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天大罪打什么生肖-弥天大罪一忏即消是哪本经书
1.怎么样才能戒网瘾
2.罪孽深重,如何是好
3.本人20,信佛之人,婚前有了性行为,现在后悔不已,也知道危害,我该如何赎罪忏悔?有没有弥补办法?
4.佛忏108拜的动作有哪些科学依据
怎么样才能戒网瘾
六.忏悔的方法
我们知道我们业障有多重,而且知道只有用忏悔的方式来面对。那么我们怎么忏悔?是不是在佛菩萨面前,把我昨天、今天所犯的过失,向菩萨、向佛说一遍求佛菩萨原谅我,饶恕我的罪过,这个做法对不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呢?因为你把那些造的罪业又想一遍,你又造了一次,不是叫你不再第二,不造第二次吗!你又造一次,身没有造,口造了,身没有造,意造了。身在那里拜佛没造!口造了,意也造了,叫你不要再造了,你为什么还要造。许多人天天忏悔,不但罪业没有忏了,罪业每忏一次增加一次,每忏一次又增加一次,这个罪业之深!没有法子了,那么要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忏悔呢?好我们再看看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们是怎么样教我们来正确地忏悔的。
1 、事忏
我们先来看看事忏
事忏有作法忏和取相忏两种,作法忏就是按照规定的作法说罪悔罪。犯戒的人先向僧众陈说自己所犯的戒,然后经过一定的忏悔仪式,所犯的戒罪便可消除,犯戒者的内心也就重获清净,不再为犯戒而烦恼。这便是经作法忏而灭除了罪业。作法忏特别为持戒的人所注重。从戒律的规定来看,犯戒的戒罪也唯有经过如法的忏悔之后,才有可能灭除。作法忏虽能灭戒罪,但不能灭除烦恼性罪,烦恼性罪要靠取相忏来灭除。取相忏就是在佛菩萨像前,发露过去所造的恶业,然后自责于心,不计困劳的礼拜佛菩萨,以求见到瑞相。见到瑞相后,身心就会清净舒适,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罪恶感,于是,过去所造的恶业便消除了。《梵纲》菩萨戒四十八轻中第四十一条说: "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 "这便是取相忏。取相忏能灭烦恼性罪而不灭障碍中道观的无明,要灭无始的无明得靠无生忏。这是属于理忏,后面再说。
忏悔可以消除烦恼、洗净业障罪垢、铲除恶报、开发心性光明自性、现前禅定智能、获得清净律仪等,其力用无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实践,才能真正理会到。正因为忏悔的殊胜及有着其他法门无法代替的不共作用,故成为末法众生的赎灵符,所以各宗祖师都造了各种不同的忏愿仪轨,如《药师忏》、《法华忏》、《方等忏》、《梁皇宝忏》、《贤劫千佛宝忏》、《慈悲三昧水忏》、《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宝王三昧忏》等,广行于世,普救众
生,大家可择其相应者极力修持。其实我们早课的普佛也是一种忏悔,是请师傅们帮我们来一起忏悔。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念文疏的时候有念:“……业造万端,非凭佛力,何能忏悔 ……”悟达国师云:"夫论忏悔者,本是改往修来,灭恶兴善。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长夜积习,晓悟无期。若能惭愧,发露忏悔者,岂止是灭罪,亦复增长无量功德,竖立如来涅盘妙果。 "罪恶业障如黑暗,要以光明才能遣除,但有人既不愿受罪报,又不愿发露,如欲灭黑暗而严遮窗门,熄灭灯光,如此则只能是暗无天日。只有打开发露的门,引进忏悔的光,才能消除业障。佛在经中呵斥广严城的五百饿鬼说: "你们造恶业时,没有惭愧畏惧,现在恶果现前时,却羞于见人。 "确实很多凡夫都是如此,造恶业时胆大妄为,但让他发露出罪时,却又畏首畏尾,胆战心惊,生怕别人知道,以后名声不好,面子上过不去,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以各种邪分别念障碍忏悔的正念,一点勇气也拿不出来,如此正象已服用烈性毒药,命在旦夕,良医以方便令彼吐出,但他却咬紧牙关,不肯开口,这样纵然药师佛也无可奈何,只能是路一条。如人堕在粪池之中,应该迅速求上岸,马上冲洗涤荡,如果在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沾染得越多,越难洗净,同样罪业不马上忏悔,它会如滚雪球般地日日增长。《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我们不发露,他人就毫无所知呢?当然不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我们造业时,一切有眼通的天人、声闻独觉及诸佛菩萨、师长道友们如同对面观火一般看得清清楚楚。神鬼们指着我们在骂,诸佛菩萨师长们为我们而痛心,但我们却还外现威仪。正如一个明智的人裸形于大庭广众之中,羞耻难堪、无地自容,又怎能心安理得、香睡饱饭呢?佛说若犯戒还自诩清净,这样犯妄语戒重增障碍,且有欺诳如来的过失。人若犯戒,则地行罗刹马上告诉空行罗刹,空行罗刹传到四大天王处,很快恶名遍及天上人间。不发露不忏悔,如人怀里钻进毒蛇,此人漫不经心,他人劝告速速抖出,他也不理不睬,最后中毒而亡,所以不想忏悔的人也是这样,只是自害而已。就算你现在伪装粉饰得很好,但后到阎罗王那里时,一切生前造罪的情景如播放**一样,这是你自编自导自演的恶剧,被你心识的录像机完全拍下,现在该轮到自己欣赏了,那时不管如何抵赖,阎罗王是不会客气的。所以现在应该不顾一切虚浮的面子名声,鼓足勇气,坦诚地在师长三宝本尊护法面前发露,求哀忏悔。《业报差别经》云: " 若人造重罪,作以身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
忏悔要具足五心四力
我们现在知道了一些忏悔的方法,那么要如何才能精进勇猛地去忏悔?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在忏悔的时候要有五心四力。下面讲一下什么是五心。
(一)惭愧心:诸佛菩萨三业清净皎如日月,我等无恶不造,又被一切贤圣所呵责,诸多鬼神天仙所指责厌弃,真是又羞又愧。
(二)恐怖心:既是凡夫,自然三门恒与恶业相应,这样命终之后应堕地狱饿鬼畜生,受无量苦,这怎么不让人感到惊慌恐怖呢?
(三)厌离心:往昔无知愚昧造作恶业,现在罪垢缠身,当生厌烦追悔之心。我们常常因为爱面子而覆藏了业障,障碍了忏悔,不能发起厌离心。所以我们要观生之中,常被无常大火所焚,众苦连绵,不净充满,虚假无实,只是一场戏而已,如水泡速起速灭,生老病如车轮滚动一刻不息,八苦交煎无有暂停,内观自身种种不净,九孔长流污秽。内外诸法丑恶虚假,当生厌离,赶紧忏悔。
(四)发菩提心:菩提心能疗一切生重病,能烧一切障碍,能成就一切善法,能度化众生,严净佛国,能圆满成就如来一切功德,所以当发菩提心。
(五)怨亲平等心: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无人我相,若不如此则妄分怨亲,以邪分别护亲伏敌,滋生贪嗔烦恼,造恶受苦。
具此殊胜方便,然后观想十方诸佛菩萨,或仅观一佛一菩萨。《佛名经》所云: " 缘想十方诸佛贤圣,擎拳合掌,披陈至祷,惭愧改革,舒历心肝,洗荡肠胃,如此忏者,亦何罪而不灭,何障而不除。 " 否则悠悠缓缓,心浮气躁,身心散漫,罪业不消,一息不来,三途苦报亲身感受,求脱无期,无代受者,智者当扪心深思。
四种对治力:
(一)、根据止力,根据止力分外根据止力和内根据止力,外根据止力即如理观想诸佛菩萨,内根据止力指皈依和发心。总之,根据止力是皈依三宝、忆念三宝功德,诚心祈祷三宝以清净罪障。忏悔时当为一切众生清净业障成就正等觉果位而发起无伪的菩提心,从而将往昔的一切罪障彻底清净。如《入菩萨行论》云: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由于烦恼深重,有些人学佛后,都曾经触犯过戒律。本来犯了这些严重罪业,要堕落恶趣,但只要这个人不舍菩提心,依靠三宝与菩提心的加持,不但不会堕落,还能顺利到达彼岸。
(二)、破恶力:佛经中多处讲,内心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决心悔改,具有消灭业障、转变身心的强大力量。《金光明经》说: "千劫所作极重罪业,日悔无懈怠,罪根永以拔。 "从内心应对自己所造的罪业发起大羞愧、后悔心及清净罪业的意愿,发露忏悔,不覆不藏。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悔心,单单口头上改悔,罪业不能得以清净。
(三)、恢复力:发誓今后决不再造罪业,严格遵守戒律,慎言谨行,奉行善业。《毗奈耶广释》云: "若无诚意防护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 "所以防护自心后不再作恶业至为重要。
(四)、对治现行力:指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所根据善法分六:( 1 )根据甚深经典,指受持读诵大乘般若波罗密多等契经(如《金刚经》),以及持诵有消罪力的真言密咒;( 2 )根据胜解空性,指趣入无我空性,安住本来清净的空性,根据空性,可灭除种种罪障,此即为理忏。如是观想可以消尽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3 )根据持诵百字等诸殊胜陀罗尼,如仪轨而持诵之。( 4 )根据形象,指对佛、菩萨具足信心,以虔敬心造立佛经佛像;(5)根据供养,指对佛像及佛塔作种种供养;( 6 )根据名号,指听闻受持念诵诸佛名号、诸大菩萨名号。此类修行能消罪灭障。初学者依靠四种对治力忏悔,便可将感生恶趣的重业转变,或令变成感受轻微苦,或使虽生恶趣但不领受恶趣诸苦,或者现身稍受头痛等即得清净。又使应长时受报的,变为短时受报或全不受报。消除罪业的程度要看修持之人力量大小,是否圆满具足四对治力,忏悔之力猛烈与否,时间相续是长久还是短促,等等差别无有一定。如果欲完全清净罪业,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极为重要,并且注意防护不再作恶业。
以上五种前行发心方便加上四种对治力,忏悔上面所述三种障,则会出现各种验相,如见光、见花、身心轻利敏捷、信心善心增上、烦恼淡薄等验相。还可以从梦中观察,如梦见洗沐、登雪山、见日月出现、穿白净衣服等
2 .理忏
理忏也就是无生忏就是观察恶业或罪业的由来,了知业性本空,只是凡夫的虚妄执着而已。追求恶业的由来,求之了不可得,无有生处。恶业既然是无生,也就没有恶业的存在,那又何用忏悔呢?
因此,经由无生之理的体会,而自然达到忏悔的目标。这就是无生忏。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 "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落,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勤忏六根罪。 "这段偈表达的就是无生忏的道理。即以般若智能观察能产生诸罪的根源即此妄动之心,观彼从何而来,住于何处,最后去往何处。此心有何形状、颜色?大小如何?是在身内,还是在外境?如此遍寻此心如虚空不生不灭。即所谓 "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
四祖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提到的。“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是名第一忏悔” 端坐念实相就是“无生忏 ”。用禅定的方法观实相,是最直截了当、最究竟的忏悔法门。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之相名为实相。妄想也好,业障也好,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虚妄不实的。
归根结底,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只要能够在一切诸法上,排除名言、分别,以正智去观察,直接领悟真如的境界,那就是实相。 真如是什么呢?真如就是一切诸法的本来面目。 "真者不虚,如者不变。 "一切诸法的实相本来如此,不可改变,不可改变的就是实相,能改变的就是名言、分别,名言、分别的背后就是诸法实相。能够观察诸法的实相,本身就是最好的忏悔,所以说是“第一忏悔”。实际上忏悔没有第一,也没有第二。所谓“第一”,是说这是最究竟、最根本的忏悔。所以不管是念佛、持咒、观想、数息参话头乃之到现实生活中的一行三昧。也就是进入了禅定观空状态,那就是最高明的忏悔方法。比如三祖僧璨在见二祖的时候得了很严重的风疾(类似现在的麻疯病)。他请求二祖帮他忏悔,把病治好。二祖就问他:“将病来” 。把你的病拿过来,最后三祖观到空性回答:“觅病了不可得”。观到了真空,实现了彻底的忏悔。
提婆达多害佛,掉进地狱。因为他明白如何理忏,所以在地狱里面还有三禅之乐。佛陀还为他授记,最终也会成佛。所以理忏的力量极大,清凉国师云:“事忏除末,理忏拔根。”初学者事理交替不能偏废,上根则理事圆融,事忏不碍观空,理忏也不妨礼佛诵经念咒经行等。但是理忏需要真正的观空,我们现在的凡夫业障比较大,不能光依赖理忏。事忏也是很重要的手段。
我们看了很多佛菩萨和祖师大德教我们的方法。有事的,有理的。事的——直接按照他们给我们编制的仪规去做。理上的就是让我们勤修禅定观空。从而达到忏悔的目的。事忏大多很复杂能不轻易完成。这里介绍一种明影师编制的简易忏法,放在最后介绍。
七.忏悔中的障碍
我们忏悔的时候有很多的障碍,比如碍于面子就是最大的一个。对忏悔的力量半信半疑,想忏悔的时候又突然发生急迫的事情等等。它是因为当一个人发心要修行,了脱生的时候,累生累劫的冤亲债主,唯恐以后要不到债,或者是有的对我们有贪爱、有执着,希望生生世世都能看见我们,这些人他们也会在当我们想解脱时来障碍我们。冤亲债主的障碍大,亲属贪爱的障碍小,所以当我们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常常在佛菩萨面前忏悔,忏悔往昔的无量罪业,并且将一切修行所得的福德、功德,回向所有冤亲债主。希望他们都能够和我们一样,得到见性和解脱。
八.功德及回向
《婆沙论》中云: “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着不尽。”勇施比丘犯重戒,依靠忏悔,早已在东方世界成佛多时。《三昧海经》中佛为父亲净饭王讲述了一个公案:在久远的过去,有四位比丘犯了重戒,心中感到很羞耻,心神恍惚,无根据无怙,于道中行走,忽然听到空中说: "你们虽然犯了戒不要认为就没救了。空王如来虽般涅盘,佛像还在,应该到佛塔中,观佛像眉间白毫。 "比丘们听到此话,如将而遇神医令服用灵丹,感激泪流。感慨地说: “佛像尚有如此威力,何况亲见佛的尊容呢? ”尔时全身倒地如大山摧崩。他们就是现在已在四方成等正觉的四位佛陀:即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相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微妙声王佛。所谓 "弥天大罪,挡不住一个忏字 "确实此言不虚。
经中云: “然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忏悔业障能使我们顺利完成修行的事业 , 减少修行路上的坎坷 , 最终成佛做祖。忏悔业障有这么多的好处 , 有这么多的功德和福报。那么我们不但要自己努力去忏悔,同时劝请和帮助他人忏悔。并且要把这些功德和福报向回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及一切有情。发勇猛心,深信因果,相信种善因,必结善果,种恶因,必有恶果。只有相信因果的人,才可能放弃世间的享乐,而付出无比的毅力,断一切恶业,刻苦的修去行。所以在求明心见性之前,一定要忏悔业障,深信因果。勇猛精进地忏悔自己的业障。
罪孽深重,如何是好
1.忏悔。真诚忏悔,发誓永不再犯;弥天大罪,一忏即消。忏悔就是向被伤害的对象认错,只要心诚,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化解不了的仇恨的,因此忏悔能灭罪,能消业,道理在此地。别人伤害过我们,即使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杀生的罪,对方如果原意真诚向我们忏悔,认错,改过,我们也会原谅他的嘛。
2.他因您而生起嗔恨心,报复心,他就是在恶道受苦啊,如果我们能够帮他从痛苦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帮助他脱离烦恼苦海,他不就更容易原谅我们了吗?而这就是补偿,就是超度。如何补偿,如何超度最有益,最快捷?当然莫过于帮助他觉悟,帮助他觉悟宇宙人生真相,帮助他出离生轮回苦海了,因此念佛诵经持咒放生布施等并将功德回向给他是对他最好的帮助,这就是佛法超度的道理所在。
具体的做法是,在佛前至诚忏悔,然后念佛或者诵经,回向给他。真的信受了,就会离开恶道,就会化解冤仇,而且他还会想方设法告知您的(托梦是最常见的办法)。
南无阿弥陀佛
本人20,信佛之人,婚前有了性行为,现在后悔不已,也知道危害,我该如何赎罪忏悔?有没有弥补办法?
摘自:《宣化上人般若语库(一) ── 春日莲华》
有一位女信众很勇敢的在众人面前承认:“我已当了九年的凶手,深感罪重,但我想修行,如何消业障?”
上人:最重要是发大惭愧心,在佛前忏悔,“罪如冰霜,佛日消融”。
她再问:“我做了这么大的罪业,如何尽快消除?”
上人:佛前顶礼,罪灭河沙,要拿出诚心来忏悔。
问:听说堕胎在佛教里是不对的,但从前不知而犯过,今后将作如何补救?
上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摘自《世纪末警钟》
691.
你若能忏悔,能改过自新,知道自己的错误,解开罪业这个结,那罪孽就消灭了,就没有了。就好像你有病的时候,出了一身汗,渐渐地这病就会痊愈了,病就没有了。
摘自:经典开示选辑(三)──《地狱不空》-真忏悔
你要是能忏悔,就是多少罪业,也都可以消灭,所以才说“佛前顶礼,罪灭河沙”,你在佛前礼拜,生一种真忏悔心,那么河沙罪业都会消灭,都会没有了。又说“舍钱一文,增福无量”,在三宝前舍钱,尽你的真心,生一种供养心,有多少钱,就布施出来多少钱,这样你的福报就无量了。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宣化上人讲述
为什麼要忏悔呢?因为「弥天大罪,一忏便消」,只怕你不忏悔,你若是一忏悔,不论你有什麼罪业都会没有了。孔子也说过:「过则勿惮改。」你有过不要怕改,你若一怕改,这过就愈发多了。「过能改,归於无」,有过若能改,就没有过错了。如果你想遮掩你的过,不叫人知道,那你的过错就会更加重、更加多了。愚人无过,一般愚痴的人都说自己没有过错;小人文过,小人犯了过错就把它掩饰起来,不叫人知道;君子改过,君子有过了就欢喜改过;圣人寡过,圣人的过就很少很少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二)》
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忏悔之后,要永远不再犯戒。
忏悔是给犯戒人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无,心忘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之后,要永远不再犯戒。如果屡忏屡犯,当做儿戏,那又有何用?不郑重其事,把忏悔不当一回事,以为在两序大众前说一说,罪业就没有了,这是痴人妄想,根本没有那样的简单。
一经过忏悔,要发誓愿:“从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以后绝不再犯,这才能消了罪业。这一点要搞清楚。
摘自:《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怎么叫说罪呢?比如我做什么坏事了,我要说得详详细细的,不要笼笼统统的;不要这么好像说又不说,不说又好像说。这样子就不是说罪!这要坦白,坦白你所造的罪。
比如我杀过一个人。要说:“我杀过某某人,姓什么、叫什么,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我杀了一个人,我现在要忏悔!”要说得清清楚楚的,不能就单单说我以前杀一个人,也不说他的姓名、也不说为什么杀这个人的因缘;这就叫不坦白。又说:“我以前偷过东西,我现在要忏悔!”那么偷过什么呢?你不说清楚了,这也叫不坦白。你或者偷人的一只鸡,就说因为什么因缘,我偷了一只鸡。或者偷了人家一只狗,或者偷了人一只猫,在什么情形之下,这要说得清清楚楚。
对佛、对法、对僧来忏悔说罪,不可以说一半、留一半,那一半我不说那么清楚;说那么清楚,佛、法、僧都知道我这个罪业太清楚了,那怎么办?那你不说清楚了,你罪业就不能灭得清楚。你必须要说得清清楚楚的,才能消灭罪业清清楚楚的。那么在十方三宝的面前,在地藏王菩萨的面前,要这样说罪忏悔。
那么有的时候你造了什么罪,若对大德高僧来忏悔,也是一样的,也是要把说犯罪的因缘说得清清楚楚的:“我现在知道错了,我要改悔了!”这叫说罪忏悔,又叫发露忏悔。发露,就是一点都不隐瞒、不藏的,都把它说出来。你无论造了什么罪,你若能坦坦白白的,把它详详细细说出来,都可以消灭了。你若不坦白,就是光这么说一句:“我犯了杀戒了、我犯了盗戒了!”那不算的。
摘自:《法界唯心-1981年亚洲弘法记行》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吉隆坡
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你所造的罪业,虽然塞满了虚空,但若能真心忏悔,便会消灭所有的罪恶。
罪从心起将心忏:在《华严经》有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不离一念心,万法唯心。你心中做狗事,便成狗。心中做猫事,便是猫。心中做牛事,便是牛。心中做马事,便是马。凡是你心意做什么,便会结什么果。所谓“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要从内心真正忏悔。
心若灭时罪亦亡:妄心消灭,罪就消灭。但这个是不容易的。不忘,罪还是不能消。
心忘罪灭两俱空:心忘了,罪也灭了,心和罪皆空了。
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忏悔的真正表现。假如人有罪,应在大德高僧三宝之前,忏悔以前所造之恶业。所谓“以前种种譬如昨日,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摘自:《宣化上人开示录(三)》
教他作,罪加三级
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上午开示
昨天我曾很简单地对大家解说一段〈忏悔文〉,只是解释到“狎近恶友,违背良师”,现在,我继续把它说下去:
“自作教他”我们知道无论杀、盗、*、妄、酒,都是不正当的行为,而每种的罪业,又分有因、缘、法、业四种,譬如说杀吧,杀有“杀因”、“杀缘”、“杀法”、“杀业”,无论哪一种,又都离不了“自作”,或“教他作”。
“自作”,就是不假手旁人,亲自去做不正当的事。“教他作”,就是鼓励和教唆别人去做不正当的事,这种间接犯罪的方法,比直接的还要罪加一等,因为它在已有的罪上还加上狡诈的罪行,所以“自作”固然有罪,而“教他作”的罪行更大。
什么是“见闻随喜”呢?这就是知道了别人在犯罪,而帮助他去犯,就是古人所说的“助纣为虐”,我们试闭目想想,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究竟犯了多少次这样的罪?我想不用说的那么久远,就在我们短短的一生中,所犯的也就不可胜数了。所以〈忏悔文〉接着又说;“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我们的罪不可是算数之所不能及,也可以说是大到无有边际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罪深障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呢?不用说,自然应该在佛前至诚恳切地忏悔。所以〈忏悔文〉又说:“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克诚”二字,是忏悔的时候所必须具有的心。有些人对师父忏悔,非常地马虎,常常藏头露尾地把过错给遮掩,这表示他并没有诚意来忏悔自己的过失,像这样的忏悔,就算历尽百千万亿恒河沙劫,也不能把罪业消除干净的。
所谓“直心是道场”,我们无论在谁的面前忏悔,也要把话说得清楚,不要说一些个模棱两可的话:譬如,问他有没有犯过这种过失,他就说“不记得”,或者说“可能有”等等,这种不彻底的忏悔,不但不能消除罪业,反而会种下恶因,因为佛法是丝毫也不能马虎的。可是有些人也会说:“某某人做了哪些恶业,可是现在却飞黄腾达,是不是没有因果,没有公理?”有一首偈颂这样说:
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由此可知,造业是必有报应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看看因缘是否会合罢了。有人又会说:“纵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是不是没有办法消除罪障了呢?”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希望佛、法、僧三宝,能够本着慈悲的大愿,用清净无碍的大光明,照触到我们的身上,这种净光照后,能令我们三障消除,如云开见月般,复现出我们本来的清净心性,所以说:“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
说完了这首〈忏悔文〉以后,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不忏悔的害处,和能忏悔的益处。另外,还有一首〈忏悔文〉这样说: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首〈忏悔文〉不但能忏悔罪障,而且能把我们所以造罪的原因说出来,所以我希望每个人天天都能在佛前,诚心地念诵三遍或数遍。现在,我也把它略略解说一下:
“往昔”,就是以前。近的以前是今生的以前,远的以前是无始劫以来,在这往昔的时光中,我们不但出牛胎,入马腹,一时姓张,一时姓李的轮转于六道之内,而且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又不知造了多少罪业。为什么我们会造罪呢?〈忏悔文〉中说得清楚,“皆由无始贪瞋痴”,这意念上的贪、瞋、痴三毒,就是萌发无数罪业的根由。还有因为这三毒的作祟,我们的身体又做出了杀、盗、*三业,在语言上也产生了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罪,所以文中又说:“从身、语、意之所生。”无论是身体上犯的杀、盗、*三业也好,还是语言上所犯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也好,或者是在意念上所犯的贪、瞋、痴也好,我们都要恳切地忏悔,否则会如入泥沼,愈陷愈深,罪业愈来愈重,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无能自拔。
在座各位都具上上的善根,我相信大家都会不忘忏悔,而一定能够发愿把罪业忏悔和消除尽的。
出自:法界佛教总会中文网www.drbachinese.org/
佛忏108拜的动作有哪些科学依据
不要用世间法看佛法。拜佛、拜忏都是佛教徒必须的。
在佛法中,“忏悔”是进修的方便。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没有学佛的人,忏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内心的忏悔,就算生活条件再好,也不会在心中产生丝毫的快乐和幸福,而当心中拥有了忏悔所产生的清净,即使生活条件稍微差一点,也不会影响人们心中的安乐。
在家或者是出家,无论受戒与不受戒,造作恶业,都会引起内心的忧悔、不安,如古人所说的“内心负疚”、“良心不安”那样。这不但是罪,更是障碍修行的。
因此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请求忏悔,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法忏悔出罪,就消除了内心的障碍,安定喜乐,能够顺利的修行。达到灭罪清净目的。所以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往昔,指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昨天,在我们忏悔的以前每一个恶的念头,都叫做往昔。在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恶业,如杀生、偷盗、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贪酒食肉。宰杀禽兽。取欢作乐。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轻慢圣贤,不信三宝,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等。
贪即贪心、贪著,贪名、贪利,贪财产,贪权势等等,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贪求永无止境,而心内疲惫不堪,不知无所求方为真正快乐。
嗔即嗔怒,嗔恚,生气,发怒,一种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痴,就是愚昧,说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而不明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诸法实相。
为何造很多恶业呢?全由无始劫以来生出的贪心、嗔心,和痴心。从身生出杀、盗、*的业,从口生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业,从意生出贪、嗔、痴的业。佛言:“阎浮提的众生,在起心动念中,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所有的业,我现在都要忏悔,改过自新。所谓“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论你有什么罪业,只怕你不忏悔,能忏悔,罪便没有了。有过则不要怕改,若怕改,过就多了。如果过能改,就归于无。若想掩饰,不欲人知,过就更多了。愚痴的人说他们没有过错,小人有过就要掩饰,君子有过能改,圣人少过,到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
如《普贤行愿品》所说“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在过去无始劫来,由于贪心、嗔心、痴心,而发生身业、意业、口业,所作出的种种恶业,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假设恶业有形体相貌,就是遍满虚空,也容纳不了。我现在全以清净的三业,不造身业,不造意业,不造口业;身口意三业清净,遍于法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我在这么多的国土,一切诸佛菩萨的面前,诚心诚意的忏悔,再也不造罪业,常常住于净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这样子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我的忏悔愿力才没有。但是虚空不会没有,众生不会没有,众生业不会没有,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那我忏悔的愿力也不会没有的,念念相续,接连不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不会说拜忏,拜得累了。菩萨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忏悔,越欢喜,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发忏悔心都是菩萨,凡夫没有善根,就不会忏悔。”
《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谓悔谢罪过而请求宽恕。即作罪或犯罪时,皆应忏悔,始得除罪而清净。”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心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谓着心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谓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
忏悔,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
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
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直心是道场,《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能够诚恳的人,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藉由这样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
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
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
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嗔、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
所以,我们不仅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藉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能真正的了悟了: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
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着,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
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很高明的忏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观空,也就是从理上说的空。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要实证得空性。证得之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又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
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
罪从心生,罪从心灭,所以将心忏,用真心来忏悔所造的业,“心亡”就是把所造的过错亡掉,罪业也没有了。所谓“过能改,归于无”,如果有过不改,把它藏起来,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过错,就好像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见;若是能及时改过,则人人都会敬仰而羡慕。古时大英雄、大豪杰,都是勇于改过。
有一个公案,是关于大小乘,而后来忏悔的故事,在古时印度有位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他俩是兄弟。世亲菩萨学习小乘教义,而无著菩萨却是学习大乘教义。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总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请他弟弟来探病。弟弟来后,哥哥说:“弟弟,我现在快了,你能否诵一遍大乘经典?”弟弟本不愿意,但为满足哥哥最后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经典,他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尽骂大乘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下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
他哥哥便说:“何用割舌呢?现在你改变你的说法,可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
世亲菩萨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气很大,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世亲菩萨通过忏悔也成为后来的一代祖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敬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