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的每个字的解释和整句话的解释,还有句子要表达的思想

2.刘澔594刚毅木讷,是仁者必备的特征2022-03-18

3.刚毅木讷的典故

子曰: 刚,毅,木,讷,近仁。 的每个字的解释和整句话的解释,还有句子要表达的思想

刚毅木讷的意思-刚毅木讷近仁翻译

《论语别裁》说:“这一句话,包括一个人的三种个性。刚,很刚强,换句话说有脾气,而且是很明显的有脾气,不对就是不对,绝不愿放在肚子里不响,教他做不合理的事情,他绝不干。毅,是果敢,有决断。木讷,是看起来好象笨笨的,但很厚道、朴实。如这三个因素具备的人就太好了,再不然有其中的一点,也都是近于仁道的人物。”

在这里南怀瑾先生提出了两个独特的观点:

1.“木讷”还是“木、讷”?

《四书集注》版本是:“刚毅、木讷”;

《论语别裁》版本是:“刚、毅、木讷”;

《金本》是:“刚、毅、木、讷”

在现代汉语中“木讷”是一个并列合成词,不属于偏正关系,不可解释为“厚道朴实的笨”或者“笨笨的厚道朴实”。而应是木有木的“质朴无华”含义,讷有讷的“谨慎迟钝”的含义,两者是并列的关系。古汉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24》),证明这个“讷”字是可以单独做动词使用的。朱熹的用法并不影响四种品质并存,而南先生将其变成“三个因素”,似乎有离原意了。

程子解曰:“‘刚’者强而不屈,‘毅’者有所发,‘木’者质朴,‘讷’者迟钝。”显然是按四种品质来理解的。

所以本书取用《金本》:“刚、毅、木、讷”。

2. 要想近“仁”,是需要孔子所说的四点俱备呢?还是南先生说的“再不然有其中的一点,也都是近于仁道的人物。”呢?

根据孔子一贯对“仁”的认识,恐怕还是需要同时俱备才行的吧!

因为他曾几度评价过他的众高徒。这些高徒不愧为人杰,但是孔子认为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却也不够“仁”的标准。比如他认为有帝王之材的冉雍,有人说:“雍也仁而不佞。”他却说:“…不知其仁,焉用佞?”(《公冶长.4》)。比如对以忠勇著称有大将吏官之能的子路,治国并才艺具超众的冉求,有外交才华的公西华,孔子也都说过:“...,不知其仁也。”(《公冶长.7》)所以孔子的仁并不是用单方面的素质就可以衡量的。

程子也认为:“‘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也就是说这四种品质俱备,其本质才可接近仁。

刘澔594刚毅木讷,是仁者必备的特征2022-03-18

原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华杉详解

刚、毅、木、讷,这是四种性格特征,张居正解释说,“刚”,是强劲,刚者,强劲而不挠;“毅”,是坚忍,毅者,坚忍而不馁;“木”,是质朴,木者,质朴而无华;“讷”,是迟钝,讷者,迟钝而不佞。孔子说,有这四种性格特征的人,就很接近于仁了。

“刚”,刚则无欲,无欲则刚。刚强的人,不屈于物欲,能拒绝诱惑,别人动摇不了他。

“毅”,坚忍,有毅力,能忍耐,也有果敢的意思。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就是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刚毅的品质。《中庸》也有类似说法:“力行近乎仁。”能坚韧不拔,坚持去做一件事,就是仁德。

“木讷”,木是质朴;讷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讷。杨时注解说:“木讷则不至于外驰。”木讷的人,就不会有“收不住”的毛病,因为他都没放开出去,也就不存在收不收得住的问题了。木,也有强的一面,说一个人“强直如木石”,跟一块石头,一根木头一样刚强直接。《汉书·周勃传》说周勃:“勃为人木强敦厚。”就是这种性格。

孔子还说过:“巧言令色鲜仁矣。”正好和这段相呼应,刚毅者不可能有令色,木讷者不可能有巧言。

“刚毅木讷”,自己可以对照体会一下,性格的事,不容易改,虽然未必百分百用刚毅木讷来改造自己,孔子也不是木讷之人,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值得反复体会,随时警醒,曾国藩说,唯读书能转人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学力的增加,性格修养,也会改变。

刘澔觉

刚毅木讷不是让你去变成刚毅木讷的人,你要向他学习,你看他的良知良能。我的生长环境注定是复杂的,从纯真开始,经历的一些故事,再走向纯真,这其中是人生不断的磨练和成长。

刚毅木讷的典故

刚毅木讷的典故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罩陪型、毅、木、讷,近仁。

刚毅木讷是汉语成语,意思是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联合式,作谓语,指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

宋朝《遗书四》中提到:“刚、毅、木、讷,质之近乎仁也。力行,学之近乎仁也。”意思是刚毅木讷的做事风格在本质上接近仁义,要在实践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得上是仁人。宋·苏辙《拾遗并引》中也说:“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意思是在宣泄自己对于世道不公的不满,刚毅木讷本身是一个好的品质,却被世人厌恶。

其他论语典故

1、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2、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馅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3、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刚毅木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