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的意思和拼音-连篇累牍的意思和拼音
1.连篇累牍的近义词
2.成语: 连篇累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3.连篇累牍是什么意思
4.连篇累牍的解释
连篇累牍的近义词
连篇累牍近义词:
拖泥带水,繁文缛节,连帙累牍,连篇累册,长篇大论
连篇累牍_百度汉语
[拼音] [lián piān lěi dú]
[释义] 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出处]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成语: 连篇累帙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成语: 连篇累帙 成语简解 编号 : 4879 成语 : 连篇累帙 注音 : ㄌ|ㄢˊ ㄆ|ㄢ ㄌㄟˇ ㄓˋ 汉语拼音 : lián piān lěi zhì 参考词语 : 连篇累牍 释义 : 义参「连篇累牍」。见「连篇累牍」条。 Emoji符号 : 帙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连篇累帙”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连篇累牍」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据《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载,李谔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与治书侍御史的官职,又被封为南和伯。他为人正直,通达时务,很受众人的推崇。他的学问和口才都很好,对任何时事不满就写文章上书皇帝,表达自己的意见,文帝几乎都会接纳。李谔看到当时人所写的文章,多半承袭六朝的风格,词藻虽华丽,但内容却十分空洞。于是上书皇帝,说明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古时候风行教化,人人知书达礼,写的文章都能表达美德与大道。但是到了后来,礼教渐渐衰落,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计较字词的运用,内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风花雪月。李谔认为这种风气对社会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应该立即矫正。文中用「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等句,说明六朝以来的文学,每每篇幅冗长,但内容却很空洞,题材多属咏物,文章尽是词藻的堆砌而已。「连篇累牍」这句成语就用来形容文章篇幅冗长。 典源 : 此处所列为「连篇累牍」之典源,提供参考。#《隋书.卷六六.李谔列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1>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注解〕 (1)积案:堆满几案。案,长桌。 〔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北史.卷七七.李谔列传》 书证 : 01.明.李东阳〈明故资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状〉:「楷法遒整,自习业至公牍,连篇累帙,多不可纪数。」 成语接龙
“连”字结尾的成语
“连”字开头的成语
“帙”字结尾的成语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连篇累帙”分成的单字详解:
连, 篇, 累, 帙。
连篇累牍是什么意思
连篇累牍的意思:文辞非常冗长。
拼音[ lián piān lěi dú ]
近义词拖泥带水、长篇大论、连帙累牍、繁文缛节、连编累牍、连篇累册
反义词惜墨如金、删繁就简、片言只语、要言不烦、片纸只字、短小精悍、三言两语、言简意赅、片言只字、简明扼要
连篇累牍的近义词
长篇大论
拼音[ cháng piān dà lùn ]
解释指滔滔不绝的发言或篇幅冗长的文章(多含贬义)。
近义词冗词赘句、空洞无物、连篇累牍、长篇大套、长篇累牍、大书特书
反义词片言只语、片文只字、要言不烦、短小精悍、三言两语、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繁文缛节
拼音[ fán wén rù jié ]
解释烦琐而多余的仪式或礼节,比喻烦琐多余的事项。
近义词烦文缛礼、附赘悬疣、虚文缛节、连篇累牍、繁文末节
反义词放浪形骸、言简意赅、因陋就简、精益求精
连篇累牍的解释
连篇累牍的解释:原义是写字用的竹简、木片串连堆积在一起,形容篇幅过多,文词冗长
扩展知识:
连篇累牍(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魏征等《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近义:长篇大论、拖泥带水
反义: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成语寓意: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或堆砌辞藻,或空发议论,或盲目抒情,或故弄玄虚,实则内容空洞、不知所云。对此,人们应坚决杜绝,一定要把扎扎实实的思想内容放在首位。
造句:
有些***的讲话连篇累牍,却不得要领。
他这篇作文连篇累牍都是写景喻人,让人看了真觉得乏味。
他连篇累牍的文章没有引起什么反应。
他连篇累牍地在报刊发表文章,反复阐明“鲁班确无其人”的论点,但并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重视和支持。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文人的文章多浮华空洞,这种风气延续到隋朝。隋文帝时的治书侍御史李谔,很有辩才,文章写得也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的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
隋文帝杨坚,在处理政务时看到大臣们的奏章都追求词藻的华丽,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暗暗思忖:南朝政治的腐败跟这绮丽的文风有关,这真是误国的根源呀。
一天,他伏案看着奏章,看到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写来的文章辞藻华艳堆砌,内容空洞无物,不禁勃然大怒,马上对手下人说:“把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交给有关部门治罪。”
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崇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从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
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隋文帝阅了李谔的奏章,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时,心想:李谔说得对呀,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
这样下去,世俗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绮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说:“把李谔的奏章颁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不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
李谔的奏章一发布,官员上的奏章立即得到了改变,从此文风逐渐好转了,他上奏的目的也达到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