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车朽索打一数字-奔车朽索的意思是什么
1.形容人警惕的成语成语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翻译
形容人警惕的成语成语
关于警惕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奔车朽索:奔:奔驰;朽:腐朽。用已腐朽的绳子去拉奔驰的车辆。比喻事情很危险,应十分警惕。
处堂燕雀: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召:即“招”,招来。敌人存在,威胁便存在,可使人提高警惕,免除灾祸;放松警惕,便会招来祸害。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
高枕不虞:虞:忧患。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戒骄戒躁: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寇不可玩: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来者不善:善:亲善,友好。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
鹿伏鹤行:像鹿那样潜伏,像鹤一样飞行。形容小心警惕的样子。
履霜之戒: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麻痹大意:麻痹:肢体失去知觉和运动机能障碍,比喻失去警觉。指粗心、疏忽,对事物不敏感,失去警惕性。
佩韦自缓:韦:皮带。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前车覆,后车戒:覆:翻;戒:警惕,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要引以为戒。
如临深谷: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边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谨慎。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枭视狼顾: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言之无罪,闻之足戒:言:说话;闻:听话;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燕雀处堂: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燕雀处屋: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同“燕雀处堂”。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翻译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翻译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意思是: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出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节选: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翻译: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用威风怒气来吓唬,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百度百科-谏太宗十思疏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句式
《谏太宗十思疏》特殊句式有以下内容。
1、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省略句:则思三驱以为度;终苟免而不怀仁。
3、倒装句:虽董之以严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载舟覆舟
载舟覆舟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载舟覆舟》唐太宗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自然灭亡。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民可爱的是君,君可畏的是民。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这真可怕啊!”魏徵回答说:“从古以来的失国之君,都是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所以不能长治久安。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的方法,经常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谨慎的姿态,国运自然会长久。我又听古人说过:‘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把船掀翻。’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讲得很对。”
2.载舟覆舟全文翻译原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注释舆:《老子·八十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
《考工记》:“舆人为车。”《说文》:“舆,车舆也。”
这里用为古代的大车之意。译文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论述的仍然是人才问题。
驾驭马车,就必须要有善驾的人才,处理政事政局,也就需要专门人才。处理政事政局的人才需要懂得什么呢?那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
否则,人民百姓就会象洪水一样倾覆冲翻君王这只船。所以,管理治理国家,非要有专门的管理人才不可。
3.载舟覆舟全文翻译载舟覆舟是指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一、出处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二、译文
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
《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
二、作品赏析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三、作者简介
荀子,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搜狗百科-载舟覆舟
搜狗百科-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4.载舟覆舟全文翻译原文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注释舆:《老子·八十章》:“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论语·卫灵公》:“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考工记》:“舆人为车。”《说文》:“舆,车舆也。”这里用为古代的大车之意。
译文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马惊恐车,就不如使马安静;平民百姓惊恐政事,就不如给他们实惠。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传说:“君主,是船;平民百姓是水。水能承载船只,也能倾覆船只。”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论述的仍然是人才问题。驾驭马车,就必须要有善驾的人才,处理政事政局,也就需要专门人才。处理政事政局的人才需要懂得什么呢?那就是要选拔贤能的人,推举忠厚恭敬的人,提倡孝敬和友爱,收养孤寡之人,补助贫穷的人,如果这样,那么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否则,人民百姓就会象洪水一样倾覆冲翻君王这只船。所以,管理治理国家,非要有专门的管理人才不可。
所宜深慎
意思是: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出自《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扩展资料: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
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翻译器在线转换
1.文言文在线翻译器
勾践被围困在会稽,怅然感慨说:“我就在这里了吗?”种说:“古时候有商汤被绑在夏台上,文王被囚在麦里,晋国公子重斗逃往翟,齐国公子小白奔赴苦,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由此可见,何尝不是福呢?”吴王已经赦免越王,越王勾践回到国家,于是就忧心苦思,在坐案前放上苦胆,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就能抬头仰望到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苦胆。
还对自己说:“你还记得会稽的耻辱吗?”亲自参与劳作,他的夫人也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注重彩色的衣服,屈己礼贤下士,亲厚来访的宾客,接济穷人,吊唁者,和百姓们共同劳苦。下面是翻译的侧重点,可以看一下:解释:第一句:勾践之围会稽也:这里的“之”有时候在古文中表被动,这句话是被动句。
“汤希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主要是讲述历代称王称霸的人中有很多也是历经过困苦才成就的。
这里的“其卒”“其”代表他们,“卒”表示最终,)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古文中这个很常见的;“反”通“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2373931返”,返回的意思。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乃”这里是于是的意思,古文中常见的;“苦身焦思”:忧心苦思的意思;“置”有“放”的意思,“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女志会稽之耻邪?:这里的“女”是通假字,通“汝”,古文中是“你”的意思,“志”是记得的意思,“邪”读音为ye意思是“吗”等表示疑问的疑问词。
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脏贫吊,与百姓同其劳:这里的“身”在古文中大多为“亲自”的意思,当然还有别的意思。这是根据我自己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翻译的,供参考哈。
2.古文在线翻译器
你那蓝色的衣领,牵引我深长的心思.即使我不去找你,你难道不能继续传递音信过来;你那蓝色的佩带,牵引我深长的想念.即使我不去找你,你难道不能回来;我只能在城门的楼台上往来徘徊.一天没见到你,彷佛隔了三个月这麽久。
如果你要句式整齐的翻译,可以用: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3.文言文在线翻译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的有一则寓言故事,原文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烹彘也。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孩子跟着哭闹也要去,曾子妻哄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孩子就回家了。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准备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哄孩子,跟他说着玩的,你也当真的了”。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以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跟着父母看样学样,听信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不就是教孩子学哄骗吗”。于是曾子把猪杀了煮食。
韩非的这则寓言不仅说明曾子以“不欺教子”,而且比教子的意义重要得多的是韩非劝说开明的君主应该象“曾子杀猪”一样,表现出有诚信”。现在虽然是共和国,没有君主了;但是各级***的***似乎也应该向曾子学习,表现出有诚信。
在《论语·学而》章里,还记载了曾子的一则有关诚信的语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文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第一,我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地尽心尽力?第二,我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诚信?第三,我所传授的,是不是我不懂而胡乱说的?”
根据曾子的这条语录,我觉得,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应该考虑做到下面三点:
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三,勿“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古文翻译器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拥有的话,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追求道义。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得到的,因此我不苟且偷生;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更令我厌恶的,所以有的灾祸,我也并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亡更可怕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避开祸患的办法,有什么不能采用呢?这样做就可以生存,却有人不采用它;照此就可以避祸,却有人不采纳它。由此,可知人们所追求的有胜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胜过亡的。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不丧失这种本性罢了。
一筒米饭,一碗菜汤,有了它就能活命,得不到它就会亡。但如果吆喝着施舍,路过的人也不愿接受;如果践踏过再给人家,即使要饭的也不屑一顾。
对于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结识的穷苦人感激我的恩德吗?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情愿舍弃生命也不愿意接受,现在却为了自己所结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仁善的天良。
注释
1.欲:想要,喜欢。所欲:想要的东西。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重要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祸患,灾难。
8.辟:通“避”,躲避。
9.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0.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1.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3.非独:不单,不仅。
14.勿丧:不丢掉,不丧失。丧:丢失。
15.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6.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7.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18.蹴尔:用脚踢着给他。蹴:用脚踢。
19.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认为不值得,指不愿意接受。
2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意为如果。辩,同“辨”,辨别。
21.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增加,指带来好处。
22.奉:侍奉。
2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同“欤”,语气助词,译为"吗"。读"yú"。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4.乡为身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也不接受。乡,通“向”,原先,从前。
25.已;休,罢,停止。
26.本心:天性,天良。
27.是故:这样的原因,因此。
28.能:能够。
5.文言文在线翻译器
勾践被围困在会稽,怅然感慨说:“我就在这里了吗?”种说:“古时候有商汤被绑在夏台上,文王被囚在麦里,晋国公子重斗逃往翟,齐国公子小白奔赴苦,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由此可见,何尝不是福呢?”吴王已经赦免越王,越王勾践回到国家,于是就忧心苦思,在坐案前放上苦胆,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就能抬头仰望到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苦胆。
还对自己说:“你还记得会稽的耻辱吗?”亲自参与劳作,他的夫人也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穿衣不注重彩色的衣服,屈己礼贤下士,亲厚来访的宾客,接济穷人,吊唁者,和百姓们共同劳苦。下面是翻译的侧重点,可以看一下:解释:第一句:勾践之围会稽也:这里的“之”有时候在古文中表被动,这句话是被动句。
“汤希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主要是讲述历代称王称霸的人中有很多也是历经过困苦才成就的。
这里的“其卒”“其”代表他们,“卒”表示最终,)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古文中这个很常见的;“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乃”这里是于是的意思,古文中常见的;“苦身焦思”:忧心苦思的意思;“置”有“放”的意思,“于”这里是“在”的意思;女志会稽之耻邪?:这里的“女”是通假字,通“汝”,古文中是“你”的意思,“志”是记得的意思,“邪”读音为ye意思是“吗”等表示疑问的疑问词。
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脏贫吊,与百姓同其劳:这里的“身”在古文中大多为“亲自”的意思,当然还有别的意思。这是根据我自己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翻译的,供参考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