻消息”来推断子敬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以琴亡来说人亡,更见其悲痛,神态的变化“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到最后的结果“月余亦卒”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坐”“取”“掷地”等动作描写,也写出了兄弟情深及对子敬的独特的悼念方式。(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即可。也可自己选择评价分析,只要合理即可。)
5、重友情、讲义气,朋友有病,远道相看;朋友有难,舍命相随。讲道义、轻生:不肯败义求生,愿以身代友。(其中讲友情,讲义气,轻生中任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全分。)
6、没有统一答案。扣住“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二)
一、阅读文言文《人琴俱亡》,完成1~3题。(共60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0分)
(1)语时了不悲 ( ) (2)便径入坐灵床上( )
(3)因恸绝良久 ( ) (4)月余亦卒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 (16分)
3.文中加浪线的句子表现子猷以独特的方式来悼念去的兄弟,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悼念行为所体现的兄弟情深的?(24分)
二、阅读《谢枋得母讥元兵》,完成4~5题。(共40分)
元兵南下时,叠山先生(南宋诗人谢枋得,号叠山)率众勤(援救)王,溃散(作战失利)而遁。兵(指元兵)至上饶,拘谢母,必欲得其子。母曰:“老妇今日当,不合(应该)教子读书知礼仪,识得三纲五常,是以有今日患难。若不知书不知礼仪,又不识三纲五常,那得许多事!老妇愿得早。”语言雍容(从容不迫),无愁叹之意。主者(这里指元兵中管事的人)无如何,遂释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6分)
5.《晏子使楚》一文中晏子巧用类比使楚王反受其辱,仔细阅读以上选文中谢枋得的母亲所说的话,想想她是采用怎样的方式使元兵哑口无言而幸免于难的。(24分)
附答案:
1.了:完全; 径:直接; 良:很; 卒:亡。
2.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关键词翻译错误适当扣分)
3.参考:①子猷来悼念兄弟,开始并没有像别人用哭泣来表示悲伤,因为子敬生前喜欢弹琴,所以取琴而弹来寄托对兄弟的哀思。②见琴如见人,可是琴也弹不响时,才真正觉得兄弟和琴一样都了,才悲从心起哀呼而痛哭,这就更表现了对兄弟的情深。(意对即可)
4.元兵中管事的人没有办法,于是就释放了她(谢枋得的母亲)。
5.说法一:谢枋得的母亲用反语相讥的方式讥讽元兵不知礼仪纲常而获救;说法二:明为责备自己,实则讥讽元兵不懂礼仪;说法三:谢母的崇高气节和视如归令元兵肃然起敬,于是获免。(有一定难度,意对即可)
(三)
一、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 ) (2)索舆( )( ) (3)都不哭( )
(4)掷地( ) (5)人琴俱亡( )
(6)文中表示亡的字词有( )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4.子猷面对子敬的,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 写到 。
8.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
3.(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说明子敬虽不愿子猷知道他的而更悲伤,但子猷却能感到子敬已,表明兄弟情深。
(2)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明子猷因为子敬之而悲痛,加之病痛,随子敬而去。
(3)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 子猷希望为子敬弹奏琴曲,作为送别,表明兄弟情深。
4.不哭是因为子猷知道自己大去之日不远了,可以与九泉之下的子敬相聚了。哭是难以忍受与兄弟阴阳相隔,孤独一人之痛。
5.提示:作者是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这里是表现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其实是子猷的生存之心已。
6.(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望 山河 草木 花鸟
8.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
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古琴的文言文怎么写
1. 文言文《人琴俱焚 》翻译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来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啦!)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了。)
2.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全文翻译
一、译文: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向工之侨)换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二、原文:出自 元末明禄 刘基《郁离子》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工之侨献琴》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二、作者简介
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3. 《此琴弗古》的文言文答案1.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又谋诸篆( )工 ②弦( )而鼓之
③斫( )而为琴 ④匣( )而埋诸土
2.翻译句子
①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
③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3.为何原本“弗古”之琴成为“希世之珍也” ?(用原文回答)
4.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5.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①zhuàn雕刻 ②xián装上弦 ③zhuó砍削 ④xiá装在匣子里
2.① 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② 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
③ 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3.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
4.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
5.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4. 伯牙善古琴这篇文言文的解释,最好有字词解释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
5. 古文《冰清古琴》的翻译 具体一些 急用 帮帮忙啊朋友们译文嘉定庚午年间,我在中督府被奉宁军将领李公宴请,宾客中有一个叫做叶知儿的人,在京城做官,和李公交情很好。叶公以博通古文古物精通音律自称。十天前,有一个士子带着一把古琴来到李公府上,要把琴卖给他。这把琴的名字叫做“冰清”,琴面上的术纹像鱼鳞一样,制作得非常的奇特,识琴与不识琴的人都说这应该是几百年前的古琴。琴身上题字,写着是晋陵子题词,题词上写着:“这把琴真是绝妙啊,音质只有它最为清正。音色清纯音韵高雅,月色的愁思和风力的强劲都可以表现出米。用它演奏出的音乐令我神清气爽,杂念消失,头脑清静。它演奏的音乐像在雪夜敲打冰,在霜天击打磐而发出的声音。听到它可以领悟阴阳之道,明辨是非善恶。人们如果通晓了其中的道理,哪里只是明白了为政的方法啊。”又写着大历三年三月三日,上底蜀郡雷氏制,琴底凹处写着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士雄记。李公向叶公询问这把琴到底如何,叶公见到这把琴以后非常欣喜,捋胡须而惊叹,认为这是非常贵重的宝物。宾客中又有人记起《渑水燕谈》中有这把古琴的名字,取来这本书翻看,琴身上的铭文内容和时间与书上记载的都吻合,确实是这样的。叶公相信卖琴的人所说不假,起身在李公耳边对他说:“我走遍天下,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宝物,虽然价钱很贵,但不可以失去得到它的机会啊。”李公很恭敬地接受了他的建议,给出价钱一百万钱,卖琴的人坚持拒绝不肯出售,说:“我祖父在世的时候就认为它是宝物,将要献给皇上,一位当权的宦官本来已经答应了我。你给的价钱还不到他给的一半,怎么能卖给你呢?”李公只是相信叶公的话,一定要得到这把琴,门下的宾客为他商讨这件事,没能定夺下来。我看出了叶公的用意,知道其中有假,在旁边坐着心中不平,随意站起身来仔细地看看这把琴,读琴凹处的文字,都一个个非常清晰可见。于是发现了令人怀疑的地方,于是用袖子盖住琴问叶公说:“琴是好是坏,我姑且说不了解。冒昧的问一下贞元是在哪一朝代?”叶公笑一笑没有回答。在座的人说:“这当然是唐德宗的时候,为什么问这件事呢?”我说:“的确这样,凭什么说这把琴是唐代的?”众人纷纷站起向我请教,我于是指着琴底凹处上的字给他们看,说:“元字上面的这一字,在本朝是避昭陵讳的,凹处写的“祯”字从卜从贝就对了,但是贝字缺少了它旁边的点划,写字没有写全,大概是现在的写法让他这样的,唐代的时候怎么能知道呢? 贞元年比我们现在圣朝早两百年,雷氏竟然预先知道了现在的避讳,一定没有这个道理。这大概是假的琴。只是拿《燕谈》来证实他的说法,不知道缺少笔画的写法使用已经很熟练而忘记增添上那一点了。况且琴底凹处不可以置笔,修琴的时候一定要剖开两半,此时在上面题字,凹处像原来一样文字清楚(指凹处没有剖开的痕迹),又有什么怀疑的呢。”众人争抢着拿来观看,看到那个字清楚明了,确实没有旁边的点,于是非常惊讶。李公去解手从内庭出来,有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击掌而笑。叶公惭愧的说:“这还是一把好琴,只是不是唐代的物品罢了。”李公不想要驳叶公的颜面,勉强给了一个低廉的价钱,立刻减少了原价的九成,买下了这把琴。卖琴的人虽然生气,但没有什么话语来应对。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他,脸色改变生气的走过去了。
现在的人多有销售赝品的,有的人称赞美化赝品,随着就赚取利润。有的人只是获取权威者的美名凭借这个来谋取丰厚的利润,这和在白天抢劫有什么区别呢?真是坏风气啊。
6. 描写古琴的古诗词古琴留挂壁宋舒岳祥 《送潘少白赴连山馆》 31、古琴藏虚匣唐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3、独抱古琴携竹杖宋寇准 《庐山》 28、残编未掩古琴横宋韩彦古 《浣溪沙》 4、千曲囊中古琴宋赵功可 《绮寮怨》 5、古琴呜咽鸣中吕宋白玉蟾 《三级泉》 20、客有古琴瑟宋方岳 《次韵萧同年古意》 23、莫道无人识古琴宋陈著 《出剡北门道中》 21、古琴绝弦宋释善珍 《祭愚谷》 30、石泉操古琴宋艾性夫 《过石泉寺》 19、李观别、徽弦不具之古琴宋方岳 《题董一之花木杪》 25、床惊倒古琴唐唐求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11、秋风吊古琴三叠宋方岳 《次韵章太博迁匠丞不入》 24,因献张徐州》 7、失古琴亦哀唐孟郊 《秋怀》 6、愿为古琴瑟唐孟郊 《答韩愈、须臾寒月照古琴宋张榘 《题金渊绿净亭》 39、诗书一古琴宋杨万里 《题刘朝英进齐》 36、清风楼古琴三尺宋王珪 《和公仪送白鷼于永叔》 32、古琴弹罢风吹座宋苏轼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13、古琴口歌兮手弦宋方回 《赠吴琴士会龙》 22、古琴蛇推牢藜宋陆游 《赠道流》 16、古琴有弦人不抚唐白居易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8、玉律潜符一古琴唐张祜 《听岳州徐员外弹琴》 9、无弦是古琴宋王镃 《山中》 18、古琴百衲弹清散宋陆游 《北窗闲咏》 14、俸买古琴归宋刘克庄 《挽赵漕简叔二首》 29、三尺古琴余爨迹宋陆游 《山行》 15、对酒弹古琴唐邵谒 《古乐府》 10、古琴带月音声正宋伍乔 《僻居酬友人》 35、吴僧携古琴宋王辟 《宿宅与王专魏野洎用晦上人因成联句》 33、得趣古琴那用弦宋喻良能 《题渊明祠堂》 38、古琴带月音声亮宋伍乔 《僻居酬友人》 12、赖有古琴知宋黄庚 《王琴所话别》 27、吴僧携古琴宋魏野 《宿王辟宅与王专洎用晦上人因成联句》 34、低声泛古琴南北朝庾信 《幽居值春诗》 17、古琴不入时人耳宋于石 《偶成》 371、只把古琴藏石匣宋顾逢 《寄邓山房高士》 26、古琴大轸长八尺唐李贺 《听颖师琴歌》 2、一张之珍太古琴宋赵汝鐩 《三珍行》 40。
7. 临刑奏琴文言文翻译临刑奏琴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①。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广陵散:古琴曲。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
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世说新语翻译二则
自编校本教材教案,含两篇选文《孔融认亲》和《无信无礼》,约4190字。
《世说新语》二则
一、温故知新
[重读课文]
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儿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俭朴,“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以精练含蓄、隽永传神的语言著称于世。作者善于以简洁生动,富有高度概括力、表现力的语言叙述事件,塑造人物。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的影响。书中很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老生常谈、一往情深、覆巢之下无完卵等等。
二、吟哦讽诵
[选文一] 孔融认亲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①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③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⑥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⑦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⑧与君先人伯阳⑨,有师资之尊⑩,是仆与君奕世⑾为通好⑿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⒀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⒁,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⒂。
注释 ①李元礼:李膺,字元礼,为人正直,太学称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士人荣幸地被他接见,名为“登龙门”,可见名声之重。
②司隶校尉:司法官名。
③俊才:有才华的人。
④清称:名流,被称许的人。
⑤中表:父亲姐妹的儿女叫外表,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儿女叫内表,互称中表。这里泛指内外亲属。
⑥李府君:汉代太守称府君;李元礼任司隶校尉,职同太守,故称。
⑦仆: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
⑧仲尼: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⑨伯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⑩师资之尊:师生的重要情谊,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仪。
⑾奕(yì)世:累世,世世代代。
⑿通好:往来交好,友好交往。
⒀太中大夫陈韪(wěi):陈韪在桓帝时任太中大夫。太中大夫,官名。
⒁了了:聪明伶俐。
⒂踧(cù)踖(jí):本意恭敬的样子,引申为局促不安的样子。
[选文二] 无信无礼
陈太丘①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③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县东)人。曾任太丘长,故称“陈太丘”。
②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长子。
③引:此处表亲近、拉拢。
[我的疑问]
三、学以试用
《世说新语》往往通过个性化的言行举止捕捉人物神韵,使人物在简短的篇幅中神性跃然,气韵生动。其实,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传神之笔:
[链接一]
《世说新语》其中的十则,原文加解释,急!有的话,绝对给分,请在20号之前给,谢谢。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德行第一之二、鄙吝复生
(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周乘经常说:“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德行第一之三、万顷之陂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郭泰到了汝南,拜访袁阆,车子没有停上行驶,马没有解下轭头就告辞了;到黄宪那里,却住了整整两天。有人问他原因,郭泰说:“黄宪先生犹如一万顷广阔的湖水,澄不清,搅不浊,他的气度很宽广,实在让人难测呀。”
德行第一之四、身登龙门
(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李膺风度高雅,品德高尚,自视甚高。想要把弘扬儒教,确定天下是非当做自己的重任。后辈的读书人到了李膺家,受到他的接待,就认为自己登龙门了。
德行第一之五、李膺赞贤
(原文)李膺尝叹荀淑、钟浩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李膺曾经赞扬荀淑、钟浩二人说:“荀淑见识卓越,别人很难超过。钟浩道德高尚,足以为人师表。”
德行第一之六、真人东行
(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家里穷,雇不起仆人,就让大儿子陈纪赶着车,二儿子陈谌手持节杖在后面跟着,孙子陈群年岁还小,也坐在车里。到了荀淑那里,荀淑让三儿子荀靖到门口迎接,六儿子荀爽敬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还小,就坐在爷爷膝前。当时太史就向皇帝上奏说:“道德高尚的人已经向东去了。”
德行第一之七、泰山桂树
(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有客人问陈谌:“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陈谌回答说:“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德行第一之八、难兄难弟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陈纪的儿子陈群才华出众,他和叔叔陈谌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自己父亲的功德,一时争执不下,就到爷爷陈寔那里问讯,请求公断。陈寔说:“陈纪是哥哥,但难说胜过弟弟;陈谌是弟弟,也难说不如哥哥。”
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义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胡人攻打这里。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可能没救了,你快点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这种弃义求生的事,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出的!”胡人攻进城内,对荀巨伯说:“大军来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荀巨伯答道:“我朋友有病,我不忍丢下他一个人。我愿用我的生命换取他的生命。”胡人听罢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义之人,攻进的是有道之国啊。”于是就撤兵离去了。这座城池得以保全。
德行第一之十、不失雍熙
(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译)华歆和晚辈相处很严肃。即使在家中,也仪态庄重,犹如朝见皇帝那样讲求规矩。陈纪兄弟却极随和,两家之间并没有因性格不同而失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