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事而惧是什么生肖-临事而惧是什么意思
1.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惧的组词大全(约50个) 惧的词语解释_惧是什么意思?
3.论语前十章有多少,10句还是。。
4.带临的成语意思是靠近的有哪些成语
图中有而字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壹』 疯狂猜成语中有十二个而字和十一个立字是什么成语
三十而立
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
『贰』 什么什么而上四字成语
“拾级而上”意为“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一拥而上拼音:yī yōng ér shàng
释义:一下子全都围上去。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朱光。”
一哄而上拼音:yī hǒng ér shàng
释义: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蜂拥而上拼音:fēng yōng ér shàng
释义: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例句: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杀下山寨。
拾级而上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
释义: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叁』 疯狂猜成语图上有个而字和许多e
显而易见
xiǎn ér yì来 jiàn
解源释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可用于对说话、写文章、事情和人的所作所为等的理解。一般作宾语、定语、独立成分。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见;不能读作“xiàn”。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辨析~和“不言而喻”;都形容很明显;无须多说或多看。但“不言而喻”偏重于人不用说就明白;“显而易见”偏重于极容易看明白。
例句
(1)这道理~;谁都能看明白。
(2)这个道理~;谁都能弄明白。
『肆』 有哪个成语中有“比”这个字,而且比的意思是靠近
比翼双飞
『伍』 测视力一个而字那个的成语猜图是什么答案
成语是显而易抄见袭
拼音:xiǎn ér yì jiàn
解释:显,明显。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近义词:昭然若揭、有目共睹
反义词:模棱两可、高深莫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说话、写文章等。
结构:偏正式成语
年代:古代成语
谜语:放大
同韵词:发上冲冠、断恶修善、鳌头独占、谈空说幻、水米无干、看菜吃饭、不屑置辩、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他乡异县、自靖自献
『陆』 哪些成语中带"为"字,而且意思是被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牛后:牛的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 *** 。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解释〗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为裘为箕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
为国为民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为鬼为蜮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解释〗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柒』 什么成语里含有之字而且之的意思是和
之成语 :
自知之明、
求之不得、
井底之蛙、
惊弓之鸟、
燃眉之急、
无价之宝、
持之以恒、
泰然处之、
切肤之痛、
不速之客、
当之无愧、
莫逆之交、
言之凿凿、
天府之国、
神来之笔、
普天之下、
一技之长、
用武之地、
君子之交、
缓兵之计、
置之度外、
不解之缘、
溜之大吉、
初生之犊、
堂而皇之、
肺腑之言、
失之交臂、
一以贯之、
顷刻之间、
甘之如饴
『捌』 而字有什么成语
包含“而”的成语共有853个
1)哀而不伤
2)安枕而卧
3)昂然而入
4)拔地而起
5)白头而新
6)败兴而归
7)半济而击
8)半涂而罢
9)半涂而废
10)半途而废
11)包而不办
12)抱才而困
13)备而不用
14)背道而驰
15)背道而行
16)倍道而进
17)倍道而行
18)比而不党
19)比肩而立
20)比肩而事
21)比屋而封
22)毙而后已
23)避而不谈
24)并日而食
25)博而不精
26)博而寡要
27)不辞而别
28)不得而知
29)不德而功
30)不恶而严
31)不寒而栗
32)不欢而散
33)不教而杀
34)不教而诛
35)不矜而庄
36)不胫而走
37)不劳而成
38)不劳而获
39)不劳而食
40)不了而了
41)不令而信
42)不谋而合
43)不谋而同
44)不平而鸣
45)不期而会
46)不期而然
47)不期而同
48)不期而遇
49)不勤而获
50)不宣而战
51)不言而信
52)不言而谕
53)不言而喻
54)不药而愈
55)不一而足
56)不壹而三
57)不壹而足
58)不翼而飞
59)不约而同
60)不战而溃
61)不战而胜
62)擦肩而过
63)操券而取
64)侧目而视
65)侧足而立
66)察察而明
67)冁然而笑
68)长驱而入
69)倡而不和
70)称柴而爨
71)称量而出
72)趁虚而入
73)瞠目而视
74)乘隙而入
75)乘虚而入
76)秤薪而爨
77)冲口而出
78)冲口而发
79)础泣而雨
80)础润而雨
81)触而即发
82)触类而长
83)触类而通
84)传檄而定
85)垂拱而治
86)垂裳而治
87)垂手而得
88)垂涕而道
89)从风而服
90)从风而靡
91)从天而降
92)从天而下
93)从一而终
94)促膝而谈
95)脆而不坚
96)存而不论
97)存而不议
98)大败而逃
99)大而化之
100)大而无当
101)待贾而沽
102)待价而沽
103)待时而动
104)待时而举
105)戴头而来
106)戴星而出
107)旦旦而伐
108)淡而不厌
109)淡而无味
110)当刑而王
111)倒屣而迎
112)道而不径
113)得而复失
114)登高而招
115)等而上之
116)等而下之
117)抵掌而谈
118)抵足而眠
119)抵足而卧
120)鼎足而居
121)鼎足而立
122)鼎足而三
123)动而若静
124)斗而铸兵
125)斗而铸锥
126)笃而论之
127)断而敢行
128)夺眶而出
129)夺门而出
130)掇而不跂
131)而今而后
132)而立之年
133)犯而不校
134)犯而勿校
135)泛泛而谈
136)废然而反
137)废然而返
138)废书而叹
139)分而治之
140)焚林而猎
141)焚林而狩
142)焚林而畋
143)焚薮而田
144)奋袂而起
145)蜂拥而来
146)蜂拥而起
147)蜂拥而上
148)蜂拥而至
149)否极而泰
150)否终而泰
151)肤寸而合
152)伏而唂天
153)伏而咶天
154)扶摇而上
155)怫然而怒
156)拂袖而归
157)拂袖而起
158)拂袖而去
159)拂衣而去
160)浮而不实
161)富而不骄
162)富而好礼
163)富而无骄
164)改而更张
165)盖地而来
166)高而不危
167)高枕而卧
168)恭而敬之
169)恭而有礼
170)拱手而降
171)拱手而取
172)股战而栗
173)鼓腹而游
174)鼓噪而进
175)鼓噪而起
176)顾而言他
177)刮目而视
178)挂冠而归
179)挂冠而去
180)观机而动
181)观机而作
182)观衅而动
183)广而言之
184)贵而贱目
185)滚滚而来
186)国而忘家
187)过而能改
188)含而不露
189)含屈而
190)罕譬而喻
191)好谋而成
192)合而为一
193)合二而一
194)和而不唱
195)和而不同
196)和衣而睡
197)和衣而卧
198)赫然而怒
199)虎而冠者
200)华而不实
201)华而失实
202)画地而趋
203)缓辔而行
204)诲而不倦
205)惠而不费
206)货而不售
207)霍然而愈
208)讥而不征
209)击壤而歌
210)饥而忘食
211)鸡鸣而起
212)积而能散
213)赍志而没
214)赍志而殁
215)及锋而试
216)及瓜而代
217)极而言之
218)几而不征
219)计日而待
220)计日而俟
221)继世而理
222)继踵而至
223)戛然而止
224)兼程而进
225)兼而有之
226)简而言之
227)简能而任
228)见机而行
229)见机而作
230)见几而作
231)接踵而来
232)接踵而至
233)揭竿而起
234)结绳而治
235)竭泽而渔
236)解颜而笑
237)仅此而已
238)尽辞而
239)尽欢而散
240)尽力而为
241)尽心而已
242)敬而远之
243)究而言之
244)久而不匮
245)久而久之
246)具体而微
247)据梧而瞑
248)聚而歼之
249)聚族而居
250)卷席而居
251)卷席而葬
252)绝裾而去
253)绝裙而去
254)崛地而起
255)谲而不正
256)凯旋而归
257)侃侃而谈
258)侃侃而言
259)可想而知
260)渴而穿井
261)渴而掘井
262)溘然而去
263)溘然而逝
264)叩马而谏
265)夸夸而谈
266)款款而谈
267)喟然而叹
268)捆载而归
269)稇载而归
270)困而不学
271)困而学之
272)扩而充之
273)劳而不获
274)劳而不怨
275)劳而少功
276)劳而无功
277)老而弥笃
278)老而弥坚
279)老而益壮
280)乐而不荒
281)乐而不厌
282)乐而不*
283)乐而忘返
284)乐而忘归
285)乐而忘
286)乐而忘忧
287)类是而非
288)历阶而上
289)联袂而至
290)联翩而至
291)廉而不刿
292)量才而为
293)量腹而食
294)量力而动
295)量力而为
296)量力而行
297)列鼎而食
298)趔趄而行
299)临事而惧
300)笼而统之
301)落荒而逃
302)落荒而走
303)满车而归
304)满而不溢
305)满载而归
306)忙而不乱
307)没而不朽
308)扪虱而谈
309)扪虱而言
310)迷而不反
311)迷而不返
312)迷而知反
313)迷而知返
314)秘而不露
315)秘而不泄
316)秘而不宣
317)秘而不言
318)密而不宣
319)面壁而已
320)面墙而立
321)苗而不秀
322)敏而好古
323)敏而好学
324)鸣琴而治
325)殁而不朽
326)殁而无朽
327)默而识之
328)谋而后动
329)木猴而冠
330)目逆而送
331)沐猴而冠
332)慕名而来
333)泥而不滓
334)逆流而上
335)逆天而行
336)涅而不渝
337)涅而不淄
338)涅而不缁
339)怒目而视
340)拍案而起
341)哌哌而泣
342)翩跹而舞
343)贫而乐道
344)品而第之
345)平心而论
346)破壳而出
347)破门而出
348)破门而入
349)匍匐而行
350)企而望归
351)企足而待
352)谦尊而光
353)嗛而未发
354)强而后可
355)强而示弱
356)墙面而立
357)跷足而待
358)翘足而待
359)锲而不舍
360)轻而易举
361)倾巢而出
362)倾城而出
363)倾耳而听
364)穷而后工
365)曲肱而枕
366)屈指而数
367)取而代之
368)取瑟而歌
369)去而之他
370)群而不党
371)染化而迁
372)攘臂而起
373)绕道而行
374)柔而不犯
375)如此而已
376)如丘而止
377)如是而已
378)如斯而已
379)如响而应
380)蠕蠕而动
381)洒泪而别
382)三命而俯
383)三十而立
384)三思而行
385)扫地而尽
386)扫兴而回
387)铩羽而归
388)铩羽而逃
389)歃血而盟
390)善刀而藏
391)善贾而沽
392)审势而行
393)生而知之
394)失而复得
395)施而不费
396)施施而行
397)什袭而藏
398)食而不化
399)食言而肥
400)豕而负涂
401)拭目而待
402)拭目而观
403)适可而止
404)疏而不漏
405)述而不作
406)顺非而泽
407)顺风而唿
408)顺流而下
409)顺时而动
410)说说而已
411)而不悔
412)而不僵
413)而不朽
414)而复生
415)而复苏
416)而后已
417)而后止
418)而无憾
419)而无悔
420)而无怨
421)似非而是
422)似是而非
423)肆口而食
424)素位而行
425)溯流而上
426)随风而靡
427)随机而变
428)随寓而安
429)随遇而安
430)随踵而至
431)泰而不骄
432)泰极而否
433)贪而无信
434)谈笑而道
435)探口而出
436)堂而皇之
437)陶然而醉
438)腾空而起
439)恬而不怪
440)听而不闻
441)挺而走险
442)挺身而出
443)挺身而斗
444)铤而走险
445)同年而校
446)同年而语
447)同盘而食
448)同日而道
449)同日而论
450)同日而言
451)同日而语
452)同舟而济
453)统而言之
454)投传而去
455)投袂而起
456)推而广之
457)脱口而出
458)脱颖而出
459)唾手而得
460)莞尔而笑
461)莞然而笑
462)妄尘而拜
463)望尘而拜
464)望而却步
465)望而生畏
466)望风而遁
467)望风而降
468)望风而溃
469)望风而靡
470)望风而逃
471)望风而走
472)望屋而食
473)望洋而叹
474)危而不持
475)危而后济
476)威而不勐
477)为而不恃
478)娓娓而谈
479)畏而爱之
480)畏影而走
481)温润而泽
482)闻风而动
483)闻风而起
484)闻风而逃
485)闻风而兴
486)闻风而至
487)闻义而徙
488)卧而治之
489)无德而称
490)无根而固
491)无功而返
492)无功而禄
493)无疾而终
494)无胫而来
495)无胫而行
496)无胫而至
497)无胫而走
498)无为而成
499)无为而治
500)无翼而飞
501)毋翼而飞
502)析骨而炊
503)析骸而爨
504)膝行而进
505)膝行而前
506)习而不察
507)席地而坐
508)席卷而逃
509)系而不食
510)弦而鼓之
511)显而易见
512)乡乡而饱
513)相待而成
514)相辅而成
515)相辅而行
516)相机而动
517)相机而行
518)相机而言
519)相继而至
520)相时而动
521)相提而论
522)相须而行
523)向明而治
524)向若而叹
525)向天而唾
526)向隅而泣
527)笑而不答
528)信步而行
529)信而好古
530)信而有征
531)信而有徵
532)信而有证
533)形而上学
534)秀而不实
535)虚而不淈
536)虚一而静
537)悬而未决
538)悬悬而望
539)学优而仕
540)谑而不虐
541)谑而近虐
542)循次而进
543)循墙而走
544)哑然而笑
545)言而不信
546)言而无信
547)言而有信
548)奄然而逝
549)掩鼻而过
550)掩耳而走
551)掩口而笑
552)掩面而泣
553)扬长而去
554)徉长而去
555)仰天而笑
556)要而论之
557)要而言之
558)夜而忘寐
559)夜而忘寝
560)一蹴而成
561)一蹴而得
562)一蹴而几
563)一蹴而就
564)一蹴而至
565)一概而论
566)一概而言
567)一鼓而擒
568)一鼓而下
569)一呵而就
570)一轰而散
571)一哄而集
572)一哄而起
573)一哄而散
574)一哄而上
575)一閧而散
576)一唿而集
577)一褱而论
578)一挥而成
579)一挥而就
580)一览而尽
581)一日而白
582)一扫而光
583)一扫而尽
584)一扫而空
585)一往而深
586)一望而知
587)一洗而空
588)一言而定
589)一言而喻
590)一饮而尽
591)一拥而入
592)一拥而上
593)倚闾而望
594)倚门而望
595)易地而处
596)易子而教
597)易子而食
598)因机而变
599)因人而施
600)因人而异
601)因势而动
602)夤缘而上
603)引而不发
604)引而申之
605)引而伸之
606)引颈而望
607)引领而望
608)饮弹而亡
609)饮恨而
610)饮恨而终
611)应际而生
612)应刃而解
613)应时而生
614)应弦而倒
615)应运而出
616)应运而起
617)应运而生
618)迎刃而解
619)迎刃而理
620)迎刃而判
621)颖脱而出
622)勇而无谋
623)尤而效之
624)油然而生
625)鱼贯而出
626)鱼贯而进
627)鱼贯而前
628)鱼贯而入
629)鱼贯而行
630)鱼烂而亡
631)逾庖而宴
632)欲盖而彰
633)援笔而就
634)源源而来
635)韫椟而藏
636)韫匵而藏
637)杂沓而至
638)载誉而归
639)凿坏而遁
640)凿坯而遁
641)择地而蹈
642)择肥而噬
643)择交而友
644)择邻而居
645)择木而处
646)择木而栖
647)择人而事
648)择善而从
649)择善而行
650)择主而事
651)折而族之
652)枕干而寝
653)枕善而居
654)振旅而归
655)知而不言
656)知而不争
657)知而故犯
658)知难而进
659)知难而退
660)知难而行
661)执而不化
662)执一而论
663)直道而行
664)直而不肆
665)直而不挺
666)扺掌而谈
667)指日而待
668)治丝而棼
669)炙手而热
670)质而不俚
671)质而不野
672)置而不问
673)中道而废
674)中途而废
675)终而复始
676)重而无基
677)周而不比
678)周而复始
679)卓而出群
680)自郐而下
681)自然而然
682)自上而下
683)自下而上
684)自崖而反
685)总而言之
686)遵而不失
687)遵而勿失
688)坐而待毙
689)坐而待弊
690)坐而待旦
691)坐而待曙
692)坐而论道
693)爱博而情不专
694)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695)百足之虫,而不僵
696)兵在精而不在多
697)伯仁由我而
698)不得其门而入
699)不得已而求其次
700)不得已而为之
701)不得已而用之
702)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703)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704)不患寡而患不均
705)不可同年而语
706)不可同日而语
707)不期然而然
708)不幸而言中
709)称薪而爨,数粒乃炊
710)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711)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712)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713)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714)塍蛇无足而飞
715)出污泥而不染
716)出淤泥而不染
717)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718)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719)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720)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721)对屠门而大嚼
722)恶欲其而受欲其生
723)二而一
724)反其道而行之
725)反其意而用之
726)放之四海而皆准
727)放诸四海而皆准
728)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729)赴东海而
730)敢怒而不敢言
731)敢怨而不敢言
732)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733)功者难成而易败
73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735)顾左右而言他
736)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37)过屠门而大嚼
738)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739)好色而恶心
740)何乐而不为
741)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742)虎而冠
743)虎生而文炳
744)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745)敬鬼神而远之
746)久而不闻其香
747)鞠躬尽瘁,而后已
748)鞠躬尽力,而后已
749)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750)可望而不可及
751)可望而不可即
752)可一而不可再
753)口惠而实不至
754)来而不往非礼也
755)老而不是为贼
756)良马见鞭影而行
757)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758)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759)明鼓而攻之
760)鸣鼓而攻之
761)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762)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76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764)皮不存而毛焉附
76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766)起人而肉白骨
767)千夫所指,无病而
768)千夫所指,无疾而
769)牵一发而动全身
770)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71)群起而攻之
77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773)人人得而诛之
77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77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76)入宝山而空回
777)入宝山而空手回
778)三过家门而不入
779)三过其门而不入
780)三思而后行
781)山以小陁而大崩
782)山有朽壤而自崩
783)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84)生于忧患而于安乐
785)师心而不蹈迹
786)虱处头而黑
787)石韬玉而山晖
788)时难得而易失
789)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790)时者难得而易失
791)识二五而不知十
792)食而不知其味
79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94)视而弗见,听而弗闻
795)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796)树欲静而风不宁
797)树欲静而风不停
798)树欲静而风不息
799)树欲静而风不止
800)树欲息而风不停
801)数米而炊,称柴而爨
802)水因地而制流
803)水壅而溃,伤人必多
804)思而不学则殆
80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80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07)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808)听其言而观其行
809)推之四海而皆准
810)外君子而中小人
811)王顾左右而言他
812)望然而去之
813)未可同日而语
814)闻鼓而进,闻金而退
815)无往而不胜
816)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817)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818)小学而大遗
819)挟天子而令诸侯
820)心有余而力不足
821)心有馀而力不足
822)学而不思则罔
8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24)学而时习之
825)学而优则仕
826)谑而虐
827)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828)言有尽而意无穷
8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830)一而二,二而三
831)一而二,二而一
832)一而光
833)一而再,再而三
834)一发而不可收拾
835)一身而二任
836)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837)蝇附骥尾而致千里
838)有过之而无不及
839)有所恃而不恐
840)有所为而为
841)幼而学,壮而行
842)欲得而甘心
84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844)云雾之盛,顷刻而讫
845)择其善者而从之
846)知二五而不知十
847)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848)知其不可而为之
849)知一而不知二
850)置之地而后快
851)置之地而后生
852)置之地而后已
853)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玖』 含有“之”字和“而”字的成语有什么
之乎者也、之靡它、之不渝、而立之年、脱口而出
『拾』 一个眼睛看一个而字是什么成语
视而不见shìérbùjiàn
[释义]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版。也指不理睬;权看见了当没看见。
[语出] 语出《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正音] 不;必须读作“bú”;见;不能读作“xiàn”。
[近义] 视若无睹 听而不闻
[反义] 过目不忘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和“熟视无睹”;都有“看见就像没看见一样”的意思。但~偏重在“不注意、不用心”;看到了只当没看见;或装作没看见;“熟视无睹”偏重在“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两者常可通用。
[例句]
①他对周围的一切都~;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
惧的组词大全(约50个) 惧的词语解释_惧是什么意思?
惧的拼音 惧的解释 惧是什么意思
1、惧字的拼音是jù ; 2、 惧字的解释:(动)害怕;恐惧:畏~|毫无所~ 。
精选部分惧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惧怕造句:麦吉在这次电话会议上表示,他不惧怕被驱逐,还表示他跟其他美国外交人员将继续在津巴布韦各地巡视,把他们观察到的任何滥用职权行为公诸于众。
解释:害怕。
2、恐惧造句:当我们想起自己或那些我们曾珍视的人对我们犯过的错误时,诸如痛苦,怨恨,罪恶感,愤怒和恐惧等感情就会充斥我们的身体。
解释:惧怕:~不安。
3、忧惧造句:针对无辜美国人发动的恐怖的大屠杀让所有理性的心灵都深感震惊和愤怒,忧惧令人们呆立无语,奔泄的泪水无法洗去我们心底深切的悲痛。
解释:忧虑害怕。
4、畏惧造句:那些在临终之际要有亲朋围簇的人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他们对独自度过临终时刻心存畏惧,感到无力。
解释:害怕:无所~。
5、疑惧造句:莉莎正心里有气,因为她正在厨房里做圣诞节布丁,娜娜的荒唐的疑惧,使她不得不丢下布丁,走了出来,脸上还沾着一粒葡萄干。
解释:疑虑而恐惧。
6、惧色造句:他们身穿轻型链甲或镶甲,以便射箭时得到良好防护,同时,高贵血统亦令得他们即便对近身厮杀亦面无惧色。
解释:害怕、恐惧的神色。
7、惧内造句:惧内现象昭示着男权文化的式微及妇道教化的失败,也体现了妇女对低下社会地位的不满,对一夫多妻制的反抗。
解释:<书>怕老婆。
8、戒惧造句:忧患意识是指人们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以理性的、富有远见的眼光和戒惧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解释:警惕和畏惧。
9、无所畏惧造句:我让一个13岁的害羞的小女孩与一位喋喋不休的同学为伴一起去美国国会大厦,让她和当地立法者说话,让他叫她怎样变得无所畏惧。
典故: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10、临危不惧造句: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心雨欣饰品临危不惧,从容应对,顺利度过了这场金融风暴,也让心雨欣这个品牌变得更加坚强!
典故: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有关惧字组词的词语列表 惧的组词 惧怎么组词 惧的多音字组词 惧字组词
恚惧、皇惧、愕惧、悼惧、愁惧、怵惧、惩惧、惭惧、怖惧、禀惧、慑惧、惕惧、欣惧、胁惧、凶惧、汹惧、恐惧、惧惑、惧服、惧怖、惧怯、惧怕、惧骇、惧惮、敬惧、儆惧、戒惧、嗟惧、荣惧、扰惧、怯惧、谦惧、战惧、惴惧、哀惧、疑惧、惶惧、悔惧、荷惧、寒惧、骇惧、感惧、恫惧、祗惧、追惧、耻惧、悛惧、慊惧、怕惧、腼惧、懔惧、喜惧、匈惧、恂惧、忧惧、寅惧、陨惧、震惧、猜惧、逼惧、三惧、耸惧、竦惧、悚惧、危惧、畏惧、愧惧、匡惧、惧悚、惧思、惧色、惧震、惧然、惧内、惧慑、惧选、窘惧、警惧、惊惧、兢惧、将恐将惧、无所畏惧、甄心动惧、齿马之惧、临事而惧、了无惧意、诚惶诚惧、勇者不惧、临难不惧、了无惧色、临危不惧、栗栗危惧、季常之惧
论语前十章有多少,10句还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由,诲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简介
读音: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
整体结构: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三体组成。
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中国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时常地复习
(3)学:学习。
(4)说:通“悦”,悦的古字,高兴,愉快的意思。
(5)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6)乐:快乐。
(7)愠 :生气,发怒。
(8)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9)曰:说,说道。
(10)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
(11)之:代词,指学过的旧知识。
(12)不:表示判断。
(13)乎:语助词,相当于“吗”。“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4)自:从。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
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为政》)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重点词句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重点字解释
温:温习。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知新:有得到新的体会和通悟新的内容两重意思。知,领悟。
可以为:可以、能成为
以为:以(之)为,凭借(这一点)作为。之,代指温故而知新,译为“这一点”。
师:教师,老师。
矣:句末语助词“了”。
词解注意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 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 和体会。也指通过温习历史经验,认识到的新情况。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
而:连词,表示转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第五则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 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翻译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内:内心,自己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在其中。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改:改正。
第八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是很重大吗?直到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重点字词解释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为:看作。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而:表并列(任重而道远)
其中成语
任重道远;而后已。
第九则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一年到了最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重点字词解释
之:这里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本段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五字诀
留、删、补、调、换
留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要留下。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删
:有些词语是无意义的虚词,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
补
:在省略句中,补上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调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多用于倒装句中。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换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而后已: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1]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
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时常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 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明白(诲女知之乎)。
(3)是知也(通“智”,智慧)。
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
(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4)递进连词。
(5)修饰连词。
(6)因果连词。
3、之:
(1)代词。
(2)助词。
(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③谓为信然:确实。
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
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
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所以,因此。
④ 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知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今义:表判断。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带临的成语意思是靠近的有哪些成语
1、如临深渊
拼音:rú lín shēn yuān
成语解释:临:靠近;渊:深水坑。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成语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成语例子:黄帝居人上,惴惴如临深渊。(明?李贽《初潭集 君臣一》)
成语故事:东汉明帝皇后马氏生性善良,深明大义,她十分喜欢贾妃所生的刘炟。刘炟继位成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多次提出加封马氏的兄弟,马后拒绝。而她的侄子马豫抱怨没得到更多的恩惠,杨终劝马廖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不能放纵儿子。
2、如临深谷
拼音:rú lín shēn gǔ
成语解释: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边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谨慎。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九十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耳。”?
成语用法:如临深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
3、临池学书
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
成语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成语出处:《晋书?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成语例子:我们要有王羲之临池学书的刻苦精神
成语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于是王献之守在家里18个大水缸边练习写字。
4、临水登山
拼音:lín shuǐ dēng shān
成语解释:临:到,靠近。原意是到达水边又登上高山,写送别的情景。现也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成语出处:唐·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况乎人生天地,岳镇东驱,良时美景,始云蒸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成语例子:唐·刘禹锡《酬马大夫登洭口戍见寄》诗:“新辞将印拂朝缨,临水登山四体轻。”
5、登山临水
拼音:dēng shān lín shuǐ
成语解释: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成语出处:战国 楚?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成语例子:王朔《空中**》:“我到处登山临水,不停地往南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