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于水火之中-于水火之中
1.求舌战群儒原文及翻译
2.拯救于水火之中的成语
3.《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4.鲧是大禹的父亲,曾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何会于非命?
求舌战群儒原文及翻译
原文
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
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诚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
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同坐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兵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 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
瑾曰:“贤弟既到江东, 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 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
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 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 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
孔明暗思: “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 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 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 实。”
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 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 诈乎?”
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 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 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 明;孔明只做不见。
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 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 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 “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
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 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 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 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 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
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 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 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
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 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 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 问我,我故不言。”
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 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 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
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 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 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 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
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 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数巡之后,权曰:“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 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与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孔明曰:“豫州虽 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 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 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 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惟将军裁之。”
译文鲁肃回报孙权,孙权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帐下,请卧龙先生来,升堂议事。第二天,鲁肃到驿馆接孔明同往孙权大帐中。孔明只见张昭、顾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员,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一一见礼,之后在客位上落坐。
张昭等人看到诸葛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他一定是来游说的。张昭便率先开口试问孔明道:“我张昭乃是江东的小人物,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有这样的事吗?”孔明回答道:“这只不过是亮平生的一个小可之比。”?
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
于是答道:“在我看来,我主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谦卑仁义,不忍去夺同宗兄弟的基业,因此将荆州推让掉了。刘琮是个小孩子,听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图,这可不是等闲之辈所能理解的。”
张昭道:“如果是这样,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统天下;乐毅扶持微弱的燕国,拿下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可都是济世之才啊!而先生只会在草庐之中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如今既然事从刘备,就该为百姓牟利益,除害灭贼。然而刘备在未得先生之时,尚能够纵横天下,割据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们更加仰望,就连三岁的幼童都说刘备是如虎添翼,不久汉室兴旺,曹操可灭了。朝野上下无不拭目以待,对先生抱着极大希望。
可为何自从先生跟了刘备,曹兵一来,你们就丢盔卸甲,望风而窜,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如此辜负了刘表遗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刘豫州自从有了先生,为何反倒不如当初了呢?管仲、乐毅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我的话愚鲁直率,请先生不要见怪!”
孔明听罢,无声地笑了笑,说道:“大鹏展翅飞万里,它的志向难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认识的吗?比如一个人得了多年的痼疾,应当先给他喝点稀粥,同药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调和、形体慢慢养得安稳些了,再用肉食补养,加上效力强的药治疗,这样病根才能除尽,人得以全面康复。
如果不等病人气脉缓和,就给他吃烈药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实在就难了。我主刘备,以前兵败于汝南,寄靠在刘表门下,兵不到一千,将只关、张、赵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时刻。
新野小县地僻人稀粮又少,他不过是暂时借以安身,怎可能长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这样的处境条件下,却能够火烧博望,水淹曹军,令夏侯惇等心惊胆寒。依我看来,就是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
至于刘琮投降曹操,豫州当时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乱夺取同宗之业;当阳之败,豫州不忍丢下百姓,几十万人扶老携幼相随渡江,每日与民一同颠簸十余里路而放弃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义啊!寡不敌众,胜负乃是兵家常事。
昔日汉高祖刘邦多次败给项羽,然而垓下一战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难道不是因为韩信为他出了良谋吗?可韩信扶佐刘邦那么久,也没得几次胜利啊。
因此说,国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谋划。那些夸夸其谈、善于巧辩之徒,靠虚荣之气压人;尽管能够坐着议论、站着高谈,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应付各种形势变化,却什么都不行了。 ——这才真正是叫天下耻笑的呀!”孔明一番话,说得张昭没有一句可以对答。
这时座中一人忽然高声问道:“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列将千名,虎视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认为该怎么办呢?”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 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孔明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
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座中又一人发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孔明一看,是步骘,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二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
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吗?”步骘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忽然,又有人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孔明看那人, 乃是薛综,答道:“ 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与他。刘备不识天时,强要与之分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孔明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孝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忿,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孔明看去,原来是陆绩。孔明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妄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与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孔明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孔明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孔明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光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孔明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
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 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 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孔明,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孔明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
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黄盖对孔明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孔明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孔明进入中门,正巧遇到诸葛瑾,孔明给他兄长施礼。诸葛瑾说:“贤弟既然已来到江东,为何不来见我呢?”孔明说:“弟已辅佐刘备,理当先公后私。公事没办完,不敢旁及私事。请哥哥见谅。”诸葛瑾道:“ 贤弟拜见过吴侯, 就到我那里叙话。”说完便走了。
鲁肃对孔明嘱咐道:“今天见到我家主公,千万别说曹操兵多。”孔明笑说:“亮自会随机应变。”他们来到大堂之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侍,请孔明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孔明边上。
孔明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 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 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孔明说有一百多万。
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孔明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下一百五十多万。他方才说一百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二千。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孔明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孔明却只装作没有看见。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他图谋吗?”
孔明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孔明道:“亮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孔明道:“过去, 像齐国的田横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 不容屈辱, 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孔明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鲁肃责怪孔明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幸亏我们主公宽洪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孔明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孔明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孔明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孔明说:“刘备虽新败,但关云长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 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形。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扩展资料:
舌战群儒出自明代罗贯中所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作者介绍
罗贯中,1330—1400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不可靠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等。
参考资料: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中故事)-百度百科
拯救于水火之中的成语
拯救于水火之中的成语是救生方舟。
形容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成语是救生方舟,意思是像救生船一样,拯救处在危险中的人,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这个成语传达了种紧急救援的意味,意味着在人们处于危难之时,必须挺身而出,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救生方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脱离困境的人。他们像救生船一样,随时准备着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紧急援助。这种救援行动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无论是哪种形式,它们都体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在实际生活中,救生方舟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社区的行为,它可以为处于危险中的人提供食物、水、住所和医疗帮助等此外,救生方舟也可以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例如,给予他人安慰鼓励或支持,让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感受到人性的关怀。
救生方舟是一种紧急救援的行为,它传达了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救援技能和知识,以便更好地为他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救生方舟的影响:
1、拯救生命:救生方舟的主要目的是拯救生命。在灾难发生时,人们可能会被困在危险的地方,无法自救。救生方舟可以提供安全的庇护所,保护人们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救援和医疗援助。
2、减少伤害和损失:救生方舟的及时部署可以减少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和必要的救援设备,救生方舟可以帮助人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减轻灾难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提升应急响应能力:救生方舟的建设和部署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协调,包括政府、救援机构、志愿者组织等。这种合作可以促进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加强不同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为未来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孟子 粱惠王下》的原文及译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
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的,并不是说有乔木的意思,有时期我的意思。你没有亲我了。过去所进,今天不知道它灭亡的原因。”
王说:“我是怎么认识他的无能而放弃的?”他说:“国君任用贤人,如不能人,要使卑一尊,疏过悲伤,能不谨慎吗?左右的人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还可以;全国的人都说他好,然后考察了,出有什么,然后用的。左右的人都说不可能,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可能,然后考察了,出现不可呢,然后去的。
左右的人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然后考察了,见可杀了,然后杀了他。所以说国人杀了。像这样,然后可以做老百姓的父母官。”
齐宣王问:“汤放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几个?孟子回答”:“以前有过这样的。”他说:“我杀了自己的国君可以吗?”他说:“贼仁德的人叫做贼,贼义的人叫残,残暴的人,是的一个人。听说把独夫纣处了,没有听说杀你呢。”
齐人伐燕,胜利的。宣王问:“有人告诉我不要用,有人说我取的。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天而举办的。人的力量是做不到,不可取,天必有祸殃。
取的,怎么样?孟子回答”:“吞并了,燕国人民高兴,就拿的。古人有这样做的,武王就是这样。吞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用。古人有这样做的,文王就是这样。以万乘之国攻打万乘之国,一箪食壶水,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还有别的吗?避开水火一样。”
齐国人准备攻取燕,诸侯救援的计划。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攻打我的,如何对待他?孟子回答”:“我听说以七十里统治天下的人,汤是一样的。没有听说过用千里害怕别人的东西。书上说:‘商汤征伐,从葛开始。’天下信的,向东征伐,西夷怨恨,向南征讨,北狄怨恨。
说:‘为什么后来我?’人们看上去好像大旱之望云霓啊。使市场的不停,耕地的人不改变,杀了他的国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如果及时雨降下,老百姓非常高兴。书上说:“后来他苏。现在燕国虐待它的人民”,王去征伐它,人们认为将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箪食壶浆前来迎接王师。如果杀了他的父亲和兄弟,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把他的武器装备,怎么行呢。
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的,现在又加倍地而不施行仁政,这是动天下的军队啊。国王立即下令,相反的旄倪,只有他的重任,计划在燕国民众,设置你就离开了,这样做还来得及啊。”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四书 ”之一。
扩展资料:
《孟子 粱惠王下》赏析:
一是外交策略;二是匹夫之勇与大勇的问题。
此前孟子的谈论,主要是内政问题,而这一次齐宣王开口便问:“交邻国有道乎?”直端端地把问题引向了外交。孟子于是作出了他的外交策略阐述。
归结起来,就是大国要仁,不要搞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而要和小国友好相处。另一方面,小国要智,不要搞闭关锁国,不要夜郎自大,而要和大国搞好外交关系。做到了这两方面,那么,就会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的世界和平格局。
而做到这两方面的心理基础,便是大国以天命为乐,顺应“天地生万物”的好生之德,不欺负弱小,替天行道;小国敬畏天命,服从天命,不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
这里的天命不一定作神秘化的理解,而就是历史、地理条件和时代形成的国际大趋势。
孟子在这里所阐述的外交策略并不深奥,其中大国、小国的做法,在后世乃至于今天也仍然是有参考意义的。
百度百科-梁惠王下
鲧是大禹的父亲,曾治理洪水长达九年,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为何会于非命?
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
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
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大禹发现后紧紧追赶,涂山氏却变成了一块山石,不愿在与大禹生活,当时她已经怀孕了,大禹无奈之下叫道:“归我子。”石头裂开。
大禹的儿子从石头中蹦了出来。于是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为启,就是开启而生的意思,这个启后来就是传说中中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传说他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的音乐。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与他家庭有关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故事,表现了大禹的公而忘私精神,可是他的妻子的结局却不好,传说中,大禹经常叫他的妻子涂山氏在中午去送饭,有一次她去的早了,却发现一头巨大的熊在用爪子开山。
原来这就是他的丈夫,涂山氏大惊之下,往回逃去,大禹发现后紧紧追赶,涂山氏却变成了一块山石,不愿在与大禹生活,当时她已经怀孕了,大禹无奈之下叫道:“归我子。”石头裂开,大禹的儿子从石头中蹦了出来。于是他的父亲便为他取名为启。
就是开启而生的意思,这个启后来就是传说中中国上古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传说他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的音乐,这就是后来的九辩、九歌等等,后来楚国的诗人屈原就是用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社会就是如此势利,谁也没有办法。鲧乃颛顼之子,大禹之父,奉尧命治水,九年水患不息,被天帝殛于羽山。《国语》云:“鲧障洪水而殛。
”《史记·夏本纪》也说:“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因此人们多认为鲧之,原因在于他没有遏制住滔滔洪水。
其实仔细想想,鲧治水九年,即使没有完全平息水患,也做了不少工作,过不当,最终却以此殒命,可见我们不少人的骨子里,对罪与过的认定并不太清楚,容忍失误的气度也称不上有多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