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作者-新亭对泣道理
1.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
2.《世说新语》佳句摘抄
3.周公测力文言文答案
4.《端午》古诗赏析
5.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世说新语里面有哪些四字成语
1.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1、一览无余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览:看;余:剩余。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环境视野空旷,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也作“一览无遗”。
2、千岩万壑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3、才疏志大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4、略见一斑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5、新亭对泣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世说新语中有哪些成语1、身无长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见到座上有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来,本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送给我。”王恭没有答话。王大走后,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张竹席送了过去。王恭自己已经没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来认为你有很多,所以才向你索取的。”王恭回答说:“你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来不备多余的东西。”
2、小时了了: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高的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声或是中表亲戚,守门人才肯通报。孔文举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之后,进去入座。李元礼问道:“您跟我是什么亲戚啊?”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阳曾经有过师友之谊,这就是说,我们两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来的。”李元礼和宾客们听后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也到了,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后未必也很好。”孔文举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大为狼狈。
3、难兄难弟: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割席分坐:管宁和华歆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垫席上读书,有乘坐官车的显赫人物由门外经过,管宁读书依旧,华歆则丢开书本出去观看。管宁于是割断垫席,分开座位,对华歆说:“您不是我志趣相投的朋友。”
4、覆巢之下无完卵:孔融被拘捕时,全家里里外外的人都很恐慌。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只有九岁,小的只有八岁,两人依旧在做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儿惊惧的神色。孔融对派来的人说:“希望罪过只加在我本人身上,两个孩子不知能否保全性命?”孩子们从容地对父亲说:“您难道见过捣翻了的鸟窝中还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也被拘捕了。
5、望梅止渴:魏武帝行军时,错过了水源,军队全都口渴难忍,于是他传令说:“前面有一片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口中都流出口水来,就是靠了这一招才能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楚囚相对:过江避难的官员,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经常互相邀请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周侯在席间叹息说:“风景倒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在座的人相互对视,流下了眼泪。只有王丞相突然变了脸色说:“大家正当同心协力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地区,哪至于像亡国囚徒似的相对哭泣呢!”
另外有“皮里阳秋”“支遁买山”“期期艾艾”“鹤立鸡群”等
3.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哪些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
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
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标同伐异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标新立异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
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不舞之鹤 舞:舞蹈。
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
怅然若失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
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楚楚可怜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传神阿堵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
形容不讲究修饰。 大才槃槃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
指有大才干的人。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代人捉刀 捉刀:代别人写文章。
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带金佩紫 金:金印。
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
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道边苦李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登峰造极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东床快婿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东床坦腹 指女婿。 栋梁之材 栋:脊檩,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咄咄怪事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咄嗟便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咄嗟立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堕云雾中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
比喻迷惑不解。 丰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封胡遏末 比喻优秀子弟。 风景不殊 殊:不同。
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
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抚掌大笑 抚:拍。
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傅粉何郎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
后泛指美男子。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
比喻书信遗失。 覆巢无完卵 覆:翻倒。
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
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
成绩优异的学生。 割席分坐 席:坐席。
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骨肉相残 比喻自相残杀。 管宁割席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广陵散绝 《广陵散》已失传。
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
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鹤唳华亭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后来之秀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华亭鹤唳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黄公酒垆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
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 黄卷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黄垆之痛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浑金璞玉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
也形容十分消瘦。
4. 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成语《荀巨伯探友》译文荀巨伯(1)远看友人疾,值(2)胡贼(3)攻郡,友人语(4)巨伯曰:“吾今矣,子(5)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6)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7)何男子,而敢独止(8)?”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10)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11)而还,一郡并获全(12)。(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 荀巨伯:汉桓帝时颖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 值:适逢。 (3) 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
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 语:告诫,对人说。
(5) 子:尊称,相当于“您”。 (6) 败义:败坏道义。
(7) 汝:你。 (8) 止:停留不走。
(9) 委:抛弃。 (10) 相谓:相互议论。
(11) 班军:调军队回去。 (12) 获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 相视:看望你。 (14) 一:整个。
(15) 独止:一个人留下。 (16) 无义:不懂道义。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点睛之笔: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一览无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馀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馀"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
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
亦作"千里莼羹"。 千岩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
"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
5. 《世说新语》出来的成语《世说新语》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63137是一部对中国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作品,它以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炼的语言,分门别类地记录了汉末、三国、两晋人物的逸闻轶趣,是那个时代的精彩缩影。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成语,现整理如下: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出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凄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千岩万壑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
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形容峰峦、山谷极多。 近义词:千山万水、千山万壑 反义词:一马平川 应接不暇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王子敬云:“从山 *** 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释义: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近义词: 目不暇接 反义词: 应付裕如 一览无余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释义: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近义词:一目了然、一览而尽、尽收眼底 反义词:一鳞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窥豹 骨肉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政事》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释义:比喻自相残杀。
近义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 反义词:情同手足、辅车相依、亲密无间 牖中窥日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罱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释义:比喻见识不广。
近义词:管中窥豹、坐。
《世说新语》佳句摘抄
1. 世说新语的好词好句好段
1.《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2.《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2. 求世说新语好句好段的赏析1.《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的贪婪吝啬的本性。又如《雅量》记述顾雍在群僚围观下棋时,得到丧子噩耗,竟强压悲痛,“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个细节就生动地表现出顾雍的个性。《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2.《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其中有几句话的赏析
3. 《世说新语》摘抄+赏析一、荀巨伯 1、正文: 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人 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2、译文 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了,您可离去。”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 3、简析 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 二、新亭对泣 1、正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 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译文 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3、简析 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作者肯定的是后一种。
这则短文语言简练,三言两语就使两种人的神情毕现。 三、桓南郡好猎 1、正文 桓南郡好猎。
每田狩(shòu),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xí)。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zhēn)所指,不避陵壑(hè)。
或行(háng)阵不整,麇(jǖn)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jì)束。桓道恭,玄之族也。
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jiàng)棉绳,箸腰中。
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玄自此小差(chài)。
2、译文 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次打猎,(跟随的)车马很多,五六十里的范围内旗帜遮盖了平原,驱驰良马,如飞地追击(猎物),军队的左右两翼所指之处,不管丘陵、山沟都要冲去。
如果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了,那些僚属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是桓玄的同族,当时是贼曹的参军,敢于说直话。
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系在腰间。桓玄问带这绳子干什么,桓道恭说:“您打猎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
桓玄从此(捆绑人的事)少了一些。 3、简析 本篇选自“规箴(zhēn)”门。
这则故事记叙了桓道恭用自带棉绳的办法委婉劝谏桓玄好捆绑人的粗暴恶习,表现了桓道恭既敢于直言又讲究方法的性格特点。 四、贺太傅作吴郡 1、初不出门①。
吴中诸强族轻之②,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③。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④。
2、注释①贺太傅:贺邵,字兴伯,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吴国人,任吴郡大守,后升任太子太傅。②吴中:吴郡的政府机关在吴,即今江苏省吴县,也称吴中。
强族:豪门大族。③屯邸:庄园。
检校:查核。逋(bū)亡:逃亡。
战乱之时,赋役繁重,贫民多逃亡到士族大家中藏匿,给他们做苦工,官府也不敢查处。 3、译文太子太傅贺邵任吴郡太守,到任之初,足不出门。
吴中所有豪门士族都轻视他,竟在官府大门写上“会稽鸡,不能啼”的字样。贺邵听说后,故意外出,走出门口,回过头来看,并且要来笔在句下补上一句:“不可啼,杀吴儿。”
五、山公以器重朝望 1、年逾七十,犹知管时任①。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②。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秋,王济剔嬲不得休。”③或云潘尼作之④。
2、注释①山公:山涛。参看《言语》第78 则注①。
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知管:主管。
时任:当时的重任。按:山涛当时任吏部尚书,所谓知管时任,是说他还亲自主持官吏的任免考选工作。
②贵胜:权贵。 3、译文山涛由于受到器重,并且在朝廷中有威望,年纪已过七十岁,还照旧担当重任。
一些权贵家子弟,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都一起给他歌功颂德。于是有人在阁道的柱子上题道:“阁道东边有大。
4. 世说新语,抄一句译一句范例很多。比如以下:
识鉴第七之八、此儿有异
(原文)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祖太保曰:“此儿有异,顾我老,不见其大耳!”
(译)卫玠五岁时,神情可爱。祖父太保卫瓘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可惜我老了,不能看他长大了。”
识鉴第七之九、强果有余
(原文)刘越石云:“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余。”
(译)刘越石(刘琨)说:“华彦夏(华轶)见识才智不足,坚强果敢有余。”
赏誉第八之十八、言谈林薮
(原文)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
(译)对于裴仆射(裴頠),当时人们认为,他是清谈人物的汇聚地。
赏誉第八之十九、未睹不鸣不跃者
(原文)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
(译)张华见过褚陶后,对陆平原(陆机)说:“你们兄弟是龙跃天河,顾彦先(顾荣)是凤鸣朝阳,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就你们几个人了,没想到又见到了褚陶。”陆机说:“您是没见到不鸣不跃的人罢了。”
赏誉第八之二十四、当与同归
(原文)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若而可作,当与之同归。”或云王戎语。
(译)王太尉(王衍)说:“看到裴令公(裴楷)聪明豁达,超凡脱俗,见识卓绝。如果可复生,一定和他为伍。”也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
赏誉第八之二十五、觉我言烦
(原文)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
(译)王夷甫(王衍)感叹道:“我和乐令(乐广)清谈,没有一次不觉得我的语言烦琐。”
赏誉第八之二十六、郭子玄有俊才
(原文)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
(译)郭子玄(郭象)有才华,善谈老庄,庾敳(庾子嵩)常称赞他,总说:“郭子玄不在庾子嵩之下!”
5. 《世说新语》好词好句加读后感(标篇号)十篇赏誉第八之四、云中白鹤
(原文)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译)公孙度品评邴原:“就像云中的白鹤,不是捉麻雀的那种网能捕到的。”
赏誉第八之七、后来领袖有裴秀
(原文)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
(译)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后辈的领袖将是裴秀。”
赏誉第八之十、璞玉浑金
(原文)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译)王戎品评山巨源(山涛):“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赏誉第八之十二、万物不能移
(原文)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译)山公(山涛)推举阮咸为吏部郎,品评道:“清心寡欲,不为外物左右。”
赏誉第八之十三、清伦有鉴识
(原文)王戎目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译)王戎品评阮文业:“清纯文雅,有人伦之鉴,自汉代以来,还从没有这样的人。”
赏誉第八之十四、武元夏目裴王
(原文)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译)武元夏品评裴楷、王戎说:“王戎简约,裴楷清明通达。”
赏誉第八之十五、栋梁之用
(原文)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译)庾子嵩(庾敳)品评和峤:“像松柏一样高高耸立,虽然有枝杈,可用来建高楼,可以做栋梁。”
赏誉第八之十六、风尘外物
(原文)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译)王戎说:“太尉(王衍)仪态高雅清醇,就像玉树琼林,天生就是超脱世俗的人物”
赏誉第八之三十一、名士无多人
(原文)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
(译)王夷甫(王衍)对乐令(乐广)说:“名士没有多少人,自然应该让平子(王澄)品评一番。”
赏誉第八之三十二、悬河泄水
(原文)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
(译)王太尉(王衍)说:“郭子玄(郭象)说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赏誉第八之四十一、家从谈谈之许
(原文)庾太尉目庾中郎:“家从谈谈之许。”
(译)庾太尉(庾亮)品评庾中郎(庾敳):“家叔言谈很深刻。”
赏誉第八之四十二、神气融散
(原文)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译)庾公(庾亮)品评中郎(庾敳):“神情悠闲洒脱,确实超过常人。”
赏誉第八之四十三、祖车骑朗诣
(原文)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曰:“少为王敦所叹。”
(译)刘琨赞赏祖车骑(祖逖)的开朗豪放,说:“少年时就被王敦称赞。”
6. 世说新语的简介用于摘抄《世说新语》是记载汉末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言语行为的一部笔记体小说。
鲁迅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说:“……从汉末到六朝为篡夺时代,四海骚然,人多抱厌世主义;加以佛道二教盛行一时,皆讲超脱现世,晋人先受其影响,于是有一派人去修仙,想飞升,所以喜服药;有一派人欲永游醉乡,不问世事,所以好饮酒。”自汉朝而后得以独尊的儒家传统思想基石渐渐动摇,人们开始寻觅另外的精神依凭。谈一些玄而又玄的道理,服药饮酒,笃信佛道,任性率真,成为当时社会精英们追逐的时尚,而构成一个五彩纷呈的时代。
《世说新语》一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险、尤悔、纰漏、惑溺、仇隙三十六篇,除德行、言语、文学、政事有部分传承儒家礼教的内容外,其余篇类大都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后世人们所心仪的任性自然,不拘小节,追求智慧的“魏晋风度”,在《世说新语》一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魏晋风度”,对漫长无奈、风雨飘摇的人生里程,不失为一种甜蜜的安慰。
《世说新语》由南朝宋时的刘义庆和他的门下文人编撰而成。刘义庆袭封临川王,为人简约恬淡,爱好文学,所以他有能力编撰此书。南朝梁刘孝标为此书作注,由于宋梁两个朝代间隔短暂,所以刘孝标在注中引证了大量目前已经佚失的材料,刘注与原著一起,对引领我们窥视魏晋时代的生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世说新语》开笔记体小说的滥觞,是逸事小说集大成者。含蓄幽默、洗练隽永的语言,为后世人们提供了丰厚的营养。其“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的艺术风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周公测力文言文答案
1. 《新亭对泣》文言文阅读答案有哪些
原文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南朝·宋·刘义庆
释义
1. 过江:晋愍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刘曜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继位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
2. 至:遇到
3.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西南,依山临江,风景秀丽。
4. 藉卉:坐在草地上。藉,同"借"凭借、依靠;卉,花草的总称。
5. 殊:不同。
6. 愀然:神情严肃的样子。
7. 戮力:合力。
8. 神州:本泛指中国,这里指黄河流域一带的中原地区。
9. 何至:哪里至于。
10. 楚囚:春秋时楚国钟仪被晋所俘,但他仍旧戴着楚国的帽子,以表对祖国的怀念。现多指囚徒,用来比喻处境窘迫。
11. 译文
南下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每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就相互约请在新亭聚会,坐在草地上饮酒会餐。周侯顗在席间叹息说:“这里的风景跟洛阳的没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国土起了变化!”大家都相互对视,流泪不止。只有王导脸色骤变说:“我们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来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亡国的囚徒一样相对哭泣呢。”
12. 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宗室,世居京口。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 李崇矩,字守则.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答案:
4.C(直:通“值”,价值)
5.C(①是说李崇矩得以免罪;②是周祖的善行;⑤表现李崇矩采用怀柔政策,收服黎人)
6.D(“把自己的财物遗落在洞穴中”分析有误。原文“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这里的“遗”应该翻译为“赠送”,不是“遗落”)
7.(1)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注意“戮力”“奖”“构”“罹”的翻译,注意“为……所”被动句式)
(2)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注意“因”“槁”“愿”“榇”的翻译,注意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李崇矩字守则,是潞州上党人。年幼时孤贫,有善行,为乡里人所推服。汉祖在晋阳起兵,驻扎在上党,史弘肇当时任先锋都校,听说崇矩的名声,召来任为亲吏,乾祐初年,史弘肇总领禁兵兼任京城巡检,常常残杀军民,身边的部属害怕,慢慢都离开了他,只有李崇矩事奉他越发谨慎。弘肇被诛杀时,得以身免。
周太祖与弘肇向来交情很好,即皇帝位后,访求弘肇的亲属故交,找到崇矩。对他说:“我与史公得到后汉的厚恩,同心尽力,共同辅助王室,但(由于)被奸邪构陷,史公最终遭到大祸,我也仅仅免于一。你是史氏家的故吏,请你替我寻找他家的近属,我要怃恤他们。”崇矩推荐史弘肇母亲的弟弟福。崇矩历来主持他家家事,把财产都收集拢来交给福,周太祖赞美他,把他收用在世宗军中。
宋朝初年,李筠叛乱,任命崇矩率领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驻屯河阳,率领所部进攻大会砦,攻克下来,斩敌五百人。改任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在碾子谷共同大败李筠的部队。泽、潞平定时,派崇矩先入城,收管图册,管理府库。趁机上书皇上:“上党,是我的故乡。我的父亲还是用槁草埋葬,希望能让我护送灵柩回到京师。”皇帝答应他的要求,赏赐很多。部队回到京城,正遇判三司张美出任地方官,朝廷任命崇矩为右监门卫大将军。
开宝初年,跟从皇帝征伐太原。军队班师回朝途中,任命崇矩为后殿。驻扎在常山,染上疾病,太祖派太医诊治,命他乘凉车回京城。崇矩叩头说:“凉车是天子的座车,让我乘坐此车是加速我的亡啊!”坚决谢绝得免。
太平兴国二年夏天,黄河河防常常决口,诏令崇矩乘驿马从陕到沧、棣,巡视河堤。这年秋天,出京任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不久,改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部下军士都害怕他,崇矩拿出所有的器皿金帛,一共值钱数百万,全部分给军士们,他们才被感动。当时黎贼扰乱,崇矩到他们的洞穴一一加以抚慰,把自己的财物赠送给酋长,黎人都感德归附。换任回朝,授任为右千牛卫上将军。雍熙三年,命他代替宋偓,任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追赠太尉,赠谥号为元靖。
3. 纪水沙连文言文阅读答案纪水沙连
从斗六门沿著山岭进入,经过牛相触,往浊水溪的源头走,第二天就可以到达水沙连内山地区.山中有蛮蛮、猫丹等十个原住民部落,人数有上千名,他们个个凶猛强悍,不是很柔顺服从,而君王德化的传布,只能怀柔笼络这些原住民,力求不断绝关系罢了.
水沙连屿位在深潭中,岛上山丘像肉瘤般小,浮在水面上.潭水的四周都是大山,山外有溪流包围环绕,纷纷从山口流入会聚,形成这个深潭.深潭的宽度有八、九里,四周大约有二、三十里,中间高耸著一座小岛,山色青苍,水面翠绿,环视四周一片旷远迷茫,竹子、树木参差不齐地生长著,加上白云飘飞,鸟儿啁啾,古代所说的仙山蓬莱和瀛洲,应不会超过这座水沙连屿.
原住民环绕著小岛建造房屋来居住,屋子极为稠密,特别空出中央山头的部分,像人露出头顶的样子.山顶宽广平坦,非常可爱,我询问他们空出中央的缘故.原住民老人说:「从以前相传下来这样的禁忌,如果在山顶建造房屋,部落里就会有火灾,所以不敢打它的主意.」岛上没有田地,岸边有许多蔓生的野草,原住民取来竹子、木头,编结成筏子,架设在水面,然后铺上草、堆上土来耕种,於是种有稻谷,这称为「浮田」.潭水很深,鱼颇肥美而且繁多,原住民不使用鱼网捕鱼,他们驾著独木舟,带著弓箭来射鱼,没多久射得的鱼多到满竹筐.回到部落后打开家里所藏的美酒,夫妻子女全家大小就大口吃鱼,高声唱歌,对他们而言,实在不知道有什麽帝王的作用!「蟒甲」(独木舟)是原住民的船名,它是挖空单一树干制造而成,靠划动双桨来渡水,大的独木舟可容纳十多个人,小的可容纳三、五个人.由於小岛四周都是水,没有陆路,出出入入都要靠独木舟.外面的人想要到他们的部落,一定要举起燃烧野草的火把,以所起的烟作为信号,原住民看了就划著独木舟来迎接,不如此的话是不能到达部落.
唉!在群山环绕中有这样壮丽的潭水,在广大的潭水中更有这样秀丽的小岛,藉著种浮田自食其力,划著独木舟出入往来,古代仇池公所住的地方哪值得相提并论呢!至於武陵渔夫误入桃花源的事情,我以前曾经怀疑它荒唐怪异;现在以水沙连的景观来看,我终於相信陶渊明并没有欺骗我啊!但是原住民接受教化的程度还不深,一定要时常带著士兵来游憩,在心情上并不畅快,而且也怕山神会讥我胆怯.期望当政的官员,能够修养文德以深入感化原住民,使每个人都能来这地方游乐,那麽就不只是我一个人的福气了.
4. 周急不济富文言文答案子华出使齐国,冉子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相当于800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子华(前509~?),春秋末年鲁国人。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在孔子弟子中,以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著称,且善于交际,曾到齐国活动。
冉子(前522——前489),冉有,冉子,春秋末鲁国(。“乘肥马。但这个量似乎也太大了点。孔子说、宾客之礼著称、有子。
庾,古代量名:“公西赤到齐国去。曰,连大学问家们对事物的认识差距都那么大:“与之釜,冉子,衣轻裘:“再给他二斗四升。姓公西名赤,孔子得意门人。子曰,孔子的学生,那是否愧对了“孔门弟子”的称号了,且善于交际,古代量名,冉子为其母请粟子华出使齐国。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丢下老娘需要接济,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哪怕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字子华,古代量名,而冉子最终给予的是800斗,衣轻裘”应该是外交的需要吧。在孔子弟子中,乘肥马,古代量名:音yǔ?冉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亦称冉有,况且子华是出使齐国搞外交呢。
冉子(前522——前489)。”
原文子华使于齐:君子周急不济富。”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请益,冉子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釜,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与之庾。我听说过。
斛,比孔子小42岁:音fǔ,看来中国规划与实际的差距古来就没个准数。
秉,一庾等于二斗四升?在中国向来有要面子的传统,何况中国平民百姓呢,一秉等于十六斛。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孔子说,以政事见称,儒家思想讲究“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一斛等于十斗,以长于祭祀之礼,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音bǐng。子曰、冉求,近100倍的差距,春秋末年鲁国人,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少孔子二十九岁,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冉有即其中之一。生于鲁昭公二十年。但在本章中,外出与人交往总是要穿得华丽得体的,不知是子华的品行有问题:“给他六斗四升,他给予子华母亲超量的接济应该有其道理?),还是孔子对子华失察,如果子华真的那么富有。”
子华(前509~,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吾闻之也,字子有,尤其在对外交往上:音hú,曾到齐国活动,孔子两次给予的数量是8斗8升,冉有:“赤之适齐也。孔子说。”冉子与之粟五秉。”冉求却给他八十斛(相当于800斗)。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5.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6. 朱云上书文言文答案汉书朱云传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
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不赦。”御史将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争。”
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
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
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译文: 朱云,字游,原为鲁人,后迁居平陵。
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借助宾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有余,仪容伟岸,以勇力闻名。
到四十岁时,他才改变行节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师业。他洒脱不羁而能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尊重他。
当时,少府五鹿充宗显贵,很得元帝宠幸,他治学《梁丘易》。汉宣帝在位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辩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与《易经》学各家辩论。
五鹿充宗凭仗着贵宠和能言善变,诸儒不能与他相抗衡,都借口有病不敢与会。有人推荐朱云,就把他召入。
朱云提衣登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开始辩论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
所以诸儒为他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由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令。
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的人。臣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
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
朱云大呼道:“微臣我得以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御史便把朱云拉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大殿之上叩头,说:“朱云一向以狂傲直率之名著称于世。
假如他说的有理,就不可诛杀;他说的不对,也应该宽容。臣斗胆以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
(这样)成帝的怒气才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后来要修治栏杆,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直臣。”
朱云从此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户县的颖村中,有时带领着学生们乘牛车出来,所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薛宣为丞相,朱云前往拜见。
薛宣以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很随便地对朱云说:“您在田野间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阁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小生想把我当成你的属吏么?”薛宣就不敢再提这事。
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
临终嘱咐用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只须容身,墓穴只须容棺即可。(家人)只造个一丈五尺的小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
7. 求一篇文言文答案8、A (取通“娶”)
9、C (A且都是将要,B乃都是才,D于都是在,只有C以分别是把和来)
10、B (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在原文并没有体现)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 *** 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建章宫后阁重栎①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至老,朔且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传曰:“鸟之将,其鸣也哀;人之将,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栎:栏杆之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 *** 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
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
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
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至老,朔且时 ② 不出,火且尽
B.①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②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C.①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② 敛赀财以送其行
D.①时诏赐之食于前 ②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爱好儒学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
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
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
8. 黄伯思文言文阅读答案自幼聪颖,日诵书千余言,复述无遗误。
少时习作诗词,文采甚丽。青年入太学,成绩屡占上游。
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授职磁州(今河北磁县)司户参军。不久,改任通州(今江苏南通)司户、河南府户曹参军。
任满,留守邓洵辟为右军巡院,崇宁元年(1102),调任祥定九域图志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不久,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
以修书恩,后又擢升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秘书郎。政和八年(1118)病故。
[1] 个人成就黄伯思著《东观余论》二卷黄伯思学问淹通,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
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曾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
著有《法帖刊误》2卷,此书纠正了《淳化阁帖》不少错误。又著有《东观馀论》,另有《博古图说》11卷及《文集》50卷,已佚。
组合家具图册《燕几图》也是黄伯思所著。 黄伯思,字长睿,其远祖自光州固始徙闽,为邵武人。
祖履,资政殿大学士。父应求,饶州司录。
伯思体弱,如不胜衣,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意。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诵书千余言。
每听履讲经史,退与他儿言,无遗误者。尝梦孔雀集于庭,觉而赋之,词采甚丽。
以履任为假承务郎。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辞,履益奇之。元符三年,进士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久不任,改通州司户。
丁内艰,服除,除河南府户曹参军,治剧不劳而办。秩满,留守邓洵武辟知右军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书讨论备尽。初,淳化中博求古法书,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伯思病其乖伪庞杂,考引载籍,咸有依据,作《刊误》二卷。
由是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兼《六典》检阅文字,改京秩。
寻监护崇恩太后园陵使司,掌管笺奏。以修书恩,升朝列,擢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迁秘书郎。纵观册府藏书,至忘寝食,自《六经》及历代史书、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历卜筮之说无不精诣。
凡诏讲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学与闻,议论发明居多,馆阁诸公自以为不及也。逾再考,丁外艰,宿抱羸瘵,因丧尤甚。
服除,复旧职。 伯思颇好道家,自号云林子,别字霄宾。
及至京,梦人告曰:"子非久人间,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觉而书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伯思学问慕扬雄,诗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骚》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讠乃,右从事郎、福州怀安尉,裒伯思平日议论题跋为《东观余论》三卷。
望采纳。
《端午》古诗赏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端午》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古诗赏析 篇1《临江仙》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赏析
此词是陈与义在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所作,反映的是国家遭受兵乱时节,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词一开头,一语惊人。“高咏楚词”,透露了在节日中的感伤必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给词人以激励,他高昂地吟诵楚辞,自己却报国无志,深感流落天涯之苦。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他以互相映衬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
“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喻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戎葵”与“榴花”,都是五月的象征。“酒杯深浅”是以这一年之酒与前一年之酒比较,特写时间的流逝。酒杯深浅相同,而时非今日,不可同日而语,感喟深远。
《端午》古诗赏析 篇21、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T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2、细缠五色臂丝长。——舒《小重山·端午》
3、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5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6、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7、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8、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9、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最新端午节的古诗句子——五色新丝缠角粽最新端午节的古诗句子——五色新丝缠角粽。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10、端午节灯谜
11、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12、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13、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4、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张榘(宋)
16、——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唐文秀《端午》
18、因为:意思是重头来过~
19、杨无咎(宋)
20、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21、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23、因为:顾名思义~
2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25、夏天穿棉袄(城市名):武汉
26、因为:过:失去[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失去“二”的“天”剩下“人”
27、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8、——宋宋祁《屈原祠》
29、——唐刘禹锡《竞渡曲》
30、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3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32、南阳诸葛亮,坐在将军帐,排成八卦阵,要捉飞来将。(动物):蜘蛛。
33、埋头搞改革,旧貌变了样(传统节日):重阳节
34、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35、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最新端午节的古诗句子——五色新丝缠角粽素材库。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36、——唐殷尧潘《端午日》
37、齐天乐
38、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E《小重山·端午》
39、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古诗赏析 篇3《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不详)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何其苦。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竞渡曲》(唐·刘禹锡)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竹枝歌》(宋·范成大)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端午》古诗赏析 篇4《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赏析
《端午日赐衣》出自《全唐诗》。这是诗人在757年五月,官拜左拾遗时所作。诗人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在《吴越春秋》《采葛歌》中,有“弱于罗兮轻霏霏”,谢庄诗“叠雪翻琼藻”都是表现了衣服材料的良好。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是说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
《端午》古诗赏析 篇5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2、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赏析: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
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3、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4、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
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5、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节分端午自谁言①,万古传闻为屈原②。
堪笑楚江空浩浩③,不能洗得直臣冤④。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端午》古诗赏析 篇6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3、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4、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5、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古诗赏析 篇7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2、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3、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赏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4、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端午》古诗赏析 篇8原文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注释
玉女:对他人之女的美称。
闻道:“闻”听说,在这里引申为“得到”,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或者是懂得道理。
画不成:一种惋惜之情。
翦裁:原指裁制衣服,后常比喻大自然对景物的安排。
萱草:属于一种植物。
赏析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在端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送别友人,或是还乡,或是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整首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对友人离别时的劝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诗人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这题我会!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当时,元方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有一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他等了很久,但是朋友还没有来,所以他已经离开了。”那位客人听了很生气地说:“这人真是不守信用!和别人约好了时间见面,却自己先走了。”元方则回答道:“你和你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如果到了中午还没有到,那就是不守信用;如果你骂你的父亲,那就是无礼。”那位客人感到很惭愧,下了车来向元方道歉,但元方没有理会他,直接走进了自己的家门。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戏:玩耍。
尊君在不(否)(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非人哉:不是人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相委而去:丢下我离开了。〔注意“去”一定要翻译成离开的意思,不能翻译成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相: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我”。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顾:回头看。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官至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语言精炼、生动传神,对后世小说影响极大。其中“周处除三害”、“望梅止渴”、“击鼓骂曹”等故事,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子猷献戴”等也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赏析:
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