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哪首诗?

2.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是什么意思

3.《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哪首诗?

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哪首古诗-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叫什么名字

出自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文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为: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赏析: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

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是什么意思

“浓妆淡抹总相宜”原句是:“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意思是:淡妆浓抹看起来总是让人十分舒适。“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上一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古诗出自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原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阳光明媚,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看起来十分美丽;下雨天,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的山峦看起来若有若无,也显得十分奇妙。

如果将西湖比作美艳的西施,淡妆浓抹看起来总是让人十分舒适。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节选如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原文如下: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作品赏析

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百度百科——《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