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不拾遗的近义词是什么

2.夜不闭户的意思

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成语典故

4.夜不什么户四字词语

5.路不拾遗文言文及赏析

路不拾遗的近义词是什么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什么意思-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造句

路不拾遗的近义词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拾金不昧、霁月光风、路无拾遗。

1、夜不闭户,汉语成语,拼音:yè bù bì hù,意思是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形容社会治安情况很好,出自《礼记·礼运》。

2、道不拾遗,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这则成语意思是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3、拾金不昧,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jīn bù mèi ,意思是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人的道德和社会风尚。出自《客窗闲话·义丐》和《歧路灯》。

4、霁月光风,汉语成语,拼音是jì yuè guāng fēng,意思是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出自《谢罗尚书启》。

5、路无拾遗,汉语成语,拼音是lù wú shí yí,意思是指东西掉在路上,人们不会捡起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尚好。出自《孔子家语·相鲁》。

夜不闭户的意思

夜不闭户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夜晚不需要关闭门户,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人们可以自由地出行,没有受到限制。

一、夜不闭户的意思

1、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当时有一个叫做刘宽的人,他治理地方以德政著称,当百姓们在他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居乐业,人们都称赞他的清廉正直,在他的治理下“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2、这个成语不仅可以用来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还可以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不需要时刻提防着别人,可以自由地交往,相互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这种信任使得人们不需要时刻警惕着门户的安危,可以安心地生活、工作和学习。

3、在现代社会中,夜不闭户的观念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多城市中,由于治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时刻关照门户的安全。但是,在一些治安状况良好的地区,夜不闭户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自由地出行、购物、娱乐,享受着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夜不闭户造句

1、在这个村子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经过政府的努力,这个城市的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人们夜不闭户,可以安心睡觉。

3、他的家里夜不闭户,没有任何人看守,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诚实的。

4、在这个社区里,人们彼此信任,夜不闭户,生活得非常和谐。

5、自从社区里安装了监控设备,夜不闭户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了。

夜不闭户的典故

1、夜不闭户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贤明的州官,治理地方有方,使得当地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这位州官名叫刘宽,他治理的地方以德政著称。在他的治理下,社会治安情况良好,百姓们可以自由地出行,没有受到限制。

2、因为人们都相信这个地方的治安很好,所以晚上不需要关闭门户,这个地方也因此得名“夜不闭户”。刘宽每天微服私访,了解民情,及时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他倡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邻里,使得整个地区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

3、有一天,刘宽出巡时遇到了一件小事。他看到一位老妇人在哭诉自己的儿子不孝顺。刘宽听后非常生气,他决定惩罚这个不孝子。但是,当他了解到这个不孝子是因为贫困而无奈时,刘宽决定帮助他。他用自己的钱财资助了这个不孝子,并教育他要孝顺父母。

4、这个不孝子非常感激刘宽的教诲,从此变得孝顺起来。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地区,人们纷纷赞扬刘宽的德政和慈爱之心。从此以后,人们都非常尊敬刘宽,相信他的治理能够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宁。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夜不什么户四字词语

夜不什么户四字词语为夜不闭户。

一、释义

汉语成语,拼音:yè bù bì hù,意思是指夜间睡觉不用关门不怕小偷来侵犯。社会治安情况很好,夜间不用关闭门户睡觉。风气良好。

二、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西川之民;欣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三、近义词释义及其出处

1、道不拾遗: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也作“路不拾遗”。出自于《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2、门不夜关:意思是社会安宁,风气良好。出自于《史记循吏列传》:“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3、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出自于《三国志孙策传》孙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夜不闭户的例句:

1、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很好,人人路不拾遗,家家夜不闭户。

2、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风气很好。

3、唐太宗,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4、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5、回望过去古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才发现现今社会人心不古啊。

6、解放了,社会安定,很快就出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新气氛。

7、全国解放后,社会秩序大大好转,许多地方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8、斗纨绔,治贪官,除奸臣,他让百姓安居乐业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9、在这个安全的城市,人们晚上都敞开家门,夜不闭户,彼此信任着。?

10、夜不闭户的习俗源于这个城市多年来的社会治安良好,人们享受着宁静与安全。

路不拾遗文言文及赏析

我们经常听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句话。路不拾遗的意思就是指道路上有遗落的东西,却没有人拾为己有。这个 成语故事 讲的是商鞅变法之后取得的成效。接下来我为你带来路不拾遗文言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年秦国变法之后老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就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现在我们说共产主义,大概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吧。人们经常用这个词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淳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为重臣,听从他的建议,制定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实行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商鞅坚决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对国家有贡献,就应该予以奖励。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按军功的大小分封不同的爵位等级。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纪律严明,士兵们都愿意去打仗。老百姓的生活逐渐富裕。社会秩序安定,民风也变得淳朴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就是说人们晚上睡觉都不用关门窗,在路上丢了东西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捡走。秦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各诸侯国都开始畏惧它的国力。

“路不拾遗”出自后晋张昭远、贾纬等编写的《旧唐书》。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今河北大名、馆陶一带),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负,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

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路不拾遗”又作“道不拾遗”。常常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原文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紧之,上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②博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焉。

注释:

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②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翻译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成语新说/路不拾遗

如今社会经济繁荣,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路不拾遗、拾金不昧、商旅野宿十分常见。但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坑蒙拐骗之徒取财无道,让路人不敢拾遗。电视里就说到这样的事,某老太在路边捡到一只金器,结果被路边的青年发现,于是要求各得一半。结果当老太出一半钱买下这件东西后,才知原来是有人故意扔下的假货,上了别人的圈套。

其实,不敢拾的还不只是街边路旁“遗失”之物,还有莫名其妙的“大奖”——手机短信中常有人告诉你,你的手机号中奖了,快快汇来邮资给你寄奖品;某些商家让利活动送来“好处”——只要掏一件物品的钱,就能得到价值十倍的物品;街边妖艳女郎抛来的媚眼——看上去似乎都真真切切,可一旦落入其中,免不了上当受骗。一切都是那句老话,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地上也没有白吃的午餐。白白地得奖,无偿地享受,生活中哪有这种好事?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在一些握有实权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身边,也常会冒出一些不明不白的“好处”,这就是非亲非故突然有人来看你,又是土特产,又是名字画,有些东西弄得你从未见过,很稀奇、很开眼;还有不生不熟的人要宴请你,山珍海味、南北大餐,丰盛得让你想没胃口都不行;又有人半真半假地邀请你上他那里去“检查指导工作”,到了目的地后好吃好喝好游览,让你很是惬意很是满足……这一切看似大路上捡来的便宜,得来很轻松,可实际上呢?谁都知道,那土特产背后的要求非常沉重,那山珍海味里面也藏有玄机,那“指导工作”的下篇文章肯定也不那么好做。绊倒一回,捡个明白。有的领导和机关的同志有了那么几次经历后,很快长了见识,一见有人请吃,立刻就想:“这会不会是设‘鸿门宴’?”一见有人莫名送来礼品,立马自问:“这到底想要干啥?”这种警觉和慎重无疑是必要的,就像路旁见到一个大包裹一样,这到底是路过者的遗失,还是有人设的圈套?有所舍者必然指望有所得,有所予者必然希冀有所取。白吃、白喝、白捡、白得的事是从来不会有的。

过去求人办事的人常说一句话,叫做“事后必谢”,现在说这句话的人相对少了,这并不是欠下人情不去致谢,而是事未做礼先达,先予之再取之。有的人要做什么,事前什么也不说,先下点本钱将你套住,先给点好处赢得你好感,然后再提出要求、找你办事。中国有句俗话,叫作“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有求只好应允,有事只好照办。这其中显然免不了要做一些违背政策和缺乏公平的事。可知,办了这种事,一旦群众监督起来,组织追查起来,就很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得便宜是有代价的。

于社会,路不拾遗是一种好风尚,于个人,路不拾遗是一种好品德。这个世界上,遇到飞来之祸常有听说,遇到飞来之福则少有耳闻。因此,我们心中不应该有白捡便宜的期待,更不能因得到某种便宜而沾沾自喜。礼品之下有期盼,美酒之中有所求;下礼越重,期盼越高,便宜越大,陷阱越深。所以,当我们突然面对一个唾手可得的礼包、盛宴时,定要三思而行,切莫轻易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